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曹显的旨意,得到元老夫人支持的甄伏正式担起了濮国少主母之责,在国主缺位的时日里,代以处理朝中大小事务。
一些朝臣虽仍不服,但见甄伏能将纵横捭阖之道运用得炉火纯青,于大小决策中又确实以濮国利益为先,十分听得进大臣的建议,毫无专横独断的意思,便也就噤了声。
左不过,只有曹显出征这段时日,掌控濮国的权柄才会交到她手里,估摸是闹不出多大动静的。
于是,连日来,朝中是一片清明和睦的景象。
直到除夕这日,宫中书房里才因政见不一吵得不可开交。
只因前夜,濮军势如破竹,接连获胜的战报自千里之外的赵都传来,群臣沸腾,激动万分。
依信上所言,继将天子大军驱逐出濮国境内后,濮军又于数日前拿下了赵魏两国,彻底改写了中原腹地的格局。
眼下,曹显并无带兵归濮的意思,而是在赵都安营扎寨,休整兵力,就地庆功并与当地百姓过个好年。
其目的不言而喻,而这也正是众臣争吵的起源。
“对上天子二十万大军,我濮军十万精锐伤亡到底如何,信中为何只字不提?”
“得胜而不归,主公难道要在此时与刘天子角逐神州霸主之位?”
“我濮国将士虽骁勇善战,但那雍国也不是吃素的,对上外族我们也难分高下,如今却要自相残杀?”
“贪功恋战乃兵之大忌,理当速速去信与主公商讨停战一事。”
……
书房里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多是对曹显偏激用兵策略的怀疑,奏请修书送往前线阻止战争的继续推进。
素来张狂藐视非我国人的濮国大臣这会儿脸上却有几分胆怯,大约是濮国大业忽被加速推进,他们的心中没了底。
“众卿先回去过个好年罢。”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一道轻缓的声音掺入。
甄伏按了按疼痛的太阳穴,环顾众人,将桌上的战报小心翼翼叠起,装回信封,继续道:
“诸位建议皆有道理,但主公对后事既无示下,我等亦不必急于决策是否增兵或撤兵,此事待我与老夫人商讨,三日休沐后,必给大家一个答复。”
众臣闻言,争吵先是戛然而止。
没个半晌,又有几个不遗余力的上前要细说恋战的弊端。
李牧与刘勇见状,面面相觑,当即起了头,拱手道遵从甄伏之命,便要告退,先行撤出。
其余人见状,神色虽还是欲言又止,但见甄伏也有疲惫,终是没再逼迫,也都纷纷摆手离开。
这些大臣中虽不乏冥顽不灵者,然却都是真心为国的,倒是与巴蜀大臣很不一样,也难怪巴蜀节节败退,而曹显轻而易举便夺了胜果。
余留在房中的甄伏看人一一撤出,不由摇了摇头,轻笑。
她将战报放置一旁,又从旁边一个精致的木盒中取出一封信,封面的日期尚新,但包裹的信袋却已经被磨损了不少。
她又一次打开这信,里面龙飞凤舞的字迹便如曹显挥动长枪的英姿,洒脱自如,豪气万丈。
偏偏那字里行间都是些琐碎日常,惹人心头酸涩难耐——
“虽天各一方,但却想与阿伏同饮一杯桂花酿,酸酸甜甜。”
“魏地果然山灵毓秀,难怪盛产美人,岳母大人是魏国一美,我的阿伏是天下一美。”
“巴蜀进献了不少美食,可惜不及阿伏手艺万一,想吃阿伏做的饭。”
......
这封信,似乎记录了曹显从离开濮都后的一切。
每到一处,他都要把什么东西沾染上甄伏的痕迹,再记录下来。
大约是凑够了厚厚一沓,抑或是终于得空记了起来,才和着战报一并送回了濮都。
可惜,这里面没有给甄伏对后续战事安排的暗示。
真的只是些碎碎念罢了。
甄伏蹙了蹙眉,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轻笑。
“少夫人,这汤您多少喝一些?”见甄伏神色缓和不少,伺候在旁的白黍便将温在一旁的鸡汤端来,揭开了盖。
在人前,甄伏看似将少夫人的身份适应得极好,每日精神抖擞处理繁杂朝事。
但贴身伺候的白黍知晓,这位主子自主公出征后便没睡几晚好觉,半夜噩梦惊醒也是常有,最近这段时日更是茶饭不思。
他瞧着也是心疼不已,但主子又让他捂着,连元老夫人那处也没有告知。
甄伏侧目去看白黍疼惜的眼神,当下猜得他的心思七八分,蓦地一怔,随即露出让人宽心的笑,作势就要去喝那汤。
然橙黄的油面才入眼,甄伏猛地歪头往另一侧,做干呕状。
“少夫人,你……”白黍一惊,忙去扶她,“老奴给您传太医罢?”
才一瞬就缓过劲的甄伏好忙摆手,“不必不必,许是白日没吃什么垫过肚子,这油腻味儿一来,便有些呛着。”
白黍听罢,赶忙将那汤盅移得远远的。
甄伏见他大惊小怪的模样,不禁哑然失笑好半晌,才将家书与战报一并收起,重新放回木盒之中,站起身来,粲然一笑:
“白总管,我这瞧着,还精神么?”
白黍瞥了一眼甄伏眉尾刻意隐去的疲惫,也配合着扬起一抹笑意:“少夫人精神饱满着呢。”
“那便去西殿罢。”
言罢,主仆二人心领神会相视一笑,便出了书房,领着一队宫人往元老夫人住所处走去。
今日毕竟是团圆日,虽然曹显不在,但元老夫人的意思是,一家人也还是得热热闹闹的,这岁还是得守。
“少夫人,您可来了。”
甫一跨过西殿外的宫墙,便见杨嬷嬷迎面而来,脚步匆匆,似乎很着急的模样。
“嬷嬷这是要去何处?”甄伏免去宫人们的礼节,微微惊愕。
“怕您被朝事拌住。”杨嬷嬷赶忙上前拖起甄伏的手,引她往后院走去,“老夫人便着老奴去书房将您请来。”
甄伏闻言,不由搭上杨嬷嬷的手腕嗔笑:“怎能劳烦嬷嬷又跑一趟呢,我这不是来了?”
两人便说说笑笑进了后院,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肉香,更有一众宫人围着几个大火炉子忙前忙后,是熟悉的巴蜀味道。
“听闻蜀地喜炙烤鲜肉守夜迎新岁,元老夫人便着我们将这些都备上了。”杨嬷嬷默了默,又继续道:“元老夫人也将甄大人请来了。”
此时,元老夫人与甄实初正坐于大院东侧,津津有味地对弈着。
先被众人行礼问候的声音抽出思绪的元老夫人往甄伏这处看来,随即与甄实初对过眼色,便离了棋座,往甄伏这处走来。
“可是为了撤兵一事被大臣们拌住了?”元老夫人依旧一脸和蔼,言语间也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关切。
她将甄伏半蹲行礼的身子扶起,牵着她往已经摆开了菜食的石桌走去,不疾不徐,当真稳如泰山。
甄伏见状,也不避讳,点了点头,随即将元老夫人与甄实初安置在尊座上,才依旁落座。
但下一瞬,又似想到什么,她心虚地瞥了一眼父亲,温温吞吞道:“濮军已压巴蜀边境。”
“方才元老夫人已将战局告知。”甄实初扫了一眼女儿青黑的眼底,面色不改,只淡淡道:“既为臣,便忠君,你尽力而为便好。”
甄伏听出父亲对背离巴蜀一事的释怀,不由松了口气,神色也松快了不少。
“甄大人说的是,尽力而为便好。”元老夫人见状也开口缓和氛围,招呼着大伙动了筷,继续道:“如何行军打仗,韫泽他是有分寸的,你亦不必担忧。”
甄伏闻言,先是一愣,思量许久,还是放下手中碗筷,起了身,朝元老夫人拱手揖了揖,问道:
“祖母,阿伏有一事请教。”
元老夫人见她郑重,便也顺势放下了碗筷,抬头看她,示意她说下去。
甄伏蹙了蹙眉,琢磨了好半晌,才将大臣们的争吵一一说道。
对于曹显在一统神州这事上,朝堂上已形成几派声音。
一派主保守,认为应尽快传信曹显退兵回朝,莫因恋战耗尽濮国积储。
一派主进攻,认为应尽快派刘勇带濮国剩余兵力支援曹显,一举统一天下,实现濮国一统的大业。
还有一派则保持中立,表示先再观看战局一二,待曹显有所指示或等时机成熟再做决断。
这三股势力同样强劲,是以,甄伏眼下无法定夺,她需要元老夫人的建议。
元老夫人听完甄伏的话,神色却并不凝重,而是祥和一笑,反问她:“你不是已经心中有数了?”
甄伏一愣,惊讶于元老夫人的笃定,踌躇许久,才点了点头,一字一顿回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为何?”元老夫人依旧不疾不徐。
甄伏抬眸看了看元老夫人依旧和蔼的神色,琢磨了一会儿,将自己的考量细细道来:
“主公出征前大约对战局有了预判,对兵力的使用早有估量。
他没有对后续战局做下指示便说明无需后方有所增援,他不是没有计划的人。”
她顿了顿,似是又思量了一会儿,才继续道:
“只一事阿伏想不明白,为何主公要将刘将军以及他麾下的精锐留在濮都?”
若是一场硬战,更多的兵力不是有更大的胜算吗?
元老夫人听罢甄伏所言,定定看着她许久,才温和点了点头:
“一统天下是为民,守住北边关隘也是为民。
我濮国从未因神州内任何一场战役丢了北边要塞。”
此话一出,甄伏与甄实初无不震惊。
原来,曹显早已计划了一切,包括濮国的所有退路。
一些朝臣虽仍不服,但见甄伏能将纵横捭阖之道运用得炉火纯青,于大小决策中又确实以濮国利益为先,十分听得进大臣的建议,毫无专横独断的意思,便也就噤了声。
左不过,只有曹显出征这段时日,掌控濮国的权柄才会交到她手里,估摸是闹不出多大动静的。
于是,连日来,朝中是一片清明和睦的景象。
直到除夕这日,宫中书房里才因政见不一吵得不可开交。
只因前夜,濮军势如破竹,接连获胜的战报自千里之外的赵都传来,群臣沸腾,激动万分。
依信上所言,继将天子大军驱逐出濮国境内后,濮军又于数日前拿下了赵魏两国,彻底改写了中原腹地的格局。
眼下,曹显并无带兵归濮的意思,而是在赵都安营扎寨,休整兵力,就地庆功并与当地百姓过个好年。
其目的不言而喻,而这也正是众臣争吵的起源。
“对上天子二十万大军,我濮军十万精锐伤亡到底如何,信中为何只字不提?”
“得胜而不归,主公难道要在此时与刘天子角逐神州霸主之位?”
“我濮国将士虽骁勇善战,但那雍国也不是吃素的,对上外族我们也难分高下,如今却要自相残杀?”
“贪功恋战乃兵之大忌,理当速速去信与主公商讨停战一事。”
……
书房里的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多是对曹显偏激用兵策略的怀疑,奏请修书送往前线阻止战争的继续推进。
素来张狂藐视非我国人的濮国大臣这会儿脸上却有几分胆怯,大约是濮国大业忽被加速推进,他们的心中没了底。
“众卿先回去过个好年罢。”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一道轻缓的声音掺入。
甄伏按了按疼痛的太阳穴,环顾众人,将桌上的战报小心翼翼叠起,装回信封,继续道:
“诸位建议皆有道理,但主公对后事既无示下,我等亦不必急于决策是否增兵或撤兵,此事待我与老夫人商讨,三日休沐后,必给大家一个答复。”
众臣闻言,争吵先是戛然而止。
没个半晌,又有几个不遗余力的上前要细说恋战的弊端。
李牧与刘勇见状,面面相觑,当即起了头,拱手道遵从甄伏之命,便要告退,先行撤出。
其余人见状,神色虽还是欲言又止,但见甄伏也有疲惫,终是没再逼迫,也都纷纷摆手离开。
这些大臣中虽不乏冥顽不灵者,然却都是真心为国的,倒是与巴蜀大臣很不一样,也难怪巴蜀节节败退,而曹显轻而易举便夺了胜果。
余留在房中的甄伏看人一一撤出,不由摇了摇头,轻笑。
她将战报放置一旁,又从旁边一个精致的木盒中取出一封信,封面的日期尚新,但包裹的信袋却已经被磨损了不少。
她又一次打开这信,里面龙飞凤舞的字迹便如曹显挥动长枪的英姿,洒脱自如,豪气万丈。
偏偏那字里行间都是些琐碎日常,惹人心头酸涩难耐——
“虽天各一方,但却想与阿伏同饮一杯桂花酿,酸酸甜甜。”
“魏地果然山灵毓秀,难怪盛产美人,岳母大人是魏国一美,我的阿伏是天下一美。”
“巴蜀进献了不少美食,可惜不及阿伏手艺万一,想吃阿伏做的饭。”
......
这封信,似乎记录了曹显从离开濮都后的一切。
每到一处,他都要把什么东西沾染上甄伏的痕迹,再记录下来。
大约是凑够了厚厚一沓,抑或是终于得空记了起来,才和着战报一并送回了濮都。
可惜,这里面没有给甄伏对后续战事安排的暗示。
真的只是些碎碎念罢了。
甄伏蹙了蹙眉,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轻笑。
“少夫人,这汤您多少喝一些?”见甄伏神色缓和不少,伺候在旁的白黍便将温在一旁的鸡汤端来,揭开了盖。
在人前,甄伏看似将少夫人的身份适应得极好,每日精神抖擞处理繁杂朝事。
但贴身伺候的白黍知晓,这位主子自主公出征后便没睡几晚好觉,半夜噩梦惊醒也是常有,最近这段时日更是茶饭不思。
他瞧着也是心疼不已,但主子又让他捂着,连元老夫人那处也没有告知。
甄伏侧目去看白黍疼惜的眼神,当下猜得他的心思七八分,蓦地一怔,随即露出让人宽心的笑,作势就要去喝那汤。
然橙黄的油面才入眼,甄伏猛地歪头往另一侧,做干呕状。
“少夫人,你……”白黍一惊,忙去扶她,“老奴给您传太医罢?”
才一瞬就缓过劲的甄伏好忙摆手,“不必不必,许是白日没吃什么垫过肚子,这油腻味儿一来,便有些呛着。”
白黍听罢,赶忙将那汤盅移得远远的。
甄伏见他大惊小怪的模样,不禁哑然失笑好半晌,才将家书与战报一并收起,重新放回木盒之中,站起身来,粲然一笑:
“白总管,我这瞧着,还精神么?”
白黍瞥了一眼甄伏眉尾刻意隐去的疲惫,也配合着扬起一抹笑意:“少夫人精神饱满着呢。”
“那便去西殿罢。”
言罢,主仆二人心领神会相视一笑,便出了书房,领着一队宫人往元老夫人住所处走去。
今日毕竟是团圆日,虽然曹显不在,但元老夫人的意思是,一家人也还是得热热闹闹的,这岁还是得守。
“少夫人,您可来了。”
甫一跨过西殿外的宫墙,便见杨嬷嬷迎面而来,脚步匆匆,似乎很着急的模样。
“嬷嬷这是要去何处?”甄伏免去宫人们的礼节,微微惊愕。
“怕您被朝事拌住。”杨嬷嬷赶忙上前拖起甄伏的手,引她往后院走去,“老夫人便着老奴去书房将您请来。”
甄伏闻言,不由搭上杨嬷嬷的手腕嗔笑:“怎能劳烦嬷嬷又跑一趟呢,我这不是来了?”
两人便说说笑笑进了后院,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肉香,更有一众宫人围着几个大火炉子忙前忙后,是熟悉的巴蜀味道。
“听闻蜀地喜炙烤鲜肉守夜迎新岁,元老夫人便着我们将这些都备上了。”杨嬷嬷默了默,又继续道:“元老夫人也将甄大人请来了。”
此时,元老夫人与甄实初正坐于大院东侧,津津有味地对弈着。
先被众人行礼问候的声音抽出思绪的元老夫人往甄伏这处看来,随即与甄实初对过眼色,便离了棋座,往甄伏这处走来。
“可是为了撤兵一事被大臣们拌住了?”元老夫人依旧一脸和蔼,言语间也不过是稀松平常的关切。
她将甄伏半蹲行礼的身子扶起,牵着她往已经摆开了菜食的石桌走去,不疾不徐,当真稳如泰山。
甄伏见状,也不避讳,点了点头,随即将元老夫人与甄实初安置在尊座上,才依旁落座。
但下一瞬,又似想到什么,她心虚地瞥了一眼父亲,温温吞吞道:“濮军已压巴蜀边境。”
“方才元老夫人已将战局告知。”甄实初扫了一眼女儿青黑的眼底,面色不改,只淡淡道:“既为臣,便忠君,你尽力而为便好。”
甄伏听出父亲对背离巴蜀一事的释怀,不由松了口气,神色也松快了不少。
“甄大人说的是,尽力而为便好。”元老夫人见状也开口缓和氛围,招呼着大伙动了筷,继续道:“如何行军打仗,韫泽他是有分寸的,你亦不必担忧。”
甄伏闻言,先是一愣,思量许久,还是放下手中碗筷,起了身,朝元老夫人拱手揖了揖,问道:
“祖母,阿伏有一事请教。”
元老夫人见她郑重,便也顺势放下了碗筷,抬头看她,示意她说下去。
甄伏蹙了蹙眉,琢磨了好半晌,才将大臣们的争吵一一说道。
对于曹显在一统神州这事上,朝堂上已形成几派声音。
一派主保守,认为应尽快传信曹显退兵回朝,莫因恋战耗尽濮国积储。
一派主进攻,认为应尽快派刘勇带濮国剩余兵力支援曹显,一举统一天下,实现濮国一统的大业。
还有一派则保持中立,表示先再观看战局一二,待曹显有所指示或等时机成熟再做决断。
这三股势力同样强劲,是以,甄伏眼下无法定夺,她需要元老夫人的建议。
元老夫人听完甄伏的话,神色却并不凝重,而是祥和一笑,反问她:“你不是已经心中有数了?”
甄伏一愣,惊讶于元老夫人的笃定,踌躇许久,才点了点头,一字一顿回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为何?”元老夫人依旧不疾不徐。
甄伏抬眸看了看元老夫人依旧和蔼的神色,琢磨了一会儿,将自己的考量细细道来:
“主公出征前大约对战局有了预判,对兵力的使用早有估量。
他没有对后续战局做下指示便说明无需后方有所增援,他不是没有计划的人。”
她顿了顿,似是又思量了一会儿,才继续道:
“只一事阿伏想不明白,为何主公要将刘将军以及他麾下的精锐留在濮都?”
若是一场硬战,更多的兵力不是有更大的胜算吗?
元老夫人听罢甄伏所言,定定看着她许久,才温和点了点头:
“一统天下是为民,守住北边关隘也是为民。
我濮国从未因神州内任何一场战役丢了北边要塞。”
此话一出,甄伏与甄实初无不震惊。
原来,曹显早已计划了一切,包括濮国的所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