夏日天色亮的分外早,卯时未至,空中仍挂着一轮即将被取而代之的浅色圆月,便都能瞧清城中境况。
平阳县城门将会在卯时准时打开,现下距卯时已不过一刻钟时间。
离城西门不远处的房舍外,一名头带斗笠的白衣少年,借着屋舍拐角处藏起身来,帽檐压得极低,掩住半张脸庞,侧头凝视着城门方向,神色冷然。
既然萧寻昨晚所见几人尚在城中,今日若要西出平阳,去往长安或是荥阳方向,定要途径此门。这一行人中既夹着郑元帐中亲信,他便不怕寻不到郑元踪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只是萧寻没有十分把握,眼下唯有赌这一遭。
昭昭日升,越过东侧山岗线,大抵已过了一个时辰。
“驾!驾!”
一辆通体全无雕饰的鸦青色的马车,携着缥缈的风声于东侧驶来,随着辘辘车轮飞转,已冲到距城门不过三丈远之处。
驾车之人所着衣物一如昨日褐色衣衫,萧寻一眼便认了出来,旋即跨步上前,先一步到达城门口。
“停车!”萧寻手持一柄早时购置来的长剑,正身立于马车前。
“不想死的,就快给老子滚开!”驾马之人未有停车之意,形容粗暴狠戾,甚至未来的及去瞧萧寻一眼。
直到见眼前人毫无去意,才迅速勒马,险险于萧寻身前停住马车。
萧寻抬脸,迎上车中人掀开车帘的目光。且于帘布起落间,窥见一人,头戴一顶黑色帷帽,将面容遮了个严严实实,看似病骨支离般倚靠在马车内。
“别理会他,快走!”车内迫切喊声传入耳中,驾马之人也看清萧寻模样,心中惊愕,欲甩起马鞭竭力朝马尾处打去。
萧寻眉目一凛,电光火石间,已侧身扬剑朝车辕处劈去,车马一分为二倏地断开。
马匹受惊嘶声鸣叫,前蹄高高扬起,将后方车厢甩至街道右侧茶楼前,拼命往城门前奔去。
几道熟悉的粗布褐衣身影因此跳出马车外,暂退至街旁。随即几人相视一眼尚未多言,便尽数掏出袖中短剑朝萧寻方向刺来。
萧寻凝神,眸底仿若透出一抹血色,似从刀锋上略过,冷冽刺骨。修长五指握紧剑柄,抬步同冲上来的四人厮杀开来。
与此同时,头戴黑色帷帽的男子被余下一人硬生生拖着绕过萧寻,借着几人乱战遮掩悄然向城门处离去。
萧寻避开前人杀招,反手一击,那人只觉后颈一凉,应声倒地。他下手又快又狠,占尽上风,长剑起落间已将四人斩于地上。
端王余孽,军中叛徒,皆是死有余辜。萧寻唯一要留的活口,是欲要潜出城门的二人。
方才并不嘈杂的街上,百姓碰此激烈打斗形势,早已藏的不见踪影,长街分外空阔。
黑色帷帽下的一副病躯,似是故意拖延,带着他之人面容狠戾,抡起手来给了他脸侧一计重重巴掌,嘴里还吐着骂声字语,接着加快速度奔向方才那只已停于城门外的马匹。
萧寻心中大抵猜出那人身份,毕竟拖着他的是郑元帐中亲信郑康,只是此人若当真是郑元,不应是这般气力,甚至不该遭他亲信如此打骂。
萧寻已顾不得再多虑,紧接着大步流星般竭力朝二人追去。
还未及二人出城门,萧寻已然逼近,朝马尾处用力掷出一记石子,惊的此马再次奔出,不见踪迹。
郑康见同行四人尽数死去,形势已转,募地推开身旁之人,回首跪地,颤颤巍巍道:“将军饶命,投敌一事,皆是我家公子筹谋,在下实在是因受他胁迫,逼不得已。”
萧寻没去理会他,径直迈向被推倒在地之人,忙不迭的去扯开他的黑色帷帽,露出面容。
与他所猜一致,当真是郑元!
几乎是漫天的恨意与不解冲进萧寻胸腔中,如烈火般愈演愈烈,攥着拳的手指已因过于用力骨节泛白,发出咯咯声响。
一万多晋朝将士,半数弱冠儿郎,皆因他此举丧命。放着当朝国土、同袍兄弟乃至他荥阳郑氏一族不顾,偏行此叛国之举,一桩一件如重锤般砸在萧寻心上。
萧寻留着仅存的理智,逼着自己去问个缘由,蹲到郑元面前,拉住他的衣领将他狠狠拽起身来,咬着牙一字一句的问道:“郑元!为何投敌?!为何供出军机?!啊?你告诉我!”
萧寻眸中怒火翻涌,勒着郑元的手连着身体止不住的颤抖。
“咳、咳、咳……”面前郑元缓缓仰脸,瞥了一眼跪在身旁的郑康,复又对上萧寻这副似要置他于死地面容后,苦笑一声,“萧寻,我与你相识多年,你该信我不会行此卖国之举……”
郑元言语已透出些许费力,一口热血募地从他口中迸出,烙上萧寻手背。
闻言,萧寻目光略微清明了几分,依旧面沉如水,“事已至此,你还叫我如何去信你?”
“此事另有隐情,你先听我解释。”说着抬手去拉萧寻肩膀,将嘴角贴至他耳侧,悄声道:“我那晚见有人潜进我帐中,便一路跟着他出了军营,才发现他欲传信于端王麾下亲信。”
“然后呢,你又有何证据证明你此话不是推脱之辞。”萧寻反松开郑元的衣襟,拉出二尺距离,与他双目对视。
郑元脸色渐变,已是白的骇人,眉毛拧到了一起,紧接着从染着干凅血迹的里襟处,掏出一张脏乱的土色绢帛,递到萧寻眼前。
萧寻手一顿,随即接了过来,还未及他展开,一只从身侧横来的手掌将其迅速扯了出去。
方才跪在旁的郑康不知何时,已然起身夺下那张绢帛,团在一起送往嘴中,他动作极快,不等萧寻与郑元二人反应,已于眨眼间不顾死活般地吞了下去。
一别刚刚那副恪谨胆小的模样,朝郑元狞笑出声,“公子,你宁死不肯交出的东西,最后不还是落到了我手里。”
萧寻反手掐上他的脖颈,额间泛起青筋,“不想死就给我吐出来!”郑康却是闭上眼睛,不答一言。
郑元回过神,低头自嘲一声,受心腹背叛,遭同袍记恨,方才顾忌同郑康交情,未出言提醒萧寻又致使叛党证据旁落。
幸他已知晓绢帛内容,也算亡羊补牢,费力起身走到萧寻面前,“这绢帛内……”
郑康闻言一滞,面露杀意,抬手要去抢萧寻腰间配剑,还未触及,便听咔嚓一声,头一歪没了声息,只剩那双错愕下狠狠盯着萧寻的眼睛。
萧寻将他丢在地上,急道:“接着说!”
“速回长安,此事与安……”郑元话音未落,一支利箭携着破空之声,骤然穿透他的喉咙。 萧寻扶住他欲倾倒的身子,来不及去追究来人,“谁?!”
“安……安……”郑康张了张嘴,已是再发不出半点声响,一张白到发灰的脸终是暗了下去。
大风四起,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洒而下,雷雨交加,雨水似卷着刀般划过萧寻面容,刺向心底。
随着城外远处射来的簌簌利剑,马啼急踏之声传入萧寻耳中,来人将射向他的箭刃尽皆挡下。
“将军!”
是押送端王入京的府中亲信萧遥,还领了约十人的一小队人马,匆匆赶到接应。
射箭之人因而已不见踪迹。
萧寻视线绕过他们,回向郑康尸首,语意狠绝,“不惜一切代价取出此人胃中绢帛,还有,将郑元尸体带回去。”接着深吁口气,“处理一下这些人,回长安。”
云层深厚,瓢泼大雨不见停意,萧寻却于朦胧视野中瞧清一人身影,一时滞于原地。
江衍君今日同江昀乘马车去往城西郊外,为人诊病,因着车夫家中有事,二人只得走回城中,路上却偏逢大雨,是以正些许狼狈的往城门处赶来。
萧寻先行遣了萧遥几人出城等候,抬手擦干面上夹着雨水的血迹,才出了城门快步行至江衍君身前。
不知为何,他还想再去见这姑娘一面。
“萧公子?怎么冒雨在外不回医馆?”江衍君对于在此见到萧寻脑中很是疑惑,遑论他所着白衣上还沾着几处血迹,接着道:“你虽伤口好转,但也不可如此不顾惜身体。”
“多谢江大夫这几日的收留。”萧寻先是对江昀行了一礼。旋即转向江衍君,神色复杂难辨,轻声开口:“江姑娘救命之恩,萧寻定不会忘怀,此物你先收着。”说着将一物件举到江衍君眼前。
是个通体晶莹透亮的纯白色玉连环,挂在一条红色素绳上,浑然天成且全无瑕疵。
不止江衍君,江昀此生亦从未见过这般质地上乘的玉饰。
江衍君连忙推拒,摇头道:“萧公子无须这般客气,我也只是尽医者本分罢了。”
萧寻闻言,眸中微不可察的落寞黯淡一瞬,“有恩必报也是我的本分,况且这也只是身外之物。”语罢,便将玉连环轻置于她手心,不容抗拒般开口:“拿着。”
“萧……”不等江衍君再多言,已是温言打断道:“往后若江姑娘有事寻我,我定会竭力相助,现今已有急事当归长安。”
紧接着翻身上马,回首再望了江衍君一眼,微微颔首以示告别。
江衍君对上萧寻目光,眼见这面容俊逸的少年挥鞭驾马,淋着漫天大雨消失在视线中,她手里还不知所措般拖着那只玉连环。
萧寻离去的迅速,心知他二人间应是已再无相见之日,却还是许下了此承诺。
平阳县城门将会在卯时准时打开,现下距卯时已不过一刻钟时间。
离城西门不远处的房舍外,一名头带斗笠的白衣少年,借着屋舍拐角处藏起身来,帽檐压得极低,掩住半张脸庞,侧头凝视着城门方向,神色冷然。
既然萧寻昨晚所见几人尚在城中,今日若要西出平阳,去往长安或是荥阳方向,定要途径此门。这一行人中既夹着郑元帐中亲信,他便不怕寻不到郑元踪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只是萧寻没有十分把握,眼下唯有赌这一遭。
昭昭日升,越过东侧山岗线,大抵已过了一个时辰。
“驾!驾!”
一辆通体全无雕饰的鸦青色的马车,携着缥缈的风声于东侧驶来,随着辘辘车轮飞转,已冲到距城门不过三丈远之处。
驾车之人所着衣物一如昨日褐色衣衫,萧寻一眼便认了出来,旋即跨步上前,先一步到达城门口。
“停车!”萧寻手持一柄早时购置来的长剑,正身立于马车前。
“不想死的,就快给老子滚开!”驾马之人未有停车之意,形容粗暴狠戾,甚至未来的及去瞧萧寻一眼。
直到见眼前人毫无去意,才迅速勒马,险险于萧寻身前停住马车。
萧寻抬脸,迎上车中人掀开车帘的目光。且于帘布起落间,窥见一人,头戴一顶黑色帷帽,将面容遮了个严严实实,看似病骨支离般倚靠在马车内。
“别理会他,快走!”车内迫切喊声传入耳中,驾马之人也看清萧寻模样,心中惊愕,欲甩起马鞭竭力朝马尾处打去。
萧寻眉目一凛,电光火石间,已侧身扬剑朝车辕处劈去,车马一分为二倏地断开。
马匹受惊嘶声鸣叫,前蹄高高扬起,将后方车厢甩至街道右侧茶楼前,拼命往城门前奔去。
几道熟悉的粗布褐衣身影因此跳出马车外,暂退至街旁。随即几人相视一眼尚未多言,便尽数掏出袖中短剑朝萧寻方向刺来。
萧寻凝神,眸底仿若透出一抹血色,似从刀锋上略过,冷冽刺骨。修长五指握紧剑柄,抬步同冲上来的四人厮杀开来。
与此同时,头戴黑色帷帽的男子被余下一人硬生生拖着绕过萧寻,借着几人乱战遮掩悄然向城门处离去。
萧寻避开前人杀招,反手一击,那人只觉后颈一凉,应声倒地。他下手又快又狠,占尽上风,长剑起落间已将四人斩于地上。
端王余孽,军中叛徒,皆是死有余辜。萧寻唯一要留的活口,是欲要潜出城门的二人。
方才并不嘈杂的街上,百姓碰此激烈打斗形势,早已藏的不见踪影,长街分外空阔。
黑色帷帽下的一副病躯,似是故意拖延,带着他之人面容狠戾,抡起手来给了他脸侧一计重重巴掌,嘴里还吐着骂声字语,接着加快速度奔向方才那只已停于城门外的马匹。
萧寻心中大抵猜出那人身份,毕竟拖着他的是郑元帐中亲信郑康,只是此人若当真是郑元,不应是这般气力,甚至不该遭他亲信如此打骂。
萧寻已顾不得再多虑,紧接着大步流星般竭力朝二人追去。
还未及二人出城门,萧寻已然逼近,朝马尾处用力掷出一记石子,惊的此马再次奔出,不见踪迹。
郑康见同行四人尽数死去,形势已转,募地推开身旁之人,回首跪地,颤颤巍巍道:“将军饶命,投敌一事,皆是我家公子筹谋,在下实在是因受他胁迫,逼不得已。”
萧寻没去理会他,径直迈向被推倒在地之人,忙不迭的去扯开他的黑色帷帽,露出面容。
与他所猜一致,当真是郑元!
几乎是漫天的恨意与不解冲进萧寻胸腔中,如烈火般愈演愈烈,攥着拳的手指已因过于用力骨节泛白,发出咯咯声响。
一万多晋朝将士,半数弱冠儿郎,皆因他此举丧命。放着当朝国土、同袍兄弟乃至他荥阳郑氏一族不顾,偏行此叛国之举,一桩一件如重锤般砸在萧寻心上。
萧寻留着仅存的理智,逼着自己去问个缘由,蹲到郑元面前,拉住他的衣领将他狠狠拽起身来,咬着牙一字一句的问道:“郑元!为何投敌?!为何供出军机?!啊?你告诉我!”
萧寻眸中怒火翻涌,勒着郑元的手连着身体止不住的颤抖。
“咳、咳、咳……”面前郑元缓缓仰脸,瞥了一眼跪在身旁的郑康,复又对上萧寻这副似要置他于死地面容后,苦笑一声,“萧寻,我与你相识多年,你该信我不会行此卖国之举……”
郑元言语已透出些许费力,一口热血募地从他口中迸出,烙上萧寻手背。
闻言,萧寻目光略微清明了几分,依旧面沉如水,“事已至此,你还叫我如何去信你?”
“此事另有隐情,你先听我解释。”说着抬手去拉萧寻肩膀,将嘴角贴至他耳侧,悄声道:“我那晚见有人潜进我帐中,便一路跟着他出了军营,才发现他欲传信于端王麾下亲信。”
“然后呢,你又有何证据证明你此话不是推脱之辞。”萧寻反松开郑元的衣襟,拉出二尺距离,与他双目对视。
郑元脸色渐变,已是白的骇人,眉毛拧到了一起,紧接着从染着干凅血迹的里襟处,掏出一张脏乱的土色绢帛,递到萧寻眼前。
萧寻手一顿,随即接了过来,还未及他展开,一只从身侧横来的手掌将其迅速扯了出去。
方才跪在旁的郑康不知何时,已然起身夺下那张绢帛,团在一起送往嘴中,他动作极快,不等萧寻与郑元二人反应,已于眨眼间不顾死活般地吞了下去。
一别刚刚那副恪谨胆小的模样,朝郑元狞笑出声,“公子,你宁死不肯交出的东西,最后不还是落到了我手里。”
萧寻反手掐上他的脖颈,额间泛起青筋,“不想死就给我吐出来!”郑康却是闭上眼睛,不答一言。
郑元回过神,低头自嘲一声,受心腹背叛,遭同袍记恨,方才顾忌同郑康交情,未出言提醒萧寻又致使叛党证据旁落。
幸他已知晓绢帛内容,也算亡羊补牢,费力起身走到萧寻面前,“这绢帛内……”
郑康闻言一滞,面露杀意,抬手要去抢萧寻腰间配剑,还未触及,便听咔嚓一声,头一歪没了声息,只剩那双错愕下狠狠盯着萧寻的眼睛。
萧寻将他丢在地上,急道:“接着说!”
“速回长安,此事与安……”郑元话音未落,一支利箭携着破空之声,骤然穿透他的喉咙。 萧寻扶住他欲倾倒的身子,来不及去追究来人,“谁?!”
“安……安……”郑康张了张嘴,已是再发不出半点声响,一张白到发灰的脸终是暗了下去。
大风四起,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洒而下,雷雨交加,雨水似卷着刀般划过萧寻面容,刺向心底。
随着城外远处射来的簌簌利剑,马啼急踏之声传入萧寻耳中,来人将射向他的箭刃尽皆挡下。
“将军!”
是押送端王入京的府中亲信萧遥,还领了约十人的一小队人马,匆匆赶到接应。
射箭之人因而已不见踪迹。
萧寻视线绕过他们,回向郑康尸首,语意狠绝,“不惜一切代价取出此人胃中绢帛,还有,将郑元尸体带回去。”接着深吁口气,“处理一下这些人,回长安。”
云层深厚,瓢泼大雨不见停意,萧寻却于朦胧视野中瞧清一人身影,一时滞于原地。
江衍君今日同江昀乘马车去往城西郊外,为人诊病,因着车夫家中有事,二人只得走回城中,路上却偏逢大雨,是以正些许狼狈的往城门处赶来。
萧寻先行遣了萧遥几人出城等候,抬手擦干面上夹着雨水的血迹,才出了城门快步行至江衍君身前。
不知为何,他还想再去见这姑娘一面。
“萧公子?怎么冒雨在外不回医馆?”江衍君对于在此见到萧寻脑中很是疑惑,遑论他所着白衣上还沾着几处血迹,接着道:“你虽伤口好转,但也不可如此不顾惜身体。”
“多谢江大夫这几日的收留。”萧寻先是对江昀行了一礼。旋即转向江衍君,神色复杂难辨,轻声开口:“江姑娘救命之恩,萧寻定不会忘怀,此物你先收着。”说着将一物件举到江衍君眼前。
是个通体晶莹透亮的纯白色玉连环,挂在一条红色素绳上,浑然天成且全无瑕疵。
不止江衍君,江昀此生亦从未见过这般质地上乘的玉饰。
江衍君连忙推拒,摇头道:“萧公子无须这般客气,我也只是尽医者本分罢了。”
萧寻闻言,眸中微不可察的落寞黯淡一瞬,“有恩必报也是我的本分,况且这也只是身外之物。”语罢,便将玉连环轻置于她手心,不容抗拒般开口:“拿着。”
“萧……”不等江衍君再多言,已是温言打断道:“往后若江姑娘有事寻我,我定会竭力相助,现今已有急事当归长安。”
紧接着翻身上马,回首再望了江衍君一眼,微微颔首以示告别。
江衍君对上萧寻目光,眼见这面容俊逸的少年挥鞭驾马,淋着漫天大雨消失在视线中,她手里还不知所措般拖着那只玉连环。
萧寻离去的迅速,心知他二人间应是已再无相见之日,却还是许下了此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