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简言之。
三岁的时候,父亲专门带我去他熟识的先生那里起名字。
先生选了好几个字,最终定了言之,他说,“九变复贯,知言之选”。
教书先生告诉父亲,“《庄子?天道》中说,‘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知之天道,后融会贯通,方得以因时循势,得以担大任。”
教书先生是个老学究,我认识他的时候,他“之乎者也”常挂在嘴边,嘴里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十分让人讨厌。
可也是那一年,我在他的私塾遇到了个小女孩。
那小女孩扎着两个朝天辫,在学堂的角落里,用木炭在地上划拉着,玩得不亦乐乎 。
木炭把她手染得黑乎乎的,她浑然不觉,我从地上捡来树枝,告诉她,可以在院子土里写写画画。
她瞅瞅我,又看看自己的手,还是执拗地选择自己的那方天地。
老古董不愧是老古董,连这私塾的人,也古板得很。
我记事很早。
两岁半的时候,我就记得家里常来生面孔,坐在我面前假装熟稔地逗我两句,我应付笑一笑,人一走,就变了脸。
后来父亲发现了,说我小小年纪就会察言观色,以后不是个小滑头就是个成大事的。
母亲笑着,搂我在怀里,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家平儿平平安安的就好。”
虽然这样说,但我是家里的独子,父母亲还是寄予了厚望。
在父亲的授意下,母亲给我安排了很多课程,五岁起我就熟读四书五经,七岁就能写得一手好字。
别的小孩爬树偷瓜的时候,我却整日在书房里。
那时候,我偶尔梦中惊醒,梦到自己成了私塾老先生的模样,吓得哇哇大哭。
可世事难料,进出口公司担任经理的父亲倒台后,母亲以泪洗面,为了让父母亲安心,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教书先生为生。
我时时想起我和姜希的缘分,可能在三岁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命中注定了。
我和姜希前后脚入职,在她被校长拖进门自我介绍的那一刻起,我就认出了她。
她跟小时候一模一样,连扎辫子的习惯都是,只是两边朝天辫变成了麻花辫。
我主动跟她打招呼,许是热的,她脸红地跟地里的番茄。
“你好,我叫姜希。”
我觉得好笑,刚刚明明自我介绍过了,她怎么傻乎乎的。
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倔强执拗的小脾气啊,一转眼变成了大女孩,会害羞,会脸红。
可她好像丝毫不记得我。
我总是不经意地路过,试图唤醒她的记忆,可她认真地教书,快乐地下班,像个孩子一样欢脱。
说起来可真憋屈,父亲从小就说我唇红齿白,长大没长歪的话,肯定一堆小姑娘追着跑。
可在她那儿,我还比不过草丛里的蚱蜢,竟然混了个路人甲。
后来我想通了,三岁不到的小孩,还指望她记得什么。
也只有我心心念念着,树下的小姑娘。
我本来就对她上心,又因为我们年纪相仿,去他们办公室频繁点,同事们就开始拿我们逗趣。
可我有自己的顾虑。
我进学校的时候,父亲刚倒台两年,人性凉薄,拜高踩低,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体会得透彻。
父亲倒还好,见过大风大浪,并没有被打垮,偶尔还能安慰我几句。
可母亲不同。
那两年正是我婚配的年纪,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她感触很深。
因此,在我入校前,母亲就语重心长地说过,“要是有合适的姑娘,你也不要冒失,要小心着些。除非到了婚嫁,千万别透底,省得我们的身份拖累了姑娘,那就是罪过了。”
我谨记着母亲的教诲,即使发现自己对她的关注过多,也只是告诉了相熟的老师,然后默默关心,隐在背后。
直到她问我要我的笔记本,她说,“听同事说,你的笔记比文史书上的内容都丰富,我想学习学习。”
我看着她,想起同事说的话,“那小妮子一定喜欢你,你要抓紧啊!”,我的耳根不自觉红了。
我记得当时我不要脸地说,“我岂止要抓紧,我可是要抓牢,一辈子不松手的。”
愣怔的功夫,她好像有点心虚,又补了一句,“其实,我也想临摹临摹,你的字好好看。”
“可以吗?”许是我沉默良久,她不确定,试探地问我,那语气生怕我不答应似的。
“当然可以。”我把摞在笔记本上的课本拿走,从最底下抽出笔记本,用力压了压,让新摘的白杨树书签更平展些,然后双手递给了她。
“我一定会好好保管的。”姜希信誓旦旦地保证。
“我相信。”我点点头,看到她眼里有不灭的星星。
我想,姜希是喜欢我的。
而我,从三岁那年,就把她放在了心上。
迟早,我要开着父亲的新式轿车,载着我的心上人,看看这世上的星辰月亮。
我想,只怕没有哪个,能比过今日,她眼里的光。
三岁的时候,父亲专门带我去他熟识的先生那里起名字。
先生选了好几个字,最终定了言之,他说,“九变复贯,知言之选”。
教书先生告诉父亲,“《庄子?天道》中说,‘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知之天道,后融会贯通,方得以因时循势,得以担大任。”
教书先生是个老学究,我认识他的时候,他“之乎者也”常挂在嘴边,嘴里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十分让人讨厌。
可也是那一年,我在他的私塾遇到了个小女孩。
那小女孩扎着两个朝天辫,在学堂的角落里,用木炭在地上划拉着,玩得不亦乐乎 。
木炭把她手染得黑乎乎的,她浑然不觉,我从地上捡来树枝,告诉她,可以在院子土里写写画画。
她瞅瞅我,又看看自己的手,还是执拗地选择自己的那方天地。
老古董不愧是老古董,连这私塾的人,也古板得很。
我记事很早。
两岁半的时候,我就记得家里常来生面孔,坐在我面前假装熟稔地逗我两句,我应付笑一笑,人一走,就变了脸。
后来父亲发现了,说我小小年纪就会察言观色,以后不是个小滑头就是个成大事的。
母亲笑着,搂我在怀里,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家平儿平平安安的就好。”
虽然这样说,但我是家里的独子,父母亲还是寄予了厚望。
在父亲的授意下,母亲给我安排了很多课程,五岁起我就熟读四书五经,七岁就能写得一手好字。
别的小孩爬树偷瓜的时候,我却整日在书房里。
那时候,我偶尔梦中惊醒,梦到自己成了私塾老先生的模样,吓得哇哇大哭。
可世事难料,进出口公司担任经理的父亲倒台后,母亲以泪洗面,为了让父母亲安心,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教书先生为生。
我时时想起我和姜希的缘分,可能在三岁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命中注定了。
我和姜希前后脚入职,在她被校长拖进门自我介绍的那一刻起,我就认出了她。
她跟小时候一模一样,连扎辫子的习惯都是,只是两边朝天辫变成了麻花辫。
我主动跟她打招呼,许是热的,她脸红地跟地里的番茄。
“你好,我叫姜希。”
我觉得好笑,刚刚明明自我介绍过了,她怎么傻乎乎的。
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倔强执拗的小脾气啊,一转眼变成了大女孩,会害羞,会脸红。
可她好像丝毫不记得我。
我总是不经意地路过,试图唤醒她的记忆,可她认真地教书,快乐地下班,像个孩子一样欢脱。
说起来可真憋屈,父亲从小就说我唇红齿白,长大没长歪的话,肯定一堆小姑娘追着跑。
可在她那儿,我还比不过草丛里的蚱蜢,竟然混了个路人甲。
后来我想通了,三岁不到的小孩,还指望她记得什么。
也只有我心心念念着,树下的小姑娘。
我本来就对她上心,又因为我们年纪相仿,去他们办公室频繁点,同事们就开始拿我们逗趣。
可我有自己的顾虑。
我进学校的时候,父亲刚倒台两年,人性凉薄,拜高踩低,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体会得透彻。
父亲倒还好,见过大风大浪,并没有被打垮,偶尔还能安慰我几句。
可母亲不同。
那两年正是我婚配的年纪,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她感触很深。
因此,在我入校前,母亲就语重心长地说过,“要是有合适的姑娘,你也不要冒失,要小心着些。除非到了婚嫁,千万别透底,省得我们的身份拖累了姑娘,那就是罪过了。”
我谨记着母亲的教诲,即使发现自己对她的关注过多,也只是告诉了相熟的老师,然后默默关心,隐在背后。
直到她问我要我的笔记本,她说,“听同事说,你的笔记比文史书上的内容都丰富,我想学习学习。”
我看着她,想起同事说的话,“那小妮子一定喜欢你,你要抓紧啊!”,我的耳根不自觉红了。
我记得当时我不要脸地说,“我岂止要抓紧,我可是要抓牢,一辈子不松手的。”
愣怔的功夫,她好像有点心虚,又补了一句,“其实,我也想临摹临摹,你的字好好看。”
“可以吗?”许是我沉默良久,她不确定,试探地问我,那语气生怕我不答应似的。
“当然可以。”我把摞在笔记本上的课本拿走,从最底下抽出笔记本,用力压了压,让新摘的白杨树书签更平展些,然后双手递给了她。
“我一定会好好保管的。”姜希信誓旦旦地保证。
“我相信。”我点点头,看到她眼里有不灭的星星。
我想,姜希是喜欢我的。
而我,从三岁那年,就把她放在了心上。
迟早,我要开着父亲的新式轿车,载着我的心上人,看看这世上的星辰月亮。
我想,只怕没有哪个,能比过今日,她眼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