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1977年3月,棉四厂劳动动员大会。
车间总负责人阮主任上台讲话,动员大家要着重做好今年的工作。
逢四年一届的纺织行业大比武即将开始,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都与跃跃欲试,希望能在国内纺织行业得到好的排名。
云燕此时已经是三级工,手下带着机器维修小队,吴可奈、胖雁俩位卧龙凤雏,加上另外两名新招的机器工,成为棉四厂第一个机器修理小队。
去年一年,他们为厂里节约将近七万元的专项维修资金,得到郭厂长的大力称赞。
今年云燕的维修小队有自己的专门维修工工服。灰色上装前面四个口袋,裤装侧面也有两个口袋,专门用来装修理工具和各种螺丝、钢丝。
云燕兢兢业业地过了去年一年,修理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在她的带领下,棉四厂没有发生爆炸,阮主任还活的好好的。
她浑身充满朝气地来到专属维修办公室,大开间,墙上全是工具,还有给他们特配的茶水台。
对比隔壁狭小的电工办公室,待遇属实不错,云燕也算是彻底在电工面前扬眉吐气。
原来她找他们借点工具拿点铜丝线多难啊,现在可好,求着云燕想要转到维修小队,云燕挥挥小手,不要。
开年第一天动员大会结束后,云燕下了班,先到她的裤衩厂看看情况。
随着棉四厂订单越来越多,碎布料也越来越多,购买裤衩的人也越来越多。
大家经过比较,还是棉质的裤衩穿着舒服。而且棉四厂的图案漂亮,价格比自己做还要低,省事又舒服,谁不喜欢呢。
云燕除了基础款的三角裤、四角裤外,还做了带着小蝴蝶结的女士裤衩,特意跟打版的师傅说了,要把裆部用细棉布,加长加柔。
东西越做越好,批量生产价格越来越低,但净利润也是逐年上升。
郭厂长看了去年的厂里年度报告,吃惊的发现在他眼里云燕做的小作坊居然给厂里带来了三万多元的净利润。要是卖废品,估计全年也就百来块钱。
另外也是说,云燕年纪轻轻已经成为罕见的万元户啦!
云燕的裤衩厂,除了梁欣和她妈之外,几乎是全家上阵。
大哥也不出去干活了,帮着妹子送货。舒瑞英和关淑兰分配和检查货品,舒乐凤负责带人打包。
现在他们有了专门的包装,不再是像三无产品,堆在一堆卖。棉四厂裤衩每一条有了独立的塑料袋包装,还被整合成三条一组、五条一组的促销形式。
云燕忙的像是个小陀螺,除了维修队和裤衩厂,她得知今年有全国纺织比武大会,主动跟阮主任请缨,希望开发出防缩水喷烫工艺,简单地说,就是让大家买回去的棉制品洗后不缩水,先一步在销售前定型。
云燕知道改革开放在即,必须要增加棉四厂的竞争力,抵住外来进口商品的倾销冲击。
她深刻地认识到想要在一个行业混出名堂,必须要把名号打响。而她要开发的工艺其实在上辈子已经有人开发出来,是模仿国外的技术来的。这辈子她想要抢先注册专利,拿到她在行业内的通行证。
谢慎泽一如既往地支持云燕的工作,见她忙,从市里回来就静悄悄地等候在一旁。等她忙完,骑着自行车回家吃饭去。
他喜欢看小姑娘风风火火干大事的样子,自然他也不会落后。
“今天你怎么样?”云燕揽着谢慎泽的腰,春暖花开,人心也荡漾。
谢慎泽去年底跟她说了一件事,他在基层锻炼两年,市里有重要岗位需要他过去任职。
上辈子云燕不知道这件事,而谢慎泽则是一直在棉四厂,后来干脆收购棉四厂没有离开过。
知道这辈子谢慎泽选择了一条更广阔的路,哪怕他们每天见面成了每个礼拜见面,她也想要支持他。
谢慎泽踩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后续需要慢慢调整。其他的也还行,就是有几个老家伙早就该退休了,还站着萝卜坑指指点点——”
谢慎泽装可怜地说:“初来乍到觉得我好欺负吧,等以后——诶哟——”
云燕才不信他会被欺负,掐了把他的腰,明显感觉到他吸了吸腹部,揶揄地说:“等以后你慢慢收拾他们是不是?”
谢慎泽笑了笑说:“啧,怎么能这样呢,好歹是同僚,要有同僚爱。”
云燕不信他的鬼话,忽然想起谢慎泽的妈给她通的信,转述给谢慎泽说完,又跟他吹着耳边风说:“让伯母不要再给我寄好吃的了,你看我去年一年长了五斤称,忙成那样还长了五斤。”
他俩刚在一起没多久,谢慎泽见过舒瑞英以后,转头跟京市家中父母打了报告。
他当初固执己见地留在绒花巷,双亲就察觉到肯定有什么幺蛾子。后来听到说他是为了跟云燕才留在绒花巷,真是松了口气。
好歹也是知根知底,在眼皮子下面当邻居的。父母当年什么样的品行,孩子如今是什么样的品行,他们都知道。赵阿姨每次跟他们通话也会不断地夸赞云燕。
他们知道谢慎泽是个固执的人,从小到大认定的人那是改不了。先前谢慎泽在绒花巷一年不跟他们联络一次,有了云燕后隔三差五跟他们寄照片、打电话。
他们也只有他一个儿子,自己儿子什么德行太了解了,欣慰的同时也知道是云燕让谢慎泽改变的。
再见过云燕的照片,那是更喜欢了。还当着谢慎泽一口一个厂花叫着好玩的,现在看来别说厂花,到文工团当台柱子也是绰绰有余。
既然儿子和对象俩相处的好,京市双亲也没什么好说的。本来也喜欢女儿,没想到生了头活驴出来,性子又倔又臭,有了云燕以后,成日里寄衣服食品,还有各式的头绳、发卡、甚至还有远洋来的化妆品。
云燕开始觉得挺好的,后来越来越多,她的小屋子哪怕扩建了还是不够放,思来想去自己说担心伯母会不高兴,还是让她亲儿子开口好。
哪料到谢慎泽完全不搭茬,他觉得他的小姑娘就适合用好东西,别说多,他还嫌少了。帮着偷偷要过京市的果脯、稻香村、烤鸭等等,云燕是一概不知自己已经在伯母心里有了吃货的印象。
谢慎泽吃完饭,礼拜天可以休息一天。春暖花开可以出去到河岸边放放风筝,或者到梧桐山公园野餐。
云燕也是这样打算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礼拜天能睡懒觉的时候,外面听到谢慎泽敲窗户的声音。
她的东屋去年夏天隔成两个小间,彻底跟舒瑞英分开睡了。
谢慎泽更方便的敲窗户,名分地位稳固,也不怕被人说什么。
云燕推开窗户,看到谢慎泽一脸窃喜。这是很少见的表情。
谢慎泽说:“把你新裙子换上,跟我去个地方。”
云燕纳闷地说:“大清早,去什么地方?小笼包?馄饨?葱油面?”
谢慎泽笑容可掬地说:“去火车站。”
云燕第一反应是,火车站能有什么吃的。
谢慎泽似乎看出她的想法,开口道:“你未来公公婆婆来了。”
云燕长着小嘴久久没有合上,半晌砰地关上窗户,开始换衣服。
谢慎泽在外面乐得不行,小姑娘明显是慌神了。也难怪的,平时在电话和信件里聊的再好,总比不上见面。
谢慎泽的父母到烟台出差,途径海城,想着儿子和未来儿媳妇在这边,就想着登门拜访。
工作来的突然,他们过来的也突然。
舒瑞英和舒乐凤知道以后,特意让关淑兰夫妻不要去裤衩厂,赶紧买菜收拾家。
谢慎泽父母来的虽然仓促,背的礼物却丰厚。
舒瑞英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他们,见云燕和谢慎泽把人接了过来,亲热的交谈。
街坊四邻见到云燕家来人,有的好事的问:“哎哟,这是来提亲了吧?”
“这些东西别说提一家,提十家也够了啊。”
院子里堆满了礼品,真不知道一路上从京市怎么拿来的。要不是谢父还带着两位警卫员,估摸还真拿不过来。
绒花巷好久没喜事了,见了有外地过来说亲的,大人小孩忍不住往门里看去,见到一地的东西,不得不承认云燕找谢慎泽是找对了,高门大户的人家就是不一样啊。
谢母跟舒瑞英关系不错,年轻时候在一起玩过。亲亲蜜蜜地交谈,说了说两个孩子的事。
“他爸要调到南洲去任军区司令员,一时半会回不来。只能趁这个机会过来,好姐妹不要怪我们仓促啊。”
舒瑞英对谢家满意的不得了,忙说:“怎么会呢,两个孩子大了,咱们做亲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还是你们有心,尊重我们家小燕儿,百忙之中特意过来,我心里很感动。”
谢母听着很窝心,拉着舒瑞英的手说:“我找人算过今年五月二十八号是个好日子,你看?”
舒瑞英说:“我看孩子们的意思,他们愿意就行。”
谢母又把目光转到云燕这边,问都没问谢慎泽:“你觉得怎么样?”
云燕倒是瞅了眼谢慎泽,感受到他发自肺腑的迫切之感,想着的确俩人早一点晚一点办喜事都行,那何必要往后拖。他们在一起一年多,谢慎泽对她关心爱护,她真的觉得自己没选错人。
“我觉得没问题!”云燕脆生生地说完,明显感觉谢慎泽吁了一口气。
她好笑地望着谢慎泽:“你有意见吗?”
谢慎泽说:“我能有什么意见,让我当上门女婿我都乐意。”
谢父一身军装,正气凛然,听到如此不着调的话,忍不住咳了两声。
云燕忍不住笑了:“那就五月二十八,咱们把结婚证拿下。”
谢母站起来走到云燕身边,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这是我俩在城里给你们安置的房子,原先是给他奶奶住的。不是楼房,就是个小院子。他奶奶身体不好,如今常年在京市调养,不如送给你们俩。”
云燕对于谢家的底气太知晓了,谢母嘴里的小院子,绝对是一等一的洋楼别墅。她忙说:“谢谢伯母。”
谢母笑着说:“等下次再见面,就该改口了。”
谢慎泽眼睛不挪地看着他的小姑娘,见她眉眼弯弯的笑,心底柔软万分。
车间总负责人阮主任上台讲话,动员大家要着重做好今年的工作。
逢四年一届的纺织行业大比武即将开始,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都与跃跃欲试,希望能在国内纺织行业得到好的排名。
云燕此时已经是三级工,手下带着机器维修小队,吴可奈、胖雁俩位卧龙凤雏,加上另外两名新招的机器工,成为棉四厂第一个机器修理小队。
去年一年,他们为厂里节约将近七万元的专项维修资金,得到郭厂长的大力称赞。
今年云燕的维修小队有自己的专门维修工工服。灰色上装前面四个口袋,裤装侧面也有两个口袋,专门用来装修理工具和各种螺丝、钢丝。
云燕兢兢业业地过了去年一年,修理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在她的带领下,棉四厂没有发生爆炸,阮主任还活的好好的。
她浑身充满朝气地来到专属维修办公室,大开间,墙上全是工具,还有给他们特配的茶水台。
对比隔壁狭小的电工办公室,待遇属实不错,云燕也算是彻底在电工面前扬眉吐气。
原来她找他们借点工具拿点铜丝线多难啊,现在可好,求着云燕想要转到维修小队,云燕挥挥小手,不要。
开年第一天动员大会结束后,云燕下了班,先到她的裤衩厂看看情况。
随着棉四厂订单越来越多,碎布料也越来越多,购买裤衩的人也越来越多。
大家经过比较,还是棉质的裤衩穿着舒服。而且棉四厂的图案漂亮,价格比自己做还要低,省事又舒服,谁不喜欢呢。
云燕除了基础款的三角裤、四角裤外,还做了带着小蝴蝶结的女士裤衩,特意跟打版的师傅说了,要把裆部用细棉布,加长加柔。
东西越做越好,批量生产价格越来越低,但净利润也是逐年上升。
郭厂长看了去年的厂里年度报告,吃惊的发现在他眼里云燕做的小作坊居然给厂里带来了三万多元的净利润。要是卖废品,估计全年也就百来块钱。
另外也是说,云燕年纪轻轻已经成为罕见的万元户啦!
云燕的裤衩厂,除了梁欣和她妈之外,几乎是全家上阵。
大哥也不出去干活了,帮着妹子送货。舒瑞英和关淑兰分配和检查货品,舒乐凤负责带人打包。
现在他们有了专门的包装,不再是像三无产品,堆在一堆卖。棉四厂裤衩每一条有了独立的塑料袋包装,还被整合成三条一组、五条一组的促销形式。
云燕忙的像是个小陀螺,除了维修队和裤衩厂,她得知今年有全国纺织比武大会,主动跟阮主任请缨,希望开发出防缩水喷烫工艺,简单地说,就是让大家买回去的棉制品洗后不缩水,先一步在销售前定型。
云燕知道改革开放在即,必须要增加棉四厂的竞争力,抵住外来进口商品的倾销冲击。
她深刻地认识到想要在一个行业混出名堂,必须要把名号打响。而她要开发的工艺其实在上辈子已经有人开发出来,是模仿国外的技术来的。这辈子她想要抢先注册专利,拿到她在行业内的通行证。
谢慎泽一如既往地支持云燕的工作,见她忙,从市里回来就静悄悄地等候在一旁。等她忙完,骑着自行车回家吃饭去。
他喜欢看小姑娘风风火火干大事的样子,自然他也不会落后。
“今天你怎么样?”云燕揽着谢慎泽的腰,春暖花开,人心也荡漾。
谢慎泽去年底跟她说了一件事,他在基层锻炼两年,市里有重要岗位需要他过去任职。
上辈子云燕不知道这件事,而谢慎泽则是一直在棉四厂,后来干脆收购棉四厂没有离开过。
知道这辈子谢慎泽选择了一条更广阔的路,哪怕他们每天见面成了每个礼拜见面,她也想要支持他。
谢慎泽踩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后续需要慢慢调整。其他的也还行,就是有几个老家伙早就该退休了,还站着萝卜坑指指点点——”
谢慎泽装可怜地说:“初来乍到觉得我好欺负吧,等以后——诶哟——”
云燕才不信他会被欺负,掐了把他的腰,明显感觉到他吸了吸腹部,揶揄地说:“等以后你慢慢收拾他们是不是?”
谢慎泽笑了笑说:“啧,怎么能这样呢,好歹是同僚,要有同僚爱。”
云燕不信他的鬼话,忽然想起谢慎泽的妈给她通的信,转述给谢慎泽说完,又跟他吹着耳边风说:“让伯母不要再给我寄好吃的了,你看我去年一年长了五斤称,忙成那样还长了五斤。”
他俩刚在一起没多久,谢慎泽见过舒瑞英以后,转头跟京市家中父母打了报告。
他当初固执己见地留在绒花巷,双亲就察觉到肯定有什么幺蛾子。后来听到说他是为了跟云燕才留在绒花巷,真是松了口气。
好歹也是知根知底,在眼皮子下面当邻居的。父母当年什么样的品行,孩子如今是什么样的品行,他们都知道。赵阿姨每次跟他们通话也会不断地夸赞云燕。
他们知道谢慎泽是个固执的人,从小到大认定的人那是改不了。先前谢慎泽在绒花巷一年不跟他们联络一次,有了云燕后隔三差五跟他们寄照片、打电话。
他们也只有他一个儿子,自己儿子什么德行太了解了,欣慰的同时也知道是云燕让谢慎泽改变的。
再见过云燕的照片,那是更喜欢了。还当着谢慎泽一口一个厂花叫着好玩的,现在看来别说厂花,到文工团当台柱子也是绰绰有余。
既然儿子和对象俩相处的好,京市双亲也没什么好说的。本来也喜欢女儿,没想到生了头活驴出来,性子又倔又臭,有了云燕以后,成日里寄衣服食品,还有各式的头绳、发卡、甚至还有远洋来的化妆品。
云燕开始觉得挺好的,后来越来越多,她的小屋子哪怕扩建了还是不够放,思来想去自己说担心伯母会不高兴,还是让她亲儿子开口好。
哪料到谢慎泽完全不搭茬,他觉得他的小姑娘就适合用好东西,别说多,他还嫌少了。帮着偷偷要过京市的果脯、稻香村、烤鸭等等,云燕是一概不知自己已经在伯母心里有了吃货的印象。
谢慎泽吃完饭,礼拜天可以休息一天。春暖花开可以出去到河岸边放放风筝,或者到梧桐山公园野餐。
云燕也是这样打算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礼拜天能睡懒觉的时候,外面听到谢慎泽敲窗户的声音。
她的东屋去年夏天隔成两个小间,彻底跟舒瑞英分开睡了。
谢慎泽更方便的敲窗户,名分地位稳固,也不怕被人说什么。
云燕推开窗户,看到谢慎泽一脸窃喜。这是很少见的表情。
谢慎泽说:“把你新裙子换上,跟我去个地方。”
云燕纳闷地说:“大清早,去什么地方?小笼包?馄饨?葱油面?”
谢慎泽笑容可掬地说:“去火车站。”
云燕第一反应是,火车站能有什么吃的。
谢慎泽似乎看出她的想法,开口道:“你未来公公婆婆来了。”
云燕长着小嘴久久没有合上,半晌砰地关上窗户,开始换衣服。
谢慎泽在外面乐得不行,小姑娘明显是慌神了。也难怪的,平时在电话和信件里聊的再好,总比不上见面。
谢慎泽的父母到烟台出差,途径海城,想着儿子和未来儿媳妇在这边,就想着登门拜访。
工作来的突然,他们过来的也突然。
舒瑞英和舒乐凤知道以后,特意让关淑兰夫妻不要去裤衩厂,赶紧买菜收拾家。
谢慎泽父母来的虽然仓促,背的礼物却丰厚。
舒瑞英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他们,见云燕和谢慎泽把人接了过来,亲热的交谈。
街坊四邻见到云燕家来人,有的好事的问:“哎哟,这是来提亲了吧?”
“这些东西别说提一家,提十家也够了啊。”
院子里堆满了礼品,真不知道一路上从京市怎么拿来的。要不是谢父还带着两位警卫员,估摸还真拿不过来。
绒花巷好久没喜事了,见了有外地过来说亲的,大人小孩忍不住往门里看去,见到一地的东西,不得不承认云燕找谢慎泽是找对了,高门大户的人家就是不一样啊。
谢母跟舒瑞英关系不错,年轻时候在一起玩过。亲亲蜜蜜地交谈,说了说两个孩子的事。
“他爸要调到南洲去任军区司令员,一时半会回不来。只能趁这个机会过来,好姐妹不要怪我们仓促啊。”
舒瑞英对谢家满意的不得了,忙说:“怎么会呢,两个孩子大了,咱们做亲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还是你们有心,尊重我们家小燕儿,百忙之中特意过来,我心里很感动。”
谢母听着很窝心,拉着舒瑞英的手说:“我找人算过今年五月二十八号是个好日子,你看?”
舒瑞英说:“我看孩子们的意思,他们愿意就行。”
谢母又把目光转到云燕这边,问都没问谢慎泽:“你觉得怎么样?”
云燕倒是瞅了眼谢慎泽,感受到他发自肺腑的迫切之感,想着的确俩人早一点晚一点办喜事都行,那何必要往后拖。他们在一起一年多,谢慎泽对她关心爱护,她真的觉得自己没选错人。
“我觉得没问题!”云燕脆生生地说完,明显感觉谢慎泽吁了一口气。
她好笑地望着谢慎泽:“你有意见吗?”
谢慎泽说:“我能有什么意见,让我当上门女婿我都乐意。”
谢父一身军装,正气凛然,听到如此不着调的话,忍不住咳了两声。
云燕忍不住笑了:“那就五月二十八,咱们把结婚证拿下。”
谢母站起来走到云燕身边,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这是我俩在城里给你们安置的房子,原先是给他奶奶住的。不是楼房,就是个小院子。他奶奶身体不好,如今常年在京市调养,不如送给你们俩。”
云燕对于谢家的底气太知晓了,谢母嘴里的小院子,绝对是一等一的洋楼别墅。她忙说:“谢谢伯母。”
谢母笑着说:“等下次再见面,就该改口了。”
谢慎泽眼睛不挪地看着他的小姑娘,见她眉眼弯弯的笑,心底柔软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