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怎么看?”
汶何走后,玄倾询问流光关于今日之事的看法。
流光嫩白如玉的指尖在红木砌成的桌案上敲了敲,须臾,下了决议。
“谨慎起见,你差人去潮州外的各州打探一下,看市面上流通的新币是否如汶何所言皆是伪钱。还有你亲自跑一趟刺史府,探听一下徐帆是否知晓伪钱之事。”
“那日徐刺史是和汶公子一同上门拜见的,此事徐刺史未必不知情。”玄倾提醒。
“那要看他知晓多少了。”流光道。
她既有令下,玄倾行动的很快。
前些时日为了找寻殿下所服汤药中的一味药材,他派遣了暗卫去了各州寻访,如今这些人尚未回来,倒是方便了行事。之后,他秘密去了刺史府。
对于他的到来,徐刺史并不惊讶,甚至对于他要打探的事,徐刺史也并不意外。
“玄统领的来意我已明白,伪钱之事我确有发觉。当初由金陵运至潮州的新钱到了码头后由鉴钱官查看无误后,被运送至了潮州最大的钱庄,除了替换掉钱庄存量中破损的旧钱,其余的,钱庄和官府做了约定,可由百姓携带家中破损的旧钱到钱庄替换,由此新钱代替旧钱流入市井。而某之所以发现伪钱的存在,盖因数月前某的妻女出门游玩在此钱庄取了五贯钱,某夫人乃是商家之女,自小和铜臭打交道的多,第一时间发现了其中新钱的不妥,她并未张扬,只回了家中告知了某。某派人暗中查了钱庄流出的新钱,发现皆有不妥,后来找了人鉴定,是伪钱无疑。”
“如此说来金陵运来的新钱是在钱庄出了差错。”玄倾得出结果,他又请教徐刺史,“刺史可知这钱庄是何来历?”
徐帆答:“江南顾氏旗下的钱庄。”
玄倾神色微动。
“官府新钱由顾氏钱庄代发,历来皆是如此吗?”他问。
徐帆摇了摇头。
“潮州这边某不清楚,毕竟某在此地任职尚不足一载。不过顾氏钱庄遍及天下,在诸国声誉极佳,有时官府为了省下人力物力,依托钱庄发放新钱是常有之事,只要双方约定得当,立下契书,出不了什么差错。”
“说到这个,某还查到一件事。”徐帆突然道,吸引了玄倾的注意。
“这次潮州新钱的发放,代表官府与顾氏钱庄签契的是一个小官员,某派人查了他底细,乃是郑氏的子弟。”
郑氏子弟?
查来查去,最终的嫌疑还是落在了世家的头上。
“那消失的真钱呢?刺史可有派人寻过?”
徐帆点点头。
“今春这批铜钱虽数量庞大,但对于豪奢的江东世家而言,不过是蝇头小利,不足以动人心。若无意外,这些钱应当落在一些和世家有关的官员的腰包,而世家为了替他们遮掩贪墨之行,便造了这批伪钱以填补亏空。”
徐帆的猜测与流光当初的推论殊途同归,玄倾没再多留,回去回复了流光。
对于伪钱之事牵扯进了顾氏钱庄,流光表现出了该有的惊讶。
“顾氏的钱庄?”
她冷笑:“潮州方寸之地,妖风倒是不小。伪钱自钱庄而出,那便与钱庄脱不开干系。你说,这其中搅风弄雨的是钱庄背后的江南顾氏还是另有小人作祟呢?”
玄倾不敢断言,他想了想,道:“我派人去查查这间顾氏钱庄的底细。”
他的提议流光赞同,不过——
“可以查,但不是我们查。徐帆是一州刺史,行事上要比我们方便许多,此事便交由他办理。”
她既有决定,玄倾并无异议,不过他提了一件事:“徐刺史既然也发现了伪钱,为何当日没有和汶公子一起对殿下和盘托出呢?这两次见面,观他二人的相处应当是私交不错,此事上难道就没有通过气?”
这是他今日见过徐刺史后一直横亘在心头的疑问,只是牵涉敏感,他并不好对徐帆直言相问。
流光笑。
“这就是他的分寸之处了。他是官,而汶何是民,且后者还是世家子弟,在江东这片土地上,朝廷最不喜欢的就是世家与官场交往过密,他是在避嫌,汶何亦是如此。关于伪钱之事,他们各有发现,可见私交再深也没有令他们打破某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此事上徐帆有大臣之节,汶何亦有世家子的风骨。”
她难得这样夸赞一个人。
玄倾道:“我这就差人知会刺史府。”
说着,他招手唤了一个暗卫进来。
流光又想起一事,
“对了,郑氏的生意铺不是被官府贴上封条了吗?让徐帆寻着机会查探一下店铺的钱柜里是否存有新钱。”她吩咐。
别院静水流深,与此同时位于潮州寸土寸金之地的裴府,迎来了两位贵客——梁氏家主梁慈温和杨氏家主杨勇。
他二人正是为了那条漕运线而来。
“老四啊,我和你二哥回去想了想,你终究年纪小,在漕运这条道上面生,大哥二哥好歹比你多走了些路,生意场上有些头脸,旁人轻易不敢欺我们。所以为了咱们四家的长远兴盛,我和你二哥都觉得那条漕运线还是放在我们手中比较妥当。”
彼时裴笙正在给房中一盆长势喜人的君子兰浇水,闻言笑道:“二位兄长的好意笙心领了,但生意场上嘛,做人做事向来是一回生二回熟,正因笙年少多吃些苦头也是应该的,便当历练历练了。”
他四两拨千金回了梁杨二人的话。
梁慈温和杨勇在他话落后对视一眼,皆沉了面色。
“四弟这是信不过我们?”杨勇冷声问。
裴笙面不改色依旧笑道:“并非笙信不过二位兄长。只是三哥临终前特意嘱咐将这条漕运线交由笙掌管,此为三哥生前托付笙不敢相负,只要笙在这世上一日,就绝不会将它假手于人。”
梁杨二人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无功而返。回去的路上,梁杨二同乘一辆马车。
杨勇道:“看来这条漕运线老四是不愿撒手了,大哥,咱们现在怎么办?”
想起方才贴的冷脸,梁慈温冷哼:“当初老三的意思是让老四在他死后将这条漕运线交给朝廷以保全郑氏族人的性命,是你我二人不同意,在老三死后与老四达成交易,只要我们有法子令朝廷放过郑氏全族,他便不将这条漕运线交出去。为此我们不惜棋行险招逼迫元徽以达成目的,结果老四这小崽子坐山观虎斗,如今坐收渔翁之利死捏着这条漕线不撒手了。”
谁说不是呢?杨勇叹道:“倒也不怪他不愿撒手。郑氏倒了,江东的玉石和茶叶生意的龙头便算殁了,这样两块香喷喷的肥肉扔出来,谁都想据为己有,我们动心老四自然也动心。”
梁慈温闻言眼色阴沉。
“除了郑氏,也就是他裴氏在江东赚的金银最多,如今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我梁杨二家能够走出去,可看老四的样子,是准备连肉汤都不想让你我兄弟喝一口。”
“那现在怎么办?观老四今日的态度,是绝不可能松软了。”杨勇皱眉问。
梁慈温冷笑。
“既然老四不仁,与其日后看他脸色行事,倒不如”
他与杨勇耳语几句,杨勇瞪大眼睛,几乎要跳起来。
“大哥你疯了!毕竟是兄弟!他”杨勇惊呼,却被梁慈温打断,“你当他是弟弟,他把我们当兄长吗?他向来只同老三亲厚,何曾把你我二人放在眼里过,否则今日我们能无功而返?”
他说这话正戳中了杨勇的心口,想起今日裴笙的态度,杨勇沉默须臾,咬牙道:“利字当头,亲兄弟也明算账,既然老三不义,那我听大哥的,就这么办吧。”
三日后,在各州刺探消息的暗卫陆续传来书信,伪钱之事有了眉目。
“汶公子所言不错,十一州都出现了伪钱,不过情况略有不同。当时金陵运送至江东的真钱十二州中除了潮州外只运送了七州,还有四州因并未上报破损铜钱数目所以并无份额。”玄倾代为回禀下面人递上来的话。
“那为何这四州皆出现了伪钱?”流光问。
“江东十二州商贸互通,伪钱流通至其它州是常有之事,四州亦不能免俗,不过数目上比之拥有份额的八州要少上许多。”
“那除了潮州外的其它七州,新钱的发放也是通过顾氏钱庄?”流光又问。
玄倾摇了摇头,
“我们的人特地查探了,其它七州除了洄州有一家顾氏钱庄外,其它各州并无顾氏钱庄的影子。而且运送至洄州的新钱也不是由这家顾氏钱庄发放,而是当地世族开设的小钱庄。”
“如此说来,倒只有在潮州的这间顾氏钱庄牵扯了进了伪钱之事。”流光微蹙了眉。
“徐帆那边有消息传来吗?”她问。
“没有。不过这几日应该有消息了。”
说到此,玄倾想起一事,看了一眼流光,
“殿下,还有一件事?”
“嗯?”
“金陵传来书信,上官初融被召回京师了。”
流光扯了扯唇角,
“他挥别故土将近八载,如今回去也是应当的。以后金陵的消息,如非要事不必再递过来了。”
“是。”
汶何走后,玄倾询问流光关于今日之事的看法。
流光嫩白如玉的指尖在红木砌成的桌案上敲了敲,须臾,下了决议。
“谨慎起见,你差人去潮州外的各州打探一下,看市面上流通的新币是否如汶何所言皆是伪钱。还有你亲自跑一趟刺史府,探听一下徐帆是否知晓伪钱之事。”
“那日徐刺史是和汶公子一同上门拜见的,此事徐刺史未必不知情。”玄倾提醒。
“那要看他知晓多少了。”流光道。
她既有令下,玄倾行动的很快。
前些时日为了找寻殿下所服汤药中的一味药材,他派遣了暗卫去了各州寻访,如今这些人尚未回来,倒是方便了行事。之后,他秘密去了刺史府。
对于他的到来,徐刺史并不惊讶,甚至对于他要打探的事,徐刺史也并不意外。
“玄统领的来意我已明白,伪钱之事我确有发觉。当初由金陵运至潮州的新钱到了码头后由鉴钱官查看无误后,被运送至了潮州最大的钱庄,除了替换掉钱庄存量中破损的旧钱,其余的,钱庄和官府做了约定,可由百姓携带家中破损的旧钱到钱庄替换,由此新钱代替旧钱流入市井。而某之所以发现伪钱的存在,盖因数月前某的妻女出门游玩在此钱庄取了五贯钱,某夫人乃是商家之女,自小和铜臭打交道的多,第一时间发现了其中新钱的不妥,她并未张扬,只回了家中告知了某。某派人暗中查了钱庄流出的新钱,发现皆有不妥,后来找了人鉴定,是伪钱无疑。”
“如此说来金陵运来的新钱是在钱庄出了差错。”玄倾得出结果,他又请教徐刺史,“刺史可知这钱庄是何来历?”
徐帆答:“江南顾氏旗下的钱庄。”
玄倾神色微动。
“官府新钱由顾氏钱庄代发,历来皆是如此吗?”他问。
徐帆摇了摇头。
“潮州这边某不清楚,毕竟某在此地任职尚不足一载。不过顾氏钱庄遍及天下,在诸国声誉极佳,有时官府为了省下人力物力,依托钱庄发放新钱是常有之事,只要双方约定得当,立下契书,出不了什么差错。”
“说到这个,某还查到一件事。”徐帆突然道,吸引了玄倾的注意。
“这次潮州新钱的发放,代表官府与顾氏钱庄签契的是一个小官员,某派人查了他底细,乃是郑氏的子弟。”
郑氏子弟?
查来查去,最终的嫌疑还是落在了世家的头上。
“那消失的真钱呢?刺史可有派人寻过?”
徐帆点点头。
“今春这批铜钱虽数量庞大,但对于豪奢的江东世家而言,不过是蝇头小利,不足以动人心。若无意外,这些钱应当落在一些和世家有关的官员的腰包,而世家为了替他们遮掩贪墨之行,便造了这批伪钱以填补亏空。”
徐帆的猜测与流光当初的推论殊途同归,玄倾没再多留,回去回复了流光。
对于伪钱之事牵扯进了顾氏钱庄,流光表现出了该有的惊讶。
“顾氏的钱庄?”
她冷笑:“潮州方寸之地,妖风倒是不小。伪钱自钱庄而出,那便与钱庄脱不开干系。你说,这其中搅风弄雨的是钱庄背后的江南顾氏还是另有小人作祟呢?”
玄倾不敢断言,他想了想,道:“我派人去查查这间顾氏钱庄的底细。”
他的提议流光赞同,不过——
“可以查,但不是我们查。徐帆是一州刺史,行事上要比我们方便许多,此事便交由他办理。”
她既有决定,玄倾并无异议,不过他提了一件事:“徐刺史既然也发现了伪钱,为何当日没有和汶公子一起对殿下和盘托出呢?这两次见面,观他二人的相处应当是私交不错,此事上难道就没有通过气?”
这是他今日见过徐刺史后一直横亘在心头的疑问,只是牵涉敏感,他并不好对徐帆直言相问。
流光笑。
“这就是他的分寸之处了。他是官,而汶何是民,且后者还是世家子弟,在江东这片土地上,朝廷最不喜欢的就是世家与官场交往过密,他是在避嫌,汶何亦是如此。关于伪钱之事,他们各有发现,可见私交再深也没有令他们打破某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此事上徐帆有大臣之节,汶何亦有世家子的风骨。”
她难得这样夸赞一个人。
玄倾道:“我这就差人知会刺史府。”
说着,他招手唤了一个暗卫进来。
流光又想起一事,
“对了,郑氏的生意铺不是被官府贴上封条了吗?让徐帆寻着机会查探一下店铺的钱柜里是否存有新钱。”她吩咐。
别院静水流深,与此同时位于潮州寸土寸金之地的裴府,迎来了两位贵客——梁氏家主梁慈温和杨氏家主杨勇。
他二人正是为了那条漕运线而来。
“老四啊,我和你二哥回去想了想,你终究年纪小,在漕运这条道上面生,大哥二哥好歹比你多走了些路,生意场上有些头脸,旁人轻易不敢欺我们。所以为了咱们四家的长远兴盛,我和你二哥都觉得那条漕运线还是放在我们手中比较妥当。”
彼时裴笙正在给房中一盆长势喜人的君子兰浇水,闻言笑道:“二位兄长的好意笙心领了,但生意场上嘛,做人做事向来是一回生二回熟,正因笙年少多吃些苦头也是应该的,便当历练历练了。”
他四两拨千金回了梁杨二人的话。
梁慈温和杨勇在他话落后对视一眼,皆沉了面色。
“四弟这是信不过我们?”杨勇冷声问。
裴笙面不改色依旧笑道:“并非笙信不过二位兄长。只是三哥临终前特意嘱咐将这条漕运线交由笙掌管,此为三哥生前托付笙不敢相负,只要笙在这世上一日,就绝不会将它假手于人。”
梁杨二人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无功而返。回去的路上,梁杨二同乘一辆马车。
杨勇道:“看来这条漕运线老四是不愿撒手了,大哥,咱们现在怎么办?”
想起方才贴的冷脸,梁慈温冷哼:“当初老三的意思是让老四在他死后将这条漕运线交给朝廷以保全郑氏族人的性命,是你我二人不同意,在老三死后与老四达成交易,只要我们有法子令朝廷放过郑氏全族,他便不将这条漕运线交出去。为此我们不惜棋行险招逼迫元徽以达成目的,结果老四这小崽子坐山观虎斗,如今坐收渔翁之利死捏着这条漕线不撒手了。”
谁说不是呢?杨勇叹道:“倒也不怪他不愿撒手。郑氏倒了,江东的玉石和茶叶生意的龙头便算殁了,这样两块香喷喷的肥肉扔出来,谁都想据为己有,我们动心老四自然也动心。”
梁慈温闻言眼色阴沉。
“除了郑氏,也就是他裴氏在江东赚的金银最多,如今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我梁杨二家能够走出去,可看老四的样子,是准备连肉汤都不想让你我兄弟喝一口。”
“那现在怎么办?观老四今日的态度,是绝不可能松软了。”杨勇皱眉问。
梁慈温冷笑。
“既然老四不仁,与其日后看他脸色行事,倒不如”
他与杨勇耳语几句,杨勇瞪大眼睛,几乎要跳起来。
“大哥你疯了!毕竟是兄弟!他”杨勇惊呼,却被梁慈温打断,“你当他是弟弟,他把我们当兄长吗?他向来只同老三亲厚,何曾把你我二人放在眼里过,否则今日我们能无功而返?”
他说这话正戳中了杨勇的心口,想起今日裴笙的态度,杨勇沉默须臾,咬牙道:“利字当头,亲兄弟也明算账,既然老三不义,那我听大哥的,就这么办吧。”
三日后,在各州刺探消息的暗卫陆续传来书信,伪钱之事有了眉目。
“汶公子所言不错,十一州都出现了伪钱,不过情况略有不同。当时金陵运送至江东的真钱十二州中除了潮州外只运送了七州,还有四州因并未上报破损铜钱数目所以并无份额。”玄倾代为回禀下面人递上来的话。
“那为何这四州皆出现了伪钱?”流光问。
“江东十二州商贸互通,伪钱流通至其它州是常有之事,四州亦不能免俗,不过数目上比之拥有份额的八州要少上许多。”
“那除了潮州外的其它七州,新钱的发放也是通过顾氏钱庄?”流光又问。
玄倾摇了摇头,
“我们的人特地查探了,其它七州除了洄州有一家顾氏钱庄外,其它各州并无顾氏钱庄的影子。而且运送至洄州的新钱也不是由这家顾氏钱庄发放,而是当地世族开设的小钱庄。”
“如此说来,倒只有在潮州的这间顾氏钱庄牵扯了进了伪钱之事。”流光微蹙了眉。
“徐帆那边有消息传来吗?”她问。
“没有。不过这几日应该有消息了。”
说到此,玄倾想起一事,看了一眼流光,
“殿下,还有一件事?”
“嗯?”
“金陵传来书信,上官初融被召回京师了。”
流光扯了扯唇角,
“他挥别故土将近八载,如今回去也是应当的。以后金陵的消息,如非要事不必再递过来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