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泼墨遮山,远树迢迢笼翠。斜风细雨中,碧云山庄的树石草木如蘸满墨的狼毫,浸满了蓊蔚洇润之气。
视野近处,宫女翠微正领着四个手捧漆盘的年轻宫娥,穿山过桥,向着湖中水榭款步而来。
银瓶远远瞥见她们身影,眉头一蹙,望向朱栏上坐着的女子:“娘娘,送药的宫女来了。”
每日都是这个时辰,准得和点卯似的。
谢泠眼皮微抬,指指身旁竹案,“让她们把东西放这儿。”说毕,目光落在展开的画卷上,细细打量。
银瓶领了吩咐,转身出亭,对冒雨前来的几人笑道,“劳烦姐姐们把药给我,我督促娘娘喝。”
她语气温软,态度和善,孰料翠微却不看她,只隔几步远高声道:“娘娘,这是陛下特意吩咐奴婢按药方煎的,专治您的风寒之症。陛下说了,要让奴婢们亲眼看到您把药喝完才放心呢。”
语中隐有威胁。
谢泠眉头一挑,没了赏画的心思,回首冷笑:“萧曜这是信不过我,才派你们过来监督的?我不喝,他又能奈我何,左不过禁足几月罢了。”
她眸光泛寒:“银瓶,送客。”
翠微一惊。
暗道几月不见,皇后怎像变了个人,不仅直呼陛下名讳,语气也怨怼得紧,全无之前温婉之态。她有心辩解,却见银瓶朝自己使了个眼色,犹豫几息,示意宫娥将托盘交给对方,携众人福身告退。
至拐角的假山内,一路静默的几人适才打开话匣。
圆脸宫女抚抚胸口,叹道:“没想到皇后娘娘性情如此冷肃。她眼风一瞥,我魂都要吓飞了。”
“谁说不是呢。”一娇小宫女附和道。
忆起方才的惊鸿一瞥,她又忍不住感慨:“冷是冷,美也是真的美。我原以为江昭仪够标志了,孰料和她一比,连泥点子都不是。”
“简直和仙女儿一样。”
余者纷纷点头。
她们进宫不久,今儿是头回见别居山庄的谢泠,惊艳她姿容之盛,夸赞的话一时间不要钱似地往出吐。
翠微听得厌烦。
长得再美,拢不住男人的心有什么用,还不是被打发到了庄子上。待卢家姑娘进宫,谁还能记得谢泠这个不受宠的皇后?
她就是只秋日的蚂蚱,蹦不远了。
翠微心下鄙夷,其中还夹杂着些酸涩,觉得自己倒霉。宫中那么多人,怎就让她摊上了送药的苦差事,弄得她好生没脸。
几人在山洞中小声说话,自以为隐秘,不会叫人发现。却没注意到假山高处,有道蓝色的身影长久伫立,静静听完了全程。
*
张德刚至水谢,便听见银瓶的苦劝声:“娘娘,就算是为了您的身体,您也得喝药呀。再这么耗着,病怕是好不全了。”
话音刚落,见谢泠又把药倒进湖中,知道自个白操心了,直气得跺脚。
“张公公,您快帮我劝劝娘娘。” 见张德来了,银瓶面露祈盼。
俨然视他为救星。
张德舌尖微苦。
这么多人都没劝住,他能起什么作用?莫说他,怕是陛下来了都不好使。想到方才宫女们的小话,他只觉无奈。皇后娘娘的脾性何时就这么大了?她和陛下置气,倒霉的却是他们这些奴才。
他目光在谢泠脸上一扫,见她容姿娇艳,不见半分落寞,一口气顿时横在了胸口。
“张公公。”谢泠放下画轴,一敛倨傲神色,问道:“他同意放我出宫了吗?”
这个“他”,她没明说是谁,但几人心知肚明。
张德脸色一紧,“我的娘娘啊,您可别说傻话了。您的要求,陛下不会同意的。”
闻言,谢泠脸一下子冷了。
为了离宫,她想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却无一成功。即使她以病为要挟,赌气不喝药,他依旧不松口。她不明白,明明两人已相看两厌,活成了一对怨偶,他为何仍不愿放过自己?
她累了,真的累了。
*
认识萧曜那年,谢泠刚及笄。
十六岁的姑娘,如枝上碧桃,风姿初绽。
时人看重门第,谢泠出身不高,但因容貌过人,倒引得不少世家子弟登门求娶。
寻常女子,若见这么多人倾心自己,不说多得意,欣喜自是免不了的。
谢泠却不为所动。
世上男子千千万万,她在乎的,唯秦王萧曜一人。
她欲嫁他为妻。
皇家挑选儿媳,最看重的不外乎是出身、品行和才情。
谢泠自知身份寒微,先天不足,便力求在德、才上压众人一头,好弥补门第之差。大魏民风开放,即使是女子,也有入女学、展才能的机会,女学第一者,往往会成为世家大族、皇族勋贵的冢妇。
谢泠瞄准了这个机会。
她素来聪慧,又勤学苦练,几乎将全部时间花在了课业上。天道酬勤,她以门门甲等的成绩顺利结业,成为女学史上成绩最优者。
魏帝喜她才华,指她为萧曜之妻。
谢泠得偿所愿。
婚后生活却给她泼了盆冷水。
萧曜心如玉石,冷如孤月,任她百般柔情,对方始终无动于衷。
在秦王府时,萧曜公务繁忙,又极寡言,除晚间相处,二人并无太多交流机会。之后萧曜问鼎皇位,更是脱不开身,二人连见面都成了奢侈。
时日既久,谢泠渐生悔意。
她替自己不值。
本以为对方天性如此,不料前些日子,却让她得知了真相。
母亲赵氏进宫,问她可知卢云月新寡归家?
谢泠微怔,不知她是何意。
赵氏长叹一声,只道:“卢云月是萧曜心仪之人,魏帝当年却棒打鸳鸳,让谢泠做了正妃。”
卢云月乃范阳卢氏嫡女,身份高贵,怎可为妾。一气之下,嫁给门第相当的清河崔氏嫡子崔琰之,二人自此殊途。
赵氏没明说,但她提起此事,必是二人如今有了首尾。
谢泠不太相信。
萧曜若对卢云月有意,怎会与自己成婚?萧曜脾性,她还是了解的。他看中的东西,绝不会让给旁人。
赵氏闻言,竟流下泪来,问她可还记得萧曜曾经遇袭一事。
谢泠点头。
此事她是亲历者,焉能忘记?
天启七年冬,萧曜击破突厥五万大军,光复陇原、雍凉、天水三郡,声望趋顶。
坊间传言魏帝欲改立太子,传位于秦王。
太子萧寂不愿坐以待毙,假传魏帝重病,在萧曜归京之途布上重重杀机。
事发突然,萧曜来不及分辨事情真假,领十二骑独自回京。
一路损兵折将,至吴江县,十二骑只余三骑。
萧曜率三骑且战且退,一路退至秋崖山顶峰。许是厮杀声太大,山顶积雪忽然倒塌,引起雪崩,将众人埋了进去。
消息传来,满朝文武无不震惊,魏帝也因忧成疾,病倒在榻。
谢泠心系于他,一接到消息便带着下人惫夜奔赴吴江。连续搜寻几天,没找到萧曜踪迹不说,反倒连累自个儿感了风寒,缠绵病榻许久。
赵氏骤然提起此事,谢泠极是意外。
她接下来的话,更令谢泠如坠冰窖。
“你当年找到了他。”
“我们在雪洞中发现你时,你正衣不蔽体地和他抱在一块,互相取暖。”
“考虑到你们二人声誉,先帝做主将此事压下。他念你痴心一片,寻了由头,将你赐婚于秦王。”
“你醒后将此事忘得干净,倒省去了我们解释的功夫。”赵氏喃喃道。
谢泠唇角泛起冷笑,“难道救命之恩便能让他勉强娶我?”
酬谢恩情的法子多的是,为何偏是这条。
赵氏视线移向谢泠腹部,语气轻飘飘的,“倘若你因此无法生育呢?”
谢泠目光一缩,浑身血液逆流。
她微怔,欲说些什么,眼泪先一步下来了。
原来,竟是如此!
原来他并非冷清冷性,而是早就心有所属。
他娶自己,只因恩情难偿。
想着自己成了他和卢云月再续前缘的阻碍,谢泠便觉讽刺。她受困于宫墙中,本就不得自由,骤然得知真相,更觉自个犹如跳梁小丑,心灰意冷下,只想逃脱皇城,还他们二人自由。
萧曜却不答应。
谢泠没了解释的心思,再看他时,眼神平淡无波。
僵持几月,无果。
谢泠索性搬到了碧水山庄,不再见他。
*
“娘娘,娘娘?”一声轻唤打断谢泠思绪。
她回头看张德,目露疑惑。
张德叹口气,“陛下说,他明日会来山庄。”
这正是他今日到这儿的原因。
谢泠微微颔首。
来了好,来了,她才有机会游说。
想到终于能和他心平气和地谈谈此事,谢泠精神一振。
心情好,谢泠晚饭也用得比往常多。
临睡时,她暗暗发誓:这皇后,谁爱当谁当。她不稀罕了!
视野近处,宫女翠微正领着四个手捧漆盘的年轻宫娥,穿山过桥,向着湖中水榭款步而来。
银瓶远远瞥见她们身影,眉头一蹙,望向朱栏上坐着的女子:“娘娘,送药的宫女来了。”
每日都是这个时辰,准得和点卯似的。
谢泠眼皮微抬,指指身旁竹案,“让她们把东西放这儿。”说毕,目光落在展开的画卷上,细细打量。
银瓶领了吩咐,转身出亭,对冒雨前来的几人笑道,“劳烦姐姐们把药给我,我督促娘娘喝。”
她语气温软,态度和善,孰料翠微却不看她,只隔几步远高声道:“娘娘,这是陛下特意吩咐奴婢按药方煎的,专治您的风寒之症。陛下说了,要让奴婢们亲眼看到您把药喝完才放心呢。”
语中隐有威胁。
谢泠眉头一挑,没了赏画的心思,回首冷笑:“萧曜这是信不过我,才派你们过来监督的?我不喝,他又能奈我何,左不过禁足几月罢了。”
她眸光泛寒:“银瓶,送客。”
翠微一惊。
暗道几月不见,皇后怎像变了个人,不仅直呼陛下名讳,语气也怨怼得紧,全无之前温婉之态。她有心辩解,却见银瓶朝自己使了个眼色,犹豫几息,示意宫娥将托盘交给对方,携众人福身告退。
至拐角的假山内,一路静默的几人适才打开话匣。
圆脸宫女抚抚胸口,叹道:“没想到皇后娘娘性情如此冷肃。她眼风一瞥,我魂都要吓飞了。”
“谁说不是呢。”一娇小宫女附和道。
忆起方才的惊鸿一瞥,她又忍不住感慨:“冷是冷,美也是真的美。我原以为江昭仪够标志了,孰料和她一比,连泥点子都不是。”
“简直和仙女儿一样。”
余者纷纷点头。
她们进宫不久,今儿是头回见别居山庄的谢泠,惊艳她姿容之盛,夸赞的话一时间不要钱似地往出吐。
翠微听得厌烦。
长得再美,拢不住男人的心有什么用,还不是被打发到了庄子上。待卢家姑娘进宫,谁还能记得谢泠这个不受宠的皇后?
她就是只秋日的蚂蚱,蹦不远了。
翠微心下鄙夷,其中还夹杂着些酸涩,觉得自己倒霉。宫中那么多人,怎就让她摊上了送药的苦差事,弄得她好生没脸。
几人在山洞中小声说话,自以为隐秘,不会叫人发现。却没注意到假山高处,有道蓝色的身影长久伫立,静静听完了全程。
*
张德刚至水谢,便听见银瓶的苦劝声:“娘娘,就算是为了您的身体,您也得喝药呀。再这么耗着,病怕是好不全了。”
话音刚落,见谢泠又把药倒进湖中,知道自个白操心了,直气得跺脚。
“张公公,您快帮我劝劝娘娘。” 见张德来了,银瓶面露祈盼。
俨然视他为救星。
张德舌尖微苦。
这么多人都没劝住,他能起什么作用?莫说他,怕是陛下来了都不好使。想到方才宫女们的小话,他只觉无奈。皇后娘娘的脾性何时就这么大了?她和陛下置气,倒霉的却是他们这些奴才。
他目光在谢泠脸上一扫,见她容姿娇艳,不见半分落寞,一口气顿时横在了胸口。
“张公公。”谢泠放下画轴,一敛倨傲神色,问道:“他同意放我出宫了吗?”
这个“他”,她没明说是谁,但几人心知肚明。
张德脸色一紧,“我的娘娘啊,您可别说傻话了。您的要求,陛下不会同意的。”
闻言,谢泠脸一下子冷了。
为了离宫,她想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却无一成功。即使她以病为要挟,赌气不喝药,他依旧不松口。她不明白,明明两人已相看两厌,活成了一对怨偶,他为何仍不愿放过自己?
她累了,真的累了。
*
认识萧曜那年,谢泠刚及笄。
十六岁的姑娘,如枝上碧桃,风姿初绽。
时人看重门第,谢泠出身不高,但因容貌过人,倒引得不少世家子弟登门求娶。
寻常女子,若见这么多人倾心自己,不说多得意,欣喜自是免不了的。
谢泠却不为所动。
世上男子千千万万,她在乎的,唯秦王萧曜一人。
她欲嫁他为妻。
皇家挑选儿媳,最看重的不外乎是出身、品行和才情。
谢泠自知身份寒微,先天不足,便力求在德、才上压众人一头,好弥补门第之差。大魏民风开放,即使是女子,也有入女学、展才能的机会,女学第一者,往往会成为世家大族、皇族勋贵的冢妇。
谢泠瞄准了这个机会。
她素来聪慧,又勤学苦练,几乎将全部时间花在了课业上。天道酬勤,她以门门甲等的成绩顺利结业,成为女学史上成绩最优者。
魏帝喜她才华,指她为萧曜之妻。
谢泠得偿所愿。
婚后生活却给她泼了盆冷水。
萧曜心如玉石,冷如孤月,任她百般柔情,对方始终无动于衷。
在秦王府时,萧曜公务繁忙,又极寡言,除晚间相处,二人并无太多交流机会。之后萧曜问鼎皇位,更是脱不开身,二人连见面都成了奢侈。
时日既久,谢泠渐生悔意。
她替自己不值。
本以为对方天性如此,不料前些日子,却让她得知了真相。
母亲赵氏进宫,问她可知卢云月新寡归家?
谢泠微怔,不知她是何意。
赵氏长叹一声,只道:“卢云月是萧曜心仪之人,魏帝当年却棒打鸳鸳,让谢泠做了正妃。”
卢云月乃范阳卢氏嫡女,身份高贵,怎可为妾。一气之下,嫁给门第相当的清河崔氏嫡子崔琰之,二人自此殊途。
赵氏没明说,但她提起此事,必是二人如今有了首尾。
谢泠不太相信。
萧曜若对卢云月有意,怎会与自己成婚?萧曜脾性,她还是了解的。他看中的东西,绝不会让给旁人。
赵氏闻言,竟流下泪来,问她可还记得萧曜曾经遇袭一事。
谢泠点头。
此事她是亲历者,焉能忘记?
天启七年冬,萧曜击破突厥五万大军,光复陇原、雍凉、天水三郡,声望趋顶。
坊间传言魏帝欲改立太子,传位于秦王。
太子萧寂不愿坐以待毙,假传魏帝重病,在萧曜归京之途布上重重杀机。
事发突然,萧曜来不及分辨事情真假,领十二骑独自回京。
一路损兵折将,至吴江县,十二骑只余三骑。
萧曜率三骑且战且退,一路退至秋崖山顶峰。许是厮杀声太大,山顶积雪忽然倒塌,引起雪崩,将众人埋了进去。
消息传来,满朝文武无不震惊,魏帝也因忧成疾,病倒在榻。
谢泠心系于他,一接到消息便带着下人惫夜奔赴吴江。连续搜寻几天,没找到萧曜踪迹不说,反倒连累自个儿感了风寒,缠绵病榻许久。
赵氏骤然提起此事,谢泠极是意外。
她接下来的话,更令谢泠如坠冰窖。
“你当年找到了他。”
“我们在雪洞中发现你时,你正衣不蔽体地和他抱在一块,互相取暖。”
“考虑到你们二人声誉,先帝做主将此事压下。他念你痴心一片,寻了由头,将你赐婚于秦王。”
“你醒后将此事忘得干净,倒省去了我们解释的功夫。”赵氏喃喃道。
谢泠唇角泛起冷笑,“难道救命之恩便能让他勉强娶我?”
酬谢恩情的法子多的是,为何偏是这条。
赵氏视线移向谢泠腹部,语气轻飘飘的,“倘若你因此无法生育呢?”
谢泠目光一缩,浑身血液逆流。
她微怔,欲说些什么,眼泪先一步下来了。
原来,竟是如此!
原来他并非冷清冷性,而是早就心有所属。
他娶自己,只因恩情难偿。
想着自己成了他和卢云月再续前缘的阻碍,谢泠便觉讽刺。她受困于宫墙中,本就不得自由,骤然得知真相,更觉自个犹如跳梁小丑,心灰意冷下,只想逃脱皇城,还他们二人自由。
萧曜却不答应。
谢泠没了解释的心思,再看他时,眼神平淡无波。
僵持几月,无果。
谢泠索性搬到了碧水山庄,不再见他。
*
“娘娘,娘娘?”一声轻唤打断谢泠思绪。
她回头看张德,目露疑惑。
张德叹口气,“陛下说,他明日会来山庄。”
这正是他今日到这儿的原因。
谢泠微微颔首。
来了好,来了,她才有机会游说。
想到终于能和他心平气和地谈谈此事,谢泠精神一振。
心情好,谢泠晚饭也用得比往常多。
临睡时,她暗暗发誓:这皇后,谁爱当谁当。她不稀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