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做口脂?”陈蓉惊讶问道。
其实他们这边民风粗矿,无论男女,都带着股子豪迈的粗糙劲儿。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往前数年,他们这儿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土里掺沙子,不见一滴水,整日北风吹。这地儿干旱,缺水得要命。有一个地儿如果出了水,那人们就会围着这泉水住下,慢慢发展起来。
可还是穷。男子要出门挣银钱,搬石头,做体力活,上山打猎。女子也得要干,她们不能像京城的贵妇办诗会,品花论画,亦不能像水乡的妇女渔歌唱晚。对于她们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和男人一样出门干活。
不能搬大石头,那一定能拿起锹,能搬得起小一点的石头,能在男人们垒墙的时候递沙土,能弯着腰拿起锄头,能在秋收的时候镰刀抡到飞起,然后在中途回家做饭。
西北的家业是祖祖辈辈,男男女女真真切切地流着汗,出着最为廉价的力气干出来的。人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劳作,怎么会在意脸皮是否白净,是否粗糙。
等到他们这一辈,前面已经累积下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她们还是不太爱打扮,相对于长裙,更偏爱简单方便的短打,会涂口脂,但多数女子在这方面研究还是不多。
“以往自己会试着做点,但也少,也没有试过我刚说的这种颜色的口脂。”钟桂莲又给自己找找退路。“要是我十日之内没做出来,可不能催我。”
何晓梅是知道的,她男人这一辈的男女,除了蔺吉安稍微木讷外,其余人都是七巧心思,只要敢应声,就能做到。自己也被调动得有点兴冲冲想打扮自己。
“三姐,那你也看看我适合哪种颜色。”何晓梅笑得开心,虽说她们是西北女子,可也爱美不是。“等这边闲一点,我也要拾掇拾掇自己。”钟百酒给她买的衣裳她还没穿出来过呢。
“行,”钟桂莲也笑起来,“你们等着,保证给你们选最提肤色,看起来最适合你们的口脂。”几人笑起来。
见这些说完,何晓梅又回到之前的那些布匹上。
“你就直接说,那些布多少钱,我可不能白白收下。”
“你真是的,算这么清干什么,不是告诉你那些布我卖不出去嘛。”陈蓉皱眉。
“哼,我要是没做买卖我就信了你。赶紧的,不然我不让我三姐给你做口脂了。”
钟桂莲也附和起来。“麻利地,说了就好,咱们之前可不能这样。”
陈蓉看何晓梅是真心要给,说笑道,“行,给我五两就够了。真是的,怕了你们。”
何晓梅掏了银钱,又和陈蓉说了几句就和钟桂莲两人回了铺子。
男人这边呢,曹大勇走了,就剩冯山。见何晓梅和钟桂莲过来,也告辞回了自己店。
“什么时辰了?”
钟喜闻言,回她媳妇,“约莫要午时了。吴洪应该也要回来了。”
“嗯,我回宅子,百酒这两日我看着给做点清淡的,你自己看着吃点。”收拾东西又忍不住发愁,“冯家给的那些料子,做衣服得做到什么时候。”
“那就先放着,要不找人做吧。”钟喜也知道自己媳妇的手艺。当然不算差,给自家人做衣裳可以,但给别人,算了吧。
“要不拿去二姐那?”钟桂莲搭话,“二姐院子里丫鬟多,没几日也就赶出来了。”
其实也不是不行。钟喜想着到时候也给银钱就行。
这么说着,吴洪一家子回来了。
“喜哥,回来了。”吴洪看起来脸色要比刚来的时候好很多。
几人往外面一瞧,“这是?”何晓梅不知道是没办法人家郎中让回来,还是治好了?
“郎中看了,说是之前乡下郎中接的骨是错位,所以一直疼,再加上腰上也有点骨折,这才一直站不起来。”说起这些,吴洪有些心疼媳妇。
“骨头是郎中敲断又重新接上的,然后开了药说让静养,一年左右就能下地了。”
钟喜听说是先断骨,后接,自己都觉得疼,不敢想一个妇人怎么忍下来。这真是把人逼到绝路了。
何晓梅更是直接说,“那得要多疼,赶紧将你媳妇抱进来,到后院休息。”
吴洪却是有点轻松地笑了。“疼啊,”他胳膊上有个被媳妇咬出的牙印呢,出血了,还包扎了一顿。“可是这就是她受的最后一顿疼了。要是不这么的,以后都下不了炕。”
回头望了眼媳妇,“我不愿意,我媳妇也不愿意。我宁愿她这会痛,也要把病治好。我也能伺候她。”
“嗯,够行啊你们两口子。”钟喜也觉得吴洪这个选择可以算是明智。能理性判断,又不失温情,能成大事。
之前是有点被自己媳妇的腿耽搁,现在也算是能重新开始了。
“还有,喜哥,我准备带我媳妇去庄子。”吴洪憨笑,“在庄子我能顾上她,她在身边我也放心。”
“可以,上去了找大姐,让她给你安排。”钟喜很爽快,确实,总不能因为自己给人家两口子拆的这一个,那一个的。
“谢谢喜哥。”然后就去后院收拾东西。看见在后院桌子上放着的布匹,出来的时候随口问钟喜,“哥,院子里布怎么回事?”
“哦,隔壁送来的,说给你们做衣裳的。”钟喜打算盘,回了句。
何晓梅和钟桂莲两人已经结伴去买东西了。
吴洪心思一转,直接包揽了这件事。“喜哥,我媳妇这两天身上疼劲儿过了,她也暂时没法下地,让我媳妇做。”
钟喜不赞同,停止打算盘。“刚刚接正骨头,应该休息才是。没事,我能找着人。”
“嗐,喜哥,我知道,自己的媳妇我能不疼?”吴洪背着包袱,放到车上,问了她媳妇后,又进来了。“我媳妇也说自己行,我去拿了。”
也不等钟喜劝,直接到后院抱着布匹放到车架上。
其实他们两口子就是感激。
感激钟喜能在生活稍有起色后就来帮他们,感谢钟喜两口子能看见他的难处,感谢嫂子能心善,让他媳妇能治好病。
他知道,他喜哥能提出给自己媳妇先看病肯定是嫂子说的。他喜哥心细,但也细不到这儿。
这不能光嘴上说,要有行动上的表示,对不对,所以这做衣裳活计他们就揽了。
男人间嘛,有推搡客气的时候,可有时候就是会心照不宣。
“行,那就麻烦了。”钟喜在账本上记下,准备等发工钱的时候把这笔也算上。
“好嘞,喜哥,那我们就走了,我家小子,”吴洪喊“刚娃,进来,”吴刚小跑进来,“赶紧谢谢钟叔,咱们就去庄子。”
吴刚连着说了三次,说得钟喜眉开眼笑,“不客气,小伙子。赶紧去吧,赶上热乎晌午饭。”
虽然何晓梅说让他自己凑合一顿饭,可钟喜决定,回家。家里饭最好吃。
关了铺子,今日算是清闲。
走在路上,钟喜大脑飞速转动。
铁早上已经送上去,想必已经开工,不用他太操心。就是家里百酒这儿,他还是有点不放心。
其实要他说,他觉得自己十五岁的女儿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敢做,敢当,勇敢,英气,还能在那种情况下有谋划,可谓有勇有谋,就是当今男儿,也很少有做到的。不愧是他钟喜的女儿,有他的风范。
在和煦春风中走在街头的钟喜很是神经兮兮地翘了翘嘴角。随即又耷拉下来。
但可能因为是年纪的原因,还是有点冲动了。他不敢想要是没有宋观南带那些官兵过来,后果会是怎样。况且,宋观南能救得了她一次,能次次都那么及时赶到?亦或者其他人能次次赶到帮忙?
但这次确实承了宋家的恩,自然是要给备礼的。
炕上那个自己惹完事睡了,这后面还是他这个当爹的给收拾。
不过这次也不知道百酒会睡几日,要到老爷子忌日了。往年他在乱石滩,今年却在县城,但也要回去看看,不然老爷子要在地底下没银钱使了。
胡思乱想间,脚步却没有放慢。
何晓梅两人去了趟街上,来的时候紧赶慢赶也刚刚做好饭。见钟喜来,何晓梅就知道她男人应该是操心百酒了。
何晓梅盛好饭,递给百乐,“给你姐端过去,叫起来让吃饭。”
百乐端着盘子,里面是一盅鲫鱼豆腐汤,奶白奶白,是三姑母做的。旁边配了白馍和小菜。
不放心,何晓梅又嘱咐,“告诉你姐,必须吃完。”
“知道。”百乐端着盘子就走了。好似一点儿都不留恋好久没吃的鱼肉。
钟喜问韩淑,“今天百酒醒来过没?”
“没,一直睡着。”韩淑也叫了好几次,每次那人就迷迷瞪瞪,空洞的眼睛看你两眼,就闭上了。
蔺氏自从听了百酒的事格外沉默,今早人都走了,一个人窝在房子里也没出来,也没去看百酒。
听见百酒还没醒,第一次有点因为这个孙女食不下咽。
可饭桌上没人注意。
“姐,”钟百乐放下托盘,喊钟百酒。“姐,起来吃,三姑母做了鱼汤,吃完再睡。”
其实他们这边民风粗矿,无论男女,都带着股子豪迈的粗糙劲儿。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往前数年,他们这儿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土里掺沙子,不见一滴水,整日北风吹。这地儿干旱,缺水得要命。有一个地儿如果出了水,那人们就会围着这泉水住下,慢慢发展起来。
可还是穷。男子要出门挣银钱,搬石头,做体力活,上山打猎。女子也得要干,她们不能像京城的贵妇办诗会,品花论画,亦不能像水乡的妇女渔歌唱晚。对于她们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和男人一样出门干活。
不能搬大石头,那一定能拿起锹,能搬得起小一点的石头,能在男人们垒墙的时候递沙土,能弯着腰拿起锄头,能在秋收的时候镰刀抡到飞起,然后在中途回家做饭。
西北的家业是祖祖辈辈,男男女女真真切切地流着汗,出着最为廉价的力气干出来的。人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劳作,怎么会在意脸皮是否白净,是否粗糙。
等到他们这一辈,前面已经累积下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她们还是不太爱打扮,相对于长裙,更偏爱简单方便的短打,会涂口脂,但多数女子在这方面研究还是不多。
“以往自己会试着做点,但也少,也没有试过我刚说的这种颜色的口脂。”钟桂莲又给自己找找退路。“要是我十日之内没做出来,可不能催我。”
何晓梅是知道的,她男人这一辈的男女,除了蔺吉安稍微木讷外,其余人都是七巧心思,只要敢应声,就能做到。自己也被调动得有点兴冲冲想打扮自己。
“三姐,那你也看看我适合哪种颜色。”何晓梅笑得开心,虽说她们是西北女子,可也爱美不是。“等这边闲一点,我也要拾掇拾掇自己。”钟百酒给她买的衣裳她还没穿出来过呢。
“行,”钟桂莲也笑起来,“你们等着,保证给你们选最提肤色,看起来最适合你们的口脂。”几人笑起来。
见这些说完,何晓梅又回到之前的那些布匹上。
“你就直接说,那些布多少钱,我可不能白白收下。”
“你真是的,算这么清干什么,不是告诉你那些布我卖不出去嘛。”陈蓉皱眉。
“哼,我要是没做买卖我就信了你。赶紧的,不然我不让我三姐给你做口脂了。”
钟桂莲也附和起来。“麻利地,说了就好,咱们之前可不能这样。”
陈蓉看何晓梅是真心要给,说笑道,“行,给我五两就够了。真是的,怕了你们。”
何晓梅掏了银钱,又和陈蓉说了几句就和钟桂莲两人回了铺子。
男人这边呢,曹大勇走了,就剩冯山。见何晓梅和钟桂莲过来,也告辞回了自己店。
“什么时辰了?”
钟喜闻言,回她媳妇,“约莫要午时了。吴洪应该也要回来了。”
“嗯,我回宅子,百酒这两日我看着给做点清淡的,你自己看着吃点。”收拾东西又忍不住发愁,“冯家给的那些料子,做衣服得做到什么时候。”
“那就先放着,要不找人做吧。”钟喜也知道自己媳妇的手艺。当然不算差,给自家人做衣裳可以,但给别人,算了吧。
“要不拿去二姐那?”钟桂莲搭话,“二姐院子里丫鬟多,没几日也就赶出来了。”
其实也不是不行。钟喜想着到时候也给银钱就行。
这么说着,吴洪一家子回来了。
“喜哥,回来了。”吴洪看起来脸色要比刚来的时候好很多。
几人往外面一瞧,“这是?”何晓梅不知道是没办法人家郎中让回来,还是治好了?
“郎中看了,说是之前乡下郎中接的骨是错位,所以一直疼,再加上腰上也有点骨折,这才一直站不起来。”说起这些,吴洪有些心疼媳妇。
“骨头是郎中敲断又重新接上的,然后开了药说让静养,一年左右就能下地了。”
钟喜听说是先断骨,后接,自己都觉得疼,不敢想一个妇人怎么忍下来。这真是把人逼到绝路了。
何晓梅更是直接说,“那得要多疼,赶紧将你媳妇抱进来,到后院休息。”
吴洪却是有点轻松地笑了。“疼啊,”他胳膊上有个被媳妇咬出的牙印呢,出血了,还包扎了一顿。“可是这就是她受的最后一顿疼了。要是不这么的,以后都下不了炕。”
回头望了眼媳妇,“我不愿意,我媳妇也不愿意。我宁愿她这会痛,也要把病治好。我也能伺候她。”
“嗯,够行啊你们两口子。”钟喜也觉得吴洪这个选择可以算是明智。能理性判断,又不失温情,能成大事。
之前是有点被自己媳妇的腿耽搁,现在也算是能重新开始了。
“还有,喜哥,我准备带我媳妇去庄子。”吴洪憨笑,“在庄子我能顾上她,她在身边我也放心。”
“可以,上去了找大姐,让她给你安排。”钟喜很爽快,确实,总不能因为自己给人家两口子拆的这一个,那一个的。
“谢谢喜哥。”然后就去后院收拾东西。看见在后院桌子上放着的布匹,出来的时候随口问钟喜,“哥,院子里布怎么回事?”
“哦,隔壁送来的,说给你们做衣裳的。”钟喜打算盘,回了句。
何晓梅和钟桂莲两人已经结伴去买东西了。
吴洪心思一转,直接包揽了这件事。“喜哥,我媳妇这两天身上疼劲儿过了,她也暂时没法下地,让我媳妇做。”
钟喜不赞同,停止打算盘。“刚刚接正骨头,应该休息才是。没事,我能找着人。”
“嗐,喜哥,我知道,自己的媳妇我能不疼?”吴洪背着包袱,放到车上,问了她媳妇后,又进来了。“我媳妇也说自己行,我去拿了。”
也不等钟喜劝,直接到后院抱着布匹放到车架上。
其实他们两口子就是感激。
感激钟喜能在生活稍有起色后就来帮他们,感谢钟喜两口子能看见他的难处,感谢嫂子能心善,让他媳妇能治好病。
他知道,他喜哥能提出给自己媳妇先看病肯定是嫂子说的。他喜哥心细,但也细不到这儿。
这不能光嘴上说,要有行动上的表示,对不对,所以这做衣裳活计他们就揽了。
男人间嘛,有推搡客气的时候,可有时候就是会心照不宣。
“行,那就麻烦了。”钟喜在账本上记下,准备等发工钱的时候把这笔也算上。
“好嘞,喜哥,那我们就走了,我家小子,”吴洪喊“刚娃,进来,”吴刚小跑进来,“赶紧谢谢钟叔,咱们就去庄子。”
吴刚连着说了三次,说得钟喜眉开眼笑,“不客气,小伙子。赶紧去吧,赶上热乎晌午饭。”
虽然何晓梅说让他自己凑合一顿饭,可钟喜决定,回家。家里饭最好吃。
关了铺子,今日算是清闲。
走在路上,钟喜大脑飞速转动。
铁早上已经送上去,想必已经开工,不用他太操心。就是家里百酒这儿,他还是有点不放心。
其实要他说,他觉得自己十五岁的女儿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敢做,敢当,勇敢,英气,还能在那种情况下有谋划,可谓有勇有谋,就是当今男儿,也很少有做到的。不愧是他钟喜的女儿,有他的风范。
在和煦春风中走在街头的钟喜很是神经兮兮地翘了翘嘴角。随即又耷拉下来。
但可能因为是年纪的原因,还是有点冲动了。他不敢想要是没有宋观南带那些官兵过来,后果会是怎样。况且,宋观南能救得了她一次,能次次都那么及时赶到?亦或者其他人能次次赶到帮忙?
但这次确实承了宋家的恩,自然是要给备礼的。
炕上那个自己惹完事睡了,这后面还是他这个当爹的给收拾。
不过这次也不知道百酒会睡几日,要到老爷子忌日了。往年他在乱石滩,今年却在县城,但也要回去看看,不然老爷子要在地底下没银钱使了。
胡思乱想间,脚步却没有放慢。
何晓梅两人去了趟街上,来的时候紧赶慢赶也刚刚做好饭。见钟喜来,何晓梅就知道她男人应该是操心百酒了。
何晓梅盛好饭,递给百乐,“给你姐端过去,叫起来让吃饭。”
百乐端着盘子,里面是一盅鲫鱼豆腐汤,奶白奶白,是三姑母做的。旁边配了白馍和小菜。
不放心,何晓梅又嘱咐,“告诉你姐,必须吃完。”
“知道。”百乐端着盘子就走了。好似一点儿都不留恋好久没吃的鱼肉。
钟喜问韩淑,“今天百酒醒来过没?”
“没,一直睡着。”韩淑也叫了好几次,每次那人就迷迷瞪瞪,空洞的眼睛看你两眼,就闭上了。
蔺氏自从听了百酒的事格外沉默,今早人都走了,一个人窝在房子里也没出来,也没去看百酒。
听见百酒还没醒,第一次有点因为这个孙女食不下咽。
可饭桌上没人注意。
“姐,”钟百乐放下托盘,喊钟百酒。“姐,起来吃,三姑母做了鱼汤,吃完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