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门,家里没有响动。
“大哥?”
门开着怎么没人出来?今日天气好,太阳晒着院子里的雪堆在慢慢融化。泥水顺着院子流,也没个人收拾。钟喜踮着脚往屋里走,蔺吉安掀开帘子,看见自己二弟。
“你终于回来了呀,老二。”他之前在屋里听见有人喊他,以为是这些日子太思念老二出了幻觉。直到听见门被推开,人走在院子里。
钟喜两步跳到台阶上,一瞧他大哥,傻了眼。
这是怎么了这是?蔺吉安头发梳得潦草,人也瘦了好多,眼睛里面没了精气神,看着钟喜像是受了多少的委屈。
这么半天了,蔺吉安除了刚刚那句话,就没吱声,何晓梅带着百酒百乐从车上搬自己能拿得动的东西,进进出出两趟,其余人没有一个出来的。
钟喜看了他大哥一眼,就憋火了。
人来了,不说招呼赶紧往里抱东西,也不招呼人,问渴不渴,饿不饿,呆立在台阶上,像是个被折磨透的傻子。他也没再接话,出门搬东西了。
这么一走,又生气了。
雪堆不知道铲出去,放在院子里,现在好了,除了铺点石子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没法下脚。
“娘呢?”钟喜搬着东西问他哥。
蔺吉安很颓废,反应过来搬着卸车。“应该睡下了吧。”这些日子家里安安静静,只要他娘或者他媳妇打照面说句话,两人绝对会呛声。
而后就是两面的哭声。
如今晌午刚过,太阳暖暖的,可能是去歇晌了,没再纠结,问起田地。“黄芪咋样?”
“常师傅说了,就等春分了,咱们四乡的长得都还行。主要了常师傅这些日没休息地各地跑。”
那是个很负责的人,带着自己的两个徒弟几乎百涛各镇都去过了。
“师傅说了,今年就在这儿过年,不回京城。”
车上的东西卸完了,钟百酒准备带着百乐去趟奶奶的屋子,被何晓梅叫住了。“回自己屋子。”
她男人在这方面有些个迟钝,可她扫一眼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实话,第一感觉是高兴。
她这辈子受的蔺氏的苦,也叫她这个从成亲就跑得远远的嫂子尝尝。终于不再是她一人被磋磨,被欺负。
她曾经羡慕过周小安。
成亲后带着男人走了肃州,不用伺候婆婆,后来又生个小子,蔺氏硬是上肃州照顾了人家两月,之后婆婆回来,人家是一点儿都没伺候过。
真真儿掉进福窝。同在一个家,难免作比较,可她永远是不如人。
被磋磨,又生了两个女儿。那些年即使有钟喜从中周旋,可过得也艰难,她都曾想过孩子她也不要了,只让钟喜放她走,觉得被欺负的活不下去。可钟喜不愿意,他宁愿跑过去跪他娘,求他娘,要么带着媳妇孩子离远老娘,也不愿放了何晓梅。
他们的日子就这么推着,眼泪混着干馍吃。
所以就原谅她吧,原谅她的幸灾乐祸。不用问,都知道蔺氏的手段,污蔑,作态。任何一样都会让从没有经历过的新嫁娘难堪,而像周小安这样,之前从未受过磋磨的更难以忍受。
他同蔺吉安打过招呼后,直接去了厨房,准备自己收拾点吃的。他们后面这段路因着快要到了,赶得急,几人肚子里都空的。
沿着石子路去了灶房,掀开面缸准备揉点面,炒盘大杂烩做菜码。
揉面的功夫,叫百酒给她削个土豆。
娘俩说着话的功夫,蔺氏拄着拐棍出现了。她的拐不是拐,就是根比大拇指稍微粗一点的树干。
“是喜喜吗?”
钟喜和蔺吉安正在后院安顿马儿,听见他娘叫,快走两步,“对,我们回来了。”
蔺氏耷拉的眼皮往上翻翻,“还知晓回来?我以为你要在人家那过年呢!”
说完不等钟喜接话,拄拐回了自己的屋子,将门“哐”一声磕上,再没有响动。钟喜皱着眉,看跟在他后面的大哥,“娘咋拄拐?”
这大哥怎么回事?
“前些日子不小心崴了脚。”看钟喜一脸的不耐烦和烦躁,他破罐破摔。“郎中说了,轻微扭伤,缓上个十五日早就好了。”
“这都快大半个月了。”
他也看出来了,他娘纯纯是在作。一会儿换左脚,一会儿换右脚,没个定数。
钟喜一听,看了他娘的屋子一眼没进去,直接去了厨房。屋里面已经醒好,何晓梅正在揪剂子。他生气,也挂了脸,不过还是和缓问何晓梅,“炒啥菜?”
土豆已经削好,加点大白菜,辣椒直接一锅出。也不用何晓梅炒了,打发百酒去烧火,自己抡起了饭勺。
何晓梅趁这空隙同百酒交换个眼神:看你爹气成那样。
百酒往灶坑填着玉米杆子,又扔个木绊,也偷偷笑。不怪她和她娘,实在是每次她爹被奶奶气着就会挂脸。
平日里见人三分笑,突然黑脸外人怕,她们却不会。
几人围着桌子吃饭,钟喜发话了。“今儿个先在这住一晚,明天咱们回县城备年货,等三十日再回。”
“你俩去你奶屋说说话。”
“行。”百酒放下碗,表示没有问题。等吃完百乐洗碗她就去了蔺氏的屋子。老太太躺在炕上,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听见声音,没有睁眼。
“大丫吗?”
“嗯,奶。”
“吃过了?”
“嗯。”
“那回去歇觉去吧。”蔺氏赶人。
“嗯,奶,你也歇着。”
几句话的功夫,百乐的碗筷还没洗完,钟百酒就出来了。钟喜眼神询问:咋这么快出来了?
百酒无奈:我奶让我去歇觉。
钟喜无语:行吧,回来吧。
第二日,钟喜跟他娘说了声,带着一家人回了县城。
百酒先是去了钟意楼。
如今是腊月中旬了,买胭脂妆品的女儿家越来越多,一天进进出出好些人。掌柜小萍看见百酒进来,赶紧迎上去。“百酒,你回来了!”
虽说百酒小她许多,是小辈,可看见百酒就觉得主心骨回来了。这一高兴,嘴上就没把门,没喊东家。
百酒不咋在意,笑嘻嘻问,“嗯,婶子。最近买卖咋样?”
“挺好的。”又拉着百酒的手,往二楼迎。
“东家先上去,我等会儿带着账房一起上来。”又添一句,“你的屋子小桃她们打扫得可勤快了,干净暖和的。”
她就不推辞,直接去了自己屋子。
果然,屋内燃着熏香,炭盆也放着,不算冷清。没一会儿,掌柜带着账房来了,抱着账册,放在百酒跟前。大略翻翻,钟百酒就皱起眉头:只腊月里,一日的净利就要八十两带拐弯,有些时候甚至能飚到一百两。
这还是不算给人上妆的利润。
不怪她惊奇,他们这个百涛县消费能力有限,即使每一家,每一天过来钟意楼买妆品,都卖不出这么多。
掌柜的看百酒翻着账本眉头越皱越深,眼神示意账房。
“咳,东家。”账房不等百酒询问,先交代了出来。
原来是府城的钟意楼买卖火爆,显然已经成了大庆风尚的引路人。夫人小姐们都以能买到钟意楼最新款妆品为荣,这股子风气更是不知什么时候吹到了京城,府城的铺子也有京城人来买。
一来二去,咱们这作坊和妆品生产时间都有限制,没法提供太多,供不应求,反而增加了客人对钟意楼妆品的狂热。客人们四下打听,知晓县城的铺子后,就有人做起了代买。
有人一次拿货就能拿二三十两,拿到府城或者京城加钱卖给夫人小姐们。
原来如此。百酒知晓不管是胭脂还是其他东西,做起来都不是能马虎,或者短时间供给的。“那作坊中婶子们如何了?”
“轮班休息,等下晚城门关之前,这边的女使也会过去帮忙赶工,识字的事早就放下了。”小萍说着,有些惭愧,认识的那几个字都快忘光了。
“手上有订单吗?”
“之前的都是府城的,供货这个月的已经完了。”
“行了,你们下去吧。去找一趟宁远,让跑趟庄子。”
“等会儿闭店的时候,将女使们集合起来吧。”
去庄子是让宁远通知婶子们今晚早休工,派两三个代表过来。集合女使,是有两件事。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钟意楼从里面落了锁。
“都坐着吧。”钟百酒撩了下裙摆,坐在了台阶上,旁边放着个小箱子。下面的掌柜、账房和女使都各自找凳子做好后,百酒先笑了笑。
她不知道的是,坐在台阶上笑眯眯的她是这些人最最坚硬的靠山。有些事情自己把握不好分寸,但这个只有十五六的少女就是能给解决。小萍看着百酒,知道这孩子要给她们想办法了。
不是钱太烧,装不住,是人实在熬不住了。那些庄子里的婶子不抱怨,只要清醒着,就会加把劲做,可她看着实在有些难熬。
身体熬坏了,挣的钱全吃上药,那算个怎么事儿?
百酒同她想的一样。
“大家辛苦了!”她知道,人家为什么这么拼?为她是三分,为银钱是七分,所以,她拍拍身旁的小箱子。“这两个月的银钱还没发,今天先给大伙儿发了!”
哎呀娘嘞!
一来就发银钱!
“大哥?”
门开着怎么没人出来?今日天气好,太阳晒着院子里的雪堆在慢慢融化。泥水顺着院子流,也没个人收拾。钟喜踮着脚往屋里走,蔺吉安掀开帘子,看见自己二弟。
“你终于回来了呀,老二。”他之前在屋里听见有人喊他,以为是这些日子太思念老二出了幻觉。直到听见门被推开,人走在院子里。
钟喜两步跳到台阶上,一瞧他大哥,傻了眼。
这是怎么了这是?蔺吉安头发梳得潦草,人也瘦了好多,眼睛里面没了精气神,看着钟喜像是受了多少的委屈。
这么半天了,蔺吉安除了刚刚那句话,就没吱声,何晓梅带着百酒百乐从车上搬自己能拿得动的东西,进进出出两趟,其余人没有一个出来的。
钟喜看了他大哥一眼,就憋火了。
人来了,不说招呼赶紧往里抱东西,也不招呼人,问渴不渴,饿不饿,呆立在台阶上,像是个被折磨透的傻子。他也没再接话,出门搬东西了。
这么一走,又生气了。
雪堆不知道铲出去,放在院子里,现在好了,除了铺点石子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没法下脚。
“娘呢?”钟喜搬着东西问他哥。
蔺吉安很颓废,反应过来搬着卸车。“应该睡下了吧。”这些日子家里安安静静,只要他娘或者他媳妇打照面说句话,两人绝对会呛声。
而后就是两面的哭声。
如今晌午刚过,太阳暖暖的,可能是去歇晌了,没再纠结,问起田地。“黄芪咋样?”
“常师傅说了,就等春分了,咱们四乡的长得都还行。主要了常师傅这些日没休息地各地跑。”
那是个很负责的人,带着自己的两个徒弟几乎百涛各镇都去过了。
“师傅说了,今年就在这儿过年,不回京城。”
车上的东西卸完了,钟百酒准备带着百乐去趟奶奶的屋子,被何晓梅叫住了。“回自己屋子。”
她男人在这方面有些个迟钝,可她扫一眼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实话,第一感觉是高兴。
她这辈子受的蔺氏的苦,也叫她这个从成亲就跑得远远的嫂子尝尝。终于不再是她一人被磋磨,被欺负。
她曾经羡慕过周小安。
成亲后带着男人走了肃州,不用伺候婆婆,后来又生个小子,蔺氏硬是上肃州照顾了人家两月,之后婆婆回来,人家是一点儿都没伺候过。
真真儿掉进福窝。同在一个家,难免作比较,可她永远是不如人。
被磋磨,又生了两个女儿。那些年即使有钟喜从中周旋,可过得也艰难,她都曾想过孩子她也不要了,只让钟喜放她走,觉得被欺负的活不下去。可钟喜不愿意,他宁愿跑过去跪他娘,求他娘,要么带着媳妇孩子离远老娘,也不愿放了何晓梅。
他们的日子就这么推着,眼泪混着干馍吃。
所以就原谅她吧,原谅她的幸灾乐祸。不用问,都知道蔺氏的手段,污蔑,作态。任何一样都会让从没有经历过的新嫁娘难堪,而像周小安这样,之前从未受过磋磨的更难以忍受。
他同蔺吉安打过招呼后,直接去了厨房,准备自己收拾点吃的。他们后面这段路因着快要到了,赶得急,几人肚子里都空的。
沿着石子路去了灶房,掀开面缸准备揉点面,炒盘大杂烩做菜码。
揉面的功夫,叫百酒给她削个土豆。
娘俩说着话的功夫,蔺氏拄着拐棍出现了。她的拐不是拐,就是根比大拇指稍微粗一点的树干。
“是喜喜吗?”
钟喜和蔺吉安正在后院安顿马儿,听见他娘叫,快走两步,“对,我们回来了。”
蔺氏耷拉的眼皮往上翻翻,“还知晓回来?我以为你要在人家那过年呢!”
说完不等钟喜接话,拄拐回了自己的屋子,将门“哐”一声磕上,再没有响动。钟喜皱着眉,看跟在他后面的大哥,“娘咋拄拐?”
这大哥怎么回事?
“前些日子不小心崴了脚。”看钟喜一脸的不耐烦和烦躁,他破罐破摔。“郎中说了,轻微扭伤,缓上个十五日早就好了。”
“这都快大半个月了。”
他也看出来了,他娘纯纯是在作。一会儿换左脚,一会儿换右脚,没个定数。
钟喜一听,看了他娘的屋子一眼没进去,直接去了厨房。屋里面已经醒好,何晓梅正在揪剂子。他生气,也挂了脸,不过还是和缓问何晓梅,“炒啥菜?”
土豆已经削好,加点大白菜,辣椒直接一锅出。也不用何晓梅炒了,打发百酒去烧火,自己抡起了饭勺。
何晓梅趁这空隙同百酒交换个眼神:看你爹气成那样。
百酒往灶坑填着玉米杆子,又扔个木绊,也偷偷笑。不怪她和她娘,实在是每次她爹被奶奶气着就会挂脸。
平日里见人三分笑,突然黑脸外人怕,她们却不会。
几人围着桌子吃饭,钟喜发话了。“今儿个先在这住一晚,明天咱们回县城备年货,等三十日再回。”
“你俩去你奶屋说说话。”
“行。”百酒放下碗,表示没有问题。等吃完百乐洗碗她就去了蔺氏的屋子。老太太躺在炕上,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听见声音,没有睁眼。
“大丫吗?”
“嗯,奶。”
“吃过了?”
“嗯。”
“那回去歇觉去吧。”蔺氏赶人。
“嗯,奶,你也歇着。”
几句话的功夫,百乐的碗筷还没洗完,钟百酒就出来了。钟喜眼神询问:咋这么快出来了?
百酒无奈:我奶让我去歇觉。
钟喜无语:行吧,回来吧。
第二日,钟喜跟他娘说了声,带着一家人回了县城。
百酒先是去了钟意楼。
如今是腊月中旬了,买胭脂妆品的女儿家越来越多,一天进进出出好些人。掌柜小萍看见百酒进来,赶紧迎上去。“百酒,你回来了!”
虽说百酒小她许多,是小辈,可看见百酒就觉得主心骨回来了。这一高兴,嘴上就没把门,没喊东家。
百酒不咋在意,笑嘻嘻问,“嗯,婶子。最近买卖咋样?”
“挺好的。”又拉着百酒的手,往二楼迎。
“东家先上去,我等会儿带着账房一起上来。”又添一句,“你的屋子小桃她们打扫得可勤快了,干净暖和的。”
她就不推辞,直接去了自己屋子。
果然,屋内燃着熏香,炭盆也放着,不算冷清。没一会儿,掌柜带着账房来了,抱着账册,放在百酒跟前。大略翻翻,钟百酒就皱起眉头:只腊月里,一日的净利就要八十两带拐弯,有些时候甚至能飚到一百两。
这还是不算给人上妆的利润。
不怪她惊奇,他们这个百涛县消费能力有限,即使每一家,每一天过来钟意楼买妆品,都卖不出这么多。
掌柜的看百酒翻着账本眉头越皱越深,眼神示意账房。
“咳,东家。”账房不等百酒询问,先交代了出来。
原来是府城的钟意楼买卖火爆,显然已经成了大庆风尚的引路人。夫人小姐们都以能买到钟意楼最新款妆品为荣,这股子风气更是不知什么时候吹到了京城,府城的铺子也有京城人来买。
一来二去,咱们这作坊和妆品生产时间都有限制,没法提供太多,供不应求,反而增加了客人对钟意楼妆品的狂热。客人们四下打听,知晓县城的铺子后,就有人做起了代买。
有人一次拿货就能拿二三十两,拿到府城或者京城加钱卖给夫人小姐们。
原来如此。百酒知晓不管是胭脂还是其他东西,做起来都不是能马虎,或者短时间供给的。“那作坊中婶子们如何了?”
“轮班休息,等下晚城门关之前,这边的女使也会过去帮忙赶工,识字的事早就放下了。”小萍说着,有些惭愧,认识的那几个字都快忘光了。
“手上有订单吗?”
“之前的都是府城的,供货这个月的已经完了。”
“行了,你们下去吧。去找一趟宁远,让跑趟庄子。”
“等会儿闭店的时候,将女使们集合起来吧。”
去庄子是让宁远通知婶子们今晚早休工,派两三个代表过来。集合女使,是有两件事。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钟意楼从里面落了锁。
“都坐着吧。”钟百酒撩了下裙摆,坐在了台阶上,旁边放着个小箱子。下面的掌柜、账房和女使都各自找凳子做好后,百酒先笑了笑。
她不知道的是,坐在台阶上笑眯眯的她是这些人最最坚硬的靠山。有些事情自己把握不好分寸,但这个只有十五六的少女就是能给解决。小萍看着百酒,知道这孩子要给她们想办法了。
不是钱太烧,装不住,是人实在熬不住了。那些庄子里的婶子不抱怨,只要清醒着,就会加把劲做,可她看着实在有些难熬。
身体熬坏了,挣的钱全吃上药,那算个怎么事儿?
百酒同她想的一样。
“大家辛苦了!”她知道,人家为什么这么拼?为她是三分,为银钱是七分,所以,她拍拍身旁的小箱子。“这两个月的银钱还没发,今天先给大伙儿发了!”
哎呀娘嘞!
一来就发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