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难安先生
秦婉治学严谨,乔曦尊重她的意思,但她私下却做了个决定——她要帮秦婉完成这本书。所以秦婉一有空,乔曦就拿着故事集逐字逐句地向她请教。秦婉也发现了乔曦的意图,但她只当人是一时意气,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当乔曦将书中所有的问题都标注出来,她才认清这解答的难度。秦婉的故事集是基于古籍记载和她多年的见闻所著。那些典籍看来的部分自是不必担心,秦婉严谨,用词用句都经过反复的推敲。难点是那些民间听来的事儿,它们大都是靠人们口口相传,结合地方特色,真假难辨。
但是乔曦没有气馁,她将所有的问题分成三类,好一一去解答。第一类是神话鬼怪,这类故事大都众说纷纭,只能多方参考以求真实。第二类是各地风土人情,这些故事中的细节必须认真取证,否则就会贻笑大方。而最后一类则被乔曦称为“疑难杂症”,这类问题大都比较复杂,需要一些解惑的契机。
分好类之后,乔曦开始活跃在上京的各大茶馆酒楼,向来往的商客求证着书里的故事。当然,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她自是变装一番。她化身成临州来的难安先生,谎称要撰写大昭的风俗人物志。其中“难安”二字取于“寝食难安”一词,意在激励自己。
然而乔曦女扮男装的这个事儿令二喜十分不安。自家小姐的身份尊贵,万一出了什么差池那名声就毁了。她看着正在绣庄里试男装的乔曦,再一次出言劝解道:“小姐,这事儿还是太冒险了。”
乔曦看着镜子里矮小的“公子哥”十分满意。她明白二喜的担忧,但一想到秦婉那日的提问,她愿意铤而走险。何况,以前的朝露能做的如今她自然也能做,无非是要更加谨慎些罢了。
二喜不知乔曦的“过往”,见人不说话,又继续道:“小姐,这被老爷夫人发现了可是……”
乔曦摆摆手打断了二喜的话,她转身看向二喜,出言引诱道:“二喜,你可知我为什么选了你当我的贴身婢女?”
二喜摇摇头。
乔曦走过来拍了拍二喜的肩膀,笑吟吟地说:“虽然咱们二喜有时看起来呆呆的,但内心机灵着呢,对吧?”
这突如其来的夸奖让二喜有些不好意思,一下羞红了脸。她是街头长大的弃婴,为了活命自是要机灵讨巧一些。
乔曦见人态度变化,又继续道:“那家里那边就拜托二喜了。”
二喜听后习惯性地点点头,随后才发现话里的不对,然而此时的乔曦已经扮作难安先生走了出去,她本想去追却被王姨拦了下来。王姨原名王德蓉,中年丧夫,幸而家里有些钱财,开了这个绣庄讨生活。
“二喜,让你家小姐去吧,今日只是试衣服,若衣服不合身,她自然就会回来的。”
这话说得通透,二喜自然也明白,但她还是忧心忡忡。王姨却笑笑,没再多说什么。
也就是在两句话的功夫,乔曦已经迈入了附近的一间茶楼。临近中午的茶楼愈发热闹,乔曦为了适应环境特意挑了一张角落的空桌坐下。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拼桌,拼桌的人乔曦也不陌生,正是武明珠的一位高徒——方思渺。
其实,乔曦对她的那些师兄弟并不熟悉。她是武明珠最小的学生,与最小的师兄都差着五六岁,更何况男女有别,从她十二岁起,武明珠就很少带她出门了。然而,这位方思渺却不一样。他是上京有名的书痴,自己甚至还开了一间书坊帮人印书。
乔曦看着眼前“熟悉”的陌生人不免有些紧张。方思渺却没太在意,他时常来这间茶楼听书,见眼前的小兄弟陌生。主动搭话道:“楼里人多,打扰兄台了。”
乔曦闻言吞了口吐沫,操着赵家村的口音说道:“兄台客气了,相遇即是缘分。”
这是她给难安先生的编的故事,一个临州来的穷酸书生。
“敢问兄台如何称呼?”方思渺边说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见人似乎并没起疑,乔曦稍稍送了一口气,继续道:“在下难安。”
“难安?兄台这名字有意思。”
乔曦笑笑,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生逢乱世,父母言,国不安,寝食难安。”
听闻这话,方思渺对眼前人好感了几分,滔滔不绝地聊了起来。乔曦见人热情,胆子也大了起来,说起了风俗人物志的事。
方思渺得知眼前人有出书立作的志向,更是聊的十分投缘,甚至唤来楼里相熟的食客一同为“难安先生”解惑。这些食客大都是常年两地跑的生意人,能跟人聊聊自己的家乡也是十分激动。如此一来,乔曦这桌也愈发热闹,最后她还向老板借了纸笔,当场做起了记录。
就在她奋笔疾书之时,袖子里的牡丹绣帕突然掉了出来。这精美的绣帕一看就是女子之物,围在桌边的汉子一时都愣住了。
乔曦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都怪她刚才出来仓促,忘了仔细整理。也就在这危机时刻,她想起了秋娘。想到秋娘在临州选货的从容,乔曦深呼吸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大大方方地将绣帕折好,放进了胸前的口袋。
“各位兄台见笑了,邻家妹妹做的东西,上不了台面。”
此言一出,揶揄声此起彼伏,连书痴方思渺都别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也是在这时,迟迟等不到人回来的二喜找了过来,她见自家小姐如此机智,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下了一半。
然而,乔曦的伪装终究还是被人识破了。那人她也很熟悉,正是自家二哥——乔明朗。
五年过去,曾经俊秀的少年已经长成了谦谦公子,年前在苏洵的举荐下入朝做了文官。作为文坛的后起之秀,乔明朗自然是对上京的“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包括近期突然成名的难安先生。他听闻难安先生是个爽朗健谈的年轻人,志在撰写各地的风俗人物志。
乔明朗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有意结交。他多次在难安先生出没的茶楼守候,终于在一个盛夏的午后等来了人。难安先生身材瘦小,面容看不出年纪,不过他说话带些南方口音,应是来上京没有多久。
他只见难安先生熟练地同茶馆老板打招呼,自然地加入客商之间的谈话。几番交谈之后,他就成了人群中的焦点。他像是有种魔力,人们对他知无不言。然而,难安先生没呆多久就草草离开了,因为门外有婢女来寻。
乔明朗定睛一看,来寻人的婢女他也不陌生,正是自家妹妹收的二喜。他心中一惊,赶忙追出茶楼。只见那难安先生与二喜七拐八拐走进了一家绣庄,不多时,他的好妹妹就带着二喜走了出来。
乔明朗不知如何平复自己震惊的心情,跟着二人回家后就把乔曦叫进了他的书房。
乔曦人一进屋就见乔明朗背手站在桌后,神色凝重地盯着自己,她心里不免有些发慌。与年少时相比,做官后的乔明朗愈发让人捉摸不透,整日都奔波在外,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二哥哥,怎么了?”她试探性地开口问道。
“我今天在茶馆看见你了。”乔明朗也不藏着,开门见山地说道。
乔曦闻言心里一紧,整个人愣在了原地。她以为自己做的隐秘,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乔明朗见人不说话,又耐着性子问道:“乔曦,你能告诉我你在做什么吗?”
乔曦知道瞒不住,只能一五一十地都交待了。
乔明朗听完来龙去脉之后甚是震惊。他知道自己这个小妹妹自小就很有想法,没想到如今更是特立独行。他看着眼前这张与自己五分相似的脸,沉默了许久。
而这份沉默也让乔曦倍感煎熬。秦婉的书固然重要,但她并不想因此让家人担心,毕竟这种事于上京的闺阁女子来说并不光彩,严重些甚至会让家族蒙羞。
乔明朗见乔曦一副接受审判的紧张样,终是于心不忍,他叹了一口气。
“哥哥明白你的心意,但这种事切勿要小心,知道吗?”
此言一出,乔曦差点儿兴奋地叫出来,不过还没等她反应,乔明朗又继续道:“不过,你以后出门一定要向我报备,我有时间定会陪你一起去,你自己切不可擅自行动。”
乔曦连忙点头称是,只要她还能继续,自家哥哥说什么她都行。而乔明朗看着眼前雀跃的人儿不禁又叹了一口气。他与乔曦自小长在一起,如今却愈发不了解她了。比如,他从来不知她能操着一口流利的南方口音,更不知道她能在一群男人中左右逢源。
然而,当乔曦将书中所有的问题都标注出来,她才认清这解答的难度。秦婉的故事集是基于古籍记载和她多年的见闻所著。那些典籍看来的部分自是不必担心,秦婉严谨,用词用句都经过反复的推敲。难点是那些民间听来的事儿,它们大都是靠人们口口相传,结合地方特色,真假难辨。
但是乔曦没有气馁,她将所有的问题分成三类,好一一去解答。第一类是神话鬼怪,这类故事大都众说纷纭,只能多方参考以求真实。第二类是各地风土人情,这些故事中的细节必须认真取证,否则就会贻笑大方。而最后一类则被乔曦称为“疑难杂症”,这类问题大都比较复杂,需要一些解惑的契机。
分好类之后,乔曦开始活跃在上京的各大茶馆酒楼,向来往的商客求证着书里的故事。当然,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她自是变装一番。她化身成临州来的难安先生,谎称要撰写大昭的风俗人物志。其中“难安”二字取于“寝食难安”一词,意在激励自己。
然而乔曦女扮男装的这个事儿令二喜十分不安。自家小姐的身份尊贵,万一出了什么差池那名声就毁了。她看着正在绣庄里试男装的乔曦,再一次出言劝解道:“小姐,这事儿还是太冒险了。”
乔曦看着镜子里矮小的“公子哥”十分满意。她明白二喜的担忧,但一想到秦婉那日的提问,她愿意铤而走险。何况,以前的朝露能做的如今她自然也能做,无非是要更加谨慎些罢了。
二喜不知乔曦的“过往”,见人不说话,又继续道:“小姐,这被老爷夫人发现了可是……”
乔曦摆摆手打断了二喜的话,她转身看向二喜,出言引诱道:“二喜,你可知我为什么选了你当我的贴身婢女?”
二喜摇摇头。
乔曦走过来拍了拍二喜的肩膀,笑吟吟地说:“虽然咱们二喜有时看起来呆呆的,但内心机灵着呢,对吧?”
这突如其来的夸奖让二喜有些不好意思,一下羞红了脸。她是街头长大的弃婴,为了活命自是要机灵讨巧一些。
乔曦见人态度变化,又继续道:“那家里那边就拜托二喜了。”
二喜听后习惯性地点点头,随后才发现话里的不对,然而此时的乔曦已经扮作难安先生走了出去,她本想去追却被王姨拦了下来。王姨原名王德蓉,中年丧夫,幸而家里有些钱财,开了这个绣庄讨生活。
“二喜,让你家小姐去吧,今日只是试衣服,若衣服不合身,她自然就会回来的。”
这话说得通透,二喜自然也明白,但她还是忧心忡忡。王姨却笑笑,没再多说什么。
也就是在两句话的功夫,乔曦已经迈入了附近的一间茶楼。临近中午的茶楼愈发热闹,乔曦为了适应环境特意挑了一张角落的空桌坐下。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拼桌,拼桌的人乔曦也不陌生,正是武明珠的一位高徒——方思渺。
其实,乔曦对她的那些师兄弟并不熟悉。她是武明珠最小的学生,与最小的师兄都差着五六岁,更何况男女有别,从她十二岁起,武明珠就很少带她出门了。然而,这位方思渺却不一样。他是上京有名的书痴,自己甚至还开了一间书坊帮人印书。
乔曦看着眼前“熟悉”的陌生人不免有些紧张。方思渺却没太在意,他时常来这间茶楼听书,见眼前的小兄弟陌生。主动搭话道:“楼里人多,打扰兄台了。”
乔曦闻言吞了口吐沫,操着赵家村的口音说道:“兄台客气了,相遇即是缘分。”
这是她给难安先生的编的故事,一个临州来的穷酸书生。
“敢问兄台如何称呼?”方思渺边说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见人似乎并没起疑,乔曦稍稍送了一口气,继续道:“在下难安。”
“难安?兄台这名字有意思。”
乔曦笑笑,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生逢乱世,父母言,国不安,寝食难安。”
听闻这话,方思渺对眼前人好感了几分,滔滔不绝地聊了起来。乔曦见人热情,胆子也大了起来,说起了风俗人物志的事。
方思渺得知眼前人有出书立作的志向,更是聊的十分投缘,甚至唤来楼里相熟的食客一同为“难安先生”解惑。这些食客大都是常年两地跑的生意人,能跟人聊聊自己的家乡也是十分激动。如此一来,乔曦这桌也愈发热闹,最后她还向老板借了纸笔,当场做起了记录。
就在她奋笔疾书之时,袖子里的牡丹绣帕突然掉了出来。这精美的绣帕一看就是女子之物,围在桌边的汉子一时都愣住了。
乔曦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都怪她刚才出来仓促,忘了仔细整理。也就在这危机时刻,她想起了秋娘。想到秋娘在临州选货的从容,乔曦深呼吸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大大方方地将绣帕折好,放进了胸前的口袋。
“各位兄台见笑了,邻家妹妹做的东西,上不了台面。”
此言一出,揶揄声此起彼伏,连书痴方思渺都别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也是在这时,迟迟等不到人回来的二喜找了过来,她见自家小姐如此机智,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下了一半。
然而,乔曦的伪装终究还是被人识破了。那人她也很熟悉,正是自家二哥——乔明朗。
五年过去,曾经俊秀的少年已经长成了谦谦公子,年前在苏洵的举荐下入朝做了文官。作为文坛的后起之秀,乔明朗自然是对上京的“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包括近期突然成名的难安先生。他听闻难安先生是个爽朗健谈的年轻人,志在撰写各地的风俗人物志。
乔明朗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有意结交。他多次在难安先生出没的茶楼守候,终于在一个盛夏的午后等来了人。难安先生身材瘦小,面容看不出年纪,不过他说话带些南方口音,应是来上京没有多久。
他只见难安先生熟练地同茶馆老板打招呼,自然地加入客商之间的谈话。几番交谈之后,他就成了人群中的焦点。他像是有种魔力,人们对他知无不言。然而,难安先生没呆多久就草草离开了,因为门外有婢女来寻。
乔明朗定睛一看,来寻人的婢女他也不陌生,正是自家妹妹收的二喜。他心中一惊,赶忙追出茶楼。只见那难安先生与二喜七拐八拐走进了一家绣庄,不多时,他的好妹妹就带着二喜走了出来。
乔明朗不知如何平复自己震惊的心情,跟着二人回家后就把乔曦叫进了他的书房。
乔曦人一进屋就见乔明朗背手站在桌后,神色凝重地盯着自己,她心里不免有些发慌。与年少时相比,做官后的乔明朗愈发让人捉摸不透,整日都奔波在外,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二哥哥,怎么了?”她试探性地开口问道。
“我今天在茶馆看见你了。”乔明朗也不藏着,开门见山地说道。
乔曦闻言心里一紧,整个人愣在了原地。她以为自己做的隐秘,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乔明朗见人不说话,又耐着性子问道:“乔曦,你能告诉我你在做什么吗?”
乔曦知道瞒不住,只能一五一十地都交待了。
乔明朗听完来龙去脉之后甚是震惊。他知道自己这个小妹妹自小就很有想法,没想到如今更是特立独行。他看着眼前这张与自己五分相似的脸,沉默了许久。
而这份沉默也让乔曦倍感煎熬。秦婉的书固然重要,但她并不想因此让家人担心,毕竟这种事于上京的闺阁女子来说并不光彩,严重些甚至会让家族蒙羞。
乔明朗见乔曦一副接受审判的紧张样,终是于心不忍,他叹了一口气。
“哥哥明白你的心意,但这种事切勿要小心,知道吗?”
此言一出,乔曦差点儿兴奋地叫出来,不过还没等她反应,乔明朗又继续道:“不过,你以后出门一定要向我报备,我有时间定会陪你一起去,你自己切不可擅自行动。”
乔曦连忙点头称是,只要她还能继续,自家哥哥说什么她都行。而乔明朗看着眼前雀跃的人儿不禁又叹了一口气。他与乔曦自小长在一起,如今却愈发不了解她了。比如,他从来不知她能操着一口流利的南方口音,更不知道她能在一群男人中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