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风姑姑?”
巧耳在西厢小书房门外探头,见正堂中只有念风在做绣活,猜测主子一个人在里间,是以只敢小小声地打招呼。
“嘘~”念风以食指挡着唇,示意她安静,无声地说了句“略等等”,并以眼神示意手上的针线。
巧耳点点头,接着动作极轻地退到门外。
念风快速整理了手上的针线,来到门外,又走远了几步,才问:“怎么这会儿过来?不是趁着主子在休息,让你们该用午饭的用午饭,该换班休息的换班休息吗?似翠原在这里守门,都被我打发了。”
巧耳小声地嘻嘻一笑:“念风姑姑的好意,我岂能不知。只不过,正是趁着人少好说话,我才过来。”
念风:“怎么,又有什么新鲜事了?”
巧耳轻声道:“今儿个上午,信诚伯夫人来拜访咱们夫人了。信诚伯夫人是勋贵圈儿有名的媒人。也不知道是来做什么的。虽听说信诚伯夫人只是跟咱们夫人闲聊,没说什么特别的。但上次我只打听到了那两句关于‘媒人’、‘子嗣’的不明不白的话,也不知道跟她有没有关系。”
念风也轻声答她:“行了,这事我知道了,会报给大少奶奶,回头自有赏赐给你。赶紧去用午饭吧。”
目送巧耳离开,念风才转身进了小书房。却听到里间有动静。赶紧小声问:“大少奶奶?”
“进来吧。我已经醒了。”
温莹坐在榻上,以手遮掩着打了个哈欠。见念风进来,便问:“什么时辰了?我睡得沉,都没听到坐钟的报时声。”
听她嗓音略有些沙哑,念风递给她一杯温水,“差不多午正过了一半了,您再睡两刻就是未初了。”
温莹喝了几口温水,觉得终于醒过神了。笑道:“正好不用午睡了。你可用了午饭?”
念风:“还没呢。我让她们先去用了,自己在这里一边做点儿针线活,一边守着屋子。”
温莹:“睡了一觉,倒是觉得饿了。你去小厨房瞧瞧,先让人送些水到正屋,我洗把脸。再看看那里都准备了什么吃食,要是有现成的,让人随便拿点什么送到正屋的厅堂。小书房这里先锁上。等安排了人给我送饭,你也去用午饭。之后别急着过来,先回屋子歇个晌。”
念风边应“是”,边收拾针线筐。
回过头发现温莹在书架那里翻东西,便问:“您是要找什么?”
温莹头也没抬,只道:“想看看库房册子和我的嫁妆册子……嗯,记得是在这边的……找到了!过年的时候才看过,我果然没记错。”
温莹挪开了书架下面两层上的几本厚书,分别从后面的空隙中取出了一个上锁的小匣子。
念风帮忙把书归位,两人便出了小书房。
草草填饱了肚子,待下人收拾了碗盘,温莹也不让人陪着,自己一个人在正屋散步消食。
走到卧室,目光不经意落到首饰匣上,便想起了那晚玄和观主给的玉。
当时温莹让念风收起来,念风便问“收在哪儿比较好”,温莹说了一句“方便随时取用的地方”。
然后,念风就把那块玉给收在了首饰匣的暗层。
这个暗层既有锁孔,也有机关,还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安全和方便都有了。
温莹走到拔步床的床尾,在不起眼处摸索了片刻,就摸出了一把小钥匙。
首饰匣暗层的钥匙一把在这里,一把由念风随身带着。
这种机密的事,只有她二人知道。
之前没有细看,原来这玉有些名堂。
婴儿手掌大小的青白玉,白色中隐隐闪着浅绿,形似云朵,两面均刻有图样。
其中一面上,深山密林间一处道观若隐若现,道观的牌楼处以阴刻手法雕琢的“青云观”三个字尤其显眼。
另一面上,则是一个梳着飞仙髻的宫装女子,一手负在身后,一手置于身前,立在数朵云围成的云团上,面容平静,眼眸下垂,似是在沉思,似是在俯视。女子一侧以阴刻手法雕琢着“玄和”二字。
自从皇家推出了“两榜”,皇家和宗亲的女子画像开始流传到民间,民间的风气也渐渐放开。
虽然,在公主们多有参政的情况下,女子的地位大体上仍一直不如男子,但世人再不会像历史上某段时间那样拘束着女子只待在内宅,女子的画像、诗作、文章流传在外也不是什么有损名声的事,反而,有了美名、才名,更有利于婚嫁或去给公主们做女官。
因此,温莹见这块玉上雕着玄和的样貌和名字,只是微微惊讶了一下。
不愧是能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人,送人的东西也不寻常。
那天夜里只在略微高出房屋的地方体会了一下京都之大,不知道在玄和观主这等人的眼中,京都是什么样的,天下又是什么样的。
她有那等本事,天地之大,应该没什么能束缚得了她吧。
她有那等本事,想必无须凭子嗣立身吧。
她有那等本事,不知为什么给了初次见面的自己一块质量上佳的玉为信物……
根据那夜所见,确实如玄和观主所说,比起很多人,自己已经算是好命了。
至少,自己还不到深夜还凑在灯前埋头绣东西的地步。
嫁妆中有金银、器物、首饰,还有两个宅子、三个铺子、两个田庄。
除此之外,自己这几年也挣到了两个铺子和一个田庄——都是沾了柳县君的光弄到的好产业,否则,京都寸土寸金,凭自己一个不当家的少奶奶是弄不到地段儿好的铺子的,更别说买到京郊的两百亩小庄子了。
吃喝不愁,只要不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有柳县君不计条件地撑腰,自己在京都是能好好活着的。
前提是,别作茧自缚。别因为没有子嗣,就自己先弯了脊梁,或把自己弄成怨妇,在后宅做困兽之斗。
人生短短几十载,自己可能还没过到二分之一。愁也是过,乐也是过。可不能荒废了。
嗯,不管是否真的会在贺家再待两三年,都好好过日子吧,温莹,你还年轻着呢。
“大少奶奶?怎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呢?”
念风的声音拉回了温莹的思绪。
念风捂着心口:“我刚过来,就见屋子里静悄悄的,也没听见翻书的声音,还以为您又睡下了呢。正要自己在厅堂守屋子,谁曾想,抬头往里间一看,您正定定地站在那呢。心里没准备,着实吓了我一跳。”
温莹微微一笑:“刚在屋子里散步消食呢。想事情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停下来了。赶紧喝杯茶压压惊。”
说罢,自己去厅堂,放下那块玉,亲自倒了两盏茶,递给念风一盏:“受惊不是小事。世人常有‘惊魂’一说,虽则‘魂’是看不到的,但受惊的时候,心口怦怦跳是真的。世上还有吓死的人呢。可见,人受惊的时候,影响到的不只有凡人看不见的魂,还有这肉体凡胎呢。虽不至于让你为这个去吃药,喝口水缓缓也是好的。”
温莹与念风关系亲近,无人的时候,相处起来并不太在意上下尊卑。因此,念风从容地接过茶盏喝了几口茶水。
视线扫过桌上的玉,便问:“怎么把这个取出来了?可是要用了?”
温莹拿起玉把玩:“突然想起来了,就拿出来看看。没想到这玉的质量挺好,是上好的青白玉。上面还雕刻了图纹和字样。你瞧瞧。”说着把玉递给了念风。
念风赏玉的时候,温莹就打开了从小书房拿过来的那两个小匣子。
装嫁妆册子的匣子里,还有温莹名下的奴仆的身契。
“给你销了奴籍吧?”
“什么?!”突兀的一句话,把念风惊得差点摔了手里的玉。
温莹:“我把你的卖身契给你,你拿了去衙门销了奴籍吧。”
念风缓了缓神,才确认她在说什么,“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您也知道,我立志不嫁人,从此跟着您过日子。奴籍、良籍,又有什么区别。身在奴籍反而更好享受您的庇护呢。”
温莹笑:“别再说‘立志不嫁人’的话了。前几年,我在贺家立足未稳,心中没有底气,你留在我身边,我要倒下去的时候就有人扶着了。遇到难处,想到还有你陪着我,就觉得没那么难了。以前是我年轻,经不住事儿,又自私,这才不管不顾地留着你。”
看念风眼圈红了,温莹把自己的帕子递给她,接着道:“经过这几年历练,我差不多立了起来。不能再这么困着你了。你和我差不多的年纪,遇到合适的人,随时能再嫁。销了奴籍,机会更多。”
念风哭道:“若是为这个,倒不必费这个事儿。嫁了人也是去伺候别人,男人、公婆、小姑子、小叔子,谁不得用心伺候。还不如留在这只伺候您一个呢。”
温莹无奈:“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那就为了我放籍吧。”
念风红着眼睛询问:“什么意思?”
巧耳在西厢小书房门外探头,见正堂中只有念风在做绣活,猜测主子一个人在里间,是以只敢小小声地打招呼。
“嘘~”念风以食指挡着唇,示意她安静,无声地说了句“略等等”,并以眼神示意手上的针线。
巧耳点点头,接着动作极轻地退到门外。
念风快速整理了手上的针线,来到门外,又走远了几步,才问:“怎么这会儿过来?不是趁着主子在休息,让你们该用午饭的用午饭,该换班休息的换班休息吗?似翠原在这里守门,都被我打发了。”
巧耳小声地嘻嘻一笑:“念风姑姑的好意,我岂能不知。只不过,正是趁着人少好说话,我才过来。”
念风:“怎么,又有什么新鲜事了?”
巧耳轻声道:“今儿个上午,信诚伯夫人来拜访咱们夫人了。信诚伯夫人是勋贵圈儿有名的媒人。也不知道是来做什么的。虽听说信诚伯夫人只是跟咱们夫人闲聊,没说什么特别的。但上次我只打听到了那两句关于‘媒人’、‘子嗣’的不明不白的话,也不知道跟她有没有关系。”
念风也轻声答她:“行了,这事我知道了,会报给大少奶奶,回头自有赏赐给你。赶紧去用午饭吧。”
目送巧耳离开,念风才转身进了小书房。却听到里间有动静。赶紧小声问:“大少奶奶?”
“进来吧。我已经醒了。”
温莹坐在榻上,以手遮掩着打了个哈欠。见念风进来,便问:“什么时辰了?我睡得沉,都没听到坐钟的报时声。”
听她嗓音略有些沙哑,念风递给她一杯温水,“差不多午正过了一半了,您再睡两刻就是未初了。”
温莹喝了几口温水,觉得终于醒过神了。笑道:“正好不用午睡了。你可用了午饭?”
念风:“还没呢。我让她们先去用了,自己在这里一边做点儿针线活,一边守着屋子。”
温莹:“睡了一觉,倒是觉得饿了。你去小厨房瞧瞧,先让人送些水到正屋,我洗把脸。再看看那里都准备了什么吃食,要是有现成的,让人随便拿点什么送到正屋的厅堂。小书房这里先锁上。等安排了人给我送饭,你也去用午饭。之后别急着过来,先回屋子歇个晌。”
念风边应“是”,边收拾针线筐。
回过头发现温莹在书架那里翻东西,便问:“您是要找什么?”
温莹头也没抬,只道:“想看看库房册子和我的嫁妆册子……嗯,记得是在这边的……找到了!过年的时候才看过,我果然没记错。”
温莹挪开了书架下面两层上的几本厚书,分别从后面的空隙中取出了一个上锁的小匣子。
念风帮忙把书归位,两人便出了小书房。
草草填饱了肚子,待下人收拾了碗盘,温莹也不让人陪着,自己一个人在正屋散步消食。
走到卧室,目光不经意落到首饰匣上,便想起了那晚玄和观主给的玉。
当时温莹让念风收起来,念风便问“收在哪儿比较好”,温莹说了一句“方便随时取用的地方”。
然后,念风就把那块玉给收在了首饰匣的暗层。
这个暗层既有锁孔,也有机关,还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安全和方便都有了。
温莹走到拔步床的床尾,在不起眼处摸索了片刻,就摸出了一把小钥匙。
首饰匣暗层的钥匙一把在这里,一把由念风随身带着。
这种机密的事,只有她二人知道。
之前没有细看,原来这玉有些名堂。
婴儿手掌大小的青白玉,白色中隐隐闪着浅绿,形似云朵,两面均刻有图样。
其中一面上,深山密林间一处道观若隐若现,道观的牌楼处以阴刻手法雕琢的“青云观”三个字尤其显眼。
另一面上,则是一个梳着飞仙髻的宫装女子,一手负在身后,一手置于身前,立在数朵云围成的云团上,面容平静,眼眸下垂,似是在沉思,似是在俯视。女子一侧以阴刻手法雕琢着“玄和”二字。
自从皇家推出了“两榜”,皇家和宗亲的女子画像开始流传到民间,民间的风气也渐渐放开。
虽然,在公主们多有参政的情况下,女子的地位大体上仍一直不如男子,但世人再不会像历史上某段时间那样拘束着女子只待在内宅,女子的画像、诗作、文章流传在外也不是什么有损名声的事,反而,有了美名、才名,更有利于婚嫁或去给公主们做女官。
因此,温莹见这块玉上雕着玄和的样貌和名字,只是微微惊讶了一下。
不愧是能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人,送人的东西也不寻常。
那天夜里只在略微高出房屋的地方体会了一下京都之大,不知道在玄和观主这等人的眼中,京都是什么样的,天下又是什么样的。
她有那等本事,天地之大,应该没什么能束缚得了她吧。
她有那等本事,想必无须凭子嗣立身吧。
她有那等本事,不知为什么给了初次见面的自己一块质量上佳的玉为信物……
根据那夜所见,确实如玄和观主所说,比起很多人,自己已经算是好命了。
至少,自己还不到深夜还凑在灯前埋头绣东西的地步。
嫁妆中有金银、器物、首饰,还有两个宅子、三个铺子、两个田庄。
除此之外,自己这几年也挣到了两个铺子和一个田庄——都是沾了柳县君的光弄到的好产业,否则,京都寸土寸金,凭自己一个不当家的少奶奶是弄不到地段儿好的铺子的,更别说买到京郊的两百亩小庄子了。
吃喝不愁,只要不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有柳县君不计条件地撑腰,自己在京都是能好好活着的。
前提是,别作茧自缚。别因为没有子嗣,就自己先弯了脊梁,或把自己弄成怨妇,在后宅做困兽之斗。
人生短短几十载,自己可能还没过到二分之一。愁也是过,乐也是过。可不能荒废了。
嗯,不管是否真的会在贺家再待两三年,都好好过日子吧,温莹,你还年轻着呢。
“大少奶奶?怎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呢?”
念风的声音拉回了温莹的思绪。
念风捂着心口:“我刚过来,就见屋子里静悄悄的,也没听见翻书的声音,还以为您又睡下了呢。正要自己在厅堂守屋子,谁曾想,抬头往里间一看,您正定定地站在那呢。心里没准备,着实吓了我一跳。”
温莹微微一笑:“刚在屋子里散步消食呢。想事情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停下来了。赶紧喝杯茶压压惊。”
说罢,自己去厅堂,放下那块玉,亲自倒了两盏茶,递给念风一盏:“受惊不是小事。世人常有‘惊魂’一说,虽则‘魂’是看不到的,但受惊的时候,心口怦怦跳是真的。世上还有吓死的人呢。可见,人受惊的时候,影响到的不只有凡人看不见的魂,还有这肉体凡胎呢。虽不至于让你为这个去吃药,喝口水缓缓也是好的。”
温莹与念风关系亲近,无人的时候,相处起来并不太在意上下尊卑。因此,念风从容地接过茶盏喝了几口茶水。
视线扫过桌上的玉,便问:“怎么把这个取出来了?可是要用了?”
温莹拿起玉把玩:“突然想起来了,就拿出来看看。没想到这玉的质量挺好,是上好的青白玉。上面还雕刻了图纹和字样。你瞧瞧。”说着把玉递给了念风。
念风赏玉的时候,温莹就打开了从小书房拿过来的那两个小匣子。
装嫁妆册子的匣子里,还有温莹名下的奴仆的身契。
“给你销了奴籍吧?”
“什么?!”突兀的一句话,把念风惊得差点摔了手里的玉。
温莹:“我把你的卖身契给你,你拿了去衙门销了奴籍吧。”
念风缓了缓神,才确认她在说什么,“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您也知道,我立志不嫁人,从此跟着您过日子。奴籍、良籍,又有什么区别。身在奴籍反而更好享受您的庇护呢。”
温莹笑:“别再说‘立志不嫁人’的话了。前几年,我在贺家立足未稳,心中没有底气,你留在我身边,我要倒下去的时候就有人扶着了。遇到难处,想到还有你陪着我,就觉得没那么难了。以前是我年轻,经不住事儿,又自私,这才不管不顾地留着你。”
看念风眼圈红了,温莹把自己的帕子递给她,接着道:“经过这几年历练,我差不多立了起来。不能再这么困着你了。你和我差不多的年纪,遇到合适的人,随时能再嫁。销了奴籍,机会更多。”
念风哭道:“若是为这个,倒不必费这个事儿。嫁了人也是去伺候别人,男人、公婆、小姑子、小叔子,谁不得用心伺候。还不如留在这只伺候您一个呢。”
温莹无奈:“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那就为了我放籍吧。”
念风红着眼睛询问:“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