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怎还未有先生来?”

    “对啊,不是说辰时二刻开始上课吗?”

    “现在都巳时了,先生许是被什么事情耽误了。”

    “那总应该有人过来告知我们一声才是,怎会让我们苦等。”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脸上都是担忧。有人看向几位公主,想从她们脸上看出点什么。可是四位公主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太反常了!永宁公主很快意识到,心慢慢凉了下来。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她嘱咐了黛玉几句,便起身向外走去。

    “殿下,我陪你一起去。”短短相处片刻,郑梦境便看出永宁公主行事稳重,与她们一队是很好的决定,但在她眼里,永宁公主毕竟只有七岁,还是很不放心她,如此主动提出陪同。

    黛玉也劝:“这里有三位公主,有事我和谭妹妹也会看着。殿下还是让郑姐姐陪着吧。”

    永宁公主点头,两人起身出去。

    “二皇妹,”寿阳公主喊住她,“你去干什么?”

    走到教舍门口,永宁公主回头说:“我去让人看看。”

    她们带的人留在外间,她打算找人去先生当值办公地方问问。

    寿阳公主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永宁公主和郑梦境快步出去,喊来内侍,是个小太监,吩咐几句,小太监年岁虽小,但看起来很是机灵,连忙往外面跑去。

    郑梦境看见永宁公主眉头紧皱,安慰道:“殿下别着急,先问一问情况。”

    永宁公主担忧地说:“只怕今日我们上不了课。”

    两人正准备往回走,忽然看到一四十多岁灰衣男子带着小童匆忙地往她们这边走。

    两人对视一眼,心下大安,可算有人来了。

    那灰衣男子远远看见一锦衣华服的小姑娘和一打扮利落简单的小姑娘往他这边张望,不由得加快脚步,小童子人小腿短,竟跟着跑了起来。

    “先生大安!”永宁公主和郑梦境一同行礼。

    灰衣男子行礼,道:“臣李贽见过二殿下。”

    “先生不必多礼。”永宁公主虽讶异他认出了她,想想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朝中大臣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

    她听说过李贽,但这是她第一次见李贽。只见他衣着朴素,身形消瘦,留着中长胡须,两颊深陷,眼睛却格外清亮。

    李贽直接说道:“还请公主和郑姑娘一同进去说话。”

    四人一同出现在教舍,众人大喜,一直等着,让她们心急。

    永宁公主和郑梦境才坐好,李贽便开始说话。

    他说:“与你们授课的夫子病重请假了,皇上授意老夫主管诸位小姐在国子监就读事宜,老夫姓李,名贽,你们可以唤我李先生。”

    不少人在家里读过书,林黛玉亦是如此,她的启蒙先生是贾雨村,但先生都是高高在上的,没有人会主动告知学生自己大名。

    “李先生好。”众人行学生礼。

    李贽笑了笑,又说:“你们都很厉害。”

    不习惯被人如此直白夸奖,有人羞红了脸,低垂下头。

    “不过,”李贽收敛笑容,“与你们授课的先生都请了很长的病假,恐怕以后无人愿意为你们授课。”

    一盆冷水泼了下来。众人懵了,不敢置信,这是什么意思?

    “先生是说他们宁可违背圣旨也不愿意为我们授课?”永宁公主冷冷问。

    “人食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李贽肃然道,“若无证据,二殿下以后不要如此说了,违背圣旨不是开玩笑的事。”

    李贽心里明白,那些故意请假的人,一是不满她们进国子监,二是不满自己的理念。但他们理由充分,说不好真敢把自己弄病,让别人抓不到把柄。

    永宁公主愤怒。她重生后第一次如此愤怒!

    她们殷殷期盼,求知若渴;他们暗中筹谋如何给万历皇帝,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闺阁女子一个下马威。

    事情还要从放榜之日说起,万历皇帝当天便从国子监中选出了四位先生,委任他们教授女子学堂,当面他们并未拒绝,似乎圣令不可违。

    转头,他们便聚在一起商议,罢课!一定要罢课!以突发疾病的名义罢课,这样既给皇帝留了面子,也让皇帝看到他们的态度。

    谁让皇上一意孤行!这些闺阁女子学了四书五经有何用?难道相夫教子需要用四书五经,无稽之谈!多读读《女诫》方为正道。

    再者,教授这些闺阁女子于他们自己又有何好处呢?她们既不能为官,也不可能扬名,在闺阁中兜兜转转,于他们仕途没有丝毫好处!

    万历皇帝收到消息时,冷笑出了声。他早发现,大明官员制度之弊端,他可以很容易选择不用什么人,但若要用什么人,难上加难。

    因为只要他干了那些人不想他干的事,他们有一百个道德理由等着他。

    当初启用海瑞如此,重用戚继光如此,重整军队如此,革新学院如此……

    更好笑的便是要重用林如海,他们有人暗中又传出声音:林如海孤家寡人,连个子嗣都没有,是为不孝,不孝之人哪来忠心;五服之内无人,可见此人不重视家族振兴,一点都不可靠。

    这次让永宁她们入学国子监,他态度强硬,他们无法硬碰硬,便选择迂回之术,不动声色闹个大的,以为他会害怕,会妥协。

    他让李贽先过去稳住女学堂的学生,剩下的等他安排。

    学堂上鸦雀无声。从永宁公主和李贽的对话中,她们明白过来,那些先生不愿意教授她们,嫌弃她们,或许也厌恶她们。

    他们凭什么如此?!她们明明不是不学无术之辈,甚至比家中不成器的兄弟们强许多,她们也曾秉烛夜读,也曾茶饭不思只为求得真理。

    为何要如此羞辱她们?!

    “国子监先生宁可病倒也不愿教授她们”这类的话很快便会传遍京城。

    或许那些先生会在文官中得一个耿直清正不媚上的好名声,她们却会成为笑柄!

    好些人紧咬牙关,双颊涨红,怒火中烧。还有人隐隐啜泣,无限委屈。

    “李先生,不知我等可否自选先生?”林黛玉愤然道,“我大明人才济济,并非一定要用国子监中人,一定有人如您一般愿意教导我们,对吧?”

    林黛玉对李贽理念很了解,知道他一直宣扬男女平等,还开设讲坛为女子授课。

    永宁公主眼睛一亮,对啊!为何不主动寻找愿意教授她们的人呢?再死磕这些人毫无意义,没看见皇兄自己也在不拘一格地广纳人才吗?

    既有的观念根深蒂固,非一日之功能破除,到时候与其花费工夫应对那些看不起她们的先生,或被他们耽误,不如从一开始便选择愿意真心教导她们的人。

    她说:“我赞同林妹妹的提议。不知李先生可否准许?”

    其她人虽觉得这是异想天开,却也抱着侥幸的心思,附和着她们。

    李贽叹了口气,说道:“国子监先生个个进士出身,万里挑一,不少人争相拜师。……你们可明白?”

    “我明白。”林黛玉说道,“求学之路漫漫,我不为名,亦不为利,只为了一颗求真的心。我不信天下真理只在国子监先生手中。”

    永宁公主冷笑,若果真在他们那里,我大明江山又如何每况日下。科举考试发展至今,越来越完善,却也越来越死板,越来越保守,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另辟蹊径,并且放眼世界。

    她虽这样想,但知道说出口不合适。

    李贽见黛玉小小孩童,眼神坚定,不禁生出许多感慨,看向其她人,问:“你们也愿意另择先生,或许他们名气远远不如国子监的先生,或许他们如我这般被称为异端之徒?”

    是的,李贽被正统称为异端。李贽因反对八股文,倡导心学,常常被人攻击他寡廉鲜耻,胡言乱语。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谭宝珠和郑梦境最先说:“我们愿意另择良师。”

    其她人受此侮辱,心里正有气,也道:“李先生这样极好,我们也愿意。”

    她们不是无知孩童,在闺中饱读诗书,李贽又积极为办女学发言过,她们对他印象都很好。

    李贽笑了,说道:“如此老夫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只是这事需得请示皇上,你们耐心等待。”

    万历皇帝得知她们提议,抚掌大笑:“太妙了!朕准了。即日起朕与太后便一同下诏求师。不论功名,只需有真才实学即可。”

    既然人身兔子头直播说过,他与文官在未来或僵持二十几年,他们喜欢来阴的,也怪不得他不给他们留面子了!

    从这一件便可窥见,想要将诏令执行下去有多难。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章节目录

我和林黛玉一起名扬四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天争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争青并收藏我和林黛玉一起名扬四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