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然记忆中,从小到小学三年级,她都是寸头的样子,或是比寸头长一些。
爸爸说寸头洗头方便,看着清爽。
阿然的模样仔细看是很清秀的,旁人见了都说她的眼睛好看,圆脸圆眼睛,撒娇的时候眼睛湿漉漉的,笑起来一双眉毛总是弯成月牙儿。
只是长时间的寸头模样,还喜欢到处疯跑,旁人都说程家的小丫头像个巴郎子一样。
所以初来县一小,便闹了笑话。
数学老师看她排在女生后面,“哎,新来的那个男同学,怎么站在女生队里?”
旁边的女孩子纷纷帮阿然解围道:“老师,她是女生啦。”
数学老师无言。
上舞蹈课的时候,一位女同学的姿势不太标准,舞蹈老师便指着阿然对那个女生说:“看,你还没这个男生做得标准呢。”
阿然哭笑不得。
阿然便留起来了长发,再也没剪成寸头。
阿然刚来县一小的时候寄宿在了班主任家里,和阿然一起的还有两名学生,都是家在乡里,县上没有房子。
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姓杨,年龄大约三十多岁,不怒自威,说话的声音清透有力,打扮得光鲜亮丽,带了一副墨镜很是时髦。
这是阿然对班主任的初印象。
语文课上,杨老师叫阿然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程然……”
阿然寒假的时候妈妈给她报了个英语补习班,最后还很拽地来个段英文版的自我介绍。
同学们也很给面子地齐刷刷鼓掌。
总之英语补习班还是很有效果的,期末考的时候阿然英语拿了年级第一,据英语老师说是年纪唯一的满分,阿然便做了英语课代表。
但上学的路上总不是一帆风顺的。
阿然的同桌是个男生,叫刘子龙,可见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可那刘子龙太调皮捣蛋,上课爱讲话,老师点了好几次名,但他还爱找阿然说话。
阿然心想:我也爱说话也没他这么爱讲话。遂不理他,刘子龙就拿钢笔捣阿然的胳膊。
阿然很气愤,继续不搭理。刘子龙就改变作战对象,瞄准隔壁桌的男同学。
两小儿叽叽喳喳,一粉笔直冲脑门。
二人被老师安排到走廊里罚站。
阿然和隔壁桌男同学的同桌对视一笑。
后桌是个很文静的女生,也有个很文静的名字,叫宋依晓,说活的声音也很细微,其他同学跟她讲话时总会说:“宋依晓,你声音大点呗。”
阿然笑道:“你的名字和一小同音唉,看来很适合来一小上课。”
宋依晓又安静地笑了笑。
阿然班里老师要求用墨蓝色的钢笔写字,阿然第一次听说这个颜色。不是天蓝色,也不是墨色,而是像深夜天空的颜色。
第一次写作业的时候阿然没有准备好墨蓝色的墨水,宋依晓便主动借给了阿然墨蓝色的墨水和笔芯。
上课第一天阿然表示没什么,都是一些小问题。自己长大了,可以解决。
放学后回到班主任的家里,三个学生住在一个大床。
虽然很拥挤,但是三个小伙伴一起上下学还是很愉快的。
一个同学叫杨英,是杨老师的侄女,年龄比阿然大上两岁,上五年级了,带了一副眼镜,近视度数很高,长得和杨老师不像,但说话的感觉就很像杨老师,阿然有些怵她。
另一个同学叫刘辞沐,她小学一年级在县一小上学,在杨老师家一直住,后来转学回到家那边的小学了,又转回县一小了,和阿然一个班。刘辞沐话不多,喜欢做手工,阿然在教室和老师家经常看到她折千纸鹤和小星星。
杨老师的儿子上高中了,在外地上学,平时很少见到。她的丈夫不怎么在家,也不太爱说话,只有吃饭的时候会见面。
杨老师管得很严,每天会检查阿然三个人的作业,放学后要及时到家,看书学习。
阿然便过上了学校、老师家两点一线的生活。
阿然的反应往往迟钝一些,初到陌生的地方还没觉得什么,大概过了三天的时候,便躲在被子里偷偷流眼泪。
阿然想妈妈了。
她想妈妈做的炒面片、汤面片、捞面、蒸面条、韭菜橛子、豇豆炒肉、糖醋肉、椒盐排骨、大盘鸡、凉拌荆菜。
她还想她的小伙伴了。
县城的天空没有乡下蓝,星星也没有乡下多。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刘辞沐问阿然是不是说梦话,“好像听到你在梦里说大盘鸡?”
阿然嘿嘿一笑。
课间的时候阿然问刘辞沐:“你想不想家呀,一年级的时候怎么能在老师家待那么久,不想家吗?”
“想呀,当然想。”刘辞沐边一折千纸鹤,一边回忆道:“那时候我天天哭,天天跟我妈打电话哭。学校门口的文具店有座机,老板看我打电话哭也安慰我,还请我吃辣条。后来时间一长也就慢慢习惯了,反正周末也能回家,就五天,一眨眼就过去了。你想想,今天是星期四,明天是星期五,明天下午放学后你就可以回家了呀。”
阿然点了点头,想到明天就能回家,又开心了起来。
“不过我爸妈说他们准备在县上买房子了,我可能下个学期就住在自己家了。”刘辞沐开心道。
“真好呀。”阿然有些羡慕。
阿然这两天又认识了个新朋友,叫金摇铃,小名叫小铃铛。小铃铛的婴儿肥很明显,脸圆嘟嘟的,阿然总忍不住捏她的脸蛋,小铃铛也捏阿然的脸蛋,两人捏来捏去,好不滑稽!
但是她们俩真正认识还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学校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经常推着小车,卖烧饼夹火腿肠、烧饼夹里脊、烧饼夹鸡柳……总之,就是烧饼夹万物。
阿然吃过一次烧饼夹里脊便彻底爱上了!
婆婆烙好烧饼边往里加入了酸菜和里脊,浇上一小勺秘制酱汁,阿然接过做好的烧饼,转头就碰到了正在排队的金摇铃。
金摇铃冲着阿然打了招呼,“程然,你也来排队呀,等我一下。”
“好呀。”
阿然站在小推车旁边的柳树下等金摇铃。
金摇铃跑过来,“你点的什么口味呀?”
“夹了里脊肉的。”
金摇铃神秘一笑,“告诉你我的独门点单:烧饼夹鸡柳夹火腿肠,让婆婆把火腿肠烤得焦一些,再浇点油泼辣子,绝了!”
“好呀,我下次一定要试试。”阿然兴致勃勃地点了点头。
“我的小名是叫小铃铛,你可以叫我小铃铛。”
“我的小名是叫阿然,你可以叫我阿然。”
两人边吃烧饼边往教室赶,路上小铃铛问:“你家是在哪呀,你住杨老师家吗?”
阿然回:“我家在四乡,对滴,住杨老师家。”
“杨老师管得严不严呀?我外婆之前还想把我送到杨老师家住一段时间呢。”
“就是要按时起床,吃饭,她还要听写,检查作业,加上我一共三个同学。”
“那人好多呀,还是算了。”小铃铛凑到阿然耳边小声说:“杨老师会打人,没写完的会被竹条打手掌。那个竹条好粗的,还很结实,打在手上好疼的。”小铃铛每每想起来都不敢再忘写作业了,她摇了摇头,“我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外婆想让我去老师家住,但我好怕杨老师呀,就跟外婆讲老师家人满了吧。”
“真的会打人吗?”阿然问。她在乡里读书的时候,就见过一次同学之前相互打架,老师把打架的同学的时候都收拾了一顿,没写作业的都会让同学补上,不会挨打。
小铃铛又回忆道:“是真的,有一次,更严重,杨老师要求订正试卷的错题,没订正的同学都被她叫到讲台上面。她拿起挑水桶的棍子,又长又粗,直接往屁股上打,无论男女。可能她重复了好几次要订正错题,还是有人没订正。不过也就那一次她那棍子打,其余都是拿竹条打了。”
阿然心想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和订正错题。
终于熬到了星期五放学的时候,阿然中午的时候就把书包收拾好,傍晚放学后就直冲车站跑。
司机在等人,不一会儿车就坐满了,有很多穿着校服的学生。
窗外道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倒退,路上行人一闪而过,高楼也不断划过。阿然默默地注视窗外景象,努力记住路线。
回四乡的路要先经过三乡,路过一个加油站,往粮转场走,会经过一片薰衣草田,放眼望去,宛如紫色花海,风吹摇摆下掀起滚滚波浪,阿然看得痴迷了些。
过了薰衣草田便是农家种的玉米地,现在大概是快要收获的季节了。玉米地里,三两个农民带着草帽,在树荫底下乘凉。
终于到四乡了!!!
班车停站的地方就在修车铺的马路对面。
爸爸在铺子外面,坐在小板凳上,给自行车换内胎。
“爸!”刚下车阿然就喊道,她忍不住流眼泪,“妈妈去那了呀?”
“哎呦,哭什么呀。你妈想着你大概这时候回来了,给你买刨冰去了。”
呜呜呜呜——
阿然忍不住抽噎,“妈妈呢?”
“看,你妈回来了,给你带了刨冰。”
妈妈抹了抹阿然的眼泪,笑着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新班级新同学怎么样?班上有人欺负你吗?老师对你好不好?”
“没有什么事,老师同学都很好,也没有人欺负我。”
“只是,爸爸妈妈,我想家了。”
阿然嚎啕大哭,“我好想你们呀,我想回家。”
妈妈摸摸阿然的头,“乖,阿然,你想一想,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希望你去到好的地方读书呀。县里的小学是不是比乡里的小学好,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还有学生,老师教学水平是不是也很厉害,爸爸妈妈希望阿然能够有好的学习环境,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你看妈妈不就是在乡里上的小学初中,妈妈小时候也希望去县里读高中呀,只是那时候家里没钱,弟弟妹妹也要上学,妈妈上不了。爸爸妈妈会供阿然上好的小学、初中、高中还有大学。阿然乖呀,要坚强,要学会独立。妈妈给你买了刨冰拿回家吃吧。”
阿然这时候已经平静下来了,她拿起家里的钥匙就往家走,只是吃刨冰的时候仍忍不住流泪。
阿然默默地抹掉眼泪,心想:阿然不哭,阿然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修车铺里妈妈见阿然走后,又忍不住流眼泪,“她第一次离开家那么久。”
爸爸叹了口气,“家里还有一些存款,我想进一些摩托车。三乡有个马老板,卖摩托车生意挺好的。我们乡里只有一家摩托车店,靠近西街那里,位置也不太好。我们家修车铺位置好,在车站跟前,人流也多。”
妈妈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天天修车也挣不了大钱,你师傅当时不也教你修摩托车了嘛,或者咱们去别人摩托车店里看看是个咋回事。不过要留阿然上学的钱,还要给老师交寄宿费。”
爸爸回道:“好,我去看一看,争取明年这个时候能挣上钱,给县上房子付个首付,贷款买房。”
周六依旧是赶集的时间,修车铺里也会格外地忙,阿然中午给爸爸妈妈送了午饭,下午的时候和赵雅琴一起在集市里逛哒。
周天中午妈妈给阿然做了她喜欢吃的豆角蒸面,带了几件衣服。下午五点阿然从车站出发。
爸爸说寸头洗头方便,看着清爽。
阿然的模样仔细看是很清秀的,旁人见了都说她的眼睛好看,圆脸圆眼睛,撒娇的时候眼睛湿漉漉的,笑起来一双眉毛总是弯成月牙儿。
只是长时间的寸头模样,还喜欢到处疯跑,旁人都说程家的小丫头像个巴郎子一样。
所以初来县一小,便闹了笑话。
数学老师看她排在女生后面,“哎,新来的那个男同学,怎么站在女生队里?”
旁边的女孩子纷纷帮阿然解围道:“老师,她是女生啦。”
数学老师无言。
上舞蹈课的时候,一位女同学的姿势不太标准,舞蹈老师便指着阿然对那个女生说:“看,你还没这个男生做得标准呢。”
阿然哭笑不得。
阿然便留起来了长发,再也没剪成寸头。
阿然刚来县一小的时候寄宿在了班主任家里,和阿然一起的还有两名学生,都是家在乡里,县上没有房子。
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姓杨,年龄大约三十多岁,不怒自威,说话的声音清透有力,打扮得光鲜亮丽,带了一副墨镜很是时髦。
这是阿然对班主任的初印象。
语文课上,杨老师叫阿然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程然……”
阿然寒假的时候妈妈给她报了个英语补习班,最后还很拽地来个段英文版的自我介绍。
同学们也很给面子地齐刷刷鼓掌。
总之英语补习班还是很有效果的,期末考的时候阿然英语拿了年级第一,据英语老师说是年纪唯一的满分,阿然便做了英语课代表。
但上学的路上总不是一帆风顺的。
阿然的同桌是个男生,叫刘子龙,可见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可那刘子龙太调皮捣蛋,上课爱讲话,老师点了好几次名,但他还爱找阿然说话。
阿然心想:我也爱说话也没他这么爱讲话。遂不理他,刘子龙就拿钢笔捣阿然的胳膊。
阿然很气愤,继续不搭理。刘子龙就改变作战对象,瞄准隔壁桌的男同学。
两小儿叽叽喳喳,一粉笔直冲脑门。
二人被老师安排到走廊里罚站。
阿然和隔壁桌男同学的同桌对视一笑。
后桌是个很文静的女生,也有个很文静的名字,叫宋依晓,说活的声音也很细微,其他同学跟她讲话时总会说:“宋依晓,你声音大点呗。”
阿然笑道:“你的名字和一小同音唉,看来很适合来一小上课。”
宋依晓又安静地笑了笑。
阿然班里老师要求用墨蓝色的钢笔写字,阿然第一次听说这个颜色。不是天蓝色,也不是墨色,而是像深夜天空的颜色。
第一次写作业的时候阿然没有准备好墨蓝色的墨水,宋依晓便主动借给了阿然墨蓝色的墨水和笔芯。
上课第一天阿然表示没什么,都是一些小问题。自己长大了,可以解决。
放学后回到班主任的家里,三个学生住在一个大床。
虽然很拥挤,但是三个小伙伴一起上下学还是很愉快的。
一个同学叫杨英,是杨老师的侄女,年龄比阿然大上两岁,上五年级了,带了一副眼镜,近视度数很高,长得和杨老师不像,但说话的感觉就很像杨老师,阿然有些怵她。
另一个同学叫刘辞沐,她小学一年级在县一小上学,在杨老师家一直住,后来转学回到家那边的小学了,又转回县一小了,和阿然一个班。刘辞沐话不多,喜欢做手工,阿然在教室和老师家经常看到她折千纸鹤和小星星。
杨老师的儿子上高中了,在外地上学,平时很少见到。她的丈夫不怎么在家,也不太爱说话,只有吃饭的时候会见面。
杨老师管得很严,每天会检查阿然三个人的作业,放学后要及时到家,看书学习。
阿然便过上了学校、老师家两点一线的生活。
阿然的反应往往迟钝一些,初到陌生的地方还没觉得什么,大概过了三天的时候,便躲在被子里偷偷流眼泪。
阿然想妈妈了。
她想妈妈做的炒面片、汤面片、捞面、蒸面条、韭菜橛子、豇豆炒肉、糖醋肉、椒盐排骨、大盘鸡、凉拌荆菜。
她还想她的小伙伴了。
县城的天空没有乡下蓝,星星也没有乡下多。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刘辞沐问阿然是不是说梦话,“好像听到你在梦里说大盘鸡?”
阿然嘿嘿一笑。
课间的时候阿然问刘辞沐:“你想不想家呀,一年级的时候怎么能在老师家待那么久,不想家吗?”
“想呀,当然想。”刘辞沐边一折千纸鹤,一边回忆道:“那时候我天天哭,天天跟我妈打电话哭。学校门口的文具店有座机,老板看我打电话哭也安慰我,还请我吃辣条。后来时间一长也就慢慢习惯了,反正周末也能回家,就五天,一眨眼就过去了。你想想,今天是星期四,明天是星期五,明天下午放学后你就可以回家了呀。”
阿然点了点头,想到明天就能回家,又开心了起来。
“不过我爸妈说他们准备在县上买房子了,我可能下个学期就住在自己家了。”刘辞沐开心道。
“真好呀。”阿然有些羡慕。
阿然这两天又认识了个新朋友,叫金摇铃,小名叫小铃铛。小铃铛的婴儿肥很明显,脸圆嘟嘟的,阿然总忍不住捏她的脸蛋,小铃铛也捏阿然的脸蛋,两人捏来捏去,好不滑稽!
但是她们俩真正认识还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学校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经常推着小车,卖烧饼夹火腿肠、烧饼夹里脊、烧饼夹鸡柳……总之,就是烧饼夹万物。
阿然吃过一次烧饼夹里脊便彻底爱上了!
婆婆烙好烧饼边往里加入了酸菜和里脊,浇上一小勺秘制酱汁,阿然接过做好的烧饼,转头就碰到了正在排队的金摇铃。
金摇铃冲着阿然打了招呼,“程然,你也来排队呀,等我一下。”
“好呀。”
阿然站在小推车旁边的柳树下等金摇铃。
金摇铃跑过来,“你点的什么口味呀?”
“夹了里脊肉的。”
金摇铃神秘一笑,“告诉你我的独门点单:烧饼夹鸡柳夹火腿肠,让婆婆把火腿肠烤得焦一些,再浇点油泼辣子,绝了!”
“好呀,我下次一定要试试。”阿然兴致勃勃地点了点头。
“我的小名是叫小铃铛,你可以叫我小铃铛。”
“我的小名是叫阿然,你可以叫我阿然。”
两人边吃烧饼边往教室赶,路上小铃铛问:“你家是在哪呀,你住杨老师家吗?”
阿然回:“我家在四乡,对滴,住杨老师家。”
“杨老师管得严不严呀?我外婆之前还想把我送到杨老师家住一段时间呢。”
“就是要按时起床,吃饭,她还要听写,检查作业,加上我一共三个同学。”
“那人好多呀,还是算了。”小铃铛凑到阿然耳边小声说:“杨老师会打人,没写完的会被竹条打手掌。那个竹条好粗的,还很结实,打在手上好疼的。”小铃铛每每想起来都不敢再忘写作业了,她摇了摇头,“我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外婆想让我去老师家住,但我好怕杨老师呀,就跟外婆讲老师家人满了吧。”
“真的会打人吗?”阿然问。她在乡里读书的时候,就见过一次同学之前相互打架,老师把打架的同学的时候都收拾了一顿,没写作业的都会让同学补上,不会挨打。
小铃铛又回忆道:“是真的,有一次,更严重,杨老师要求订正试卷的错题,没订正的同学都被她叫到讲台上面。她拿起挑水桶的棍子,又长又粗,直接往屁股上打,无论男女。可能她重复了好几次要订正错题,还是有人没订正。不过也就那一次她那棍子打,其余都是拿竹条打了。”
阿然心想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和订正错题。
终于熬到了星期五放学的时候,阿然中午的时候就把书包收拾好,傍晚放学后就直冲车站跑。
司机在等人,不一会儿车就坐满了,有很多穿着校服的学生。
窗外道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倒退,路上行人一闪而过,高楼也不断划过。阿然默默地注视窗外景象,努力记住路线。
回四乡的路要先经过三乡,路过一个加油站,往粮转场走,会经过一片薰衣草田,放眼望去,宛如紫色花海,风吹摇摆下掀起滚滚波浪,阿然看得痴迷了些。
过了薰衣草田便是农家种的玉米地,现在大概是快要收获的季节了。玉米地里,三两个农民带着草帽,在树荫底下乘凉。
终于到四乡了!!!
班车停站的地方就在修车铺的马路对面。
爸爸在铺子外面,坐在小板凳上,给自行车换内胎。
“爸!”刚下车阿然就喊道,她忍不住流眼泪,“妈妈去那了呀?”
“哎呦,哭什么呀。你妈想着你大概这时候回来了,给你买刨冰去了。”
呜呜呜呜——
阿然忍不住抽噎,“妈妈呢?”
“看,你妈回来了,给你带了刨冰。”
妈妈抹了抹阿然的眼泪,笑着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新班级新同学怎么样?班上有人欺负你吗?老师对你好不好?”
“没有什么事,老师同学都很好,也没有人欺负我。”
“只是,爸爸妈妈,我想家了。”
阿然嚎啕大哭,“我好想你们呀,我想回家。”
妈妈摸摸阿然的头,“乖,阿然,你想一想,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希望你去到好的地方读书呀。县里的小学是不是比乡里的小学好,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还有学生,老师教学水平是不是也很厉害,爸爸妈妈希望阿然能够有好的学习环境,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你看妈妈不就是在乡里上的小学初中,妈妈小时候也希望去县里读高中呀,只是那时候家里没钱,弟弟妹妹也要上学,妈妈上不了。爸爸妈妈会供阿然上好的小学、初中、高中还有大学。阿然乖呀,要坚强,要学会独立。妈妈给你买了刨冰拿回家吃吧。”
阿然这时候已经平静下来了,她拿起家里的钥匙就往家走,只是吃刨冰的时候仍忍不住流泪。
阿然默默地抹掉眼泪,心想:阿然不哭,阿然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修车铺里妈妈见阿然走后,又忍不住流眼泪,“她第一次离开家那么久。”
爸爸叹了口气,“家里还有一些存款,我想进一些摩托车。三乡有个马老板,卖摩托车生意挺好的。我们乡里只有一家摩托车店,靠近西街那里,位置也不太好。我们家修车铺位置好,在车站跟前,人流也多。”
妈妈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天天修车也挣不了大钱,你师傅当时不也教你修摩托车了嘛,或者咱们去别人摩托车店里看看是个咋回事。不过要留阿然上学的钱,还要给老师交寄宿费。”
爸爸回道:“好,我去看一看,争取明年这个时候能挣上钱,给县上房子付个首付,贷款买房。”
周六依旧是赶集的时间,修车铺里也会格外地忙,阿然中午给爸爸妈妈送了午饭,下午的时候和赵雅琴一起在集市里逛哒。
周天中午妈妈给阿然做了她喜欢吃的豆角蒸面,带了几件衣服。下午五点阿然从车站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