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樱乡(8)
雅萱今日要去为下田的彦大郎送饭。
遗憾的是,这个行为是她这具身体眼下必须要去做的事,不可以被她修改或是拒绝。
各家的田连成了一片,午时了,仍有不少村民留在田间,家里的女人或小孩来为男人们送饭送水,吃饭的时候便也等在了田边。
近日大家聊的八卦,几乎全都离不开雷大公子的死。
雅萱陪着彦大郎一同吃饭,随后便听见耳边有人提起了雷金铭的名字,将巡检司和仵作的办案情况说得跟亲眼见过一样。
雅萱、慈屿不约而同地收集起了情报,却听他们聊着聊着,话题忽然就掺上了志异色彩。
“招魂?”
“是啊!如果不是魂魄被妖邪招走了,雷大公子如何会死得不明不白,死后都几日了,还与生前没什么差别呢!”
说到这里,周遭的村民纷纷看向了安静吃饭的彦大郎夫妻俩。
“哎,彦大郎!”
“你们家不是才做过驱邪法事,还将彦林的魂魄给招了回来。你说说,如果拜托明昭大师,是不是也能将雷大公子的魂魄给招回来呀?”
“对呀对呀,招走雷大公子魂魄的妖邪,会不会就是你们儿子遇到的那只黄仙儿?”
彦大郎夫妻俩双双哑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疑问的好。
他们当然第一反应就是要澄清这件事,明昭大师是高僧无疑,但也的确不会什么驱邪招魂的本事。
可是……
一想到儿子曾经装疯卖傻的叛逆,还有明昭大师对他们的叮嘱,他们就没能立即将实话宣之于口了。
再者,儿子发疯已是全村上下都知道的事了,若被他们得知那其实是儿子在骗人,岂不是败坏了儿子的名声?
彦大郎犹豫地看了看杏柔,还是低下了头,支支吾吾将村民们的好奇糊弄了过去。
“……”
算了吧,不说也没关系的。
如果雷乡长那边找到明昭大师求助,明昭大师自己也会妥当解释清楚的。
毕竟他们儿子以后……还要考取功名的,不能留下这种污点。
村民们却有点不甘心,仿佛非要从夫妻俩嘴里挖出一个定论似的,见彦大郎不肯开口了,就去问杏柔。
杏柔哪里会说?
尤其在她丈夫已经选择缄口的情况下。
但杏柔心里多少有些过不去,觉得对不起明昭大师,没有为他解释从自己身边传出去的谣言。
所以,被问多了以后,杏柔便顾左右而言他:“明昭大师为人低调,不爱这些虚名,我们还是别聊他的事情了,赶紧做完活儿,争取早些回家吧。”
她感觉,自己应该是转移了大家的关注焦点。
然而其他人听在耳里,却全然变了另外的意思……
心里渐渐奇怪,其他人忽然像是品味出了什么一样,眼神都有些古怪。
*
洪乡对雷金铭之死的关注还在不断上升。
但因巡检司那边的调查一直未出多大进展,这种关注浮于表面的体现,暂且还是不温不火的。
即便众人很想八卦,很好奇这个案子的调查结果,也要顾及雷乡长的情绪和体面。
不过未曾想,这样的不温不火竟只持续到了杏柔送饭后的第三天。
而这一日清早,洪乡私塾里的一位守夜老头马不停蹄地找上了凤祥山庄。
黄巡检立即带人离了庄子,骑马赶去了洪乡西面的西私塾。
他们赶到这里时,西私塾已是人满为患。
来看热闹的村民乌泱泱围在私塾大院外,被黄巡检厉声呵退,才让出了空路来。
甲兵结队跨入院中,前来报案的守夜老头战战兢兢走在前头。
老头颤手推开了最大一间学堂的门,旋即低低躬下了身,似乎想到了什么似的,浑身都开始颤抖。
黄巡检左手跨刀,当先走进了学堂之中,透过他的视线,萧意望见了一道男人身形,靠坐在教书先生所坐的椅背上。
那男人头垂于胸前,看不清面貌,但在无风的室内,萧意居然辨识不出男人身上属于生气的起伏。
萧意心下微沉。
——这是短期之内、洪乡发现的第二位死者了。
“死者是你们这里的教书先生?”黄巡检问。
老头“哎哎”两声,将男人的名字和生平说了。
此人是顾兆,年约二十五,曾是通过了府试录取的士子,后来再往上科举失败了,就回到乡里赡养父母,做了一位教书先生。
这些年顾兆的双亲接连去世,他与妻子的生活倒也稳定,平日为人温和,性情无争,很受私塾学子的喜爱。
甲兵已经将顾兆的尸体平放在了地面,黄巡检侧蹲下来,简单地查看了顾兆身上的几处命门所在。
没有外部致命伤,衣料也未曾沾染血迹,颈部无勒伤,头部摸索一遍后,也未发现打击伤害。
黄巡检与萧意的心情同时凝重起来……
虽然详细的尸检还需将人带走让仵作进行,可是如此巧合又令人棘手的无伤状态,实在不能不让人多想。
黄巡检的视线,落在了顾兆阖目的脸庞上。
尤其是这张与死前无异的脸,这根本不是一个死人该有的状态!
基于某种不好的联想,黄巡检命甲兵护送顾兆的尸体回凤祥山庄,再去县衙找来仵作。
自己则留在了西私塾中,与手下开始盘查和西私塾、顾兆相关的所有人物。
结果,没有人知道顾兆是何时来的西私塾,反正守夜老头没听见声响。
老头大清早起来准备给学堂一间间通风时,就见着顾兆已经坐在里面了。
这些天“跟”着黄巡检办案下来,萧意对洪乡的村庄分布了解了许多。
他暗自估算了一下,才觉西私塾离雷金铭死时所在的王村,足有十数里地。
这个距离对凡人而言,绝对不算近,若要犯案,那这个人平时的活动空间便不可小觑。
可问题是,顾兆与雷金铭的身份天差地别,两人近年也并无往来,怎么会拥有相似的死亡状态呢……?
零零总总的线索汇在一处,还是等于没有线索。
但萧意仍然保持着耐心,沉寂在黄巡检的身体里,旁观这场变故的推进。
——萧意不认为会到此为止,顾兆,不会是最后一位出现在洪乡的死者。
而这些死亡背后,一定与殁世间的成形息息相关。
只是萧意还是想得简单了些。
或者说,这时的萧意从来不曾设想过,“未来”的发展会从顾兆的死亡开始,一力拐向了不可收拾的深渊……
……
妖邪招魂一事彻底在洪乡里传开了。
有不少人当日在西私塾亲眼见到了顾兆的尸体,纷纷出来作证,那绝不是常人死后会有的模样。
听说那日在西私塾的孩子都被吓哭了,去那上学的都是八岁到十岁出头的孩子,乍然得知自己的先生死在了平日上课的学堂里,回家以后大多做了噩梦,隔日就发了烧。
一时之间,众人八卦的心思陡然扭转,生活仿佛不再宁静,家家户户都开始于夜里早早熄灯入睡了。
可是纵然大被蒙过头,佛祖菩萨奉案头,乡民们心里依然止不住地惶惶。
不知多少人半夜惊醒,夜夜多梦,小儿的啼哭都似比往常增多了不少。
就连始终查案无果的黄巡检,某天夜里梦中醒来,忽然就去踹醒了大通铺里睡熟的得力属下。
得力属下关上房门,吹着夜风,隐含委屈:“大人,您是半夜饿了吗?”
黄巡检:“明天去给我寻个驱邪的符来,道观里的就成,有用没用都无所谓,主要是心安。”
“哦,最好能有点儿用,再给弟兄们每人捎带一份。”黄巡检又补充道。
得力属下蓦然严肃:“大人,您莫非也怀疑……当真有妖邪招魂作祟?”
黄巡检没说是也不是,又踹了他一脚:“回去睡吧。”
回屋之后,黄巡检可算没再做噩梦了,他在床榻里睡得香,萧意却在沉思中。
……依他之眼力,雷金铭、顾兆二人,皆非死于离魂之后。
他们的尸身与案发地点,也没有妖气或鬼气残余。
妖邪招魂一事,纯属妄谈而已。
可是,乡民们就是纯粹的普通人。
他们没有萧意这样的眼界与认知,也不是踏入修行的得道高人,就是一群害怕死亡、从而心惊胆战的凡人罢了。
遇事不决的时候,他们总会优先联想到怪力乱神,便会惶惶不安,人心浮动,在短暂的压抑过后忽然爆发——
洪乡各村都有人闹起来了,他们约好时间一起找上了凤祥山庄,要求黄巡检和雷乡长将妖邪招魂一事禀报给县令大人,求县令大人去请修士来镇邪。
黄巡检一个头两个大,高声安抚乡民们,说案子目前还在查,让他们不要胡乱猜测吓唬自己,安心回家干活去。
然而这种口头上的安抚终究只有微末的作用,一群人围聚在山庄大门外,要黄巡检给他们交代一个说法,应了他们的要求。
如若以往,这些乡民自然不敢顶撞县里来的官。
可是妖邪一事已经让他们精神紧绷了好些日子,人在拉扯到极限的时候,是不能和他们讲道理的。
谁知道那妖邪招走人的魂魄是不是用来练功?
那妖邪一连杀两人,可见凶残非凡!
此刻它是潜藏下来了,没有再行凶,但谁能保证明日不会再有人被招魂?
谁能保证,自己就一定不会是下一个被招魂的人?
黄巡检快要被太阳晒化了,眼睛里都冒了虚光。
但他忽然想起了先前办案之时听到的八卦,眼睛一亮道:“我记得乡里来了一位高僧,好像还为谁家里做过驱邪法事?”
有人应道:“大人没记错,是明昭大师!做过驱邪法事的那家就在我们隔壁村,大人需要找他们来问话吗?”
黄巡检正想说不必,却突然被一位大娘抢了先。
这位大娘正好是那日与杏柔一同送过饭的其中一位,此时仿佛恍然间被提醒了什么,面露惊惧。
“大、大人,您说这‘妖邪’,当真是妖吗?”
遗憾的是,这个行为是她这具身体眼下必须要去做的事,不可以被她修改或是拒绝。
各家的田连成了一片,午时了,仍有不少村民留在田间,家里的女人或小孩来为男人们送饭送水,吃饭的时候便也等在了田边。
近日大家聊的八卦,几乎全都离不开雷大公子的死。
雅萱陪着彦大郎一同吃饭,随后便听见耳边有人提起了雷金铭的名字,将巡检司和仵作的办案情况说得跟亲眼见过一样。
雅萱、慈屿不约而同地收集起了情报,却听他们聊着聊着,话题忽然就掺上了志异色彩。
“招魂?”
“是啊!如果不是魂魄被妖邪招走了,雷大公子如何会死得不明不白,死后都几日了,还与生前没什么差别呢!”
说到这里,周遭的村民纷纷看向了安静吃饭的彦大郎夫妻俩。
“哎,彦大郎!”
“你们家不是才做过驱邪法事,还将彦林的魂魄给招了回来。你说说,如果拜托明昭大师,是不是也能将雷大公子的魂魄给招回来呀?”
“对呀对呀,招走雷大公子魂魄的妖邪,会不会就是你们儿子遇到的那只黄仙儿?”
彦大郎夫妻俩双双哑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疑问的好。
他们当然第一反应就是要澄清这件事,明昭大师是高僧无疑,但也的确不会什么驱邪招魂的本事。
可是……
一想到儿子曾经装疯卖傻的叛逆,还有明昭大师对他们的叮嘱,他们就没能立即将实话宣之于口了。
再者,儿子发疯已是全村上下都知道的事了,若被他们得知那其实是儿子在骗人,岂不是败坏了儿子的名声?
彦大郎犹豫地看了看杏柔,还是低下了头,支支吾吾将村民们的好奇糊弄了过去。
“……”
算了吧,不说也没关系的。
如果雷乡长那边找到明昭大师求助,明昭大师自己也会妥当解释清楚的。
毕竟他们儿子以后……还要考取功名的,不能留下这种污点。
村民们却有点不甘心,仿佛非要从夫妻俩嘴里挖出一个定论似的,见彦大郎不肯开口了,就去问杏柔。
杏柔哪里会说?
尤其在她丈夫已经选择缄口的情况下。
但杏柔心里多少有些过不去,觉得对不起明昭大师,没有为他解释从自己身边传出去的谣言。
所以,被问多了以后,杏柔便顾左右而言他:“明昭大师为人低调,不爱这些虚名,我们还是别聊他的事情了,赶紧做完活儿,争取早些回家吧。”
她感觉,自己应该是转移了大家的关注焦点。
然而其他人听在耳里,却全然变了另外的意思……
心里渐渐奇怪,其他人忽然像是品味出了什么一样,眼神都有些古怪。
*
洪乡对雷金铭之死的关注还在不断上升。
但因巡检司那边的调查一直未出多大进展,这种关注浮于表面的体现,暂且还是不温不火的。
即便众人很想八卦,很好奇这个案子的调查结果,也要顾及雷乡长的情绪和体面。
不过未曾想,这样的不温不火竟只持续到了杏柔送饭后的第三天。
而这一日清早,洪乡私塾里的一位守夜老头马不停蹄地找上了凤祥山庄。
黄巡检立即带人离了庄子,骑马赶去了洪乡西面的西私塾。
他们赶到这里时,西私塾已是人满为患。
来看热闹的村民乌泱泱围在私塾大院外,被黄巡检厉声呵退,才让出了空路来。
甲兵结队跨入院中,前来报案的守夜老头战战兢兢走在前头。
老头颤手推开了最大一间学堂的门,旋即低低躬下了身,似乎想到了什么似的,浑身都开始颤抖。
黄巡检左手跨刀,当先走进了学堂之中,透过他的视线,萧意望见了一道男人身形,靠坐在教书先生所坐的椅背上。
那男人头垂于胸前,看不清面貌,但在无风的室内,萧意居然辨识不出男人身上属于生气的起伏。
萧意心下微沉。
——这是短期之内、洪乡发现的第二位死者了。
“死者是你们这里的教书先生?”黄巡检问。
老头“哎哎”两声,将男人的名字和生平说了。
此人是顾兆,年约二十五,曾是通过了府试录取的士子,后来再往上科举失败了,就回到乡里赡养父母,做了一位教书先生。
这些年顾兆的双亲接连去世,他与妻子的生活倒也稳定,平日为人温和,性情无争,很受私塾学子的喜爱。
甲兵已经将顾兆的尸体平放在了地面,黄巡检侧蹲下来,简单地查看了顾兆身上的几处命门所在。
没有外部致命伤,衣料也未曾沾染血迹,颈部无勒伤,头部摸索一遍后,也未发现打击伤害。
黄巡检与萧意的心情同时凝重起来……
虽然详细的尸检还需将人带走让仵作进行,可是如此巧合又令人棘手的无伤状态,实在不能不让人多想。
黄巡检的视线,落在了顾兆阖目的脸庞上。
尤其是这张与死前无异的脸,这根本不是一个死人该有的状态!
基于某种不好的联想,黄巡检命甲兵护送顾兆的尸体回凤祥山庄,再去县衙找来仵作。
自己则留在了西私塾中,与手下开始盘查和西私塾、顾兆相关的所有人物。
结果,没有人知道顾兆是何时来的西私塾,反正守夜老头没听见声响。
老头大清早起来准备给学堂一间间通风时,就见着顾兆已经坐在里面了。
这些天“跟”着黄巡检办案下来,萧意对洪乡的村庄分布了解了许多。
他暗自估算了一下,才觉西私塾离雷金铭死时所在的王村,足有十数里地。
这个距离对凡人而言,绝对不算近,若要犯案,那这个人平时的活动空间便不可小觑。
可问题是,顾兆与雷金铭的身份天差地别,两人近年也并无往来,怎么会拥有相似的死亡状态呢……?
零零总总的线索汇在一处,还是等于没有线索。
但萧意仍然保持着耐心,沉寂在黄巡检的身体里,旁观这场变故的推进。
——萧意不认为会到此为止,顾兆,不会是最后一位出现在洪乡的死者。
而这些死亡背后,一定与殁世间的成形息息相关。
只是萧意还是想得简单了些。
或者说,这时的萧意从来不曾设想过,“未来”的发展会从顾兆的死亡开始,一力拐向了不可收拾的深渊……
……
妖邪招魂一事彻底在洪乡里传开了。
有不少人当日在西私塾亲眼见到了顾兆的尸体,纷纷出来作证,那绝不是常人死后会有的模样。
听说那日在西私塾的孩子都被吓哭了,去那上学的都是八岁到十岁出头的孩子,乍然得知自己的先生死在了平日上课的学堂里,回家以后大多做了噩梦,隔日就发了烧。
一时之间,众人八卦的心思陡然扭转,生活仿佛不再宁静,家家户户都开始于夜里早早熄灯入睡了。
可是纵然大被蒙过头,佛祖菩萨奉案头,乡民们心里依然止不住地惶惶。
不知多少人半夜惊醒,夜夜多梦,小儿的啼哭都似比往常增多了不少。
就连始终查案无果的黄巡检,某天夜里梦中醒来,忽然就去踹醒了大通铺里睡熟的得力属下。
得力属下关上房门,吹着夜风,隐含委屈:“大人,您是半夜饿了吗?”
黄巡检:“明天去给我寻个驱邪的符来,道观里的就成,有用没用都无所谓,主要是心安。”
“哦,最好能有点儿用,再给弟兄们每人捎带一份。”黄巡检又补充道。
得力属下蓦然严肃:“大人,您莫非也怀疑……当真有妖邪招魂作祟?”
黄巡检没说是也不是,又踹了他一脚:“回去睡吧。”
回屋之后,黄巡检可算没再做噩梦了,他在床榻里睡得香,萧意却在沉思中。
……依他之眼力,雷金铭、顾兆二人,皆非死于离魂之后。
他们的尸身与案发地点,也没有妖气或鬼气残余。
妖邪招魂一事,纯属妄谈而已。
可是,乡民们就是纯粹的普通人。
他们没有萧意这样的眼界与认知,也不是踏入修行的得道高人,就是一群害怕死亡、从而心惊胆战的凡人罢了。
遇事不决的时候,他们总会优先联想到怪力乱神,便会惶惶不安,人心浮动,在短暂的压抑过后忽然爆发——
洪乡各村都有人闹起来了,他们约好时间一起找上了凤祥山庄,要求黄巡检和雷乡长将妖邪招魂一事禀报给县令大人,求县令大人去请修士来镇邪。
黄巡检一个头两个大,高声安抚乡民们,说案子目前还在查,让他们不要胡乱猜测吓唬自己,安心回家干活去。
然而这种口头上的安抚终究只有微末的作用,一群人围聚在山庄大门外,要黄巡检给他们交代一个说法,应了他们的要求。
如若以往,这些乡民自然不敢顶撞县里来的官。
可是妖邪一事已经让他们精神紧绷了好些日子,人在拉扯到极限的时候,是不能和他们讲道理的。
谁知道那妖邪招走人的魂魄是不是用来练功?
那妖邪一连杀两人,可见凶残非凡!
此刻它是潜藏下来了,没有再行凶,但谁能保证明日不会再有人被招魂?
谁能保证,自己就一定不会是下一个被招魂的人?
黄巡检快要被太阳晒化了,眼睛里都冒了虚光。
但他忽然想起了先前办案之时听到的八卦,眼睛一亮道:“我记得乡里来了一位高僧,好像还为谁家里做过驱邪法事?”
有人应道:“大人没记错,是明昭大师!做过驱邪法事的那家就在我们隔壁村,大人需要找他们来问话吗?”
黄巡检正想说不必,却突然被一位大娘抢了先。
这位大娘正好是那日与杏柔一同送过饭的其中一位,此时仿佛恍然间被提醒了什么,面露惊惧。
“大、大人,您说这‘妖邪’,当真是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