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祾歌也不例外。
但他只是苦笑一声,别开脸,眼泪在眼眶打转:“有什么好听的呢?不外乎就是责骂。反正我字也写不好,诗也做不好,粗鲁无礼,就连七情六欲都是残缺的。”
有那么一瞬间,燕筠青很想骂娘。
她是真的很想问问,这李唐、武周朝野上下,到底给他们天资最高的小殿下灌输了什么。得亏是他确实聪明过人,不然还没到他出任奉宸卫将军,他就先被养废了。
燕筠青习惯性地想写病案,犹豫片刻,还是不想破坏好不容易缓和的气氛。她想了想,问道:“我想讲,你想听吗?”
祾歌没有答复,但是他把眼睛睁开了。
看来是不排斥她说话。
“我在内医局曾经办过一次差,是给左奉宸卫的公子们制作膏药……”
那是两年多之前的事了,接到差事,燕筠青第一反应是去找过去的旧档,看看该注意什么。可她找来找去,竟然什么都没找到。
给官员发药,这还是头一次。
在李唐或者武周为官,收入主要分为几部分。
首先若是有爵位有食邑,那就拿食邑的税收;除了食邑之外,所有官员还有永业田,不会因为辞官或者致仕被收回;再一项就是力课,是民丁要服的徭役一种,大多数都会选择交一笔钱了事。
而奉宸卫是天子近卫中出身最高的一批,基本是皇帝幼子、幼孙、幼侄,或者年少的表兄弟、外甥或者外孙,要么就是宰相们和实权大将军的嫡子嫡孙,还得是最聪明、最强壮、最漂亮、仪态最好的家族门面,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爵位或者勋官,或者干脆就是继承人。
他们虚岁十一后到皇帝身边站岗几年,然后就像祾歌这样,基本上二十岁之前就会领实职。这几年大概就是和各大家族的继承人,或者最优秀的晚辈混个同学情,也和朝堂上的长辈们混个面熟。
一旦入选奉宸卫,他们还会按照品级再领一份月俸。但是月俸相对食邑和永业田,也实在是太少了,甚至不够他们跑一次马的马料钱。所以虽然别部都会在意薪俸,会想多发岁赐、想要保值的绢、黄金或者胡椒,奉宸卫却从来不参与这些小事。
这次奉宸卫居然点名要在岁赐里放膏药和药浴包,甚至成了内医局好长一段时间内的谈资。
燕筠青留意了一下奉宸卫的脉案。奉宸卫执掌礼仪,往往站岗一站就是很久。这些男孩们的脉案中,最多的疾病就是常年站岗腰痛;或是常年握刀架着胳膊,从而导致肩周疼痛;或是小腿静脉曲张,膝盖磨损;或者就是思念父母、孤独抑郁。
虽然是继承人,但是他们的母亲要么在故乡侍奉公婆,要么随父亲在任上。这群人不缺教导、不缺财物,但他们缺关怀。
自那时起,燕筠青就一直在留心奉宸卫。将岁赐改为按月发放药膏之后,这些小卫士关节疼痛的脉案数量骤降,内医局出诊次数也降了好多。内医局给这种按月发放的“岁赐”称为“药赐包”,在左奉宸卫试点施行三个月后,右奉宸卫、三卫和飞骑也来讨方子了。
三卫是指亲卫、勋卫、翊卫,考不上奉宸卫的公子王孙,可以考取三卫以出仕。三卫中家世要求最低的翊卫也要求五品官之子。飞骑就是大名鼎鼎的羽林卫,从禁军子弟和府兵子弟拣选,皆要求六大尺、英俊、健壮。可以说,有唐一代官宦子弟,但凡有些武艺,皆在奉宸卫、三卫和飞骑之中了。
就在诸近卫忙得热火朝天时,左奉宸卫又悄无声息地更改了茶饮方子。
这茶饮也是诸近卫自己出钱,大部分时间就是白水,到了夏天会有绿豆汤之类的茶饮供应。而左奉宸卫不知道哪来的钱,春天供应茉莉薄荷茶,夏天供应荷叶决明子菊花茶,秋天备有川贝雪梨茶或者梨清茶,冬天供有杏仁露。一年四季,随节气改变。
燕筠青发现,随着这些不太起眼的小举措的施行,左奉宸卫来开疏肝解郁药的脉案骤然下降一截。
她这才留心起了左奉宸卫。在那种卧虎藏龙的地方,皇长孙执政五年,竟然没有出过岔子,足见其能。
“我们其实私底下聊起过你,都说你是个心软又实诚的人,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不生事端,也不受折辱。跟你共事这个月,我也发现你很有责任心,心思细腻温柔,胆大包天,也沉着镇定。我觉得你是个有风骨的人,那么木讷一点又能怎么样呢?”
“毕竟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啊,这不是士大夫一直追求的境界吗?”
祾歌的脸“刷”地一下红了起来。他移开视线,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没有……我不像你说得那么好。”
隔着白袜,燕筠青看到他紧张得脚趾都蜷缩了起来,他讷讷地说:“奉宸卫的事,我隔天要进宫汇报,先有祖母,再有老师——除我之外还有长史,还有、还有很多人,不是我……”
“可是药赐是你提出来并施行的,对不对?”燕筠青打断了他的妄自菲薄。
祾歌抿了抿嘴唇,看起来在犹豫。他小声问:“这真是我能领的功劳吗?这不是分内之事吗?”
狄仁杰笑着摸摸他的头:“在其位谋其政,这话是不错。可是做得好,也该论功行赏,你说是不是?”
祾歌没有说话。他自卑太久了,犹豫着不敢认自己的功劳。
他不是好人,满口谎话、凶狠嗜杀,知道他真面目的人一定会对他失望的……
见状,燕筠青就把话题引到了左奉宸卫身上:“我翻看过去的脉案,左奉宸卫五年前郁症的发病率约为百分之四十点一零,数据按惯例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如果不算那些疑似发病但是没有来就诊的人,这个数字会更高——你有什么头绪没有?”
这一下果然转移了祾歌的注意力。他认真点点头,正色道:“奉宸卫,其实既是官学,又是官场。”
在奉宸卫做卫士,实际上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奉宸卫要求文能考童试,武能百步穿杨。也就是说这些人,若是生在普通人家,稳稳当当读书下来,一个举明经及第是跑不了的。
这种禀赋,放在哪里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在奉宸卫,这只是准入门槛。
奉宸卫士都是半工半读,不站岗不训练时,就去学读书、学骑射。若是年终文试武试都不达标,就会有相应惩罚。最严重的一项是逐出奉宸卫,贬为三卫。奉宸卫内压力很大,这是郁症高发的原因之一。
其二,他们一站岗都是两个时辰起步,不许仪态有失,不许交头接耳,不许来回走动。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要一动必然被抓。随后就是御史的弹劾、卫所内部张榜批评。
其三,奉宸卫内都是孩子,几乎全员未成年,又兼之父母不在身边——尤其是母亲不在身边,只有父亲在身边可能会更糟糕,因为儒家提倡严父和棍棒教育,对儿子应当像训狗一样。白天在宫里受气,晚上回家挨打,任谁也开心不得。
最后,奉宸卫身上几乎都是带伤的,腰伤、肩周伤、小腿伤,让人在伤痛之中保持乐观这很难。
综合以上四个原因,奉宸卫郁症高发,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燕筠青没有接话,只是含笑看着他。
祾歌忽然明白过来——这是在让他展示自己的能力给自己看!
他猛然睁圆眼睛,看上去有些不知所措。他嚅嗫着说:“这只是……这是我该做的……”
“可是新任左奉宸卫将军杨允麟,他是我舅舅家的表哥。我上次去问他,他就一问三不知。”燕筠青笑眯眯地说,“你要是真的什么都做不到,也该像我表哥一样才对啊。”
“杨允麟表哥啊……”祾歌低声呢喃了一句。实际上燕筠青也和他是表兄妹,不过已经一表三千里了。
他垂下眼睛,良久,才红着脸,认认真真地点了点头。
原来他在别人眼中,居然有这么优秀啊。
开心,真的,很开心。
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燕筠青趁热打铁,想多鼓励他说几句话:“说起来,我听狄先生说过,你小时候对数字和水流都很敏感,有什么想跟我分享的吗?”
但他只是苦笑一声,别开脸,眼泪在眼眶打转:“有什么好听的呢?不外乎就是责骂。反正我字也写不好,诗也做不好,粗鲁无礼,就连七情六欲都是残缺的。”
有那么一瞬间,燕筠青很想骂娘。
她是真的很想问问,这李唐、武周朝野上下,到底给他们天资最高的小殿下灌输了什么。得亏是他确实聪明过人,不然还没到他出任奉宸卫将军,他就先被养废了。
燕筠青习惯性地想写病案,犹豫片刻,还是不想破坏好不容易缓和的气氛。她想了想,问道:“我想讲,你想听吗?”
祾歌没有答复,但是他把眼睛睁开了。
看来是不排斥她说话。
“我在内医局曾经办过一次差,是给左奉宸卫的公子们制作膏药……”
那是两年多之前的事了,接到差事,燕筠青第一反应是去找过去的旧档,看看该注意什么。可她找来找去,竟然什么都没找到。
给官员发药,这还是头一次。
在李唐或者武周为官,收入主要分为几部分。
首先若是有爵位有食邑,那就拿食邑的税收;除了食邑之外,所有官员还有永业田,不会因为辞官或者致仕被收回;再一项就是力课,是民丁要服的徭役一种,大多数都会选择交一笔钱了事。
而奉宸卫是天子近卫中出身最高的一批,基本是皇帝幼子、幼孙、幼侄,或者年少的表兄弟、外甥或者外孙,要么就是宰相们和实权大将军的嫡子嫡孙,还得是最聪明、最强壮、最漂亮、仪态最好的家族门面,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爵位或者勋官,或者干脆就是继承人。
他们虚岁十一后到皇帝身边站岗几年,然后就像祾歌这样,基本上二十岁之前就会领实职。这几年大概就是和各大家族的继承人,或者最优秀的晚辈混个同学情,也和朝堂上的长辈们混个面熟。
一旦入选奉宸卫,他们还会按照品级再领一份月俸。但是月俸相对食邑和永业田,也实在是太少了,甚至不够他们跑一次马的马料钱。所以虽然别部都会在意薪俸,会想多发岁赐、想要保值的绢、黄金或者胡椒,奉宸卫却从来不参与这些小事。
这次奉宸卫居然点名要在岁赐里放膏药和药浴包,甚至成了内医局好长一段时间内的谈资。
燕筠青留意了一下奉宸卫的脉案。奉宸卫执掌礼仪,往往站岗一站就是很久。这些男孩们的脉案中,最多的疾病就是常年站岗腰痛;或是常年握刀架着胳膊,从而导致肩周疼痛;或是小腿静脉曲张,膝盖磨损;或者就是思念父母、孤独抑郁。
虽然是继承人,但是他们的母亲要么在故乡侍奉公婆,要么随父亲在任上。这群人不缺教导、不缺财物,但他们缺关怀。
自那时起,燕筠青就一直在留心奉宸卫。将岁赐改为按月发放药膏之后,这些小卫士关节疼痛的脉案数量骤降,内医局出诊次数也降了好多。内医局给这种按月发放的“岁赐”称为“药赐包”,在左奉宸卫试点施行三个月后,右奉宸卫、三卫和飞骑也来讨方子了。
三卫是指亲卫、勋卫、翊卫,考不上奉宸卫的公子王孙,可以考取三卫以出仕。三卫中家世要求最低的翊卫也要求五品官之子。飞骑就是大名鼎鼎的羽林卫,从禁军子弟和府兵子弟拣选,皆要求六大尺、英俊、健壮。可以说,有唐一代官宦子弟,但凡有些武艺,皆在奉宸卫、三卫和飞骑之中了。
就在诸近卫忙得热火朝天时,左奉宸卫又悄无声息地更改了茶饮方子。
这茶饮也是诸近卫自己出钱,大部分时间就是白水,到了夏天会有绿豆汤之类的茶饮供应。而左奉宸卫不知道哪来的钱,春天供应茉莉薄荷茶,夏天供应荷叶决明子菊花茶,秋天备有川贝雪梨茶或者梨清茶,冬天供有杏仁露。一年四季,随节气改变。
燕筠青发现,随着这些不太起眼的小举措的施行,左奉宸卫来开疏肝解郁药的脉案骤然下降一截。
她这才留心起了左奉宸卫。在那种卧虎藏龙的地方,皇长孙执政五年,竟然没有出过岔子,足见其能。
“我们其实私底下聊起过你,都说你是个心软又实诚的人,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不生事端,也不受折辱。跟你共事这个月,我也发现你很有责任心,心思细腻温柔,胆大包天,也沉着镇定。我觉得你是个有风骨的人,那么木讷一点又能怎么样呢?”
“毕竟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啊,这不是士大夫一直追求的境界吗?”
祾歌的脸“刷”地一下红了起来。他移开视线,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没有……我不像你说得那么好。”
隔着白袜,燕筠青看到他紧张得脚趾都蜷缩了起来,他讷讷地说:“奉宸卫的事,我隔天要进宫汇报,先有祖母,再有老师——除我之外还有长史,还有、还有很多人,不是我……”
“可是药赐是你提出来并施行的,对不对?”燕筠青打断了他的妄自菲薄。
祾歌抿了抿嘴唇,看起来在犹豫。他小声问:“这真是我能领的功劳吗?这不是分内之事吗?”
狄仁杰笑着摸摸他的头:“在其位谋其政,这话是不错。可是做得好,也该论功行赏,你说是不是?”
祾歌没有说话。他自卑太久了,犹豫着不敢认自己的功劳。
他不是好人,满口谎话、凶狠嗜杀,知道他真面目的人一定会对他失望的……
见状,燕筠青就把话题引到了左奉宸卫身上:“我翻看过去的脉案,左奉宸卫五年前郁症的发病率约为百分之四十点一零,数据按惯例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如果不算那些疑似发病但是没有来就诊的人,这个数字会更高——你有什么头绪没有?”
这一下果然转移了祾歌的注意力。他认真点点头,正色道:“奉宸卫,其实既是官学,又是官场。”
在奉宸卫做卫士,实际上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奉宸卫要求文能考童试,武能百步穿杨。也就是说这些人,若是生在普通人家,稳稳当当读书下来,一个举明经及第是跑不了的。
这种禀赋,放在哪里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在奉宸卫,这只是准入门槛。
奉宸卫士都是半工半读,不站岗不训练时,就去学读书、学骑射。若是年终文试武试都不达标,就会有相应惩罚。最严重的一项是逐出奉宸卫,贬为三卫。奉宸卫内压力很大,这是郁症高发的原因之一。
其二,他们一站岗都是两个时辰起步,不许仪态有失,不许交头接耳,不许来回走动。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要一动必然被抓。随后就是御史的弹劾、卫所内部张榜批评。
其三,奉宸卫内都是孩子,几乎全员未成年,又兼之父母不在身边——尤其是母亲不在身边,只有父亲在身边可能会更糟糕,因为儒家提倡严父和棍棒教育,对儿子应当像训狗一样。白天在宫里受气,晚上回家挨打,任谁也开心不得。
最后,奉宸卫身上几乎都是带伤的,腰伤、肩周伤、小腿伤,让人在伤痛之中保持乐观这很难。
综合以上四个原因,奉宸卫郁症高发,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燕筠青没有接话,只是含笑看着他。
祾歌忽然明白过来——这是在让他展示自己的能力给自己看!
他猛然睁圆眼睛,看上去有些不知所措。他嚅嗫着说:“这只是……这是我该做的……”
“可是新任左奉宸卫将军杨允麟,他是我舅舅家的表哥。我上次去问他,他就一问三不知。”燕筠青笑眯眯地说,“你要是真的什么都做不到,也该像我表哥一样才对啊。”
“杨允麟表哥啊……”祾歌低声呢喃了一句。实际上燕筠青也和他是表兄妹,不过已经一表三千里了。
他垂下眼睛,良久,才红着脸,认认真真地点了点头。
原来他在别人眼中,居然有这么优秀啊。
开心,真的,很开心。
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燕筠青趁热打铁,想多鼓励他说几句话:“说起来,我听狄先生说过,你小时候对数字和水流都很敏感,有什么想跟我分享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