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下了一阵夜的雪到了后半夜之时已经停了。
屋内静悄悄的,只传来两个姑娘休息时的呼吸声。而外间,夜色沉沉,偶有一阵风拂过,吹动院中的灯笼,烛火摇摇晃晃的,看上去十分平静。一方皎洁月色隐在云层之后,风过时,露出半阙,悄悄地打量着人间。
从前王昭很少离开天启城,也难得来雪月城一次,今日终于来了,叶若依心情舒畅了不少,当日夜里难得睡了一个好觉,等到第二日起来时,气色看着也比昨日好了许多。
这方小院处在雪月城的下关城之中,白日里街道上很是热闹。
但是这里平日里就只住着叶若依一人,平日司空千落与王曦虽然常来,但却不住在这里,因此冷清了些。但是现在王昭来了,原本就有些冷清的院子终于有了些许人气。
……
转眼间,又是一月过去,如今雪月城已是阳春三月,天气回暖的季节。
三月草长,四月莺飞,此时冬日里的寒潮已经慢慢退却,取而代之的,是冬日里的暖阳。城外苍山脚下百里桃林里的桃花渐次盛开,粉嫩的花瓣慢慢的长满整个山涧,看着格外的赏心悦目。
“公主,您来了。”
那是位于雪月城南边的济善堂之中。
后院的走廊下,只见一个粉衣女子在侍女的陪同之下缓缓行来。而在庭院中的孩子们一见到她来,便都欢呼雀跃的围过去与她问好——这里地方不大,但是却住着许多来自贫苦人家的孩子以及常年在街上乞讨的乞儿。柔嘉公主来时见他们可怜,便特意在此处安置了济善堂,将他们安置在此处。
柔嘉公主菩萨心肠,那日进城时见他们可怜,便在这里置了间济善堂,济善堂中又请了许多有学问的夫子,安置这些孩子倒是正好。
蔓儿虽只是跟在柔嘉公主身后,但却是个眼尖的,一见着庭院里的那两人,脸上便忍不住挂着一抹笑容,“公主您看,是薛将军和沈公子!”
庭院中的那两人其中一个作武将打扮的,是薛绍棠薛将军。
听闻这位薛将军也是出身名门,少年将军,年纪轻轻便纵横沙场,比之当年的琅琊王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先前建宁侯府的长公子王悦在时,世人便总是说,等再过个十年,说不定北离又会出现一个辅佐明德帝上位的建宁侯与琅琊王。
只可惜,世事无常,天妒英才。王悦英年早逝,这薛将军也无意参与皇族的夺嫡之争。当年百姓的那番言论也不了了之了。
另外一个则是一身白色袖袍,乌黑亮丽的发丝被一丝不苟的束在脑后,一看就是一个文人。
他叫沈晏舟,出自江南士族吴兴沈氏。
吴兴沈氏并非南渡之高门大族,也算不上江南土著之甲第豪门,但在前朝之时,也出过如沈戎、沈演之、沈文季这样名重一时的人物。到了如今这一辈,沈晏舟的父亲沈充与建宁侯王翀一同于稷下学宫读书,深得建宁侯信任,于二十年前新帝继位,荐为参军,出任宣城内史。
转眼间,二十年匆匆而过,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沈参军也早已不似当年那样,人微言轻。如今的他在官场上浮沉二十载,早已成了身居要职的朝廷重臣。
身为朝中重臣之子,又是家中独子,沈晏舟自然也被寄予厚望,在七岁时便被父亲送去麓山书院读书。如今学成,自然也要回京准备科考入仕了。
柔嘉公主望着他们,嘴角挂着一抹浅浅的笑容,“今日你们二位怎么有兴致来我这里?”
“自然是来探望公主的。”薛绍棠一见她便止不住笑,“听闻公主这些日子操劳,末将担心公主累坏了身体,便特意来探望。路上遇到沈兄,正好他要过来给孩子们上课,就一道了。”
柔嘉公主看向那人,微微欠身,“沈公子有心了。我代孩子们替你道谢。”
“公主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沈晏舟拱手回礼,“从前在麓山书院的时候夫子便总是教导我们,我们读书本就是为了这些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我今日这般做,也是遵循夫子教诲。更何况公主菩萨心肠,我更应该出手相助了。”
沈晏舟此前虽与柔嘉公主仅有数面之缘,但也知道,柔嘉公主虽贵为皇室公主,又是明德帝最宠爱的女儿,但自从十二岁上,她便很少有在天启城露面的时候。那时沈晏舟便听人说,是因为她这些年一直行走于民间,所以才很少有在天启城长住的时候。
据说这些年,只要是她走过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个叫济善堂的地方。这个地方除了收养流民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之外,还会在里面设置学堂以供他们读书。听闻今年的状元郎沈惊鸿便是受了她的接济,这才得以在天启城站稳脚跟。
日子久了,她在百姓的心中也渐渐地有了些许美名。
沈晏舟听闻,前些日子柔嘉公主一直都在苏州,直到近日才来到雪月城的。他曾问过为何,薛绍棠告知他说,公主在苏州的济善堂已然慢慢步入正轨,那里也有公主亲自安排的人经营,她自然将目光放到了从不曾来过的雪月城。
“谢还是要谢的。”柔嘉公主柔声道,“我与沈公子素昧平生,但沈公子却愿意出手相助,倒是让我受之有愧。”
沈晏舟没再多言,又是拱手一礼。
“行了,你俩就别谢来谢去得了。”薛绍棠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公主,微臣这一次来,是特意来找您的。”
“怎么?”
“听说过些日子就是雪月城的百花会了,微臣想公主从未见过,便想邀请公主去看看。”薛绍棠笑道,“您与王家的四娘子交好,正好这些日子她到了雪月城,您若是无事,可以去看看她。”
柔嘉公主笑着应下。
……
小院的花坛中,王昭拿着一把小锄头,正在给院子里的花草松土。
这些花草是她来雪月城之后种的,虽没有多尽心,但该做的她已经做了,一个多月下来,它们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倒是叫她有些意外。
“若依,你醒了。”
王昭没有抬头,但是却有一股清冽的香味儿钻入了她的鼻腔。
是沉光幽谷香的味道。
这沉光幽谷香是叶家独有的,叶若依自己也格外钟爱,王昭与她相识数载,总是能在她的身上问到这抹清冽的味道。更何况平日里她和叶若依虽然住在这里,但却很少有人来,这会儿能在院子里的,除了王昭自己之外,便只要叶若依了。
“看来你今日心情不错。”叶若依笑着在她身后的石桌前落座,“居然还有兴致在这里给萱草松土。”
“也还行吧,今日我看这些花长得还不错,但是却杂草丛生,就想着来清理一下,松土只是顺手的事情。”王昭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语气倒是一如既往地平和,“不过我今日和扶苍出去的时候,倒是听人议论了两句。”
“你虽爱热闹,但却不是个喜欢听闲话的。我倒是好奇,到底是什么趣事,竟然让你上了心。”叶若依显然也是来了兴致。
王昭虽长在草原,但回来之后毕竟长在深宫,琅琊王氏更是有五千家规约束着,她自然也养成了不爱听闲话的性格,今日这件事能让她记住,要么就是别人议论的多了,要么就是跟她认识的人有关,又或者真是趣事,这才叫她多关注了几分。
“果然还是你懂我。”王昭笑道,“你也知道,雪月城的风花雪月要越新鲜才越好喝,我每日的这个时候都会去外头买酒,今日这个,还是我出门时听到的。”
王昭虽然是高门大户的女儿,骨子里却有着草原儿女的奔放,自然也是一个嗜酒如命的性子。只是平日在天启城的时候,因为顾及颜面,她这才不敢敞开了喝。这会儿终于来到雪月城,自然是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何况这风花雪月确实不错,她自然是要更加偏爱几分。
只是她没想到,今日刚出去不久,竟然会听到新鲜事,倒是十分难得——虽然同为江湖名城,但雪月城却不彼此天启城,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
王昭站起身来,将绿梅下的浮土踩实,这才坐到叶若依身边,将手中的小锄头一扔,拍拍手上和身上的灰尘和泥土,这才拿起桌上的青瓷茶杯顺手倒了杯热茶递给对方,“听说昨日有人一口气闯到了登天阁的第十四层。”
叶若依闻轻笑着啄了一口热茶,“这个事情的确稀奇。听说自从数年前的老乞丐儿徐为闯阁之后,便再也没有人能闯到第十四层了,我倒是很好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听说是一个雷门弟子。”王昭笑着说,“我要是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之前我和你说的雷无桀。至于和他同行的,应该就是楚河了。”
萧瑟如今的武功已经被一个不知道是谁的黑衣人尽数废去的事情,王昭当然没有告诉叶若依。
他如今虽然和四年前的模样大不相同,但某些已经刻进骨子里的东西对他来说是永远都无法摒弃的,因此他自然也不希望让叶若依这个故人知道,自己武功是被人打废的事实。
虽然叶若依无意问缘由,但她总该知道萧瑟这几年的下落。于是她沉吟半晌,问道,“那你先前可问过他,这几年去了何处?”
“是金陵城十里外的桃花林,一个背靠青山,面朝绿水的地方。”王昭道,“可惜我遇到他的时候,是在冬日里,若是这个时候去,那里一定很美。就是可惜了。”
“怎么了?可是有什么问题?”
“问题倒是没有。不过我去的时候,他那个客栈有些破,看着弱不禁风的,就好像风一吹就倒,结果他还美其名曰让客人感受到上路的感觉。”此番四下无人,王昭可劲儿的说某个人的坏话,“我看他就是抠舍不得修缮!”说着,又是长长一叹,“若依,你不知道,那日我看他懒懒散散的,以为他跟以前不一样了,结果没想到,这几年不见,他还是一副奸商的样子,满脸吝啬。也不知道我阿父当初是怎么答应陛下的。”
王昭可还没忘,五年前南决太子敖玉出使北离的时候,他就是靠着那副奸商的嘴脸从敖玉手里赢下那座城池的。
叶若依无奈笑笑,“你还说他呢,你不也一样。以前你就总爱跟他拌嘴,没想到现在还是这样。”
“害~彼此彼此啦。”
屋内静悄悄的,只传来两个姑娘休息时的呼吸声。而外间,夜色沉沉,偶有一阵风拂过,吹动院中的灯笼,烛火摇摇晃晃的,看上去十分平静。一方皎洁月色隐在云层之后,风过时,露出半阙,悄悄地打量着人间。
从前王昭很少离开天启城,也难得来雪月城一次,今日终于来了,叶若依心情舒畅了不少,当日夜里难得睡了一个好觉,等到第二日起来时,气色看着也比昨日好了许多。
这方小院处在雪月城的下关城之中,白日里街道上很是热闹。
但是这里平日里就只住着叶若依一人,平日司空千落与王曦虽然常来,但却不住在这里,因此冷清了些。但是现在王昭来了,原本就有些冷清的院子终于有了些许人气。
……
转眼间,又是一月过去,如今雪月城已是阳春三月,天气回暖的季节。
三月草长,四月莺飞,此时冬日里的寒潮已经慢慢退却,取而代之的,是冬日里的暖阳。城外苍山脚下百里桃林里的桃花渐次盛开,粉嫩的花瓣慢慢的长满整个山涧,看着格外的赏心悦目。
“公主,您来了。”
那是位于雪月城南边的济善堂之中。
后院的走廊下,只见一个粉衣女子在侍女的陪同之下缓缓行来。而在庭院中的孩子们一见到她来,便都欢呼雀跃的围过去与她问好——这里地方不大,但是却住着许多来自贫苦人家的孩子以及常年在街上乞讨的乞儿。柔嘉公主来时见他们可怜,便特意在此处安置了济善堂,将他们安置在此处。
柔嘉公主菩萨心肠,那日进城时见他们可怜,便在这里置了间济善堂,济善堂中又请了许多有学问的夫子,安置这些孩子倒是正好。
蔓儿虽只是跟在柔嘉公主身后,但却是个眼尖的,一见着庭院里的那两人,脸上便忍不住挂着一抹笑容,“公主您看,是薛将军和沈公子!”
庭院中的那两人其中一个作武将打扮的,是薛绍棠薛将军。
听闻这位薛将军也是出身名门,少年将军,年纪轻轻便纵横沙场,比之当年的琅琊王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先前建宁侯府的长公子王悦在时,世人便总是说,等再过个十年,说不定北离又会出现一个辅佐明德帝上位的建宁侯与琅琊王。
只可惜,世事无常,天妒英才。王悦英年早逝,这薛将军也无意参与皇族的夺嫡之争。当年百姓的那番言论也不了了之了。
另外一个则是一身白色袖袍,乌黑亮丽的发丝被一丝不苟的束在脑后,一看就是一个文人。
他叫沈晏舟,出自江南士族吴兴沈氏。
吴兴沈氏并非南渡之高门大族,也算不上江南土著之甲第豪门,但在前朝之时,也出过如沈戎、沈演之、沈文季这样名重一时的人物。到了如今这一辈,沈晏舟的父亲沈充与建宁侯王翀一同于稷下学宫读书,深得建宁侯信任,于二十年前新帝继位,荐为参军,出任宣城内史。
转眼间,二十年匆匆而过,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沈参军也早已不似当年那样,人微言轻。如今的他在官场上浮沉二十载,早已成了身居要职的朝廷重臣。
身为朝中重臣之子,又是家中独子,沈晏舟自然也被寄予厚望,在七岁时便被父亲送去麓山书院读书。如今学成,自然也要回京准备科考入仕了。
柔嘉公主望着他们,嘴角挂着一抹浅浅的笑容,“今日你们二位怎么有兴致来我这里?”
“自然是来探望公主的。”薛绍棠一见她便止不住笑,“听闻公主这些日子操劳,末将担心公主累坏了身体,便特意来探望。路上遇到沈兄,正好他要过来给孩子们上课,就一道了。”
柔嘉公主看向那人,微微欠身,“沈公子有心了。我代孩子们替你道谢。”
“公主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沈晏舟拱手回礼,“从前在麓山书院的时候夫子便总是教导我们,我们读书本就是为了这些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我今日这般做,也是遵循夫子教诲。更何况公主菩萨心肠,我更应该出手相助了。”
沈晏舟此前虽与柔嘉公主仅有数面之缘,但也知道,柔嘉公主虽贵为皇室公主,又是明德帝最宠爱的女儿,但自从十二岁上,她便很少有在天启城露面的时候。那时沈晏舟便听人说,是因为她这些年一直行走于民间,所以才很少有在天启城长住的时候。
据说这些年,只要是她走过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个叫济善堂的地方。这个地方除了收养流民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之外,还会在里面设置学堂以供他们读书。听闻今年的状元郎沈惊鸿便是受了她的接济,这才得以在天启城站稳脚跟。
日子久了,她在百姓的心中也渐渐地有了些许美名。
沈晏舟听闻,前些日子柔嘉公主一直都在苏州,直到近日才来到雪月城的。他曾问过为何,薛绍棠告知他说,公主在苏州的济善堂已然慢慢步入正轨,那里也有公主亲自安排的人经营,她自然将目光放到了从不曾来过的雪月城。
“谢还是要谢的。”柔嘉公主柔声道,“我与沈公子素昧平生,但沈公子却愿意出手相助,倒是让我受之有愧。”
沈晏舟没再多言,又是拱手一礼。
“行了,你俩就别谢来谢去得了。”薛绍棠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公主,微臣这一次来,是特意来找您的。”
“怎么?”
“听说过些日子就是雪月城的百花会了,微臣想公主从未见过,便想邀请公主去看看。”薛绍棠笑道,“您与王家的四娘子交好,正好这些日子她到了雪月城,您若是无事,可以去看看她。”
柔嘉公主笑着应下。
……
小院的花坛中,王昭拿着一把小锄头,正在给院子里的花草松土。
这些花草是她来雪月城之后种的,虽没有多尽心,但该做的她已经做了,一个多月下来,它们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倒是叫她有些意外。
“若依,你醒了。”
王昭没有抬头,但是却有一股清冽的香味儿钻入了她的鼻腔。
是沉光幽谷香的味道。
这沉光幽谷香是叶家独有的,叶若依自己也格外钟爱,王昭与她相识数载,总是能在她的身上问到这抹清冽的味道。更何况平日里她和叶若依虽然住在这里,但却很少有人来,这会儿能在院子里的,除了王昭自己之外,便只要叶若依了。
“看来你今日心情不错。”叶若依笑着在她身后的石桌前落座,“居然还有兴致在这里给萱草松土。”
“也还行吧,今日我看这些花长得还不错,但是却杂草丛生,就想着来清理一下,松土只是顺手的事情。”王昭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语气倒是一如既往地平和,“不过我今日和扶苍出去的时候,倒是听人议论了两句。”
“你虽爱热闹,但却不是个喜欢听闲话的。我倒是好奇,到底是什么趣事,竟然让你上了心。”叶若依显然也是来了兴致。
王昭虽长在草原,但回来之后毕竟长在深宫,琅琊王氏更是有五千家规约束着,她自然也养成了不爱听闲话的性格,今日这件事能让她记住,要么就是别人议论的多了,要么就是跟她认识的人有关,又或者真是趣事,这才叫她多关注了几分。
“果然还是你懂我。”王昭笑道,“你也知道,雪月城的风花雪月要越新鲜才越好喝,我每日的这个时候都会去外头买酒,今日这个,还是我出门时听到的。”
王昭虽然是高门大户的女儿,骨子里却有着草原儿女的奔放,自然也是一个嗜酒如命的性子。只是平日在天启城的时候,因为顾及颜面,她这才不敢敞开了喝。这会儿终于来到雪月城,自然是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何况这风花雪月确实不错,她自然是要更加偏爱几分。
只是她没想到,今日刚出去不久,竟然会听到新鲜事,倒是十分难得——虽然同为江湖名城,但雪月城却不彼此天启城,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
王昭站起身来,将绿梅下的浮土踩实,这才坐到叶若依身边,将手中的小锄头一扔,拍拍手上和身上的灰尘和泥土,这才拿起桌上的青瓷茶杯顺手倒了杯热茶递给对方,“听说昨日有人一口气闯到了登天阁的第十四层。”
叶若依闻轻笑着啄了一口热茶,“这个事情的确稀奇。听说自从数年前的老乞丐儿徐为闯阁之后,便再也没有人能闯到第十四层了,我倒是很好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听说是一个雷门弟子。”王昭笑着说,“我要是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之前我和你说的雷无桀。至于和他同行的,应该就是楚河了。”
萧瑟如今的武功已经被一个不知道是谁的黑衣人尽数废去的事情,王昭当然没有告诉叶若依。
他如今虽然和四年前的模样大不相同,但某些已经刻进骨子里的东西对他来说是永远都无法摒弃的,因此他自然也不希望让叶若依这个故人知道,自己武功是被人打废的事实。
虽然叶若依无意问缘由,但她总该知道萧瑟这几年的下落。于是她沉吟半晌,问道,“那你先前可问过他,这几年去了何处?”
“是金陵城十里外的桃花林,一个背靠青山,面朝绿水的地方。”王昭道,“可惜我遇到他的时候,是在冬日里,若是这个时候去,那里一定很美。就是可惜了。”
“怎么了?可是有什么问题?”
“问题倒是没有。不过我去的时候,他那个客栈有些破,看着弱不禁风的,就好像风一吹就倒,结果他还美其名曰让客人感受到上路的感觉。”此番四下无人,王昭可劲儿的说某个人的坏话,“我看他就是抠舍不得修缮!”说着,又是长长一叹,“若依,你不知道,那日我看他懒懒散散的,以为他跟以前不一样了,结果没想到,这几年不见,他还是一副奸商的样子,满脸吝啬。也不知道我阿父当初是怎么答应陛下的。”
王昭可还没忘,五年前南决太子敖玉出使北离的时候,他就是靠着那副奸商的嘴脸从敖玉手里赢下那座城池的。
叶若依无奈笑笑,“你还说他呢,你不也一样。以前你就总爱跟他拌嘴,没想到现在还是这样。”
“害~彼此彼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