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8年)宋——永昌元年春,历经两年的幽渡之战迎来大捷,本应普天同庆的日子,朝中却被血腥哀嚎密密笼罩。
朝堂一时动荡不安,许多文官为了避嫌,更是为了保下岌岌可危,随时都会被诛的九族,而纷纷递交辞呈。
一向重文轻武的宋帝,在这次宫变事发后,出奇的未动武将,反而还狠狠犒赏三军。
幽渡之战的指挥使——柳士诚因战功赫赫,更是直接从正五品荣升从二品节度使。
在这场论功行赏中,他因这场血淋淋的机缘,打破了历代武将不得官拜二品的律例。
柳士诚面色凝重地跪谢皇恩,他身后的其他将士皆沉声祝贺。
他承接圣旨的那一刻,身上的玄色盔甲无比沉重,手中的圣旨更像一座山压得他不敢流露半分心急。
待散了朝会,他急匆匆地骑上红马,往回赶,只因他的妻子还在病中等他。
……
连续几日的阴沉细雨,今儿终于放晴了,却还是因水汽雾蒙蒙遮了一片。
在这疏淡的暮霭中,柳士诚的幺女,年仅六岁的柳若汐已然一身缟素,独自蜷坐在垂柳下的青石上发呆。
细瞧她那稚嫩小脸,宛若此景般多了两道泪痕,让人看了越发心疼。
“可是柳将军家的,若汐妹子?”
陌生的少年音,使她敏感地收起脆弱,她心存戒备地转身看向身后。
见问话之人模样清秀不似那些浑人。
她方用衣袖擦了擦有些模糊的眼睛,小心地收起扎人的外刺,疑惑道:“你是谁?为何认识我?”
“在下沈初尧,乃是令兄好友。”
“……”
柳若汐从未听过兄长有此好友,现见他一副文人拘谨样,不由得闷哼一声。
还真是物以类聚,一样的古板事事行礼。
最厌烦繁文缛节的她,随即拉下嘴角,回身继续捧着小脸,默默地看向远方。
而被她无视的沈初尧只得尴尬地直起腰身,干笑一声。
身后不断响起得马蹄声,引得他转身看向那挂了丧幡,却门庭若市的将军府。
那里地踩骨奉承,让他再次看向这笼罩在沉痛里的人儿,顿觉人世薄凉的他眸底划过几分怜悯与不忍。
‘或许,她也把自己当成了那些人吧。’
身后的嘈杂声更甚,却扰不了这里分毫。
不多时,一缕柔风似是不愿人们消沉,故意轻摇垂柳,未消的雨珠,簌簌掉落。
微凉触碰惊得柳若汐一颤,薄薄衣衫晕染成花,一片飘忽不定的柳叶恰巧落于环髻上。
她慢慢伸出白嫩小手,似是想抓住这坏透了的惹事精。
“汐姐儿,你怎么还在这!快跟我回去!”
正苦于抓不住风的柳若汐,侧目瞥了一眼正匆忙赶来得乳母秦娘子。
因母亲离世,府邸来了好多陌生人,乱哄哄的。
她不想回去,便连忙用手捂住耳朵,用来隔断那接连不断的催促声。
突然地拉扯,令柳若汐顿感疼痛。她生气地放下手,低头看向小臂处的素手。还未来得及反抗,她又被一只略宽薄的手,引起注意。
原来是沈初尧见那娘子放肆,心不平,直接用手拿住那绑白布的手腕,声音更是多了几分温怒。
“她是主,你是奴。她,何时去,自有她的主意,岂容你在此吆五喝六,动手拉扯!”
“你是哪家的小郎君,也敢管我们主家的事!”
柳若汐闻乳母言语不善,深知乳母秉性的她,唯恐此事闹大,惹怒那位刚归来得阿爹。
思虑至此,顾不得拿捏之处的疼痛,她用力挣开钳制,兀地起身跳下石头,站在沈初尧的身侧。
因哭了好些时日,那如初啼黄莺般的嗓音,此时带了点哭哑声,“秦妈妈,你且先回去。”
秦娘子揉了揉发痛手腕,还想再挣几句,恰逢小厮送宾客的话传至耳边。
她看向沈初尧,那盛气的心好强的理,堪堪被压下,憋闷地放低姿态赔礼:“姑娘,刚才是奴婢一时情急,犯了尊卑,还请姑娘不要怪罪。
“只因……大朗君催得紧,还请姑娘能随奴婢回府。”
柳若汐见她卑恭行礼又自称奴婢,不由得微怔住。
倏而又想到大哥碎碎念得场景,只得妥协:“秦妈妈,你且去告知我哥,等会我便去寻他。”
秦娘子:“是,姑娘。”
待秦娘子走远,柳若汐不想离陌生人太近,随即往一旁撤了一步。
她逆着光仰视也算是帮她的沈初尧。他那双最引人的眸子本应清明,却不知为何添了些许柔色。
耳畔起了一丝凉意,她受惊得又往后撤了一步,拉开距离后,才发现是他抬到半空的手。
她不解地注视他。
“你再不去,你家兄长可又要来寻你了。”沈初尧收回半举的手,轻声提醒。
闻言,柳若汐面色一紧,来不及道那也算帮她的谢意,急忙转身跑远。
她刚跑到府门时,避不可及又撞上了一位比她大不了几岁的男孩。
男孩紧蹙的眉宇,隐忍地闷哼,无不彰显他被撞痛了。
柳若汐也没好到哪,因没收住力直接摔了一个屁股蹲,她痛的“哎吆”一声还未起身,就被一行人隔到外面。
而那身穿锦缎面若雪的男孩,被拥簇扶起,除了一些不近前怕沾染晦气的官服者。紧接着一道尖锐嗓音高喊:“哎呀!我的殿下,有没有摔着,都是奴婢们的不是。还愣着干嘛!快去请大夫!”
“是,奴婢这就去。”
拥簇得人轰然散了一些,那发出尖锐声的人冲着柳若汐喝斥:“哪来得黄口小儿,瞎了眼地乱闯,这双哨子若不想要,今儿就挖了!”
柳若汐本就是将门之女,又加上从小就娇生惯养,自是没听过此等重话。
一时气急,她顾不得屁股痛,蹭地站起身直视那白的,就像涂了厚厚脂粉的脸,斥驳:“这是我家,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挖我的眼睛!”
话音刚落,被撞的男孩倏地抬眼看向她,那双丹凤眸冷的彻骨,声音虽喏却有一股天者威压。
“程内侍,赔礼!”
“是,殿下。”那名唤程内侍的人不敢违逆,忍着被当众下脸的羞怒,行礼,“是奴婢言辞有失,还请姑娘见谅。”
柳若汐见他长得不男不女,说话举止更是十分怪异,便有些好奇地看向命令他的男孩。
只一眼,瞬间就消了气性。
她还从没见过如此漂亮的男孩,就像隆冬大雪时,她团得雪团子般,可爱。
除了有点不爱笑。
难不成,自己真的把他撞痛了?
霎时,由内传来得急切声迫使她清醒,她认得那声音。
唯恐挨训,她紧忙推开面前的程内侍,与男孩擦肩而过时,她的声音很轻很快“雪团子,我叫柳若汐”。
未等男孩回应,她已见缝插针般钻进一侧檐廊里,快步跑向后宅。
那片未摘得柳叶,因她太急被风吹落于男孩前,又被赶来得人无情践踏成泥。
……
灵堂前的恭维声络绎不绝,夜幕笼罩下,烛火挨个点起。
那些虚与委蛇的面孔,让刚挨完训,跪在席上的柳若汐颇为厌恶。
棺椁前的白烛随风恣意摇晃,暖光烘得她觉的微冷。她拢了拢身上素白坎肩,那双浸在水里的眸子,暗了又亮,亮了又暗。
她仿佛看到阿娘又在练剑。
好像,从她记事起,她的阿娘就没有真笑过,每逢过节阿娘的主园也只有剑声萦绕。
身侧突起得窸窣声,惊得她恍惚间回了神。
只见她大哥柳从南匆匆的跟随林宅老出了灵堂。
她本不想理会,又觉得一向稳重的大哥,不该在此时离去。
定是有事!
念及此,她又有点小记仇地偷偷跟着出去。
她势要抓住大哥的把柄,让他今下午用那么凶的口气训诫自己。
柳若汐本以为柳从南会出府,没想到,他直接来到他自己院落。只见那清院里的石亭中,此刻正站了一位身着淡色衣袍,素锦外坎的束发少年。
冷月的光迎着刚进庭院的柳从南,温厚的嗓音随即响起:“沈弟,今日事忙,如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柳兄,你这话说得有点生分呀,还是言下要与我话别,才拿这些堂皇的官话编排我?”
沈家乃书香世家,唯有沈初尧同柳若汐一样,最不喜那些繁文缛节。
柳从南自是知他性情,如今闻他话音,方也随他卸了陈规之礼,换了话头,“听闻沈叔父,也要离京安宅,可寻了?”
沈初尧轻摇头,微叹了一口气道:“前儿朝会时,家父被官家留了。闻官家的意思,家父不得离京当个散官。”
柳从南:“沈叔父本就是官家的肱股之臣,官家自是舍不得放他离去。”
沈初尧:“官家的心思,岂是我们可揣测的。就像那陈家,寒了多少人。”
此话一出,柳从南原本温和的面瞬间肃穆起来,谨慎地转身看向四周,见无人经过,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声色严谨道:“此话,不宜再说!”
沈初尧见他忌讳,转而轻笑一声,为了缓和此时紧张氛围,换了话题道:“家父,虽不能离京。幸得,官家还是念着旧情,允了家眷离京安宅。
“其实,昨儿我随父亲前来祭奠伯母,也是为了顺道选一选合适的住宅。
“柳兄,我见此地人文就不错,不如我也迁来,我们结个伴如何?”
柳从南闻言,肃穆的神情,重新勾起一抹笑意,真心道:“甚好,我这还有陈年佳酿,到时一并拿去贺你乔迁之喜。”
院外的阴影下,柳若汐蹲在杂草里,无聊地揉搓绿油油的草叶,耳朵时不时地抖动一下,里面的话她简约听懂一些。
那沈家要久住清河县,她未开口的谢意,待日后熟悉了再相还也不迟。
朝堂一时动荡不安,许多文官为了避嫌,更是为了保下岌岌可危,随时都会被诛的九族,而纷纷递交辞呈。
一向重文轻武的宋帝,在这次宫变事发后,出奇的未动武将,反而还狠狠犒赏三军。
幽渡之战的指挥使——柳士诚因战功赫赫,更是直接从正五品荣升从二品节度使。
在这场论功行赏中,他因这场血淋淋的机缘,打破了历代武将不得官拜二品的律例。
柳士诚面色凝重地跪谢皇恩,他身后的其他将士皆沉声祝贺。
他承接圣旨的那一刻,身上的玄色盔甲无比沉重,手中的圣旨更像一座山压得他不敢流露半分心急。
待散了朝会,他急匆匆地骑上红马,往回赶,只因他的妻子还在病中等他。
……
连续几日的阴沉细雨,今儿终于放晴了,却还是因水汽雾蒙蒙遮了一片。
在这疏淡的暮霭中,柳士诚的幺女,年仅六岁的柳若汐已然一身缟素,独自蜷坐在垂柳下的青石上发呆。
细瞧她那稚嫩小脸,宛若此景般多了两道泪痕,让人看了越发心疼。
“可是柳将军家的,若汐妹子?”
陌生的少年音,使她敏感地收起脆弱,她心存戒备地转身看向身后。
见问话之人模样清秀不似那些浑人。
她方用衣袖擦了擦有些模糊的眼睛,小心地收起扎人的外刺,疑惑道:“你是谁?为何认识我?”
“在下沈初尧,乃是令兄好友。”
“……”
柳若汐从未听过兄长有此好友,现见他一副文人拘谨样,不由得闷哼一声。
还真是物以类聚,一样的古板事事行礼。
最厌烦繁文缛节的她,随即拉下嘴角,回身继续捧着小脸,默默地看向远方。
而被她无视的沈初尧只得尴尬地直起腰身,干笑一声。
身后不断响起得马蹄声,引得他转身看向那挂了丧幡,却门庭若市的将军府。
那里地踩骨奉承,让他再次看向这笼罩在沉痛里的人儿,顿觉人世薄凉的他眸底划过几分怜悯与不忍。
‘或许,她也把自己当成了那些人吧。’
身后的嘈杂声更甚,却扰不了这里分毫。
不多时,一缕柔风似是不愿人们消沉,故意轻摇垂柳,未消的雨珠,簌簌掉落。
微凉触碰惊得柳若汐一颤,薄薄衣衫晕染成花,一片飘忽不定的柳叶恰巧落于环髻上。
她慢慢伸出白嫩小手,似是想抓住这坏透了的惹事精。
“汐姐儿,你怎么还在这!快跟我回去!”
正苦于抓不住风的柳若汐,侧目瞥了一眼正匆忙赶来得乳母秦娘子。
因母亲离世,府邸来了好多陌生人,乱哄哄的。
她不想回去,便连忙用手捂住耳朵,用来隔断那接连不断的催促声。
突然地拉扯,令柳若汐顿感疼痛。她生气地放下手,低头看向小臂处的素手。还未来得及反抗,她又被一只略宽薄的手,引起注意。
原来是沈初尧见那娘子放肆,心不平,直接用手拿住那绑白布的手腕,声音更是多了几分温怒。
“她是主,你是奴。她,何时去,自有她的主意,岂容你在此吆五喝六,动手拉扯!”
“你是哪家的小郎君,也敢管我们主家的事!”
柳若汐闻乳母言语不善,深知乳母秉性的她,唯恐此事闹大,惹怒那位刚归来得阿爹。
思虑至此,顾不得拿捏之处的疼痛,她用力挣开钳制,兀地起身跳下石头,站在沈初尧的身侧。
因哭了好些时日,那如初啼黄莺般的嗓音,此时带了点哭哑声,“秦妈妈,你且先回去。”
秦娘子揉了揉发痛手腕,还想再挣几句,恰逢小厮送宾客的话传至耳边。
她看向沈初尧,那盛气的心好强的理,堪堪被压下,憋闷地放低姿态赔礼:“姑娘,刚才是奴婢一时情急,犯了尊卑,还请姑娘不要怪罪。
“只因……大朗君催得紧,还请姑娘能随奴婢回府。”
柳若汐见她卑恭行礼又自称奴婢,不由得微怔住。
倏而又想到大哥碎碎念得场景,只得妥协:“秦妈妈,你且去告知我哥,等会我便去寻他。”
秦娘子:“是,姑娘。”
待秦娘子走远,柳若汐不想离陌生人太近,随即往一旁撤了一步。
她逆着光仰视也算是帮她的沈初尧。他那双最引人的眸子本应清明,却不知为何添了些许柔色。
耳畔起了一丝凉意,她受惊得又往后撤了一步,拉开距离后,才发现是他抬到半空的手。
她不解地注视他。
“你再不去,你家兄长可又要来寻你了。”沈初尧收回半举的手,轻声提醒。
闻言,柳若汐面色一紧,来不及道那也算帮她的谢意,急忙转身跑远。
她刚跑到府门时,避不可及又撞上了一位比她大不了几岁的男孩。
男孩紧蹙的眉宇,隐忍地闷哼,无不彰显他被撞痛了。
柳若汐也没好到哪,因没收住力直接摔了一个屁股蹲,她痛的“哎吆”一声还未起身,就被一行人隔到外面。
而那身穿锦缎面若雪的男孩,被拥簇扶起,除了一些不近前怕沾染晦气的官服者。紧接着一道尖锐嗓音高喊:“哎呀!我的殿下,有没有摔着,都是奴婢们的不是。还愣着干嘛!快去请大夫!”
“是,奴婢这就去。”
拥簇得人轰然散了一些,那发出尖锐声的人冲着柳若汐喝斥:“哪来得黄口小儿,瞎了眼地乱闯,这双哨子若不想要,今儿就挖了!”
柳若汐本就是将门之女,又加上从小就娇生惯养,自是没听过此等重话。
一时气急,她顾不得屁股痛,蹭地站起身直视那白的,就像涂了厚厚脂粉的脸,斥驳:“这是我家,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挖我的眼睛!”
话音刚落,被撞的男孩倏地抬眼看向她,那双丹凤眸冷的彻骨,声音虽喏却有一股天者威压。
“程内侍,赔礼!”
“是,殿下。”那名唤程内侍的人不敢违逆,忍着被当众下脸的羞怒,行礼,“是奴婢言辞有失,还请姑娘见谅。”
柳若汐见他长得不男不女,说话举止更是十分怪异,便有些好奇地看向命令他的男孩。
只一眼,瞬间就消了气性。
她还从没见过如此漂亮的男孩,就像隆冬大雪时,她团得雪团子般,可爱。
除了有点不爱笑。
难不成,自己真的把他撞痛了?
霎时,由内传来得急切声迫使她清醒,她认得那声音。
唯恐挨训,她紧忙推开面前的程内侍,与男孩擦肩而过时,她的声音很轻很快“雪团子,我叫柳若汐”。
未等男孩回应,她已见缝插针般钻进一侧檐廊里,快步跑向后宅。
那片未摘得柳叶,因她太急被风吹落于男孩前,又被赶来得人无情践踏成泥。
……
灵堂前的恭维声络绎不绝,夜幕笼罩下,烛火挨个点起。
那些虚与委蛇的面孔,让刚挨完训,跪在席上的柳若汐颇为厌恶。
棺椁前的白烛随风恣意摇晃,暖光烘得她觉的微冷。她拢了拢身上素白坎肩,那双浸在水里的眸子,暗了又亮,亮了又暗。
她仿佛看到阿娘又在练剑。
好像,从她记事起,她的阿娘就没有真笑过,每逢过节阿娘的主园也只有剑声萦绕。
身侧突起得窸窣声,惊得她恍惚间回了神。
只见她大哥柳从南匆匆的跟随林宅老出了灵堂。
她本不想理会,又觉得一向稳重的大哥,不该在此时离去。
定是有事!
念及此,她又有点小记仇地偷偷跟着出去。
她势要抓住大哥的把柄,让他今下午用那么凶的口气训诫自己。
柳若汐本以为柳从南会出府,没想到,他直接来到他自己院落。只见那清院里的石亭中,此刻正站了一位身着淡色衣袍,素锦外坎的束发少年。
冷月的光迎着刚进庭院的柳从南,温厚的嗓音随即响起:“沈弟,今日事忙,如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柳兄,你这话说得有点生分呀,还是言下要与我话别,才拿这些堂皇的官话编排我?”
沈家乃书香世家,唯有沈初尧同柳若汐一样,最不喜那些繁文缛节。
柳从南自是知他性情,如今闻他话音,方也随他卸了陈规之礼,换了话头,“听闻沈叔父,也要离京安宅,可寻了?”
沈初尧轻摇头,微叹了一口气道:“前儿朝会时,家父被官家留了。闻官家的意思,家父不得离京当个散官。”
柳从南:“沈叔父本就是官家的肱股之臣,官家自是舍不得放他离去。”
沈初尧:“官家的心思,岂是我们可揣测的。就像那陈家,寒了多少人。”
此话一出,柳从南原本温和的面瞬间肃穆起来,谨慎地转身看向四周,见无人经过,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声色严谨道:“此话,不宜再说!”
沈初尧见他忌讳,转而轻笑一声,为了缓和此时紧张氛围,换了话题道:“家父,虽不能离京。幸得,官家还是念着旧情,允了家眷离京安宅。
“其实,昨儿我随父亲前来祭奠伯母,也是为了顺道选一选合适的住宅。
“柳兄,我见此地人文就不错,不如我也迁来,我们结个伴如何?”
柳从南闻言,肃穆的神情,重新勾起一抹笑意,真心道:“甚好,我这还有陈年佳酿,到时一并拿去贺你乔迁之喜。”
院外的阴影下,柳若汐蹲在杂草里,无聊地揉搓绿油油的草叶,耳朵时不时地抖动一下,里面的话她简约听懂一些。
那沈家要久住清河县,她未开口的谢意,待日后熟悉了再相还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