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月心里已有了主意。
等着云氏再找到她时,她便半推半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云氏是个圆滑的,早已与陈家达成共识,只等林嘉月嫁人后,便将林含瑾嫁去陈家。
至于镇远侯府那边,她免不得要费些功夫,在镇远侯夫人面前将林嘉月夸成了一朵花,更说林含瑷从前最喜欢的就是林嘉月这个妹妹,林嘉月与样貌出众的宋曕乃天造地设的一对……镇远侯夫人孟氏是继室,这等事不敢随意应下,直说过几日给云氏答复。
云氏对孟氏与陈太太的态度可是天壤之别,想着虽不能结亲,但对眼前之人也不敢怠慢:“您说的是,咱们这些当继母的,总是小心些。”
“纵然咱们一心为了孩子,但到底不是自己肚里生出来的,被人挑唆几句,只怕孩子还会以为咱们是故意害了他们,却不知咱们的一片苦心……”
孟氏虽非高门贵女,但她已嫁给镇远侯十多年。
十多年的养尊处优,她俨然已是一标准世家贵妇的模样,如今对云氏很有些瞧不上——云氏当年为了将女儿再塞进镇远侯府,可谓无奇不用,宛如市井泼妇。
待云氏一走,孟氏的面上的笑容就淡了下来,吩咐身侧的彭嬷嬷将这事儿转告宋曕一声。
彭嬷嬷刚应下一声,正欲出门时,谁知孟氏却抬抬手道:“罢了,我亲自走一趟罢。”
彭嬷嬷有几分迟疑,低声道:“夫人又是何必?这些年,您对世子如何,奴婢们是看在眼里,哪怕世子一颗心是石头做的,也该被您捂暖和了。”
“可世子倒好,这么些年一直不肯承您的情,对您不冷不热的。”
“上次您被林夫人逼得没有办法,松口答应再嫁位林家姑娘进来,不少人都以为您是见不得世子好,不想世子再娶高门贵女,世子纵然嘴上不说,想必心里也是这般想的……就叫奴婢去传话吧,世子就算训斥奴婢几句也不打紧……”
孟氏虽已年过三旬,但因保养得宜看着像二十出头的样子。
她虽不算顶好看,但温柔如水,身上有种妩媚与端秀结合的美,让人无来由想与她多亲近一二。
她摇摇头,抬脚就朝外走去:“世子是个聪明人,不会对我如何的。”
“而且,他不会拒绝这门亲事,且不说当初林家当众并未说将哪位姑娘嫁过来,就算当时点名嫁过来了的林三姑娘,如今换成了林二姑娘,他也会一口答应下来。”
“他这样的人,一心只有朝廷安危,哪里会有什么儿女私情?不管是林二姑娘还是林三姑娘,娶回来之后都是当摆设的,不过重蹈林氏覆辙罢了,他如何会在意?”
等她坐着暖轿行至苜园时,发现苜园果然还和从前一样,冷冷清清。
小半个月之前,赵太后将她请进宫说话,说最近西北一带不太平,皇上有可能会安排宋曕前去西北一趟,与林家的亲事还是早些准备起来。
赵太后还说皇上已提点过宋曕,质问她为何镇远侯府一直什么动静。
她是有苦说不出,只能硬着头皮说宋曕并未与她说起过这件事,面对着赵太后话里话外的说教,要她这个当继母的多对宋曕上上心,她虽一肚子委屈,却也只能含笑应下。
她倒是愿意对宋曕的事情上心,可宋曕根本不会给她机会!
更别说镇远侯远驻西北,她这个当继母的难道还巴巴去插手宋曕房中事吗?宋曕不肯与她多言,她还能将宋曕的嘴巴撬开?
孟氏强按下心中的酸楚,行至后院。
苜园的后院是一片竹林。
寒冬腊月,雪花簌簌,宋曕身着单衣在竹林练箭。
将弓拉满时,隐约可见宋曕衣衫下的身形,身姿挺拔,体格健壮,一看就是常年习武之人,给人一种很结实强健的感觉。
弓一松,箭直直射了出去,直中靶心,震的靶子嗡嗡作响。
就连孟氏都不得不感叹,也难怪皇上比起镇远侯这个当老子的,更看重宋曕。
她从前也看过镇远侯练习射箭,镇远侯的箭术……拍马都及不上宋曕。
更不必提宋曕虽是镇远侯的儿子,却是模样出众,即便恶名在外,却引得无数女子想要嫁他为妻,说白了,不过看中了宋曕的皮囊与权势而已……
宋曕是练家子,在孟氏刚露面时就有所察觉。
但他却等着练完箭才走了过去:“不知夫人找我可有事?”
孟氏进门已十多年,他未曾改口叫过孟氏一声“母亲”。
孟氏回过神,将云氏的话原封不动说与他听,最后更道:“……按理说就算是林三姑娘嫁过来,也是委屈了你,可林夫人心思多,当日并未说嫁过来的是哪个姑娘,如今又说林三姑娘已与陈家公子合过八字,交换了庚帖,林家只有一位林二姑娘,若我回绝了这门亲事,好像显得咱们镇远侯府故意不想认账似的。”
“虽说你的亲事该有父母做主,可如今你父亲远在西北,你也年纪不小,所以我就想着来问问你的意思。”
宋曕淡淡道:“这件事您看着办就是了。”
他记得自己曾见过林三姑娘几面,那时候林氏病重,林三姑娘时常借着探望林氏的由头来镇远侯府瞎转悠,还“走错”到他的书房过。
这样的女子,他并不喜欢。
他道:“左右林家的亲事已经定下,还请您帮着操持一二,皇上的意思是西北一带如今不怎么太平,我兴许过些日子要去西北一趟……”
孟氏含笑答应下来。
她很快差人去了林家传话。
又合八字,又是交换庚帖,又是下聘礼……不过四五日的时间,林嘉月与宋曕的亲事就已尘埃落地。
林嘉月看着镇远侯府送来的聘礼单子,是眉开眼笑:“这镇远侯府还真有钱,光下聘的银子足足都有三万两,更不必提古玩瓷器,足足有一百二十八抬聘礼。”
飘絮点头道:“是了,我听说京城不少姑娘都羡慕您,说您这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她这话还没说完,就瞧见素迎扫过来的一记白眼,忙道:“这是旁人说的,又不是我说的。”
“叫我说啊,我们家姑娘可是真凤凰!”
林嘉月并不在意自己到底是真凤凰还是假凤凰,倒是想起方才秦嬷嬷说从她与宋曕的八字来看,他们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呵,谁要与一个将死之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真是晦气!
她只当秦嬷嬷怕她反悔,故意说这些话哄她开心。
她的目光落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飘絮面上,道:“……这两日你可有打听到云氏给我准备了什么嫁妆吗?”
飘絮摇摇头:“并未打听到什么。”
她想了想,又道:“不过我打听到大姑娘出嫁时的嫁妆。”
“寻常姑娘出嫁时的瓷器绸缎盂盆等等之物,大姑娘出嫁时自是都有的,除此之外,林老夫人只答应按照惯例给大姑娘六千两银子的银票。”
“我还打听到,因这事儿,老爷当时还与老夫人闹过一阵,老夫人是寻死觅活的,说大姑娘做下此等丑事,干脆将自己的棺材本给大姑娘好了!但老爷却仍未松口,做主将大姑娘生母的嫁妆一分为二,一半留给了大公子,一半给了大姑娘。”
“不光如此,老爷私下应该也补贴了大姑娘不少,毕竟几个孩子中,老爷最喜欢的就是大姑娘,连大公子都及不上她。”
林嘉月一点不奇怪。
她脑海中隐约还有林老夫人的影子,在这老妪婆心里,只有儿子和孙子才算人,旁人都不算人。
哦,不对,善于溜须拍马、极其孝顺的云氏勉强算半个人吧。
毕竟寻常祖母再不喜欢儿媳,却也没有将孙女拿来换钱的道理。
她一想到姨母当初接自己回淮安时给林家留下了五万两银子,这些银子花在云氏几人身上,她就气的牙痒痒,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生母俞氏留下的嫁妆拿回来。
她派飘絮去二门处守着,林钧一回来就与她说一声。
半个时辰之后。
林嘉月就去了小佛堂。
小佛堂里供奉着大云氏的画像,林钧每日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大云氏,陪大云氏说说话。
林嘉月行至小佛堂,果然被门口的婆子拦了下来:“二姑娘留步。”
“老爷吩咐过的,老爷在小佛堂里时,谁都不能打扰。”
“好,我在这儿等着父亲就是了。”林嘉月只觉讽刺,她这父亲对大云氏情根深种,却也没耽误他娶了一个又一个妻子:“嬷嬷不必管我,您去忙吧。”
既要使苦肉计,总得下些血本才是。
这几日,她一直盘算着怎么将生母的嫁妆拿回来。
她也曾想过大婚当日不见生母嫁妆不出门,林家丢不起这个人,定会将生母的嫁妆还给她。
可如此一来,她也与林家彻底撕破脸。
这个时代与后世不一样,幼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很快会成为寡妇,若身后无依仗之人,日子是可想而知的艰难。
虽说大魏民风开放,不乏女子开铺子做生意的,就比如俞姨母,靠着一己之力将生意做的极大,但个中艰辛,也只有俞姨母自己才知道。
林嘉月想着林钧是礼部侍郎,想着自己从前在淮安时,林钧就时常装模作样,想必为了名声,不一定会强占着她生母的嫁妆的……
她胡乱想着,身子已冻的没什么知觉。
她向来最畏寒不过,如今却还是咬牙强撑着。
约莫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小佛堂的门才被打开。
林钧看着唇色冻的发青的次女,眉头一皱:“嘉月,你怎么来了?你过来多久了?”
林嘉月冻的直打哆嗦,强撑着露出几分笑来:“父亲,没多久,也就小半个时辰吧。”
林钧不悦的眼神扫向门口那婆子,呵斥道:“为何没有通传?”
那婆子很少见林钧有这般动怒的时候,忙跪地道:“老爷,您先前吩咐过的,说您在小佛堂时,谁都不得打扰……”
林嘉月见状,觉得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对外,林钧这个当父亲的总得要些脸面吧?
等着云氏再找到她时,她便半推半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云氏是个圆滑的,早已与陈家达成共识,只等林嘉月嫁人后,便将林含瑾嫁去陈家。
至于镇远侯府那边,她免不得要费些功夫,在镇远侯夫人面前将林嘉月夸成了一朵花,更说林含瑷从前最喜欢的就是林嘉月这个妹妹,林嘉月与样貌出众的宋曕乃天造地设的一对……镇远侯夫人孟氏是继室,这等事不敢随意应下,直说过几日给云氏答复。
云氏对孟氏与陈太太的态度可是天壤之别,想着虽不能结亲,但对眼前之人也不敢怠慢:“您说的是,咱们这些当继母的,总是小心些。”
“纵然咱们一心为了孩子,但到底不是自己肚里生出来的,被人挑唆几句,只怕孩子还会以为咱们是故意害了他们,却不知咱们的一片苦心……”
孟氏虽非高门贵女,但她已嫁给镇远侯十多年。
十多年的养尊处优,她俨然已是一标准世家贵妇的模样,如今对云氏很有些瞧不上——云氏当年为了将女儿再塞进镇远侯府,可谓无奇不用,宛如市井泼妇。
待云氏一走,孟氏的面上的笑容就淡了下来,吩咐身侧的彭嬷嬷将这事儿转告宋曕一声。
彭嬷嬷刚应下一声,正欲出门时,谁知孟氏却抬抬手道:“罢了,我亲自走一趟罢。”
彭嬷嬷有几分迟疑,低声道:“夫人又是何必?这些年,您对世子如何,奴婢们是看在眼里,哪怕世子一颗心是石头做的,也该被您捂暖和了。”
“可世子倒好,这么些年一直不肯承您的情,对您不冷不热的。”
“上次您被林夫人逼得没有办法,松口答应再嫁位林家姑娘进来,不少人都以为您是见不得世子好,不想世子再娶高门贵女,世子纵然嘴上不说,想必心里也是这般想的……就叫奴婢去传话吧,世子就算训斥奴婢几句也不打紧……”
孟氏虽已年过三旬,但因保养得宜看着像二十出头的样子。
她虽不算顶好看,但温柔如水,身上有种妩媚与端秀结合的美,让人无来由想与她多亲近一二。
她摇摇头,抬脚就朝外走去:“世子是个聪明人,不会对我如何的。”
“而且,他不会拒绝这门亲事,且不说当初林家当众并未说将哪位姑娘嫁过来,就算当时点名嫁过来了的林三姑娘,如今换成了林二姑娘,他也会一口答应下来。”
“他这样的人,一心只有朝廷安危,哪里会有什么儿女私情?不管是林二姑娘还是林三姑娘,娶回来之后都是当摆设的,不过重蹈林氏覆辙罢了,他如何会在意?”
等她坐着暖轿行至苜园时,发现苜园果然还和从前一样,冷冷清清。
小半个月之前,赵太后将她请进宫说话,说最近西北一带不太平,皇上有可能会安排宋曕前去西北一趟,与林家的亲事还是早些准备起来。
赵太后还说皇上已提点过宋曕,质问她为何镇远侯府一直什么动静。
她是有苦说不出,只能硬着头皮说宋曕并未与她说起过这件事,面对着赵太后话里话外的说教,要她这个当继母的多对宋曕上上心,她虽一肚子委屈,却也只能含笑应下。
她倒是愿意对宋曕的事情上心,可宋曕根本不会给她机会!
更别说镇远侯远驻西北,她这个当继母的难道还巴巴去插手宋曕房中事吗?宋曕不肯与她多言,她还能将宋曕的嘴巴撬开?
孟氏强按下心中的酸楚,行至后院。
苜园的后院是一片竹林。
寒冬腊月,雪花簌簌,宋曕身着单衣在竹林练箭。
将弓拉满时,隐约可见宋曕衣衫下的身形,身姿挺拔,体格健壮,一看就是常年习武之人,给人一种很结实强健的感觉。
弓一松,箭直直射了出去,直中靶心,震的靶子嗡嗡作响。
就连孟氏都不得不感叹,也难怪皇上比起镇远侯这个当老子的,更看重宋曕。
她从前也看过镇远侯练习射箭,镇远侯的箭术……拍马都及不上宋曕。
更不必提宋曕虽是镇远侯的儿子,却是模样出众,即便恶名在外,却引得无数女子想要嫁他为妻,说白了,不过看中了宋曕的皮囊与权势而已……
宋曕是练家子,在孟氏刚露面时就有所察觉。
但他却等着练完箭才走了过去:“不知夫人找我可有事?”
孟氏进门已十多年,他未曾改口叫过孟氏一声“母亲”。
孟氏回过神,将云氏的话原封不动说与他听,最后更道:“……按理说就算是林三姑娘嫁过来,也是委屈了你,可林夫人心思多,当日并未说嫁过来的是哪个姑娘,如今又说林三姑娘已与陈家公子合过八字,交换了庚帖,林家只有一位林二姑娘,若我回绝了这门亲事,好像显得咱们镇远侯府故意不想认账似的。”
“虽说你的亲事该有父母做主,可如今你父亲远在西北,你也年纪不小,所以我就想着来问问你的意思。”
宋曕淡淡道:“这件事您看着办就是了。”
他记得自己曾见过林三姑娘几面,那时候林氏病重,林三姑娘时常借着探望林氏的由头来镇远侯府瞎转悠,还“走错”到他的书房过。
这样的女子,他并不喜欢。
他道:“左右林家的亲事已经定下,还请您帮着操持一二,皇上的意思是西北一带如今不怎么太平,我兴许过些日子要去西北一趟……”
孟氏含笑答应下来。
她很快差人去了林家传话。
又合八字,又是交换庚帖,又是下聘礼……不过四五日的时间,林嘉月与宋曕的亲事就已尘埃落地。
林嘉月看着镇远侯府送来的聘礼单子,是眉开眼笑:“这镇远侯府还真有钱,光下聘的银子足足都有三万两,更不必提古玩瓷器,足足有一百二十八抬聘礼。”
飘絮点头道:“是了,我听说京城不少姑娘都羡慕您,说您这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她这话还没说完,就瞧见素迎扫过来的一记白眼,忙道:“这是旁人说的,又不是我说的。”
“叫我说啊,我们家姑娘可是真凤凰!”
林嘉月并不在意自己到底是真凤凰还是假凤凰,倒是想起方才秦嬷嬷说从她与宋曕的八字来看,他们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呵,谁要与一个将死之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真是晦气!
她只当秦嬷嬷怕她反悔,故意说这些话哄她开心。
她的目光落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飘絮面上,道:“……这两日你可有打听到云氏给我准备了什么嫁妆吗?”
飘絮摇摇头:“并未打听到什么。”
她想了想,又道:“不过我打听到大姑娘出嫁时的嫁妆。”
“寻常姑娘出嫁时的瓷器绸缎盂盆等等之物,大姑娘出嫁时自是都有的,除此之外,林老夫人只答应按照惯例给大姑娘六千两银子的银票。”
“我还打听到,因这事儿,老爷当时还与老夫人闹过一阵,老夫人是寻死觅活的,说大姑娘做下此等丑事,干脆将自己的棺材本给大姑娘好了!但老爷却仍未松口,做主将大姑娘生母的嫁妆一分为二,一半留给了大公子,一半给了大姑娘。”
“不光如此,老爷私下应该也补贴了大姑娘不少,毕竟几个孩子中,老爷最喜欢的就是大姑娘,连大公子都及不上她。”
林嘉月一点不奇怪。
她脑海中隐约还有林老夫人的影子,在这老妪婆心里,只有儿子和孙子才算人,旁人都不算人。
哦,不对,善于溜须拍马、极其孝顺的云氏勉强算半个人吧。
毕竟寻常祖母再不喜欢儿媳,却也没有将孙女拿来换钱的道理。
她一想到姨母当初接自己回淮安时给林家留下了五万两银子,这些银子花在云氏几人身上,她就气的牙痒痒,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生母俞氏留下的嫁妆拿回来。
她派飘絮去二门处守着,林钧一回来就与她说一声。
半个时辰之后。
林嘉月就去了小佛堂。
小佛堂里供奉着大云氏的画像,林钧每日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大云氏,陪大云氏说说话。
林嘉月行至小佛堂,果然被门口的婆子拦了下来:“二姑娘留步。”
“老爷吩咐过的,老爷在小佛堂里时,谁都不能打扰。”
“好,我在这儿等着父亲就是了。”林嘉月只觉讽刺,她这父亲对大云氏情根深种,却也没耽误他娶了一个又一个妻子:“嬷嬷不必管我,您去忙吧。”
既要使苦肉计,总得下些血本才是。
这几日,她一直盘算着怎么将生母的嫁妆拿回来。
她也曾想过大婚当日不见生母嫁妆不出门,林家丢不起这个人,定会将生母的嫁妆还给她。
可如此一来,她也与林家彻底撕破脸。
这个时代与后世不一样,幼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很快会成为寡妇,若身后无依仗之人,日子是可想而知的艰难。
虽说大魏民风开放,不乏女子开铺子做生意的,就比如俞姨母,靠着一己之力将生意做的极大,但个中艰辛,也只有俞姨母自己才知道。
林嘉月想着林钧是礼部侍郎,想着自己从前在淮安时,林钧就时常装模作样,想必为了名声,不一定会强占着她生母的嫁妆的……
她胡乱想着,身子已冻的没什么知觉。
她向来最畏寒不过,如今却还是咬牙强撑着。
约莫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小佛堂的门才被打开。
林钧看着唇色冻的发青的次女,眉头一皱:“嘉月,你怎么来了?你过来多久了?”
林嘉月冻的直打哆嗦,强撑着露出几分笑来:“父亲,没多久,也就小半个时辰吧。”
林钧不悦的眼神扫向门口那婆子,呵斥道:“为何没有通传?”
那婆子很少见林钧有这般动怒的时候,忙跪地道:“老爷,您先前吩咐过的,说您在小佛堂时,谁都不得打扰……”
林嘉月见状,觉得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对外,林钧这个当父亲的总得要些脸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