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失踪案的家人接到传唤后,赶来衙门。
最先赶到的是两位年过半百的夫妻。
进屋时,他们互相搀扶着。
男人浑浊的双眸含泪,声线因激动而颤抖,“县太爷,是不是我的女儿有消息了?”
说话的男人是镇上卖芙蓉糕的商贩,而女人则是绣坊的绣娘。
失踪已久的正是他们年方十六的女儿,向晚儿。
早年向母不慎坠入寒潭伤了根本,不易有孕。
他们好不容易老来得女,如获至宝,将女儿拉扯到十六岁。
然而七日前,店中缺少制作芙蓉糕所需的糯米粉,向父一如往常般吩咐女儿去面粉铺买粉,没想到她竟一去不回。
向晚儿的失踪对夫妻俩的打击过大,他们无心经营糕点铺,于是将镇中的店面转让,日日守在衙门附近,盼着能早些取得女儿的消息。
见他们焦急的模样,陈生安抚道:“莫急,暂时还没有你女儿的消息。此次唤你们前来是有要事相询,你们务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明白吗?”
夫妻俩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
蝶衣走上前,取出怀中的纸,递给二老,“你们可曾见过这个图案?”
纸上的图案正是她昨日从人皮上誊下来的痕迹,似竹叶般斜体修长,秀丽清癯。
向父取过纸,凑近仔细辨别,半晌后摇摇头,表示自己从未见过。
可一旁的向母却夺过纸,看着蝶衣,眸中满是希冀,“这纸是哪里来的?你们见过晚儿了?”
“你认得上面的图案?”此话虽是反问,但蝶衣用的是肯定的语气。
陈生见状也沉声道:“将你所知的一切如实说来,不可有一丝隐瞒。”
向母看向丈夫,在男人点头之后,她将知道的一切都一一道来。
原来纸上的图案真的是一种文字,且它有个称呼叫“绣字”。
知道绣字的人不多,但向晚儿就是其一。
因为“绣字”就是向母传给向晚儿的,仅有女人识得知晓,它也因此称之为“女字”。
至于女字的由来,则与绣坊有关。
传闻百年前,绣坊里的绣女们聚在一起,一面做女红,一面低声交谈。
她们抱怨为何男子可以读书识字,而身为女子的她们却不能。
其中有位绣娘因自小偷习过汉字,便据此自创了女字,将其绣在绢布上,传阅给她们看。
绣女们觉得有趣,纷纷将想说的话绣在绢布上。
自此,女字便成为了姊妹妯娌之间的交谈文字,一代代传承下来。
女字的有趣之处在于,一般男子会把它当成是普通的花纹而不屑一顾,只有女人们知晓其意,能够借此互通心迹,诉说衷肠。
“所以这上面的女字是何意?”蝶衣看着她手中纸,问道。
向母低头看去,“字迹只有一半,我只能隐约辨认出,这是‘袁’和‘救’字。”
说到此处,她突然情绪激动起来,双手不自觉将纸捏得皱皱巴巴,“你们说,这会不会是晚儿在呼救,说她有危险,让我们去救她?”
如果这真是向晚儿留的,恐怕……
蝶衣想起那盏人皮天灯,心下一沉,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
显然李长风也想到了此事,他突然出声,“若真如此,找到她如今所在之处才是最重要的。”
蝶衣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
这句话看似是回应在向母,实则是在告诉自己,破解出字中之意,找出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她凝了凝神,静下心仔细梳理手中的线索。
八张人皮中写有女字的仅有两张,且仅有两字。
女字残缺,句子也残缺,既然无法拼合出完整的信息,那就只能试图还原出所留之人的本意了。
“救”字很好理解,无非是救命亦或者救人。
至于“袁”字……
蝶衣翻开陈生誊写的上品红墨账本名册,发现其中并没有袁氏买主。
不过还有一个人,虽然没出现在名册上,但也拥有上品红墨。
那个人就是袁崇,朱华斋的主人。
念及此,蝶衣看着向父,询问道:“向晚儿见过袁崇吗?”
“袁崇……”向父眉心一拧,“你是说卖上品红墨的袁崇吗?”
见蝶衣点头后,他顿时陷入沉思,良久后,才缓缓道:“袁崇极为疼爱她夫人,而她夫人爱吃我家这一口芙蓉糕,所以他经常会来我的糕点铺买上一二。”
“晚儿是个好孩子,每当我抽不出身时,她都会来铺子里帮我一同卖芙蓉糕。所以,她应当是见过袁崇的。”说到这,他好似反应过来什么,瞪大了双眼,音调拔高,“你的意思是袁崇掳走了晚儿?”
陈县令上前按住他的肩膀,“你先冷静一下,这些只是推测而已。”
“县太爷,你可一定要救救我的女儿啊!”向父跪在他身前,不住地磕头,喉头哽咽,“如果真是袁崇干的,我跟他拼了!”
同为人父,陈生十分能理解他的心情。
他扶起向父,宽慰道:“放心,我们一定会帮你找到女儿的。”
……
夫妻俩离开后,蝶衣重新展开那张被揉皱的纸。
“袁”字初步有了解答。
根据向晚儿爹娘所提供的信息,如今袁崇的嫌疑是最大的。
可是这一切都是推测,没有直接的证据无法判定他的罪行。
如果仅仅凭借女字将他捉拿审讯,或者贸然上门搜寻,很可能会打草惊蛇。
因为袁崇未必知晓人皮中女字的秘密,或许这一点,能够成为案情的突破口。
想到这,蝶衣突然开口询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顺利混进袁氏山庄?”
袁崇依靠售卖朱华斋的上品红墨发家,如今在芙蓉镇上有一处袁氏山庄。
与此同时,他还有一家窑厂,专门用以烧制陶瓷,为他挣得源源不断的白银黄金。
“你要去袁氏山庄探查?”陈生搁下笔,看着她道,“不如再等等几日,每年的三月三上巳节,袁崇都会宴请一些文人雅客,还有照顾他红墨生意的主顾,到他的山庄里参加曲水流觞宴。”
“或许这时候是混进去的绝佳机会。”
闻言,蝶衣想到了什么,她眼睛一亮,随后看向李长风腰间的乾坤袋,嘴角微勾。
“?”仿佛感受到了这束灼热的目光,李长风不由得后背一凉。
……
他们花了大笔银子,准确地说,是李长风花了大笔银子购入上品红墨,果然赶在上巳节前收到了宴会请柬。
上巳节当日,蝶衣驻足在袁氏山庄前,抬头看着头顶的匾额题字。
隽永又不失刚劲。
她试图从这些笔墨中,找到与人皮花纹的相似之处。
“这字是你们庄主题的?”她状似无意地问起门口的小厮。
“不,这是榕夫人题的。”小厮一脸平和地说道,好似经常有人如此问他,早已见怪不怪。
他口中的榕夫人实则就是庄主夫人,袁崇的妻子,谢榕。
蝶衣早在来庄之前,便已打探过榕夫人的身份,听闻她是榕城第一才女,为人倨傲不凡。
是她命令所有人叫她榕夫人,不许叫袁夫人。而袁崇对她言听计从,百般宠爱,自然对此毫不在意。
递上请柬后,门口的小厮进庄为他们引路。
蝶衣一踏进庄子,便被眼前景致恍了恍神。
庄内最引人瞩目的是两侧的莲池,池中飘着碧绿荷叶,粉莲含苞未开。
池上水雾缭绕,半笼烟纱,仿若人间仙境。
一道溪流穿过流觞亭与莲池相接。
李长风听见清脆的水过溪石声,问道:“活水?”
小厮回应道:“是啊,这里的水都是从稽山引下来的山泉水。”
从山间引泉,开辟这样一道活水溪十分不易,极度耗费人力财力,袁崇果真是财大气粗。
袅袅琴音时不时夹杂着爽朗笑声,从远处的流觞亭中传来。
亭中坐满三十余人,有人喝醉酒,席地侧躺着,一手支着脑袋一手敲着碗碟,大笑着吟诗,他正是坊间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献,人送绰号“诗酒仙”。
蝶衣身侧的小厮走进亭中,将请柬递给“诗酒仙”身旁的男子。
男子扫过请柬后便站起身,径直朝着他们走来。
此人想必就是袁氏山庄的庄主,袁崇了。
只见他身姿颀长,仪容峻整,瞧上去像极了儒雅的白面书生,身上没有一丝商人的铜臭味,倒有一副昆仑覆雪般的仙人气质。
袁崇上前寒暄道:“没想到贤弟竟如此仪表不凡。”
“谬赞了,”李长风也拱手回礼,“袁兄也是器宇轩昂,气度不凡。”
一阵客套之后,袁崇看向他身边头戴帷帽蝶衣,问道:“这位是?”
李长风执起身侧之人的手,含笑道:“这位是在下的内人。前不久她面上患了麻疹,眼下只好用帷帽遮住容颜,真是失礼了。”
为了便宜行事,她与李长风伪装成一夫一妻,化名张侃夫妇。
假扮夫妻的事,她俩早已做过,如今倒是一回生二回熟了。
只见袁崇并未起疑,而是摆了摆手,“嗐,这有何失礼的。你可得好好照顾弟妹,千万别让她的脸留下印子。”
随后转身为他们引座。
落座之时,蝶衣透过帷纱,瞧见了在场之中除了她以外唯一的女子。
袁崇身侧的榕夫人。
最先赶到的是两位年过半百的夫妻。
进屋时,他们互相搀扶着。
男人浑浊的双眸含泪,声线因激动而颤抖,“县太爷,是不是我的女儿有消息了?”
说话的男人是镇上卖芙蓉糕的商贩,而女人则是绣坊的绣娘。
失踪已久的正是他们年方十六的女儿,向晚儿。
早年向母不慎坠入寒潭伤了根本,不易有孕。
他们好不容易老来得女,如获至宝,将女儿拉扯到十六岁。
然而七日前,店中缺少制作芙蓉糕所需的糯米粉,向父一如往常般吩咐女儿去面粉铺买粉,没想到她竟一去不回。
向晚儿的失踪对夫妻俩的打击过大,他们无心经营糕点铺,于是将镇中的店面转让,日日守在衙门附近,盼着能早些取得女儿的消息。
见他们焦急的模样,陈生安抚道:“莫急,暂时还没有你女儿的消息。此次唤你们前来是有要事相询,你们务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明白吗?”
夫妻俩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
蝶衣走上前,取出怀中的纸,递给二老,“你们可曾见过这个图案?”
纸上的图案正是她昨日从人皮上誊下来的痕迹,似竹叶般斜体修长,秀丽清癯。
向父取过纸,凑近仔细辨别,半晌后摇摇头,表示自己从未见过。
可一旁的向母却夺过纸,看着蝶衣,眸中满是希冀,“这纸是哪里来的?你们见过晚儿了?”
“你认得上面的图案?”此话虽是反问,但蝶衣用的是肯定的语气。
陈生见状也沉声道:“将你所知的一切如实说来,不可有一丝隐瞒。”
向母看向丈夫,在男人点头之后,她将知道的一切都一一道来。
原来纸上的图案真的是一种文字,且它有个称呼叫“绣字”。
知道绣字的人不多,但向晚儿就是其一。
因为“绣字”就是向母传给向晚儿的,仅有女人识得知晓,它也因此称之为“女字”。
至于女字的由来,则与绣坊有关。
传闻百年前,绣坊里的绣女们聚在一起,一面做女红,一面低声交谈。
她们抱怨为何男子可以读书识字,而身为女子的她们却不能。
其中有位绣娘因自小偷习过汉字,便据此自创了女字,将其绣在绢布上,传阅给她们看。
绣女们觉得有趣,纷纷将想说的话绣在绢布上。
自此,女字便成为了姊妹妯娌之间的交谈文字,一代代传承下来。
女字的有趣之处在于,一般男子会把它当成是普通的花纹而不屑一顾,只有女人们知晓其意,能够借此互通心迹,诉说衷肠。
“所以这上面的女字是何意?”蝶衣看着她手中纸,问道。
向母低头看去,“字迹只有一半,我只能隐约辨认出,这是‘袁’和‘救’字。”
说到此处,她突然情绪激动起来,双手不自觉将纸捏得皱皱巴巴,“你们说,这会不会是晚儿在呼救,说她有危险,让我们去救她?”
如果这真是向晚儿留的,恐怕……
蝶衣想起那盏人皮天灯,心下一沉,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
显然李长风也想到了此事,他突然出声,“若真如此,找到她如今所在之处才是最重要的。”
蝶衣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
这句话看似是回应在向母,实则是在告诉自己,破解出字中之意,找出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她凝了凝神,静下心仔细梳理手中的线索。
八张人皮中写有女字的仅有两张,且仅有两字。
女字残缺,句子也残缺,既然无法拼合出完整的信息,那就只能试图还原出所留之人的本意了。
“救”字很好理解,无非是救命亦或者救人。
至于“袁”字……
蝶衣翻开陈生誊写的上品红墨账本名册,发现其中并没有袁氏买主。
不过还有一个人,虽然没出现在名册上,但也拥有上品红墨。
那个人就是袁崇,朱华斋的主人。
念及此,蝶衣看着向父,询问道:“向晚儿见过袁崇吗?”
“袁崇……”向父眉心一拧,“你是说卖上品红墨的袁崇吗?”
见蝶衣点头后,他顿时陷入沉思,良久后,才缓缓道:“袁崇极为疼爱她夫人,而她夫人爱吃我家这一口芙蓉糕,所以他经常会来我的糕点铺买上一二。”
“晚儿是个好孩子,每当我抽不出身时,她都会来铺子里帮我一同卖芙蓉糕。所以,她应当是见过袁崇的。”说到这,他好似反应过来什么,瞪大了双眼,音调拔高,“你的意思是袁崇掳走了晚儿?”
陈县令上前按住他的肩膀,“你先冷静一下,这些只是推测而已。”
“县太爷,你可一定要救救我的女儿啊!”向父跪在他身前,不住地磕头,喉头哽咽,“如果真是袁崇干的,我跟他拼了!”
同为人父,陈生十分能理解他的心情。
他扶起向父,宽慰道:“放心,我们一定会帮你找到女儿的。”
……
夫妻俩离开后,蝶衣重新展开那张被揉皱的纸。
“袁”字初步有了解答。
根据向晚儿爹娘所提供的信息,如今袁崇的嫌疑是最大的。
可是这一切都是推测,没有直接的证据无法判定他的罪行。
如果仅仅凭借女字将他捉拿审讯,或者贸然上门搜寻,很可能会打草惊蛇。
因为袁崇未必知晓人皮中女字的秘密,或许这一点,能够成为案情的突破口。
想到这,蝶衣突然开口询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顺利混进袁氏山庄?”
袁崇依靠售卖朱华斋的上品红墨发家,如今在芙蓉镇上有一处袁氏山庄。
与此同时,他还有一家窑厂,专门用以烧制陶瓷,为他挣得源源不断的白银黄金。
“你要去袁氏山庄探查?”陈生搁下笔,看着她道,“不如再等等几日,每年的三月三上巳节,袁崇都会宴请一些文人雅客,还有照顾他红墨生意的主顾,到他的山庄里参加曲水流觞宴。”
“或许这时候是混进去的绝佳机会。”
闻言,蝶衣想到了什么,她眼睛一亮,随后看向李长风腰间的乾坤袋,嘴角微勾。
“?”仿佛感受到了这束灼热的目光,李长风不由得后背一凉。
……
他们花了大笔银子,准确地说,是李长风花了大笔银子购入上品红墨,果然赶在上巳节前收到了宴会请柬。
上巳节当日,蝶衣驻足在袁氏山庄前,抬头看着头顶的匾额题字。
隽永又不失刚劲。
她试图从这些笔墨中,找到与人皮花纹的相似之处。
“这字是你们庄主题的?”她状似无意地问起门口的小厮。
“不,这是榕夫人题的。”小厮一脸平和地说道,好似经常有人如此问他,早已见怪不怪。
他口中的榕夫人实则就是庄主夫人,袁崇的妻子,谢榕。
蝶衣早在来庄之前,便已打探过榕夫人的身份,听闻她是榕城第一才女,为人倨傲不凡。
是她命令所有人叫她榕夫人,不许叫袁夫人。而袁崇对她言听计从,百般宠爱,自然对此毫不在意。
递上请柬后,门口的小厮进庄为他们引路。
蝶衣一踏进庄子,便被眼前景致恍了恍神。
庄内最引人瞩目的是两侧的莲池,池中飘着碧绿荷叶,粉莲含苞未开。
池上水雾缭绕,半笼烟纱,仿若人间仙境。
一道溪流穿过流觞亭与莲池相接。
李长风听见清脆的水过溪石声,问道:“活水?”
小厮回应道:“是啊,这里的水都是从稽山引下来的山泉水。”
从山间引泉,开辟这样一道活水溪十分不易,极度耗费人力财力,袁崇果真是财大气粗。
袅袅琴音时不时夹杂着爽朗笑声,从远处的流觞亭中传来。
亭中坐满三十余人,有人喝醉酒,席地侧躺着,一手支着脑袋一手敲着碗碟,大笑着吟诗,他正是坊间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献,人送绰号“诗酒仙”。
蝶衣身侧的小厮走进亭中,将请柬递给“诗酒仙”身旁的男子。
男子扫过请柬后便站起身,径直朝着他们走来。
此人想必就是袁氏山庄的庄主,袁崇了。
只见他身姿颀长,仪容峻整,瞧上去像极了儒雅的白面书生,身上没有一丝商人的铜臭味,倒有一副昆仑覆雪般的仙人气质。
袁崇上前寒暄道:“没想到贤弟竟如此仪表不凡。”
“谬赞了,”李长风也拱手回礼,“袁兄也是器宇轩昂,气度不凡。”
一阵客套之后,袁崇看向他身边头戴帷帽蝶衣,问道:“这位是?”
李长风执起身侧之人的手,含笑道:“这位是在下的内人。前不久她面上患了麻疹,眼下只好用帷帽遮住容颜,真是失礼了。”
为了便宜行事,她与李长风伪装成一夫一妻,化名张侃夫妇。
假扮夫妻的事,她俩早已做过,如今倒是一回生二回熟了。
只见袁崇并未起疑,而是摆了摆手,“嗐,这有何失礼的。你可得好好照顾弟妹,千万别让她的脸留下印子。”
随后转身为他们引座。
落座之时,蝶衣透过帷纱,瞧见了在场之中除了她以外唯一的女子。
袁崇身侧的榕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