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城的夏夜总是静悄悄的。
这里没有发达的工业,不大的城市,周边一些小镇聚落,再外围就是大大小小分散的村落。
其实,在生命的前三四年,我想我还是幸福的。
那时,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除了父亲,一家人住在乡下,祖母那些年不算多温和但也是好说话的,会带我去菜园子玩,会煮鸡蛋给我吃,养猫儿狗儿逗我玩……
每当燥热的夏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哭闹,她总是嘴里骂着却轻轻摇着蒲扇,赶走蚊虫,赶走热浪……
而祖父即使脸上挂着汗珠,也会去买两只冰棍偷偷塞给我,或是买来西瓜放井水里冰镇着给午睡醒的我吃……
记忆里,母亲很爱笑,她一笑,眼睛总是弯弯的,像月牙,我很喜欢。而乡下那些年,祖母也对自己大儿媳很满意,逢人就夸。
一切的一切,在我六岁的那个秋天戛然而止。
二叔没了……
父亲是个务实的人,早些年家里困难,他一早就辍学打工补贴家用,他说自己这辈子就是劳碌的命。
而二叔是个伶俐的人,从小讨人喜欢,功课成绩好的十里八乡都知道,人会说话长得又秀气,不负众望考上大学,从这小小村落真真正正地走了出去。
他死于车祸。
肇事司机没找到,山高水远,在这小小城市终不了了之。
从此祖母有了心病,每个夏末秋初的时分,她总是伫立在村口歪脖子树旁,流着眼泪,从早到晚,一年又一年,望眼欲穿……直到一双眼睛再也看不见。
祖母世界的光暗淡了。
祖父没几年也驾鹤西去。
父亲好不容易混出点名堂,在冶城老城区买了个不大的房子,就接上祖母,我们一家搬去了新房。
看着家里人丁稀少,祖母从此就执着于抱孙子。家里有男孩子,她的世界才能重燃希望。
嘴巴毒其实是她的传统,只不过我遗忘了。
其实我呀,从来不恨他们。
天边的星星闪烁。
我摇了摇头,放下手上的蒲扇,打算回自己房间。
叶天泽突然握住了我的手。
“怎么了?”
“姐……我来给你扇”他叹了口气,“我听祖母讲过以前的事。”
我怔怔的看着他。
“你又想起了吧……”他温柔地握着我的手,笑着说,“你已经为我摇了很多个夏天了,轮到我了。”
窗帘被风刮起一角,眼前的少年眼神坚定温柔,盈盈月光下,他的头发泛着白光,本就白皙的皮肤此刻更像掉落凡间的天神仙子。
我唇角一勾,恍然间,这些年的委屈也没那么痛了。
地处长长的沟谷间,即使在夏日清晨,冶城的风也总是冷冽的。
“阿啾!”正要出门倒垃圾的我猝不及防。
“琳琳——”耳畔一声苍老无力的呼唤。
我收了脚步回头。
祖母站在我身后的玄关处,佝偻着脊背,一双眼浑浊的像一潭死水。
她伸手晃了晃,嘴唇翕动着,“天冷,外套带上。”
我鼻尖一酸,“好。”
那潭死水好像泛起了涟漪,拼命探视着仅剩的光亮,好似要把人间之美谨记于心。
肯定是叶天泽这小子干的,老年人睡不久,祖母常常一个人清晨坐在阳台发呆,而我总是轻手轻脚出门从未惊动她。
我叹口气,走过去像童年那样挽上她的臂弯,“我带您出去走走。”
死水潭彻底不平静了,呆了半天,才从老树皮一样皱巴巴的嘴唇吐出一声,“好!”
……
事后,我问“罪魁祸首”叶天泽,他假装不知道。
“嗯?姐,你在说什么……”
“装。”我朝他翻个白眼。
“但还是谢谢你。”我轻声笑着。
我笑,叶天泽就跟着笑,他一笑就露出了嘴角那两个浅浅的梨涡,怪…怪甜美的。
十三岁的叶天泽已经比我高了,出落得像棵挺拔的小白杨。如果说纪铭泽是朵难以接近的高岭之花,叶天泽就更像和煦春日里一朵盛放的小白花。眼神澄澈,脾气温和。
我突然有些害怕,因为像这样美好的人我还见过一个。
我的二叔。
叶天泽见我不笑了,有些诧异地歪了歪脑袋。
而我十三岁的小叶子从来没见过二叔,只在家人的只字片语中隐约知晓有这么一个人。
不……不会的。
我自顾自摇了摇头。
“怎么了?”
“我有些累了。”我拉上窗帘,“谢谢小叶子,今晚不用辛苦摇蒲扇了。”
“那……晚安?”小叶子听话的退到了房间门口。
“晚安。”
……
近来暑气盛,纪铭泽问我要不要去乡下走走,我欣然答应。
本来,我们一行是要带姜阿姨去西边的西阳镇的,可她说忙着给亲戚朋友织毛衣绣鞋垫什么的不想回去。
在叶天泽的提议下,我,纪铭泽,纪念,带上我祖母回了东北角荣山脚下的叶家庄。
这里变了不少,但村口的那棵歪脖子树还在。
我们是开车进来的,走进村口周围就围了不少人,有小孩子追着车跑,我们索性把车停在村长家门口的土广场下来步行。
这一来,围观群众中就有一个黝黑的带着头巾的妇女走了上来,“哎哟——他大姨,你回来了?”
她激动地扯着嗓子喊了一声,“这是叶老三家大姨!”
登时,一群人叽叽喳喳围上来嘘寒问暖好不热闹。
“这姑娘是您老孙女儿吧,都长这么大了?我是你三凤姑姑啊……”三凤姑姑咧着嘴笑的像朵花。
“三凤姑姑好。”我微微颔首笑着说。
“好好好啊……”三凤姑姑从挎篮里掏了几只梨,“新鲜的,来几个吧。”
“谢谢姑姑。”叶天泽伸手接过。
“这孩子……”三凤姑姑打量着。
“我弟弟。”
“这孩子生的真漂亮。”三凤姑姑眼角的鱼尾纹更深了,笑的更慈祥了,“真有礼貌,好孩子。”
她想伸手摸摸,低头看了看手上的泥巴又缩回了手,倒是叶天泽一点也不嫌弃地挽上三凤姑姑的手,“我来帮您。”
我的祖母从下车就呆呆的,但当她分辨出此刻热闹的声音正是她多年不听的乡音时,眼睛里流出来两行浑浊的泪水。
“那是孙女婿吧,”村长摸了摸半长的胡子,“一表人才啊。哈哈哈哈……”
“村长说笑了,晚辈只是个平头百姓。”纪铭泽揽着我的肩膀,“但念念……”
我抬眼看他,他此刻的笑容就像融化的冰川,让人移不开眼。
“他大姨,今儿不如到我这老东西家聚聚吃个闲散饭?”
“那感情好啊!”三凤姑姑一听有热闹凑,连忙附和,“等着!我这就回家炒俩菜温壶酒带上!”
“好耶!”纪念蹦蹦跳跳就往里走。
……
叶家村的夏夜是远离尘嚣的,比冶城更宁静的夜。
除了远处稻田里的阵阵蛙鸣,虫声。躺在老院的瓜棚下,我们连彼此的呼吸都听得清晰。
纪念和叶天泽躺在平铺的芦席上,我躺在摇椅上,纪铭泽坐在我身旁的靠椅。
祖母已经在老屋歇下。
“其实,中考前在医院也不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这个我知道!”纪念抢答,“小纪小学的日记本上就写过琳琳姐的名字。”
“嗯?”我有些困惑。
“是啊。”
只有叶天泽把牙齿咬的咯咯响:居然对我姐早就有非分之想,不能忍。。
“树叶的叶,名字是……琳琳。”他模仿着我的语气,“没想到吧,你转学第一天我就记住你了。”
“你……”
“我那时候坐在最后一排,不起眼,你不记得很正常。”他笑着说。
其实,并不是完全不记得。在我转学到冶城的第一年,我还很自卑。
我从乡下来,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言辞举止,都是土土的,淳朴的。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参加活动,一放学就马上往家跑。
而最后一排的小男生也不喜欢说话,他脚上永远是最新款的鞋,文具也时尚漂亮。他和我不同,只要他坐在那里,就永远有人上去搭话。
“不太记得了。”我轻声说。
“再后来啊,初中也是同校的,”他继续说,“看来我是真的不起眼……”
“所以,”我眨眨眼,“你初中就喜欢我了?”
“嗯。”他看着我的眼睛说,“喜欢你很久了。”
“啧啧啧~”纪念嗑着瓜子看戏。
叶天泽还是一言不发。
但他的眼神出卖了他:他想打人。
纪念弹了弹他的脑门,附耳过去说,“别傻了,你打不过小纪。”
叶天泽恼火地瞪了纪念一眼,直接躺平去数天上的星星。
我没再说话,纪铭泽也不再说话,我们就那样默契的望着黑黑的天空,看着那同一片星河。
这里没有发达的工业,不大的城市,周边一些小镇聚落,再外围就是大大小小分散的村落。
其实,在生命的前三四年,我想我还是幸福的。
那时,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除了父亲,一家人住在乡下,祖母那些年不算多温和但也是好说话的,会带我去菜园子玩,会煮鸡蛋给我吃,养猫儿狗儿逗我玩……
每当燥热的夏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哭闹,她总是嘴里骂着却轻轻摇着蒲扇,赶走蚊虫,赶走热浪……
而祖父即使脸上挂着汗珠,也会去买两只冰棍偷偷塞给我,或是买来西瓜放井水里冰镇着给午睡醒的我吃……
记忆里,母亲很爱笑,她一笑,眼睛总是弯弯的,像月牙,我很喜欢。而乡下那些年,祖母也对自己大儿媳很满意,逢人就夸。
一切的一切,在我六岁的那个秋天戛然而止。
二叔没了……
父亲是个务实的人,早些年家里困难,他一早就辍学打工补贴家用,他说自己这辈子就是劳碌的命。
而二叔是个伶俐的人,从小讨人喜欢,功课成绩好的十里八乡都知道,人会说话长得又秀气,不负众望考上大学,从这小小村落真真正正地走了出去。
他死于车祸。
肇事司机没找到,山高水远,在这小小城市终不了了之。
从此祖母有了心病,每个夏末秋初的时分,她总是伫立在村口歪脖子树旁,流着眼泪,从早到晚,一年又一年,望眼欲穿……直到一双眼睛再也看不见。
祖母世界的光暗淡了。
祖父没几年也驾鹤西去。
父亲好不容易混出点名堂,在冶城老城区买了个不大的房子,就接上祖母,我们一家搬去了新房。
看着家里人丁稀少,祖母从此就执着于抱孙子。家里有男孩子,她的世界才能重燃希望。
嘴巴毒其实是她的传统,只不过我遗忘了。
其实我呀,从来不恨他们。
天边的星星闪烁。
我摇了摇头,放下手上的蒲扇,打算回自己房间。
叶天泽突然握住了我的手。
“怎么了?”
“姐……我来给你扇”他叹了口气,“我听祖母讲过以前的事。”
我怔怔的看着他。
“你又想起了吧……”他温柔地握着我的手,笑着说,“你已经为我摇了很多个夏天了,轮到我了。”
窗帘被风刮起一角,眼前的少年眼神坚定温柔,盈盈月光下,他的头发泛着白光,本就白皙的皮肤此刻更像掉落凡间的天神仙子。
我唇角一勾,恍然间,这些年的委屈也没那么痛了。
地处长长的沟谷间,即使在夏日清晨,冶城的风也总是冷冽的。
“阿啾!”正要出门倒垃圾的我猝不及防。
“琳琳——”耳畔一声苍老无力的呼唤。
我收了脚步回头。
祖母站在我身后的玄关处,佝偻着脊背,一双眼浑浊的像一潭死水。
她伸手晃了晃,嘴唇翕动着,“天冷,外套带上。”
我鼻尖一酸,“好。”
那潭死水好像泛起了涟漪,拼命探视着仅剩的光亮,好似要把人间之美谨记于心。
肯定是叶天泽这小子干的,老年人睡不久,祖母常常一个人清晨坐在阳台发呆,而我总是轻手轻脚出门从未惊动她。
我叹口气,走过去像童年那样挽上她的臂弯,“我带您出去走走。”
死水潭彻底不平静了,呆了半天,才从老树皮一样皱巴巴的嘴唇吐出一声,“好!”
……
事后,我问“罪魁祸首”叶天泽,他假装不知道。
“嗯?姐,你在说什么……”
“装。”我朝他翻个白眼。
“但还是谢谢你。”我轻声笑着。
我笑,叶天泽就跟着笑,他一笑就露出了嘴角那两个浅浅的梨涡,怪…怪甜美的。
十三岁的叶天泽已经比我高了,出落得像棵挺拔的小白杨。如果说纪铭泽是朵难以接近的高岭之花,叶天泽就更像和煦春日里一朵盛放的小白花。眼神澄澈,脾气温和。
我突然有些害怕,因为像这样美好的人我还见过一个。
我的二叔。
叶天泽见我不笑了,有些诧异地歪了歪脑袋。
而我十三岁的小叶子从来没见过二叔,只在家人的只字片语中隐约知晓有这么一个人。
不……不会的。
我自顾自摇了摇头。
“怎么了?”
“我有些累了。”我拉上窗帘,“谢谢小叶子,今晚不用辛苦摇蒲扇了。”
“那……晚安?”小叶子听话的退到了房间门口。
“晚安。”
……
近来暑气盛,纪铭泽问我要不要去乡下走走,我欣然答应。
本来,我们一行是要带姜阿姨去西边的西阳镇的,可她说忙着给亲戚朋友织毛衣绣鞋垫什么的不想回去。
在叶天泽的提议下,我,纪铭泽,纪念,带上我祖母回了东北角荣山脚下的叶家庄。
这里变了不少,但村口的那棵歪脖子树还在。
我们是开车进来的,走进村口周围就围了不少人,有小孩子追着车跑,我们索性把车停在村长家门口的土广场下来步行。
这一来,围观群众中就有一个黝黑的带着头巾的妇女走了上来,“哎哟——他大姨,你回来了?”
她激动地扯着嗓子喊了一声,“这是叶老三家大姨!”
登时,一群人叽叽喳喳围上来嘘寒问暖好不热闹。
“这姑娘是您老孙女儿吧,都长这么大了?我是你三凤姑姑啊……”三凤姑姑咧着嘴笑的像朵花。
“三凤姑姑好。”我微微颔首笑着说。
“好好好啊……”三凤姑姑从挎篮里掏了几只梨,“新鲜的,来几个吧。”
“谢谢姑姑。”叶天泽伸手接过。
“这孩子……”三凤姑姑打量着。
“我弟弟。”
“这孩子生的真漂亮。”三凤姑姑眼角的鱼尾纹更深了,笑的更慈祥了,“真有礼貌,好孩子。”
她想伸手摸摸,低头看了看手上的泥巴又缩回了手,倒是叶天泽一点也不嫌弃地挽上三凤姑姑的手,“我来帮您。”
我的祖母从下车就呆呆的,但当她分辨出此刻热闹的声音正是她多年不听的乡音时,眼睛里流出来两行浑浊的泪水。
“那是孙女婿吧,”村长摸了摸半长的胡子,“一表人才啊。哈哈哈哈……”
“村长说笑了,晚辈只是个平头百姓。”纪铭泽揽着我的肩膀,“但念念……”
我抬眼看他,他此刻的笑容就像融化的冰川,让人移不开眼。
“他大姨,今儿不如到我这老东西家聚聚吃个闲散饭?”
“那感情好啊!”三凤姑姑一听有热闹凑,连忙附和,“等着!我这就回家炒俩菜温壶酒带上!”
“好耶!”纪念蹦蹦跳跳就往里走。
……
叶家村的夏夜是远离尘嚣的,比冶城更宁静的夜。
除了远处稻田里的阵阵蛙鸣,虫声。躺在老院的瓜棚下,我们连彼此的呼吸都听得清晰。
纪念和叶天泽躺在平铺的芦席上,我躺在摇椅上,纪铭泽坐在我身旁的靠椅。
祖母已经在老屋歇下。
“其实,中考前在医院也不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这个我知道!”纪念抢答,“小纪小学的日记本上就写过琳琳姐的名字。”
“嗯?”我有些困惑。
“是啊。”
只有叶天泽把牙齿咬的咯咯响:居然对我姐早就有非分之想,不能忍。。
“树叶的叶,名字是……琳琳。”他模仿着我的语气,“没想到吧,你转学第一天我就记住你了。”
“你……”
“我那时候坐在最后一排,不起眼,你不记得很正常。”他笑着说。
其实,并不是完全不记得。在我转学到冶城的第一年,我还很自卑。
我从乡下来,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言辞举止,都是土土的,淳朴的。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参加活动,一放学就马上往家跑。
而最后一排的小男生也不喜欢说话,他脚上永远是最新款的鞋,文具也时尚漂亮。他和我不同,只要他坐在那里,就永远有人上去搭话。
“不太记得了。”我轻声说。
“再后来啊,初中也是同校的,”他继续说,“看来我是真的不起眼……”
“所以,”我眨眨眼,“你初中就喜欢我了?”
“嗯。”他看着我的眼睛说,“喜欢你很久了。”
“啧啧啧~”纪念嗑着瓜子看戏。
叶天泽还是一言不发。
但他的眼神出卖了他:他想打人。
纪念弹了弹他的脑门,附耳过去说,“别傻了,你打不过小纪。”
叶天泽恼火地瞪了纪念一眼,直接躺平去数天上的星星。
我没再说话,纪铭泽也不再说话,我们就那样默契的望着黑黑的天空,看着那同一片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