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转瞬即逝
漫天大雪,铺天盖地。
清晨,太阳透过云层照亮大地。清禾大院里,“刷刷~刷刷~”,是好心的居民在扫雪。
“呦,老李,你自己一个人倒是把这好事全包了。”
听到邻居的打趣,居民老李笑呵呵地回答,“这不是方便你遛弯嘛。”
……
距离那天已经相隔数日,但她依旧毫无消息。直到寒假即将结束的前夕,她回来了。
当周川收到杜若杨的消息,赶到时,那间暗了很久的房间终于亮了灯。
他抬头张望,却听到路人出声。
“麻烦借过一下。”
他循着声音看去,说话的路人是一位年龄大概在40岁左右的工人师傅,肩上扛着重物。
周川会意,连忙退让,“噢好。”
他回头看着那人的背影,顺着那人走去的方向,他才注意到不远处的位置竟有一辆拉货的卡车。
他还在看,身旁的杜若杨突然拍了拍他,“川哥,你快看!”
闻声,他立马回头,就看到身后一个接着一个的工人师傅扛着不同的重物从许秋楠她家的楼下的门口走出来。
“这是在给谁搬东西?”
还在纳闷时,两旁过来纷纷看热闹的路人,他们的对话让周川恍然大悟。
路人A:“这些人都是干啥的呀?一趟又一趟的,吵都吵死了。”
路人B:“还能是干什么的,你没看都拿的什么,这一件又一件的家具,也不知道是这哪家的。”
路人A:“这楼上住人了吗?我每回遛弯路过这儿,那都是没点灯的。”
路人C:“你们说这家啊,啧,你们忘了,这家男的不就是那个英语老师嘛。”
路人B:“姓许的那位英语老师?”
路人C:“对,就是他。他们一家去年搬去溪云了,这过年也没回来。”
路人A:“那这是要都搬走啊?不回来啦。”
路人B:“都这架势了,可不嘛。”
……
乍一听,周川没有立马肯定她们讲的就是许秋楠,但是直到听完,也确实有个八九不离十了。
可周川还是不信,直到最后楼道门里走出来一对男女,看上去很像是夫妻俩。
周川听到动静,抬眼望去,那对夫妻正和那些邻居聊天。
远远望去,男人戴着眼镜,笔直的身躯一身咖色长款风衣,谈吐举止,温文尔雅。身边的女人身着短款咖色上衣,谈笑间尽显温婉大气,甚至被风吹动的裙摆也优雅到了极致。
一开始,周川并没有完全确认那对夫妻正是许秋楠的父母。
直到身旁跑过去的一位工人叔叔,喊道:“许先生,这边已经按照您和您太太的要求,搬出所有重物,请问还有什么?”
而他口中的许先生,也就是那位气质非凡的英语老师。
那人冲工人点了点头,嘴边不知说了什么,随后又向那些邻居说了几句,像是在道别。
周川看到他们朝着这边走来,先是那位工人跑了过去,再是他们。
而周川的目光也始终在他们的身上,直到擦肩而过的一刹那,他突然鬼使神差的开口。
“叔叔。”
眼前的先生太太缓缓转过身来,三人面面相觑,周川也终于看清他们的面容,然而眼前人的眉眼竟然真的与秋楠姐姐有些相似。
“有什么事吗?”
周川内心此时已经确认了两人正是许秋楠的父母,他渐渐低下的眼眸。
身旁的杜若杨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朝着他的后背,捏了一把。
他吃痛反应了过来,抬眼道:“抱歉,我认错人了。”
两人走后,杜若杨急忙拉过他,“你没事吧?”
话音未落,终于看到,原来他在哭。
冬去春来,一切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被人遗忘。
多少个日夜,他已经记不清和她分别了多久。
只还清楚的记得她离开后的最后一条短信——【小川弟弟,我假期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暂时回不去。】
那条短信过后,聊天页面的日期一直处在2008年10月1日。
但在那天过后,他总会每天给她发消息,即使得不到回复。
初三时,他和大多同龄人一样,在15岁的年龄,声音逐渐变得低沉。
中考时,他也不负众望,考上了一中。
后来慢慢的,他从江林一中的3楼搬到了2楼,桌上的书本也日渐增多。
半年之久,他突然开始焦虑,连着他的学习成绩也从年级前10掉到了前40。
周青山夫妇是在一次家长会后,察觉到了他的不一样。但他们并没有很直白的询问,而是一点点的观察。
可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周川每天吃的好睡的好,甚至是每晚的写作习惯都没有变。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改变了?
2012年完成四年大学生活的周楚年,在完美结束司法考试的第二天,就回了江林。
然而对于弟弟的情况,她是在回去的前一周才知道的。
七月中旬——
江林市被夏日炎热的阳光笼罩,下了飞机,机场大厅门外,周楚年稍抬手遮挡刺眼的阳光。
林荫树下,她伸手拦下一辆计程车。
“去清禾大院。”
一路上,她依靠背垫,双眼炯炯有神的望着窗外。
这时,她听到了驾驶座的大叔在说话。
“看你是刚毕业啊。”
“是刚毕业,大叔好眼力。”
大叔接着问,“你多少年没回来了?”
周楚年挪了挪身子,“两年。”
“是在哪读书啊?”
“我在都定。”
“都定啊,我儿子也在那上学,那可真是个好地方。”
周楚年赶忙坐直,“那兴许我还见过您儿子呢。”
清禾大院门外——
“谢谢大叔啊。”
“好,你慢点儿。”
周楚年扶着行李箱驻足在大院门外,时隔两年,这里的门墙瓦片像是又新搞了一遍。
她仰着头看了眼天空,待收回视线时,恰好看到了不远处急匆匆赶来的父母。
“爸!妈!”
她急忙大声招呼,远处的两人听到,朝她这边看过来。
“年年!”
最先回应的当然是陈凝,周青山瞧了她一眼,小声的抱怨一句,“又被你给抢先了。”
待到跟前,陈凝很自然的将女儿手里沉重的行李箱接过手,再转手推给边上的周青山。
“妈~爸~”周楚年不偏不倚地挨个叫了一遍。
周青山站在一边,那脸上一直都是笑意满满,听到闺女喊他,刚开口答应,“回来……”
话到嘴边就要脱口而出,却又被前边的陈凝抢了一步。
“年年,这一路颠簸没少受罪吧。”
她摇了摇头,“我还可以。”回答了妈妈的问题,转头注意到爸爸,她又说了句,“回来了回来了。”
这时,陈凝再次开口,“年年,你是不是又减肥了?”
她一听,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现在的天气正是酷暑,这一身连衣裙,即使没有刻意修身,但此时的自己的确有些单薄。
“我……”她抬手抓了抓头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时,陈凝的一句话让她醒悟。
“正好,家里妈刚出锅的蒸饺,就等着你回来品鉴品鉴呢,走跟妈回家去。”
周楚年快到嘴边的话,自己给硬塞了回去。直到被她挽过手,拉着她往家走时,她才大彻大悟,“你骗我的,又骗我!同样的借口,你居然用了五次!”
陈凝闻声,立马反驳,“没有啊,妈可没骗你,不信你问你爸,真是刚出锅的饺子。”
“是的吗,爸?”
周青山会意,跟着老婆附和,“是的,你妈说的对。”
“可是现在已经两点了呀,妈妈。”
陈凝:“两点怕啥呀,啥时候想吃就吃。”
……
她没再答,可突然她想起了什么,又问了句,“妈,小川呢?”
清晨,太阳透过云层照亮大地。清禾大院里,“刷刷~刷刷~”,是好心的居民在扫雪。
“呦,老李,你自己一个人倒是把这好事全包了。”
听到邻居的打趣,居民老李笑呵呵地回答,“这不是方便你遛弯嘛。”
……
距离那天已经相隔数日,但她依旧毫无消息。直到寒假即将结束的前夕,她回来了。
当周川收到杜若杨的消息,赶到时,那间暗了很久的房间终于亮了灯。
他抬头张望,却听到路人出声。
“麻烦借过一下。”
他循着声音看去,说话的路人是一位年龄大概在40岁左右的工人师傅,肩上扛着重物。
周川会意,连忙退让,“噢好。”
他回头看着那人的背影,顺着那人走去的方向,他才注意到不远处的位置竟有一辆拉货的卡车。
他还在看,身旁的杜若杨突然拍了拍他,“川哥,你快看!”
闻声,他立马回头,就看到身后一个接着一个的工人师傅扛着不同的重物从许秋楠她家的楼下的门口走出来。
“这是在给谁搬东西?”
还在纳闷时,两旁过来纷纷看热闹的路人,他们的对话让周川恍然大悟。
路人A:“这些人都是干啥的呀?一趟又一趟的,吵都吵死了。”
路人B:“还能是干什么的,你没看都拿的什么,这一件又一件的家具,也不知道是这哪家的。”
路人A:“这楼上住人了吗?我每回遛弯路过这儿,那都是没点灯的。”
路人C:“你们说这家啊,啧,你们忘了,这家男的不就是那个英语老师嘛。”
路人B:“姓许的那位英语老师?”
路人C:“对,就是他。他们一家去年搬去溪云了,这过年也没回来。”
路人A:“那这是要都搬走啊?不回来啦。”
路人B:“都这架势了,可不嘛。”
……
乍一听,周川没有立马肯定她们讲的就是许秋楠,但是直到听完,也确实有个八九不离十了。
可周川还是不信,直到最后楼道门里走出来一对男女,看上去很像是夫妻俩。
周川听到动静,抬眼望去,那对夫妻正和那些邻居聊天。
远远望去,男人戴着眼镜,笔直的身躯一身咖色长款风衣,谈吐举止,温文尔雅。身边的女人身着短款咖色上衣,谈笑间尽显温婉大气,甚至被风吹动的裙摆也优雅到了极致。
一开始,周川并没有完全确认那对夫妻正是许秋楠的父母。
直到身旁跑过去的一位工人叔叔,喊道:“许先生,这边已经按照您和您太太的要求,搬出所有重物,请问还有什么?”
而他口中的许先生,也就是那位气质非凡的英语老师。
那人冲工人点了点头,嘴边不知说了什么,随后又向那些邻居说了几句,像是在道别。
周川看到他们朝着这边走来,先是那位工人跑了过去,再是他们。
而周川的目光也始终在他们的身上,直到擦肩而过的一刹那,他突然鬼使神差的开口。
“叔叔。”
眼前的先生太太缓缓转过身来,三人面面相觑,周川也终于看清他们的面容,然而眼前人的眉眼竟然真的与秋楠姐姐有些相似。
“有什么事吗?”
周川内心此时已经确认了两人正是许秋楠的父母,他渐渐低下的眼眸。
身旁的杜若杨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朝着他的后背,捏了一把。
他吃痛反应了过来,抬眼道:“抱歉,我认错人了。”
两人走后,杜若杨急忙拉过他,“你没事吧?”
话音未落,终于看到,原来他在哭。
冬去春来,一切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被人遗忘。
多少个日夜,他已经记不清和她分别了多久。
只还清楚的记得她离开后的最后一条短信——【小川弟弟,我假期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暂时回不去。】
那条短信过后,聊天页面的日期一直处在2008年10月1日。
但在那天过后,他总会每天给她发消息,即使得不到回复。
初三时,他和大多同龄人一样,在15岁的年龄,声音逐渐变得低沉。
中考时,他也不负众望,考上了一中。
后来慢慢的,他从江林一中的3楼搬到了2楼,桌上的书本也日渐增多。
半年之久,他突然开始焦虑,连着他的学习成绩也从年级前10掉到了前40。
周青山夫妇是在一次家长会后,察觉到了他的不一样。但他们并没有很直白的询问,而是一点点的观察。
可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周川每天吃的好睡的好,甚至是每晚的写作习惯都没有变。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改变了?
2012年完成四年大学生活的周楚年,在完美结束司法考试的第二天,就回了江林。
然而对于弟弟的情况,她是在回去的前一周才知道的。
七月中旬——
江林市被夏日炎热的阳光笼罩,下了飞机,机场大厅门外,周楚年稍抬手遮挡刺眼的阳光。
林荫树下,她伸手拦下一辆计程车。
“去清禾大院。”
一路上,她依靠背垫,双眼炯炯有神的望着窗外。
这时,她听到了驾驶座的大叔在说话。
“看你是刚毕业啊。”
“是刚毕业,大叔好眼力。”
大叔接着问,“你多少年没回来了?”
周楚年挪了挪身子,“两年。”
“是在哪读书啊?”
“我在都定。”
“都定啊,我儿子也在那上学,那可真是个好地方。”
周楚年赶忙坐直,“那兴许我还见过您儿子呢。”
清禾大院门外——
“谢谢大叔啊。”
“好,你慢点儿。”
周楚年扶着行李箱驻足在大院门外,时隔两年,这里的门墙瓦片像是又新搞了一遍。
她仰着头看了眼天空,待收回视线时,恰好看到了不远处急匆匆赶来的父母。
“爸!妈!”
她急忙大声招呼,远处的两人听到,朝她这边看过来。
“年年!”
最先回应的当然是陈凝,周青山瞧了她一眼,小声的抱怨一句,“又被你给抢先了。”
待到跟前,陈凝很自然的将女儿手里沉重的行李箱接过手,再转手推给边上的周青山。
“妈~爸~”周楚年不偏不倚地挨个叫了一遍。
周青山站在一边,那脸上一直都是笑意满满,听到闺女喊他,刚开口答应,“回来……”
话到嘴边就要脱口而出,却又被前边的陈凝抢了一步。
“年年,这一路颠簸没少受罪吧。”
她摇了摇头,“我还可以。”回答了妈妈的问题,转头注意到爸爸,她又说了句,“回来了回来了。”
这时,陈凝再次开口,“年年,你是不是又减肥了?”
她一听,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现在的天气正是酷暑,这一身连衣裙,即使没有刻意修身,但此时的自己的确有些单薄。
“我……”她抬手抓了抓头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时,陈凝的一句话让她醒悟。
“正好,家里妈刚出锅的蒸饺,就等着你回来品鉴品鉴呢,走跟妈回家去。”
周楚年快到嘴边的话,自己给硬塞了回去。直到被她挽过手,拉着她往家走时,她才大彻大悟,“你骗我的,又骗我!同样的借口,你居然用了五次!”
陈凝闻声,立马反驳,“没有啊,妈可没骗你,不信你问你爸,真是刚出锅的饺子。”
“是的吗,爸?”
周青山会意,跟着老婆附和,“是的,你妈说的对。”
“可是现在已经两点了呀,妈妈。”
陈凝:“两点怕啥呀,啥时候想吃就吃。”
……
她没再答,可突然她想起了什么,又问了句,“妈,小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