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时辰之前。

    李项提前下了工,正赶着过年,做事的人少,东家便额外多给了些赏钱。

    他半弯着腰憨厚地作着揖跟东家道别,将那两吊钱小心地揣在怀里,妥帖收好。

    冰凉的铜板沁着凉意,贴着里衣透进心口,冷硬的触觉让他莫名踏实。

    李项抬头望了望天,阴沉沉的乌云直像要坠下来那般,让人心头不免有些压抑。

    两个行人缩着脖子揣着手急匆匆地从他身边走过去,隐约还能听见他们也在讨论这天。

    “怕是要下大雪了吧?”

    “可不是?啧啧,年初一就下雪,可不是什么好年头。”

    像是要印证他们所言似的,那两人话音才落,天上就飘起了轻雪。

    李项只穿着两层单衣,家里留的棉花给初一絮了两件袄子,他一是舍不得自个穿,二也是并不大需要。

    默默运起内功,行了一个小周天后,一股热流从丹田席卷而上,冰冷的躯体很快便热了起来。

    雪片洋洋洒洒,越飘越多,眨眼间就在地上积了薄薄一层。

    李项抬脚走在雪地里,身上仿若蒸腾着热气似的,雪花沾染上他的衣衫,便会迅速融化,消失不见。

    他就这么一步步地往太平县走。

    刚进县里,想来人们都往正街去了,偏街除了拉货的脚夫步履匆匆,并不见什么行人。

    李项不喜热闹,特意绕开那些可能吵闹的街巷,尽量走在背阴处。

    事实上,他唯有刻意做出那副老实憨直的模样时,看上去才让人敢接近些。

    一旦他板起脸不笑的时候,总有一股子生人勿进的气势。

    初一幼时偶尔调皮,他也不会训斥她,只是肃起脸来不说话,她便会怕极了,没少被他这样子吓哭过。

    此刻女儿不在,他也无需再装,抿着嘴自顾自地走。

    偶有过路之人,远远见了他,也会不由自主地绕开不敢靠近。

    直走到一间成衣铺前。

    这铺子开在背街,平时就没什么生意,赶上过年,更是无人问津。

    铺子的主人也任性得很,平日里说关就关,动辄关张好几日。

    传闻说主人曾是州府大绣坊的顶级绣娘,却不知为何回了这太平县,开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铺子。

    虽不知真假,偶尔才能几个有慕名上门的客人,不过那衣裳的确是做得极好,也能留住些熟客,勉强把铺面维持住。

    倒是不知为何,大年初一还大开着门,显然不符合主人那乖张的调性。

    李项走到门前刚站定,里头的人就笑着迎了出来,全无平时那股子待客爱答不理的清冷。

    “李大哥,这雪下得大,快进来坐。”

    说话的是个女子,看上去也就三十左右年岁。

    女子容貌乍看不算上佳,可细看却又别有一番韵味,让人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

    她迎着李项进了门,不愿冷场,没话找话似的说道:“定好的不是酉时才来?这才刚过申时,提早下工了?”

    李项没有说话,沉默着点了点头就算回答。

    女子掩面一笑,正想再说什么,就细心瞧见他淋了雪的肩头衣衫湿透,忍不住蹙了蹙眉,拿起手里的帕子想要替他擦拭。

    她刚一抬手,见到她动作的李项便往后退了几步,终于才开口:“林姑娘,我来取衣裳。”

    察觉到他刻意的疏离,林薏的笑意僵在嘴角,眼中的失落一闪而过,只得尴尬地收回举在半空中的手。

    她刻意捋了捋头发作掩饰,还是勉强笑着,一时却再也说不出话来,只好借故去取衣来逃离。

    林薏本身也是个高傲古怪的性子,并不擅长主动与人搭话,若不是她有心,也无法和李项说上这么多话。

    说起来,她也是个苦命的人。

    自打知事以来,她就在不同的人手中辗转,今天被卖到这家,明天又被卖到那家。

    林薏甚至并不知道,自己的爹娘究竟是死了,还是他们就是第一个把她卖掉的人,反正对她来说,也并不打紧。

    好在不幸中的万幸是,她最终被卖到了绣坊,没有沦落到花柳之地去。

    兴许也是去过,奈何她这容貌第一眼看上去,实在是不招人,卖不上好价钱。

    她天资过人,早早就学了一身好手艺,成了头号绣娘。

    后来攒下银子替自己赎身,好在东家还算仁厚,她这些年又替绣坊赚了不少银子,这才肯放她走。

    其实也不然,林薏明白,无非是看她韶华已去,再大的本事将来也有走下坡路的一天。

    加之她的眉眼长开后,越来越耐看的脸让东家在她身上停留的目光渐久,夫人并不放心。

    离开原本的绣坊,便有无数别的坊子给她抛了橄榄枝,甚至还有别的州县特地来请她的,都被林薏一一推拒。

    拿着自己仅剩的银子,来了这太平县,盘了间小铺子。

    倒不是对太平县有什么额外的好感,只是她想找个僻静的地方,过好自己的余生便得了。

    其实她原本叫林如意,这名字也不知是谁取的,许是只想寻个好兆头,她却十分不喜,自己长这么大,就没有过一件如意的事。

    所以离了原来的绣坊,她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改了名字。

    往后的日子,如意不如意的都罢了,她倒是要随意了。

    林薏年岁也不小了,早过了婚嫁的年纪。

    初来太平县时,也有媒婆来问过,她都推说是死了夫君的,后来渐渐便无人问津了。

    林薏觉得自己的情根兴许就没生出来,这一世都没有嫁人的心思,索性便这样过下去吧。

    偏偏天不遂人愿。

    初遇李项,是因为有几个酒醉的登徒子路过她这铺面,见她孤身一个女子,起了贼心。

    正纠缠的时候,恰好李项走过,替她解了围。

    没想到他非但没有挟恩图报,反而一言不发便走了。

    那个在初一眼中唠唠叨叨的爹,平日在外头总是独来独往,也并不怎么爱说话。

    旁人都以为他只是为人老实憨厚,只有林薏识人毒辣,一眼就看出这个男人不简单,怕不是有些故事。

    也不知为何,从那以后,她总是忍不住想起这个人。

    想得越多,便越好奇。

    终于实在按捺不住,过了许多日子,李项又一次路过她铺子的时候,林薏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

    她提着裙摆,脚步踏得极轻,幼时就是用这招,从卖过去的人家逃跑过无数次。

    跟着李项走了许久,她开始心中暗自窃喜他没有发现自己,仿佛自己和他之间有了某种无法名状的联结,亦步亦趋。

    后来只要李项路过,她便会悄悄地跟着走一会儿,直到将出太平县,她必须得回头为止。

    终于有一天,她瞧见了初一。

    或者说,是和初一在一块时的他,简直就是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

    那是他的女儿?一看就是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也不知他这样的性子,怎么会养出那样的孩子来。

    她还想再跟上去看看,李项却趁着初一不注意,回过头警告似得看了她一眼。

    林薏这才明白,原来他一直都知道。

    他只是不在意。

    林薏突然窘迫起来,站在原地,看着那两人越走越远,李项一边叮嘱着初一什么,一边微笑着听初一说话,好像她并不存在一般。

    回到铺子,她羞恼得三天都没有开张。

    等到缓过劲来,她便开始跟自己赌气。

    人家都不认识你是哪个,偏偏只有你在这里自作多情。

    放下心思开张的头一日,又赶上李项路过。

    林薏是个倔性子,心里再虚也不肯示弱,远远地瞧他过来,搬了把椅子就坐在了门口,抱着双臂等他。

    在我家门前,我还能让你吓着?她想。

    岂料李项就那么云淡风轻地走了过来。

    路过她时,还不忘礼貌地点了下头,而后并没有一丝犹豫,便从她身前绕了过去。

    林薏不由气结,我是什么摆在路上的脏东西吗?

    她起身朝着李项的背影叫道:“喂!”

    李项顿住。

    没想到他真的停下了,林薏又语塞起来。

    回过头看着气急败坏又说不出话的姑娘,李项挑了挑眉,挑衅地看了她一眼,莫名笑了笑。

    那眼神还是那般凛冽,那笑意有些恶劣,又有些顽皮。

    和她见过的与初一在一块时的温柔沉稳,与旁人打招呼的本分憨直都不一样。

    或许那才是他真实的样子。

    当林薏想这件事想到天亮的时候,她总算明白过来——

    她心动了。

    余生都不打算委屈自己的林薏当即决定,既然心动,就要有所行动。

    她起身便去找了媒婆。

    媒婆睡眼朦胧地看着和鸡叫同时来的林薏,实在不大想得明白这位过往视男子如蠕虫的林掌柜怎么突然就恨嫁了。

    再一打听——

    什么?

    还要上赶着给人当后娘?

    可当得知让她起了色心的人是李项,媒婆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一咕噜爬起身来,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不为别的,她干这桩差事,三分是为了银子,七分是因为真心热爱。

    还是个姑娘时,媒婆便致力于解决太平县每一个孤身之人。

    林薏和李项,是她做媒婆这么些年,遇上的唯二两块怎么劝都不开窍的木疙瘩。

    如今好了,一块木疙瘩看上了另一块。

    那距离铁树开花,还算远吗?

章节目录

元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橘子帕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橘子帕帕并收藏元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