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结束了!”
毋澍不知是叹息还是缓气,意犹未尽地放下了仰了许久的脖颈,以手抚了抚,道:
“多谢你特意带我来此处看焰火,现在……”
话未尽,前面的河中驶来一艘画舫,船身挂满了一圈各种款式的华灯,琳琅满目;船前站着两名陌生的男子,
一人自里出了来,是祁成,恭敬地道:
“公子!姑娘!”;
毋澍道:“你怎也在此?”
她以为要再走回去城里的,方才赏玩焰火才后知后觉,这回城之路还是有些漫长的;祁成现在带艘画舫来岂不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吗?
她二话不说便要飞身上去,这点子距离对她来说自是不在话下的,两手提了提这过长的披风;
她往前走了两步忽又想到了祁韫,她回头看去,视线被兜帽上的狐毛遮挡住了大半,看不清这明明不远的身影;
她掀开了些帽檐,看见了还立在原地不动的祁韫,又退回示意对方一齐;只一瞬间,祁韫便用力攥住了她,携着她原地一跃,下一刻便平稳落在了画舫之上。
祁成示意二人入内,毋澍还在打量着这船,比自己方才觉得的要大了许多,船顶还有一层,设了一座精致的方亭;
祁韫拉着毋澍入内,祁成将门轻轻掩上,向一旁的两名侍卫点了点头,便飞身下船去了。
此刻江面极其地稳,置身于画舫内就好似处于一处华贵无比的厢房中,偌大的空间内,依次用屏风与帷帐,将床、榻、厅隔了开来。
如此精致的画舫,宫里的御用画舫也只多占了一个外表磅礴而已;
光看着房中的摆设,估计也不是普通权贵人家能使得起银钱租赁下来的,不知祁韫去哪儿弄来的。
桌上还放置着不少模样精巧的点心,毋澍看够了便坐了下来,祁韫方才也坐下。
祁韫为毋澍斟了杯茶,毋澍品了一口;香气浓蕴,是云南的茶。
“这茶都是等年年进贡才有,味……?”她下意识脱口而出,话方出口便后悔了。
果不其然,祁韫闻言,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她连忙解释道:
“我师傅他老人家,那里有不少陛下亲裳的茶叶。”
她边说边喝了一大口茶水;烫得舌根发麻,面上却一副淡定之态。
船内炭火烧得旺盛,被那茶水一烫,便更热了,才意识到自己方才进来之时只是揭开了兜帽,身上的长披风还未解,便伸手解了下来;
这回她直接便还与祁韫了,免得到时候又阴差阳错地惹麻烦。
祁韫见那被置于自己身侧的披风,便左手支住下颌,右手沾了杯中茶水在桌上描了起来:
玄,色。
他看了看那披风,毋澍见这二字,大概知道是说那玄色披风之事了。
“我……一时疏忽发生了一点儿小差错。”
她用手比了个细微的动作,避开了对方探究的眼神。
“……”她余光半晌没有看见这人的再动作,便又抬眼瞧了瞧;
祁韫眉毛一挑,笑得让她有些惭愧。
她又补充道:“也不算是很小,事实上。”
祁韫却抬手示意她不必再说;其实他只需确认……不是她主动给他人的。
她岔开话头,道:“哦对了,那件大氅呢?你怎的一会子又换了这件
?”
祁韫面上一副漫不经心:扔,了。
不只是因为被其他人穿过了,还有他觉着,面前这人不适合玄色,更适合白。
毋澍看见这二字,干笑两声道:
“原来如此,齐大公子果真是大手笔,大手笔!”
跟扔一块旧抹布似的云淡风轻,为缓解尴尬,她又连喝了两大口茶。
祁韫起身,将紧闭的花窗打开了一扇来,余光看着身后的少女,眼中划过一丝犹疑。
一股新鲜的气息入内来,使得她舒适了不少。
祁韫复又转身,写道:你,的,身,世,
她疑惑抬眸询问:“你找到线索了?在建邺?”她本想着要尽快去一趟西蜀。
祁韫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希冀,垂下眸子,再抬眼时便抹去了那丝犹豫。
沿着窗外看去,画舫行得极慢,此时这片人愈发少了。
不多时,画舫在一处停了下来,有两人上到了甲板之上;
祁韫从窗前走近,再为她披上了那披风,将面具又戴上了,接着自己也带上了那面具;
毋澍猜想是来人身份特殊,没有多问。
敲门声响起,祁韫默许,有人入了内来。
一名中年男子,另外还有一名令毋澍有些疑惑的男子,总觉得对方有些怪异但又说不上来。
那中年男子入内以后,就只盯着二人看着,也不言语,几人就这般大眼瞪小眼;
祁韫伸手示意对方请坐,那人面上一直冷冷淡淡的,索性随意坐了下来。
那名奇怪的年轻男子也落座在一旁;
毋澍眼观鼻鼻观心,随着祁韫也坐了下来;
中年男子开了口道:
“白公子,我想我早先已经说过了,没有我那小主人的消息,我不会出手。”
白公子?哪位?面具之下,她微微蹙起了眉头。
那名略显怪异的年轻男子道:“前辈不必如此快地拒绝;且听听我们公子一言。”
毋澍腹诽:这祁韫什么时候又变作了白公子?
祁韫轻握住了她桌下的右手,开始用长指细细划动起来;
“白公子说,你要寻的人他已经寻到了。”她如实传达。
“果真?可有凭证?”那中年男子似乎又惊又喜,但又不敢轻信。
“白公子说,你一问便知。”
她紧紧盯着二人面上的变化,
中年男子面露疑惑,祁韫歪头示意他问身旁这位;
中年男子犹豫道:“这位……?”
“敢问姑娘身上可有一块小石头,是我们蓬安毋氏的家印。”
这人是祁韫寻来的,开口便是问而不是要,应当只是想确认身份而不是想拿到石章,思及此,毋澍道:
“不错,但那石章我如今并未带在身上,不过嘛,是……”
她将石章外表重复了一遍;着重说了这是自幼带在身上的。
中年男子几乎是瞪大双眼下意识喊道:
“你是漱儿?”
她默默颔首,看来此人不仅是毋家人,还与她关系匪浅:
“敢问前辈如何称呼?另外,可与我说些关于毋氏,关于我逝去的爹娘之事吗?”
毋骞见她如是平静地问着,却是显现出了些许犹豫,只先道:
“我名毋骞,那古琴,我答应帮你修补,白公子。”
毋澍挑眉,原就为一张琴,祁韫这人还真是不按常理行事。
那年轻人拱手道:“那便先谢过阁下了,另外,报酬方面一分也不会少。”
毋骞只默默颔首;
毋澍若有所思,随即拿开了面具:
“还请快些将您所知的说与我听。”
毋骞见到毋澍真容的一刹那眼眶竟是不由红了;
“漱儿……没错了,这样貌不会有错的,形似你父亲,神似你娘亲,但是总体上又像……”
“罢了,先不谈这个了。”
“论起来,我也算半个毋家人,老家主,也就是你的祖父给我取的名唤作毋骞,我名义上也算是他老人家的儿子。”
“那我应当唤你作叔父,叔父,你请继续说,最好是从头说来。”毋澍一时间无法理解他为何情绪这般激动,只想先弄清前因后果。
毋骞眨了几眨眼,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道:
“好好好,我这便说,好。”虽不知毋澍为何会这般急切,但他还是应下。
“我们毋家自上古开始便盘桓于西蜀之地,传说上古之时便是我们的祖先最早造出了华夏土地上的第一件乐器。”毋骞捏着杯子,但并未有要喝茶的意思。
“自那时起,许多闻名于世的名器都是出于我们毋氏;不然你们也不会寻到我去修补那古琴。”
“我们这一支掌握了最完整的斫琴秘术,在一次次的迭代之下本该顺应大势逐渐没落;直到一百多年前,一任家主力挽狂澜,使得西蜀毋氏起死回生。”
三人闻言不禁都觉得蹊跷;但祁韫与那陌生的年轻人却只默默听着;
如今他们的目的已经达成,余下的时间便交由他们二人叙旧。
毋骞叹道:“一百多年来,到底毋氏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只有历任家主知晓。”
“只天上哪有无故掉馅儿饼的好事!”捏着杯子的手忽然用力,杯子几乎要裂开来了,忽地又松了手。
“如此一过便到了你的父亲继任了家主;但在家主成亲的当夜,老家主收到了一封秘信,二人不知在书房说了些什么,家主摔门而出,那夜,连新房都未回。”
他望着窗外的灯火,不知在想些什么。
“叔父,如此说来,你是只熟悉我父亲这头?”
毋骞摇头,道:“我母亲原是你娘亲的乳母,那年听说你娘亲决定远嫁,我母亲便携了我们兄妹二人陪同她一齐赴蜀。”
“如此说来,我母亲并不是蜀地中人?”
毋骞肯定道:“不错,夫人乃是都城中人,我母亲在你夫人尚且年幼之时便出府了,后来夫人家中出了变故,母亲便念及往日夫人母亲的恩情前去探望过她。”
“我也不知晓个中曲折,只知母亲与她说话,夫人自教司坊中得以脱身出来,还说她要远嫁蜀地了,问母亲愿不愿意一同去继续照顾她。我们孤儿寡母实在拮据,不然母亲当初是准备筹钱帮她赎身的,奈何我们全部家当也不过杯水车薪。”毋骞话中尽是惋惜之感。
毋澍不知是叹息还是缓气,意犹未尽地放下了仰了许久的脖颈,以手抚了抚,道:
“多谢你特意带我来此处看焰火,现在……”
话未尽,前面的河中驶来一艘画舫,船身挂满了一圈各种款式的华灯,琳琅满目;船前站着两名陌生的男子,
一人自里出了来,是祁成,恭敬地道:
“公子!姑娘!”;
毋澍道:“你怎也在此?”
她以为要再走回去城里的,方才赏玩焰火才后知后觉,这回城之路还是有些漫长的;祁成现在带艘画舫来岂不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吗?
她二话不说便要飞身上去,这点子距离对她来说自是不在话下的,两手提了提这过长的披风;
她往前走了两步忽又想到了祁韫,她回头看去,视线被兜帽上的狐毛遮挡住了大半,看不清这明明不远的身影;
她掀开了些帽檐,看见了还立在原地不动的祁韫,又退回示意对方一齐;只一瞬间,祁韫便用力攥住了她,携着她原地一跃,下一刻便平稳落在了画舫之上。
祁成示意二人入内,毋澍还在打量着这船,比自己方才觉得的要大了许多,船顶还有一层,设了一座精致的方亭;
祁韫拉着毋澍入内,祁成将门轻轻掩上,向一旁的两名侍卫点了点头,便飞身下船去了。
此刻江面极其地稳,置身于画舫内就好似处于一处华贵无比的厢房中,偌大的空间内,依次用屏风与帷帐,将床、榻、厅隔了开来。
如此精致的画舫,宫里的御用画舫也只多占了一个外表磅礴而已;
光看着房中的摆设,估计也不是普通权贵人家能使得起银钱租赁下来的,不知祁韫去哪儿弄来的。
桌上还放置着不少模样精巧的点心,毋澍看够了便坐了下来,祁韫方才也坐下。
祁韫为毋澍斟了杯茶,毋澍品了一口;香气浓蕴,是云南的茶。
“这茶都是等年年进贡才有,味……?”她下意识脱口而出,话方出口便后悔了。
果不其然,祁韫闻言,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她连忙解释道:
“我师傅他老人家,那里有不少陛下亲裳的茶叶。”
她边说边喝了一大口茶水;烫得舌根发麻,面上却一副淡定之态。
船内炭火烧得旺盛,被那茶水一烫,便更热了,才意识到自己方才进来之时只是揭开了兜帽,身上的长披风还未解,便伸手解了下来;
这回她直接便还与祁韫了,免得到时候又阴差阳错地惹麻烦。
祁韫见那被置于自己身侧的披风,便左手支住下颌,右手沾了杯中茶水在桌上描了起来:
玄,色。
他看了看那披风,毋澍见这二字,大概知道是说那玄色披风之事了。
“我……一时疏忽发生了一点儿小差错。”
她用手比了个细微的动作,避开了对方探究的眼神。
“……”她余光半晌没有看见这人的再动作,便又抬眼瞧了瞧;
祁韫眉毛一挑,笑得让她有些惭愧。
她又补充道:“也不算是很小,事实上。”
祁韫却抬手示意她不必再说;其实他只需确认……不是她主动给他人的。
她岔开话头,道:“哦对了,那件大氅呢?你怎的一会子又换了这件
?”
祁韫面上一副漫不经心:扔,了。
不只是因为被其他人穿过了,还有他觉着,面前这人不适合玄色,更适合白。
毋澍看见这二字,干笑两声道:
“原来如此,齐大公子果真是大手笔,大手笔!”
跟扔一块旧抹布似的云淡风轻,为缓解尴尬,她又连喝了两大口茶。
祁韫起身,将紧闭的花窗打开了一扇来,余光看着身后的少女,眼中划过一丝犹疑。
一股新鲜的气息入内来,使得她舒适了不少。
祁韫复又转身,写道:你,的,身,世,
她疑惑抬眸询问:“你找到线索了?在建邺?”她本想着要尽快去一趟西蜀。
祁韫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希冀,垂下眸子,再抬眼时便抹去了那丝犹豫。
沿着窗外看去,画舫行得极慢,此时这片人愈发少了。
不多时,画舫在一处停了下来,有两人上到了甲板之上;
祁韫从窗前走近,再为她披上了那披风,将面具又戴上了,接着自己也带上了那面具;
毋澍猜想是来人身份特殊,没有多问。
敲门声响起,祁韫默许,有人入了内来。
一名中年男子,另外还有一名令毋澍有些疑惑的男子,总觉得对方有些怪异但又说不上来。
那中年男子入内以后,就只盯着二人看着,也不言语,几人就这般大眼瞪小眼;
祁韫伸手示意对方请坐,那人面上一直冷冷淡淡的,索性随意坐了下来。
那名奇怪的年轻男子也落座在一旁;
毋澍眼观鼻鼻观心,随着祁韫也坐了下来;
中年男子开了口道:
“白公子,我想我早先已经说过了,没有我那小主人的消息,我不会出手。”
白公子?哪位?面具之下,她微微蹙起了眉头。
那名略显怪异的年轻男子道:“前辈不必如此快地拒绝;且听听我们公子一言。”
毋澍腹诽:这祁韫什么时候又变作了白公子?
祁韫轻握住了她桌下的右手,开始用长指细细划动起来;
“白公子说,你要寻的人他已经寻到了。”她如实传达。
“果真?可有凭证?”那中年男子似乎又惊又喜,但又不敢轻信。
“白公子说,你一问便知。”
她紧紧盯着二人面上的变化,
中年男子面露疑惑,祁韫歪头示意他问身旁这位;
中年男子犹豫道:“这位……?”
“敢问姑娘身上可有一块小石头,是我们蓬安毋氏的家印。”
这人是祁韫寻来的,开口便是问而不是要,应当只是想确认身份而不是想拿到石章,思及此,毋澍道:
“不错,但那石章我如今并未带在身上,不过嘛,是……”
她将石章外表重复了一遍;着重说了这是自幼带在身上的。
中年男子几乎是瞪大双眼下意识喊道:
“你是漱儿?”
她默默颔首,看来此人不仅是毋家人,还与她关系匪浅:
“敢问前辈如何称呼?另外,可与我说些关于毋氏,关于我逝去的爹娘之事吗?”
毋骞见她如是平静地问着,却是显现出了些许犹豫,只先道:
“我名毋骞,那古琴,我答应帮你修补,白公子。”
毋澍挑眉,原就为一张琴,祁韫这人还真是不按常理行事。
那年轻人拱手道:“那便先谢过阁下了,另外,报酬方面一分也不会少。”
毋骞只默默颔首;
毋澍若有所思,随即拿开了面具:
“还请快些将您所知的说与我听。”
毋骞见到毋澍真容的一刹那眼眶竟是不由红了;
“漱儿……没错了,这样貌不会有错的,形似你父亲,神似你娘亲,但是总体上又像……”
“罢了,先不谈这个了。”
“论起来,我也算半个毋家人,老家主,也就是你的祖父给我取的名唤作毋骞,我名义上也算是他老人家的儿子。”
“那我应当唤你作叔父,叔父,你请继续说,最好是从头说来。”毋澍一时间无法理解他为何情绪这般激动,只想先弄清前因后果。
毋骞眨了几眨眼,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道:
“好好好,我这便说,好。”虽不知毋澍为何会这般急切,但他还是应下。
“我们毋家自上古开始便盘桓于西蜀之地,传说上古之时便是我们的祖先最早造出了华夏土地上的第一件乐器。”毋骞捏着杯子,但并未有要喝茶的意思。
“自那时起,许多闻名于世的名器都是出于我们毋氏;不然你们也不会寻到我去修补那古琴。”
“我们这一支掌握了最完整的斫琴秘术,在一次次的迭代之下本该顺应大势逐渐没落;直到一百多年前,一任家主力挽狂澜,使得西蜀毋氏起死回生。”
三人闻言不禁都觉得蹊跷;但祁韫与那陌生的年轻人却只默默听着;
如今他们的目的已经达成,余下的时间便交由他们二人叙旧。
毋骞叹道:“一百多年来,到底毋氏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只有历任家主知晓。”
“只天上哪有无故掉馅儿饼的好事!”捏着杯子的手忽然用力,杯子几乎要裂开来了,忽地又松了手。
“如此一过便到了你的父亲继任了家主;但在家主成亲的当夜,老家主收到了一封秘信,二人不知在书房说了些什么,家主摔门而出,那夜,连新房都未回。”
他望着窗外的灯火,不知在想些什么。
“叔父,如此说来,你是只熟悉我父亲这头?”
毋骞摇头,道:“我母亲原是你娘亲的乳母,那年听说你娘亲决定远嫁,我母亲便携了我们兄妹二人陪同她一齐赴蜀。”
“如此说来,我母亲并不是蜀地中人?”
毋骞肯定道:“不错,夫人乃是都城中人,我母亲在你夫人尚且年幼之时便出府了,后来夫人家中出了变故,母亲便念及往日夫人母亲的恩情前去探望过她。”
“我也不知晓个中曲折,只知母亲与她说话,夫人自教司坊中得以脱身出来,还说她要远嫁蜀地了,问母亲愿不愿意一同去继续照顾她。我们孤儿寡母实在拮据,不然母亲当初是准备筹钱帮她赎身的,奈何我们全部家当也不过杯水车薪。”毋骞话中尽是惋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