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濮都战报送达后,士气冲天的濮军开始接连受挫。
本颓败的雍国兵力反扑不止,据斥候回报,巴蜀南北两侧皆有兵力增援,不日便可抵达蜀都。
届时,刘闽麾下兵力恐超二十万不止。
好一场瓮中捉鳖,是等着曹显往火坑里跳,进则你死我活,退则放虎归山,让濮军进退两难。
“报!”一个头上缠染了血色白纱的斥候快步入了大帐,神色疲惫,但脚步与气口仍旧平稳:“我军已从北城全部撤出,无损一卒,但伤兵逾万。”
北城毗邻蜀都,是数日前濮军深入的最南端,也是那一日收到燕北传来的噩耗。
如今,曹显已领大军退至巴蜀边境,做观望状。
“方才,巴蜀使臣又来求见,主公可要见一见?”那斥候见曹显沉默,便继续汇禀。
“先伺候着。”好半晌,倚在长背椅的曹显才挥了挥手,示意那小兵退下。
自濮军攻入巴蜀之后,刘闽已三番五次派来使臣议和,曹显一概谢绝,唯今次,大约真的是士气大挫,有了议和的念头,才终于松了口,没有一下回绝那使臣。
同在帐内的林其见状,眸色微闪,朝还在闭目沉思的曹显扫了一眼,从长凳上起来,绕到长案边目光阴沉地看向行军图,好半晌,才喃喃自语:
“再这么打下去,定会被刘闽拖死。”
濮军深入敌营,早已没了后补粮草优势,如今又是四面楚歌,若不能尽快撤出,便不能在有限的时日里赶回濮国,那时,北边恐怕也会失守,两头皆不得作保,大濮将覆。
“孔禹到何处了?”不为所扰的曹显幽幽开口,显然没有理会林其专门说给他听的话。
林其先是一愣,随即回道:“黎明时收到孔军师来信,估摸这会儿已到松阳城。”
他顿了顿,面色一沉,煞有介事地重复方才的话题:
“我们没有精力与刘闽耗下去,便与巴蜀好好议和停战,先把中原腹地稳住,也好图谋后事。”
帐内依旧安静地只闻灯烛的声音,曹显没有回答他。
林其急了,起了身快步到曹显跟前,大喝:
“孔军师临行前交代了,只要留得青山在,一切都可再来。
若是再拖下去,北边是不管了?弟妹也不管了?”
像是察觉有几颗唾沫星子在空中横飞,曹显的剑眉明显地蹙了蹙,才缓缓睁眼,眸色清冷又凌厉地瞪向满面焦灼的林其,一字一顿:
“退,如何退?”
林其仿若被雷击中一般,不明所以,只觉端起了主公气势的曹显周身寒气比冷冬还要瘆人,却又碍于臣子的身份,不敢不答,思量几息,用不太灵光的武将脑子讲起了权谋:
“竭力与刘闽讨个平局,放过巴蜀便好。”
“你道刘闽是傻子?”曹显冷笑,“用赵、魏两国做饵,难道只为了守住弹丸之地?”
从晋地开始,濮军便势如破竹。
或许刘闽没有想到曹显的进攻这般迅速,但他也撑到了匈奴南下,撑到了曹显不得不回防之际。
如今议和,定然不止要回被侵占的土地,想必还有其他......
思及此,他猛地起身,立在与林其相隔的长案对侧,凤眸半眯,“此次不赢便是输,没有平局的可能。”
言下之意,是必要与刘闽死磕到底。
林其一惊,想也没想便竭力劝说:
“即便是要将中原赵魏晋三地皆归还,只要我们守住实力,不出数年亦可卷土重来,但匈奴的铁蹄一旦踏平我燕北,北方的关口便算是敞开了,这如何对得起曾经以血肉之躯守神州太平的先祖?”
曹显见林其已经激动的眉眼横飞的神色,沉声喝止:
“他此次已不为震慑,而是要断我濮国百年大计。
我濮国已称臣多年,若这一次再低头,不仅是认了臣,更是认了罪。
既认了罪,便有罚,你以为他想要什么?”
“但我们没有时间了。”林其似乎没有听出曹显的话中意,一心只想着燕北之地。
“三日,只需三日。”曹显敛眸再喝,将林其的视线带到千里山河图处,长指稳稳落在蜀都里的宫城,凤眸半眯:“擒贼先擒王,眼下只此一计。”
林其被曹显的气势所迫,眉头紧蹙与他对视。
曹显见他终于听进去,便娓娓道来:
“巴蜀地势得天独厚,位于群山之内,易守难攻。
你与王恬各领五万兵力,埋伏于巴蜀南北两侧,分别拦截雍、越两国兵力,若能彻底截断他们的援兵计划最好,若不能,也需杀去半数兵力。
过后,你们绕到西面,与我东面大军夹击濮都,让蜀军退无可退。”
“但蜀军将领也不是好糊弄的,难免逼得他们狗急跳墙。”林其说出计谋中的漏洞。
曹显却不屑一笑,“自岳父大人的兵权被刘氏收走后,巴蜀唯一能领兵的便只有刘闽本人了,只要将他刘天子截获,蜀军必然不战而降。”
说罢,他抬起凤眸,冷厉的眸光泵出:“将刘勇训的百名刺客给我点来,擒王一事,我亲自来。”
*
南边战事焦灼,北边亦然。
据斥候回报,匈奴此次汇集南下的兵力近十万。
刘勇所领精锐,加之燕北之地常驻军也不过五万,兵力远远少于匈奴。
即便燕北有曹显早年下令修筑的长城作为屏障,面对凶悍的匈奴蛮横入侵,濮军显然应对不暇。
数日来,已经败了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役,眼下看着士气虽在,但军心已明显不稳。
尚算幸运的是刘勇用兵虚实相合,才使濮军虽兵败,但兵力折损不多,若为持久战做准备,这也算是一个成功的策略。
“少夫人,先用汤药吧。”杨嬷嬷看着甄伏清减的侧脸又浮上愁色,轻声开口催促,好让她不至于总是沉浸在无尽的战事谋划中。
她本奉元老夫人之命,每日送些温补的汤药来,让甄伏不至于过分操劳而虚空身子。
被监督的甄伏闻言身子一震,收起落在岸上燕北战报的视线,瞟了一眼那黑乎乎的热汤,心下一阵苦水涌上来。
她本就怕苦,但杨嬷嬷好像知晓了她的小伎俩,如今是定要守着她喝下去才肯离开。
实在无奈,她撇了撇嘴,苦着脸转头看向杨嬷嬷:
“嬷嬷,我正忙着呢,你且放着吧,待凉了我定会喝的。”
她眨巴着眼睛面露哀求样,哪里还有方才蹙眉凝神的稳重大气?
“待凉了你便倒了。”杨嬷嬷丝毫不被甄伏的可怜模样迷惑,当即端起瓷碗,试了试温度,便道:“此时刚刚好,不热不冷。”
说罢,铁面无私地将药移到了甄伏面前。
甄伏下意识往后一退,小脸粥得更厉害了。
“苦口良药。”杨嬷嬷语重心长,“您若是不喝,老奴如何向老夫人复命?”
甄伏见杨嬷嬷又搬出了元老夫人,便知实在已躲不过,小脸瞬间跨拉下来,拧着细细柳眉,像是苦大仇深一般,三两下将那药喝了精光。
杨嬷嬷这才露出一丝笑容。
她收起碗具,又扫过甄伏苍白的小脸,一边说道:
“少夫人可是应了老妇人的令,要好生照料自己,怎的转头就忘了?”
甄伏没有说话,只慌里慌张地吐了吐舌头,也不知是羞愧于食言,还是这药果真的太苦,惹得杨嬷嬷连连发笑。
此时,随着白黍在外的通传声,吴校尉快步入内,当即双手抱拳躬身,向甄伏行礼。
甄伏甫一见他,前一刻小女儿的神态霎时无影无踪,一惊起身,便问:
“农兵征用情况如何?”
吴校尉站直了身才朝甄伏回禀:
“比预料的好,只不过七日,已有一万五千青壮年报名参军入伍,人数还在增加。”
在濮国,多年前已开始推行耕战体系,大量农民可自愿登记进入军队名册。
闲时便在田间务农,若是战事起,便可应召入伍,抵御外敌。
使得正规的濮军之后仍有大量农兵储备,成为濮国武力强盛的重要支撑。
“人数不宜再增加了。”甄伏思量几息,沉下脸,“若是居住在濮都周边肥沃田地边上的青壮年皆应征入伍,必会伤害今年的农耕,秋冬欠收亦会后患无穷。”
如今正是春耕时节,若是青壮年都去打仗了,单凭老幼妇孺恐怕不能保证粮食的产量。
若真如此,且不论濮国连年征战所需耗费粮食巨大,便是民生大计也将受到挑战,她不得不先做考量。
更何况,南边战事结果到底如何还不敢妄下定论,曹显若真的败退,那濮国内还必需有自给自足的能力,才不至于遭人掣肘。
思及此,她挥手下令:“叫停征兵,今夜,请吴校尉亲自清点兵力,明日晨起带这些农兵前往燕北,助刘将军一臂之力。”
她又扫过桌案上的战报,继续道:
“今夜我会再与老夫人商议调取松阳城兵力一事,必先保住北边关隘,你且一切当心。”
吴校尉点头应是,便迅速退了下去。
本颓败的雍国兵力反扑不止,据斥候回报,巴蜀南北两侧皆有兵力增援,不日便可抵达蜀都。
届时,刘闽麾下兵力恐超二十万不止。
好一场瓮中捉鳖,是等着曹显往火坑里跳,进则你死我活,退则放虎归山,让濮军进退两难。
“报!”一个头上缠染了血色白纱的斥候快步入了大帐,神色疲惫,但脚步与气口仍旧平稳:“我军已从北城全部撤出,无损一卒,但伤兵逾万。”
北城毗邻蜀都,是数日前濮军深入的最南端,也是那一日收到燕北传来的噩耗。
如今,曹显已领大军退至巴蜀边境,做观望状。
“方才,巴蜀使臣又来求见,主公可要见一见?”那斥候见曹显沉默,便继续汇禀。
“先伺候着。”好半晌,倚在长背椅的曹显才挥了挥手,示意那小兵退下。
自濮军攻入巴蜀之后,刘闽已三番五次派来使臣议和,曹显一概谢绝,唯今次,大约真的是士气大挫,有了议和的念头,才终于松了口,没有一下回绝那使臣。
同在帐内的林其见状,眸色微闪,朝还在闭目沉思的曹显扫了一眼,从长凳上起来,绕到长案边目光阴沉地看向行军图,好半晌,才喃喃自语:
“再这么打下去,定会被刘闽拖死。”
濮军深入敌营,早已没了后补粮草优势,如今又是四面楚歌,若不能尽快撤出,便不能在有限的时日里赶回濮国,那时,北边恐怕也会失守,两头皆不得作保,大濮将覆。
“孔禹到何处了?”不为所扰的曹显幽幽开口,显然没有理会林其专门说给他听的话。
林其先是一愣,随即回道:“黎明时收到孔军师来信,估摸这会儿已到松阳城。”
他顿了顿,面色一沉,煞有介事地重复方才的话题:
“我们没有精力与刘闽耗下去,便与巴蜀好好议和停战,先把中原腹地稳住,也好图谋后事。”
帐内依旧安静地只闻灯烛的声音,曹显没有回答他。
林其急了,起了身快步到曹显跟前,大喝:
“孔军师临行前交代了,只要留得青山在,一切都可再来。
若是再拖下去,北边是不管了?弟妹也不管了?”
像是察觉有几颗唾沫星子在空中横飞,曹显的剑眉明显地蹙了蹙,才缓缓睁眼,眸色清冷又凌厉地瞪向满面焦灼的林其,一字一顿:
“退,如何退?”
林其仿若被雷击中一般,不明所以,只觉端起了主公气势的曹显周身寒气比冷冬还要瘆人,却又碍于臣子的身份,不敢不答,思量几息,用不太灵光的武将脑子讲起了权谋:
“竭力与刘闽讨个平局,放过巴蜀便好。”
“你道刘闽是傻子?”曹显冷笑,“用赵、魏两国做饵,难道只为了守住弹丸之地?”
从晋地开始,濮军便势如破竹。
或许刘闽没有想到曹显的进攻这般迅速,但他也撑到了匈奴南下,撑到了曹显不得不回防之际。
如今议和,定然不止要回被侵占的土地,想必还有其他......
思及此,他猛地起身,立在与林其相隔的长案对侧,凤眸半眯,“此次不赢便是输,没有平局的可能。”
言下之意,是必要与刘闽死磕到底。
林其一惊,想也没想便竭力劝说:
“即便是要将中原赵魏晋三地皆归还,只要我们守住实力,不出数年亦可卷土重来,但匈奴的铁蹄一旦踏平我燕北,北方的关口便算是敞开了,这如何对得起曾经以血肉之躯守神州太平的先祖?”
曹显见林其已经激动的眉眼横飞的神色,沉声喝止:
“他此次已不为震慑,而是要断我濮国百年大计。
我濮国已称臣多年,若这一次再低头,不仅是认了臣,更是认了罪。
既认了罪,便有罚,你以为他想要什么?”
“但我们没有时间了。”林其似乎没有听出曹显的话中意,一心只想着燕北之地。
“三日,只需三日。”曹显敛眸再喝,将林其的视线带到千里山河图处,长指稳稳落在蜀都里的宫城,凤眸半眯:“擒贼先擒王,眼下只此一计。”
林其被曹显的气势所迫,眉头紧蹙与他对视。
曹显见他终于听进去,便娓娓道来:
“巴蜀地势得天独厚,位于群山之内,易守难攻。
你与王恬各领五万兵力,埋伏于巴蜀南北两侧,分别拦截雍、越两国兵力,若能彻底截断他们的援兵计划最好,若不能,也需杀去半数兵力。
过后,你们绕到西面,与我东面大军夹击濮都,让蜀军退无可退。”
“但蜀军将领也不是好糊弄的,难免逼得他们狗急跳墙。”林其说出计谋中的漏洞。
曹显却不屑一笑,“自岳父大人的兵权被刘氏收走后,巴蜀唯一能领兵的便只有刘闽本人了,只要将他刘天子截获,蜀军必然不战而降。”
说罢,他抬起凤眸,冷厉的眸光泵出:“将刘勇训的百名刺客给我点来,擒王一事,我亲自来。”
*
南边战事焦灼,北边亦然。
据斥候回报,匈奴此次汇集南下的兵力近十万。
刘勇所领精锐,加之燕北之地常驻军也不过五万,兵力远远少于匈奴。
即便燕北有曹显早年下令修筑的长城作为屏障,面对凶悍的匈奴蛮横入侵,濮军显然应对不暇。
数日来,已经败了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役,眼下看着士气虽在,但军心已明显不稳。
尚算幸运的是刘勇用兵虚实相合,才使濮军虽兵败,但兵力折损不多,若为持久战做准备,这也算是一个成功的策略。
“少夫人,先用汤药吧。”杨嬷嬷看着甄伏清减的侧脸又浮上愁色,轻声开口催促,好让她不至于总是沉浸在无尽的战事谋划中。
她本奉元老夫人之命,每日送些温补的汤药来,让甄伏不至于过分操劳而虚空身子。
被监督的甄伏闻言身子一震,收起落在岸上燕北战报的视线,瞟了一眼那黑乎乎的热汤,心下一阵苦水涌上来。
她本就怕苦,但杨嬷嬷好像知晓了她的小伎俩,如今是定要守着她喝下去才肯离开。
实在无奈,她撇了撇嘴,苦着脸转头看向杨嬷嬷:
“嬷嬷,我正忙着呢,你且放着吧,待凉了我定会喝的。”
她眨巴着眼睛面露哀求样,哪里还有方才蹙眉凝神的稳重大气?
“待凉了你便倒了。”杨嬷嬷丝毫不被甄伏的可怜模样迷惑,当即端起瓷碗,试了试温度,便道:“此时刚刚好,不热不冷。”
说罢,铁面无私地将药移到了甄伏面前。
甄伏下意识往后一退,小脸粥得更厉害了。
“苦口良药。”杨嬷嬷语重心长,“您若是不喝,老奴如何向老夫人复命?”
甄伏见杨嬷嬷又搬出了元老夫人,便知实在已躲不过,小脸瞬间跨拉下来,拧着细细柳眉,像是苦大仇深一般,三两下将那药喝了精光。
杨嬷嬷这才露出一丝笑容。
她收起碗具,又扫过甄伏苍白的小脸,一边说道:
“少夫人可是应了老妇人的令,要好生照料自己,怎的转头就忘了?”
甄伏没有说话,只慌里慌张地吐了吐舌头,也不知是羞愧于食言,还是这药果真的太苦,惹得杨嬷嬷连连发笑。
此时,随着白黍在外的通传声,吴校尉快步入内,当即双手抱拳躬身,向甄伏行礼。
甄伏甫一见他,前一刻小女儿的神态霎时无影无踪,一惊起身,便问:
“农兵征用情况如何?”
吴校尉站直了身才朝甄伏回禀:
“比预料的好,只不过七日,已有一万五千青壮年报名参军入伍,人数还在增加。”
在濮国,多年前已开始推行耕战体系,大量农民可自愿登记进入军队名册。
闲时便在田间务农,若是战事起,便可应召入伍,抵御外敌。
使得正规的濮军之后仍有大量农兵储备,成为濮国武力强盛的重要支撑。
“人数不宜再增加了。”甄伏思量几息,沉下脸,“若是居住在濮都周边肥沃田地边上的青壮年皆应征入伍,必会伤害今年的农耕,秋冬欠收亦会后患无穷。”
如今正是春耕时节,若是青壮年都去打仗了,单凭老幼妇孺恐怕不能保证粮食的产量。
若真如此,且不论濮国连年征战所需耗费粮食巨大,便是民生大计也将受到挑战,她不得不先做考量。
更何况,南边战事结果到底如何还不敢妄下定论,曹显若真的败退,那濮国内还必需有自给自足的能力,才不至于遭人掣肘。
思及此,她挥手下令:“叫停征兵,今夜,请吴校尉亲自清点兵力,明日晨起带这些农兵前往燕北,助刘将军一臂之力。”
她又扫过桌案上的战报,继续道:
“今夜我会再与老夫人商议调取松阳城兵力一事,必先保住北边关隘,你且一切当心。”
吴校尉点头应是,便迅速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