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
姜婉禾就早早起床开始更衣打扮,好不容易才上榻的沈珩安忍不住小憩,闭着眸子,声音沙哑道:“不过卯时,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姜婉禾带上点翠耳环,看着床上不动如山的沈珩安,微微蹙起眉头,淡淡道:“新妇进门第一日是要早起给婆母请安的,世子,难道你在军中无所事事吗?”
身旁伺候的女侍听着姜婉禾的话,手上的动作一顿,眸中闪过一丝讥笑。
姜婉禾看着她的小动作不由轻笑一声,摆了摆手示意女侍先下去。
走到沈珩安的身旁,好整以暇望着道:“妾身瞧着刚刚那女侍,如同小鹿一般湿漉漉的眸子直勾勾的盯着世子,世子还是出去避避嫌比较好。”
面对姜婉禾的阴阳怪气,沈珩安勾起身旁的锦袍随意的穿上,幽深的眼底满是玩味
“呵,第一日你就管起我来了,看来我这个世子妃果然是最贤惠的存在。”沈珩不死心的继续问道:“当真不需要我去给你撑撑场子。”
姜婉禾越过屏风径直走到梳妆镜起,冷眼瞧着台上老气横秋的首饰,随意的拿起一根放在手上把玩着。
步摇上坠着的珍珠相互碰撞,发出犹如江南小雨击落瓦片上的哒哒声。
冷笑道:“撑场子也不是这个时候去撑,是她们长辈给妾身这个新妇下马威,不是妾身带着世子去给她们下马威,世子还是赶紧去处理公务。”姜婉禾听着门外稀稀疏疏的动静,随后面不改色道:“世子一定要赶着正好的时间到寿安堂,幌子妾身都替世子想好了,就说回来陪妾身用早膳。”
沈珩安意味深长的瞥了一眼得体的姜婉禾,三两下就整理好,信步离开房间。
看着沈珩安离开的背影,姜婉禾丝毫不理会门外那不知死活的嘀咕声,走到梳妆台前,神色如常的看着镜中的自己。
沉声道:“进来伺候我梳妆。”
姜婉禾透过铜镜,发现侍候自己的不是刚刚的女侍,黑白分明的眸子满是玩味,漫不经心地把玩着手中的珠钗。
故作无意道:“怎么不见刚刚的那个女侍,可是她对本世子妃有何不满。”
“夫人说的可是莺儿姐姐。”
“莺儿。”姜婉禾在心里喃道。
面上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嗓音如同山涧流出来的清泉,让人不自觉感到几分凉意,“我初来乍到,哪里知道什么莺儿,绿儿,不过就是我瞧着她身上的穿着,不像是什么普通女侍,心中免不得有几分好奇。”
女侍听姜婉禾这么一说,仿佛打开话匣子一般,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讲给姜婉禾听,“莺儿姐姐是家生子,她爹是庄园里的管事,她娘是老夫人院里的管事婆子,穿衣打扮自然就与我们这些没身份有几分差异。”
姜婉禾脸上的笑意逐渐变成的冷笑,手上的珠钗在她有意的碰撞下,放出滴滴答答声,
让女侍心头一颤,以为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奴婢多嘴,还请世子妃饶命。”
姜婉禾一脸笑意的看着眼前只算得上中等之资的女侍,嘴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弧度,摸了一把头上的簪。
不紧不慢道:“那你是家生子还是后头买来的。”
女侍急忙回应道:“奴婢家里世代都是务农的,只不过前几年闹饥荒,好好的五口人就只剩下奴婢,那个时候兵荒马乱的,我一个未出阁的姑娘连个倚靠都没有,就只能签了死契,来王府讨口饭吃。”
“那你可愿意跟我。”
原本置于女侍手上的木梳毫无预兆的落在地毯上,发出一道闷声。
不远处的珠帘也被从窗户钻起来的风,吹的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一时间姜婉禾只觉得吵的慌。
看着女侍脸上大颗大颗的泪水,姜婉禾隔着帕子一一拭去,眸中却不见一点情绪。
丹唇微微张和,秀气的眉头不耐烦的微微蹙起,“我瞧你这副模样似是不愿。”
女侍可怜巴巴的摇着头,哽咽道:“奴婢自然是愿意,还请世子妃赐名。”
姜婉禾故作思考的敲击着梳妆台,脸上却是一副好不上心的模样,喃喃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你叫书意怎么样。”
身为奴婢的女侍哪里有选择,只能顺从的磕头谢恩道:“奴婢谢世子妃赐名。”
姜婉禾故意磨蹭到时间,才带着书意气定神闲的朝着寿安堂的方向走去。
一进院里,就瞧见定北王妃在门外磨蹭着不肯进。
此时正是酷暑难耐的夏日,虽在阴凉处,定北王妃养尊处优的脸上满是汗,不比远处正在干活的小厮少。
“儿媳给母妃请安。”
定北王妃微微抬眸,只见面前的女人一袭浅绿包长裙,乌黑秀丽的头发被盘成朝云髻,髻上插着五六只成色极好的玉簪,朴素却又不失身份,倒是正好配上她这一身衣裳,说话时,如同江南淅淅沥沥的小雨砸在青石板上,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几分江南女儿的温婉,面容娇好的脸上挂着一抹客气疏离道笑意,倒真有一副当家主母的风范。
只不过眉眼间透露出几分刚烈,让人不得不为了这几分刚烈犯愁。
绕是见过无数美人的定北王妃,也不出意料的被姜婉禾的美貌震惊到,呆愣在原地不知道要做什么。
直到身后的赵妈妈看不下去,轻咳一声,小声提醒道:“王妃,世子妃还在那里僵着呢。”
定北王妃这才回过神来,将行着虚礼的姜婉禾扶起,扯着嘴角轻笑道:“好孩子,你和我这个母妃还客气什么,当初要不是你爹救了王爷,我们家也没有今天这种好日子。”
姜婉禾当然知道定北王妃只这是在和她客气,心中不由啧啧啧道:“这定北王妃果然是笑面虎,难怪当年名声传遍整个京城的康宁郡主,也只能勉强压制住她这个儿媳。”
姜婉禾虽心中想着这对婆媳的风光事迹。
面上还是一副柔柔弱弱,且万分恭敬的姿态,道:“母亲该有的礼节,我这个做儿媳还是要做的,等拜见过祖母,儿媳再去晚香堂给母妃请安。”
话都说到这份上,姜婉禾自然顾及着面子,又要朝定北王妃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面上的恭敬不似在作假。
定北王妃欣喜的看着面前这个落落大方的儿媳,眼底是止不住雀悦,连带着嘴角也微微上扬。
亏她以前还担心这个儿媳生长于穷乡僻壤的青州,从小到大没学过规矩,怕她初来乍到会闹出什么笑话,提前请了好几个教规矩的嬷嬷。
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多余的,她这个儿媳是个好的。
“既然是珩安媳妇来了,就进来吧,你这个婆婆晒到不要紧,千万不要晒到我的好孙媳。”
一道苍老的声音从门后传来,隔着屏风,让人瞧不真切。
姜婉禾眸子微微一暗,不过片刻功夫就重新恢复正常,大大方方的跟在定北王妃身后,朝着屋内慢悠悠的走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处处透露出奢靡的正堂,老夫人坐在正中间的位置,好整以暇的看着她们婆媳两个。
不知为何,老夫人仔细打量姜婉禾几眼,仿佛在确定什么,随后突然冷笑起来,喃喃道:“果真有意思。”
就连跟老夫人斗了半辈子的定北王妃,也看不懂老夫人这是在发什么疯。
独居多年的老夫人早已养成一身戾气,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开始对姜婉禾这个孙媳妇发难,“孙媳妇你可把元帕给带来了。”
书意得到暗示,捧着装有元帕的锦盒出现在老夫人眼前。
看着元帕上晕染的一朵红梅,老太太的脸上随即不好几分,说起话来也夹枪带棒。
冷笑道:“亏我以前还担心这个嫡孙不通男女之事,如今看来倒是我想多了,只不过你毕竟是小门小户出生,有很多事你还是要和她们几个王府的老人学着点,张妈妈。”
听老夫人这么一说,姜婉禾这才瞧见老夫人身旁还站着一个看起来就凶神恶煞的老婆子,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淡淡的讥笑。
见老夫人打算硬塞,姜婉禾也难得和她虚以委蛇,朝着老夫人规规矩矩的行礼道:“世子今早走之前,说处理完军中的事情,就回来陪孙媳妇用早膳,怕是”
姜婉禾话还没有说完,院外的女侍就步代急促的禀报道:“老夫人,世子说他要等世子妃一起回清芜院用早膳,眼下正在外面候着呢。”
正准备找茬的老夫人瞬间没了傲气,混沌的眸子里划过一丝惊恐,摆了摆手,声音颤抖道:“既然珩安在外面等你,你就先回去。”
姜婉禾看着老夫人失态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轻蔑 ,随后一脸纠结的看着定远王妃,丹唇微微张开好半晌,却没有说出一句话。
定北王妃见她只能,只能主动递台阶道:“好孩子,母妃知道你的孝心,只不过珩安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你们新婚燕尔可要好好培养培养感情,你要觉得心头实在过意不去,等用过早膳再来给我请安也不迟。”
“多谢母亲。”
姜婉禾就早早起床开始更衣打扮,好不容易才上榻的沈珩安忍不住小憩,闭着眸子,声音沙哑道:“不过卯时,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姜婉禾带上点翠耳环,看着床上不动如山的沈珩安,微微蹙起眉头,淡淡道:“新妇进门第一日是要早起给婆母请安的,世子,难道你在军中无所事事吗?”
身旁伺候的女侍听着姜婉禾的话,手上的动作一顿,眸中闪过一丝讥笑。
姜婉禾看着她的小动作不由轻笑一声,摆了摆手示意女侍先下去。
走到沈珩安的身旁,好整以暇望着道:“妾身瞧着刚刚那女侍,如同小鹿一般湿漉漉的眸子直勾勾的盯着世子,世子还是出去避避嫌比较好。”
面对姜婉禾的阴阳怪气,沈珩安勾起身旁的锦袍随意的穿上,幽深的眼底满是玩味
“呵,第一日你就管起我来了,看来我这个世子妃果然是最贤惠的存在。”沈珩不死心的继续问道:“当真不需要我去给你撑撑场子。”
姜婉禾越过屏风径直走到梳妆镜起,冷眼瞧着台上老气横秋的首饰,随意的拿起一根放在手上把玩着。
步摇上坠着的珍珠相互碰撞,发出犹如江南小雨击落瓦片上的哒哒声。
冷笑道:“撑场子也不是这个时候去撑,是她们长辈给妾身这个新妇下马威,不是妾身带着世子去给她们下马威,世子还是赶紧去处理公务。”姜婉禾听着门外稀稀疏疏的动静,随后面不改色道:“世子一定要赶着正好的时间到寿安堂,幌子妾身都替世子想好了,就说回来陪妾身用早膳。”
沈珩安意味深长的瞥了一眼得体的姜婉禾,三两下就整理好,信步离开房间。
看着沈珩安离开的背影,姜婉禾丝毫不理会门外那不知死活的嘀咕声,走到梳妆台前,神色如常的看着镜中的自己。
沉声道:“进来伺候我梳妆。”
姜婉禾透过铜镜,发现侍候自己的不是刚刚的女侍,黑白分明的眸子满是玩味,漫不经心地把玩着手中的珠钗。
故作无意道:“怎么不见刚刚的那个女侍,可是她对本世子妃有何不满。”
“夫人说的可是莺儿姐姐。”
“莺儿。”姜婉禾在心里喃道。
面上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嗓音如同山涧流出来的清泉,让人不自觉感到几分凉意,“我初来乍到,哪里知道什么莺儿,绿儿,不过就是我瞧着她身上的穿着,不像是什么普通女侍,心中免不得有几分好奇。”
女侍听姜婉禾这么一说,仿佛打开话匣子一般,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讲给姜婉禾听,“莺儿姐姐是家生子,她爹是庄园里的管事,她娘是老夫人院里的管事婆子,穿衣打扮自然就与我们这些没身份有几分差异。”
姜婉禾脸上的笑意逐渐变成的冷笑,手上的珠钗在她有意的碰撞下,放出滴滴答答声,
让女侍心头一颤,以为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奴婢多嘴,还请世子妃饶命。”
姜婉禾一脸笑意的看着眼前只算得上中等之资的女侍,嘴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弧度,摸了一把头上的簪。
不紧不慢道:“那你是家生子还是后头买来的。”
女侍急忙回应道:“奴婢家里世代都是务农的,只不过前几年闹饥荒,好好的五口人就只剩下奴婢,那个时候兵荒马乱的,我一个未出阁的姑娘连个倚靠都没有,就只能签了死契,来王府讨口饭吃。”
“那你可愿意跟我。”
原本置于女侍手上的木梳毫无预兆的落在地毯上,发出一道闷声。
不远处的珠帘也被从窗户钻起来的风,吹的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一时间姜婉禾只觉得吵的慌。
看着女侍脸上大颗大颗的泪水,姜婉禾隔着帕子一一拭去,眸中却不见一点情绪。
丹唇微微张和,秀气的眉头不耐烦的微微蹙起,“我瞧你这副模样似是不愿。”
女侍可怜巴巴的摇着头,哽咽道:“奴婢自然是愿意,还请世子妃赐名。”
姜婉禾故作思考的敲击着梳妆台,脸上却是一副好不上心的模样,喃喃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你叫书意怎么样。”
身为奴婢的女侍哪里有选择,只能顺从的磕头谢恩道:“奴婢谢世子妃赐名。”
姜婉禾故意磨蹭到时间,才带着书意气定神闲的朝着寿安堂的方向走去。
一进院里,就瞧见定北王妃在门外磨蹭着不肯进。
此时正是酷暑难耐的夏日,虽在阴凉处,定北王妃养尊处优的脸上满是汗,不比远处正在干活的小厮少。
“儿媳给母妃请安。”
定北王妃微微抬眸,只见面前的女人一袭浅绿包长裙,乌黑秀丽的头发被盘成朝云髻,髻上插着五六只成色极好的玉簪,朴素却又不失身份,倒是正好配上她这一身衣裳,说话时,如同江南淅淅沥沥的小雨砸在青石板上,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几分江南女儿的温婉,面容娇好的脸上挂着一抹客气疏离道笑意,倒真有一副当家主母的风范。
只不过眉眼间透露出几分刚烈,让人不得不为了这几分刚烈犯愁。
绕是见过无数美人的定北王妃,也不出意料的被姜婉禾的美貌震惊到,呆愣在原地不知道要做什么。
直到身后的赵妈妈看不下去,轻咳一声,小声提醒道:“王妃,世子妃还在那里僵着呢。”
定北王妃这才回过神来,将行着虚礼的姜婉禾扶起,扯着嘴角轻笑道:“好孩子,你和我这个母妃还客气什么,当初要不是你爹救了王爷,我们家也没有今天这种好日子。”
姜婉禾当然知道定北王妃只这是在和她客气,心中不由啧啧啧道:“这定北王妃果然是笑面虎,难怪当年名声传遍整个京城的康宁郡主,也只能勉强压制住她这个儿媳。”
姜婉禾虽心中想着这对婆媳的风光事迹。
面上还是一副柔柔弱弱,且万分恭敬的姿态,道:“母亲该有的礼节,我这个做儿媳还是要做的,等拜见过祖母,儿媳再去晚香堂给母妃请安。”
话都说到这份上,姜婉禾自然顾及着面子,又要朝定北王妃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面上的恭敬不似在作假。
定北王妃欣喜的看着面前这个落落大方的儿媳,眼底是止不住雀悦,连带着嘴角也微微上扬。
亏她以前还担心这个儿媳生长于穷乡僻壤的青州,从小到大没学过规矩,怕她初来乍到会闹出什么笑话,提前请了好几个教规矩的嬷嬷。
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多余的,她这个儿媳是个好的。
“既然是珩安媳妇来了,就进来吧,你这个婆婆晒到不要紧,千万不要晒到我的好孙媳。”
一道苍老的声音从门后传来,隔着屏风,让人瞧不真切。
姜婉禾眸子微微一暗,不过片刻功夫就重新恢复正常,大大方方的跟在定北王妃身后,朝着屋内慢悠悠的走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处处透露出奢靡的正堂,老夫人坐在正中间的位置,好整以暇的看着她们婆媳两个。
不知为何,老夫人仔细打量姜婉禾几眼,仿佛在确定什么,随后突然冷笑起来,喃喃道:“果真有意思。”
就连跟老夫人斗了半辈子的定北王妃,也看不懂老夫人这是在发什么疯。
独居多年的老夫人早已养成一身戾气,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开始对姜婉禾这个孙媳妇发难,“孙媳妇你可把元帕给带来了。”
书意得到暗示,捧着装有元帕的锦盒出现在老夫人眼前。
看着元帕上晕染的一朵红梅,老太太的脸上随即不好几分,说起话来也夹枪带棒。
冷笑道:“亏我以前还担心这个嫡孙不通男女之事,如今看来倒是我想多了,只不过你毕竟是小门小户出生,有很多事你还是要和她们几个王府的老人学着点,张妈妈。”
听老夫人这么一说,姜婉禾这才瞧见老夫人身旁还站着一个看起来就凶神恶煞的老婆子,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淡淡的讥笑。
见老夫人打算硬塞,姜婉禾也难得和她虚以委蛇,朝着老夫人规规矩矩的行礼道:“世子今早走之前,说处理完军中的事情,就回来陪孙媳妇用早膳,怕是”
姜婉禾话还没有说完,院外的女侍就步代急促的禀报道:“老夫人,世子说他要等世子妃一起回清芜院用早膳,眼下正在外面候着呢。”
正准备找茬的老夫人瞬间没了傲气,混沌的眸子里划过一丝惊恐,摆了摆手,声音颤抖道:“既然珩安在外面等你,你就先回去。”
姜婉禾看着老夫人失态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轻蔑 ,随后一脸纠结的看着定远王妃,丹唇微微张开好半晌,却没有说出一句话。
定北王妃见她只能,只能主动递台阶道:“好孩子,母妃知道你的孝心,只不过珩安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你们新婚燕尔可要好好培养培养感情,你要觉得心头实在过意不去,等用过早膳再来给我请安也不迟。”
“多谢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