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妙妍一行人行至岭州。

    岭州此地,靠近西面,山高少雨。

    随着众人向岭州中心行进,空气越来越干,皮肤在烈日曝晒下,像着了火一样疼痛。

    好在她们是沿着这里的一条母亲河——岭河,一路行进。

    她们需要的烧水煮饭,倒是没有缺水。

    骑着高头白马的沈妙妍走在最前面,身侧是廖维。

    廖维花了些时日,终于追上了她们的队伍。

    与他同来的,还有数百名镖师。

    廖维这次带来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原本震云的镖师,而是最新招募来的新人。

    西夷人入侵大魏西南边境之后,战乱频繁。

    敌军每到达一个村落,便是烧杀砸抢。

    平民百姓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放弃自己的屋舍和田地,四处逃窜。

    随着被战争笼罩地区的增加,很多人无家可归,只能向南或者向东迁徙。

    跑的早一些的,现在已经在其它内里的州县落脚。

    没有耕田和房舍,又没多少金银财宝,只能为人打打短工。

    对于一些孔武有力,稍有武艺的人来说。

    比起去给其他地主耕田,显然去一家镖行做镖师更加体面,赚得更多。

    尤其是震云镖行。

    震云的待遇,在诸多镖行中,也是一等一的好。

    震云的镖师,一个人做事,就可以养活一大家人。

    这次,震云张贴去西疆的任务后,报名者众多。

    选出的这群镖师,都是深思熟虑后,心甘情愿地跟着廖维前往西疆的。

    一方面,许多人认为自己受恩于震云,为了东家,冒一次风险是完全值得的。

    另一方面,这一趟能够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要冒的风险。

    镖师本来就是拿命换钱的工作,只要钱到位,再凶险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人接。

    沈妙妍作为东家,又许了许多额外的好处给他们。

    再加上,镖师们过来一趟,还领着一群去西疆的商人和他们同行,单这一次,便能够赚上平日里的数倍。

    他们的报酬丰厚的难以想象。

    更何况,大魏人和西夷人,仇怨世代相传。

    到了今日,已经是在街上振臂一呼,便有人愿意跟上来,和他们一同去打西夷的地步。

    听闻这次出镖有机会杀侵略西南的西夷人,镖师们甚至为此主动加大了日常训练的量,想要比比,谁杀的西夷人多。

    原本雄心壮志的队伍,一路走来,却越来越沉默。

    他们实在是遇到了太多的难民。

    这些新的镖师,很多本来就是从西边逃难过来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难民,都是老乡。

    这次跟着队伍回来西南,却发现,情况比他们离开的时候还要糟糕。

    难民们身无长物。

    几乎没有什么能够饱腹。

    几乎所有难民都沿着这条母亲河行进,只有一个理由。

    那便是,充饥。

    河边有鱼,鱼吃干净了还有草。

    草也吃干净了之后,还会有细腻而湿润的土。

    那些土比其他的更加细腻,沙石含量底。

    吃进去,也能果腹一二。

    百姓将这种土,称为——观音土。

    观音土,观音土,是救世菩萨,是救命稻草。

    吃了观音土,初时的饱腹感过后,便是强烈的口渴。

    只有不断饮水,才能勉强缓解。

    但,土,真的是能吃的东西吗?

    观音土无法消化,只会不断在腹中膨胀。

    在岭河的旁侧,出现了一个浑身沾满尘土,仰躺在地,肚子鼓胀,双眼微闭的人。

    但却没了呼吸。

    那便是难民。

    沈妙妍勒停醉雪,目光微垂。

    她其实没什么能做的。

    众人并无太多富裕的粮食,她曾给即将走出岭州的人,分了一些,也仅限于此了。

    在岭州内部的,路途遥远,她无能为力。

    安静的队伍中,无需沟通,自觉走出一名震云镖师。

    他在众人沉默的目光中,挥动刀鞘,在松散的沙土上,勉强刨出一个小坑。

    在这段时间里,其余众人默不作声地吃着干粮,给马喂干草,恢复体力。

    似乎对这种情况早已习以为常。

    很快,坑挖好。

    那名镖师将眼前的人稍微折叠以后,塞进了坑里。

    常言道,入土为安。

    入土自然是要平躺的,像他们这样,似乎并不人道。

    但,已经没有人能替他们收尸了。

    如果不快点掩埋,剩下的尸体……会被吃掉。

    岭州的沙土很干燥,因此挖掘并不困难,但很难支撑起一个大的土坑。

    如此,已经是权衡过后最好的结果。

    这样刨一个小坑出来,掩埋一个人,只需要一刻钟。

    但一个连续数十日无法饱食,甚至已经好几天没能吃进嘴里半粒米的人,却是很难将人再挖出来的。

    他们只能这样,帮他们保留一个全尸。

    西疆的战局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更加严峻。

    “你们这里,有药吗?”

    沈妙妍听到一个有些沧桑的声音。

    她转头看去,队伍的不远处,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拄着一根木杖,颤巍巍地向她们走来。

    在不远处,老人谨慎地停下,微弯着背,轻咳几声。

    沈妙妍等人一看便精力充沛,武力高强。

    若非万不得已,难民并不愿意靠近他们。

    情况越乱,杀人夺财抢食的越多。

    难民们手中一丁点吃食或者金银,是他们走出岭州的唯一希望。

    谁也不敢冒这种风险。

    见众人似乎听到了他的声音,老人打起精神再次问道:“你们是商队吗,有药吗?我可以给钱,我买。”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沈妙妍。

    老人似乎看出了谁是队伍中的话事人,忙向沈妙妍这边递出一张纸。

    那张皱皱巴巴的黄纸,经过乌云寨姑娘的手,递到沈妙妍手中。

    沈妙妍揉揉太阳穴。

    那是一张密密麻麻的中药方子,上面用几行并不规整的暗红字迹,写着二三十味药。

    看起来倒是不算罕见。

    她轻轻晃动纸张,那暗红色的字迹还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了一些细碎的光。

    沈妙妍指尖轻轻捻了几下那张黄纸,沉吟片刻,问道:“这是做什么的方子?”

    沈妙妍并不懂药,只能问问乌云寨众人。

    乌云寨众人作为山匪,常年居住山中,对于中草药多少有些研究。

    锦薇身边那个看起来很小,拉弓都还不太稳的小姑娘凑了过来。

    小姑娘探头看了看,迟疑道:“解毒,清热,驱除外邪……公子,我猜想,可能是治疗疫病的。”

    沈妙妍眉眼骤然一沉。

    疫病。

    每逢灾,必有疫。

    他们花时间掩埋尸体,除了想让他们保留一个全尸之外,还是担心疫病。

    没有屋舍田地,尚且可以到其他州县去打短工。

    没有食物,若是能走出岭州,也尚且能够存活。

    但若是岭州闹出了疫病。

    那真是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莫说岭州这里的百姓,便是周边州县,也要得死上不少人,直到朝廷反应过来,尽数封闭城池,为时已晚。

    疫病加封城,缺水短药,要活活耗死满城的人,才会再次开启城门。

    沈妙妍上前两步:“老人家,你这可是治疗疫病的方子?岭州已经有疫了吗?是方城吗?”

    那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过来,抖着手,指着沈妙妍手中的纸:“方城不好了,到处都没有药,城门被关上了,不让通行……我小孙女还在里面……你们有没有……药?”

    沈妙妍和廖维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原是想着在西疆给西夷人添些麻烦。

    再加上边疆混乱,若是能够趁机发展下势力,对她的计划更有帮助。

    但眼下出了这种意外。

    这里距离西疆已经不远,是京城和西疆之间漕运的必经之地。

    如果这里因为疫病封锁,西疆被攻破便是或早或晚的事。

    西疆是谢昭作为漠北将军能够掌控的。

    南面的掌权者,又有许多是曾经效忠于异姓王和长公主的。

    自然对谢昭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分在。

    即便是当时为了保全自身,异姓王和长公主的死视而不见的那几位。

    对他们的孩子,谢昭,也是保有一线愧疚的。

    这些是谢昭最熟悉的,同时,也是沈妙妍最了解的一股势力。

    于公,于私,岭州的疫病,她都不能放着不管。

    她对着老人点了点头。

    “我们这里的商队,有一些会贩售药材,但这种特别常见的药,量可能不会很大。我们可以把药给你,不用你给钱。但你要回答我几个问题。开这个方子的人现在在哪?他为什么不自己出来找药?”

    皱皱巴巴的黄纸,暗红色的字迹。

    这都让沈妙妍联想到了一个人。

    一个她从来没有见过,但又有些熟悉的人。

    她曾在那本来自异世的神秘书架上,看到过她死后的一些故事。

    其中一本书的男主,是谢昭。

    在那本书里,有一位来自于乡野的小医仙,为了师父的遗愿来到京城。

    在帮师父完成遗愿的同时,她自己也凭借一手高明的医术,在京城之中声名赫赫。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小医仙结识了谢昭,帮助谢昭重新站起来,最后嫁给了谢昭。

    沈妙妍是并不认识这位小医仙的。

    因为小医仙来到京城时,沈妙妍,已经故去几年。

    那本书中,她只是谢昭早早故去的,并无什么感情的沈侧妃。

    在那本书中,那位医术比小医仙还要高明的,她的师父,便喜欢用这样的黄色纸张,给患者开方子。

    而那暗红色的墨,似乎是他养的某种宠物的血液。

章节目录

想造反,但夫君是忠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一杯麦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杯麦冬并收藏想造反,但夫君是忠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