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厨房烧过火之后,祾歌好像忽然尝到了玩闹的甜头,次日一早就换好外出的衣裳,打着“晨练”的旗号,在几个小娘子住处的必经之路上打转。
二月初最适合踏青、放风筝了。
可是等来等去,他却只等到了燕筠青。
“她们两个身体不舒服,今天不打算出门。”
祾歌傻眼,那今天还出去玩吗?
话还没出口,就被他咽了回去。根据过往经验判断,他现在应该对妹妹们生病表示惊讶、担忧、惋惜,然后再帮着求医问药。这些过程都走过一遍,才能装作不经意地提一句:我们还去玩吗?
他迅速从记忆中找出该怎么拼凑五官的经验,正准备开始演戏,忽然发现燕筠青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狄公把你教得非常好,要不是我知道你是失魂症,只怕也要被你的演技骗过去了。”
本质上来说,祾歌其实很以自我为中心,他并不关心别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但狄公把他用“礼仪”这个框架重新框定了一遍,他只要按照师徒二人一起写好的剧本去演,就可以装成普通、正常、人。
祾歌沉默片刻,忽然道:“不是他教。”
“嗯?”
“不是他,不是教,是我自己想,我自己读书。”祾歌轻声说,“我看,我学,我听每一句夸奖,对别人的,记住,然后想,学。”
燕筠青翻译了一下,问道:“你的意思是,你会观察身边的人,记住他们受到欢迎和称赞的行为,然后自己反思,制定规则去学他们,也会去看书来模仿别人,规训自己,对吗?”
祾歌郑重而缓慢地点点头。
他眼巴巴地看着燕筠青,似乎很想聊天,又不知道能不能现在聊,所以僵在原地不敢动。
见状,燕筠青邀请道:“春日正好,不知道小女子可否有幸,邀公子一同游园?”
祾歌双眼亮起,用力地点了点头。
“我带你逛这个山庄!”他兴高采烈地说,拔腿就往外跑,跑出几步,忽然意识到燕筠青没跟上来,又停下脚步,不好意思地笑了。
燕筠青忽然很想捏捏他的脸。
她跟上去,笑盈盈地说:“我母亲——我原本的母亲,不是现在这个燕夫人——她就是失魂症的行家里手,要是你能到我们那边去,她应该会对你特别感兴趣。”
祾歌歪歪头,问:“为什么?”
他们现在就在迎春花廊附近,回廊近山的一侧开满了迎春花,大片大片的明黄色扑面而来。燕筠青心情大好,望着花笑道:“其实没有狄公,你慢慢也能摸索出来在普通人中的处世之道吧?”
祾歌默认了。
“你们这些,怎么说呢,你们这些失魂症患者的大脑,和我们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重在感受,出于本能就能感知到七情六欲。但是你们呢,却一刻不停地在分析,对吧?”
“其实你们很专注,善于分析,也善于应对考试。如果足够聪明,做个同龄人中的尖子生,对你们来说轻而易举。就像同样是练字,你还因为失魂症控制不住手部动作呢,却也写得比同龄人好得多得多。因为你爱思考,会分析,喜欢把事情掰开揉碎来咀嚼。”
“大王,你天生就适合做学者,而不是做政客。”
祾歌沉默片刻,轻声说:“学者一词,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求学的人,而不是做学问的人。你又露馅了。”
燕筠青笑了起来:“无所谓啊,只要我够有用,能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就算知道我不是大周人,陛下也会容忍我的。你不也是这样吗?”
“我真想不出你们那边长什么样子。”祾歌说,“你觉得是在你们那边更开心,还是在我们这边更开心?”
“在我们那边开心。”燕筠青毫不犹豫地说,“别的不说,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有水管,只要打开阀门,热水就能自己流出来,不需要人去挑水回来烧开。我们可以天天洗澡,洗澡水也不贵,最普通的人家都用得起,不必再去花钱买柴。我们那边比你们这里干净多了。”
祾歌下意识摸摸自己的头发。
唐人沿袭古制,提倡“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也就是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身体。之所以这样提倡,是因为柴禾太贵,一人打柴就足以让全家过上优渥生活。所以很多人不怎么爱洗澡,有时候朝堂之上都能闻到混合着熏香的臭味……
相比之下,奉宸卫还是挺爱干净的,不是因为里面都是权贵公子,而是因为他这个主将有洁癖,逼着所有人两天一洗,不然就给排班到特别不爱干净的大臣身边去。久而久之,奉宸卫几乎天天都在烧水沐浴,甚至成为了六宫的笑谈。
一打开就能流出热水的阀门……
“要是大周有这种阀门,我一天能洗三次。”
燕筠青不由得失笑。
他们穿过回廊,来到一片小竹林前。这里就是燕筠青带着妹妹挖竹笋的地方,竹林潇潇,一条小溪蜿蜒萦回,从竹径中穿过,又汇入一片小荷花潭,看上去格外清幽雅致。
“这是我做的,我喜欢竹林,王府内也有竹林。”祾歌说着,手指拂过嫩竹叶,“我非常喜欢听风吹竹叶的声音,感觉能让我睡好一点。”
他转头问燕筠青:“我有晒好的干竹叶,你要拿去泡水喝吗?”
燕筠青笑着应下,道:“我的名字也是竹子来的,有首诗说,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所以我叫筠青。”
祾歌重复了一遍她的话,赞叹道:“平实易懂,回味无穷,写得真好,我就写不出这种句子。”
“可是你擅长别的呀,我看你前几天抱着琵琶,你会乐器吗?”
祾歌害羞地点点头:“不是很精通,粗通吧。”
他跟燕筠青说起自己挑选乐器的始末。
那个时候他才几岁,有时宫宴无聊,就偷偷跑下位子,去看伶人奏乐。先帝觉得有趣,散席之后牵着他的手,让他一一挑选把玩。
当时的乐器很多,但是琵琶是为数不多有固定音高,他又能抱得动的乐器,他对这些有范式的东西从来都格外钟爱,所以就把耳朵贴在琵琶的背板上,小手拨动琴弦,很不熟练地“咯咯”笑。
李治难得见他喜欢,当即拍板,只要他喜欢的乐器,都给他准备一份让他玩。
“我还是挺喜欢的。”祾歌说,“我的王府放了很多乐器,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琵琶。”
“喜欢它的音色?”
“不是,琵琶看起来很适合抓在手里抡起来砸人。”
燕筠青张张嘴,最后竖了个大拇指:“你牛!”
“我其实也学乐器。一种从西方传来的乐器,比波斯大食更靠西,叫小提琴。”她给祾歌比划,“可惜了,我真的挺想念我那把琴,上面还刻着我的名字呢。”
祾歌定定地看着她。
燕筠青伸手在他面前晃晃:“喂,发什么呆呢?”
“有种不出所料的感觉。”祾歌低下头笑了笑,“我感觉你的味道……鲜花、美酒、歌声和蜜糖,再加上午后金灿灿的阳光。你果然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是什么样?
她似乎活得每一天都精力充沛、多姿多彩。
“我很爱我的生活,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或者是将来。”燕筠青笑盈盈地说,“你只有好好的去对待生活,生活才能好好的来对待你。”
祾歌不知道怎么接话,他低着头往山阶上走,半晌,才说:“我不知道怎么……只求不饿死不被杀就够了。”
燕筠青大步越过他,把他堵在山路上,逼他看着自己的眼睛:“你撒谎。”
“一个不想好好活着的人,不会挑剔熏香的气味、被褥的触感、衣服首饰搭配。”她挑起祾歌发冠上垂下来的红缨,给祾歌看上面坠着的玉珠,“你看,你甚至会用垂缨在发冠前打个蝴蝶结,甚至会为了好看,用珠宝玉石来装饰垂缨。”
祾歌今天穿得是交领胡服,杏仁黄和枫红的撞色搭配,甚至翻领都是一边杏仁黄一边枫红。若是只有这些倒也不算太罕见,可他在发冠上配了一条垂缨,细细的一条红缨在发冠前打了个蝴蝶结,而后垂在胸前,立刻就平衡了他衣着精致而发冠简朴的头轻脚重感,也修饰了空荡荡的脖颈部。腰间却用深色的蹀躞带分割,并用蹀躞七事垂坠下来,勾勒出宽肩细腰长腿的同时,也将他衬得修长玉立,却不失干练沉稳。
他是个衣食住行都很讲究的少年郎。
这样的人,他必然对生活抱有希望,而不是随意应付、蹉跎岁月。
祾歌却被她这个举动弄得赧然。他拿下自己的垂缨,后退一步,又羞又恼:“燕筠青!你,你不许对我动手动脚!”
刚刚燕筠青离他太近了,身上的柑橘薄荷味扑面而来,又混着药材的清苦,他后颈立刻竖起了一层细细的汗毛,酥酥的,痒痒的,让他很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竖起全身的毛,龇牙咧嘴着想虚张声势。
要是穿着斗篷就好了,他想。
燕筠青却不给他躲开的机会,而是问道:“说起来,这庄子为什么叫酌月山庄?”
祾歌这才镇定下来,绕过燕筠青,不管不顾地往山上走:“到山顶的饮月亭,你就知道了。”
青石台阶已经显出岁月的痕迹,苔痕悄然爬上阶面,石缝中也有不少青草冒出。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只有靴子踩在石阶上的声音在林间回响。
“酌月这两个字,是我父亲定下的,但是灵感却来自我的母亲。”他走过石板桥,脚下就是淙淙而过的溪流。
不管是本枝院,还是酌月山庄,其中的水系都过于丰富了。洛阳地区不该有这么丰富的水流。
看来,这是他们母子一以贯之的爱好。
他们似乎很喜欢会流动的东西,比如流风,又比如水流。
这样看来,把月光比作酒液,也就能理解了。
这确实不怎么像李弘的风格,他要实干得多。
祾歌没有继续说话,他默默带着燕筠青走上山巅。这里种着一大片桂花林,林子簇拥着一座六角亭,亭前则有泉眼、小潭和溪流。
山壁被削出一片空白,上面只题了一句诗,写道:
玉轮融桂津流霜,冰盏盛月浸桂香。
——宣慈字,于上元元年八月既望。
“这是我母亲作诗,我父亲题的字。”祾歌说,“那两个字,是我父亲的字。”
鲜少有人知道,李治、李弘、李贤都有字,李治字为善,李弘字宣慈,李贤字明允,那么,李唐的小殿下祾歌,不,李罡字什么呢?
“我记得你已经加冠了吧?”燕筠青问,“还没取字吗?”
“取了,只不过没公布。”祾歌淡淡地说,“就算公布了,又有谁敢以字称呼我呢?公布也没有意义。”
这倒也是。燕筠青点点头,听到祾歌又说:“我父母当时觉得,应该每年都来这里,赏月,饮酒,题诗,让这片山壁变成诗壁……他们当时还觉得来日方长。”
可惜没有以后了。
“珍惜当下吧,说不定我也会和他们一样,今天还在兴致勃勃地做什么,明天就……”
燕筠青想劝他,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他却顿了顿,有些羞涩地说:“所以我想做些一直特别想,但是没机会做的事……”
“我想……”
“明天有时间的话,咱们去河边挖沙子,好不好?”
二月初最适合踏青、放风筝了。
可是等来等去,他却只等到了燕筠青。
“她们两个身体不舒服,今天不打算出门。”
祾歌傻眼,那今天还出去玩吗?
话还没出口,就被他咽了回去。根据过往经验判断,他现在应该对妹妹们生病表示惊讶、担忧、惋惜,然后再帮着求医问药。这些过程都走过一遍,才能装作不经意地提一句:我们还去玩吗?
他迅速从记忆中找出该怎么拼凑五官的经验,正准备开始演戏,忽然发现燕筠青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狄公把你教得非常好,要不是我知道你是失魂症,只怕也要被你的演技骗过去了。”
本质上来说,祾歌其实很以自我为中心,他并不关心别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但狄公把他用“礼仪”这个框架重新框定了一遍,他只要按照师徒二人一起写好的剧本去演,就可以装成普通、正常、人。
祾歌沉默片刻,忽然道:“不是他教。”
“嗯?”
“不是他,不是教,是我自己想,我自己读书。”祾歌轻声说,“我看,我学,我听每一句夸奖,对别人的,记住,然后想,学。”
燕筠青翻译了一下,问道:“你的意思是,你会观察身边的人,记住他们受到欢迎和称赞的行为,然后自己反思,制定规则去学他们,也会去看书来模仿别人,规训自己,对吗?”
祾歌郑重而缓慢地点点头。
他眼巴巴地看着燕筠青,似乎很想聊天,又不知道能不能现在聊,所以僵在原地不敢动。
见状,燕筠青邀请道:“春日正好,不知道小女子可否有幸,邀公子一同游园?”
祾歌双眼亮起,用力地点了点头。
“我带你逛这个山庄!”他兴高采烈地说,拔腿就往外跑,跑出几步,忽然意识到燕筠青没跟上来,又停下脚步,不好意思地笑了。
燕筠青忽然很想捏捏他的脸。
她跟上去,笑盈盈地说:“我母亲——我原本的母亲,不是现在这个燕夫人——她就是失魂症的行家里手,要是你能到我们那边去,她应该会对你特别感兴趣。”
祾歌歪歪头,问:“为什么?”
他们现在就在迎春花廊附近,回廊近山的一侧开满了迎春花,大片大片的明黄色扑面而来。燕筠青心情大好,望着花笑道:“其实没有狄公,你慢慢也能摸索出来在普通人中的处世之道吧?”
祾歌默认了。
“你们这些,怎么说呢,你们这些失魂症患者的大脑,和我们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重在感受,出于本能就能感知到七情六欲。但是你们呢,却一刻不停地在分析,对吧?”
“其实你们很专注,善于分析,也善于应对考试。如果足够聪明,做个同龄人中的尖子生,对你们来说轻而易举。就像同样是练字,你还因为失魂症控制不住手部动作呢,却也写得比同龄人好得多得多。因为你爱思考,会分析,喜欢把事情掰开揉碎来咀嚼。”
“大王,你天生就适合做学者,而不是做政客。”
祾歌沉默片刻,轻声说:“学者一词,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求学的人,而不是做学问的人。你又露馅了。”
燕筠青笑了起来:“无所谓啊,只要我够有用,能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就算知道我不是大周人,陛下也会容忍我的。你不也是这样吗?”
“我真想不出你们那边长什么样子。”祾歌说,“你觉得是在你们那边更开心,还是在我们这边更开心?”
“在我们那边开心。”燕筠青毫不犹豫地说,“别的不说,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有水管,只要打开阀门,热水就能自己流出来,不需要人去挑水回来烧开。我们可以天天洗澡,洗澡水也不贵,最普通的人家都用得起,不必再去花钱买柴。我们那边比你们这里干净多了。”
祾歌下意识摸摸自己的头发。
唐人沿袭古制,提倡“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也就是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身体。之所以这样提倡,是因为柴禾太贵,一人打柴就足以让全家过上优渥生活。所以很多人不怎么爱洗澡,有时候朝堂之上都能闻到混合着熏香的臭味……
相比之下,奉宸卫还是挺爱干净的,不是因为里面都是权贵公子,而是因为他这个主将有洁癖,逼着所有人两天一洗,不然就给排班到特别不爱干净的大臣身边去。久而久之,奉宸卫几乎天天都在烧水沐浴,甚至成为了六宫的笑谈。
一打开就能流出热水的阀门……
“要是大周有这种阀门,我一天能洗三次。”
燕筠青不由得失笑。
他们穿过回廊,来到一片小竹林前。这里就是燕筠青带着妹妹挖竹笋的地方,竹林潇潇,一条小溪蜿蜒萦回,从竹径中穿过,又汇入一片小荷花潭,看上去格外清幽雅致。
“这是我做的,我喜欢竹林,王府内也有竹林。”祾歌说着,手指拂过嫩竹叶,“我非常喜欢听风吹竹叶的声音,感觉能让我睡好一点。”
他转头问燕筠青:“我有晒好的干竹叶,你要拿去泡水喝吗?”
燕筠青笑着应下,道:“我的名字也是竹子来的,有首诗说,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所以我叫筠青。”
祾歌重复了一遍她的话,赞叹道:“平实易懂,回味无穷,写得真好,我就写不出这种句子。”
“可是你擅长别的呀,我看你前几天抱着琵琶,你会乐器吗?”
祾歌害羞地点点头:“不是很精通,粗通吧。”
他跟燕筠青说起自己挑选乐器的始末。
那个时候他才几岁,有时宫宴无聊,就偷偷跑下位子,去看伶人奏乐。先帝觉得有趣,散席之后牵着他的手,让他一一挑选把玩。
当时的乐器很多,但是琵琶是为数不多有固定音高,他又能抱得动的乐器,他对这些有范式的东西从来都格外钟爱,所以就把耳朵贴在琵琶的背板上,小手拨动琴弦,很不熟练地“咯咯”笑。
李治难得见他喜欢,当即拍板,只要他喜欢的乐器,都给他准备一份让他玩。
“我还是挺喜欢的。”祾歌说,“我的王府放了很多乐器,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琵琶。”
“喜欢它的音色?”
“不是,琵琶看起来很适合抓在手里抡起来砸人。”
燕筠青张张嘴,最后竖了个大拇指:“你牛!”
“我其实也学乐器。一种从西方传来的乐器,比波斯大食更靠西,叫小提琴。”她给祾歌比划,“可惜了,我真的挺想念我那把琴,上面还刻着我的名字呢。”
祾歌定定地看着她。
燕筠青伸手在他面前晃晃:“喂,发什么呆呢?”
“有种不出所料的感觉。”祾歌低下头笑了笑,“我感觉你的味道……鲜花、美酒、歌声和蜜糖,再加上午后金灿灿的阳光。你果然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是什么样?
她似乎活得每一天都精力充沛、多姿多彩。
“我很爱我的生活,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或者是将来。”燕筠青笑盈盈地说,“你只有好好的去对待生活,生活才能好好的来对待你。”
祾歌不知道怎么接话,他低着头往山阶上走,半晌,才说:“我不知道怎么……只求不饿死不被杀就够了。”
燕筠青大步越过他,把他堵在山路上,逼他看着自己的眼睛:“你撒谎。”
“一个不想好好活着的人,不会挑剔熏香的气味、被褥的触感、衣服首饰搭配。”她挑起祾歌发冠上垂下来的红缨,给祾歌看上面坠着的玉珠,“你看,你甚至会用垂缨在发冠前打个蝴蝶结,甚至会为了好看,用珠宝玉石来装饰垂缨。”
祾歌今天穿得是交领胡服,杏仁黄和枫红的撞色搭配,甚至翻领都是一边杏仁黄一边枫红。若是只有这些倒也不算太罕见,可他在发冠上配了一条垂缨,细细的一条红缨在发冠前打了个蝴蝶结,而后垂在胸前,立刻就平衡了他衣着精致而发冠简朴的头轻脚重感,也修饰了空荡荡的脖颈部。腰间却用深色的蹀躞带分割,并用蹀躞七事垂坠下来,勾勒出宽肩细腰长腿的同时,也将他衬得修长玉立,却不失干练沉稳。
他是个衣食住行都很讲究的少年郎。
这样的人,他必然对生活抱有希望,而不是随意应付、蹉跎岁月。
祾歌却被她这个举动弄得赧然。他拿下自己的垂缨,后退一步,又羞又恼:“燕筠青!你,你不许对我动手动脚!”
刚刚燕筠青离他太近了,身上的柑橘薄荷味扑面而来,又混着药材的清苦,他后颈立刻竖起了一层细细的汗毛,酥酥的,痒痒的,让他很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竖起全身的毛,龇牙咧嘴着想虚张声势。
要是穿着斗篷就好了,他想。
燕筠青却不给他躲开的机会,而是问道:“说起来,这庄子为什么叫酌月山庄?”
祾歌这才镇定下来,绕过燕筠青,不管不顾地往山上走:“到山顶的饮月亭,你就知道了。”
青石台阶已经显出岁月的痕迹,苔痕悄然爬上阶面,石缝中也有不少青草冒出。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只有靴子踩在石阶上的声音在林间回响。
“酌月这两个字,是我父亲定下的,但是灵感却来自我的母亲。”他走过石板桥,脚下就是淙淙而过的溪流。
不管是本枝院,还是酌月山庄,其中的水系都过于丰富了。洛阳地区不该有这么丰富的水流。
看来,这是他们母子一以贯之的爱好。
他们似乎很喜欢会流动的东西,比如流风,又比如水流。
这样看来,把月光比作酒液,也就能理解了。
这确实不怎么像李弘的风格,他要实干得多。
祾歌没有继续说话,他默默带着燕筠青走上山巅。这里种着一大片桂花林,林子簇拥着一座六角亭,亭前则有泉眼、小潭和溪流。
山壁被削出一片空白,上面只题了一句诗,写道:
玉轮融桂津流霜,冰盏盛月浸桂香。
——宣慈字,于上元元年八月既望。
“这是我母亲作诗,我父亲题的字。”祾歌说,“那两个字,是我父亲的字。”
鲜少有人知道,李治、李弘、李贤都有字,李治字为善,李弘字宣慈,李贤字明允,那么,李唐的小殿下祾歌,不,李罡字什么呢?
“我记得你已经加冠了吧?”燕筠青问,“还没取字吗?”
“取了,只不过没公布。”祾歌淡淡地说,“就算公布了,又有谁敢以字称呼我呢?公布也没有意义。”
这倒也是。燕筠青点点头,听到祾歌又说:“我父母当时觉得,应该每年都来这里,赏月,饮酒,题诗,让这片山壁变成诗壁……他们当时还觉得来日方长。”
可惜没有以后了。
“珍惜当下吧,说不定我也会和他们一样,今天还在兴致勃勃地做什么,明天就……”
燕筠青想劝他,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他却顿了顿,有些羞涩地说:“所以我想做些一直特别想,但是没机会做的事……”
“我想……”
“明天有时间的话,咱们去河边挖沙子,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