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季之木商量完事情,已经是凌晨。
凌晨街道上霓虹灯的光晃得人眼睛生疼,周安独自开着车绕了几个大圈子,却愈发清醒,没有丝毫睡意。
既然睡不着觉,她索性回了公司。
周安处理完文件,强迫自己小眯了会儿。
直到窗外的天空开始泛起鱼肚白,周安才站起身,走到窗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
她望着渐渐明亮起来的天空,淡淡的蓝色如同洗涤过的画布,干净而明亮。
街道上的灯光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行人和车辆忙碌的身影。远处的高楼大厦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挺拔。
秘书推门进来:“周总,有人在楼下说想见您。”
周安嘴角微微下垂,露出不悦的弧度。
她这几天被先前的几个宋氏“元老”吵得头疼,昨晚又没怎么睡,头脑发胀,隐隐有了不耐烦的脾气:
“天天来闹,赶出去!”
秘书想了想,加了句:“那人说自己叫赵明均,我想也许是为着其他事情来见您的。”
听见这个名字,周安精神一振,立刻站起身,伸手拿起挂在衣架上的外套,快速披上,一边系着扣子一边向门口走去。
她吩咐跟在身后的秘书:
“泡一壶菊花茶,天气热,记得加些金银花进去。”
乘着电梯飞速降至一楼,周安步出电梯门,目光扫向大厅。
只见一个略显佝偻却仍旧努力挺直腰板的背影映入眼帘,那人正站在大厅入口,与保安说着些什么。
前台见周安要往外走,立刻递上一把遮阳伞。
周安迅速接过递来的伞,疾步奔向站在太阳底下略显疲惫的老人。
她细心地将伞完全倾斜,确保赵老教授被遮阳的伞面完全覆盖,轻声说道:
“老师,您怎么来了,外面热,您先上去坐着好吗?”
已是将近十点,太阳光逐渐刺眼起来,微风拂过,却带不来一丝凉意,反而将地面的热气吹散开来,形成一阵阵热浪。
赵老教授被晒得脸微微发红,他听见周安的声音,转过身。
算起来,他很久没见过周安了。
此刻的她,一身笔挺的职业装,深色的西装外套内搭同色系的衬衫,领口微微敞开,干练利落,她和曾经学校里面那个打扮朴素,不施粉黛的学生已经截然不同。
他跟着周安上了楼。
诺大的办公室里面,周安已经特地提前让秘书把空调关了,把窗户打开通风。
老师不喜欢空调的味道,夏天时最喜欢在课题组办公室把所有窗户打开,说是吹自然风健康舒服。
她一直都记得当时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宋择善还开玩笑问老师是不是舍不得空调费。
周安把茶端到赵老教授面前,恭恭敬敬地开口:“老师,按您的习惯,加了金银花的。”
赵老教授却未接过递来的茶,他凝视着周安,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
“小周,你知道最近外面都在怎么传吗?”
周安当然知道,左不过说她是不择手段的狐狸精,同姜南正勾结,为了谋夺宋家财产,害了自己丈夫和宋怀煦。
赵老教授见她丝毫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图,又问了句:
“小周,其他的都不重要,我只问你一句,阿善如今在医院,和你有关吗?”
周安的眼睫颤了颤,真要论起来,宋择善遭遇的这场车祸,她并非没有责任。
无意间助力的是她,最后得益的也是她。
“小周,”赵老教授的语气带着坚持,“只要你说与你无关,我就相信你。”
前两个问题,都得到了沉默的回答,但赵老教授仍不死心。
他同宋择善一样,在某些事情上总有无法回转的执拗。
精致的瓷杯内,几朵小巧的金银花花瓣在茶水中舒展、荡漾。
周安的声音很轻:“老师,抱歉。”
赵老教授盯着她的脸:“后悔吗?”
阳光斜洒在办公室的角落,微风从半开的窗口而入,轻轻吹动着他的白发。
周安把茶杯放到桌上:“老师,您还记得古荔县那个课题吗?”
赵明均自然记得,那是有关女童权益保护的课题。
周安进入课题组时这个课题正进行到收尾阶段,她有心参与,最后的调研报告她出了不少力。
“老师,我第一次去调研的时候,有位老人向我哭诉,说他年轻时,十分后悔叫自己的大女儿去山上捡树枝当柴火,女儿摔下山崖当场死亡,后来他的小儿子在四十岁时发生意外去世,他妻子死后,他便成了孤家寡人……他生活艰苦,一个人过得很困难。”
当时周安扫了眼他的住处,屋内蜘蛛网密结,地面蒙着厚厚的灰尘,窗户没有玻璃,而用报纸勉强遮挡着。
到了冬天,寒风可以轻易地穿透这些缝隙,肆意地吹进屋内。
她想象冬天那位老人蜷缩在屋子里,孤苦伶仃,瑟瑟发抖。
“可我不觉得他可怜,反而觉得他恶心、虚伪。”
“我通过村里其他老人口中了解到,他对第一胎生女儿,极度不满,后面发现大女儿竟然是个跛脚,被村里人嘲笑,于是他对女儿拳脚相向,不许她读书,要她当牛做马伺候小儿子。”
“雨天路滑,山上本就有滑坡危险,他不是不知道,却依然叫他女儿上山去捡树枝,可那时候当地政府已经为所有贫困户安上了燃气灶,价格也很便宜,他却偏偏不用。”
“他哭得真心实意,口口声声说自己年老却没有任何亲人照顾,可他后悔的真是是他女儿不幸摔死这件事吗?”
“山路本就难走,又下了雨,村里几乎没有人家在这种时候叫孩子上山捡树枝,他女儿出意外完全属于风险可视范围内,可他还是叫她去。或许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多年的怨气、不满、厌恶积累在一起,潜意识已经替他做了决定。”
正如周安刚知道宋择善出事的时候,慌张、痛苦,但如今她已经彻底冷静下来。
其实姜南正说的没错。
若没有这场阴差阳错,她根本无法如此顺利。
早在决定对宋怀煦动手时,周安就知道一定会给宋择善带来伤害。
可是,潜意识已经替她做了选择。
那是数年的谨慎和恐惧塑造出的潜意识,不许她心软和犹豫,而是决绝地不顾一切地推着她往前走。
若非如此,只怕此时,她已经被宋怀煦随便丢到国外某个小角落,受尽折磨,痛苦死去。
周安唯一没有料到的是,后果以如此猝不及防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
当她的理智压过感情时,能清晰地意识到事情已经发生,后悔这种情绪不会带来一丝一毫的助益,不如利用好现有的筹码将要做的事情先做了。
赵老教授听完周安的话,苦笑一声:
“看来,你这句老师我担不起。”
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张支票,放到桌上:
“有匿名校友给我的课题组送了支票,我老头子的学生大多清贫,没几个有这么多钱的,阿善现在又昏迷着,我想应该是你捐的吧。”
周安道:“我听说您的新研究需要不少经费,您最近在四处联系校友资助。”
赵老教授点头:“确实缺钱,但你给的钱,我不会要。”
周安将头埋得更低,轻轻道:“老师,这钱是干净的。”
赵老教授却问她:“那你现在坐到的这个位置,是干净的么。”
老师离开办公室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并不后悔收你进课题组、教你做研究,但我很后悔,让你认识了我最好的学生,害了他。”
听见这话的时候,周安的思绪有些飘忽。
赵老教授的声音一直没变,苍老但精神。
他当年破格给周安机会,选她当助教,在其他人面前为她据理力争的时候,声音也是这么矍铄有力的。
他还曾评价如果宋择善是他收过最有天赋的学生,那周安就是他收过最勤奋的学生。
在课题组时,赵老教授知道周安经济条件不算好,隔三岔五叫她一起去校外的家常菜餐厅吃饭,同她讨论课题进展,桌子上回回都摆满了肉菜。
她心里知道,老师这是帮自己改善伙食,又不想做得太明显,伤了她自尊。
赵老教授总同她讲:“咱们做学术,挣不了大钱,可你也不能苦着自己,要保重身体。”
如今,昔日疼爱她欣赏她的老师,说后悔了。
外面那些传言虽然是捕风捉影,信口胡诌的,但和她做过的事情相比,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结果是一样的。
周安看着桌上留下来的支票,眼底有止不住的涩意。
她将眼底的湿意尽数拭去,把这张薄薄的纸片拿起来撕碎了,从窗口扬出了出去。
她的老师曾经热切地希望她能像宋择善一样去走那条清苦但意义深远的学术道路。
但他并不知道,她如今走出来的这条路,对她而言,更加意义重大。
从前,她只有同他人斗的一腔孤勇,但现在,她还有在背后支持她不被挟制、恣意作为的资本、权势、筹码。
雪花一般的支票碎片飘舞在空中,像是在一场酝酿已久的小型风暴。
秘书走进来,汇报:“周总,宋……宋教授,醒了。”
“好,帮我准备车,去医院吧。”周安淡淡道。
本来今天中午还想补个觉,现在看来,睡不成了。
凌晨街道上霓虹灯的光晃得人眼睛生疼,周安独自开着车绕了几个大圈子,却愈发清醒,没有丝毫睡意。
既然睡不着觉,她索性回了公司。
周安处理完文件,强迫自己小眯了会儿。
直到窗外的天空开始泛起鱼肚白,周安才站起身,走到窗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
她望着渐渐明亮起来的天空,淡淡的蓝色如同洗涤过的画布,干净而明亮。
街道上的灯光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行人和车辆忙碌的身影。远处的高楼大厦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挺拔。
秘书推门进来:“周总,有人在楼下说想见您。”
周安嘴角微微下垂,露出不悦的弧度。
她这几天被先前的几个宋氏“元老”吵得头疼,昨晚又没怎么睡,头脑发胀,隐隐有了不耐烦的脾气:
“天天来闹,赶出去!”
秘书想了想,加了句:“那人说自己叫赵明均,我想也许是为着其他事情来见您的。”
听见这个名字,周安精神一振,立刻站起身,伸手拿起挂在衣架上的外套,快速披上,一边系着扣子一边向门口走去。
她吩咐跟在身后的秘书:
“泡一壶菊花茶,天气热,记得加些金银花进去。”
乘着电梯飞速降至一楼,周安步出电梯门,目光扫向大厅。
只见一个略显佝偻却仍旧努力挺直腰板的背影映入眼帘,那人正站在大厅入口,与保安说着些什么。
前台见周安要往外走,立刻递上一把遮阳伞。
周安迅速接过递来的伞,疾步奔向站在太阳底下略显疲惫的老人。
她细心地将伞完全倾斜,确保赵老教授被遮阳的伞面完全覆盖,轻声说道:
“老师,您怎么来了,外面热,您先上去坐着好吗?”
已是将近十点,太阳光逐渐刺眼起来,微风拂过,却带不来一丝凉意,反而将地面的热气吹散开来,形成一阵阵热浪。
赵老教授被晒得脸微微发红,他听见周安的声音,转过身。
算起来,他很久没见过周安了。
此刻的她,一身笔挺的职业装,深色的西装外套内搭同色系的衬衫,领口微微敞开,干练利落,她和曾经学校里面那个打扮朴素,不施粉黛的学生已经截然不同。
他跟着周安上了楼。
诺大的办公室里面,周安已经特地提前让秘书把空调关了,把窗户打开通风。
老师不喜欢空调的味道,夏天时最喜欢在课题组办公室把所有窗户打开,说是吹自然风健康舒服。
她一直都记得当时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宋择善还开玩笑问老师是不是舍不得空调费。
周安把茶端到赵老教授面前,恭恭敬敬地开口:“老师,按您的习惯,加了金银花的。”
赵老教授却未接过递来的茶,他凝视着周安,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
“小周,你知道最近外面都在怎么传吗?”
周安当然知道,左不过说她是不择手段的狐狸精,同姜南正勾结,为了谋夺宋家财产,害了自己丈夫和宋怀煦。
赵老教授见她丝毫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图,又问了句:
“小周,其他的都不重要,我只问你一句,阿善如今在医院,和你有关吗?”
周安的眼睫颤了颤,真要论起来,宋择善遭遇的这场车祸,她并非没有责任。
无意间助力的是她,最后得益的也是她。
“小周,”赵老教授的语气带着坚持,“只要你说与你无关,我就相信你。”
前两个问题,都得到了沉默的回答,但赵老教授仍不死心。
他同宋择善一样,在某些事情上总有无法回转的执拗。
精致的瓷杯内,几朵小巧的金银花花瓣在茶水中舒展、荡漾。
周安的声音很轻:“老师,抱歉。”
赵老教授盯着她的脸:“后悔吗?”
阳光斜洒在办公室的角落,微风从半开的窗口而入,轻轻吹动着他的白发。
周安把茶杯放到桌上:“老师,您还记得古荔县那个课题吗?”
赵明均自然记得,那是有关女童权益保护的课题。
周安进入课题组时这个课题正进行到收尾阶段,她有心参与,最后的调研报告她出了不少力。
“老师,我第一次去调研的时候,有位老人向我哭诉,说他年轻时,十分后悔叫自己的大女儿去山上捡树枝当柴火,女儿摔下山崖当场死亡,后来他的小儿子在四十岁时发生意外去世,他妻子死后,他便成了孤家寡人……他生活艰苦,一个人过得很困难。”
当时周安扫了眼他的住处,屋内蜘蛛网密结,地面蒙着厚厚的灰尘,窗户没有玻璃,而用报纸勉强遮挡着。
到了冬天,寒风可以轻易地穿透这些缝隙,肆意地吹进屋内。
她想象冬天那位老人蜷缩在屋子里,孤苦伶仃,瑟瑟发抖。
“可我不觉得他可怜,反而觉得他恶心、虚伪。”
“我通过村里其他老人口中了解到,他对第一胎生女儿,极度不满,后面发现大女儿竟然是个跛脚,被村里人嘲笑,于是他对女儿拳脚相向,不许她读书,要她当牛做马伺候小儿子。”
“雨天路滑,山上本就有滑坡危险,他不是不知道,却依然叫他女儿上山去捡树枝,可那时候当地政府已经为所有贫困户安上了燃气灶,价格也很便宜,他却偏偏不用。”
“他哭得真心实意,口口声声说自己年老却没有任何亲人照顾,可他后悔的真是是他女儿不幸摔死这件事吗?”
“山路本就难走,又下了雨,村里几乎没有人家在这种时候叫孩子上山捡树枝,他女儿出意外完全属于风险可视范围内,可他还是叫她去。或许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多年的怨气、不满、厌恶积累在一起,潜意识已经替他做了决定。”
正如周安刚知道宋择善出事的时候,慌张、痛苦,但如今她已经彻底冷静下来。
其实姜南正说的没错。
若没有这场阴差阳错,她根本无法如此顺利。
早在决定对宋怀煦动手时,周安就知道一定会给宋择善带来伤害。
可是,潜意识已经替她做了选择。
那是数年的谨慎和恐惧塑造出的潜意识,不许她心软和犹豫,而是决绝地不顾一切地推着她往前走。
若非如此,只怕此时,她已经被宋怀煦随便丢到国外某个小角落,受尽折磨,痛苦死去。
周安唯一没有料到的是,后果以如此猝不及防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
当她的理智压过感情时,能清晰地意识到事情已经发生,后悔这种情绪不会带来一丝一毫的助益,不如利用好现有的筹码将要做的事情先做了。
赵老教授听完周安的话,苦笑一声:
“看来,你这句老师我担不起。”
他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张支票,放到桌上:
“有匿名校友给我的课题组送了支票,我老头子的学生大多清贫,没几个有这么多钱的,阿善现在又昏迷着,我想应该是你捐的吧。”
周安道:“我听说您的新研究需要不少经费,您最近在四处联系校友资助。”
赵老教授点头:“确实缺钱,但你给的钱,我不会要。”
周安将头埋得更低,轻轻道:“老师,这钱是干净的。”
赵老教授却问她:“那你现在坐到的这个位置,是干净的么。”
老师离开办公室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并不后悔收你进课题组、教你做研究,但我很后悔,让你认识了我最好的学生,害了他。”
听见这话的时候,周安的思绪有些飘忽。
赵老教授的声音一直没变,苍老但精神。
他当年破格给周安机会,选她当助教,在其他人面前为她据理力争的时候,声音也是这么矍铄有力的。
他还曾评价如果宋择善是他收过最有天赋的学生,那周安就是他收过最勤奋的学生。
在课题组时,赵老教授知道周安经济条件不算好,隔三岔五叫她一起去校外的家常菜餐厅吃饭,同她讨论课题进展,桌子上回回都摆满了肉菜。
她心里知道,老师这是帮自己改善伙食,又不想做得太明显,伤了她自尊。
赵老教授总同她讲:“咱们做学术,挣不了大钱,可你也不能苦着自己,要保重身体。”
如今,昔日疼爱她欣赏她的老师,说后悔了。
外面那些传言虽然是捕风捉影,信口胡诌的,但和她做过的事情相比,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结果是一样的。
周安看着桌上留下来的支票,眼底有止不住的涩意。
她将眼底的湿意尽数拭去,把这张薄薄的纸片拿起来撕碎了,从窗口扬出了出去。
她的老师曾经热切地希望她能像宋择善一样去走那条清苦但意义深远的学术道路。
但他并不知道,她如今走出来的这条路,对她而言,更加意义重大。
从前,她只有同他人斗的一腔孤勇,但现在,她还有在背后支持她不被挟制、恣意作为的资本、权势、筹码。
雪花一般的支票碎片飘舞在空中,像是在一场酝酿已久的小型风暴。
秘书走进来,汇报:“周总,宋……宋教授,醒了。”
“好,帮我准备车,去医院吧。”周安淡淡道。
本来今天中午还想补个觉,现在看来,睡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