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入秋,天气便已转冷。

    尤其是大魏北地,近日连绵大雨倾盆而下,势头磅礴,冲淡了炎炎夏日的暑气,也给早晚的天色更添了几分清凉。

    流光三人自离开景州,一路北上,经过竹州、雍州、惠州等地,巡察各地兵政民情,路途颇为顺畅。然几日前一行人行至乌州河畔,尚未动身便被这场来势汹汹的大雨困在乌州行宫整整三日。

    此时行宫的主政殿,阿挚在殿中熟睡,流光站在廊下看雨。庭外雨幕绵延,行宫内的亭台楼榭和飞檐翘角都沉在这样的水雾蒙蒙里,明净而悠远。

    她神思飞驰,对着瓢泼的雨天也不知在想什么。雨丝从廊外飘进,在她玄色绣竹纹的裙角上晕出点点水痕,她似无所觉,而四围侍候的两个内侍也不敢过来轻易相扰。

    身后有沉稳的脚步声渐近,流光从沉思中回神,不用转身也知道来人是谁。

    肩上一暖,她回眸浅看,便见玄倾拿了一件青衫外袍披在她的身上。

    “秋雨湿冷,殿下仔细身体,勿要着凉了。”

    他依旧是沉默寡言的模样,可双眸明亮温和,有世间人少有的赤子心。

    流光揽紧身上的衣袍,眸光投向廊外的雨幕长天,那眸底的光亮悠远又绵长。

    “这大雨连绵,已是三日不绝,眼看着越发大了。”

    她淡淡道,眉头却紧蹙着,不知在思虑着什么。

    玄倾见她似有忧虑烦心,便不觉问了出来。

    “殿下可是担心什么?”

    “这雨丝缠绵,下得人心惶惶的。不知为何,我总有不好的预感。”

    流光没瞒着他,双目微微眯着,面上神情很少凝重。

    玄倾想起近日金陵的飞鸽书信,也没觉得朝中事有哪些不妥,然殿下预感总不会空穴来风,他一时也不知该往哪处设想,便只能宽慰她。

    “大魏偏南,入秋本就多雨露,往年金陵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雨水,殿下且放宽心。”

    他轻声道。

    流轻扯唇角,淡淡道:“希望是这样吧。”

    她安静下来,又陷入了飞扬的思绪里。

    玄倾便不再多言,安静地守在她身边。

    廊外雨声哗哗,廊内却四下清寂。

    过了片刻,宫殿前方传来人声喧哗。

    流光被吵闹到,思绪暂断,又回过神来。

    “前方为何如此喧哗?”

    玄倾也不知,便循着她的视线看向一旁匆匆而至的大监。

    大监年纪已经很大了,头发花白,身躯佝偻着,步履蹒跚。

    流光自住进行宫便不许他前来侍候,然而这位侍奉了先皇一辈子,如今被安养的乌州行宫的大监却是个极其固执的人。只要是殿下在的地方他必亲自守着,送过来的膳食汤水他必一一探查,凡事亲力亲为,谁也劝不动他。

    这几日下来,就连殿下都说不动他了。

    “大监,前方何事,如此喧嚣?”流光问。

    大监笑着回道:“回殿下。是大皇子元机,一行人路过乌州行宫,因雨势过大,便至行宫暂避躲雨来了。”

    元机?

    流光眉角微挑,和玄倾对视一眼,微微笑道:“元机离京游学已有数月,不想今日竟也走到了乌州行宫。正巧我也许久未见他了,我们便过去瞧瞧。”

    玄倾闻言颔首。

    大监见状,便在前引路。

    流光跟在他身后,玄倾与她同行,像往常一样落后半步,守在她身边。

    乌州行宫不大,从内政殿步行到前方也不过片刻辰光。

    大皇子元机和自己的书童侍从的确是路过行宫避雨,流光一行人到的时候便见他们主仆三人避在廊下,衣衫带雨,微微狼狈。

    有内侍捧了干净的衣物过来,书童便要伺候着大皇子更衣,然大皇子元机尚未抬手,他身侧的中年侍从便大声嚷嚷,指使着年幼的书童过来替自己除下身上濡湿的外袍,全然一副主子爷的做派。

    那书童许是畏惧,也不敢忤逆,肩膀瑟缩着,拿过侍从手里的干净衣物便替他换上。

    流光几人走近。

    “元机。”

    “姑姑?”

    大皇子元机对于能在行宫见到这位权倾大魏的姑姑自然十分讶异,他连忙出了廊下疾步过去恭敬行礼。

    “元机见过姑姑。”

    少年人声音清朗,行礼端方,不卑不亢。

    流光示意他起身。

    边上的大监见他衣衫濡湿,不作声地瞧了一眼身后垂首而立的年轻内侍,那年轻内侍会意,连忙带人捧着衣物过来给大皇子换上了干净的衣袍。

    见他整冠完毕,流光便问起他游学事宜。

    “你外出游学已经半年之久,这一路可还顺畅?”

    大皇子还未答话,边上便有人越俎代庖,回了流光的话。

    “大皇子有在下护佑,自然一路平顺,殿下就不必过多烦心了。”这人话说得极其放肆,言语之间,亦没有丝毫恭敬之意。

    流光几人扬眉看过去。

    是那个粗鄙跋扈的中年侍从,他不知何时跟了过来。

    大监怒叱:“放肆。哪来的不懂规矩的奴才,主子们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儿?”

    那中年人既知言语冒犯,又听大监呵斥,心中已生悔意,暗自懊恼管不住自己的一张嘴。

    流光扬手,阻了大监的问罪之意。

    她眉目寡淡,问那中年人侍从:

    “你是何人?”

    “我乃”

    “放肆”大监呵斥。

    意识到称谓有错,那中年人腰板一软,浑身气焰顿灭,在大监的盯视里,唯唯诺诺回道:

    “小人乃魏、大皇子扈从,跟随皇子出京游历,行护佑之责。”

    他目光游离,明显闪烁其词。

    流光眉目冷淡下来,神态却极其平静,让人辨不出喜怒。

    她看了一眼脸色微白的大皇子,转身回主政殿的方向。

    “元机,你过来。”

    “是。”

    大皇子跟着她移步过去,玄倾随行。

    那中年侍从有意跟随,却被大监拦下。

    “行宫正殿,轻易不得踏足,且在此候着吧。”

    他意欲反抗。

    大监不轻不重地睨了他一眼,微微笑着。

    “倒是个不怕死的。你可知忤逆当朝摄政殿下是个什么下场?”

    那人噤声。

    虽心有不甘,却着实畏惧,也不敢造次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皇子跟着殿下去了主政殿。

    主政殿内,正逢阿挚睡醒,在内侍的侍奉下穿戴鞋袜。

    小儿郎睡意惺忪,见流光进来,揉了揉眼睛,喃喃唤了声姑姑。

    流光微微侧身,示意元机上前。

    阿挚瞪大清澈的瞳孔,以为自己看错了,又揉了揉眼睛。

    “大皇兄?”

    “七弟。”大皇子笑意温和。

    阿挚出了金陵有些时日了,他年纪小,从未离开宫城那么长时间,难免有些恋家。此时乍然见到皇兄,自然喜不自禁,不待内侍给他穿戴好鞋袜便从榻上跳下投向兄长,圆圆的小脸上喜悦十足。

    这时大监从前殿回来,流光看向已和元机玩到一处的阿挚。

    “你和大监出去玩会儿,姑姑有话要和你兄长商谈。”

    阿挚闻言懵懂,却乖巧点头。

    大监伸出手来,慈爱般笑道:“小殿下过来,大监带你去看雨。”

    阿挚便被大监带了出去,除了玄倾,四围内侍也接连退出殿外。

    殿中空旷,流光便问大皇子:“你出了金陵已有半年,都游历了哪些地方?”

    大皇子立在殿中央,闻言回道:“元机先是南下访儒,后北上寻经,如今在归途,要回金陵去。”

    “一路可还顺畅?”

    “一切安好,牢姑姑牵挂。”

    谁知流光却扯了唇角,横目过去,发间流苏微微晃动,如振翅翩跹的蝶。

    “既是一路顺遂,那为何你的侍从童子眼中全无你这个主子爷呢?”

    她挑眉他,言语间少有的不留情面。

    大皇子听在耳中,面色微白。

    他怔怔然看着这位权倾皇廷的姑母,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流光撤回视线,她神色沉静,走到殿门处,看廊外大雨淋漓,尚未有停歇的趋势。

    她背对着,淡淡道:“元机,你是先帝的皇孙,身上流着的是我元皇室的血,在我面前,有话可以直说。”

    清哑的嗓音伴着殿外雨声落下,响在大皇子元机的耳畔,也落进了少年郎的心间。

    大皇子微怔。

    片刻之后,许是想通了什么。

    他突然转身过来,对着殿门处那道秀挺的身影撩袍跪下,拱手作揖,十分恭敬。

    “姑姑,元机自知愚钝,不得父皇喜爱。可身为长子,受人牵制,以致身陷朝局的明争暗斗里,非侄儿所愿。只侄儿势弱,挣扎其中,无力改变。”

    他如何不知侍从跋扈,全然不将他放在眼里,可他生母早逝,又不得父王喜爱,更无显赫舅族,宫中生存已是艰难,唯有这显赫的长子身份被人虎视眈眈。可即便知道身侧有他人眼线,又有何办法呢?

    他势单力薄,什么也做不了。

    少年人神情黯淡。

    流光对着长天掀了掀浓密纤细的睫,一双桃花目微微眯起,让人看不清其中的波光诡谲。

    “元机,你幼年读史,可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典故?”

    她淡淡问着身后跪在殿中央的少年郎。

    “元机知道。”

    “那这些年你假意愚钝,不沾朝政,甚至有意避你三弟锋芒,以致失你父皇欢心,朝臣侧目,可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大皇子却淡淡一笑。

    “也不全然。元机自幼便读圣贤之书,平生最羡莲花不染,寒梅清贵,无意朝争,也无意皇位。”

    少年人端方清雅,说这话时也双眸明亮。

    流光此时却转身过来,她定定看了少年片刻。

    少年人在她的眸光审视里,不躲不避,腰板挺直。

    “元机,你错了。”

    少年皇子怔怔抬眸,对上姑姑的眸光,有几分疑惑。

    “姑姑?”

    “你是长子,更是长孙,诸皇子中你当为表率。你可以无意皇位,但不能无意朝政。明白吗?”

    元机不明白。

    他微嘲。

    “朝局多变,危机如云,元机无意储君之位,难道就为了这个长子身份便连做闲云野鹤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少年人自嘲了一句,神情又黯淡下来。

    流光没有回答他的话。

    她的目光落向殿外磅礴的雨幕,落向天幕外悬着宫铃的飞檐翘角,只问他:“元机,我大魏江山壮丽,王气绵延几近千年,如今诸国之中,唯有我大魏国祚长久,你可知是何缘故?”

    “自是历代先祖帝王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方有祖宗基业千年气数。”

    “你又错了。”

    “姑姑”少年人乍然抬首。

    “一人之力何其单薄。就是本宫摄政的这几年,若无你暻王叔镇守北境,你以为大魏还有如今的清宴之象吗?”

    她乍然提起元暻,大皇子元机没什么惊奇,倒是边上的玄倾朝她看了一眼,见她面色无波,又收回视线。

    “暻王叔与姑姑手足情深,自互相扶持。可姑姑明知元机的际遇与旁人不一样。”少年人说着便垂了首。

    流光偏头瞧了他一眼。

    大皇子生母早逝,不得圣上喜爱,兄弟之间更是情薄缘浅,无甚情谊可言。

    这孩子倒也是见惯了人心凉薄的一面。

    “元机,初始际遇如何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不错,朝局险恶,人心诡谲,身在其中有时便连兄弟手足也不能全然尽信。可你要知道,也唯有兄弟手足齐心协力,方可使我大魏国祚绵延。你更要明白,我大魏江山之所以气数长久,依仗的不是一人之力,也不是一代人之力,而是我元皇室世世代代之力。如此,你还持有无意朝政之心吗?”

    她话语警示,少年郎听进耳里却目露茫然,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表态。

    流光见状,眉目寡淡。

    “你父皇重色,朝政上力不从心,膝下诸皇子中也只有你、元奇、还有阿挚长大成人,可阿挚年幼,元奇性情恣意,你身为长子,心性持稳,却因一时受制于人,便意志消沉,只知一味避世,远离朝政,这是你身为皇子该有的担当吗?还是说”

    她惊鸿的眸子忽然瞥向跪在殿中央的少年郎,眸光逼视,语气微凉:“你不入朝便罢,一旦入朝,便只想着那个高位,不甘为臣呢?”

    少年皇子反应过来,对上她凉薄的目光,那一瞬间的威压兜头而下,直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双目没有避让,他跪立着,挺直腰板,郑重道:“姑姑明鉴,元机绝无此心。”

    流光撤回视线,眉目恢复如常。

    “那便好。我元皇室的儿郎,不应该眼界狭窄,只知盯着那一个位置,而全无治国安民之心。”

    她淡淡道,眼睫微垂着,连身姿都未动一下。

    大皇子暗自松了一口气。

    若不是刚刚那一瞬的威压太重,当真像是他的一场错觉。

    他缓缓了心神,恭敬拱手,而道:“姑姑教诲,元机惭愧。可元机不得父皇喜爱,又受制于人,谈何立足朝堂?”

    他虚心求教,却听姑姑声色极淡回他:

    “受制于人的是你的不作为,而不是你这个人和你的皇子身份。”

    他听在心里,似豁然开朗。

    “姑姑教导,元机谨记。”

    他跪立在地,俯身恭敬地磕了一个头。

    “起来吧。今日让你跪着,为的是让你明白天家儿女,从来就没有选择。今日我言尽于此,其中道理你自己体会,只以后不要再让我听到闲云野鹤这个词从你的口中说出来。”

    “是。”

    “这座行宫里都是些侍奉过你皇祖父的老人,是十分安全之地,你在此住下几日可安心读书,不必有其它顾虑。至于外面的人,我便替你带走了,以后他再也不会打扰你。”

    “元机谢过姑姑。”

    “退下吧。”

    “是。”

    大皇子退出殿门,刚站到长廊上,凉雨袭人,清风扑面而来,后背凉飕飕一片,他才惊觉自己出了一身的冷汗。

    秋衫尽湿。

    竟是比父皇还重的威压,却不动声色。

    这位姑姑能笑傲朝堂多年,不是没有缘由。

    而殿前廊下,除了童子,那个曾欺压他的中年侍从已不见踪影。

    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见过此人了。

章节目录

徽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向意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向意晚并收藏徽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