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宫中只有一处废宫,并不难找。

    不消片刻,禁军率先回来,带回一个身着宫装抱着一只朱红木盒的年长侍女,由禁军统领亲自押着进了殿中。

    “圣上,人已带到,只是魏太傅等人恐要耽搁些时辰。那枯井因年岁久远,不易搜寻,即便人力下井也须得多费些工夫。”

    元昭帝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他的目光穿过满殿众人去看那自被带进来便跪在殿中央的侍女,仔细打量。

    “兰蓁?朕记得你,你的确是神音皇后身侧的侍女。你瞧一眼你身侧跪着的那女子,可认识?”

    元昭帝示意她去看身侧的上官乔。

    那叫兰蓁的侍女依言看了一眼身旁之人,欠身回道:

    “妾认识。她是神音皇后嫡兄之女,上官小姐。”

    女子的声音虽沙哑,但言语清晰,口舌俨然没有毛病。

    元昭帝坐直身板,挑了眉。

    “你会说话?”

    “妾生来便能言,并非先天口哑之人。”

    “可朕见过你寥寥数次,从未听你开口言语。不止朕,宫中许多宫人皆以为你天生不能言。你能告诉朕其中缘由吗?”

    那兰蓁还未开口,便听那上官乔冷笑。

    “还能有什么缘由?”

    元昭帝呵斥她闭嘴。

    眼看着禁军就要上前重新堵住她的嘴,上官乔老实下来,安分跪着不敢再出声。

    元昭帝冷冷哼了一声,看向兰蓁:

    “朕要听你亲口说,为何这些年要在宫中蒙骗他人?”

    兰蓁却惊地磕头呼道:“圣上明鉴。妾并非有意隐瞒,妾是因口疾之故才多年不能言语。”

    “竟是这个缘故?”元昭帝微讶。

    这可与上官乔所言不符啊,殿中也渐起私语......

    上官乔在听到兰蓁回话的瞬间脸色微变。

    她不可思议地瞪向身侧低眉顺眼的兰蓁,怒道:

    “不、不对,她撒谎!”

    “妾没有撒谎。妾侍奉神音皇后不过两年便因意外致头部受创,累及口舌不能言语。是娘娘不曾嫌弃,留妾在身边伺候,妾感恩戴德。”

    “那你如今怎么又能说话了?”元昭帝问。

    “许是上天眷顾,娘娘也在天上保佑,近些年妾在废宫中安稳度日,不曾劳累,竟叫口舌逐渐恢复,渐渐能开口言语。”

    “不,明明之前你不是这样说的”

    上官乔惊呼一声,猛扑上前,扯住兰蓁的衣襟。

    “你个贱婢,你诓骗我......”

    殿中闹成一团,元昭帝赶紧让人上前拉开,不耐地抚额。

    上官乔被禁军左右挟持,嘴巴也被不知从哪儿找的布条堵了严实。

    没了她的污言秽语,殿中彻底清静。

    兰蓁被扯的衣衫凌乱,略显狼狈,然而她的神色却极为平静。

    “妾说的皆是实情。圣上尽可让太医查验妾的头部与口舌,若有半句虚言,妾任凭处置。”

    元昭帝沉吟片刻,召来本就候在殿中的太医。

    太医不敢耽搁,连忙上前查探,仔细验看了那侍女的舌根又探看了侍女头部一道很深的旧伤。

    那颇有些年纪的太医欠身回道:“禀圣上,此婢所言确是实情。当年她头部受创,致脑中淤血累积,累及言语。如今恢复以往,许是近年少了劳累,致淤血散去。”

    太医的验看证明了兰蓁说得是实情。

    那她口哑之因便绝非神音皇后私情之故,上官乔在撒谎......

    那关于皇室血脉之疑,上官乔是否也在撒谎呢?

    上官乔被堵着嘴在旁呜呜地叫......

    众人来不及再行深究,那些被遣去寻觅枯井尸骸的重臣们回来了,正候在殿外。

    元昭帝免召,让内官赶紧将人请进来,众人注意力霎时被吸引至殿门处。

    最先进来的是二位老王爷,其后是魏太傅和杜御史等人,或许都钻了枯井的缘故,众人虽非灰头土脸,但衣冠难免沾上几分尘埃。

    “如何?”还未等众人行揖礼,元昭帝便急急起身询问。

    回话的是杜御史。

    “禀圣上,臣等深入枯井,仔细寻觅后,并无发现。”

    听到这个结果,不止元昭帝,殿中众人也似松了一口气。

    人证、物证具无效,元昭帝黑脸看向也似傻了一般的上官乔,气不打一处来。

    “上官乔,事已至此,你满嘴虚言,还有什么可辩解的?”

    两侧禁军拔掉上官乔口中的布条,上官乔趴在地上,许久才似缓过神。

    “贱婢,你骗我!”

    她恶狠狠瞪向兰蓁,恨不得上去将人扒皮抽筋。

    兰蓁却突然俯首,高声惊呼:“圣上,妾有状要告,愿能上达圣听,得是非分明。”

    殿中众人皆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

    元昭帝问:“你有何状要告?”

    “妾要状告上官氏之女上官乔污蔑先后名节,意图戮害摄政殿下之恶行。上官乔意图以银钱收买妾,令妾与她串供,为她今日殿上所言作伪证。”

    众人微愣,但细细想来也不觉惊讶。

    这叫兰蓁的侍女本就是上官乔最先提及,若说上官乔有收买串供之嫌倒也不稀奇。

    “那她所说的枯井残骸又是怎么回事?”元昭帝又问。

    “废宫人烟稀少,唯妾久居,上官乔让妾寻机将她在宫外乱坟岗挖出的一具残骸放入枯井,以伺今日圣上派人探查。可先后待妾恩重如山,妾如何能做此狼心狗肺之事?先后的确与一书生有少时之交,但只限兄妹之谊,从无逾矩之处。至于上官乔所言的那浪荡子,那书生有无姨母表哥妾不清楚,但中宫绝无一个浪荡子假扮的内侍,妾愿以性命发愿。”

    兰蓁泣道,朝元昭帝猛磕了一个响头。

    她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又抱起自进殿伊始便一直放在身侧的朱红木盒。

    “妾手中有上官乔与妾来往的书信,而这只木盒中所盛之物正是上官乔意图收买妾的金银和她交给妾的残骸。这些皆乃物证,愿圣上明察。”

    元昭帝朝身侧的常内侍瞧了一眼。

    常内侍会意,上前接过兰蓁手中的书信和木盒,呈了上去。

    元昭帝抽出信纸展开,细细看了片刻,又示意常内侍打开那只木盒,殿中众人的视线便紧紧落在那只木盒上......

    随着常内侍的动作,盒盖被缓缓揭开,里面闪出道道金光差点晃花众人的眼。

    竟是一只只硕大无比的金元宝!

    众人纵然早有心理准备,但陡然直面这样珠圆玉润的大元宝还是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那常内侍瞧了一眼圣上黑沉的脸色,小心揭开放着金元宝的木层,露出木盒的最下面。

    入眼便是一只两眼空洞洞的骷髅头,常内侍被吓得一个激灵直接将整只木盒扔了出去。

    木盒打翻,一只骷髅头滚落在地,还有一堆黄黄的已辨不出模样的骨头,女眷们吓得乱做一团,殿中惊呼声四起......

    果真如兰蓁所言,是一具的残骸。

    元昭帝怒极,将手中信纸丢向上官乔。

    “如此结果,你这刁女还有什么话说?”

    那张书信飘到上官乔眼前,上官乔也似傻了一般,盯着信纸发愣。

    这书信的确是她当初亲手所书,那金银也是她亲手所递......

    不知想到什么,她整个忽而颤栗起来。

    “不,不是我,这不是我写的,我也没有寄出金银,那具骸骨也跟我没关系、没关系的......”

    她似乎已有些疯癫。

    但在众人看来,更像是阴谋败露后的恐慌。

    可就在元昭帝不耐地要让人将这疯女拉出去的时候,上官乔却好似又恢复了正常,她看向高座上的流光,突然疯癫大笑。

    “是你!你与这贱婢、你们才是串通好的。但凭你们如何妖言惑众,那内侍在中宫作威作福多年,偌大的宫城怎么会没有他这个人?还有,还有元徽的身世若无猫腻,我姑母为何对她不喜,当时的宫中谁人不知神音皇后不喜嫡公主.....”

    “还敢胡言!”元昭帝怒斥。

    兰蓁却道:“先后不喜殿下,是因殿下并非皇子。至于上官小姐口中的内侍,圣上,历代宫中所用仆役,无论宫女内侍其祖籍、生卒、在何处当值内务府皆有记载。先后勤俭,中宫所用仆役不过数人,并非无记录可查。”

    这倒是提醒了元昭帝。

    先帝勤勉,前朝后宫两厢和睦,当时的内务府便由先帝身侧的大监亲自掌管,宫中内侍女婢的来历与生卒皆记录在档,卷宗如今就存放在内务府的博古架上。

    元昭帝想到此,立即让常内侍去取。

    常内侍回来很快,取到卷宗后几乎是一路小跑进殿,大冬天地还在抬袖不停擦汗......

    元昭帝见卷宗取来,看向上官乔。

    “今日这殿中,除了你并无他人知晓你口中的那内侍姓甚名谁,是何来历、生卒何时。如今卷宗已在殿上,这是先帝时密卷,经手之人皆乃先帝心腹,绝无猫腻可寻。倘若这上面记载的与你所言一致,朕便再给你一个申辩的机会。但倘若不一致,朕便要你祭项上人头,以雪殿下与皇室今日之耻。”

    上官乔在听到先帝密卷时,本来黯淡双眸陡然亮了起来,像是看到一丝希望。

    她看向高座上元徽已沉如水的脸色,尽管受两旁禁军挟制,还是紧盯流光,冷笑:

    “有何不可?那内侍姓白,单名为全,死于先帝三十八年,于中宫任职,宫人喜称他全内侍。”

章节目录

徽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向意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向意晚并收藏徽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