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大小姐,快起吧,今日又来不及梳妆了,赶紧收拾收拾进宫了。” 王妈大嚷着,举步生风地冲进怜儿的闺房,一手撩开被子,一手拽她下床。

    此刻,熹光初露,冻雪才停,寒风依旧猖狂。

    怜儿刚踏出房门,便一个激灵,瑟瑟发抖起来,牙齿也跟着打颤。

    她把纤细的小脖子往雪披的白狐毛领口里缩了缩,脑袋埋得低低的,快步流星跑上马车。

    今日,宣阳坊的房屋瓦舍和枯木枝丫上,残雪斑驳,官街上已是泥泞不堪,即使铺了沙子,但还是格外颠簸。

    自从父亲赵典3年前被任命为太子少傅,怜儿便得皇上恩准,为皇子公主们做伴读了。昨夜又苦读经史至寅时才入睡,此时依旧睡眼惺忪,疲倦不堪,小脑袋晃得快要从玉颈上滚下来。

    好不容易颠到朱雀门前,她匆匆跳下轿子,迎面的风直通通灌进袖口和领口。

    刚站稳脚,一抬头,便又愣在了原地。

    只见几名满身是血的大臣被侍卫拖着从西北方向行来。

    他们蓬头垢面,发丝乱飞,官衣上血痕遍布,绑着手脚的铁链哐铛作响。路过之处,鲜红的血点淌在积水的御道上,晕开一片绯红。

    走在最前面的那位身着紫色袍服,看来是个三品官员,只是这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华服此刻已残破不堪,摇摆着的金鱼袋也被鲜血浸透,又脏又臭。

    怜儿眼瞅着他们一步一步朝自己逼近,不禁打了个寒颤,赶忙低下头。

    她用余光瞄去,那紫袍官人左脸的肌肉剧烈地抽搐着,肿如鱼泡的双眼半睁半合地眨着,撕裂的嘴角处不断淌出口水和鲜血,整张脸上热闹极了,但眼神却是死的。

    虽说已不是第一次见此场景,但每每遇见,还是觉得灵魂被从身子里抽出去了一样,脚麻腿软,心里恐惧遍布。毕竟,这其中的一员,随时都可能会是她的家人。

    丝丝冷雨突然飘起,伴着飒飒寒风,简直要把人冻透了,但她的手心却冒起了香汗。

    她躲在墙檐下,几次伸脚想往外迈,但这雨却越下越大。

    正一筹莫展,眼看着就要迟到了,忽见一名小厮颠颠儿地跑来,气喘吁吁道:“怜儿姑娘,殿下让我把伞给您送来。”

    怜儿疑惑地接过伞,正想问是哪位殿下,便看到一个披着黑色雪披的瘦高男子在雨中行过,腿长如骏马,大步流星,风驰电掣。

    看那细条的身材和独特的步伐,像是四皇子李沐凡。

    怜儿平日里与李沐凡相交甚少,仅几日前,在宫中听泉亭中作画时,与他浅聊了几句。

    见他已走远,便没再多问,跟上撑起伞的小厮,匆匆朝学堂赶去。

    这一阵骤雨狂风也是蹊跷,她刚到学堂没一会儿,便雨散云消了。清亮的阳光透过窗纸斜斜地映进来,屋顶垂下的竹帘和纱幔也浸着光,整个教室被照得透亮。

    今日,学堂里多了很多新面孔,前面的座位都被占满了,怜儿找了最后一排中间的位置坐了下来。

    刚落座,太子李高便笑嘻嘻地凑了过来,撒娇道:“怜怜,我们终于有一起的课了,等你好久了,怎么才来?莫不是又没起来床?”

    李高白净的鹅蛋脸盘儿上,细细的眉,微勾的鼻,秀气极了。眼神透光,如盈盈秋水,明晃晃的。他穿着一件天蓝色缎面长袍,套着青罗色的羊绒袄,腰间别着一块玉质油润晶莹剔透的环形青玉龙纹佩,衬得他整个人透出一股骄奢富贵之气。

    怜儿软软糯糯地回了一句:“殿下好早。” 便低下头去掏书箱中的绢帛和毛笔。那双柔情的梅花眼仅一瞥,便撩得李高心旌荡漾。

    由于她今早起得太匆忙,头发也没来得及盘,只松松散散地编了两缕小辫垂在耳侧,留着厚厚的长发披在背上。被风吹乱的几丝碎发依旧在脸颊上挂着,没上色的双唇在白嫩的小脸上微微张着,整个人看起来要碎了一样。

    李高最喜欢怜儿披着发的样子,满眼的爱意就要淌出眼眶,嘴角忍不住向上翘起,笑着道:“你若实在起不来,我去与先生们商量,把早课时间往后调些。”

    “谁说我起不来了。” 怜儿怕他真会去干这傻事,故意傲娇地回道。

    李高不由得一笑,嘴里应了声 “那就好” ,随后,哼着小曲儿回到座位上。

    怜儿一只手把绢帛徐徐展开,另一只手拿镇纸把边角压好。接着,往砚台里加入几滴清水,拿起墨块开始研磨。手腕优美地转动着,指如葱根,柔若无骨。

    绢帛上,两位骑着凤凰的仙人藤驾于云上,周围飘着各种仙物和飞鸟,云下三位长袍男子观赏着一只孔雀,一个弹着古琴,一个奏着琵琶,另一个靠着个大酒坛正斟酒入杯。

    这画她几日前在听泉亭已完成大半,只剩最后一些细节需修饰几分。

    只见她慢条斯理地拾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单钩斜执。虽依旧垂着眼,但余光却时不时地向第二排靠窗的座位瞄去。

    那座位旁,站着一位牛高马大的男子,肩宽腿长,一席灰色的长褂直挺挺地垂到脚面,整个人看起来高洁傲岸,玉树临风。

    他右手的手腕上有道深深的口子,还未凝成痂,依旧滋着鲜血,手里松松地握着一把执扇,食指有节奏地“啪嗒啪嗒”敲着扇柄,似乎感觉不到疼一样。

    怜儿瞥到那口子时,只觉得手腕一紧,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忍不住在心里责怪起他的不小心来:上周才听说他的手心被扎了一刀,今日又添新伤,真让人不省心。

    想到这,她甩了甩头,在心里警告自己莫再做白日梦了,毕竟自己跟他连熟人都算不上,又有什么资格去操心?更别提责怪。

    刚要定下心来继续作画,她又被门外隐隐约约传来议论声吸引去了注意力。

    “你们知道么,去年渊平之战害死高靖大将军的罪臣,今日终于判了。”

    一听到“渊平之战”四个字,她心里一哆嗦,立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转过头朝虚掩的门缝里看去,几位翰林院先生的衣襟晃动着,明显在讨论着什么大事。再竖起耳朵仔细一听,这其中还有父亲的声音。

    “你是说,中书令范仁见?”

    “正是。谁不知渊平之战高靖将军孤军战死,是有人从中捣鬼,假传皇令,拖延半月不予援军呐。没想到三日前皇上革了范大人的职,是跟高将军的案子有关。今日早朝一过,皇上便命人将范仁见打了个半死后,拖去大理寺了。”

    自从高将军陨落后,过去这一年里,无论宫里宫外,都四处流传着他的故事。

    南阳王高靖是当今圣上李尔民亲封的亲王,虽说异姓郡王并不少见,但异姓的亲王,高靖将军还是头一例的。

    皇上和高将军从小一同长大,情胜手足,高将军战死后,圣上悲痛欲绝,立誓将其独子高末极视为亲儿子抚养,并加封他为晋阳亲王,地位比其父南阳王更胜一筹。

    而这高末极也很是争气,文韬武略,旷世奇才,无论气魄还是胸襟,相较于高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年仅15,便在再一众公子皇孙中呼风唤雨,连太子都要让他三分。

    “没直接斩首?” 赵典的声音又响起。

    “估计还得再审审再死。”

    “也是,一个区区中书令范仁见,怎敢陷害高将军?要么就是被牺牲的棋子,要么就是活脱脱的替罪羊。”

    “哎,也不知道高靖到底是碍了谁的事,挡了谁的道了,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也是可怜了高末极那孩子。”

    怜儿听着门外持续不断的议论声,攥紧了手中的帕子,心中不期然想起之前父亲讲起高靖将军的丰功伟绩时,神采飞扬,满眼崇拜的样子。

    高将军在一众亲王里战功最多,与皇帝又交情至深。说起想看他跌落神坛的人,那可太多了,但要说他碍了谁的事,挡了谁的道,多半也只会是权势最高的那几位手握兵权的亲王。

    念及此,怜儿幽幽地叹了口气,又不自觉地朝窗边那男子望去。

    窗户虽是紧闭着的,但还是可见窗外梅花树的剪影在风中晃动。男子的背影高俊魁伟,气宇轩昂,但在那梅花树掠影的衬托下,却又显得有些萧瑟和孤独。

    同样是一支独傲,至少梅花还有柔情的一面,但他似乎只有冷若冰霜的疏离。

    怜儿正看得出神,只见那男子忽然回过头,两人的眼神正巧对上。

    她一惊,眼睛瞪得圆圆的,接着,不自然地抿起嘴,冲他点了个头,挤出一抹浅笑,香靥凝羞,红晕飞腮。

    她将手中的帕子攥的更紧了些,指甲掐进了手心的肉里也丝毫没察觉,唯独能感到的是心脏在胸中疯狂乱窜,似乎就要蹦出嗓子眼儿了。

    任身边人潮涌动,此刻,她眼里只有他。

    3年前,她第一次见到他时,也是这般心跳不止,但今日,似乎又有些不同了,她也说不清是哪里不同了,只感觉腿脚发软,一股暖流通便全身。

    那男子却是面无波澜地转身坐下了,眼眸和她对视的那一刹,如飞鸟划过长空,不留下一丝痕迹,甚至,连一个点头示意都没有。

    她怔怔地盯着男子巍峨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嘴里兀自嘟囔出三个字:

    “高末极。”

章节目录

涟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莲不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莲不二并收藏涟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