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期起不修边幅惯了,如今打扮成商贾的模样,他自己怎么看怎么别扭。
可边上成衣铺伙计却说寒期起看上去就是个富贵人。
马屁这事,有人拍,才能让人心里痛快。
寒期起听着成衣铺伙计的马匹,看着铜镜里的自己,越看越觉得像那么回事。
寒期起专门挑了一个不是饭点的时间,进了酒楼。
寒期起虽不做生意,但是成日里接触宁远商号里的富商,多少学到点他们的动作习惯。
所以寒期起进了酒楼以后,先是堆起笑脸,哪怕小二说还没到饭点。
“这位小哥,”寒期起道,“我这是慕名而来啊!”
慕名而来。
说明不是本地人。
既然不是本地人,不知道酒楼不到饭点不营业也情有可原。
店小二的态度立马缓和了。
寒期起揉着肚子:“这位小哥,我真的很饿啊。”
店小二为难道:“这位客人真的没有饭了,厨子都回去休息了。”
“馒头包子什么都没有了吗?酒楼不会连这些都没了吧?”寒期起说着就从衣服兜里摸出一个小银锞子放到小二手上,“小哥,行行好,给我拿点吃的吧。什么都行!”
店小二哪里见过先付钱后吃饭的,他默认这银子是寒期起给他的小费,心花怒放之余,又装作为难:“我去后厨找点东西吧……”
“好嘞!我等着啊!”寒期起在大厅随便找了个角落坐下。
店小二去后厨找吃的时候,寒期起就在打量这家酒楼。
这酒楼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已经建了很多年了,屋梁都已经落了不少灰。
只是片刻功夫,店小二就从后厨端出一个托盘,托盘上放了一小盘腌渍的浍鱼,一碟凉菜,两个馒头。
寒期起看见小二来,连连道谢,又问小二有没有酒,什么酒都行。
店小二便又去给寒期起拿了一小坛女儿红。
寒期起非要拉着店小二一起喝酒:“来来来,一起喝一起喝,反正店里现在不是饭点,没人来吃放。”
店小二磨不过寒期起,只能坐下,却连连摆手:“我一会儿还要跑晚上的堂子,不能喝酒!”
寒期起笑盈盈地拿筷子点店小二,开始跟店小二闲聊。
他夹起一筷子浍鱼,放在嘴里细细品尝,吃完感慨一句:“这家酒楼的浍鱼当真是一绝啊!”
店小二已经习惯听客人夸这里的浍鱼做的好吃了,只是笑盈盈点头应和。
寒期起似是随口一说:“小哥看起来年纪不大,在这里跑堂时间肯定不长吧!”
店小二这就不乐意了:“这位客人怎么说的,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我虽然才二十出头,我可是大小就在这酒楼长大的!”
“哦?”寒期起眼底藏着看不见的笑意,“看不出来啊?”
店小二摇头晃脑:“那是,我迟早要继承我爹爹的手艺,把这家酒楼开遍整个东陵!”
寒期起瞥了他一眼,不屑一笑,那意思是我不信!
那店小二看懂寒期起这表情,瞬间就不高兴了,腾得一下站起身来,指着寒期起:“你等着!”
说罢就跑向后厨。
寒期起望着店小二离开的身影,缓缓地翘起腿,踩在凳子上。
他之前在周围打听到的情报,这家店的店小二是酒楼老板的小儿子,这小儿子很喜欢做菜,一心只想让父亲承认自己的厨艺。
但是他的父亲从来都不让他进后厨帮忙,只让他做一些跑堂的活。倒是他大哥一直在后厨跟着父亲一起做菜。
这小儿子对自己不能进后厨做菜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暗地里拼命地练习。
现在寒期起质疑他,这怎么能忍,当即就跑到后厨去要给寒期起做几道拿手菜。
寒期起也打听到,这酒店的老板年纪大了,下午不是饭点的时间都不在店里。而他的大儿子喜欢听书,下午这个时间经常在茶馆听人讲书。
现在整个店里,就这个当跑堂的小儿子最大,他要去后厨自然也不敢说什么。
果然只是两盏茶的功夫,那小二就从后厨端出来一盘炸浍鱼。
他把托盘放在桌上,双手叉腰:“你尝尝!”
寒期起盯着桌上的菜看了好一会儿,才拿起筷子品尝。
“嗯!”
寒期起没想到这小儿子的手艺竟然这么好,这炸浍鱼炸得外酥里嫩,口感刚刚好!
他嘴里的东西还没吃完,就竖起大拇指,端起盘子把炸鱼一口气全都吃完了。
“小兄弟!没看出来啊!有一手啊!”寒期起当即一巴掌拍在店小二身上,马屁拍得震天响。
那小儿子得意洋洋,指着寒期起:“这位客人是个懂行的!”
两人就像是多年未见的知己一般,相互吹捧了一段,马上就称兄道弟。
很快,寒期起也从这个小兄弟口中套出了他最想知道的事——
这小儿子说,他们家发迹,要感谢一个姑娘。
那姑娘特别喜欢吃浍鱼,也喜欢研究浍鱼做法。
他们家的酒楼本身浍鱼就是一个特色菜,只是菜品不够惊艳。那姑娘来吃了几次,就跟着酒楼老板提建议,建议他们出一桌全鱼宴。
那姑娘也把自己研究的浍鱼做法交给了酒楼老板。
后来酒楼靠着这全鱼宴火了,酒楼老板也为了感谢这姑娘,承诺这姑娘来这里吃鱼都是免费,而且还要给些银钱那姑娘,当做报酬。
可那姑娘根本就不缺钱,只说以后会经常来吃鱼。
说到这,那店小二叹了一口气:“后来那姑娘家就遭了难。”
寒期起立即打起精神:“遭难?!”
那店小二道:“具体是因为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就知道那姑娘家一夜之间,家里人全没了。那姑娘家可是当时当地一个商贾巨富啊,家财万贯!”
“那姑娘叫什么你知道吗?”寒期起连忙问。
店小二到此有些警觉:“你问这些做什么?”
寒期起当即道:“我们这些跑南往北的生意人,多少都知道点。这姑娘既然对你们有恩,我若知道名字,日后走哪做生意也可以帮你们留意着不是?”
这孩子单纯,听寒期起这么一说,当即道:“这好啊!我爹爹还曾经因为那姑娘家遭了难,生了一场大病呢!你若是找到那姑娘,一定要回来告诉我们!那姑娘的名字,叫……柳夏!”
寒期起敛起眼眸:“柳家当时的院子还在吗?”
店小二点头:“在的,不过一夜之间人全没了,说什么都有。基本上都说那宅子有鬼,后来那宅子就空了,到现在也没人住进去。”
眼看接近饭点,店小二就要去忙了。
寒期起缓步走在街上,寻思这事——
柳夏曾经是商贾巨富的女儿,一夜之间,家里人都消失了。
他们都说柳宅有鬼,那么柳宅在沁春城一定很好找。
果然寒期起随便找个老人打听,就找到了柳宅。
柳宅占地面积极广,从它一眼望不到头的围墙就知道当年这里盛极一时的模样。只是现在这地方杂草丛生,门楣老旧,就连上面柳府的木牌都被腐蚀掉了一半。
寒期起找了个偏僻的小巷,一跃而上,翻进了柳宅。
柳宅外面破旧,里面更是萧条地不像话,杂草长得比人都高,而且特别旺盛。
南境本就湿热,杂草丛生的地方里面全是蝇虫,好不厌烦。
寒期起努力拨开杂草想要往柳园更深的地方去,不曾想脚下被什么东西绊倒,整个人摔进杂草里。
寒期起骂着娘爬起来,回身发觉脚下竟然是一副白骨!当即吓得滚了好几圈,把这一圈杂草全部都滚平了。
这些杂草间,隐约透出白色的东西。
难不成……
寒期起当即爬起来,从身上摸出匕首,挖脚下土。
只是随便刨两下,他就看见里面无数白骨。
寒期起倒吸一口气。
那怪这里的杂草这么旺盛,这些草都是以人肉为养料,又是在南境这种多雨潮湿的地方,尸体腐烂极快。
寒期起把匕首擦干净,插回靴子里,站起身。
他深吸了一口气,又翻墙而出。头也不回地往沁春城的刺史府去。
寒期起报了案。
纵尚高升以后,接替纵尚的是青州长史郑昌。
郑昌是去岁北寰言回许都以后肃清南境官场以后留下来的为数不多考核优异的官员。
这人快五十的年纪,官位到刺史已经是个头。
这个岁数还在官场上如此清廉,可见此人心中正气浩然。
刺史府接到寒期起报案,郑昌立即带着黄海等人往柳府去。
随便一铲子,就能铲出白骨来,这让郑昌吓了一跳。郑昌立即让黄海把刺史府的所有差役都给拉过来,挖掘白骨。
整个刺史府里差役总共不过二十多号人,他们全都来挖,挖了半日,每下一个锄头,就能挖出来一块骨头。
这柳府下面埋着的枯骨看起来数量不小。
郑昌看着这么多白骨,心中胆寒,觉得这案子重大,当即修书一封给南境节度使裴渊,请求他支援一些兵来沁春城柳府挖掘尸骨。
裴渊接到信后,点了五百兵给郑昌。
可边上成衣铺伙计却说寒期起看上去就是个富贵人。
马屁这事,有人拍,才能让人心里痛快。
寒期起听着成衣铺伙计的马匹,看着铜镜里的自己,越看越觉得像那么回事。
寒期起专门挑了一个不是饭点的时间,进了酒楼。
寒期起虽不做生意,但是成日里接触宁远商号里的富商,多少学到点他们的动作习惯。
所以寒期起进了酒楼以后,先是堆起笑脸,哪怕小二说还没到饭点。
“这位小哥,”寒期起道,“我这是慕名而来啊!”
慕名而来。
说明不是本地人。
既然不是本地人,不知道酒楼不到饭点不营业也情有可原。
店小二的态度立马缓和了。
寒期起揉着肚子:“这位小哥,我真的很饿啊。”
店小二为难道:“这位客人真的没有饭了,厨子都回去休息了。”
“馒头包子什么都没有了吗?酒楼不会连这些都没了吧?”寒期起说着就从衣服兜里摸出一个小银锞子放到小二手上,“小哥,行行好,给我拿点吃的吧。什么都行!”
店小二哪里见过先付钱后吃饭的,他默认这银子是寒期起给他的小费,心花怒放之余,又装作为难:“我去后厨找点东西吧……”
“好嘞!我等着啊!”寒期起在大厅随便找了个角落坐下。
店小二去后厨找吃的时候,寒期起就在打量这家酒楼。
这酒楼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已经建了很多年了,屋梁都已经落了不少灰。
只是片刻功夫,店小二就从后厨端出一个托盘,托盘上放了一小盘腌渍的浍鱼,一碟凉菜,两个馒头。
寒期起看见小二来,连连道谢,又问小二有没有酒,什么酒都行。
店小二便又去给寒期起拿了一小坛女儿红。
寒期起非要拉着店小二一起喝酒:“来来来,一起喝一起喝,反正店里现在不是饭点,没人来吃放。”
店小二磨不过寒期起,只能坐下,却连连摆手:“我一会儿还要跑晚上的堂子,不能喝酒!”
寒期起笑盈盈地拿筷子点店小二,开始跟店小二闲聊。
他夹起一筷子浍鱼,放在嘴里细细品尝,吃完感慨一句:“这家酒楼的浍鱼当真是一绝啊!”
店小二已经习惯听客人夸这里的浍鱼做的好吃了,只是笑盈盈点头应和。
寒期起似是随口一说:“小哥看起来年纪不大,在这里跑堂时间肯定不长吧!”
店小二这就不乐意了:“这位客人怎么说的,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我虽然才二十出头,我可是大小就在这酒楼长大的!”
“哦?”寒期起眼底藏着看不见的笑意,“看不出来啊?”
店小二摇头晃脑:“那是,我迟早要继承我爹爹的手艺,把这家酒楼开遍整个东陵!”
寒期起瞥了他一眼,不屑一笑,那意思是我不信!
那店小二看懂寒期起这表情,瞬间就不高兴了,腾得一下站起身来,指着寒期起:“你等着!”
说罢就跑向后厨。
寒期起望着店小二离开的身影,缓缓地翘起腿,踩在凳子上。
他之前在周围打听到的情报,这家店的店小二是酒楼老板的小儿子,这小儿子很喜欢做菜,一心只想让父亲承认自己的厨艺。
但是他的父亲从来都不让他进后厨帮忙,只让他做一些跑堂的活。倒是他大哥一直在后厨跟着父亲一起做菜。
这小儿子对自己不能进后厨做菜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暗地里拼命地练习。
现在寒期起质疑他,这怎么能忍,当即就跑到后厨去要给寒期起做几道拿手菜。
寒期起也打听到,这酒店的老板年纪大了,下午不是饭点的时间都不在店里。而他的大儿子喜欢听书,下午这个时间经常在茶馆听人讲书。
现在整个店里,就这个当跑堂的小儿子最大,他要去后厨自然也不敢说什么。
果然只是两盏茶的功夫,那小二就从后厨端出来一盘炸浍鱼。
他把托盘放在桌上,双手叉腰:“你尝尝!”
寒期起盯着桌上的菜看了好一会儿,才拿起筷子品尝。
“嗯!”
寒期起没想到这小儿子的手艺竟然这么好,这炸浍鱼炸得外酥里嫩,口感刚刚好!
他嘴里的东西还没吃完,就竖起大拇指,端起盘子把炸鱼一口气全都吃完了。
“小兄弟!没看出来啊!有一手啊!”寒期起当即一巴掌拍在店小二身上,马屁拍得震天响。
那小儿子得意洋洋,指着寒期起:“这位客人是个懂行的!”
两人就像是多年未见的知己一般,相互吹捧了一段,马上就称兄道弟。
很快,寒期起也从这个小兄弟口中套出了他最想知道的事——
这小儿子说,他们家发迹,要感谢一个姑娘。
那姑娘特别喜欢吃浍鱼,也喜欢研究浍鱼做法。
他们家的酒楼本身浍鱼就是一个特色菜,只是菜品不够惊艳。那姑娘来吃了几次,就跟着酒楼老板提建议,建议他们出一桌全鱼宴。
那姑娘也把自己研究的浍鱼做法交给了酒楼老板。
后来酒楼靠着这全鱼宴火了,酒楼老板也为了感谢这姑娘,承诺这姑娘来这里吃鱼都是免费,而且还要给些银钱那姑娘,当做报酬。
可那姑娘根本就不缺钱,只说以后会经常来吃鱼。
说到这,那店小二叹了一口气:“后来那姑娘家就遭了难。”
寒期起立即打起精神:“遭难?!”
那店小二道:“具体是因为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就知道那姑娘家一夜之间,家里人全没了。那姑娘家可是当时当地一个商贾巨富啊,家财万贯!”
“那姑娘叫什么你知道吗?”寒期起连忙问。
店小二到此有些警觉:“你问这些做什么?”
寒期起当即道:“我们这些跑南往北的生意人,多少都知道点。这姑娘既然对你们有恩,我若知道名字,日后走哪做生意也可以帮你们留意着不是?”
这孩子单纯,听寒期起这么一说,当即道:“这好啊!我爹爹还曾经因为那姑娘家遭了难,生了一场大病呢!你若是找到那姑娘,一定要回来告诉我们!那姑娘的名字,叫……柳夏!”
寒期起敛起眼眸:“柳家当时的院子还在吗?”
店小二点头:“在的,不过一夜之间人全没了,说什么都有。基本上都说那宅子有鬼,后来那宅子就空了,到现在也没人住进去。”
眼看接近饭点,店小二就要去忙了。
寒期起缓步走在街上,寻思这事——
柳夏曾经是商贾巨富的女儿,一夜之间,家里人都消失了。
他们都说柳宅有鬼,那么柳宅在沁春城一定很好找。
果然寒期起随便找个老人打听,就找到了柳宅。
柳宅占地面积极广,从它一眼望不到头的围墙就知道当年这里盛极一时的模样。只是现在这地方杂草丛生,门楣老旧,就连上面柳府的木牌都被腐蚀掉了一半。
寒期起找了个偏僻的小巷,一跃而上,翻进了柳宅。
柳宅外面破旧,里面更是萧条地不像话,杂草长得比人都高,而且特别旺盛。
南境本就湿热,杂草丛生的地方里面全是蝇虫,好不厌烦。
寒期起努力拨开杂草想要往柳园更深的地方去,不曾想脚下被什么东西绊倒,整个人摔进杂草里。
寒期起骂着娘爬起来,回身发觉脚下竟然是一副白骨!当即吓得滚了好几圈,把这一圈杂草全部都滚平了。
这些杂草间,隐约透出白色的东西。
难不成……
寒期起当即爬起来,从身上摸出匕首,挖脚下土。
只是随便刨两下,他就看见里面无数白骨。
寒期起倒吸一口气。
那怪这里的杂草这么旺盛,这些草都是以人肉为养料,又是在南境这种多雨潮湿的地方,尸体腐烂极快。
寒期起把匕首擦干净,插回靴子里,站起身。
他深吸了一口气,又翻墙而出。头也不回地往沁春城的刺史府去。
寒期起报了案。
纵尚高升以后,接替纵尚的是青州长史郑昌。
郑昌是去岁北寰言回许都以后肃清南境官场以后留下来的为数不多考核优异的官员。
这人快五十的年纪,官位到刺史已经是个头。
这个岁数还在官场上如此清廉,可见此人心中正气浩然。
刺史府接到寒期起报案,郑昌立即带着黄海等人往柳府去。
随便一铲子,就能铲出白骨来,这让郑昌吓了一跳。郑昌立即让黄海把刺史府的所有差役都给拉过来,挖掘白骨。
整个刺史府里差役总共不过二十多号人,他们全都来挖,挖了半日,每下一个锄头,就能挖出来一块骨头。
这柳府下面埋着的枯骨看起来数量不小。
郑昌看着这么多白骨,心中胆寒,觉得这案子重大,当即修书一封给南境节度使裴渊,请求他支援一些兵来沁春城柳府挖掘尸骨。
裴渊接到信后,点了五百兵给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