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真七年。
烛火摇曳。红木坛桌上悬浮着祥云纹饰,其上碧龙飞旋。龙目乖张,身后黄色龙袍起了几丝褶皱,原是平了的,不知哪里蹙了起来。高粱宽舍,许是夜已深的缘故,火苗“噼啪”的暖意也无力升起,案前的男人剑眉厚重,一只满是茧子的手随意打磨着浓密的胡子。
殿中唯有二人,连奴才也退了。
“云岭,明日朕便会下此命。”
工整跪在案后的年轻男子低眉乖顺,模样俊朗,浓重的黑色眉毛下是高高的眉骨,挺直的鼻梁笔笔向下。橙黄色烛火之影忽闪扑满男子的一侧面颊,他双手搭在一起,黑色卷发连带着头部一齐扑了下去,口中念道:“承蒙圣上厚爱,臣定不负期望。”
案上传来一声轻笑,随后一本奏章便落在了案面。男人起身,拖曳着九五之躯,一步一步绕过书案,他亲自扶起跪在案后、名为云岭的男子。男子始终未敢抬头,他依旧顺从地任由徐焕扶起。
“此处就朕与你,不必拘束。”徐焕年近五十,可仍旧神采奕奕,剑眉飞扬,双目亦如星烁然。眼角的皱纹虽是显出了年岁的印迹,但浑厚的声音与绷直的脊梁,仍彰显着帝王的气度不凡。
唤为云岭的年轻男子依旧有礼:“君为君,臣为臣,君为臣纲,臣必谨遵此纲。”
徐焕摇了摇头:“此处哪有君臣,只有兄弟。”
云岭“扑通”一声跪下:“臣不敢。”
徐焕抚了抚胡子,眼中闪出一丝精光,旋即转瞬便逝。看来宰相将云岭调教得适当,举止得体,也识大统,只是这胡人血脉,总归带有野性,既然归顺了六艺,那想必也与中原人无异了。
“知道朕叫你前来,所为何事?”徐焕重又回去坐下,既然方云岭礼数分明,那就随了他去。
方云岭狭目微张,琥珀色眸子同烛辉相映,犹如暗夜中的猫眼。沉稳声音缓缓道来:“所为高丽一事。”
徐焕略一抬眼。
大元已历一帝,徐焕正为二。先帝初开浑宇,定正朔,统胡音,规度量,正文字,仅用三年平定南越、蜀地,定都上京。北以长城为界,向北有燕,已历五世,国曰北燕;向东高丽约百济、新罗而为一,与倭奴国隔海相望。西越走廊与沙州,昆仑山环绕西域诸国,商贸往来为要道,西域俗称五十邦,统于南部西羌一国。西域物产丰饶,却受北燕侵扰已久,好在归顺了大元,每年进贡,边境倒也相安无事。
只是东北处不知何时契丹又做大,近年隐隐有扩张之势。
“高丽蕞尔小国,仅有一江一山保持,自然妄图寻求庇护。据臣所知,境边安州榷场的马匹数量不稳,且病弱残多,良驹暗中收买。臣恐其中有恙。”
“你的意思是,有人将良驹买了去?”
“正是,”方云岭眸色一深,他语气平静,“北燕居额可汗年老,其下皇子众多,分裂帮派,自会为夺位事宜所拘、所乱。料想高丽也趁此机摆脱北燕军事之控,招兵买马,扩大势力。”
徐焕冷笑一声:“倒是会趁火打劫。”
方云岭接着又道:“倭奴国使团不日便至。鬼面奴密报,有高丽奸细。唯恐混入城内宫中,有损圣安。”
徐焕抓起一直置于案上的念珠,玩弄了三四下,周身很快弥漫了帝王不可捉摸的冷意:“他们下榻在哪?”
“城中金华坊驿馆。”方云岭答道。
“鬼面奴安在?”
方云岭直直叩首下去,行一礼,随后抬起上半身,眼睛隐没在额前自然垂下的蜷曲发丝,异域的面庞散发着不知名的鬼魅:“圣上可是要启用鬼面奴?”
徐焕稍一思索,随之一把扔下念珠,从雕花锦绣祥云纹的红木椅上一跃站起,他径直越过跪拜着的方云岭,行至窗前,望向悬挂空中且并未遮挡的一抹弦月,沉声道:“既有此奴,何来不用之理?”
“是。”
听到肯定的答复,徐焕打了个哈欠儿,刚想随口叫宦官前来服侍,又想着方云岭还在此,他本想快快叫方云岭起身,别跪在冷地上久了,转念又想这方云岭还是被礼数约束着好,便叫方云岭退出去的时候叫宦官端水进来。
方云岭乖乖向门后退,刚要叫来门口的宦官。
“云岭。”到了榻边的徐焕又叫了方云岭的名字。
方云岭上前走了几步,双手合住行了跪礼:“圣上还有吩咐?”
“你的身体不好,还在喝那剂药?”
方云岭听得出来帝王的关心,面上仍旧平稳无波,连同声音也是:“多谢圣上爱护,回圣上,云岭仍每日早晚喝药。”
“嗯,”徐焕表示自己知晓了,随意甩甩手,“退下吧,朕要歇了。”
三日后朝堂之上。
“听闻昨夜金华坊出了血案,曲将军可否听闻此事?”
少府监赵大人找到相熟的曲筝曲将军。曲筝不过弱冠的年纪,十多岁出头便是武举的举人,三年前随皇帝亲征高丽,那一役不光使得销声匿迹十多年的鬼面奴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更是使得曲筝曲大将军的名声传遍南北,高丽人和北燕小儿正是一听便闻风丧胆。曲将军一副书生细弱模样,身着赤红官服,就连手持奶白色的象笏的泛红骨节儿,都要平白无故惹得京城女子几分怜爱。
曲家儿郎,先太子太傅曲中仁之儿女,其大儿子曲筝,饶勇善战,却生了一张温文尔雅的皮面,年纪轻轻就封了侯;次子曲尹,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武才,饱读经书不说,如今为散骑常侍,也算皇上眼前的红人儿。
朝中谁不知道,寒人怎的出不了贵子?曲家就是例子。
赵大人发问,曲筝笑了笑:“曲筝略有耳闻,但金华坊离寒舍颇有一段距离,具体的事,恐怕曲筝并不清楚。”
赵大人一捋长胡子,他也笑了两声:“倒也是……我也不过是知道只言片语。今儿早些时候,家中的小厮说来的,说有倭国的留学生入住了金华坊附近的驿馆,可不知怎地惹了上头,全叫鬼面奴带走了。”
赵大人讲得绘声绘色,又有大人围了过来,听赵大人的讲述。曲筝生得个儿高,周围有老学究,又有资历长的,他身为后辈,只能被围在中间,听朝臣们七嘴八舌讨论着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新鲜事儿。这其中,有关鬼面奴的内容,一定是臣子们口中数得上的谈资。
大臣们的谈话声一瞬间降低了些,有胆子大的人叽叽喳喳地说:“看,方谷城领着他那两个儿子来了!”
也就一下子,好几道目光立刻汇聚到走在门口的宰相方谷城,以及跟在他身后高大的两人。
方谷城本是先帝的谋士,在先帝起兵之际,便始终为先帝出谋划策。待先帝平稳战火,方谷城身为老人,自愿收拾烂摊子,帮助先帝整理前朝文书,又安置武将,安抚人心,可谓是功勋卓越。说起为人,方谷城更是老谋深算,前半辈子没有女儿,好不容易老来得女,赶紧在皇帝徐焕耳边儿吹风,成了太子妃,将来可是要当皇后的。
虽说还不到“王与马共天下”的程度,但方家对徐家建国有功,定是要给着几分脸面。
方谷城长子方云岭,本也是武举出身,三年前随军出征高丽,受了骨伤,自那之后再也没见他拿过重东西,更别说舞刀弄枪了。上天许是有意眷顾方云岭,虽有人传方云岭是方谷城胡人的小妾所出,可方府的人皆说从未见过自家老爷有过胡人小妾,又有人传其母早亡。胡人的血统,使得方云岭从小便是京城人户口中的“美姿仪”,传闻先帝见了他,都想等着他长大后尚公主呢!过人的容貌不说,方云岭自小便会粟特语、梵语、回鹘文、吐火罗文等等众多语言,四书五经更是早早可以倒背如流。要不是高丽一役让其落下了病根,需要常年有人熬药照拂着,方云岭定是全京城钦羡的主儿。
至于次子方远山,说不如方云岭般出众,倒也是个不惹事儿的。有人说方远山同其兄云岭交恶,也无人知晓实情。
攀亲附势,都只想攀方家的亲、附方家的势。
方云岭远远朝着曲筝作了一揖。曲筝回以一揖,两人相视笑笑,随后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徐焕终于登上龙椅,台下的大臣们不知何时规整起来,整整齐齐抱着手中的象笏,喊着“万岁万万岁”。
群臣们讨论了秋季收粮收税的问题。徐焕让中书令还有黄门侍郎散朝后去找他,这件事便一时滞后了。除却这些,方谷城领着方云岭来了朝堂,不是新的擢升决定下达,就是有事委托。果不其然,徐焕立刻点了方云岭的名字。
“太子内常侍方云岭。”
“臣下在。”方云岭拱手出列。
徐焕说了几句嘉奖的表面话,最后还是落在升官上面:“即日起,命汝为中书舍人。”
方云岭面上波澜不惊,只是跪下谢恩。
众大臣望着这看似随意的擢升,心里都知和方谷城脱不了什么干系。别人倒也愤懑,即便是功臣,也不至于要利用先帝恩典这么多代,岂不是要传至无穷?
可君王到底是君王,霸道行之,自是无人能参透圣上心中所想。
所有人望着方云岭缓缓起身的背,才意识到这人是与旁人不同的。
烛火摇曳。红木坛桌上悬浮着祥云纹饰,其上碧龙飞旋。龙目乖张,身后黄色龙袍起了几丝褶皱,原是平了的,不知哪里蹙了起来。高粱宽舍,许是夜已深的缘故,火苗“噼啪”的暖意也无力升起,案前的男人剑眉厚重,一只满是茧子的手随意打磨着浓密的胡子。
殿中唯有二人,连奴才也退了。
“云岭,明日朕便会下此命。”
工整跪在案后的年轻男子低眉乖顺,模样俊朗,浓重的黑色眉毛下是高高的眉骨,挺直的鼻梁笔笔向下。橙黄色烛火之影忽闪扑满男子的一侧面颊,他双手搭在一起,黑色卷发连带着头部一齐扑了下去,口中念道:“承蒙圣上厚爱,臣定不负期望。”
案上传来一声轻笑,随后一本奏章便落在了案面。男人起身,拖曳着九五之躯,一步一步绕过书案,他亲自扶起跪在案后、名为云岭的男子。男子始终未敢抬头,他依旧顺从地任由徐焕扶起。
“此处就朕与你,不必拘束。”徐焕年近五十,可仍旧神采奕奕,剑眉飞扬,双目亦如星烁然。眼角的皱纹虽是显出了年岁的印迹,但浑厚的声音与绷直的脊梁,仍彰显着帝王的气度不凡。
唤为云岭的年轻男子依旧有礼:“君为君,臣为臣,君为臣纲,臣必谨遵此纲。”
徐焕摇了摇头:“此处哪有君臣,只有兄弟。”
云岭“扑通”一声跪下:“臣不敢。”
徐焕抚了抚胡子,眼中闪出一丝精光,旋即转瞬便逝。看来宰相将云岭调教得适当,举止得体,也识大统,只是这胡人血脉,总归带有野性,既然归顺了六艺,那想必也与中原人无异了。
“知道朕叫你前来,所为何事?”徐焕重又回去坐下,既然方云岭礼数分明,那就随了他去。
方云岭狭目微张,琥珀色眸子同烛辉相映,犹如暗夜中的猫眼。沉稳声音缓缓道来:“所为高丽一事。”
徐焕略一抬眼。
大元已历一帝,徐焕正为二。先帝初开浑宇,定正朔,统胡音,规度量,正文字,仅用三年平定南越、蜀地,定都上京。北以长城为界,向北有燕,已历五世,国曰北燕;向东高丽约百济、新罗而为一,与倭奴国隔海相望。西越走廊与沙州,昆仑山环绕西域诸国,商贸往来为要道,西域俗称五十邦,统于南部西羌一国。西域物产丰饶,却受北燕侵扰已久,好在归顺了大元,每年进贡,边境倒也相安无事。
只是东北处不知何时契丹又做大,近年隐隐有扩张之势。
“高丽蕞尔小国,仅有一江一山保持,自然妄图寻求庇护。据臣所知,境边安州榷场的马匹数量不稳,且病弱残多,良驹暗中收买。臣恐其中有恙。”
“你的意思是,有人将良驹买了去?”
“正是,”方云岭眸色一深,他语气平静,“北燕居额可汗年老,其下皇子众多,分裂帮派,自会为夺位事宜所拘、所乱。料想高丽也趁此机摆脱北燕军事之控,招兵买马,扩大势力。”
徐焕冷笑一声:“倒是会趁火打劫。”
方云岭接着又道:“倭奴国使团不日便至。鬼面奴密报,有高丽奸细。唯恐混入城内宫中,有损圣安。”
徐焕抓起一直置于案上的念珠,玩弄了三四下,周身很快弥漫了帝王不可捉摸的冷意:“他们下榻在哪?”
“城中金华坊驿馆。”方云岭答道。
“鬼面奴安在?”
方云岭直直叩首下去,行一礼,随后抬起上半身,眼睛隐没在额前自然垂下的蜷曲发丝,异域的面庞散发着不知名的鬼魅:“圣上可是要启用鬼面奴?”
徐焕稍一思索,随之一把扔下念珠,从雕花锦绣祥云纹的红木椅上一跃站起,他径直越过跪拜着的方云岭,行至窗前,望向悬挂空中且并未遮挡的一抹弦月,沉声道:“既有此奴,何来不用之理?”
“是。”
听到肯定的答复,徐焕打了个哈欠儿,刚想随口叫宦官前来服侍,又想着方云岭还在此,他本想快快叫方云岭起身,别跪在冷地上久了,转念又想这方云岭还是被礼数约束着好,便叫方云岭退出去的时候叫宦官端水进来。
方云岭乖乖向门后退,刚要叫来门口的宦官。
“云岭。”到了榻边的徐焕又叫了方云岭的名字。
方云岭上前走了几步,双手合住行了跪礼:“圣上还有吩咐?”
“你的身体不好,还在喝那剂药?”
方云岭听得出来帝王的关心,面上仍旧平稳无波,连同声音也是:“多谢圣上爱护,回圣上,云岭仍每日早晚喝药。”
“嗯,”徐焕表示自己知晓了,随意甩甩手,“退下吧,朕要歇了。”
三日后朝堂之上。
“听闻昨夜金华坊出了血案,曲将军可否听闻此事?”
少府监赵大人找到相熟的曲筝曲将军。曲筝不过弱冠的年纪,十多岁出头便是武举的举人,三年前随皇帝亲征高丽,那一役不光使得销声匿迹十多年的鬼面奴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更是使得曲筝曲大将军的名声传遍南北,高丽人和北燕小儿正是一听便闻风丧胆。曲将军一副书生细弱模样,身着赤红官服,就连手持奶白色的象笏的泛红骨节儿,都要平白无故惹得京城女子几分怜爱。
曲家儿郎,先太子太傅曲中仁之儿女,其大儿子曲筝,饶勇善战,却生了一张温文尔雅的皮面,年纪轻轻就封了侯;次子曲尹,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武才,饱读经书不说,如今为散骑常侍,也算皇上眼前的红人儿。
朝中谁不知道,寒人怎的出不了贵子?曲家就是例子。
赵大人发问,曲筝笑了笑:“曲筝略有耳闻,但金华坊离寒舍颇有一段距离,具体的事,恐怕曲筝并不清楚。”
赵大人一捋长胡子,他也笑了两声:“倒也是……我也不过是知道只言片语。今儿早些时候,家中的小厮说来的,说有倭国的留学生入住了金华坊附近的驿馆,可不知怎地惹了上头,全叫鬼面奴带走了。”
赵大人讲得绘声绘色,又有大人围了过来,听赵大人的讲述。曲筝生得个儿高,周围有老学究,又有资历长的,他身为后辈,只能被围在中间,听朝臣们七嘴八舌讨论着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新鲜事儿。这其中,有关鬼面奴的内容,一定是臣子们口中数得上的谈资。
大臣们的谈话声一瞬间降低了些,有胆子大的人叽叽喳喳地说:“看,方谷城领着他那两个儿子来了!”
也就一下子,好几道目光立刻汇聚到走在门口的宰相方谷城,以及跟在他身后高大的两人。
方谷城本是先帝的谋士,在先帝起兵之际,便始终为先帝出谋划策。待先帝平稳战火,方谷城身为老人,自愿收拾烂摊子,帮助先帝整理前朝文书,又安置武将,安抚人心,可谓是功勋卓越。说起为人,方谷城更是老谋深算,前半辈子没有女儿,好不容易老来得女,赶紧在皇帝徐焕耳边儿吹风,成了太子妃,将来可是要当皇后的。
虽说还不到“王与马共天下”的程度,但方家对徐家建国有功,定是要给着几分脸面。
方谷城长子方云岭,本也是武举出身,三年前随军出征高丽,受了骨伤,自那之后再也没见他拿过重东西,更别说舞刀弄枪了。上天许是有意眷顾方云岭,虽有人传方云岭是方谷城胡人的小妾所出,可方府的人皆说从未见过自家老爷有过胡人小妾,又有人传其母早亡。胡人的血统,使得方云岭从小便是京城人户口中的“美姿仪”,传闻先帝见了他,都想等着他长大后尚公主呢!过人的容貌不说,方云岭自小便会粟特语、梵语、回鹘文、吐火罗文等等众多语言,四书五经更是早早可以倒背如流。要不是高丽一役让其落下了病根,需要常年有人熬药照拂着,方云岭定是全京城钦羡的主儿。
至于次子方远山,说不如方云岭般出众,倒也是个不惹事儿的。有人说方远山同其兄云岭交恶,也无人知晓实情。
攀亲附势,都只想攀方家的亲、附方家的势。
方云岭远远朝着曲筝作了一揖。曲筝回以一揖,两人相视笑笑,随后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徐焕终于登上龙椅,台下的大臣们不知何时规整起来,整整齐齐抱着手中的象笏,喊着“万岁万万岁”。
群臣们讨论了秋季收粮收税的问题。徐焕让中书令还有黄门侍郎散朝后去找他,这件事便一时滞后了。除却这些,方谷城领着方云岭来了朝堂,不是新的擢升决定下达,就是有事委托。果不其然,徐焕立刻点了方云岭的名字。
“太子内常侍方云岭。”
“臣下在。”方云岭拱手出列。
徐焕说了几句嘉奖的表面话,最后还是落在升官上面:“即日起,命汝为中书舍人。”
方云岭面上波澜不惊,只是跪下谢恩。
众大臣望着这看似随意的擢升,心里都知和方谷城脱不了什么干系。别人倒也愤懑,即便是功臣,也不至于要利用先帝恩典这么多代,岂不是要传至无穷?
可君王到底是君王,霸道行之,自是无人能参透圣上心中所想。
所有人望着方云岭缓缓起身的背,才意识到这人是与旁人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