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主任笑着说:“你说。”

    云燕说:“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去的车间,我个人想分配到面料车间。”

    阮主任问周秋雁与吴可奈:“你们俩有想去面料车间的吗?”

    他们俩纷纷摇头。

    纺织车间的工作比面料车间简单,换纱筒、理纱线、除杂之类不费脑。

    面料车间要剪裁、缝纫、拼接等等,需要手艺,做不好还要被罚。拿的都是一样的工资,他们本身就不愿意去面料车间。

    阮主任一锤定音地说:“那云燕同志就到面料车间,你们俩到纺织车间,等一会儿我给你们安排师傅。”

    她让云燕先在面料车间逛一逛,自己则带着周秋雁和吴可奈去纺织车间。

    云燕走到面料车间里,近百台脚踏缝纫机依次排列,穿着统一工人服的工人们正在勤劳赶工,一片嗡嗡嗡的脚踏声,场面真是壮观。

    穿过缝纫区,还有二十台半自动裁剪机,正在切割大块面料。打版的师傅领着徒弟在一旁监工。

    缝纫区后面是两台超大型熨烫机,型号比较老,里头装有整匹的面料做头次熨烫,熨烫后,像吐面皮似得整洁光滑,由工人在外面两两搭配卷起来。

    顶前面靠墙还有对面料进行二次加工的纺织机和制作各种背带、松紧带的织带机。

    云燕从头走到尾,车间里所有人都井然有序地工作,小声交流。偶尔有人看到她了,也和善地点点头,然后继续工作。

    车间四周墙面上白下蓝,白墙上刷着“安全第一”的标语。另外还挂着五六面小红旗和奖状。

    云燕知道七十年代车间的自动化程度低,许多生产都要依赖人力解决。有少许发达地区的工厂正在尝试着半自动化的设备,目前来看并没有普及。

    棉四厂是经过合并后,成为市重点工厂,能够拥有这些半自动机器。

    再过三年,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半自动化和自动化将会成为未来生产的主流。人力会被机器逐渐取代,开放市场就是开放了机遇和危急。对此,云燕既是期待又是紧迫。

    对比上一辈她从小摊小贩起家,这辈子她拥有棉四厂这么大的平台,她对未来野心勃勃。

    阮主任就在对面跟老师傅们介绍新同志,云燕走了一圈,找到一台空着的缝纫机坐下来,跟旁边的同事打了声招呼,接过对方给的布料,开始缝线。

    等到阮主任过来,她面前存放台上已经有一小摞处理好的布料。

    阮主任展开看了看,旁边的老师傅也伸手按着车线上下检视。

    赵师傅看了一遍感叹道:“我记得她!你早跟我说教她,我肯定不来的。”

    云燕抽空抬头礼貌乖巧地问好:“您好,赵师傅又见面啦。”

    云燕实践考试,这位赵师傅就在场,还说了句:“就她,准行。”云燕吃下这颗定心丸,也记住了赵师傅。

    “嘿,这小丫头还是个自来熟。”赵师傅这次果不其然又夸赞道:“你看,她做的内包缝整洁又光滑,处理的精致、结实,速度还快。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根本不需要我教。”

    阮主任自然也是行家里手,把布料整齐叠好,拍了拍说:“既然不用师傅带,那就先在缝纫区做事吧。”

    云燕忙活的头也不抬,挥挥手说:“知道啦。”

    阮主任也没跟她生气,跟赵师傅交代着说:“其他事情上有不明白流程的你就跟她说说。不管手艺多好,到底也是新人,难免面面俱到。”

    赵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精瘦的女同志,她连连点头说:“你就放心。她父亲原先跟我就是一个流水线的,她来了,我自然会照顾。”

    云燕倏地抬头:“你跟我爸是同事?”

    “欸,小心点。”赵师傅帮着扶着布料,往钢针前拖了拖说:“我们一个车间过,你爸在后面牵伸,我就在前面给棉花除杂,说起来那还是刚进厂的事儿呢。你爸干活仔细,是个好手,看来你也是个好样的!”

    听到有人提到自己的父亲,云燕恨不得多让她说几句。然而外面跑进来一个人,打断了她们的交谈。

    “阮主任,稷县的那批棉花过不了了,李副厂长问你能不能先坚持几天,等到雨停了,再让稷县的送过来。”

    阮主任蹙眉道:“你瞅着眼下的活儿,哪里能捱几天,半天都不行。”

    对方也是急,他跟阮主任说:“李副厂长本来安排刘主任去汉口接料子,咱们北部的棉花已经告急。可刘主任说什么都不去,还说自己的车间不缺料子,谁缺谁去。”

    “老刘就是喜欢意气用事。”阮主任转头跟赵师傅说:“咱们还有多少单子要赶?”

    赵师傅说:“别说眼前十天十夜赶不完,还有没到的。往年劳务局开年的工作服、床单厂的布料、劳保市场的一应劳保装备,这些眼瞅着要来了。”

    阮主任跟赵师傅说:“你要是能抽出时间,跟我去汉口。老刘不去我去,总不能放任车间停工。”

    赵师傅为难地说:“三天后要交一批面料,我得带着他们一起赶工啊。”

    阮主任问她:“那谁还有时间?”

    赵师傅想了想,摇摇头说:“都没时间,每年年底都是这样你也是知道的,恨不得把一个人掰成两半使。”

    阮主任看了一圈,目光落在云燕身上。她刚来,身上还没派活,于是问云燕:“你会分辨棉花好赖么?”

    云燕抬头说:“这有什么分不好的,我可是我爸的闺女。”

    “那棉坯呢?”

    “简单,烧一烧就知道了。”

    阮主任松口气,笑着说:“跟我去汉口采购棉坯?”

    云燕说:“行啊。”

    阮主任一下乐了:“你这姑娘倒是闯荡。”

    云燕问:“什么时候去?”

    阮主任说:“马上去开介绍信,看几点的火车。”

    云燕说:“行,等着也是等着,我先做这个。”

    赵师傅问云燕:“临时出差你得跟你家人说一声吧?”

    云燕停下手中的活儿,抓着面料往办公楼那边瞥了眼说:“那麻烦阮主任跟谢科长说一声,我们两家对门,他下班能跟我妈递个话。”

    阮主任说:“行,那你先忙着。”

    赵师傅跟阮主任一起离开,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看云燕。云燕恍然不知,噔噔噔用力踩着脚踏。

    赵师傅转过头问阮主任:“这丫头成年了吗?”

    阮主任拍拍她的后背说:“怎么没成年,刚过十八岁。是不是比咱们那会儿出息多了?”

    赵师傅颔首笑道:“我刚进厂那年也是十八,可没她伶俐,什么都不懂,成天被师傅骂。那时候也多亏他爸是我们那批人里主意最正的,大家都把她爸叫大哥当主心骨。”

    阮主任说:“她跟她爸一样,年纪小小主意正的很。要新人都想她这样,咱们多省心。”

    赵师傅跟阮主任多年,说话混不吝,张口就说:“做你的梦去吧,哈哈。”

    阮主任也笑着摇摇头。

    这时候的人不常出远门,一提出远门都觉得很难。不比云燕从前飞来飞去,几乎全国各地的棉花产地和面料基地都去过。

    汉口更是不知道去过多少次,提起来谁家的热干面和豆皮好,她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阮主任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去汉口,转头就到李副厂长那边打申请。

    不到五分钟从办公室出来,手里拿着采购公章和介绍信。

    一个小时后,棉四厂的面包车停到火车站进站口,云燕背着解放包挎着小水壶,排起进站队。

    海城市到武汉距离一千三百多公里,要到京市转一趟火车。

    坐了九个小时硬座,这次托人买到卧铺,云燕真是谢天谢地。

    她再怎么闯荡,也受不了目前的交通环境。到京市的绿皮硬座上,鸡笼鸭笼不多说,带孩子喂奶撒尿的也正常,还有抽烟喝酒醉醺醺吹牛的。这跟她每次头等舱的环境相差太大。

    阮主任见她闷不吭声地坐在下铺,递给她半个苹果说:“感觉怎么样?”

    云燕装作头一次出远门,白着小脸说:“是我想得太简单。”

    阮主任安慰她说:“多出来几趟就好了。每年我都要到处收棉花,你要是表现好,我愿意带着你。”

    “谢谢阮主任。”云燕细声细气地说:“但是厂里活儿多,我还是脚踏实地多干活吧。”

    “你个小机灵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阮主任比云燕想的还要和气,也没见怪,继续说:“对了,刚在厂里就想问问你,内包缝线方式能不能作为补洞手段?咱们有一批面料受损,若是可以修补,算是能解燃眉之急。”

    云燕一板一眼地说:“补洞还是需要不同的线迹和成熟的技术,光是内包缝不够,我妈教过我,最好用心型的线迹和方形线迹来补,最主要的是花功夫。要是家常的小破损花不了多少功夫,要是大批量的恐怕不如采购了。”

    阮主任想到仓库里有前几年被虫蛀掉的两百匹面料,要是能用上倒也好。不过听云燕的意思,那也是没办法的了。

    阮主任也想过不少办法,问云燕是因为云燕的母亲本身就是出名的巧手,加上父亲也是职工,她自己的手艺也是翘楚,到底有些家传在。

    “既然没办法那就算了。”阮主任又说:“这次要是没有合格的棉坯采购,咱们只能选择成品面料采购了。”

    棉坯是初加工过的面料,原色未染按需使用。成品面料则是经过染色处理过,使用范围会因为染色因素受限制。

    比如婚庆相关用正红,外套裤子灰蓝黑,衬衣衬裤方格碎花等。

    云燕考虑着说:“那还是要选专门类型的面料厂家,货源和质量都能稳定些。若是遇到品类多的厂家,难保不是做‘炒货’的。”

    ‘炒货’是行内的用语,相当于“二道贩”的货,价格高不说,货源质量并不稳定。

    “果然是云师傅的女儿,就是懂得多,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老师傅。”

    阮主任欣慰地说:“赵师傅认识你爸,我也认识你爸。当初我们都以为你爸当年能是厂里第一位八级工。可惜天不遂人愿,多亏现在有了你,也算是后继有人。”

    云燕也是特意在阮主任面前表现一下,闻言开玩笑说:“您这一路上光顾着夸我了。”

    “我这个人赏罚分明,做得好就要夸。若是做不好,我也会批评,到时候你别哭鼻子啊。”

    云燕说:“那不简单,我争取不被你批评。积极向上,多跟你和赵师傅学习。”

    这一下把阮主任逗笑了:“少拍马屁了。赶紧把苹果吃了。”

    阮主任家里也有个女儿,比云燕还大三岁。只是身体不好,常年在乡下姥姥家调养,看到云燕浑身精神头,满满的生命力,还舍得动脑筋,阮主任打心眼里喜欢和羡慕。

    阮主任咬了口苹果,她坐在云燕对面,觉得自己老是谈工作会让小同志时刻紧绷。她找了个话题说:“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见到你跟谢科长坐在一起,家也近,你俩关系...不错?”

    云燕“咳咳”两声,心想,她的话题怎么转的这么大。

    阮主任见状,解释说:“我不是打探你什么。只是听说谢科长很少跟人亲近,也不知道是什么性格。刚来厂里做事,不少女同志都对他有意思。”

    云燕是她看好的人才,决不能在男女关系上受到影响。

    云燕明白了,阮主任也是好心的提醒自己。说不定,打心眼里,阮主任也将谢慎泽当做公狐狸精呢。

章节目录

七零厂花的幸福致富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蜻蜓要飞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蜻蜓要飞飞并收藏七零厂花的幸福致富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