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州城,宛南巷。
夜里落了一场细雨,巷子旁的屋檐上沁着雨珠,摇摇欲坠。
杳霭流玉,浮云卷霭,天边不见一丝日光,只有丝丝缕缕流动的雾气。
孔氏皱着一张脸,裹紧身上东一块西一块补丁的秋香色夹袄。
雨水已过,迎面吹来的风儿仍透着丝丝寒气,她可不敢轻易褪下袄子。
若是病了,家里可没银子买药吃!
她提着水桶推门,又抬头望灰蒙蒙的天,眼里尽是担忧。
孔氏心里不住念叨:当家的应到了码头,老天爷,可万万不能下雨啊!家里可就指着今日的活计了!
待她行至巷头水井处,那儿已零零散散的站了五六位妇人。
一圆脸妇人见孔氏过来,双眸一亮,忙拉着她过来说话。
“纪家小子是不是要考中了?”
“那可不!他大姐这几日跟个斗胜公鸡似的!”
“你们家真是攀了门好亲事!”
此话一出,一旁的妇人均凑上前来打趣孔氏。
正在水井前放桶打水的妇人,也情不自禁地停下动作,作侧耳倾听状。
孔氏脸上盛满笑意,虽大笑出声,却摆手谦虚道:“这哪里说得准?不过依女婿的聪明劲儿我看行!”
圆脸妇人面露羡慕,她难免长叹,遗憾道:“真真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早知今日,我也不会舍不得我家丽娘嫁去了……”
她身旁簪着银钗的妇人拍了拍她,轻声安慰:“谁成想穷得叮当响的纪家能出个进士种?淮娘真是生生熬出来的,那几年日日早出晚归……”
银钗妇人止住话头,望了眼孔氏,到底是没有接着说下去。
当年纪家看中方淮,便是因她那一手灶上手艺,街坊邻居哪个不知?
其实依纪家小子的秀才功名来说,并不愁找媳妇。
但奈何纪家举家之力助他考中秀才,拿到功名再无钱财娶妻。
况且纪家老的老,小的小,上有年迈爹娘,下有年幼弟弟。
空有秀才功名,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嫁进去同纪家人一起去姐夫家打秋风吗?
纪母原本还奇货可居,一直拖到第二年没有媒婆敢上门时,她才急了,再不敢挑剔。
也直至方家应下婚约,方淮嫁进纪家,他们的境况才渐渐好转。
“我们淮娘那是没话说!吃得进苦,眼里有活!”
说起方淮,孔氏不免想起方清,随即又夸起大女儿:“清娘也是好的!长得俊还机灵!她那时嫁人我真是眼泪水都淌干了!”
她唾沫四溅,嘴巴咧到耳朵根。
说话间孔氏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将方清吹嘘得好似甚么了不得的人物。
“方家嫂子,那是不是……淮娘?”
“不可能!”孔氏当即否认,她大声道,“淮娘这会儿定陪在女婿身旁——”
“淮娘?真的是你?你怎么回来了?”
圆脸妇人走近一看,果真是方淮,她当即拉着方淮走到孔氏身旁。
“娘……”
一个身着洗得发白的茶褐色夹袄,拎着包袱的双十女子正立在孔氏面前。
她低头垂目,瞧不清其相貌,只隐隐露出发丝的那一双耳朵——如玉生光的窗笼可窥见其姿色。
女子虽垂首而立,但孔氏一眼便看出她是自己的二女儿方淮。
这幅畏畏缩缩的样子,除了她哪个会这样!
“淮娘?”
孔氏双眼瞪得溜圆,不可置信地盯着她,过了好一会才回神。
她难以相信地狠掐自己的手。
“嗷——”
孔氏吃痛地叫了一嗓子,她发觉不是梦,紧紧握住方淮的肩旁,盯着她吼:“你不是在京城吗?为甚么——”
旁边的妇人一声不吭,默不作声地挪到两人身边,眼睛齐刷刷地望方淮,满脸的兴奋。
孔氏这才察觉自己所处何地,她忙扯着方淮往方家走。
“水你们先打!我待会再来!”
一众妇人遗憾地望着两人匆匆的背影,不住叹息。
“哎哟——”
孔氏与来人撞了个满怀,她捂着发疼的胸脯,叫嚷道:“哪个不长眼的——”
大儿媳曹氏发现是婆婆孔氏,脸上惶恐渐消,当即拽过她往家里冲。
方淮见状,连忙跟着两人进方家。
只见方家院子中央,三个身着玄青短打的男子正围着一个躺椅,焦急地打转,当中正隐隐传出男人的□□声。
孔氏见三个儿子都在,大惊失色,忙拨开三人。
一个男人在躺椅上,他脸上惨白,满头大汗,抖着唇低吟,左小腿处沁着血,正顺着躺椅往下流。
孔氏惊得双腿发软,浑身上下不住地抖动,她望着一地殷红的鲜血,竟说不出一句话。
大儿子方扬定扶住她,着急道:“娘,快去拿钱袋!爹得去医馆!”
“不……”方永祥微微睁开眼,挣扎着开口,咬牙用力道,“阿实下定……”
孔氏急得眼泪欻地流下,她蹲在方永祥身边,慌张道:“但你这腿不治……要废了!”
“有阿定……”
曹氏一听这话,险些破口大骂,她急得满头冒汗。
这话甚么意思?难不成要夫婿一人养两个弟弟?这怎么成!
阿实下定完,阿守也要相看了,这得挣多少银钱啊!我的阿庆也才四岁啊!
曹氏死死掐着手心,眼眸一沉,当即劝孔氏道:“娘,爹伤得这样重,定要去医馆!不若恐有性命之忧!”
孔氏闻言,泪水淌得更快了,她掩面哽咽。
绝望的话语从她口中断续吟出。
“可……可家里只有几个大钱了,前几日买定礼都、花光了……”
曹氏嘴巴微张,她不敢相信道:“上个月爹不是才拿回三两银子吗?”
方扬定抿唇,望了眼垂头不语的方扬实,对曹氏低低道:“不若去丈人家先借几两……”
“不行!”曹氏矢口拒绝,她见孔氏抬头看自己,连忙道,“我三弟今岁五月娶媳妇,哪有银子借?”
院子里霎时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孔氏脸上遍布泪痕,她跌坐在地上,嘴里喃喃:“大伯哥在颐都,二伯哥在乡下,这会子过去晚间才能回来……”
“娘,我这里有九两,先带爹去医馆吧。”
院中的五人猛然扭头,齐齐望向出声的方淮,或者说盯着她手里亮闪闪的银子。
孔氏立即抹去眼泪,双手撑地利落起身,拿过银子,吼道:“赶紧的!发什么愣!”
方杨定与两个弟弟当即抬起躺椅往医馆冲去。
去过医馆,上了药,方永祥便沉沉入睡了。
方淮站在门口,望着床上神情平和的方永祥,轻轻舒出一口气。
坐在床边的孔氏,仔细掖好被褥,回头将围在床边的儿子推出去。
她路过方淮时瞟了一眼,让方淮一同出去。
孔氏从内室出来猛灌几口水,问立在她面前的方淮:“你是怎么回事?”
方淮站在孔氏面前,垂头摆弄香囊,将带子解开又系上,轻轻道:“纪辰和我和离了。”
“什么!”
孔氏大吃一惊,双目死死盯着方淮,声音尖利又刺耳,好似京城中皇亲国戚随行的宦官……
方淮点头,见她神情难看,又小心补充道:“那九两银子便是他予我的……”
孔氏本就糟糕的脸色,愈发阴沉,她气得跳脚,指着方淮怒斥:“眼见着熬出头要做官夫人了,你倒回来了?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给我趁早滚回去!”
方淮抿唇,捻着腰间的香囊,不愿开口。
孔氏见她如此便烦躁,她沉着一张脸,狠拍桌子,吼道:“你明日一早去码头坐船回京城!”
“娘,你先别急,”曹氏抚了抚孔氏的后背,转而问方淮,“妹夫怎么说的?”
方淮低声道:“婆婆说我四年无子,让我们和离。”
“那也不能和离啊!我还想让庆娃——”
“咳咳——”
曹氏咳了几嗓子,堵住孔氏的话。
方公庆是她的长子,曹氏自然也盼他能攀上妹夫去京城读书。
且看纪家便知读书的好处有多少了……
但家里如今的光景,别说读书了,过两天都不知能不能吃得上饭……
曹氏暗自咬牙,勉强勾起一抹笑容,帮着方淮说话:“小妹既已回来,又如何回去?纪家怕是和离书都写了。”
孔氏见方淮垂眸点头,怒气冲天,恨不得立时去京城找纪母理论,她叉腰指着纪家方向,嘴里不住谩骂。
“烂了舌头的混账婆子!咱方家不知帮衬了他家多少,单是那幼子就不知吃了咱家多少粮食!一家子白眼狼!不得好死!死了进地府都要下油锅!”
方淮垂首沉默,静静地立在桌前,好似一座静默的石狮像。
曹氏在一旁安慰孔氏,余光瞟到方淮,心中暗暗算计。
“娘,小弟下月便要下定,爹的腿还不知需敷多久的药,吃多少药丸……”曹氏拎起袖子拭泪,哽咽道,“大弟还在铁铺做学徒,单靠郎君做肩夫,咱家下月如何过?”
孔氏听后又张嘴咒骂纪家,唾沫飞溅,甚么脏的丑的都往他们身上套。
曹氏见她发泄得差不多了,才开口提议:“娘,咱家恁困难,淮娘也不好在这儿住,不如让她去别家做厨娘吧?”
孔氏双眼一亮,忙望向方淮道:“淮娘,咱家甚么样你也瞧见了,你就当是为你爹尽孝心!”
方淮抿唇,她抬眸望向面露难色的娘,又瞥了眼正房,念及虚弱萎靡的爹,内心溢满无力。
她原以为被纪家抛弃的自己,回到娘家便能安稳度日……
但爹……自己确是也该为他尽孝……
她回到萃州城的雀跃,倏忽消失得无影无踪。
无事,待爹伤好了,自己便会回来了……
方淮在心里安慰自己,面上点头,低低道:“娘,我知晓了。”
“好孩子,待你爹好了,我定给你做粘豆包吃!”
曹氏重重地松了口气,她见方淮依旧如此言听计从,心中的担忧尽数散去。
她脸上的烦忧散去,挂起大大的笑容,走到方淮身边,贴心道:“淮娘,你别担心,我陪你去牙行。”
夜里落了一场细雨,巷子旁的屋檐上沁着雨珠,摇摇欲坠。
杳霭流玉,浮云卷霭,天边不见一丝日光,只有丝丝缕缕流动的雾气。
孔氏皱着一张脸,裹紧身上东一块西一块补丁的秋香色夹袄。
雨水已过,迎面吹来的风儿仍透着丝丝寒气,她可不敢轻易褪下袄子。
若是病了,家里可没银子买药吃!
她提着水桶推门,又抬头望灰蒙蒙的天,眼里尽是担忧。
孔氏心里不住念叨:当家的应到了码头,老天爷,可万万不能下雨啊!家里可就指着今日的活计了!
待她行至巷头水井处,那儿已零零散散的站了五六位妇人。
一圆脸妇人见孔氏过来,双眸一亮,忙拉着她过来说话。
“纪家小子是不是要考中了?”
“那可不!他大姐这几日跟个斗胜公鸡似的!”
“你们家真是攀了门好亲事!”
此话一出,一旁的妇人均凑上前来打趣孔氏。
正在水井前放桶打水的妇人,也情不自禁地停下动作,作侧耳倾听状。
孔氏脸上盛满笑意,虽大笑出声,却摆手谦虚道:“这哪里说得准?不过依女婿的聪明劲儿我看行!”
圆脸妇人面露羡慕,她难免长叹,遗憾道:“真真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早知今日,我也不会舍不得我家丽娘嫁去了……”
她身旁簪着银钗的妇人拍了拍她,轻声安慰:“谁成想穷得叮当响的纪家能出个进士种?淮娘真是生生熬出来的,那几年日日早出晚归……”
银钗妇人止住话头,望了眼孔氏,到底是没有接着说下去。
当年纪家看中方淮,便是因她那一手灶上手艺,街坊邻居哪个不知?
其实依纪家小子的秀才功名来说,并不愁找媳妇。
但奈何纪家举家之力助他考中秀才,拿到功名再无钱财娶妻。
况且纪家老的老,小的小,上有年迈爹娘,下有年幼弟弟。
空有秀才功名,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嫁进去同纪家人一起去姐夫家打秋风吗?
纪母原本还奇货可居,一直拖到第二年没有媒婆敢上门时,她才急了,再不敢挑剔。
也直至方家应下婚约,方淮嫁进纪家,他们的境况才渐渐好转。
“我们淮娘那是没话说!吃得进苦,眼里有活!”
说起方淮,孔氏不免想起方清,随即又夸起大女儿:“清娘也是好的!长得俊还机灵!她那时嫁人我真是眼泪水都淌干了!”
她唾沫四溅,嘴巴咧到耳朵根。
说话间孔氏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将方清吹嘘得好似甚么了不得的人物。
“方家嫂子,那是不是……淮娘?”
“不可能!”孔氏当即否认,她大声道,“淮娘这会儿定陪在女婿身旁——”
“淮娘?真的是你?你怎么回来了?”
圆脸妇人走近一看,果真是方淮,她当即拉着方淮走到孔氏身旁。
“娘……”
一个身着洗得发白的茶褐色夹袄,拎着包袱的双十女子正立在孔氏面前。
她低头垂目,瞧不清其相貌,只隐隐露出发丝的那一双耳朵——如玉生光的窗笼可窥见其姿色。
女子虽垂首而立,但孔氏一眼便看出她是自己的二女儿方淮。
这幅畏畏缩缩的样子,除了她哪个会这样!
“淮娘?”
孔氏双眼瞪得溜圆,不可置信地盯着她,过了好一会才回神。
她难以相信地狠掐自己的手。
“嗷——”
孔氏吃痛地叫了一嗓子,她发觉不是梦,紧紧握住方淮的肩旁,盯着她吼:“你不是在京城吗?为甚么——”
旁边的妇人一声不吭,默不作声地挪到两人身边,眼睛齐刷刷地望方淮,满脸的兴奋。
孔氏这才察觉自己所处何地,她忙扯着方淮往方家走。
“水你们先打!我待会再来!”
一众妇人遗憾地望着两人匆匆的背影,不住叹息。
“哎哟——”
孔氏与来人撞了个满怀,她捂着发疼的胸脯,叫嚷道:“哪个不长眼的——”
大儿媳曹氏发现是婆婆孔氏,脸上惶恐渐消,当即拽过她往家里冲。
方淮见状,连忙跟着两人进方家。
只见方家院子中央,三个身着玄青短打的男子正围着一个躺椅,焦急地打转,当中正隐隐传出男人的□□声。
孔氏见三个儿子都在,大惊失色,忙拨开三人。
一个男人在躺椅上,他脸上惨白,满头大汗,抖着唇低吟,左小腿处沁着血,正顺着躺椅往下流。
孔氏惊得双腿发软,浑身上下不住地抖动,她望着一地殷红的鲜血,竟说不出一句话。
大儿子方扬定扶住她,着急道:“娘,快去拿钱袋!爹得去医馆!”
“不……”方永祥微微睁开眼,挣扎着开口,咬牙用力道,“阿实下定……”
孔氏急得眼泪欻地流下,她蹲在方永祥身边,慌张道:“但你这腿不治……要废了!”
“有阿定……”
曹氏一听这话,险些破口大骂,她急得满头冒汗。
这话甚么意思?难不成要夫婿一人养两个弟弟?这怎么成!
阿实下定完,阿守也要相看了,这得挣多少银钱啊!我的阿庆也才四岁啊!
曹氏死死掐着手心,眼眸一沉,当即劝孔氏道:“娘,爹伤得这样重,定要去医馆!不若恐有性命之忧!”
孔氏闻言,泪水淌得更快了,她掩面哽咽。
绝望的话语从她口中断续吟出。
“可……可家里只有几个大钱了,前几日买定礼都、花光了……”
曹氏嘴巴微张,她不敢相信道:“上个月爹不是才拿回三两银子吗?”
方扬定抿唇,望了眼垂头不语的方扬实,对曹氏低低道:“不若去丈人家先借几两……”
“不行!”曹氏矢口拒绝,她见孔氏抬头看自己,连忙道,“我三弟今岁五月娶媳妇,哪有银子借?”
院子里霎时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孔氏脸上遍布泪痕,她跌坐在地上,嘴里喃喃:“大伯哥在颐都,二伯哥在乡下,这会子过去晚间才能回来……”
“娘,我这里有九两,先带爹去医馆吧。”
院中的五人猛然扭头,齐齐望向出声的方淮,或者说盯着她手里亮闪闪的银子。
孔氏立即抹去眼泪,双手撑地利落起身,拿过银子,吼道:“赶紧的!发什么愣!”
方杨定与两个弟弟当即抬起躺椅往医馆冲去。
去过医馆,上了药,方永祥便沉沉入睡了。
方淮站在门口,望着床上神情平和的方永祥,轻轻舒出一口气。
坐在床边的孔氏,仔细掖好被褥,回头将围在床边的儿子推出去。
她路过方淮时瞟了一眼,让方淮一同出去。
孔氏从内室出来猛灌几口水,问立在她面前的方淮:“你是怎么回事?”
方淮站在孔氏面前,垂头摆弄香囊,将带子解开又系上,轻轻道:“纪辰和我和离了。”
“什么!”
孔氏大吃一惊,双目死死盯着方淮,声音尖利又刺耳,好似京城中皇亲国戚随行的宦官……
方淮点头,见她神情难看,又小心补充道:“那九两银子便是他予我的……”
孔氏本就糟糕的脸色,愈发阴沉,她气得跳脚,指着方淮怒斥:“眼见着熬出头要做官夫人了,你倒回来了?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给我趁早滚回去!”
方淮抿唇,捻着腰间的香囊,不愿开口。
孔氏见她如此便烦躁,她沉着一张脸,狠拍桌子,吼道:“你明日一早去码头坐船回京城!”
“娘,你先别急,”曹氏抚了抚孔氏的后背,转而问方淮,“妹夫怎么说的?”
方淮低声道:“婆婆说我四年无子,让我们和离。”
“那也不能和离啊!我还想让庆娃——”
“咳咳——”
曹氏咳了几嗓子,堵住孔氏的话。
方公庆是她的长子,曹氏自然也盼他能攀上妹夫去京城读书。
且看纪家便知读书的好处有多少了……
但家里如今的光景,别说读书了,过两天都不知能不能吃得上饭……
曹氏暗自咬牙,勉强勾起一抹笑容,帮着方淮说话:“小妹既已回来,又如何回去?纪家怕是和离书都写了。”
孔氏见方淮垂眸点头,怒气冲天,恨不得立时去京城找纪母理论,她叉腰指着纪家方向,嘴里不住谩骂。
“烂了舌头的混账婆子!咱方家不知帮衬了他家多少,单是那幼子就不知吃了咱家多少粮食!一家子白眼狼!不得好死!死了进地府都要下油锅!”
方淮垂首沉默,静静地立在桌前,好似一座静默的石狮像。
曹氏在一旁安慰孔氏,余光瞟到方淮,心中暗暗算计。
“娘,小弟下月便要下定,爹的腿还不知需敷多久的药,吃多少药丸……”曹氏拎起袖子拭泪,哽咽道,“大弟还在铁铺做学徒,单靠郎君做肩夫,咱家下月如何过?”
孔氏听后又张嘴咒骂纪家,唾沫飞溅,甚么脏的丑的都往他们身上套。
曹氏见她发泄得差不多了,才开口提议:“娘,咱家恁困难,淮娘也不好在这儿住,不如让她去别家做厨娘吧?”
孔氏双眼一亮,忙望向方淮道:“淮娘,咱家甚么样你也瞧见了,你就当是为你爹尽孝心!”
方淮抿唇,她抬眸望向面露难色的娘,又瞥了眼正房,念及虚弱萎靡的爹,内心溢满无力。
她原以为被纪家抛弃的自己,回到娘家便能安稳度日……
但爹……自己确是也该为他尽孝……
她回到萃州城的雀跃,倏忽消失得无影无踪。
无事,待爹伤好了,自己便会回来了……
方淮在心里安慰自己,面上点头,低低道:“娘,我知晓了。”
“好孩子,待你爹好了,我定给你做粘豆包吃!”
曹氏重重地松了口气,她见方淮依旧如此言听计从,心中的担忧尽数散去。
她脸上的烦忧散去,挂起大大的笑容,走到方淮身边,贴心道:“淮娘,你别担心,我陪你去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