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系一楼绿化带旁有几株高大的树木,它们的枝叶向天空舒展开来,茂密清凉。

    赵明均一边从学院办公室往外走,一边查看手机上学院科研秘书刚刚发的消息:[赵教授,茶点都准备好了。]

    他扶了扶眼镜,回消息:[好的,辛苦了。]

    今日是京华法哲思辨论坛首场会议开幕,10点开始,此时刚刚9点,他骑着自行车从学院院楼到会场,还能早到半小时。

    只是当他走到自己早上停在树旁的自行车时,却发现自行车的后胎已经软绵绵地塌了下去,显然是破了。

    破口处有一粒尖锐的小石子刺入,赵明均眉头一皱,他记得早上的时候这车胎还好好的,似乎并没有轧到石子。

    他想了想,叹了口气,真是老了,这都没发觉。

    赵明均尝试勉强骑着走,双手紧握车把,脚下用力蹬着踏板,但自行车不受控制地左右摇摆。每一次蹬踏,轮胎都会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声,根本骑不走。

    绿化带对面是一排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周安隐匿在树影之中,透过树叶斑驳的缝隙,目光锁定在对面正焦急地绕着自行车徘徊的身影上。

    她手里紧握着一片尖锐的铁片,冰冷的触感增加了她心底几分紧张,甚至因为捏得太紧,手掌心里已留下了一个鲜明的红色印记。

    赵明均抬手看手表,环顾四周,静悄悄的,此时学生们大多在上课,今日论坛学院里面老师们几乎都去了,他此时还真是找不到帮手。

    “老师,您好,请问您需要帮忙吗?”一声清丽而关切的声音从赵明均身后传来,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赵明均转过身,只见一个学生打扮的女生骑着小电驴稳稳地停在他面前。

    她微笑着打招呼:“赵老教授好。”

    赵明均点了点头,但似乎不记得在哪里见过:“同学,你……”

    周安立刻自我介绍:“老师,我上过您的课,我是法哲系研究生,叫周安。”

    她把小电驴停在一旁,走到赵老教授的自行车旁,用手按了按车胎凹陷处:“老师,这车得补胎才能骑了。”

    “我要去图书馆,不知道您去哪里,要不顺便带您一程?”周安露出爽朗的笑容。

    赵明均眼前一亮。论坛会场正好在图书馆旁边的大礼堂。

    “小同学,感谢你啊,我正好去那边礼堂,麻烦了!”赵老教授很客气。

    周安笑着,瞧着赵老教授坐上后座:“老师,那您坐好了。”

    小电驴沿着校园的林荫小道驶过,带起一阵微风。

    不过十分钟,便到了。

    周安将赵老教授放下来:“老师,到了,我先去图书馆了。”

    赵明均站稳后,连忙道谢:“谢谢了同学,今天多亏你了,不然我就迟到了。”

    周安笑了笑,摆摆手。

    赵明均正要抬腿往会场内走去,却听见“砰——”的一声。

    只见周安放在车座后方的书包突然一滑,一本书从书包的缝隙中滑落出来,翻滚了几下,落在地面上。

    但她似乎并未察觉到这一小插曲,一溜烟地骑上小电驴,向前开去。

    赵老教授眼尖地发现了地上的书,他急忙朝周安的背影喊道:“小同学,你的书掉了!”

    但是,周安似乎根本没听见,她的小电驴已经拐了个弯,朝着图书馆正门的方向驶去。

    赵老教授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弯下腰捡起那本书。书的封面在阳光下微微泛着光,上面写着“法哲著作阅读笔记”,再下面是一行小字,字迹娟秀,有这本笔记主人的名字“周安”,还有一串电话号码。

    他愣了愣,翻开那本笔记,上面密密麻麻的,有很多批注和注解,一看就能感觉到做笔记的人有多么用心,看来是个对学术有些兴趣的小同学。

    一张A4纸从笔记夹层轻飘飘掉出来,赵明均一看,是一张课题组科研助理申请表。

    他捡起那张表,细细看着内容,慢慢地眉头紧锁起来。

    这个帮他忙的小姑娘简历非常好,各门成绩都很靠前,且独立写过论文,虽然发表在普刊上,但这本普刊一直以质量著称,并不亚于许多知名期刊。

    可他记得他看交上来的申请表,筛选候选人的时候,并没有看到这张表。

    *

    周安把小电驴还给隔壁舍友后,回到宿舍。

    自疗养院回来后,她的心就已经平静了下来。

    她去图书馆整理自己之前的研究笔记,零零散散好几本,耐心地将它们全部装订在一起,又特地往许多处地方添了些新的批注。

    电子版的笔记自然不能体现出她的用心,只有一笔一划写出来的、看起来便是厚厚一大摞的纸质笔记才能显出她的仔细。

    一本笔记,或许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对赵老教授这样的人,一定会有用的。

    赵明均是那种以学术为生命,几十年的人生里唯爱学术研究的人,他纯粹、执着,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才。

    他们珍惜和自己相似的人,哪怕有一点相似,都会忍不住多给几分心软的关注。

    周安必须承认,自己卯足了劲儿要进课题组虽然动机不纯,但是那本研究笔记上记录的知识和心得却是她好几年的功夫。

    在写下那些笔记时,她并不知道自己会用在这件事上。

    她那时虽然清苦,却是喜欢读书这件事的,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呆在图书馆光线好的角落,专专心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没有任何烦恼和痛苦,一看便是一整天。

    曾经那个一笔一划写下笔记的周安从未想到有朝一日,这些文字会成为她走向命运拐点的工具。或许这便是命运将她指引至此。

    *

    课题组科研助理最终上报时间是在公示的七天后,在距离公示结束还有两天的时候,周安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

    她接起来,电话那头是温和亲切的男声。

    “您好,请问是周安同学么?”

    周安立刻坐直,她站起来,走到宿舍区安静的角落。

    “是的。”她已经听出来那是赵老教授的声音。

    赵老教授道:“小周,我是赵明均,前几天你载我去大礼堂,落下了一本研究笔记。”

    周安立刻回答:“啊,我还以为找不到了,原来是掉了,谢谢老师了。”

    赵老教授的声音顿了顿,他道:“小周,我无意中看到一张申请表,你是有申请过我课题组的科研助理么,我看你的简历很不错,笔记也写得认真。”

    周安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是,老师,我申请过,但是没有过初审。”

    赵老教授有些惋惜:“是这样,可能是我们这边流程有些问题,把你的表漏掉了,我并没有看到你的申请表。小周,我向你道歉。”

    周安握着手机的手指攥紧,她敏锐地察觉到赵老教授的意思。

    法哲系的老师们大多崇尚规则,谨守着程序正当的原则,尤其是像赵教授这样孤傲了一辈子的老教授,更是将规则和秩序奉为圭臬。

    因此即使她的表被漏掉,但陈娜已经入选并且经过公示了,完全符合程序正义,再加上周安手上也没有她和许钦寿勾连的实质性证据,所以,这个名额,是不可能推翻重新选的。

    可是她的眼只黯淡了几秒,又立刻亮起来。

    总要再搏一把她才能甘心。

    周安稳住心神:“老师,没关系的。其实我一直很关注您的研究,也有许多问题想要请教,很开心能接到您的电话。老师您之前的未成年人法律权益保护和社会进步因素的研究,我……”

    提起自己的研究,赵老教授立刻接上了话。

    这通电话足足打了一个小时,电话末尾,周安声线笃定、格外诚恳:“老师,即使没能进您的课题组跟您学习,但我还是会坚持研究下去,我对法哲学的研究一直是有兴趣的。”

    赵老教授本就因为周安方才的对答如流而多了几分好感,现在听见周安声音里的决心,他默了一瞬,道:“小周,你有这个心很好,研究最缺的就是纯粹的热爱。”

    周安笑了笑:“谢谢老师。”

    挂断电话,周安坐回宿舍的椅子,她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

    她的心彻底静下来,尽人事,听天命。

    课题组科研助理公示的最后一天,周安接到辅导员的电话,说是学院要召开教研会,赵老教授让周安去旁听。

    周安暗自窃喜,但她稳了稳心神,应了下来。

    教研会上,赵老教授的声音很是有力。

    他说:“我想替一位学生争取一个机会,希望学院能同意我的课题组破格增设一个科研助理名额。我认为这本研究笔记足以证明这个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热爱,我们这个行业最珍贵最稀缺的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为了这样一份热爱,我想打破原本的考核规则也是值得的。如果有什么不良影响,我来替她承担。”

    周安坐在角落,听着赵老教授的声音在整个会议室回荡,她低下头,只是听着。

    她没有试图从陈娜手里抢名额,而是选择利用赵教授对学生的惜才之心,引得这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愿意为她破格增加到一个新名额。

    从来没有人这样维护她,一切在她计划中,但好像又超出了原本冷冰冰的计划。

    赵老教授,赵明均,他是法哲领域相当有威望的老师,不仅因为他学术能力强,更是因为他的品性纯良,令人钦佩。

    他像明灯一样照亮过无数学生,桃李遍布国内外。

    周安想,其实自己是配不上这样的人给出的维护和帮助的。

    只是,配不配得上,她都已经得到了。

    离弦的箭是不会回头的。

章节目录

心机女她绝地反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简玛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简玛丽并收藏心机女她绝地反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