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辰刚回到王府,下人就来传话,说王爷和世子在书房等他。
书房内,镇北王穆怀和世子穆晟各自坐定,显然等他有一会儿了。
“爹,大哥”
穆怀邹眉问道:“你今日一天都去哪儿了?”
穆辰在家中最小,他出生的时候,大哥穆晟都快定亲了,再加上少小年纪就没了娘,这些年穆怀并未再娶,一家人把他当个宝地养大,看到老子质问,他不慌不忙放下东西,道:“去今科探花赵钟家了”
穆怀又问:“听说你在查人家夫人?”
“啧,这个穆十一”。
“哼,你胆子倒不小,竟敢到户部查人。你查人家做什么?”
穆辰吊儿郎当:“爹,你都知道我去查人家了,不知道我为什么查人家?”
穆晟看弟弟这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样儿,随手一个橘子扔过去,“好好跟爹说话”
穆辰接过橘子,涎着脸道:“谢谢大哥”,说着,将卷轴往他爹跟前一摊,说道:“爹,您看看这个”。
卷轴缓缓展开,一个年轻小妇人的模样展现在眼前,她挽着普通妇人的发髻,杏眼弯弯一脸温柔的笑意,挺鼻丰唇,穆怀失声道:“眉娘……”,不,额头不对,再细看,左侧额角处还有一个伤疤。这画像与时下人物画像殊为不同,时人作画讲究神似,注重意境,此话注重写实,可以说就如同真实的人在眼前一般。像,太像了,穆怀急切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虚弱,“老大,你来,你来”
穆晟转动轮椅,到穆怀身旁,看到画像,眼睛一怔,这是。。。。。。“老三,这是赵探花的夫人木氏?”
“对,也是姐姐”,穆辰轻声说道:“爹,大哥,我找到姐姐了”。
穆辰从前段时间在东街救人讲起,说到自己的心路历程,又将今日在赵家的种种一字不差的说了。“爹,大哥,证据就在盒子里”。
穆怀和穆晟此事已有八九分确信了,又打开盒子一一查看。
穆怀看着玉佩的图样,对着从前自己画的图样,属实说还没赵灵画的用心呢,两个一对比,倒显得他手里的是赝品,两个图样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赵灵画的图样月亮边上多了几颗小星星,穆怀的没有。
“没错,没错,就是你姐姐的玉佩。当年还是在辽东的时候,有一日你跟你姐姐闹起来了,你小子推了你姐姐一把,一下子把她给推下炕,害你姐姐额头磕了一个坑,流了好多血呢,当时你姐疼的直哭,你也吓得直哭。后来伤是治好了,坑疤却留下了,大夫说磕的太深了,治不好。你娘还庆幸呢,说幸好在额头边上,不在正脸上。当时你姐姐的玉佩也被磕了,月亮旁边一个白印子,你娘嫌不好看,就叫匠人给改,匠人就将那处挖空,做出个小星星的形状,又觉着一颗星星单调,请示了你娘,又在旁边空白处雕了两颗”
穆晟手里拿着当票,说道:“所以,现在玉佩在安庆府”。
镇北王府书房的灯亮至深夜,爷仨晚饭都是在书房吃的。看过赵母的书札,穆怀颇为感慨,“亲家父母与我有大恩哪!”,在危难之际不顾安危救下女儿不说,还悉心栽培教养长大。这些年他不止一次地设想过女儿的处境,好的、坏的,穆月虽未在大富大贵之家长大,然而,能遇到赵家夫妇这样仁厚之人,真是大幸!
穆晟亦是叹息。不过眼下还有正事要办,“父亲,您明日需得进宫一趟”
穆怀恍然,说道:“不错,玉佩既在安庆,必要跟宁王讨要。宁王是藩王,此事少不得要到御前走一趟”。
第二日一早,穆怀吃过早饭准备入宫,穆晟拦住他,将手札递过去。穆怀不解其意,穆晟问道:“爹,倘你没看过手札,对妹妹,对赵家是何印象,看了之后,又是何印象?”
穆怀想了想,说道:“没看到之前,我知道那是你妹妹,我闺女,赵家是咱家的恩人,赵钟是我的女婿;看过之后嘛,亲近,虽人还未见到,心里十分亲近,就如同我看着她一步一步如何长大,赵家一家是如何过日子的一般”。
穆晟又说:“爹,妹妹认回来是一回事,然则她日后的封号,在京中立足又是另一回事。还有,妹夫是陛下的臣子。”
穆怀恍然大悟,带着一堆东西进了宫。
元正帝穆泰正在批阅奏章,听到内侍禀告镇北王求见,忙将人宣进来。
“臣叩见陛下”
“王叔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元正帝对镇北王这个堂叔素来敬重。
穆怀满脸喜色地:“陛下,臣找到女儿了,臣的女儿月月找到了,哈哈哈哈。。。。。。”
元正帝诧异,看王叔的表情不似作伪。哎,这些年镇北王府找回来的,主动上门认亲的,加起来不下10个,镇北王府不断地抱着希望,又失望,希望,失望,到后来渐渐不再有动静。宫中也曾派人协助找过,都无音信。这是如何突然找到的呢?
不待元正帝问起,穆怀就将事情原委倒了个干净,又将盒子推过来,“陛下,您看!”
随着元正帝拿起盒子里的资料,又在旁边一一解说。
看来这回是真的找到了,元正帝笑说:“没想到王妹竟然是赵探花的夫人”。
说道这个,穆怀也是好笑,“可不是嘛,说起来,琼林宴上,赵钟那小子说了一番女子不卑贱的话,臣听着十分顺耳,还跟他喝过酒呢,谁能想到呢,我俩竟还有这样的翁婿缘分!”
“其实,臣今日进宫还有事想求陛下帮忙哩。”
“王叔是说玉佩的事?”
“是,”穆怀正色道:“陛下,这长顺当铺是宁王的产业,玉佩八成也在宁王的手上。臣与宁王素无往来,若是贸然相求,他未必给面子,臣只好厚颜来求陛下帮忙啦。哎,当然了,臣也不能让宁王白白损失,老臣手上有几块不错的料子,愿意送与宁王”。
元正帝略一思瞅,点头道:“这也不难,朕写封信给宁王,再派个太监随王叔的人一道去安庆府走一趟就是了”。
穆怀喜出望外,连连答谢。一时,殿外又有人求见,穆怀欢喜地走了。待奏报的臣子离开,元正帝闲下来,看到穆怀带来的盒子还在,走过去,失笑道:“这个镇北王叔”。奏章批完了,左右无事,遂拿起手札慢慢翻看起来。
太和殿内一时寂静,只有翻书声。
贴身太监常公公好奇极了,心说这手札里头到底写了什么啊,怎么自家平时不苟言笑的主子,一时邹眉,一时又摇头失笑的。自太子去世后,主子愈发威重,平日里除了大公主,对其他几位皇子公主都是淡淡的。
自从知道闺女找回来后,穆怀一颗慈父之心火热火热地,在家待不住,非要去南城看闺女看外孙。幸亏长子穆晟拦着才作罢。一则穆辰嘱咐过穆月的情况才好些,短时间内不宜再情绪波动,二则,镇北王府寻回失踪之女是大事,在玉佩未找回来前不宜声张。毕竟还有宗族府那关,穆月不是寻常宗室女,乃是镇北王之嫡女,皇室血脉自来不容轻忽,需得做好万全准备。
不过老爷子没也闲着,搁家翻箱倒柜找地契呢,别的先不说,闺女住的房子得先换换,“我镇北王的女儿,怎么能住在南城那种犄角旮旯里呢,房子还是租的”,很不满意,“嗯,找着了,我在西城有个别院,不大,三进,带花园子,月月一家子住正好。地段也不错,离皇城近,以后回家方便,就这个了”,抬手就吩咐管家带人收拾房子去。
穆晟看着他爹忙活地一头汗,默默地吩咐人给打来温水,侍候老父梳洗。
说起镇北王这一支,简直是大明皇室里的奇葩。因为这一支的祖宗定下了一条铁律:不能纳妾。一夫一妻,好好过日子去吧。这事要说起来还得追溯到穆宗皇帝那会儿,穆宗是大明的第三任帝王,后世野史里评价其有“四最”—大明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最博爱儿女最多的帝王。除了不爱正宫皇后,后宫的妃嫔他雨露均沾哪个都爱,这也导致了后宫佳丽们为了争宠上位斗得跟乌鸡眼似的。年轻的时候是女人之间斗,老了以后是儿子们斗。穆宗一生没有嫡子,庶子们为了争夺储位也是斗红了眼。年长的哥哥们在前面开战,年幼的弟弟们在后头要么站队,要么默默积蓄能量准备随时捡漏。
其中,尤以三皇子和七皇子之间最为激烈,他们二人论能力,论帝心皆不相伯仲,也正因此,穆宗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后来穆宗突然去世,生前未曾立下太子。到此时,这两兄弟之间已是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后宫、前朝皆被牵连进去。最后三皇子棋高一着得了大位,七皇子知大势已去,破家灭门就在眼前,于是他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
穆宗活着的时候曾经将几个成年的儿子打发到各个衙门历练,七皇子去的是兵部。当时兵部在南城有个炮坊,专门制作抵御外敌用的雷火弹,那里面存着近万斤的火药。谁也没想到七皇子竟将家小全部带到炮坊,让人一把火点了那里。铺天盖地的爆炸声震动了京城内外,那一场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才扑灭,七皇子一家的结局自不必说,倒是数千的南城百姓跟着无辜受难。
那场大爆炸的后遗症一直没有消除,到现在南城靠近城墙附近还有几个巨坑呢,周围二里范围内无人居住,没有人烟,简直南城一景。这就是大明历史上有名的“永寿之火”,是的,这场大火被忠于史实的史官们写进了史册,永寿就是穆宗的年号。
当时的皇十三子,也就是穆怀他爹有感于皇室乱象,私下里认为夫妻不和,妾室庶子作乱就是乱家的祸根,当然,他本人也是情种,于是在就藩后,定下了镇北郡王一枝的婚姻制度:凡镇北郡王府所出子嗣,不得纳妾,所有子嗣皆需出自正妻。
穆怀坚决执行了他爹定下的规矩。与发妻一生非常恩爱,两人共生下3子一女。王妃原氏当年生下穆月穆辰时,已经40高龄,民间有一句老话是专门用来形容这种情况的,叫“老蚌生珠”。原氏很有些不好意思,穆怀则是意气风发,逢人就吹自己厉害。可不厉害嘛,人到中年,一次来俩,还是龙凤胎,这叫龙凤呈祥,好兆头。郡王府里大宴宾客三天三夜。穆怀尤觉不够,于是翻找库房,找出了一块成色上佳的紫玉,亲自设计了样式,叫匠人雕琢,用来做一双小儿女的满月礼。
穆月穆辰出生的时候,长兄穆晟已经20,在镇北军中历练多年,已经准备议亲了,次子穆昱年方10岁,在外院跟着父兄读书习武。可以说,穆晟是拿穆月穆辰当半个儿女待的。尤其是对穆月,合家就这么一个女娃,小时候跟个糯米团子似的 ,软软的,香香的。会用奶昔昔地声音叫哥哥,叫爹爹。
穆晟的妻子郑氏年轻时候还抱过穆月呢。郑家是辽东大族,小时候常随母亲一道进镇北郡王府给王妃请安,后来,与穆晟定亲后,来往就更多了。当年,两人原本要成亲的,无奈郑氏的祖父去世,要守孝一年,故此拖延了婚期,后又逢上武帝40整寿,镇北郡王合家要去京城贺寿,两家约定待回辽东后就成亲。谁知,镇北郡王府这一去差点没能回来。之后是穆晟治伤,守母孝。两人成亲15年,膝下育有两子。如今京城的镇北王府里住着的就镇北王,长子一家,和三子。因长子不良于行无法带兵,元正帝无意夺镇北王府的兵权,二子穆昱成年后就去了辽东,如今妻儿也在那儿。
郑氏是生育过的人,女子怀胎生育不易,她想了想,与丈夫、公公商议:“妹妹住在南城,那里怕是没有什么好大夫,不如把咱们府里的府医叫过去给妹妹瞧瞧吧,顺便叫三弟再送些合用的药材过去”
穆怀,穆晟一听,觉着这主意不错。说起看大夫,穆怀心里很是有些不爽始作俑者颍川侯府,赵家发生的事三儿子都跟自己说了,哼,你颍川侯自己后院闹出的乱子,险些害了本王的宝贝闺女和外孙,到现在你连个屁都不放一个,继续花天酒地优哉游哉,只把妻儿推出去挡风。你小子好样儿的,老子记住你了。
书房内,镇北王穆怀和世子穆晟各自坐定,显然等他有一会儿了。
“爹,大哥”
穆怀邹眉问道:“你今日一天都去哪儿了?”
穆辰在家中最小,他出生的时候,大哥穆晟都快定亲了,再加上少小年纪就没了娘,这些年穆怀并未再娶,一家人把他当个宝地养大,看到老子质问,他不慌不忙放下东西,道:“去今科探花赵钟家了”
穆怀又问:“听说你在查人家夫人?”
“啧,这个穆十一”。
“哼,你胆子倒不小,竟敢到户部查人。你查人家做什么?”
穆辰吊儿郎当:“爹,你都知道我去查人家了,不知道我为什么查人家?”
穆晟看弟弟这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样儿,随手一个橘子扔过去,“好好跟爹说话”
穆辰接过橘子,涎着脸道:“谢谢大哥”,说着,将卷轴往他爹跟前一摊,说道:“爹,您看看这个”。
卷轴缓缓展开,一个年轻小妇人的模样展现在眼前,她挽着普通妇人的发髻,杏眼弯弯一脸温柔的笑意,挺鼻丰唇,穆怀失声道:“眉娘……”,不,额头不对,再细看,左侧额角处还有一个伤疤。这画像与时下人物画像殊为不同,时人作画讲究神似,注重意境,此话注重写实,可以说就如同真实的人在眼前一般。像,太像了,穆怀急切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虚弱,“老大,你来,你来”
穆晟转动轮椅,到穆怀身旁,看到画像,眼睛一怔,这是。。。。。。“老三,这是赵探花的夫人木氏?”
“对,也是姐姐”,穆辰轻声说道:“爹,大哥,我找到姐姐了”。
穆辰从前段时间在东街救人讲起,说到自己的心路历程,又将今日在赵家的种种一字不差的说了。“爹,大哥,证据就在盒子里”。
穆怀和穆晟此事已有八九分确信了,又打开盒子一一查看。
穆怀看着玉佩的图样,对着从前自己画的图样,属实说还没赵灵画的用心呢,两个一对比,倒显得他手里的是赝品,两个图样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赵灵画的图样月亮边上多了几颗小星星,穆怀的没有。
“没错,没错,就是你姐姐的玉佩。当年还是在辽东的时候,有一日你跟你姐姐闹起来了,你小子推了你姐姐一把,一下子把她给推下炕,害你姐姐额头磕了一个坑,流了好多血呢,当时你姐疼的直哭,你也吓得直哭。后来伤是治好了,坑疤却留下了,大夫说磕的太深了,治不好。你娘还庆幸呢,说幸好在额头边上,不在正脸上。当时你姐姐的玉佩也被磕了,月亮旁边一个白印子,你娘嫌不好看,就叫匠人给改,匠人就将那处挖空,做出个小星星的形状,又觉着一颗星星单调,请示了你娘,又在旁边空白处雕了两颗”
穆晟手里拿着当票,说道:“所以,现在玉佩在安庆府”。
镇北王府书房的灯亮至深夜,爷仨晚饭都是在书房吃的。看过赵母的书札,穆怀颇为感慨,“亲家父母与我有大恩哪!”,在危难之际不顾安危救下女儿不说,还悉心栽培教养长大。这些年他不止一次地设想过女儿的处境,好的、坏的,穆月虽未在大富大贵之家长大,然而,能遇到赵家夫妇这样仁厚之人,真是大幸!
穆晟亦是叹息。不过眼下还有正事要办,“父亲,您明日需得进宫一趟”
穆怀恍然,说道:“不错,玉佩既在安庆,必要跟宁王讨要。宁王是藩王,此事少不得要到御前走一趟”。
第二日一早,穆怀吃过早饭准备入宫,穆晟拦住他,将手札递过去。穆怀不解其意,穆晟问道:“爹,倘你没看过手札,对妹妹,对赵家是何印象,看了之后,又是何印象?”
穆怀想了想,说道:“没看到之前,我知道那是你妹妹,我闺女,赵家是咱家的恩人,赵钟是我的女婿;看过之后嘛,亲近,虽人还未见到,心里十分亲近,就如同我看着她一步一步如何长大,赵家一家是如何过日子的一般”。
穆晟又说:“爹,妹妹认回来是一回事,然则她日后的封号,在京中立足又是另一回事。还有,妹夫是陛下的臣子。”
穆怀恍然大悟,带着一堆东西进了宫。
元正帝穆泰正在批阅奏章,听到内侍禀告镇北王求见,忙将人宣进来。
“臣叩见陛下”
“王叔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元正帝对镇北王这个堂叔素来敬重。
穆怀满脸喜色地:“陛下,臣找到女儿了,臣的女儿月月找到了,哈哈哈哈。。。。。。”
元正帝诧异,看王叔的表情不似作伪。哎,这些年镇北王府找回来的,主动上门认亲的,加起来不下10个,镇北王府不断地抱着希望,又失望,希望,失望,到后来渐渐不再有动静。宫中也曾派人协助找过,都无音信。这是如何突然找到的呢?
不待元正帝问起,穆怀就将事情原委倒了个干净,又将盒子推过来,“陛下,您看!”
随着元正帝拿起盒子里的资料,又在旁边一一解说。
看来这回是真的找到了,元正帝笑说:“没想到王妹竟然是赵探花的夫人”。
说道这个,穆怀也是好笑,“可不是嘛,说起来,琼林宴上,赵钟那小子说了一番女子不卑贱的话,臣听着十分顺耳,还跟他喝过酒呢,谁能想到呢,我俩竟还有这样的翁婿缘分!”
“其实,臣今日进宫还有事想求陛下帮忙哩。”
“王叔是说玉佩的事?”
“是,”穆怀正色道:“陛下,这长顺当铺是宁王的产业,玉佩八成也在宁王的手上。臣与宁王素无往来,若是贸然相求,他未必给面子,臣只好厚颜来求陛下帮忙啦。哎,当然了,臣也不能让宁王白白损失,老臣手上有几块不错的料子,愿意送与宁王”。
元正帝略一思瞅,点头道:“这也不难,朕写封信给宁王,再派个太监随王叔的人一道去安庆府走一趟就是了”。
穆怀喜出望外,连连答谢。一时,殿外又有人求见,穆怀欢喜地走了。待奏报的臣子离开,元正帝闲下来,看到穆怀带来的盒子还在,走过去,失笑道:“这个镇北王叔”。奏章批完了,左右无事,遂拿起手札慢慢翻看起来。
太和殿内一时寂静,只有翻书声。
贴身太监常公公好奇极了,心说这手札里头到底写了什么啊,怎么自家平时不苟言笑的主子,一时邹眉,一时又摇头失笑的。自太子去世后,主子愈发威重,平日里除了大公主,对其他几位皇子公主都是淡淡的。
自从知道闺女找回来后,穆怀一颗慈父之心火热火热地,在家待不住,非要去南城看闺女看外孙。幸亏长子穆晟拦着才作罢。一则穆辰嘱咐过穆月的情况才好些,短时间内不宜再情绪波动,二则,镇北王府寻回失踪之女是大事,在玉佩未找回来前不宜声张。毕竟还有宗族府那关,穆月不是寻常宗室女,乃是镇北王之嫡女,皇室血脉自来不容轻忽,需得做好万全准备。
不过老爷子没也闲着,搁家翻箱倒柜找地契呢,别的先不说,闺女住的房子得先换换,“我镇北王的女儿,怎么能住在南城那种犄角旮旯里呢,房子还是租的”,很不满意,“嗯,找着了,我在西城有个别院,不大,三进,带花园子,月月一家子住正好。地段也不错,离皇城近,以后回家方便,就这个了”,抬手就吩咐管家带人收拾房子去。
穆晟看着他爹忙活地一头汗,默默地吩咐人给打来温水,侍候老父梳洗。
说起镇北王这一支,简直是大明皇室里的奇葩。因为这一支的祖宗定下了一条铁律:不能纳妾。一夫一妻,好好过日子去吧。这事要说起来还得追溯到穆宗皇帝那会儿,穆宗是大明的第三任帝王,后世野史里评价其有“四最”—大明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最博爱儿女最多的帝王。除了不爱正宫皇后,后宫的妃嫔他雨露均沾哪个都爱,这也导致了后宫佳丽们为了争宠上位斗得跟乌鸡眼似的。年轻的时候是女人之间斗,老了以后是儿子们斗。穆宗一生没有嫡子,庶子们为了争夺储位也是斗红了眼。年长的哥哥们在前面开战,年幼的弟弟们在后头要么站队,要么默默积蓄能量准备随时捡漏。
其中,尤以三皇子和七皇子之间最为激烈,他们二人论能力,论帝心皆不相伯仲,也正因此,穆宗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后来穆宗突然去世,生前未曾立下太子。到此时,这两兄弟之间已是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后宫、前朝皆被牵连进去。最后三皇子棋高一着得了大位,七皇子知大势已去,破家灭门就在眼前,于是他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
穆宗活着的时候曾经将几个成年的儿子打发到各个衙门历练,七皇子去的是兵部。当时兵部在南城有个炮坊,专门制作抵御外敌用的雷火弹,那里面存着近万斤的火药。谁也没想到七皇子竟将家小全部带到炮坊,让人一把火点了那里。铺天盖地的爆炸声震动了京城内外,那一场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才扑灭,七皇子一家的结局自不必说,倒是数千的南城百姓跟着无辜受难。
那场大爆炸的后遗症一直没有消除,到现在南城靠近城墙附近还有几个巨坑呢,周围二里范围内无人居住,没有人烟,简直南城一景。这就是大明历史上有名的“永寿之火”,是的,这场大火被忠于史实的史官们写进了史册,永寿就是穆宗的年号。
当时的皇十三子,也就是穆怀他爹有感于皇室乱象,私下里认为夫妻不和,妾室庶子作乱就是乱家的祸根,当然,他本人也是情种,于是在就藩后,定下了镇北郡王一枝的婚姻制度:凡镇北郡王府所出子嗣,不得纳妾,所有子嗣皆需出自正妻。
穆怀坚决执行了他爹定下的规矩。与发妻一生非常恩爱,两人共生下3子一女。王妃原氏当年生下穆月穆辰时,已经40高龄,民间有一句老话是专门用来形容这种情况的,叫“老蚌生珠”。原氏很有些不好意思,穆怀则是意气风发,逢人就吹自己厉害。可不厉害嘛,人到中年,一次来俩,还是龙凤胎,这叫龙凤呈祥,好兆头。郡王府里大宴宾客三天三夜。穆怀尤觉不够,于是翻找库房,找出了一块成色上佳的紫玉,亲自设计了样式,叫匠人雕琢,用来做一双小儿女的满月礼。
穆月穆辰出生的时候,长兄穆晟已经20,在镇北军中历练多年,已经准备议亲了,次子穆昱年方10岁,在外院跟着父兄读书习武。可以说,穆晟是拿穆月穆辰当半个儿女待的。尤其是对穆月,合家就这么一个女娃,小时候跟个糯米团子似的 ,软软的,香香的。会用奶昔昔地声音叫哥哥,叫爹爹。
穆晟的妻子郑氏年轻时候还抱过穆月呢。郑家是辽东大族,小时候常随母亲一道进镇北郡王府给王妃请安,后来,与穆晟定亲后,来往就更多了。当年,两人原本要成亲的,无奈郑氏的祖父去世,要守孝一年,故此拖延了婚期,后又逢上武帝40整寿,镇北郡王合家要去京城贺寿,两家约定待回辽东后就成亲。谁知,镇北郡王府这一去差点没能回来。之后是穆晟治伤,守母孝。两人成亲15年,膝下育有两子。如今京城的镇北王府里住着的就镇北王,长子一家,和三子。因长子不良于行无法带兵,元正帝无意夺镇北王府的兵权,二子穆昱成年后就去了辽东,如今妻儿也在那儿。
郑氏是生育过的人,女子怀胎生育不易,她想了想,与丈夫、公公商议:“妹妹住在南城,那里怕是没有什么好大夫,不如把咱们府里的府医叫过去给妹妹瞧瞧吧,顺便叫三弟再送些合用的药材过去”
穆怀,穆晟一听,觉着这主意不错。说起看大夫,穆怀心里很是有些不爽始作俑者颍川侯府,赵家发生的事三儿子都跟自己说了,哼,你颍川侯自己后院闹出的乱子,险些害了本王的宝贝闺女和外孙,到现在你连个屁都不放一个,继续花天酒地优哉游哉,只把妻儿推出去挡风。你小子好样儿的,老子记住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