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启程,天又下起了雪。
寒风侵肌裂骨,骑马归京免不了患上伤病。萧曜素来体恤下属,哪会让他们冒雪前行。就地置办了十数辆马车,让府上侍卫挨个坐了。
眼下,浩浩荡荡的车队正在官道上缓慢前行,远远望去,犹如长龙。
人虽众,却并不喧闹。
行驶间,只有车轮碾过细雪的声音不时响起。
谢家马车内,银瓶瞧着靠在榻上假寐的谢泠,眉尖微蹙。
人还是那个人,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了。
先前姑娘说起秦王,粉颊含羞,她也能看出主子的欢喜。如今,姑娘虽还会过问秦王近况,但银瓶明显感觉她没那么上心了。
便说此刻,秦王舆驾就在队伍前方,离他们不过百步远。姑娘却沉稳地坐在这儿,并没有过去瞧瞧的意思。
这种变化,让银瓶略不适应。
谢泠睁眼时,正瞥见她盯着自个儿,一脸好奇。
“你是不是疑惑我怎对秦王那般冷淡了?”谢泠和银瓶相处十年,哪会不知她在想什么,笑着问她。
银瓶面色讪讪。
姑娘一语道破她心中所想,尴尬之余,银瓶却也好奇对方回答。
“我只是想通了。”谢泠神色坦然,“秦王身份高贵,不是我能随意攀附的。即使结为夫妻,也会沦为一对怨偶。他那样的男子,合该配一户高门贵女。”
鉴于前世经历,谢泠所说,算得上肺腑之言。然落在银瓶耳里,倒让她误以为自家主子伤怀于门第之差,适才显出悲惭之态。
银瓶忍不住辩解:“皇家娶媳不单看家世,才情,德行也是极重要的。姑娘聪慧过人,又生得这般貌美,哪个男子能不动心?殿下他又不是睁眼瞎,自会看到姑娘的长处。”
她对自家主子信心满满。
闻言,谢泠只是苦笑。
萧曜可不就是个睁眼瞎么。
前世她自恃才貌过人,并不觉得让萧曜喜欢上自个儿会是件多难的事情。直到在他身上吃够苦头,适才明白:只要他心中有人,任你美若天仙,如何温柔小意,也不能撼他半分。
这一世,她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再不想喜欢上任何人。
银瓶欲再言,谢泠却摇头,一副意兴阑珊的模样。
气氛微滞。
直至有人叩响车门,沉闷的气息方又重新涌动。
“谢姑娘。”张德撩开车帘,从袖中摸出个翠绿小瓶,笑道:“这是殿下让奴才给您送来的药。您每日涂抹三次,手上肌肤便能恢复如初。”等谢泠接过,他又变戏法似地捧出个手炉:“天冷,您暖暖手,仔细冻着了。”
“殿下费心了。”谢泠垂眸浅笑,圣洁如莲。
张德等了会儿,见她没下车的意思,尴尬一笑,自个前去禀了萧曜。
“谢姑娘极感激殿下好意。”
他把谢泠原话复述一番,话毕,去看男人反应。
萧曜眼风不动,只道:“她们需要什么,你看着解决。”
张德诺诺称是,正琢磨给谢泠主仆送些糕点时,又听他吩咐道:“日后她若来府上,你们务必好生招待。”
张德微惊。
他家主子开窍了?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了?也是,谢姑娘那般品貌,又对主子一心一意,主子态度软化实属正常。
这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张德暗自为谢泠欣喜。
谢泠主仆却很乖觉,并未提出什么要求。
来时花了三日,回程所费时间更久。
大雪封山,道路难行,足足七天,他们一行人才回了长安。
刚至门前,便有个十五六岁的丫头迎了出来:“大姑娘可算回来了。快进去吧,老太太和各位主子都在里头等您呢。”
*
谢家人丁不兴,打前年老太爷去世后,府上便只剩下了老太太李氏和两个儿子。
谢泠父亲谢道衡进士出身,官职不过六品,放在贵胄如云的长安城里,寒微如缕。叔父谢柬衡经年不第,又不想走恩荫的路子,索性在国子监领了份差事,混着日子。
二人各自娶妻后也没分家,仍在府上居住。
倒不是他们不想住得宽敞些,然长安屋价尤贵,一间五进的青石小院便需五百两纹银,远非他们所能承担。屋狭人稠,居住不便,碍于赀财不丰,众人只得皱眉忍耐。
此刻,众人都聚在李氏屋内,让本就狭窄的内堂更显昏暗。
谢泠一眼瞥见正中央坐着的老妇。
身形清瘦,颧骨略高,银白的头发梳得花白。见她进来,那双利眸倏地锁定了她。
李氏下首,男丁和女眷分列,神色各异。
谢泠注意到,母亲赵氏和自己目光相错时,微微摇了摇头。
“野够了?舍得回来了?”李氏语气不善。
其余几人亦是目露责备。
谢泠早知今日必有苦仗要打,一见他们神色,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膝盖一弯,她顺势跪下,只低声道:“孙女知错了。”
她这番动昨,倒让李氏怔了一下。
谢泠回家前,李氏想过对方会有的反应,唯独没有认错这一条。
她孙女,她最是了解。那可是位即使知错,也梗脖不认错的主儿。怎么今日竟变了性子?
一愣神的功夫,李氏怒气消散些许,垂眸问她:“你错哪了?”
“我不该私自外出,叫大家为我日夜挂心。”
谢泠环视众人一圈,眼眶通红。
谢二爷忍不住了,转身数落她:“阿泠,你此回做事委实莽撞了些。那吴江县离这儿足有百里之远,你一未出阁的少女,惫夜奔去,也不怕路上出什么意外?这回你运气好,平平安安回来了,可下回呢?下回你还能这般幸运么。”
“倘若你有丁点不测,你爹娘怕是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他怒其不争地看着谢泠。
“老二!”
李氏见谢泠因他批评羞惭万分的样子,眉头微皱。
她瞪眼二儿子,让他别再刺激谢泠。
谢柬横无奈。
不是说好要给她个教训么?母亲怎又心软了。
二婶葛氏适时开口,“阿泠,别嫌你叔父说话难听。你连夜离家,可把我们吓坏了。我们一知道消息,便派人去拦,却晚了一步。”
“这几日,那边都没你的消息传来,我们担心地整宿睡不着觉。今日你若还没回,你父亲和你叔父都要亲自去找吴江寻你呢。”
葛氏表情凝重。
她这段时间亦是备受煎熬,眼底一片青黑。再看赵氏和父亲谢道衡,果然眼睛红肿,唇色苍白。
显然许久不曾好眠。
谢泠心中大恸。
若说先前哭泣尚有做戏成分,那么此时她悲痛全是实打实的。
她想到了前世。
当时她被人发现时,气息微弱,心跳几不可闻。延请的名医见状,只让众人尽早准备后事。
谢父哪能接受?
进宫向魏帝求了支千年老参,让谢泠日日含着,这才保住她一条命。
谢泠醒来,见到老了五六岁的谢父谢母,哭成泪人。她恨自己没用,既没能救下萧曜,又连累双亲至此,痛苦万分,缩在被中不敢见人。
母亲却搂抱着她,安慰道:“没事就好。乖女儿没事就好。”
往事卷上心头,叠加面前所见,谢泠生出悲意,不由长睫滚泪,垂首默泣。
在场诸人都是看着谢泠长大的,何曾见过她这么伤心的模样。面面相觑了一会,再不忍苛责于她。
赵氏自女儿进来后,便只是默默盯着她,见她难受,眼眶也跟着红了。
一直没出声的谢道衡声音紧绷:“你既知错,那么我若罚你,你可有怨?”
他有意给谢泠教训,好叫她不敢再犯。
谢泠缓缓摇头。
“既如此,我便罚你跪七日祠堂。再手抄一百遍佛经。你何时抄完,何时才能出门。”
他利眸紧盯谢泠,见她面上并无不满,心头一松。
他想,谢泠这回真的知错了。
其实,他何尝想罚她?
他膝下唯谢泠、谢琮一双儿女,外人面前不显,可心底里他很为他们骄傲。尽管谢府门第不高,谢道衡官秩不过五品,可论聪慧程度,世家子弟远逊他儿女多矣!
谢道衡疼爱孩子,也把谢泠养得娇纵。
以前还好,谢泠没闯出什么祸事,多是些小打小闹。可这回,谢道衡却没法像之前那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她救下秦王是大功,但也把谢府推到了台前。
眼下,正是储君之位争夺之际。二皇子萧寂背靠母族清河崔氏,得封太子,为人却顽劣不堪,德行有亏,朝臣对其早有不满;四皇子萧曜,出身微寒,却有勇冠三军的美誉,在低阶武官中极有威望。
二人本就势如水火,此次萧曜大胜归来,更令局势焦灼。
谢道衡官小力薄,只求明哲保身。
然谢泠这么一救,却打了他个措手不及。
他拈轻怕重。既不敢重罚“秦王恩人”,又苦于情况棘手,百般愁绪,实难与外人道也。琢磨一番,只想出了罚跪这么个不痛不痒的法子。
“过午时再去。”丢下这句话,谢道衡和众人起身离开,把内室留给祖孙二人。
“祖母。”
待人走远,谢泠再压不住心头委屈,扑到李氏怀中。
李氏叹口气,拍拍谢泠肩膀:“乖孩子,回来就好。这回你可把祖母吓坏了。”
一改先前冷硬模样。
寒风侵肌裂骨,骑马归京免不了患上伤病。萧曜素来体恤下属,哪会让他们冒雪前行。就地置办了十数辆马车,让府上侍卫挨个坐了。
眼下,浩浩荡荡的车队正在官道上缓慢前行,远远望去,犹如长龙。
人虽众,却并不喧闹。
行驶间,只有车轮碾过细雪的声音不时响起。
谢家马车内,银瓶瞧着靠在榻上假寐的谢泠,眉尖微蹙。
人还是那个人,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了。
先前姑娘说起秦王,粉颊含羞,她也能看出主子的欢喜。如今,姑娘虽还会过问秦王近况,但银瓶明显感觉她没那么上心了。
便说此刻,秦王舆驾就在队伍前方,离他们不过百步远。姑娘却沉稳地坐在这儿,并没有过去瞧瞧的意思。
这种变化,让银瓶略不适应。
谢泠睁眼时,正瞥见她盯着自个儿,一脸好奇。
“你是不是疑惑我怎对秦王那般冷淡了?”谢泠和银瓶相处十年,哪会不知她在想什么,笑着问她。
银瓶面色讪讪。
姑娘一语道破她心中所想,尴尬之余,银瓶却也好奇对方回答。
“我只是想通了。”谢泠神色坦然,“秦王身份高贵,不是我能随意攀附的。即使结为夫妻,也会沦为一对怨偶。他那样的男子,合该配一户高门贵女。”
鉴于前世经历,谢泠所说,算得上肺腑之言。然落在银瓶耳里,倒让她误以为自家主子伤怀于门第之差,适才显出悲惭之态。
银瓶忍不住辩解:“皇家娶媳不单看家世,才情,德行也是极重要的。姑娘聪慧过人,又生得这般貌美,哪个男子能不动心?殿下他又不是睁眼瞎,自会看到姑娘的长处。”
她对自家主子信心满满。
闻言,谢泠只是苦笑。
萧曜可不就是个睁眼瞎么。
前世她自恃才貌过人,并不觉得让萧曜喜欢上自个儿会是件多难的事情。直到在他身上吃够苦头,适才明白:只要他心中有人,任你美若天仙,如何温柔小意,也不能撼他半分。
这一世,她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再不想喜欢上任何人。
银瓶欲再言,谢泠却摇头,一副意兴阑珊的模样。
气氛微滞。
直至有人叩响车门,沉闷的气息方又重新涌动。
“谢姑娘。”张德撩开车帘,从袖中摸出个翠绿小瓶,笑道:“这是殿下让奴才给您送来的药。您每日涂抹三次,手上肌肤便能恢复如初。”等谢泠接过,他又变戏法似地捧出个手炉:“天冷,您暖暖手,仔细冻着了。”
“殿下费心了。”谢泠垂眸浅笑,圣洁如莲。
张德等了会儿,见她没下车的意思,尴尬一笑,自个前去禀了萧曜。
“谢姑娘极感激殿下好意。”
他把谢泠原话复述一番,话毕,去看男人反应。
萧曜眼风不动,只道:“她们需要什么,你看着解决。”
张德诺诺称是,正琢磨给谢泠主仆送些糕点时,又听他吩咐道:“日后她若来府上,你们务必好生招待。”
张德微惊。
他家主子开窍了?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了?也是,谢姑娘那般品貌,又对主子一心一意,主子态度软化实属正常。
这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张德暗自为谢泠欣喜。
谢泠主仆却很乖觉,并未提出什么要求。
来时花了三日,回程所费时间更久。
大雪封山,道路难行,足足七天,他们一行人才回了长安。
刚至门前,便有个十五六岁的丫头迎了出来:“大姑娘可算回来了。快进去吧,老太太和各位主子都在里头等您呢。”
*
谢家人丁不兴,打前年老太爷去世后,府上便只剩下了老太太李氏和两个儿子。
谢泠父亲谢道衡进士出身,官职不过六品,放在贵胄如云的长安城里,寒微如缕。叔父谢柬衡经年不第,又不想走恩荫的路子,索性在国子监领了份差事,混着日子。
二人各自娶妻后也没分家,仍在府上居住。
倒不是他们不想住得宽敞些,然长安屋价尤贵,一间五进的青石小院便需五百两纹银,远非他们所能承担。屋狭人稠,居住不便,碍于赀财不丰,众人只得皱眉忍耐。
此刻,众人都聚在李氏屋内,让本就狭窄的内堂更显昏暗。
谢泠一眼瞥见正中央坐着的老妇。
身形清瘦,颧骨略高,银白的头发梳得花白。见她进来,那双利眸倏地锁定了她。
李氏下首,男丁和女眷分列,神色各异。
谢泠注意到,母亲赵氏和自己目光相错时,微微摇了摇头。
“野够了?舍得回来了?”李氏语气不善。
其余几人亦是目露责备。
谢泠早知今日必有苦仗要打,一见他们神色,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膝盖一弯,她顺势跪下,只低声道:“孙女知错了。”
她这番动昨,倒让李氏怔了一下。
谢泠回家前,李氏想过对方会有的反应,唯独没有认错这一条。
她孙女,她最是了解。那可是位即使知错,也梗脖不认错的主儿。怎么今日竟变了性子?
一愣神的功夫,李氏怒气消散些许,垂眸问她:“你错哪了?”
“我不该私自外出,叫大家为我日夜挂心。”
谢泠环视众人一圈,眼眶通红。
谢二爷忍不住了,转身数落她:“阿泠,你此回做事委实莽撞了些。那吴江县离这儿足有百里之远,你一未出阁的少女,惫夜奔去,也不怕路上出什么意外?这回你运气好,平平安安回来了,可下回呢?下回你还能这般幸运么。”
“倘若你有丁点不测,你爹娘怕是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他怒其不争地看着谢泠。
“老二!”
李氏见谢泠因他批评羞惭万分的样子,眉头微皱。
她瞪眼二儿子,让他别再刺激谢泠。
谢柬横无奈。
不是说好要给她个教训么?母亲怎又心软了。
二婶葛氏适时开口,“阿泠,别嫌你叔父说话难听。你连夜离家,可把我们吓坏了。我们一知道消息,便派人去拦,却晚了一步。”
“这几日,那边都没你的消息传来,我们担心地整宿睡不着觉。今日你若还没回,你父亲和你叔父都要亲自去找吴江寻你呢。”
葛氏表情凝重。
她这段时间亦是备受煎熬,眼底一片青黑。再看赵氏和父亲谢道衡,果然眼睛红肿,唇色苍白。
显然许久不曾好眠。
谢泠心中大恸。
若说先前哭泣尚有做戏成分,那么此时她悲痛全是实打实的。
她想到了前世。
当时她被人发现时,气息微弱,心跳几不可闻。延请的名医见状,只让众人尽早准备后事。
谢父哪能接受?
进宫向魏帝求了支千年老参,让谢泠日日含着,这才保住她一条命。
谢泠醒来,见到老了五六岁的谢父谢母,哭成泪人。她恨自己没用,既没能救下萧曜,又连累双亲至此,痛苦万分,缩在被中不敢见人。
母亲却搂抱着她,安慰道:“没事就好。乖女儿没事就好。”
往事卷上心头,叠加面前所见,谢泠生出悲意,不由长睫滚泪,垂首默泣。
在场诸人都是看着谢泠长大的,何曾见过她这么伤心的模样。面面相觑了一会,再不忍苛责于她。
赵氏自女儿进来后,便只是默默盯着她,见她难受,眼眶也跟着红了。
一直没出声的谢道衡声音紧绷:“你既知错,那么我若罚你,你可有怨?”
他有意给谢泠教训,好叫她不敢再犯。
谢泠缓缓摇头。
“既如此,我便罚你跪七日祠堂。再手抄一百遍佛经。你何时抄完,何时才能出门。”
他利眸紧盯谢泠,见她面上并无不满,心头一松。
他想,谢泠这回真的知错了。
其实,他何尝想罚她?
他膝下唯谢泠、谢琮一双儿女,外人面前不显,可心底里他很为他们骄傲。尽管谢府门第不高,谢道衡官秩不过五品,可论聪慧程度,世家子弟远逊他儿女多矣!
谢道衡疼爱孩子,也把谢泠养得娇纵。
以前还好,谢泠没闯出什么祸事,多是些小打小闹。可这回,谢道衡却没法像之前那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她救下秦王是大功,但也把谢府推到了台前。
眼下,正是储君之位争夺之际。二皇子萧寂背靠母族清河崔氏,得封太子,为人却顽劣不堪,德行有亏,朝臣对其早有不满;四皇子萧曜,出身微寒,却有勇冠三军的美誉,在低阶武官中极有威望。
二人本就势如水火,此次萧曜大胜归来,更令局势焦灼。
谢道衡官小力薄,只求明哲保身。
然谢泠这么一救,却打了他个措手不及。
他拈轻怕重。既不敢重罚“秦王恩人”,又苦于情况棘手,百般愁绪,实难与外人道也。琢磨一番,只想出了罚跪这么个不痛不痒的法子。
“过午时再去。”丢下这句话,谢道衡和众人起身离开,把内室留给祖孙二人。
“祖母。”
待人走远,谢泠再压不住心头委屈,扑到李氏怀中。
李氏叹口气,拍拍谢泠肩膀:“乖孩子,回来就好。这回你可把祖母吓坏了。”
一改先前冷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