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清晨。

    海面无风无浪,好似春水了无痕的河川。

    一艘饱经风霜的海船在十几名水手的吆喝声中,缓缓靠上码头。

    一停稳,船上立时传出一阵山呼。出海好几月,这群人终于可以踏上脚下的土地,到城中去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人生岂不快哉!

    没人注意到,一个穿青色长衫,头戴褐色头巾的纤瘦少年从船尾轻轻一掠,上了岸。

    少年在码头站定,迎着海风,拍去那身长衫上多日蛰伏后的酸腐味。

    旋即,四下望了望,消失在一众挑着鱼货入城的人流中。

    船老大正在码头上点货,不经意一抬头,正好看到那少年从自己的船上落下去,惊得手中的账本“啪嗒”一声掉落在地。

    那少年何时上的船?那背影怎如此像云老爹身边那个小魔头……

    船老大顿时浑身冰凉,打了个哆嗦。

    这些年走海的人都知道,云老爹惹不起,他那个孙女儿更可怕……

    船老大扔下货单,双手合拢朝着大海拜了拜。口中喃喃道:“观世音保佑!观世音显灵!感谢观世音护佑我家的船平平安安归来,保佑我今后出海千万别惹上那个小魔头……

    佛祖保佑!

    ***

    云潇潇初来乍到,看什么都新鲜得很。虽然陆上一概不懂,但总归知道应该先进城。

    跟在众多渔货贩子后头,她左顾右盼,这陆上果然比岛上有意思。

    远处青山连绵,树木苍翠笔直,连成茂密的一片。

    头顶上枝桠横生,苍翠斑驳。

    日光被树叶分成无数细碎的光影,看得人目眩神迷。

    行人大都身着布衣短衫,身上负着各种渔货,有人推两轮车,有人挑着担子。

    不时有人高喊着“借过,借过”,驱着牛车,吱吱嘎嘎——

    好有趣。

    她开心得很,唇角露出浅笑。

    果真还是溜出来好。

    ***

    尾随着人流,眼前渐次开阔。

    路的尽头,在天地相接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她从未见过的——楼。

    楼很高,很长。之所以说它长,是因为无数暗青色的巨大城砖垒成一整片坚固的墙,向两边延伸,一眼望不到头。

    正中是一座高耸的门,门上还有三层楼,重重飞檐翘立,斜飞入空。

    走到跟前,仰首视之,一股威严之感压迫而来。

    云潇潇拍拍身旁一名挑着担子的鱼贩,“大哥,向您打听一下,前面是什么所在?”

    鱼贩转头打量她一番,随即爽朗一笑:“这是咱们青州城西的城门——阙兮门,里头就是青州城。小郎君是头一遭来此吧?”

    云潇潇听得眼前一亮,点点头,也报以一笑。

    这一笑,颇为明媚。

    那鱼贩竟看的呆了呆,便有些赧然,摆摆手,说了一句小郎君无须客气。

    一阵风吹过来,小哥突然神色尴尬的掩住口鼻,看她的神色中若有几分躲闪。

    云潇潇不用猜,心下也了然。

    她的这分打扮,说有多怪异就有多怪异。

    穿的一件男式长衫,是用一颗珍珠向一位路过岛上的生意人换来的。衣裳略大略长,袖口和下摆都是缝补过的痕迹,饶是这样,还有些地方已经破碎不堪。

    加之她已有半月未曾换洗,如今一身褴褛,皱皱巴巴,还飘散出一股令人作呕的咸腥臭味。

    不止那小哥,周遭不少路人也投来嫌弃的目光。

    就算她素日脸皮再厚,此时也忍不得露出窘态。赶紧将总往下滑的包袱往上一提,挂在肩上背牢,溜之大吉。

    水手们闲聊时说过,青州城里应有尽有。

    带来的珍珠足够多。等换了钱,她可以先找个地方住下。好生梳洗。换几身好看的衣裳,再寻个食肆好好吃喝一顿。

    想到这里,腹中传来阵阵咕噜声。

    饿!

    在那艘海船货舱中躲藏半个月,她委实是饿惨了!

    总算到了城门跟前,入城的队伍却停下了,好半天不动弹。

    前方不知出了什么变故,城门下围了好多人,吵吵嚷嚷的声音传出老远。

    云潇潇三两下挤过去,见众人围着两个身穿盔甲,腰佩长刀的城门守卫,旁边还站立着一个妇人打扮的女子。

    两名守卫面露不耐,喝道:“无须多言,没有路引不能入城,赶紧走吧!”

    “快走,快走!”

    妇人年岁不大,满脸泪痕,眼神有些怯生生的。“求求你们了!家中幼子无人照看。求大人开恩,就让奴家回去吧……”

    两名士兵不为所动,只当没听见。

    那妇人一直哭泣,也不走。不知怎么就近了卫兵跟前,将身上的包袱一取,递到卫兵眼前。

    卫兵冷不防她这般,又不知她何意,慌乱中横刀一挡。

    “叭”的一声,包袱被打落在地,里头的东西散了一地。

    妇人不过是一介弱质女流,手无缚鸡之力。这番倒在地上,半天都爬不起来,哭的泣不成声。

    卫兵将她拖拽开,扔在路边。

    这下捅了马蜂窝,仗着人多,周遭看热闹的人指着那两个卫兵的鼻子一阵怒骂。

    骂着骂着,声浪越来越高。也不知道谁带的头,入城的人开始往城门里冲,试图推开那两名卫兵冲入城里去。

    两个卫兵慌了。

    不过又从旁冲出来几名卫兵,几个人一起将疯狂的人群暂时挡在城门外。

    “速退!速退!”

    卫兵们声嘶力竭,但声音淹没在乱哄哄的人流中。

    没人往后退。

    怎可能退?

    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贩卖海鲜讨生活的小贩。卫兵们越挡着不让进城,这些人越往死里挤。

    海鲜海鲜,无非重在那个鲜字。

    若早一刻卖出去能翻十倍价,那要是耽搁在路上可就惨了。

    轻则辛苦一天勉强回个本,重则海鲜全死在半道,连带着本钱都要赔进去。

    谁肯?都不傻。

    城门口乱作一团,卫兵们精疲力尽,眼看城门就要失守了。

    云潇潇一开始也随着人流往前挤。骚乱起来后,她察觉有些不对。

    这些奋力往前冲的人里,有几个打扮与一般小贩不同。没有随身的鱼货,两手空空。身材孔武有力,举手投足间颇有架势,好像都是练过武。

    且这几人目光敏锐,行动间,眼神里还带着一股子狠劲。在人群里横冲直撞,不像是要进城,反倒是想捣乱。

    此事透着蹊跷。她当机立断,先退出去。

    于是从混乱中复又费力挤出来,在一旁的树下站着歇气。

    就这一会儿,眼看着人群更乱了,有个别冒头冲出去的,在入城的最后一刻被卫兵打到在地,不时有人倒在地上痛苦的□□,打滚。

    眼看挡不住了,几个卫兵相互看了一眼,手已经摸向腰间的佩刀。

    云潇潇眼尖地发现人群里有位很吃力的老丈,牵着一个孩子。老人挑了两筐沉甸甸的鱼货,被疯狂的人流冲撞的摇摇欲坠,眼看就要连人带筐摔倒在地。

    挤进去很危险,但是救两个人出来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云潇潇对自己很有信心,冲过去一把拉起那个哇哇大哭的小孩,又搀扶着老人家,以一带二,三人重新回到树下。

    那老人惊魂未定,回过神来后连声向她道谢,又卸下担子,安抚嚎啕大哭的小孙子。

    那小孩哭了一阵也就不哭了,睁着黑亮的眼睛打量她。

    云潇潇听见老人唤他阿宝。她突然想起自己的包袱,伸手一摸,包袱好端端的背在肩上。

    她将包袱往上提了提,心中稍定。

    方才还真有些危险,她举手拭去额角的汗水。

    就在此时,眼尾的余光里,有两道人影从她身侧掠过,疾如闪电——

    好快的速度!

    她一惊,直觉扭过头往后看,竟发现自己的身后站着一个身着暗蓝色窄袖长衫的男子。

    那男子身量颇高,站在树下一动不动。一双墨色深瞳正冷冷地看着前方的骚乱,似乎旁的任何人任何事皆与他无关。

    奇怪,她分明记得刚刚树下没人啊,这人什么时候站在这里的?

    她惦记刚才那两道飞掠的身影,顾不得细看,转头望向混乱的城门。

    那两人已经冲进了混乱的人群。只听见几声“哎呦”“哎哟”的痛呼,两人又从人群中冲天而起,这回手里还提着一大坨东西,速度太快,看不清是何物。

    两人落在不远处的一片空旷之地上。刚一站定,就将提在手里的东西用力往地上一扔。

    众人才看清,扔在地上的是四个身强力壮的壮汉。不知受了什么禁制,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嘴里还一直不停地咒骂连连。

    云潇潇认得出,这几个正是她方才觉得可疑之人。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原本喧嚣的城门口顿时鸦雀无声,也无人敢再动。

    守城的卫兵们一个个也面色紧张,如临大敌。一手护在胸前,另一手齐齐按向腰间佩刀的刀柄。

    情势紧张的一触即发。

    那两人中瘦一些那个从怀里掏出一个金色的令牌。卫兵们一见,齐齐单膝跪下,竟连头也不敢抬。

    ……

    云潇潇哪里见过如此阵仗,直看得津津有味,就连进城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看来这两人身份很高,否则卫兵们何须怕成这样。

    那两人将令牌收了,命卫兵起身。卫兵们立在两人身后待命,低眉顺目,未敢一语。

    两人又去搜那几名汉子。

    不多时,两人站在一高台上,两手高高举起,手里都拿着东西,明晃晃的。

    云潇潇眼角一跳,她一眼认出,那是四把泛着寒光的匕首。

    这样的匕首她实在是太熟悉了,她的袖中就有一把类似的。

    刀上的寒光,是因为浸过活生生的血气的缘故。

    血气越多,寒光越足。

    那四把匕首,喂过血。

    那两人又转回去,跟守城的卫兵低声交谈。

    不久,还是瘦的那个转过来,对城门外的众人高声喊道:“诸位乡亲,三日后城中举行大典,州府自今日起实施禁令。凡出入城皆需验看路引,望诸位令行配合。”

    是这样啊……

    那刚才那四人是怎么回事?

    既然与己无关,那就无需多管闲事,生计紧要。

    人群四下散开,有路引的排队入城。

    “唉……,定是又出事了,不太平啊!”一旁的老丈摇头哀叹。

    云潇潇不由好奇道:“老丈,城里有何不太平?还有,路引是何物?”

    老丈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个乌木制的牌子递给她。

    “小郎君请过目,此物就是路引。”

    云潇潇接过来,那牌子约莫两指宽,不大,在手里沉甸甸的,上面刻了姓名住址。

    “我们青州向来民生安顿,只是月前发生一件事故,听闻与州府大人有关。从那以后,城内就不时宵禁,唉,只盼着早日恢复太平,我们阿宝也能好生长大。”

    老丈说着,伸出手摸摸孙儿的头。

    阿宝也乖巧,安静地靠在老丈身边。一双乌黑的眸子好像星星般贼亮,看起来又机灵又惹人怜爱。

    云潇潇记得,刚刚从人群中把阿宝拉起来时他就很乖。忍不住也想伸手去摸摸那孩子。

    她却忘了,自己现今看起来蓬头垢面,身上还不时散发出一阵难闻的气味。

    一看她伸手过来,阿宝撒腿就往后跑。

章节目录

女魔头日常惹祸纪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傅明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傅明熹并收藏女魔头日常惹祸纪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