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衣解带(三)
陆蔓腾的红了脸,“你你你,你做什么!”
李挽长指勾过衣襟,回头冲她挑眉得意道,
“怎样,本王的背好看吧?要我说,宝剑洞穿纪子辉那般丑人是在是浪费,要是插在本王的背上,肯定更好看。”
什么意思?
怎么突然就说到宝剑了?
陆蔓看着眼前人,一双凤眸分明带着笑,说的话却让人从脚下涌出阵阵寒凉。
“夫人要不要试试?你那把匕首。”
嗡的一声,血液涌上大脑。匕首插在他的背上?他到底想说什么?
李挽将袍衫堆叠在腰腹,倾身向陆蔓靠得更近,试探的意味更加明显,
“怎么,难道夫人从没想过,用你那把可爱的匕首,在本王的背上划条口子,挽心掏肺,鲜血蜿蜒,一定……”
他顿了顿,唇角勾起一抹狂狷的笑意,声音轻得几近呢喃,
“好看极了。”
暖烘烘的低语,萦绕耳畔,就像是在下蛊。
他离得那么近,近到可以看清背上的每一根汗毛。鼓硬肌肉随着呼吸起伏,体温从他的周身散发出来,把她也包裹在其中。
那么流畅,那么光洁,要是真的能插进一把匕首……
陆蔓情不自禁的伸出手,缓缓的,缓缓的,指尖触碰上皮肤。
瞬间,身前人绷得笔直,下一刻,耳边响起李挽阴沉的声音,
“不过,要是本王死了,本王如此富有智慧的筹谋,谁又来告诉夫人呢?”
陆蔓愣在原地。
好嘛,又在戏弄她!
她曲起指关节,狠狠顶在这人的脊椎骨上,
“我看王爷再不穿上衣服,迟早把自己搞得来病死。”
李挽痛得两眼冒泪花,蔫头蔫脑把衣服披上了。
趁他解了领扣,陆蔓又拧了热巾帕,胡乱擦在这人的脸上颈上。
虽然手上一点不客气,但前前后后收拾得很干净。
汗湿的身体被热毛巾擦过,李挽大剌剌躺在榻上,心里前所未有的熨帖。
虽然他吃了痛,没讨到好,但逗弄人也算得了趣,不住咂摸回想着,越想越满足。
“三月一过就入夏了,赶明儿我去把凉亭收拾收拾,晚上能和夫人一起赏月纳凉。小果儿呢?让孩子也排出新戏来热闹热闹。”
一提到小果儿,陆蔓又气恨起来。
这厮居然还有脸提小果儿?
她恶狠狠的拧了把巾帕,
“过几天我会把小果儿送到昭玄寺去,王爷不会再见到小果儿了,不是谁都可以任你利用、任你折腾。”
陆蔓说的无心,不觉屋内热闹的气氛瞬间凉了下来。
李挽难得失语,直愣愣的看着陆蔓。
他知道陆蔓意指鹿山起义时,他对她的利用、对小果儿的利用,这些事就像刺一样扎在她的心里。
后来,校场、围府,意外接踵而至,他一直没有打定主意为这一切作出解释。
而此时此刻,看着和自己共处一室的小女娘,惜字如金的摄政王,莫名奇妙的,不愿眼前这个人跟自己有隔阂。
他目光定定,喉头上下翻涌,许久,低声道了句,
“对不起。”
“什么?”
陆蔓疑心自己听错,探头望向李挽。
生死或许真的能卸掉一个人的高傲和戾气,李挽低眉顺目的倚在榻上,憔悴苍白的面庞不见往日的戾气,倒显得有几分卑微。
“对不起,校场的事,是我做错了。我知道鹿山大火是我一手造成的,是我无能,我想证明自己,我没有凶你更不想害你,我是想惩罚我自己。”
他其实能分辨对错,他甚至也能体会陆蔓的想法,
“是我幼稚,是我笨嘴拙舌,是我没有考虑到你的害怕。对不起,夫人。为夫错了,你原谅我好吗?”
当平时冷漠到连话都说不上几句的人,突然表露真心般道歉、恳求原谅,确实很容易让人丧失理智,误以为他或许是真诚的。
李挽心急,步履踉跄的走过来,一把拿过水盆,“歇歇,夫人。”
他一瘸一拐的杵着陆蔓,坐到榻上,
“其实,我一走出军营就后悔了。我想了夫人一路,可惜没等到夫人。我还请小果儿去找你呢,真的,我当真知道错了。”
陆蔓渐渐轻蹙眉梢。
面对突如其来的道歉,她完全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诚然,他知道错了。
诚然,他的道歉很打动人。
可是,后悔了,然后呢?
他没有任何行动。
为了他的计谋,他还是丢下她,跑去找梁敬之作戏。
这种道歉,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陆蔓久久不应,李挽很明白如何拿捏她,主动给她按肩捏背,道了一句,
“夫人不是想知道我为什么做这一切么?”
果然,陆蔓瞬间被转移了注意,像只警惕的小狸奴,竖起了耳朵。
李挽悄悄抿起笑意,
“前太傅夏矍夏公,夫人可知道?”
夏?
大梁历史上好像是有位夏姓名臣,不过昙花一现,着墨不多,陆蔓不太记得清了。
陆蔓懵懵的,李挽神情愈发和悦,轻咳一声,开始娓娓道来,
“夏老辞世时,夫人应该才五岁,不知道也正常。”
“他是开国老臣,有从龙之功,辅佐了先祖,我的皇父、皇兄,本该配享太祖庙堂,直到北国嫁来和亲公主。”
“皇嫂诞下皇太子,因现吉兆而未被处死,夏老因循旧礼,进言礼不可废,结果……”
李挽顿了顿,陆蔓心里生出不好的猜想,
“难道夏老因此……身亡了么?
李挽长吸一口气,
”没有。皇兄是顾念旧情的人,并没有因此责难夏老。但当时朝堂对于要不要赐死皇嫂,吵不可开交,牵连了大批朝臣。夏老心寒,自请左迁,离京赴任会稽郡守。”
“后来,纪将军驻军会稽,军中暴动,夏老整顿军纪,死在暴乱中。”
阴差阳错?
结合李挽种种行为,陆蔓几乎瞬间意识到什么,
“夏老真的……真的是战死的吗?”
李挽垂下眉眼看向她,
“夏老身亡之后,夏府满门被屠。夫人觉得呢?”
讥讽笑意被烛光映照出一抹诡异的弧度,算是肯定了陆蔓的猜测。
“纪将军简称是贼寇闹事,可天底下能有这样巧合的事?全大梁都不相信。但碍于他纪家手握重权,碍于皇兄纵容皇嫂,满朝文武,居然无人敢问责。”
李挽的唇角还浅浅勾起,可乌眸里的讽刺和冷意已经止不住的往外涌,
“没关系,他们不敢,本王敢。王法管不了,本王自己替天行道。”
他的声音很平静。谈论起郁结多年的仇恨时,没有少年的那种嫉恶如仇、声势张扬,也没有小人的那种无能狂怒,就好像他只是在叙述一件寻常事。
因为他很笃定,很笃定自己一定会做到,甚至言辞间都带上了轻挑的尾音。
这就是李挽,是他一如既往自负狂傲的模样。冷静、游刃有余得来,区区几句话,便足以令人闻风丧胆、望而生畏。
但不知道为什么,陆蔓莫名觉得他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了,她突然有些理解他了。
无言良久,陆蔓抬头看向李挽,明亮的杏眼像是也为他的讲述泛起涟漪。
软唇嗫嚅着,她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夏老对郎君来说,一定很重要吧。”
几近呢喃的低语,却不啻惊雷。
瞬间,李挽愣在原地。
他原以为,她会像别人一样,劝自己放下仇恨,也有可能会指责自己狠辣无情,或者怀疑他胡编乱造。
可是她没有,都没有。
她好像是在试图理解他,好像是在心疼他。
夏老故去这么多年,还从没有人这样问他、从来没有人这样对他,她好像跟所有人都不一样。
因为从来没有被问过,也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别人诉说。
所以当陆蔓撕开着到口子,李挽只感觉心里像猫抓一样。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渐渐隐忍出痛苦,喉头抖动许久,才哑着嗓子草草解释了一句,
“夏老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义父,是比我皇父皇兄还要亲的亲人。”
哽咽的嗓音落下,陆蔓感觉一颗心就像被狠狠攥紧,揉成一滩烂泥。
不可否认,这一刻,她还是动摇了。
“所以,郎君是为了报仇,才会针对纪家,才会设计杀了纪常侍,对吗?”
床榻上的人无声注视着她,纤长睫羽覆盖住乌黑眼眸,里面好像闪动着波光。
陆蔓呆呆愣愣的看着他,只觉得眼前这个人,可怕,也可怜,可恨,也可悲;渐渐的,心绪乱七八糟的搅在一起,压根分辨不清了。
很快,宫里太医前来问诊。
李挽歇下之前,将朱钺行马一应事务全都交给陆蔓决定。
虽然李挽的理由令人动容,但陆蔓没有单纯到凭借只言片语,就相信李挽所谓的“不稀罕”云云,他以后极大概率还是要篡位的。
她将朱钺交还宫人,连带着将其余九锡之礼都请回宫,行马也不要了,让陛下自个儿留在宫中。
看着浩浩汤汤的百余虎贲,护着仪仗,抬着朱门,托着宝盘,逐渐远去,陆蔓才终于长舒口气。
如果九锡真的代表着夺嫡,那么能送走九锡,至少给了她一些心里安慰。
李挽长指勾过衣襟,回头冲她挑眉得意道,
“怎样,本王的背好看吧?要我说,宝剑洞穿纪子辉那般丑人是在是浪费,要是插在本王的背上,肯定更好看。”
什么意思?
怎么突然就说到宝剑了?
陆蔓看着眼前人,一双凤眸分明带着笑,说的话却让人从脚下涌出阵阵寒凉。
“夫人要不要试试?你那把匕首。”
嗡的一声,血液涌上大脑。匕首插在他的背上?他到底想说什么?
李挽将袍衫堆叠在腰腹,倾身向陆蔓靠得更近,试探的意味更加明显,
“怎么,难道夫人从没想过,用你那把可爱的匕首,在本王的背上划条口子,挽心掏肺,鲜血蜿蜒,一定……”
他顿了顿,唇角勾起一抹狂狷的笑意,声音轻得几近呢喃,
“好看极了。”
暖烘烘的低语,萦绕耳畔,就像是在下蛊。
他离得那么近,近到可以看清背上的每一根汗毛。鼓硬肌肉随着呼吸起伏,体温从他的周身散发出来,把她也包裹在其中。
那么流畅,那么光洁,要是真的能插进一把匕首……
陆蔓情不自禁的伸出手,缓缓的,缓缓的,指尖触碰上皮肤。
瞬间,身前人绷得笔直,下一刻,耳边响起李挽阴沉的声音,
“不过,要是本王死了,本王如此富有智慧的筹谋,谁又来告诉夫人呢?”
陆蔓愣在原地。
好嘛,又在戏弄她!
她曲起指关节,狠狠顶在这人的脊椎骨上,
“我看王爷再不穿上衣服,迟早把自己搞得来病死。”
李挽痛得两眼冒泪花,蔫头蔫脑把衣服披上了。
趁他解了领扣,陆蔓又拧了热巾帕,胡乱擦在这人的脸上颈上。
虽然手上一点不客气,但前前后后收拾得很干净。
汗湿的身体被热毛巾擦过,李挽大剌剌躺在榻上,心里前所未有的熨帖。
虽然他吃了痛,没讨到好,但逗弄人也算得了趣,不住咂摸回想着,越想越满足。
“三月一过就入夏了,赶明儿我去把凉亭收拾收拾,晚上能和夫人一起赏月纳凉。小果儿呢?让孩子也排出新戏来热闹热闹。”
一提到小果儿,陆蔓又气恨起来。
这厮居然还有脸提小果儿?
她恶狠狠的拧了把巾帕,
“过几天我会把小果儿送到昭玄寺去,王爷不会再见到小果儿了,不是谁都可以任你利用、任你折腾。”
陆蔓说的无心,不觉屋内热闹的气氛瞬间凉了下来。
李挽难得失语,直愣愣的看着陆蔓。
他知道陆蔓意指鹿山起义时,他对她的利用、对小果儿的利用,这些事就像刺一样扎在她的心里。
后来,校场、围府,意外接踵而至,他一直没有打定主意为这一切作出解释。
而此时此刻,看着和自己共处一室的小女娘,惜字如金的摄政王,莫名奇妙的,不愿眼前这个人跟自己有隔阂。
他目光定定,喉头上下翻涌,许久,低声道了句,
“对不起。”
“什么?”
陆蔓疑心自己听错,探头望向李挽。
生死或许真的能卸掉一个人的高傲和戾气,李挽低眉顺目的倚在榻上,憔悴苍白的面庞不见往日的戾气,倒显得有几分卑微。
“对不起,校场的事,是我做错了。我知道鹿山大火是我一手造成的,是我无能,我想证明自己,我没有凶你更不想害你,我是想惩罚我自己。”
他其实能分辨对错,他甚至也能体会陆蔓的想法,
“是我幼稚,是我笨嘴拙舌,是我没有考虑到你的害怕。对不起,夫人。为夫错了,你原谅我好吗?”
当平时冷漠到连话都说不上几句的人,突然表露真心般道歉、恳求原谅,确实很容易让人丧失理智,误以为他或许是真诚的。
李挽心急,步履踉跄的走过来,一把拿过水盆,“歇歇,夫人。”
他一瘸一拐的杵着陆蔓,坐到榻上,
“其实,我一走出军营就后悔了。我想了夫人一路,可惜没等到夫人。我还请小果儿去找你呢,真的,我当真知道错了。”
陆蔓渐渐轻蹙眉梢。
面对突如其来的道歉,她完全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诚然,他知道错了。
诚然,他的道歉很打动人。
可是,后悔了,然后呢?
他没有任何行动。
为了他的计谋,他还是丢下她,跑去找梁敬之作戏。
这种道歉,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陆蔓久久不应,李挽很明白如何拿捏她,主动给她按肩捏背,道了一句,
“夫人不是想知道我为什么做这一切么?”
果然,陆蔓瞬间被转移了注意,像只警惕的小狸奴,竖起了耳朵。
李挽悄悄抿起笑意,
“前太傅夏矍夏公,夫人可知道?”
夏?
大梁历史上好像是有位夏姓名臣,不过昙花一现,着墨不多,陆蔓不太记得清了。
陆蔓懵懵的,李挽神情愈发和悦,轻咳一声,开始娓娓道来,
“夏老辞世时,夫人应该才五岁,不知道也正常。”
“他是开国老臣,有从龙之功,辅佐了先祖,我的皇父、皇兄,本该配享太祖庙堂,直到北国嫁来和亲公主。”
“皇嫂诞下皇太子,因现吉兆而未被处死,夏老因循旧礼,进言礼不可废,结果……”
李挽顿了顿,陆蔓心里生出不好的猜想,
“难道夏老因此……身亡了么?
李挽长吸一口气,
”没有。皇兄是顾念旧情的人,并没有因此责难夏老。但当时朝堂对于要不要赐死皇嫂,吵不可开交,牵连了大批朝臣。夏老心寒,自请左迁,离京赴任会稽郡守。”
“后来,纪将军驻军会稽,军中暴动,夏老整顿军纪,死在暴乱中。”
阴差阳错?
结合李挽种种行为,陆蔓几乎瞬间意识到什么,
“夏老真的……真的是战死的吗?”
李挽垂下眉眼看向她,
“夏老身亡之后,夏府满门被屠。夫人觉得呢?”
讥讽笑意被烛光映照出一抹诡异的弧度,算是肯定了陆蔓的猜测。
“纪将军简称是贼寇闹事,可天底下能有这样巧合的事?全大梁都不相信。但碍于他纪家手握重权,碍于皇兄纵容皇嫂,满朝文武,居然无人敢问责。”
李挽的唇角还浅浅勾起,可乌眸里的讽刺和冷意已经止不住的往外涌,
“没关系,他们不敢,本王敢。王法管不了,本王自己替天行道。”
他的声音很平静。谈论起郁结多年的仇恨时,没有少年的那种嫉恶如仇、声势张扬,也没有小人的那种无能狂怒,就好像他只是在叙述一件寻常事。
因为他很笃定,很笃定自己一定会做到,甚至言辞间都带上了轻挑的尾音。
这就是李挽,是他一如既往自负狂傲的模样。冷静、游刃有余得来,区区几句话,便足以令人闻风丧胆、望而生畏。
但不知道为什么,陆蔓莫名觉得他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了,她突然有些理解他了。
无言良久,陆蔓抬头看向李挽,明亮的杏眼像是也为他的讲述泛起涟漪。
软唇嗫嚅着,她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夏老对郎君来说,一定很重要吧。”
几近呢喃的低语,却不啻惊雷。
瞬间,李挽愣在原地。
他原以为,她会像别人一样,劝自己放下仇恨,也有可能会指责自己狠辣无情,或者怀疑他胡编乱造。
可是她没有,都没有。
她好像是在试图理解他,好像是在心疼他。
夏老故去这么多年,还从没有人这样问他、从来没有人这样对他,她好像跟所有人都不一样。
因为从来没有被问过,也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别人诉说。
所以当陆蔓撕开着到口子,李挽只感觉心里像猫抓一样。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渐渐隐忍出痛苦,喉头抖动许久,才哑着嗓子草草解释了一句,
“夏老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义父,是比我皇父皇兄还要亲的亲人。”
哽咽的嗓音落下,陆蔓感觉一颗心就像被狠狠攥紧,揉成一滩烂泥。
不可否认,这一刻,她还是动摇了。
“所以,郎君是为了报仇,才会针对纪家,才会设计杀了纪常侍,对吗?”
床榻上的人无声注视着她,纤长睫羽覆盖住乌黑眼眸,里面好像闪动着波光。
陆蔓呆呆愣愣的看着他,只觉得眼前这个人,可怕,也可怜,可恨,也可悲;渐渐的,心绪乱七八糟的搅在一起,压根分辨不清了。
很快,宫里太医前来问诊。
李挽歇下之前,将朱钺行马一应事务全都交给陆蔓决定。
虽然李挽的理由令人动容,但陆蔓没有单纯到凭借只言片语,就相信李挽所谓的“不稀罕”云云,他以后极大概率还是要篡位的。
她将朱钺交还宫人,连带着将其余九锡之礼都请回宫,行马也不要了,让陛下自个儿留在宫中。
看着浩浩汤汤的百余虎贲,护着仪仗,抬着朱门,托着宝盘,逐渐远去,陆蔓才终于长舒口气。
如果九锡真的代表着夺嫡,那么能送走九锡,至少给了她一些心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