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已过,但这一年的春天却依旧寒冷。
北风翻山越岭而来,似要阻挡焦灼行军的人马,向尖刀簌簌地刮在人的脸上,让人只觉生疼。
“跟上。”熬了几个日夜的曹显双目通红,却仍催促大军行进。
他朝后厉喝一声,便又扬起长鞭敲打在马匹上。
但那匹向来勇猛的追风却耷拉着脑袋,提不上劲,看起来已是疲惫不堪,连带着身后的将士也没有表现出积极行军的模样。
随行副将杜宇见状,无奈赶马上前,语气中既有无奈,又有对将士的疼惜:
“大伙已夜以继日行军三天,再这样下去,即便到了燕北也不能应战,您看要不要让大伙先歇一下?”
疲军不便应战的道理,曹显自然懂得。
但是在收到匈奴突发袭击燕北的战报时,他的心就已经飞回了濮都,所以在拿下蜀都后,便马不停蹄,点兵北归,无非是希望快些回去解放他的甄伏,莫让她陷入险境......
“报——”
正当曹显思量之际,一个探路斥候归来,面色也有几分疲惫。
“前方路况并无异常。”为令大军极速行进且不遭埋伏,斥候大军也是没日没夜在前方探路,每个时辰回报一遍。
“中山国可有什么异样?”曹显若有所思,视线投往西北角,除了疲惫,再不能从他的声音听出其他的情绪。
那斥候垂首,略作思考状,摇了摇头,却又道:“倒有一事,不知可算异常?”
说罢,他抬头蹙眉回报:“中山国南国门似乎增添了不少兵力把守,而北边的匈奴国界竟撤走了大量兵力。”
中山国既作为链接各国的经济枢纽,为了方便贸易,其南边通常没有过多兵力驻守,而只设一些巡检的衙役。
而匈奴在北与其接壤,因忌惮濮国势力,在那处设了不少驻兵,防备濮国绕道进攻。
显然,斥候所说之状与往常并不相同。
“南国门添了多少兵力?”曹显眸色沉了沉,神色莫测。
斥候眼珠子一转,“虽未入城仔细查探,但从粮草储备来看,少说有两万人。”
逃亡雍国的魏国残余兵力,大约也是两三万人吧?
曹显心下冷笑,脸上却不显,只回首扫视一圈将士们疲惫的神色,略一思量,便下令道:
“就地扎营,休整一日。”
话音甫落,将士们当即井然有序地往一旁的山地涌去,掏出家伙安营扎寨。
是日夜里,数万将士安然入睡时,曹显却又带着刺客团出了营。
在中山国南门之外的凌云峰上,一行黑衣人低矮着身子,借着高大的草叶遮蔽身形,双目如炬盯着城门上守卫的士兵。
“兵力有所增加,防守显然加强了,中山国国旗也摘了。”经过漫漫长夜的观察,杜宇低声说出疑虑,“莫不是真的被人控制住了?”
按理一国国门应挂着本国国旗,但这中山国国门境况却十分古怪。
“但会是谁呢?”杜宇挠了挠头皮。
若是匈奴人趁着燕北大乱,顺势将中山国拿下,必会将彩旗高高挂起,彰显军威,震慑濮国。
显然,这不是匈奴人的手笔。
若是神州诸侯国,如今还有哪家没吃下败仗,不在蜀都谈条件议和?
忽地,似有什么从杜宇脑海中闪过,他猛地转头看向身旁曹显:“难道是魏国?”
曹显冷笑,没有做声。
“若是魏国侵占了中山国的地盘,为何还要畏畏缩缩藏于背后,难道直接依靠匈奴人在此建国,与我濮军对抗不是更好?”
杜宇的脑瓜旋转不停,却仍然寻不到魏国这般做法的缘由。
“你要的答案,来了。”曹显没有理会杜宇嘀嘀咕咕的疑问,反是在看见一辆马车自西面而来时,眸色冷了下来。
那是一辆十分低调的金丝楠木雕制的马车,即便是在已经大亮的天色中也几乎毫不起眼。
但曹显看得清楚,垂在马车边缘的流苏上,郝然纹绣着一个金色的“濮”字。
这是濮国宫城来的马车。
曹显的心中飞速闪过无数念头,猜测着这马车里的人是谁,以及其到中山国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这马车里的人到底知不知道中山国内的境况。
“主公,可要拦下那马车?”见那马车离中山国南门越来越近,杜宇瞳孔皱缩,语速极快地朝主公请示。
然还未待曹显示下,南门处一个使臣装扮的官员已经赶马出城,像是早知濮国马车抵达时辰一般,与其接头。
马车里的人没有露面,只由护送侍卫与那使臣交谈几句,那马车便缓缓地驶入了城。
曹显敛眸思索片刻,才转头与杜宇沉声道:
“你即刻回营点兵,拔营回濮国,必要沿着中山国走,在西面停驻与我照应,务必小心停当,莫落人埋伏。”
说罢,他又将视线投向方才濮国马车消失的位置,继续道:
“我入中山国一探究竟。待午夜时分,以旗花为信,一记为宫城有变,三记则为安全无虞。”
*
经过一夜观察,已经摸清了防城士兵轮换规则的曹显在夜晚时分,带着刺客团悄无声息地越过南门,潜入了中山国国主府。
与府外的压抑不同,国主府里丝竹之声此起彼伏,是一派祥和热闹的氛围。
曹显跟在一行巡逻侍卫之后,悄然潜进了国主府的主院。
然才要跨过月亮门,便见魏离自主屋的拐角处出现。
他眸色一暗,便又脱了队,往月亮门后的游廊闪身而去。
虽已乔装打扮,但左不过他身形高大,为免魏离起疑心,他又只能先躲了起来。
不过既然魏离出现在此处,那便可以确定,不管是主动投奔还是被迫挟持,中山国国主已经归顺魏离了。
那白日里濮国马车里的人......
曹显眸色一沉,思量几息,便转过身去了国主府主院到茅房的必经之路上,隐在一棵巨大的大树后,守株待兔。
*
主院厅堂里。
与魏离寒暄了几句,又喝了几盏茶的甄伏,小心翼翼地从东下首起身,朝魏离福了福身子,“魏公子,阿伏失陪。”
魏离显然对她灌了水便爱跑茅厕的习惯一如既往,没有为难,点了点头,便指了一个魏国来的嬷嬷,“人生地不熟,嬷嬷你便陪一陪阿伏妹妹罢。”
甄伏见魏离神色淡然,自然也没有表现出排斥的神色,恭顺无比地点了点头,便施施然转身往屋外走去,俨然真的是要去上茅房的。
然才拐过抄手游廊,便不知从何处冒出一个黑衣人,将那嬷嬷的脖子拧断,随即将甄伏拉入了旁侧的耳房中。
“少夫人,这是宫婢的衣服,您且换上,一会儿随送乐伎回乐坊的队伍出去,会有人与您接应。”吴校尉撤下脸上的黑布,迅速将一个黑色的包袱递给了甄伏。
“已经探准李大人的位置了吗?”甄伏一边摊开包袱,一边快速询问。
“和慕容厝一家关在一块儿,今夜可一并将他们救出来。”吴校尉一边低声回答,一边拉开了门,退到屋外。
半晌,甄伏换了衣裳出来,便按吴校尉所说,去寻那送行的宫婢队伍。
*
另一边,自信满满守在茅房外的曹主公是扑了空,没有等来甄伏的身影。
直到眼看八方的他看见一个走着别扭碎步的宫女跟在一长队之后时,才眸色一亮,唇角勾起。
他从悄然离开大树,又隐匿地追了出去,终于在乐坊的后门逮住了他心心念念的人。
“是我。”被甄伏的手肘敲得肝肾疼痛的曹显低低在她的耳边吐了两个字。
怀中甄伏身子显然一僵,随即猛地转头朝他看来,眸中皆是惊疑之色。
“你怎么在这?”甄伏惊呼。
曹显将脸上的黑纱拽下,咧开了嘴:“你不也出现在这儿?”
甄伏听出他语气里吊儿郎当的意味,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眼眶也瞬间红了起来。
她抡起小拳头如雨点般落在曹显的胸膛上,却又强制将自己的情绪克制住,低声道:“你知不知道,刘将军在燕北一直大败仗,现在就连中山国都落在魏离手里了,你竟还有闲情逸致出现在这儿?”
说到这,又忽地想起来中山国的初衷,只觉眼下不是与曹显分辨的时候,便又道:
“慕容国主、李牧及好几位大臣都被魏离囚禁起来了,吴校尉可救出一些,但终归能力有限,你若能去,或许可以将被挟持的其余人质一并救出,那些可都是你濮国的栋梁。”
“我先将你送出中山国。”曹显看着眼前人儿变幻莫测的神色,沉声说道。
甄伏像是早猜到他心中所想一般,急忙解释:
“国主府里已有一人扮成我的模样歇在了耳房,一会儿我便乔装成士兵出城,待魏离发现时也追不上来了。”
她顿了顿,又道:
“若真的追上也无妨,分散了他的精力,你们便更容易救出几位大人,而我这处已命濮国暗卫在南门外盘踞待命,绝不会让他得逞。”
说罢,她又好一番劝说,直到曹显终于折返回了国主府。
*
夜半时分,按约定逃到了南城门外的甄伏本以为一切已经顺遂,却不料,她才要踏上马车,忽听见几把利箭破空的声音飞来。
脚下一抖,她踉跄攀附在车辕边上,而身边的侍从已皆应声到底。
甄伏惊慌转头看向飞箭来处,只见那城门方向疾驰而来一群人,为首便是魏离。
“阿伏妹妹,你这是要去往何处?”
那个风度翩翩的男子依旧面容俊雅,眼神也是百般柔情,但看在甄伏眼里却只觉得毛骨悚然。
她心下一凛,只觉第一层防范已经被迫,当即慌忙地将手中花旗放飞。
“阿伏妹妹以为濮国那些暗卫能抵得过越国的巫兵?”魏离不屑一笑,随即走到了濮国的马车前,朝甄伏伸出了手,是要将她引导自己的身边。
甄伏一愣,像是嫌恶地避开了他的触碰,蹙眉沉声问:“你把他们都杀了?”
“不然呢?”魏离仍是和煦地笑了笑:“关押李大人的牢狱也增添了不少机关,想来,可以让濮国那些愚蠢的护卫死得痛快些。”
“你早知我们会来?”甄伏心口猛地一跳,“你算好了要取他们的命?”
魏离眸色一顿,随即不容抗拒地将甄伏拉到了自己的怀里:
“我只是算好了,一定要将你带走。”
“我不会跟你走的。”甄伏怒道,当即便要奋力摆脱他的钳制。
但魏离却不依不饶,作势要将甄伏打横抱起,偏她竭力反抗,抵死不从。
“公子,我们要尽快离开这里。”一旁一个巫族打扮的侍卫上前,递上了一张方帕。
魏离冷眼扫过,又看向甄伏激动地拳脚相向的模样,随即一把接过那帕子,按在了甄伏的口鼻上。
不过一刻钟,甄伏瞪大的眼睛失去焦距,拼命挣扎的手脚也停了下来,软倒在了他的怀里。
正当魏离要将人打横抱起时,一阵马蹄声又从城内飞驰而出,伴着一声厉喝:“放开她。”
魏离蹙眉转头。
只见曹显带着他的刺客团以及甄伏的暗卫团奔驰而来,其后还有那些被他关在地牢里的人质。
“不可能。”魏离先是喃喃自语,随即瞳孔缩紧,一声令下,“列阵。”
还没等他身边人有所行动,曹显的刺客团袖下飞出无数飞镖,将魏离的护卫悉数斩除,唯余魏离与甄伏两人还立在正中间。
魏离见状,一惊,环顾四周,一咬牙,便掏出一把匕首搁在甄伏的脖颈上,“别过来。”
本已下马逼近的曹显登时停住脚步,横眉瞪他:“你敢伤她?”
两人的僵持还未开始,才走近的慕容夫人却惊呼了一声:“少夫人身上见血了。”
只见,甄伏的臀/腿间绽开一朵血红的花,染在了青色的衣袍上,鲜艳夺目。
北风翻山越岭而来,似要阻挡焦灼行军的人马,向尖刀簌簌地刮在人的脸上,让人只觉生疼。
“跟上。”熬了几个日夜的曹显双目通红,却仍催促大军行进。
他朝后厉喝一声,便又扬起长鞭敲打在马匹上。
但那匹向来勇猛的追风却耷拉着脑袋,提不上劲,看起来已是疲惫不堪,连带着身后的将士也没有表现出积极行军的模样。
随行副将杜宇见状,无奈赶马上前,语气中既有无奈,又有对将士的疼惜:
“大伙已夜以继日行军三天,再这样下去,即便到了燕北也不能应战,您看要不要让大伙先歇一下?”
疲军不便应战的道理,曹显自然懂得。
但是在收到匈奴突发袭击燕北的战报时,他的心就已经飞回了濮都,所以在拿下蜀都后,便马不停蹄,点兵北归,无非是希望快些回去解放他的甄伏,莫让她陷入险境......
“报——”
正当曹显思量之际,一个探路斥候归来,面色也有几分疲惫。
“前方路况并无异常。”为令大军极速行进且不遭埋伏,斥候大军也是没日没夜在前方探路,每个时辰回报一遍。
“中山国可有什么异样?”曹显若有所思,视线投往西北角,除了疲惫,再不能从他的声音听出其他的情绪。
那斥候垂首,略作思考状,摇了摇头,却又道:“倒有一事,不知可算异常?”
说罢,他抬头蹙眉回报:“中山国南国门似乎增添了不少兵力把守,而北边的匈奴国界竟撤走了大量兵力。”
中山国既作为链接各国的经济枢纽,为了方便贸易,其南边通常没有过多兵力驻守,而只设一些巡检的衙役。
而匈奴在北与其接壤,因忌惮濮国势力,在那处设了不少驻兵,防备濮国绕道进攻。
显然,斥候所说之状与往常并不相同。
“南国门添了多少兵力?”曹显眸色沉了沉,神色莫测。
斥候眼珠子一转,“虽未入城仔细查探,但从粮草储备来看,少说有两万人。”
逃亡雍国的魏国残余兵力,大约也是两三万人吧?
曹显心下冷笑,脸上却不显,只回首扫视一圈将士们疲惫的神色,略一思量,便下令道:
“就地扎营,休整一日。”
话音甫落,将士们当即井然有序地往一旁的山地涌去,掏出家伙安营扎寨。
是日夜里,数万将士安然入睡时,曹显却又带着刺客团出了营。
在中山国南门之外的凌云峰上,一行黑衣人低矮着身子,借着高大的草叶遮蔽身形,双目如炬盯着城门上守卫的士兵。
“兵力有所增加,防守显然加强了,中山国国旗也摘了。”经过漫漫长夜的观察,杜宇低声说出疑虑,“莫不是真的被人控制住了?”
按理一国国门应挂着本国国旗,但这中山国国门境况却十分古怪。
“但会是谁呢?”杜宇挠了挠头皮。
若是匈奴人趁着燕北大乱,顺势将中山国拿下,必会将彩旗高高挂起,彰显军威,震慑濮国。
显然,这不是匈奴人的手笔。
若是神州诸侯国,如今还有哪家没吃下败仗,不在蜀都谈条件议和?
忽地,似有什么从杜宇脑海中闪过,他猛地转头看向身旁曹显:“难道是魏国?”
曹显冷笑,没有做声。
“若是魏国侵占了中山国的地盘,为何还要畏畏缩缩藏于背后,难道直接依靠匈奴人在此建国,与我濮军对抗不是更好?”
杜宇的脑瓜旋转不停,却仍然寻不到魏国这般做法的缘由。
“你要的答案,来了。”曹显没有理会杜宇嘀嘀咕咕的疑问,反是在看见一辆马车自西面而来时,眸色冷了下来。
那是一辆十分低调的金丝楠木雕制的马车,即便是在已经大亮的天色中也几乎毫不起眼。
但曹显看得清楚,垂在马车边缘的流苏上,郝然纹绣着一个金色的“濮”字。
这是濮国宫城来的马车。
曹显的心中飞速闪过无数念头,猜测着这马车里的人是谁,以及其到中山国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这马车里的人到底知不知道中山国内的境况。
“主公,可要拦下那马车?”见那马车离中山国南门越来越近,杜宇瞳孔皱缩,语速极快地朝主公请示。
然还未待曹显示下,南门处一个使臣装扮的官员已经赶马出城,像是早知濮国马车抵达时辰一般,与其接头。
马车里的人没有露面,只由护送侍卫与那使臣交谈几句,那马车便缓缓地驶入了城。
曹显敛眸思索片刻,才转头与杜宇沉声道:
“你即刻回营点兵,拔营回濮国,必要沿着中山国走,在西面停驻与我照应,务必小心停当,莫落人埋伏。”
说罢,他又将视线投向方才濮国马车消失的位置,继续道:
“我入中山国一探究竟。待午夜时分,以旗花为信,一记为宫城有变,三记则为安全无虞。”
*
经过一夜观察,已经摸清了防城士兵轮换规则的曹显在夜晚时分,带着刺客团悄无声息地越过南门,潜入了中山国国主府。
与府外的压抑不同,国主府里丝竹之声此起彼伏,是一派祥和热闹的氛围。
曹显跟在一行巡逻侍卫之后,悄然潜进了国主府的主院。
然才要跨过月亮门,便见魏离自主屋的拐角处出现。
他眸色一暗,便又脱了队,往月亮门后的游廊闪身而去。
虽已乔装打扮,但左不过他身形高大,为免魏离起疑心,他又只能先躲了起来。
不过既然魏离出现在此处,那便可以确定,不管是主动投奔还是被迫挟持,中山国国主已经归顺魏离了。
那白日里濮国马车里的人......
曹显眸色一沉,思量几息,便转过身去了国主府主院到茅房的必经之路上,隐在一棵巨大的大树后,守株待兔。
*
主院厅堂里。
与魏离寒暄了几句,又喝了几盏茶的甄伏,小心翼翼地从东下首起身,朝魏离福了福身子,“魏公子,阿伏失陪。”
魏离显然对她灌了水便爱跑茅厕的习惯一如既往,没有为难,点了点头,便指了一个魏国来的嬷嬷,“人生地不熟,嬷嬷你便陪一陪阿伏妹妹罢。”
甄伏见魏离神色淡然,自然也没有表现出排斥的神色,恭顺无比地点了点头,便施施然转身往屋外走去,俨然真的是要去上茅房的。
然才拐过抄手游廊,便不知从何处冒出一个黑衣人,将那嬷嬷的脖子拧断,随即将甄伏拉入了旁侧的耳房中。
“少夫人,这是宫婢的衣服,您且换上,一会儿随送乐伎回乐坊的队伍出去,会有人与您接应。”吴校尉撤下脸上的黑布,迅速将一个黑色的包袱递给了甄伏。
“已经探准李大人的位置了吗?”甄伏一边摊开包袱,一边快速询问。
“和慕容厝一家关在一块儿,今夜可一并将他们救出来。”吴校尉一边低声回答,一边拉开了门,退到屋外。
半晌,甄伏换了衣裳出来,便按吴校尉所说,去寻那送行的宫婢队伍。
*
另一边,自信满满守在茅房外的曹主公是扑了空,没有等来甄伏的身影。
直到眼看八方的他看见一个走着别扭碎步的宫女跟在一长队之后时,才眸色一亮,唇角勾起。
他从悄然离开大树,又隐匿地追了出去,终于在乐坊的后门逮住了他心心念念的人。
“是我。”被甄伏的手肘敲得肝肾疼痛的曹显低低在她的耳边吐了两个字。
怀中甄伏身子显然一僵,随即猛地转头朝他看来,眸中皆是惊疑之色。
“你怎么在这?”甄伏惊呼。
曹显将脸上的黑纱拽下,咧开了嘴:“你不也出现在这儿?”
甄伏听出他语气里吊儿郎当的意味,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眼眶也瞬间红了起来。
她抡起小拳头如雨点般落在曹显的胸膛上,却又强制将自己的情绪克制住,低声道:“你知不知道,刘将军在燕北一直大败仗,现在就连中山国都落在魏离手里了,你竟还有闲情逸致出现在这儿?”
说到这,又忽地想起来中山国的初衷,只觉眼下不是与曹显分辨的时候,便又道:
“慕容国主、李牧及好几位大臣都被魏离囚禁起来了,吴校尉可救出一些,但终归能力有限,你若能去,或许可以将被挟持的其余人质一并救出,那些可都是你濮国的栋梁。”
“我先将你送出中山国。”曹显看着眼前人儿变幻莫测的神色,沉声说道。
甄伏像是早猜到他心中所想一般,急忙解释:
“国主府里已有一人扮成我的模样歇在了耳房,一会儿我便乔装成士兵出城,待魏离发现时也追不上来了。”
她顿了顿,又道:
“若真的追上也无妨,分散了他的精力,你们便更容易救出几位大人,而我这处已命濮国暗卫在南门外盘踞待命,绝不会让他得逞。”
说罢,她又好一番劝说,直到曹显终于折返回了国主府。
*
夜半时分,按约定逃到了南城门外的甄伏本以为一切已经顺遂,却不料,她才要踏上马车,忽听见几把利箭破空的声音飞来。
脚下一抖,她踉跄攀附在车辕边上,而身边的侍从已皆应声到底。
甄伏惊慌转头看向飞箭来处,只见那城门方向疾驰而来一群人,为首便是魏离。
“阿伏妹妹,你这是要去往何处?”
那个风度翩翩的男子依旧面容俊雅,眼神也是百般柔情,但看在甄伏眼里却只觉得毛骨悚然。
她心下一凛,只觉第一层防范已经被迫,当即慌忙地将手中花旗放飞。
“阿伏妹妹以为濮国那些暗卫能抵得过越国的巫兵?”魏离不屑一笑,随即走到了濮国的马车前,朝甄伏伸出了手,是要将她引导自己的身边。
甄伏一愣,像是嫌恶地避开了他的触碰,蹙眉沉声问:“你把他们都杀了?”
“不然呢?”魏离仍是和煦地笑了笑:“关押李大人的牢狱也增添了不少机关,想来,可以让濮国那些愚蠢的护卫死得痛快些。”
“你早知我们会来?”甄伏心口猛地一跳,“你算好了要取他们的命?”
魏离眸色一顿,随即不容抗拒地将甄伏拉到了自己的怀里:
“我只是算好了,一定要将你带走。”
“我不会跟你走的。”甄伏怒道,当即便要奋力摆脱他的钳制。
但魏离却不依不饶,作势要将甄伏打横抱起,偏她竭力反抗,抵死不从。
“公子,我们要尽快离开这里。”一旁一个巫族打扮的侍卫上前,递上了一张方帕。
魏离冷眼扫过,又看向甄伏激动地拳脚相向的模样,随即一把接过那帕子,按在了甄伏的口鼻上。
不过一刻钟,甄伏瞪大的眼睛失去焦距,拼命挣扎的手脚也停了下来,软倒在了他的怀里。
正当魏离要将人打横抱起时,一阵马蹄声又从城内飞驰而出,伴着一声厉喝:“放开她。”
魏离蹙眉转头。
只见曹显带着他的刺客团以及甄伏的暗卫团奔驰而来,其后还有那些被他关在地牢里的人质。
“不可能。”魏离先是喃喃自语,随即瞳孔缩紧,一声令下,“列阵。”
还没等他身边人有所行动,曹显的刺客团袖下飞出无数飞镖,将魏离的护卫悉数斩除,唯余魏离与甄伏两人还立在正中间。
魏离见状,一惊,环顾四周,一咬牙,便掏出一把匕首搁在甄伏的脖颈上,“别过来。”
本已下马逼近的曹显登时停住脚步,横眉瞪他:“你敢伤她?”
两人的僵持还未开始,才走近的慕容夫人却惊呼了一声:“少夫人身上见血了。”
只见,甄伏的臀/腿间绽开一朵血红的花,染在了青色的衣袍上,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