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盛夏时节,宫闱之中的花木都被修过,一木一石皆出景致。哪一处都是好的,不过尤以过了碧云廊的绿闱一处堪称曼妙,垂廊上的叶为此处景致营造了一个小空间,又有石桌石椅摆设,夏日里甚是阴凉,偏又在角落里叫人不易觉察,亦不被打扰。
刚从宴上溜出来的侯慕宁理理云紫色的裙,往绿闱走来。她发现此处亦是偶然,定远侯夫人与华宁长公主为闺阁密友,她亦时常能进得宫闱随处游玩的,绿闱一处是上回同毓华公主玩闹时发现的,小小一处又可藏身不易被发现,最是躲懒的好去处,只是她向来不喜宫中大人们你来我往的应酬,此处亦可休闲。
她刚立了脚,方用巾帕擦尽了石凳上的灰落座,听得身后一声“我来得不巧了,恐唐突了小姐。”润朗男声倒是和旭,侯慕宁心一紧,忙起身见礼,以巾帕遮了脸:“公子多礼了。”微躲视线向眼前人打量,来人一袭白衣搭蓝外衫,手上折扇轻摇,是大了她几岁的,登时有些无措。那男子倒先有些慌乱。
“恐我惊扰小姐观景,只此处亦为在下所喜。”说罢又见一礼,礼数周全,“若小姐不厌在下打扰,还望容谅在下躲这个闲。”语气颇是无奈。侯慕宁听得此言反是一笑,轻浅一声,这才放下以帕遮脸的臂,露出尚且稚嫩却姣好的面容见了礼,“公子客气,想来公子与我一般都是到此处躲闲,一同观景想是未尝不可,只是……”侯慕宁亦是无奈一笑,“若是叫人瞧见了,定要说我不守闺阁之礼了。”
那男子才落座摇扇浅笑数声,“小姐与在下一样不愿守得礼数,今日倒是巧了。”侯慕宁亦笑,“宴饮上觥筹交错想来也确是无趣,又分专席,女子与女子一起,可谈的话着实是少了些。”
“哦?不知小姐可愿谈些什么?”那男子似是来了兴趣,抿唇笑问,“女子所谈不外裙钗翠环,夫婿儿女,此外在下倒是想不起来了,想来小姐不愿谈这些,定是别有雅趣了。”
“哪里,公子过誉,小女子亦只是有些别好,算不得雅趣,近日读陶公诗词,谈得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颇有体悟,便愿解析一二,可偏巧女子不好谈这些的。”语言语气浅淡,颇有几分愁丝,眸光闪烁,面颊带粉,似是热了几分,手中绢帕微扬,白生生的臂膀在云紫薄衫下透出玉色来。
“原是这样,在下日里也惯爱陶潜先生词句,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颇有心得,小姐若想,倒不妨说予在下听解一二,许所见相同亦未可知。”那公子摇扇不疾不徐,骨节泛出几分白,用了几分力道,指节分明,甚是赏心。
“恐在公子面前卖弄了。只愿公子不笑话便好本朝女子不兴读书识字,偏又礼节甚严,不见外世,又怎知闺阁之外亦有另一方天地,因说‘久在樊笼里。’”言毕一顿,眸光一闪,望向那公子,抿唇一笑,“公子能听我析句,我亦算作‘复得返自然’了。”
那公子一愣,而后扬笑,“有趣,听小姐解识,在下亦有几分‘悠然见南山’之感。”此言一出,反而让那紫衣小姐一奇,“公子此言甚有趣味,倒是怎么说?”
“你我皆知陶公为山水田园诗作代表,厌官场污浊,喜天然之兴味,小姐只将此一句放在自己身上解得,在下亦将彼一句置于己身,听惯了‘向往自然’那一套官腔,再听小姐解诗,正为‘悠然见南山’之趣。”公子仍笑,望向那小姐,两两相望,倒是有几分其余的情愫漫上,侯慕宁颊上做烧,用绢帕再掩了脸,声音中兴致不减,“可见公子学说,我亦只是班门弄斧,反叫公子笑话了。”
“哪里,小姐亦学识过人,可问小姐愿解李青莲之词句么?”那公子倒也敛了心神,又问及诗词,“我亦喜李青莲词句。”
“不怕公子笑话,小女子初读诗词即为太白词句,亦颇喜太白洒脱超然之词句,饶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喜爱。”话毕,又侧开绢帕望向那公子。
“在下亦甚喜此句。”那公子亦笑,望向小姐,对上那双漾起清波的眉眼,言毕起身,躬身一礼,倒是惊了那小姐,“公子这是作甚?”
“在下读诗书亦有年月,从未见过如小姐一般解得心意之人,愿将小姐视作知音,重见一礼,在下承旭,表字阳启,敢问小姐芳名?”礼数周全,话音朗润,字字清晰如扣弦之音,反是逗笑了那小姐,亦福身还礼,掩了掩唇轻笑见礼,“公子多礼,小女子慕宁见过公子,本姓侯,公子若不嫌厌,唤我一声慕宁亦可。”端淑有礼,文静柔嘉,不卑不亢,话音亦如击玉之声,扣进了端木承旭心中。
不过细品一二,聪敏如端木承旭,亦知这女子来历:能参宫中华宁长公主所办宴饮,本姓为侯,细数一下朝堂上亦只有一位官员家眷得此厚爱,即受封二品诰命的定远侯夫人,此女子,便是定远侯府嫡长女慕宁。
“原是定远侯府小姐,失礼了”端木承旭又见一礼,方才落座,却见那女子似是不快几分,还未张口,“公子倒是聪敏,方才说要以慕宁为知音,此时却论起门第,当真叫人有些吃惊,原以为阳启公子为淡薄之人,倒也这般势力了。”语调沉了几分,“既如此,我又是否该问问公子门第呢?”
端木承旭颦眉,“是在下浅薄了,还望慕宁小姐见谅,既为知音如俞伯牙钟子期一般,自是不问出处,只言兴味所至。”话毕小心地望了眼侯慕宁。
“这才到点子上,阳启公子方才若说了门第,便失了兴味,慕宁亦会觉乏味,如此回答,便知阳启公子与小女子确是知音无疑。”侯慕宁这才敛了神色又是一笑。
端木承旭亦笑,二人相谈颇欢,亦很是投机,竟谈至日头西斜,侯慕宁的婢女夏莹的呼喊才惊了沉浸其中的二人,亦才觉知时间已晚,相别亦是匆匆,端木承旭别时将折扇奉上,说算作知音之礼,侯慕宁亦笑,将丝绢奉上,因婢女叫得紧,便先端木承旭一步而出,背影窈窕,倩姿绰绰。
回定远府的马车上,夏莹才问起小姐去处,“小姐,你去哪儿了呀?夏莹可找了好一阵呢。”言语里有几分嗔意,侯慕宁听得真切反笑了,“好了,我不就是去绿闱那儿了吗,莫担心了。回府让小顺替你煮碗阳春面,多加虾仁,好不好?”侯慕宁一笑,摸了摸夏莹的脸。
夏莹较她还小上一岁,自幼长在定远府,跟着侯慕宁,自是贴心,亦知侯慕宁心性,只读了嘟嘴应下。却又听侯慕宁嘱咐道,“回府若老爷夫人不问,一句也不许提,只说我是宴上贪食,到毓华公主的偏殿休息去了,明白了?”话中有几分凌厉。
夏莹亦乖巧应了,侯慕宁忧父母担心亦是正常,定远府已大不如前,当年老爷受封后因战功加封侯,可这两年身体大不如往,已调回京中管军卫两年多了,夫人身子骨弱,府中事务常是交由大小姐侯慕宁打理,少爷侯慕远亦从了军戎,已派出至北漠宁北府镇守两年了。亦因前定东一役加封少将军,府中的事尽由大小姐一人担着,也理得井井有条,不出差错。
“殿下……”福兴跟在端木承旭身边,一时竟不知当问不当问,“有什么话就直说,本王吃了你不成?跟着本王这么些年,也不见你怯成这样。”心底的想法竟被端木承旭尽看穿了,福兴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那绢子……小人看您甚为珍惜……”
“知道回去如何跟母后交代?”端木承旭亦未多言,只问了一句,福兴立马了然,“是,殿下贪杯,在瑞王殿下宫中醒酒,可……小人还是好……”福兴“奇”字还未出口,便听得了端木承旭冷声,“不该问的若是问了,在宫里可是要仔细脑袋。”
“是……小人明白了。”福兴只好止了话头,跟着端木承旭回了寝宫。
月白屏风后,玉臂生辉,香汤溢芬芳,夏莹侍候着眯了眼的侯慕宁沐浴,小心替她拭过臂上守宫丹砂,而侯慕宁则是细味与阳启公子谈话,益觉有趣,更生了多读些诗词之愿景。
那柄檀木骨的扇,静静地置在梨木妆台上,与女子发上拆下的白玉钗及翠饰一齐泛起光泽,房内只余屏风后水声轻响。
刚从宴上溜出来的侯慕宁理理云紫色的裙,往绿闱走来。她发现此处亦是偶然,定远侯夫人与华宁长公主为闺阁密友,她亦时常能进得宫闱随处游玩的,绿闱一处是上回同毓华公主玩闹时发现的,小小一处又可藏身不易被发现,最是躲懒的好去处,只是她向来不喜宫中大人们你来我往的应酬,此处亦可休闲。
她刚立了脚,方用巾帕擦尽了石凳上的灰落座,听得身后一声“我来得不巧了,恐唐突了小姐。”润朗男声倒是和旭,侯慕宁心一紧,忙起身见礼,以巾帕遮了脸:“公子多礼了。”微躲视线向眼前人打量,来人一袭白衣搭蓝外衫,手上折扇轻摇,是大了她几岁的,登时有些无措。那男子倒先有些慌乱。
“恐我惊扰小姐观景,只此处亦为在下所喜。”说罢又见一礼,礼数周全,“若小姐不厌在下打扰,还望容谅在下躲这个闲。”语气颇是无奈。侯慕宁听得此言反是一笑,轻浅一声,这才放下以帕遮脸的臂,露出尚且稚嫩却姣好的面容见了礼,“公子客气,想来公子与我一般都是到此处躲闲,一同观景想是未尝不可,只是……”侯慕宁亦是无奈一笑,“若是叫人瞧见了,定要说我不守闺阁之礼了。”
那男子才落座摇扇浅笑数声,“小姐与在下一样不愿守得礼数,今日倒是巧了。”侯慕宁亦笑,“宴饮上觥筹交错想来也确是无趣,又分专席,女子与女子一起,可谈的话着实是少了些。”
“哦?不知小姐可愿谈些什么?”那男子似是来了兴趣,抿唇笑问,“女子所谈不外裙钗翠环,夫婿儿女,此外在下倒是想不起来了,想来小姐不愿谈这些,定是别有雅趣了。”
“哪里,公子过誉,小女子亦只是有些别好,算不得雅趣,近日读陶公诗词,谈得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颇有体悟,便愿解析一二,可偏巧女子不好谈这些的。”语言语气浅淡,颇有几分愁丝,眸光闪烁,面颊带粉,似是热了几分,手中绢帕微扬,白生生的臂膀在云紫薄衫下透出玉色来。
“原是这样,在下日里也惯爱陶潜先生词句,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颇有心得,小姐若想,倒不妨说予在下听解一二,许所见相同亦未可知。”那公子摇扇不疾不徐,骨节泛出几分白,用了几分力道,指节分明,甚是赏心。
“恐在公子面前卖弄了。只愿公子不笑话便好本朝女子不兴读书识字,偏又礼节甚严,不见外世,又怎知闺阁之外亦有另一方天地,因说‘久在樊笼里。’”言毕一顿,眸光一闪,望向那公子,抿唇一笑,“公子能听我析句,我亦算作‘复得返自然’了。”
那公子一愣,而后扬笑,“有趣,听小姐解识,在下亦有几分‘悠然见南山’之感。”此言一出,反而让那紫衣小姐一奇,“公子此言甚有趣味,倒是怎么说?”
“你我皆知陶公为山水田园诗作代表,厌官场污浊,喜天然之兴味,小姐只将此一句放在自己身上解得,在下亦将彼一句置于己身,听惯了‘向往自然’那一套官腔,再听小姐解诗,正为‘悠然见南山’之趣。”公子仍笑,望向那小姐,两两相望,倒是有几分其余的情愫漫上,侯慕宁颊上做烧,用绢帕再掩了脸,声音中兴致不减,“可见公子学说,我亦只是班门弄斧,反叫公子笑话了。”
“哪里,小姐亦学识过人,可问小姐愿解李青莲之词句么?”那公子倒也敛了心神,又问及诗词,“我亦喜李青莲词句。”
“不怕公子笑话,小女子初读诗词即为太白词句,亦颇喜太白洒脱超然之词句,饶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喜爱。”话毕,又侧开绢帕望向那公子。
“在下亦甚喜此句。”那公子亦笑,望向小姐,对上那双漾起清波的眉眼,言毕起身,躬身一礼,倒是惊了那小姐,“公子这是作甚?”
“在下读诗书亦有年月,从未见过如小姐一般解得心意之人,愿将小姐视作知音,重见一礼,在下承旭,表字阳启,敢问小姐芳名?”礼数周全,话音朗润,字字清晰如扣弦之音,反是逗笑了那小姐,亦福身还礼,掩了掩唇轻笑见礼,“公子多礼,小女子慕宁见过公子,本姓侯,公子若不嫌厌,唤我一声慕宁亦可。”端淑有礼,文静柔嘉,不卑不亢,话音亦如击玉之声,扣进了端木承旭心中。
不过细品一二,聪敏如端木承旭,亦知这女子来历:能参宫中华宁长公主所办宴饮,本姓为侯,细数一下朝堂上亦只有一位官员家眷得此厚爱,即受封二品诰命的定远侯夫人,此女子,便是定远侯府嫡长女慕宁。
“原是定远侯府小姐,失礼了”端木承旭又见一礼,方才落座,却见那女子似是不快几分,还未张口,“公子倒是聪敏,方才说要以慕宁为知音,此时却论起门第,当真叫人有些吃惊,原以为阳启公子为淡薄之人,倒也这般势力了。”语调沉了几分,“既如此,我又是否该问问公子门第呢?”
端木承旭颦眉,“是在下浅薄了,还望慕宁小姐见谅,既为知音如俞伯牙钟子期一般,自是不问出处,只言兴味所至。”话毕小心地望了眼侯慕宁。
“这才到点子上,阳启公子方才若说了门第,便失了兴味,慕宁亦会觉乏味,如此回答,便知阳启公子与小女子确是知音无疑。”侯慕宁这才敛了神色又是一笑。
端木承旭亦笑,二人相谈颇欢,亦很是投机,竟谈至日头西斜,侯慕宁的婢女夏莹的呼喊才惊了沉浸其中的二人,亦才觉知时间已晚,相别亦是匆匆,端木承旭别时将折扇奉上,说算作知音之礼,侯慕宁亦笑,将丝绢奉上,因婢女叫得紧,便先端木承旭一步而出,背影窈窕,倩姿绰绰。
回定远府的马车上,夏莹才问起小姐去处,“小姐,你去哪儿了呀?夏莹可找了好一阵呢。”言语里有几分嗔意,侯慕宁听得真切反笑了,“好了,我不就是去绿闱那儿了吗,莫担心了。回府让小顺替你煮碗阳春面,多加虾仁,好不好?”侯慕宁一笑,摸了摸夏莹的脸。
夏莹较她还小上一岁,自幼长在定远府,跟着侯慕宁,自是贴心,亦知侯慕宁心性,只读了嘟嘴应下。却又听侯慕宁嘱咐道,“回府若老爷夫人不问,一句也不许提,只说我是宴上贪食,到毓华公主的偏殿休息去了,明白了?”话中有几分凌厉。
夏莹亦乖巧应了,侯慕宁忧父母担心亦是正常,定远府已大不如前,当年老爷受封后因战功加封侯,可这两年身体大不如往,已调回京中管军卫两年多了,夫人身子骨弱,府中事务常是交由大小姐侯慕宁打理,少爷侯慕远亦从了军戎,已派出至北漠宁北府镇守两年了。亦因前定东一役加封少将军,府中的事尽由大小姐一人担着,也理得井井有条,不出差错。
“殿下……”福兴跟在端木承旭身边,一时竟不知当问不当问,“有什么话就直说,本王吃了你不成?跟着本王这么些年,也不见你怯成这样。”心底的想法竟被端木承旭尽看穿了,福兴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那绢子……小人看您甚为珍惜……”
“知道回去如何跟母后交代?”端木承旭亦未多言,只问了一句,福兴立马了然,“是,殿下贪杯,在瑞王殿下宫中醒酒,可……小人还是好……”福兴“奇”字还未出口,便听得了端木承旭冷声,“不该问的若是问了,在宫里可是要仔细脑袋。”
“是……小人明白了。”福兴只好止了话头,跟着端木承旭回了寝宫。
月白屏风后,玉臂生辉,香汤溢芬芳,夏莹侍候着眯了眼的侯慕宁沐浴,小心替她拭过臂上守宫丹砂,而侯慕宁则是细味与阳启公子谈话,益觉有趣,更生了多读些诗词之愿景。
那柄檀木骨的扇,静静地置在梨木妆台上,与女子发上拆下的白玉钗及翠饰一齐泛起光泽,房内只余屏风后水声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