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月,粉红的桃花如漫天烟霞炸放在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点燃了屋檐下的长信灯,寓意祈福。
长安百姓人人心甘情愿,愿意为他们爱戴的太子求一份好姻缘。
太子周昭寒,年弱冠,才高八斗,貌比潘安,中宫元后所出,身份尊贵无双。
为他选妻,一定要选遍天下的女郎,才能挑出来一个天仙与之相配。
所以早在三年前,皇帝就下诏九州,凡适龄女郎,要貌无疤、发乌黑、明皓齿、手柔荑……还要身怀长处而性不娇,如此,才可成为秀女之一。
——简直是把能硬性规定的都规定了一遍,饶是这样,今年九州各地送来的女子仍是络绎不绝,官道和私路都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秦罗敷策马而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长安城——灯火点点,如星芒在侧;桃花夭夭,又恰逢其节。温热的灯光与粉红的桃花相映,地上是松软的泥地与青石的砖路。
马蹄踏地的声音似乎都轻柔了几分。
她想起了风吹草地一贫如洗的青州,那里也有灯,却不是这样造型精美的长信灯,甚至都不是祈福用的,只有在深夜里,点在城楼上,照亮战士们回家的路;那里也有树,却不是枝繁叶茂的桃花,而是巍峨的龙柏,耸立在家家户户的院旁。
一别千里,半个月昼夜不息的马程,终于将她送出了青州。
此城是长安。
若是青州连雨都是粗犷的,那长安就是连风都细致柔和。
“吁——”
她翻身下马,左手牵住缰绳。
“什么人?”
睡眼蒙眬的守卫支起倚在城门上的身子,伸手问秦罗敷要通行文书。
“青州秦氏秦罗敷。”她道。
声音清冷,如同待出鞘的剑。
激的迷迷糊糊的守卫被这声音刺的浑身一激灵,绿豆大的眼睛睁开,仔细审阅着手上的文书。
他哼哼唧唧道:“青州秦氏?你知道不知道长安城有宵禁,这个点还来是要坐牢的!”
早一年,在太子的谏言下,长安城内虽然还有宵禁,但也允诺,若有特殊情况,外来人是可以在审查完户籍登记之后入城的。
然而落到实处后,难免有些守卫狐假虎威,玩忽职守,专程吓唬这些他乡客,以博得点好处。
譬如现在,胖乎乎的糙手大拇指和食指摩擦,要钱这两个字就差没刻在守卫脸上。
秦罗敷:“知道,我不仅知道城中有宵禁,我还知道太子开恩赦免外乡人。”
守卫不忿地撇了撇嘴,暗道一声晦气——居然遇上了个懂行的!
“你这文书...”他翻来覆去的看了诸多遍,连角里的红章都用灯火照着看了几遍,仍没发现什么问题,只好粗声道:“竟是个来选秀女的?”
“呀!居然还改过名字,让我看看...及笄前叫秦海兰,及笄后在官府登记了秦罗敷这个名字...”守卫话没说完,人已经跟鸭子一样嘎嘎的乐了起来,“你这家里人倒是有意思,敢给你改名叫秦罗敷!”
——大约是因为这名字常出现于诗书中描绘的美人身上,所以极少见真人叫这名字。倒不如说,竟没想到真有人狂妄到了这种地步,特意改成这个名字。
然而下一秒,守卫抬头看了眼秦罗敷后,却是彻底呆滞了。
怎、怎么会有人真跟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怪不得敢改名叫做秦罗敷,可不就是么——“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果真就是这么个明艳艳的美人!
她身量瘦而高,可身上该有肉的地方却又是丰腴的。脸若银盆,肤若凝脂,并不是什么小家子气的美人,反而明眸皓齿,手舞足蹈间自带一股北面青州才有的豪情。
和她站在一起,似乎什么都只能沦落成背景,无论是满天桃霞,或是魁丽的落日,什么稀世珍宝、难得的美景落在她旁边,通通只能沦落为点缀。
美得这样大气,这样的不讲道理。
不好,万一真让这个叫秦罗敷的人选秀成功了,自己不就是得罪了未来的当朝太子妃么!不对,守卫又想,这小娘子既然单枪匹马的来,那必然没什么背景,只是长得好看,怕是做不到太子妃的。
毕竟谁都知道,当今太子,是出了名的不近女色。
甚至有人说,太子最厌恶以色侍人的女子。
秦罗敷看他狐疑不决,心里只觉得好笑。
她懒洋洋开口道:“不知道大人审阅完了我的文书了吗?小女子还等着进城呢。”
守卫讪笑了下,急忙说看完了看完了,又问:“小娘子来自青州,想必在青州,秦氏也是当地的望族吧?”
秦罗敷摇了摇头,她轻佻地翻身上马,然后笑乜了一眼魂不守舍的守卫,却说:“哪个世家娇滴滴的大小姐需要自己一匹马跑千里来参加选秀?”
她扯着缰绳,浑身轻快,意气风发,在这暮夜却无分毫跋涉千里的狼狈沉气。
说的坦荡荡。
守卫于是便当了真了。
他心里竟难得地生出了些许惋惜。
往城墙上吆喝了一声叫上面的人把绞盘拉开后,就一直目送着这姑娘身子笔挺地稳坐在马上,骑进了这满城锦绣的长安。
——她一定是自小习马,才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可入了这寸土寸金的长安城,王公贵族都要夹着马腹走的地方,恐怕再也没有她能策马驰骋的时候了。
不期然地,马上的美人最后回了一下头,目光悠远,似乎在看向她来时的山路。
似乎也是在看向千里之外的青州。
夜幕四合,马声嘶鸣。
秦罗敷听见自己荷包里的两个铜板在翻来覆去的响。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在外人看来是分外唯美的美人回头画面,落到实处,可能却只是秦罗敷在想这一路上盘缠都花到哪里去了,怎么还没找到住宿的地方就只剩下了两个铜板...
不知道长安的客栈,支持赊账么?
秦罗敷幽幽叹了口气 ,实在不是故意骗刚刚的守卫,只是若她和他说了实话,恐怕这人还要不信哩——哪个世家的小姐不是乘着轿子,宝衣华服,不胜风光?
可偏偏她秦罗敷,浑身上下能掏出来的除了这两枚铜币,也就剩下了匹品相不算好的野马。
又该拿什么取信于人,就算她敢说青州秦氏是青州第一世家,恐怕也没人敢信。
不错,秦氏是正是青州第一世家,传承千年,家底丰厚,相当于长安城里的谢李慕林四大世家。
青州秦氏的大小姐进入长安城的那日,也确实是由四匹品相极好的宝马拉着轿撵,二十余个带刀侍卫开路,声势浩大。
但这和她秦罗敷是没什么关系的。
按照青州人的话来说,秦罗敷的生母是个“拉皮条的”,三教九流里最末等的娼妓,不过是运气好怀了秦家家主的种,给赎身抬进了府。
要是个安分守己的却也好说,偏偏是个心气比天高的,惹怒了大太太,四十几个棍子落下去,一条轻飘飘的人命也就模糊了。
而秦家能忍着这几年的风言风语,给秦罗敷养到十八如花的年龄,除了家大业大不差这几口饭钱之外,未尝没有拿她亲事做筹码的打算。
端看她的名字就知道了。
秦罗敷,秦罗敷——
不是为了揽镜自叹这小娘子的稀世美貌,而是为了给这待价而沽的花瓶贴上更多的噱头,好吸引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堆加筹码。
十八岁的秦罗敷,被秦家主——她的生父,一个常年板着脸不拘言笑的男人,许配给了七十八岁的青州刺史作填房。
有道是“一树梨花压海棠”。
于是秦罗敷跑了。
或许当初那小肚鸡肠的大夫人有句话没说错,秦罗敷这小娘子当真和她娘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个个心气比天高,野性难驯。
只是当年的青州花魁在锦绣堆里养出了富贵病,不会驭这世上烈马;而她的女儿,却是自小从狗嘴里抢饭的主,所以她得知要被嫁给老刺史的当晚,就乘着快马,一走了之。
走的那日,从秦府里带走的不过也就一贯盘缠一纸文书,就连此刻骑的马也是路上和人赌来的。
纵观秦罗敷一身青衫,实在是赤条条空荡荡的厉害。
走一步看一步吧。
进入长安划分的闾里后,秦罗敷从马上下来,一路步行。
只听见:
铜板在长安夜里叮里咣啷的响着,寂静的街道被热闹的长信灯点燃,虽不能明如白昼,可另有一种静谧的繁华。
忽然,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将粉嫩桃瓣碾碎,被收入鞘中的刀剑肃杀之气震碎了柔和的夜风,搅乱了暖黄的灯影,也打乱了这样的静谧。
——是金吾卫。
长安城是天子脚下,自该防守森严,除了驻扎在郊外的五万骑兵外,城内也设有三千精兵,也就是此刻秦罗敷遇上的金吾卫们。
“唰——”
剑出鞘。
为首的儿郎是金吾卫里唯一一个侧身倚在马上的人,在长安略显窄小的街道里,他却是疏朗的。眉眼算不上精绝,只是胜在布局合理,身穿着锦绣白衣,瞧着是个读书人,却在腰间佩戴了个令牌,上面刻着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右侯卫。
此刻双眼似笑似非,居高临下地与秦罗敷对视。
身后是将近有一营队,乌泱泱,铁甲银剑的金吾卫们。
“宵禁后还在外面闲逛,恐怕不是长安人罢...”
“小娘子哪里来的?”那人如此道。
轻佻。
被他冒犯的美人却没能像他想象的一样。
没有强装镇定,也没有瑟瑟发抖。
美人有一双很是清高冷绝的眼眸,明明身处低位,却仿佛在俯视着让塞外诸王闻风丧胆的金吾卫。
这样的眼神,右侯卫很是不喜。
他有些不耐烦地将手指屈在腰侧黑金暗花的粗剑上。
却听——
“想必大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生将军,右侯卫,李承晚吧?”
秦罗敷缓缓开口道。
相隔几丈距离,她看不清对方身上的腰牌,但不妨她猜出这儿郎的身份。
李承晚——长安城里的风云人物,出身四大世家,及冠之前都是文生一个,是青楼里薄幸的常客。又因为身形如洒落的竹,穿着白衣雅致至极,被推举为世家公子无双风流。
但秦罗敷能一个照面认出他,并不是因为这些真假参半的坊间闲谈。
而是因为这书生将军的美名,实在是如雷贯耳。
李承晚二十岁那年,在宫宴上以笛挡剑,救下了被刺客围攻的老皇帝。龙心大悦,自此,赐他右侯卫一职,和三朝老臣威武将军一起掌管这名震天下的金吾卫。
自此,洒然的竹被权势的剑柄取代。
只是那一袭锦衣还是在黑压压的军队里格格不入,如同上好的美玉在夜里发出莹莹的光。
众所周知,书生将军李承晚从不穿着铁衣,万年如一日的白色锦袍无端为他添上几分书生人才有的温润。
才有了这样的美名。
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书生和将军,两个词串到一起,就有了今夜轻佻的右侯卫李承晚。
他哂笑,摆手命身后的金吾卫收起出鞘的剑。
轻狂的眼眸一错不落地盯着秦罗敷,兴致盎然。
美玉有瑕,公子自矜。
李承晚性骄,喜听夸赞,不是什么难打听的秘密。
“怎知是我?”他问。
“我观小娘子牵着马,个头高挑,九州之中,独独只有青州女子善马而个高。既是青州来的,怎么会听过我?”
长安百姓人人心甘情愿,愿意为他们爱戴的太子求一份好姻缘。
太子周昭寒,年弱冠,才高八斗,貌比潘安,中宫元后所出,身份尊贵无双。
为他选妻,一定要选遍天下的女郎,才能挑出来一个天仙与之相配。
所以早在三年前,皇帝就下诏九州,凡适龄女郎,要貌无疤、发乌黑、明皓齿、手柔荑……还要身怀长处而性不娇,如此,才可成为秀女之一。
——简直是把能硬性规定的都规定了一遍,饶是这样,今年九州各地送来的女子仍是络绎不绝,官道和私路都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秦罗敷策马而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长安城——灯火点点,如星芒在侧;桃花夭夭,又恰逢其节。温热的灯光与粉红的桃花相映,地上是松软的泥地与青石的砖路。
马蹄踏地的声音似乎都轻柔了几分。
她想起了风吹草地一贫如洗的青州,那里也有灯,却不是这样造型精美的长信灯,甚至都不是祈福用的,只有在深夜里,点在城楼上,照亮战士们回家的路;那里也有树,却不是枝繁叶茂的桃花,而是巍峨的龙柏,耸立在家家户户的院旁。
一别千里,半个月昼夜不息的马程,终于将她送出了青州。
此城是长安。
若是青州连雨都是粗犷的,那长安就是连风都细致柔和。
“吁——”
她翻身下马,左手牵住缰绳。
“什么人?”
睡眼蒙眬的守卫支起倚在城门上的身子,伸手问秦罗敷要通行文书。
“青州秦氏秦罗敷。”她道。
声音清冷,如同待出鞘的剑。
激的迷迷糊糊的守卫被这声音刺的浑身一激灵,绿豆大的眼睛睁开,仔细审阅着手上的文书。
他哼哼唧唧道:“青州秦氏?你知道不知道长安城有宵禁,这个点还来是要坐牢的!”
早一年,在太子的谏言下,长安城内虽然还有宵禁,但也允诺,若有特殊情况,外来人是可以在审查完户籍登记之后入城的。
然而落到实处后,难免有些守卫狐假虎威,玩忽职守,专程吓唬这些他乡客,以博得点好处。
譬如现在,胖乎乎的糙手大拇指和食指摩擦,要钱这两个字就差没刻在守卫脸上。
秦罗敷:“知道,我不仅知道城中有宵禁,我还知道太子开恩赦免外乡人。”
守卫不忿地撇了撇嘴,暗道一声晦气——居然遇上了个懂行的!
“你这文书...”他翻来覆去的看了诸多遍,连角里的红章都用灯火照着看了几遍,仍没发现什么问题,只好粗声道:“竟是个来选秀女的?”
“呀!居然还改过名字,让我看看...及笄前叫秦海兰,及笄后在官府登记了秦罗敷这个名字...”守卫话没说完,人已经跟鸭子一样嘎嘎的乐了起来,“你这家里人倒是有意思,敢给你改名叫秦罗敷!”
——大约是因为这名字常出现于诗书中描绘的美人身上,所以极少见真人叫这名字。倒不如说,竟没想到真有人狂妄到了这种地步,特意改成这个名字。
然而下一秒,守卫抬头看了眼秦罗敷后,却是彻底呆滞了。
怎、怎么会有人真跟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怪不得敢改名叫做秦罗敷,可不就是么——“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果真就是这么个明艳艳的美人!
她身量瘦而高,可身上该有肉的地方却又是丰腴的。脸若银盆,肤若凝脂,并不是什么小家子气的美人,反而明眸皓齿,手舞足蹈间自带一股北面青州才有的豪情。
和她站在一起,似乎什么都只能沦落成背景,无论是满天桃霞,或是魁丽的落日,什么稀世珍宝、难得的美景落在她旁边,通通只能沦落为点缀。
美得这样大气,这样的不讲道理。
不好,万一真让这个叫秦罗敷的人选秀成功了,自己不就是得罪了未来的当朝太子妃么!不对,守卫又想,这小娘子既然单枪匹马的来,那必然没什么背景,只是长得好看,怕是做不到太子妃的。
毕竟谁都知道,当今太子,是出了名的不近女色。
甚至有人说,太子最厌恶以色侍人的女子。
秦罗敷看他狐疑不决,心里只觉得好笑。
她懒洋洋开口道:“不知道大人审阅完了我的文书了吗?小女子还等着进城呢。”
守卫讪笑了下,急忙说看完了看完了,又问:“小娘子来自青州,想必在青州,秦氏也是当地的望族吧?”
秦罗敷摇了摇头,她轻佻地翻身上马,然后笑乜了一眼魂不守舍的守卫,却说:“哪个世家娇滴滴的大小姐需要自己一匹马跑千里来参加选秀?”
她扯着缰绳,浑身轻快,意气风发,在这暮夜却无分毫跋涉千里的狼狈沉气。
说的坦荡荡。
守卫于是便当了真了。
他心里竟难得地生出了些许惋惜。
往城墙上吆喝了一声叫上面的人把绞盘拉开后,就一直目送着这姑娘身子笔挺地稳坐在马上,骑进了这满城锦绣的长安。
——她一定是自小习马,才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可入了这寸土寸金的长安城,王公贵族都要夹着马腹走的地方,恐怕再也没有她能策马驰骋的时候了。
不期然地,马上的美人最后回了一下头,目光悠远,似乎在看向她来时的山路。
似乎也是在看向千里之外的青州。
夜幕四合,马声嘶鸣。
秦罗敷听见自己荷包里的两个铜板在翻来覆去的响。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在外人看来是分外唯美的美人回头画面,落到实处,可能却只是秦罗敷在想这一路上盘缠都花到哪里去了,怎么还没找到住宿的地方就只剩下了两个铜板...
不知道长安的客栈,支持赊账么?
秦罗敷幽幽叹了口气 ,实在不是故意骗刚刚的守卫,只是若她和他说了实话,恐怕这人还要不信哩——哪个世家的小姐不是乘着轿子,宝衣华服,不胜风光?
可偏偏她秦罗敷,浑身上下能掏出来的除了这两枚铜币,也就剩下了匹品相不算好的野马。
又该拿什么取信于人,就算她敢说青州秦氏是青州第一世家,恐怕也没人敢信。
不错,秦氏是正是青州第一世家,传承千年,家底丰厚,相当于长安城里的谢李慕林四大世家。
青州秦氏的大小姐进入长安城的那日,也确实是由四匹品相极好的宝马拉着轿撵,二十余个带刀侍卫开路,声势浩大。
但这和她秦罗敷是没什么关系的。
按照青州人的话来说,秦罗敷的生母是个“拉皮条的”,三教九流里最末等的娼妓,不过是运气好怀了秦家家主的种,给赎身抬进了府。
要是个安分守己的却也好说,偏偏是个心气比天高的,惹怒了大太太,四十几个棍子落下去,一条轻飘飘的人命也就模糊了。
而秦家能忍着这几年的风言风语,给秦罗敷养到十八如花的年龄,除了家大业大不差这几口饭钱之外,未尝没有拿她亲事做筹码的打算。
端看她的名字就知道了。
秦罗敷,秦罗敷——
不是为了揽镜自叹这小娘子的稀世美貌,而是为了给这待价而沽的花瓶贴上更多的噱头,好吸引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堆加筹码。
十八岁的秦罗敷,被秦家主——她的生父,一个常年板着脸不拘言笑的男人,许配给了七十八岁的青州刺史作填房。
有道是“一树梨花压海棠”。
于是秦罗敷跑了。
或许当初那小肚鸡肠的大夫人有句话没说错,秦罗敷这小娘子当真和她娘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个个心气比天高,野性难驯。
只是当年的青州花魁在锦绣堆里养出了富贵病,不会驭这世上烈马;而她的女儿,却是自小从狗嘴里抢饭的主,所以她得知要被嫁给老刺史的当晚,就乘着快马,一走了之。
走的那日,从秦府里带走的不过也就一贯盘缠一纸文书,就连此刻骑的马也是路上和人赌来的。
纵观秦罗敷一身青衫,实在是赤条条空荡荡的厉害。
走一步看一步吧。
进入长安划分的闾里后,秦罗敷从马上下来,一路步行。
只听见:
铜板在长安夜里叮里咣啷的响着,寂静的街道被热闹的长信灯点燃,虽不能明如白昼,可另有一种静谧的繁华。
忽然,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将粉嫩桃瓣碾碎,被收入鞘中的刀剑肃杀之气震碎了柔和的夜风,搅乱了暖黄的灯影,也打乱了这样的静谧。
——是金吾卫。
长安城是天子脚下,自该防守森严,除了驻扎在郊外的五万骑兵外,城内也设有三千精兵,也就是此刻秦罗敷遇上的金吾卫们。
“唰——”
剑出鞘。
为首的儿郎是金吾卫里唯一一个侧身倚在马上的人,在长安略显窄小的街道里,他却是疏朗的。眉眼算不上精绝,只是胜在布局合理,身穿着锦绣白衣,瞧着是个读书人,却在腰间佩戴了个令牌,上面刻着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右侯卫。
此刻双眼似笑似非,居高临下地与秦罗敷对视。
身后是将近有一营队,乌泱泱,铁甲银剑的金吾卫们。
“宵禁后还在外面闲逛,恐怕不是长安人罢...”
“小娘子哪里来的?”那人如此道。
轻佻。
被他冒犯的美人却没能像他想象的一样。
没有强装镇定,也没有瑟瑟发抖。
美人有一双很是清高冷绝的眼眸,明明身处低位,却仿佛在俯视着让塞外诸王闻风丧胆的金吾卫。
这样的眼神,右侯卫很是不喜。
他有些不耐烦地将手指屈在腰侧黑金暗花的粗剑上。
却听——
“想必大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生将军,右侯卫,李承晚吧?”
秦罗敷缓缓开口道。
相隔几丈距离,她看不清对方身上的腰牌,但不妨她猜出这儿郎的身份。
李承晚——长安城里的风云人物,出身四大世家,及冠之前都是文生一个,是青楼里薄幸的常客。又因为身形如洒落的竹,穿着白衣雅致至极,被推举为世家公子无双风流。
但秦罗敷能一个照面认出他,并不是因为这些真假参半的坊间闲谈。
而是因为这书生将军的美名,实在是如雷贯耳。
李承晚二十岁那年,在宫宴上以笛挡剑,救下了被刺客围攻的老皇帝。龙心大悦,自此,赐他右侯卫一职,和三朝老臣威武将军一起掌管这名震天下的金吾卫。
自此,洒然的竹被权势的剑柄取代。
只是那一袭锦衣还是在黑压压的军队里格格不入,如同上好的美玉在夜里发出莹莹的光。
众所周知,书生将军李承晚从不穿着铁衣,万年如一日的白色锦袍无端为他添上几分书生人才有的温润。
才有了这样的美名。
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书生和将军,两个词串到一起,就有了今夜轻佻的右侯卫李承晚。
他哂笑,摆手命身后的金吾卫收起出鞘的剑。
轻狂的眼眸一错不落地盯着秦罗敷,兴致盎然。
美玉有瑕,公子自矜。
李承晚性骄,喜听夸赞,不是什么难打听的秘密。
“怎知是我?”他问。
“我观小娘子牵着马,个头高挑,九州之中,独独只有青州女子善马而个高。既是青州来的,怎么会听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