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好了人选,延昌帝就打发了其他人先出宫。
今天的事知道的人多,没办法要求保密。好在他们知道的也有限,影响不到什么。
留下的公主正是延昌帝的女儿,封号“广宁”;那个郡主则是一位亲王的女儿,封号“广真”。延昌帝的那个颇具阳刚之气的儿子已经封了郡王,封号“成”。
灵柳国太祖传下来的规矩,皇帝的女儿十五岁及笄可得爵位和封号,儿子则需加冠之后给爵位和封号。
而且,皇帝的女儿若有开疆辟土、定国安民的功劳,可封为圣公主;儿子若有开疆辟土、定国安民的功劳,可封为亲王。圣公主和亲王拥有相同级别的参政议政行政权。
没有开疆辟土、定国安民功劳的儿女则分别封为公主和郡王。公主和郡王拥有相同级别的参政议政行政权。
当然,皇室女只有参政议政行政权,没有皇位继承权。
此外,公主和郡王也不是能随便封的。
太祖规定,每位皇帝册封的圣公主和亲王加起来不能超过六个,公主和郡王加起来不能超过十八个。
爵位的册封要参考皇室子弟在皇家书院的课业成绩。要得到圣公主和亲王爵位,除了开疆辟土、定国安民的大功劳,课业成绩须至少占总分的80%;要得到公主和郡王爵位,课业成绩也须至少占总分的80%;要得到其次的平公主和国公爵位,课业成绩须至少占总分的70%。
其他诸如副公主、逊公主、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也是给皇子皇女们的爵位,这些课业成绩的要求就比较低了。
除此之外,皇帝之下、诸王之上的储君之位,也是不能随便册封的。
太祖规定,储君不论嫡庶,只看才能。
皇帝的儿子,无论嫡出庶出,只要能凭本事得到亲王和郡王爵位,都有资格竞争储君之位。当然,亲王的皇位继承权优先于郡王,郡王的皇位继承权又优先于国公,竞争储君之位时也遵循这种优先顺序。身为在位皇帝的儿子的亲王和郡王的皇位继承权落后于储君,优先于其他的皇室子弟。
这样一套祖训执行下来,结果就是灵柳国爵位高的皇家人学识都不太差。
由此可以判断,延昌帝选出来的四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
延昌帝专门把他们留下来,是要跟他们再说说玄和,也略提一下修士的事,让他们心中有个底。
另外,由于玄和行踪不定,延昌帝不好把人送去给她,只能等玄和再来皇宫时把人引荐给她。所以,柳荣四人要开始住在宫里了。这样,玄和来的时候,延昌帝能随时传唤他们。
柳荣在这边开眼界,跟他擦肩而过的温莹已经回到了贺府。
今天跟温莹出门的人多,她心知路上发生的事情一定会有人报给婆母。若有心思不好的人胡编乱造一通就不好了,还不如自己亲自去说。因此,回到贺家,温莹以最快的速度更衣一番,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就赶紧去正院了。
温莹还没进婆母的屋子,就听见里面的说笑声了。原来其他妯娌们都到了。看来大家消息都挺灵通啊。
温莹回到贺府的时候酋初已经过半,更衣洗漱用了两刻左右,此时已是酋正了。妯娌们为了听消息,或者说为了看温莹的笑话,竟把晚间的请安提前了半个时辰么。
温莹进了屋子,里面的说话声就渐渐停了下来。
“见过母亲,儿媳回来了。您准备的车马和随从的下人都很妥帖。让母亲费心了。儿媳谢过母亲。”温莹语气轻柔地请了安,从容地行了礼。
“嗯,起来吧。你出去一趟劳累了,坐下吧。”贺夫人见到温莹就没了笑模样。
“母亲,儿媳有事向您禀报。”温莹并不急着就座。
“何事?坐下说吧。”贺夫人淡淡道,虽然心中有所猜测,面上则不露声色。
温莹应了声是。
她猜测这个家里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但她早早赶过来就是为了这个亲口说事的机会,早已打好了腹稿。
温莹道:“是这样的。回来的路上,儿媳的马车险些跟另一辆马车撞上。咱们家的车夫说他把车赶得很稳妥,是对方赶得太急了,才害得两驾车险些撞到一起。在马车颠簸前,儿媳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但儿媳想着,这车夫是您安排的,行事必然稳妥,说话必然可信。”
说到这,她看了贺夫人一眼,顿了顿,接着道:“因车夫说他隐约听到引起事端的那个车夫似乎提到了什么‘王爷’,儿媳不知事情究竟如何,不敢莽撞行事,便先派了身边的丫鬟如柳跟咱家的车夫一起去看看情况,还交待如柳若是我方有错便坦然认错。儿媳想着对方若果真是个王爷,就算有错也可能不会直接承认,而且,两驾马车在转角处相遇,真要细究起来,我们家未必一点错没有。这桩事多少影响了对方的行程,人家又身份尊贵,为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儿媳姿态放低一些也无妨,便让如柳先代儿媳向对方表示一下歉意,告诉他们,回头咱们府上会送上歉礼。”
“如柳出去周旋了一番,回来后告诉儿媳,那是嘉郡王的车子,车上的人正是嘉郡王,他说不关咱们的事,不必道歉,歉礼更不必了。他们那群人很快就走了,还留了人安抚那些受到连累的人。大致事情就是这样了。”
说完这些,温莹又抬头直视贺夫人,笑道:“儿媳把如柳也带了过来,您看是否要再询问她一番?儿媳没有下马车,有所疏漏也是可能的。若是为了周全,也可以把车夫叫进来,两厢的说辞可以对照一下。虽然儿媳以为这事情差不多过去了,对方也明确说不关咱们的事,不必道歉,歉礼更是不必,可毕竟事涉一个王爷,再小心也不为过。儿媳年轻,有未顾虑到的也未可知。您看呢,母亲?”
贺夫人淡淡看了温莹一眼,又垂眸思量了片刻,才抬头道:“如柳上前来,详细说说你们在外面看到的情形。”
如柳早就得了温莹的吩咐,知道极可能会有这么一遭,心中并不慌乱。她稳稳当当地上前,把自己当时看到的听到的详详细细地说了出来。
如柳只是把细节说得更具体了,正好对温莹的话略微进行了补充。温莹全程都是听车夫和如柳汇报外面的事,知道的不如他们齐全也情有可原。没人在这上面挑错。
如柳述说完后,贺夫人并没有当场召见车夫。温莹也不介意。当时有很多人在现场,贺家和别家的都有。这件事上不容易作伪。不怕有人借此事害她。
其实,两驾马车边挨都没挨着对方,完全是嘉郡王的马车来得太急,贺家和路上别的马车为了躲避它,动作就猛了些,接着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颠簸,进而引起了骚乱,可这件事根本没有引起伤亡。这本该是件小事的。
温莹会郑重对待这件事,是因为她在贺家地位微妙,行事力求周全。
贺夫人不把它一笑而过,一方面是因为涉事人是温莹,她不想轻易放过温莹,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郡王在灵柳国的特殊地位了。
灵柳国授爵要求之严格使得等级高的那些爵位颇有分量。再者,郡王有实打实的皇位继承权。就算郡王不掌权,在朝政上没有影响力,但一到了关键时候,该是他的就还是他的。
比如,当其他有皇位继承权的人都失去了资格或者死光了,就算这个郡王没有在朝堂上做过事,他照样能明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且获得郡王爵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使他不至于对朝堂上的事两眼一摸黑,迟早能帮他把皇位坐稳。
灵柳国历史上就有过实例。有一代皇帝子嗣不多,有继承权的那几个儿女又斗得太狠,都丢了性命,加上有祖训“皇位可传子女和兄弟姐妹,不可直接传给孙辈”,最后皇位落到了皇帝的一个弟弟身上,而这位弟弟就是一个在朝堂上没有多少影响力的郡王,人家继位后,没费多少功夫就掌控了大局。
因而,灵柳国的人对那些有皇位继承权的人都是慎之又慎。若是能交好最好,若是不能交好也最好别得罪了。
所以,虽然嘉郡王说了不关温莹的事,还说不必道歉,歉礼更不必了,但贺夫人也不敢等闲视之。她思量再三,还是觉得这件事接下来该怎么办得由男人拿主意。
心中做好了决定,贺夫人便看向温莹,淡淡道:“这件事接下来与你不相干了。我会跟你公爹说,若是需要往嘉郡王府上送礼,会让老大去的。你不必管了。”
“是,儿媳知道了。”温莹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这未尝不是贺家的机会,以前贺家可摸不到郡王公主之类的门路。
贺夫人看着温莹,皱眉,接着道:“这件事虽算不上你的错,可若你没有出门,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你还是安安稳稳在家待一段时间吧,近期就别出门了。”
温莹心中叹气。虽然在意料之内,但她还是有过那么一丝丝的期待婆母会放过她这一遭。算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本就不该存在。
“是,母亲,儿媳谨遵吩咐。”
今天的事知道的人多,没办法要求保密。好在他们知道的也有限,影响不到什么。
留下的公主正是延昌帝的女儿,封号“广宁”;那个郡主则是一位亲王的女儿,封号“广真”。延昌帝的那个颇具阳刚之气的儿子已经封了郡王,封号“成”。
灵柳国太祖传下来的规矩,皇帝的女儿十五岁及笄可得爵位和封号,儿子则需加冠之后给爵位和封号。
而且,皇帝的女儿若有开疆辟土、定国安民的功劳,可封为圣公主;儿子若有开疆辟土、定国安民的功劳,可封为亲王。圣公主和亲王拥有相同级别的参政议政行政权。
没有开疆辟土、定国安民功劳的儿女则分别封为公主和郡王。公主和郡王拥有相同级别的参政议政行政权。
当然,皇室女只有参政议政行政权,没有皇位继承权。
此外,公主和郡王也不是能随便封的。
太祖规定,每位皇帝册封的圣公主和亲王加起来不能超过六个,公主和郡王加起来不能超过十八个。
爵位的册封要参考皇室子弟在皇家书院的课业成绩。要得到圣公主和亲王爵位,除了开疆辟土、定国安民的大功劳,课业成绩须至少占总分的80%;要得到公主和郡王爵位,课业成绩也须至少占总分的80%;要得到其次的平公主和国公爵位,课业成绩须至少占总分的70%。
其他诸如副公主、逊公主、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也是给皇子皇女们的爵位,这些课业成绩的要求就比较低了。
除此之外,皇帝之下、诸王之上的储君之位,也是不能随便册封的。
太祖规定,储君不论嫡庶,只看才能。
皇帝的儿子,无论嫡出庶出,只要能凭本事得到亲王和郡王爵位,都有资格竞争储君之位。当然,亲王的皇位继承权优先于郡王,郡王的皇位继承权又优先于国公,竞争储君之位时也遵循这种优先顺序。身为在位皇帝的儿子的亲王和郡王的皇位继承权落后于储君,优先于其他的皇室子弟。
这样一套祖训执行下来,结果就是灵柳国爵位高的皇家人学识都不太差。
由此可以判断,延昌帝选出来的四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
延昌帝专门把他们留下来,是要跟他们再说说玄和,也略提一下修士的事,让他们心中有个底。
另外,由于玄和行踪不定,延昌帝不好把人送去给她,只能等玄和再来皇宫时把人引荐给她。所以,柳荣四人要开始住在宫里了。这样,玄和来的时候,延昌帝能随时传唤他们。
柳荣在这边开眼界,跟他擦肩而过的温莹已经回到了贺府。
今天跟温莹出门的人多,她心知路上发生的事情一定会有人报给婆母。若有心思不好的人胡编乱造一通就不好了,还不如自己亲自去说。因此,回到贺家,温莹以最快的速度更衣一番,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就赶紧去正院了。
温莹还没进婆母的屋子,就听见里面的说笑声了。原来其他妯娌们都到了。看来大家消息都挺灵通啊。
温莹回到贺府的时候酋初已经过半,更衣洗漱用了两刻左右,此时已是酋正了。妯娌们为了听消息,或者说为了看温莹的笑话,竟把晚间的请安提前了半个时辰么。
温莹进了屋子,里面的说话声就渐渐停了下来。
“见过母亲,儿媳回来了。您准备的车马和随从的下人都很妥帖。让母亲费心了。儿媳谢过母亲。”温莹语气轻柔地请了安,从容地行了礼。
“嗯,起来吧。你出去一趟劳累了,坐下吧。”贺夫人见到温莹就没了笑模样。
“母亲,儿媳有事向您禀报。”温莹并不急着就座。
“何事?坐下说吧。”贺夫人淡淡道,虽然心中有所猜测,面上则不露声色。
温莹应了声是。
她猜测这个家里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但她早早赶过来就是为了这个亲口说事的机会,早已打好了腹稿。
温莹道:“是这样的。回来的路上,儿媳的马车险些跟另一辆马车撞上。咱们家的车夫说他把车赶得很稳妥,是对方赶得太急了,才害得两驾车险些撞到一起。在马车颠簸前,儿媳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但儿媳想着,这车夫是您安排的,行事必然稳妥,说话必然可信。”
说到这,她看了贺夫人一眼,顿了顿,接着道:“因车夫说他隐约听到引起事端的那个车夫似乎提到了什么‘王爷’,儿媳不知事情究竟如何,不敢莽撞行事,便先派了身边的丫鬟如柳跟咱家的车夫一起去看看情况,还交待如柳若是我方有错便坦然认错。儿媳想着对方若果真是个王爷,就算有错也可能不会直接承认,而且,两驾马车在转角处相遇,真要细究起来,我们家未必一点错没有。这桩事多少影响了对方的行程,人家又身份尊贵,为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儿媳姿态放低一些也无妨,便让如柳先代儿媳向对方表示一下歉意,告诉他们,回头咱们府上会送上歉礼。”
“如柳出去周旋了一番,回来后告诉儿媳,那是嘉郡王的车子,车上的人正是嘉郡王,他说不关咱们的事,不必道歉,歉礼更不必了。他们那群人很快就走了,还留了人安抚那些受到连累的人。大致事情就是这样了。”
说完这些,温莹又抬头直视贺夫人,笑道:“儿媳把如柳也带了过来,您看是否要再询问她一番?儿媳没有下马车,有所疏漏也是可能的。若是为了周全,也可以把车夫叫进来,两厢的说辞可以对照一下。虽然儿媳以为这事情差不多过去了,对方也明确说不关咱们的事,不必道歉,歉礼更是不必,可毕竟事涉一个王爷,再小心也不为过。儿媳年轻,有未顾虑到的也未可知。您看呢,母亲?”
贺夫人淡淡看了温莹一眼,又垂眸思量了片刻,才抬头道:“如柳上前来,详细说说你们在外面看到的情形。”
如柳早就得了温莹的吩咐,知道极可能会有这么一遭,心中并不慌乱。她稳稳当当地上前,把自己当时看到的听到的详详细细地说了出来。
如柳只是把细节说得更具体了,正好对温莹的话略微进行了补充。温莹全程都是听车夫和如柳汇报外面的事,知道的不如他们齐全也情有可原。没人在这上面挑错。
如柳述说完后,贺夫人并没有当场召见车夫。温莹也不介意。当时有很多人在现场,贺家和别家的都有。这件事上不容易作伪。不怕有人借此事害她。
其实,两驾马车边挨都没挨着对方,完全是嘉郡王的马车来得太急,贺家和路上别的马车为了躲避它,动作就猛了些,接着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颠簸,进而引起了骚乱,可这件事根本没有引起伤亡。这本该是件小事的。
温莹会郑重对待这件事,是因为她在贺家地位微妙,行事力求周全。
贺夫人不把它一笑而过,一方面是因为涉事人是温莹,她不想轻易放过温莹,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郡王在灵柳国的特殊地位了。
灵柳国授爵要求之严格使得等级高的那些爵位颇有分量。再者,郡王有实打实的皇位继承权。就算郡王不掌权,在朝政上没有影响力,但一到了关键时候,该是他的就还是他的。
比如,当其他有皇位继承权的人都失去了资格或者死光了,就算这个郡王没有在朝堂上做过事,他照样能明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且获得郡王爵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使他不至于对朝堂上的事两眼一摸黑,迟早能帮他把皇位坐稳。
灵柳国历史上就有过实例。有一代皇帝子嗣不多,有继承权的那几个儿女又斗得太狠,都丢了性命,加上有祖训“皇位可传子女和兄弟姐妹,不可直接传给孙辈”,最后皇位落到了皇帝的一个弟弟身上,而这位弟弟就是一个在朝堂上没有多少影响力的郡王,人家继位后,没费多少功夫就掌控了大局。
因而,灵柳国的人对那些有皇位继承权的人都是慎之又慎。若是能交好最好,若是不能交好也最好别得罪了。
所以,虽然嘉郡王说了不关温莹的事,还说不必道歉,歉礼更不必了,但贺夫人也不敢等闲视之。她思量再三,还是觉得这件事接下来该怎么办得由男人拿主意。
心中做好了决定,贺夫人便看向温莹,淡淡道:“这件事接下来与你不相干了。我会跟你公爹说,若是需要往嘉郡王府上送礼,会让老大去的。你不必管了。”
“是,儿媳知道了。”温莹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这未尝不是贺家的机会,以前贺家可摸不到郡王公主之类的门路。
贺夫人看着温莹,皱眉,接着道:“这件事虽算不上你的错,可若你没有出门,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你还是安安稳稳在家待一段时间吧,近期就别出门了。”
温莹心中叹气。虽然在意料之内,但她还是有过那么一丝丝的期待婆母会放过她这一遭。算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本就不该存在。
“是,母亲,儿媳谨遵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