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蓝白校服的少年在小摊前头付钱。
她在旁边等待,眸光微垂着,有一点涣散。
宣予安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平和,却难得不会被其他情绪席卷的时刻。
想得多了,反而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忽而一个大泡泡碰在她额边的头发上,脆弱地无声地破掉,一点水花溅到她的脸颊上,接触上时是凉丝丝的。
有点像皮肤陡然碰上了夏日的薄荷。
猝不及防抬头后,就看见罪魁祸首在前头笑,不是那种肆意热闹的大笑,而是清浅而温润的抿唇微笑。
他们都还记得,小时候的宣予安会因为泡泡水不小心泼倒了而伤心地哭。
接连扑面而来的是连续的气泡群,将女孩围绕起来。
宣予安下意识眯了眯眼。
伴随着肆意的晚风和车辆驶过的喧闹声,得来的却是片刻的安宁。
成群的彩色气球在头顶上颤动碰撞,被细线牵引着不让飞走。
她受这氛围感染,从中挑了一个,牵在自己的小指上。
回到车上时,红色的气球在黑暗里飘到汽车顶棚上,让她需要仰头去望它。
但是,马上就要到了。
不管在何时,宣予安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喜欢伪装和平的人,好好学生也好,不学无术也罢,她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
此刻却觉得有些退缩。
“王叔,送到门口就行。”
宣予安瞧着越来越近的路,在下车前说。
最好不用送她进去了。
她真切地希望。
幸好,上天似乎听到了她的声音。
车子停在了小区不远处的大路上。
虽然席砚也跟着下车,要把她送过去,却在大门前及时停住了脚步。
晚风卷动着他们的校服,将气球推拉着在空中乱晃。
这段路很短。
分开前,宣予安问:“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
从一开始,席砚的目光就很少从她身上挪开过,那或许是一种略带疑惑探究的情绪,并不激烈,但是依然会令人觉得不自在。
他们拦在大门口,身后有汽车的光线和鸣笛声,非常短暂的时间里,席砚选择诚实地说出了原因:“因为你跟以前很不太一样。”
这话令宣予安的眼皮颤动了一下,但是这点动作,在模糊的夜色里,被披散下来的长发掩盖住。
席砚拉着她退让到一旁的角落里,给身后的车辆让路。
她忍不住问:“那么,会很奇怪吗?”
很多人质问过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对方柔和放缓的声音,却像是手掌轻轻地抚在她的发上:“很漂亮。”
是很温柔的一句话。
少年的席砚褪去了少不经事时短暂的桀骜不驯后,似乎变成了一个十分宽容的人。
这显然是个宣予安没意料到的答案。
明明,方才在路上,席砚喊她名字的时候,在她心上打了个颤,既不是久别重逢的悸动,也不是兴奋,而是油然而生的恐惧。
有一种做了坏事被抓包的滑稽感。
但是,现在,或许是她这三年来最正常的时刻。
“明天见。”
席砚试着说。
宣予安的嘴唇有点干,顿了一下才回他:“明天见。”
都在一个学校里,席砚有心的话,难免会低头不见抬头见。
她没有着急进门,而是跟席砚挥手告别,再看着车灯渐行渐远后,才叹了一口气。
亦或是松了一口气。
红色的气球没有被主人带回家,它被挂在路边蔷薇丛的绿枝上,在木质座椅背后,整夜里跟着风摇晃。
疾驰而过的汽车会被层叠的绿叶丛挡住,留下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
次日上午,课间。
在一层楼整排安静的教室里,除开零星的几个人趴在课桌上补觉,高一(20)班则是格外显得闹哄哄。
已经是临近晚秋的天气,教室里空调的温度却依旧打得极低,像是要把里面的人都冻成冰骷颅。
宣予安顶着一双困倦恹恹的眼睛揍进教室时,距离规定的上学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节课。
可是就算她迟到,也不会有人过问。
她的出现似乎自带静音效果,令原本还在叽叽喳喳的教室里短暂地安静了几秒。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落在她身上。
宣予安不理会他们,径直走到座位前。
整个教室,只有这一张桌子上完全空落落,一点痕迹也没有。
仿佛这个班上就不存在这个人。
宣予安长腿一伸,一脚踢在凳子上,发出晃荡的一声略带恼人且刺耳的响动,脚下的凳子在微微摇晃了几下后,才稳当地直立在地面上。
是一副会令人讨厌的做派。
但是,她不在乎这些,老神在在地坐下去,将松松垮垮吊在肩膀上的背包丢在桌面上。
目光一瞥,所及之处的人皆别开目光,不去与她对视。
她前几天刚砸了教室的一块玻璃,当时哐当一声响后,玻璃碎裂时,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不过是有人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被她听见,却没人想到她真敢动手。
也是因此,宣予安被叫了家长。
但是,教室里的监控记录了事情的全部经过,确实不是宣予安先惹的事,可是她行为过激,公然对同学动手,终究是影响不好,最后她需要赔偿损坏的公物。
嘴碎的那几个同学则是被班主任耳提立命,口头警告。
“拽什么拽啊。”
有人看不惯地嘟囔了一句,却被旁边一个长相可爱的女孩儿拉了下衣袖。
这群人是一个小团体凑在一起。
除这两个女生之外,还有三四个人,或站或坐,扎堆在一起。
说话的这人还不服气:“颖儿,你怕她做什么呀?”
明明就是宣予安先欺负的江颖儿,大家可都看在眼里。
这才开学几个月,又是在体育课上泼水,又是在教室里砸东西,她也太嚣张了。
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还会留着她。
但另外的女生似乎还是想息事宁人。
“算了吧。”
“以前在十四中时,宣宣她还帮了我。”
江颖儿垂下头,压低声音,说得隐晦,无论怎样,她总是愿意叫宣予安一声亲昵的称呼,这是她们之间关系最好时用的。
“只是后来因为她家里的事,她才变成了现在这样。”
宣予安性情大变的原因,也不是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后排的男生却不客气地接话:“也是,毕竟是精神病的女儿。”
指不定宣予安的脑子也有什么毛病。
另一个女生悄声说:“你们听说了吗,她那个得了精神病的妈,在办公室给老师下跪了,求老师别开除她。”
“真的假的啊?”
“都有人看见了。”
刻意压低的声音,十分微小,传不进坐得靠远的宣予安的耳朵里。
但是,那些凑在一起细声讨论的头颅,和时不时不自觉瞥到后面来的眼神,却容不得人不多想。
更何况,那里面有江颖儿。
除此之外,学校里的流言蜚语传播得快,席砚同宣予安放学一起回家这件事,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至少,他们班上的这群人,是一下子都知道了。
谁没听说过20班的宣予安性格孤僻乖张,是个刺儿头,怎么会跟自己班的席砚认识上?
“席砚,你认识宣予安?”
席砚的好友陈子淮向来是个咋咋呼呼的性格,存不住话。
天知道他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是有多惊讶。
而且他还是从别人口里知道的!
旁边的人见状也竖着耳朵听着,被吵到的席砚抬眼看了一眼陈子淮,说:“是认识,怎么了?”
这又不是需要隐藏的秘密。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啊?”
任谁怎么也没法把这两个人想到一块去。
短短一点时间里,陈子淮丰富的内心里就已经猜测起各种可能性,例如,女校霸和校草的纠葛故事,起因是女校霸见色起意的追求,将人摁在墙上表白……
他指着席砚说:“你,从实招来。”
陈子淮的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势必今天要从好兄弟口中问出个所以然来。
席砚的答案十分简单,也令人意外:“我们从小就认识。”
一句话打断各种天马行空的无端揣测。
“从小?”
陈子淮的眼睛瞬时瞪大了。
“嗯,昨天只是去打了个招呼。”
如果要细说的话,应该是刚出生就见过了。
“啊?”
作为好朋友,怎么都没听席砚提起过?
陈子淮在心里嘀咕。
上课铃声制止了陈子淮的继续追问,但是他最后悄悄地在席砚耳边说:“老班等下可能会找你。”
他刚刚在办公室那听到了其他老师在谈论这件事,毕竟席砚在老师们眼里可是金钵钵。
席砚表示:“我知道了。”
但他不觉得这算是什么天大的事,他只是和朋友打了个招呼而已。
一节课后,只能说是不出意外地,班主任过来教室,在门口对席砚招了招手,喊他:“席砚,你来一下。”
看来是想找他单独聊一下。
即使班主任语调温和,教人看不出任何不同,也引得学生们纷纷抬头去看席砚。
可席砚的心态没什么波动,云淡风轻地跟着班主任走了。
她在旁边等待,眸光微垂着,有一点涣散。
宣予安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平和,却难得不会被其他情绪席卷的时刻。
想得多了,反而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忽而一个大泡泡碰在她额边的头发上,脆弱地无声地破掉,一点水花溅到她的脸颊上,接触上时是凉丝丝的。
有点像皮肤陡然碰上了夏日的薄荷。
猝不及防抬头后,就看见罪魁祸首在前头笑,不是那种肆意热闹的大笑,而是清浅而温润的抿唇微笑。
他们都还记得,小时候的宣予安会因为泡泡水不小心泼倒了而伤心地哭。
接连扑面而来的是连续的气泡群,将女孩围绕起来。
宣予安下意识眯了眯眼。
伴随着肆意的晚风和车辆驶过的喧闹声,得来的却是片刻的安宁。
成群的彩色气球在头顶上颤动碰撞,被细线牵引着不让飞走。
她受这氛围感染,从中挑了一个,牵在自己的小指上。
回到车上时,红色的气球在黑暗里飘到汽车顶棚上,让她需要仰头去望它。
但是,马上就要到了。
不管在何时,宣予安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喜欢伪装和平的人,好好学生也好,不学无术也罢,她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
此刻却觉得有些退缩。
“王叔,送到门口就行。”
宣予安瞧着越来越近的路,在下车前说。
最好不用送她进去了。
她真切地希望。
幸好,上天似乎听到了她的声音。
车子停在了小区不远处的大路上。
虽然席砚也跟着下车,要把她送过去,却在大门前及时停住了脚步。
晚风卷动着他们的校服,将气球推拉着在空中乱晃。
这段路很短。
分开前,宣予安问:“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
从一开始,席砚的目光就很少从她身上挪开过,那或许是一种略带疑惑探究的情绪,并不激烈,但是依然会令人觉得不自在。
他们拦在大门口,身后有汽车的光线和鸣笛声,非常短暂的时间里,席砚选择诚实地说出了原因:“因为你跟以前很不太一样。”
这话令宣予安的眼皮颤动了一下,但是这点动作,在模糊的夜色里,被披散下来的长发掩盖住。
席砚拉着她退让到一旁的角落里,给身后的车辆让路。
她忍不住问:“那么,会很奇怪吗?”
很多人质问过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对方柔和放缓的声音,却像是手掌轻轻地抚在她的发上:“很漂亮。”
是很温柔的一句话。
少年的席砚褪去了少不经事时短暂的桀骜不驯后,似乎变成了一个十分宽容的人。
这显然是个宣予安没意料到的答案。
明明,方才在路上,席砚喊她名字的时候,在她心上打了个颤,既不是久别重逢的悸动,也不是兴奋,而是油然而生的恐惧。
有一种做了坏事被抓包的滑稽感。
但是,现在,或许是她这三年来最正常的时刻。
“明天见。”
席砚试着说。
宣予安的嘴唇有点干,顿了一下才回他:“明天见。”
都在一个学校里,席砚有心的话,难免会低头不见抬头见。
她没有着急进门,而是跟席砚挥手告别,再看着车灯渐行渐远后,才叹了一口气。
亦或是松了一口气。
红色的气球没有被主人带回家,它被挂在路边蔷薇丛的绿枝上,在木质座椅背后,整夜里跟着风摇晃。
疾驰而过的汽车会被层叠的绿叶丛挡住,留下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
次日上午,课间。
在一层楼整排安静的教室里,除开零星的几个人趴在课桌上补觉,高一(20)班则是格外显得闹哄哄。
已经是临近晚秋的天气,教室里空调的温度却依旧打得极低,像是要把里面的人都冻成冰骷颅。
宣予安顶着一双困倦恹恹的眼睛揍进教室时,距离规定的上学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节课。
可是就算她迟到,也不会有人过问。
她的出现似乎自带静音效果,令原本还在叽叽喳喳的教室里短暂地安静了几秒。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落在她身上。
宣予安不理会他们,径直走到座位前。
整个教室,只有这一张桌子上完全空落落,一点痕迹也没有。
仿佛这个班上就不存在这个人。
宣予安长腿一伸,一脚踢在凳子上,发出晃荡的一声略带恼人且刺耳的响动,脚下的凳子在微微摇晃了几下后,才稳当地直立在地面上。
是一副会令人讨厌的做派。
但是,她不在乎这些,老神在在地坐下去,将松松垮垮吊在肩膀上的背包丢在桌面上。
目光一瞥,所及之处的人皆别开目光,不去与她对视。
她前几天刚砸了教室的一块玻璃,当时哐当一声响后,玻璃碎裂时,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不过是有人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被她听见,却没人想到她真敢动手。
也是因此,宣予安被叫了家长。
但是,教室里的监控记录了事情的全部经过,确实不是宣予安先惹的事,可是她行为过激,公然对同学动手,终究是影响不好,最后她需要赔偿损坏的公物。
嘴碎的那几个同学则是被班主任耳提立命,口头警告。
“拽什么拽啊。”
有人看不惯地嘟囔了一句,却被旁边一个长相可爱的女孩儿拉了下衣袖。
这群人是一个小团体凑在一起。
除这两个女生之外,还有三四个人,或站或坐,扎堆在一起。
说话的这人还不服气:“颖儿,你怕她做什么呀?”
明明就是宣予安先欺负的江颖儿,大家可都看在眼里。
这才开学几个月,又是在体育课上泼水,又是在教室里砸东西,她也太嚣张了。
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还会留着她。
但另外的女生似乎还是想息事宁人。
“算了吧。”
“以前在十四中时,宣宣她还帮了我。”
江颖儿垂下头,压低声音,说得隐晦,无论怎样,她总是愿意叫宣予安一声亲昵的称呼,这是她们之间关系最好时用的。
“只是后来因为她家里的事,她才变成了现在这样。”
宣予安性情大变的原因,也不是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后排的男生却不客气地接话:“也是,毕竟是精神病的女儿。”
指不定宣予安的脑子也有什么毛病。
另一个女生悄声说:“你们听说了吗,她那个得了精神病的妈,在办公室给老师下跪了,求老师别开除她。”
“真的假的啊?”
“都有人看见了。”
刻意压低的声音,十分微小,传不进坐得靠远的宣予安的耳朵里。
但是,那些凑在一起细声讨论的头颅,和时不时不自觉瞥到后面来的眼神,却容不得人不多想。
更何况,那里面有江颖儿。
除此之外,学校里的流言蜚语传播得快,席砚同宣予安放学一起回家这件事,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至少,他们班上的这群人,是一下子都知道了。
谁没听说过20班的宣予安性格孤僻乖张,是个刺儿头,怎么会跟自己班的席砚认识上?
“席砚,你认识宣予安?”
席砚的好友陈子淮向来是个咋咋呼呼的性格,存不住话。
天知道他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是有多惊讶。
而且他还是从别人口里知道的!
旁边的人见状也竖着耳朵听着,被吵到的席砚抬眼看了一眼陈子淮,说:“是认识,怎么了?”
这又不是需要隐藏的秘密。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啊?”
任谁怎么也没法把这两个人想到一块去。
短短一点时间里,陈子淮丰富的内心里就已经猜测起各种可能性,例如,女校霸和校草的纠葛故事,起因是女校霸见色起意的追求,将人摁在墙上表白……
他指着席砚说:“你,从实招来。”
陈子淮的眼睛炯炯有神,看起来势必今天要从好兄弟口中问出个所以然来。
席砚的答案十分简单,也令人意外:“我们从小就认识。”
一句话打断各种天马行空的无端揣测。
“从小?”
陈子淮的眼睛瞬时瞪大了。
“嗯,昨天只是去打了个招呼。”
如果要细说的话,应该是刚出生就见过了。
“啊?”
作为好朋友,怎么都没听席砚提起过?
陈子淮在心里嘀咕。
上课铃声制止了陈子淮的继续追问,但是他最后悄悄地在席砚耳边说:“老班等下可能会找你。”
他刚刚在办公室那听到了其他老师在谈论这件事,毕竟席砚在老师们眼里可是金钵钵。
席砚表示:“我知道了。”
但他不觉得这算是什么天大的事,他只是和朋友打了个招呼而已。
一节课后,只能说是不出意外地,班主任过来教室,在门口对席砚招了招手,喊他:“席砚,你来一下。”
看来是想找他单独聊一下。
即使班主任语调温和,教人看不出任何不同,也引得学生们纷纷抬头去看席砚。
可席砚的心态没什么波动,云淡风轻地跟着班主任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