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山拜师(下)
“小姐,您的深衣做好了。”梁府里,玥儿一脸不悦,端着托盘走进叔乐的屋子,随便找了个漆案放那了。
那托盘里的深衣,是叔乐为靡山求学准备的。两次拜访都被拒绝,玥儿心想这学是上不了了,衣物怕是也用不上了。
可叔乐倒是高兴,放下手中的书简,奔着新衣来查看。
“小姐怎的还那么喜悦?”玥儿不解。
“新衣做好了,过阵子我就穿着它去靡山。”
“还去?这闭门羹小姐还没吃够?”玥儿不耐烦了。
“什么闭门羹呀?你可还记得咱们临走时,张子说了什么?”叔乐看玥儿一脸迷惑,笑了。
“嗯,张子说,小姐若是个男子,他定收你为徒。”玥儿不解,这话怎么听都不像答应下来的样子。
“这就对了。张子定是认为,无论治学态度,还是人格品行,我都与其他学生无异,是可塑之才。”叔乐娓娓道,张子虽为谋圣,但终究是个人。是人就不能免俗。张子收个女徒弟,说出去终究是不好听。
“那小姐打算怎么办?”
“得想个让张子找不出理由拒绝的办法。”叔乐命玥儿,“你去把我的兽纹刀拿来。”
“要那兽纹刀作甚?难不成要送给张子?这可是申王赏的。”玥儿问。
说起这兽纹刀,不怪玥儿谨慎,它确实有来头。
去年孟秋戌月,申王秋弥,在麓山下苑囿狩猎,王公贵族皆可参加,家中女眷亦可跟随观战,梁昭便带了梁夫人和叔乐。
狩猎期间,叔乐突然不见了,梁昭带梁元、梁华等人去寻找。找了三天三夜都未见到人,梁家人开始慌了,梁夫人更是愁得不吃不喝,天天在猎场等待。
第四日,梁昭依旧带人去麓山中寻找。这天日头落得早,一轮血月当空,山中寂静,栾树花开遍山野,被血红的月光映照着,满树枝头红粉闪烁,一片一片,似云霞缭绕,盛大灿烂,却也美得幽深诡异。
梁昭无心观赏这血月栾花,他带着两个儿子和一行侍卫在山间行走,努力在栾树枝枝叉叉间辨别方向。
突然,山上有狼叫声传来,凄厉的声音回荡在夜空中,让人心头一颤。梁昭心中猛地一沉,深感不妙,他嗅到了肃杀之气。
叔乐该不会遇到狼了?梁昭担心,若是叔乐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对得起故人。
不知是幻觉还是真实,那狼叫声似乎越来越近,梁昭一行人都提高警惕,握紧手里的刀剑,严阵以待。
不一会,前方远处的山路传来声响,似乎有一活物走来。梁昭等人停止了动作,努力让视线穿过栾树林,去分辨前方是何物。
那活物越来越近,凝神望去,果真是一只毛色银灰的狼,而且这狼比寻常灰狼要大出许多。
梁昭给众人一个眼神,大家刚要展开围杀,梁华却发现蹊跷,压低声音道:“父亲,好像有人。”
梁昭再仔细看,那狼身上确实伏坐着个人。再仔细看,竟是叔乐。
众人大惊。叔乐似乎也感觉到梁昭这边的动静,缓缓直立起后背,她身上只剩下一席白色泽服,下半张脸和胸前一片血迹。
和那瘆人的鲜血相比,叔乐的眼神毫无惧色,平静如水,只是有一点疲惫。
她就这样骑着狼,迎着栾树花香而来。苍穹血月照亮她的轮廓,白色衣衫反射出一圈光晕,脸上幽明参半,似野兽幻化,缥缈绝尘,又带着野性血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申王听闻大惊,深感叔乐这场经历之传奇,赐她“御狼将”称号,还要给封赏。叔乐一时不知道要什么,便讨了申王食案上用来割肉的兽纹刀,以此刀为信物,待到有想要的东西,便将刀归还,换取封赏。
这兽纹刀放置了一年,不想今日用上了。叔乐拿了这刀,让父亲带着自己进宫见申王。
又过了十日,张子和众徒如往常,在学馆讲学。
叔乐带着玥儿不请自来,她就穿着那件新做的水滴白涡纹深衣,腰间螺钿紫腰封上装饰着银制透雕牌饰,悬挂着珍珠串的碧玉组佩。
两人走进屋内,玥儿拿了草席,找了个离张子稍近的位置摆上,叔乐坐下。
“你这是……”张子惊诧。
“十日前,申王将此地赏给我,现在这里是我的封地。”
原来,叔乐拿着兽纹刀,去申王那里兑现封赏了,便是靡山这块地。
“你,你要干什么?”有学子觉得叔乐来者不善。
“我在自己的封地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今日我来此,若是高兴了,就将这院子拓一拓,再盖几间房。若是不高兴,我就把这拆了。”叔乐一副傲娇的表情。
“你说拆就拆?”那学子不服。
“这院子原是弃房吧?也不是你们谁的私产,我说拆便能拆。”叔乐言语霸道,谁都奈何不了。
倒是张子突然笑起来,手指朝着叔乐点了点,“你呀,哈哈。”
张子并不觉得冒犯,其实这几日,他就等着叔乐呢。先前给她出难题,就是要看看这女娃有多大的决心。
“罢了罢了,既来了,你便在这听一听。只是老夫与众徒所议之事,若有冒犯,还请见谅。”
虽然叔乐已经坐在他面前,但还有一关。
张子有一名弟子,名叫郑月,是虞国人,前些日子刚从晋国游学归来,亲历了晋国与高国在河东的战争。
他让郑月讲述一路见闻,令其他弟子分析战况局势。此番表面上是考众弟子,其实考的是叔乐。叔乐生父魏广死于晋国,张子要看看叔乐听闻晋国之事,有什么反应。
“那晋国与高国争夺河东之地,真是一场血战啊,惨不忍睹。弟子曾在死去的晋兵腹中看到还未化糜的杂草……”
“晋兵连粮草都没了,竟已食杂草?”一弟子问。
“粮草缺,但还是有,关键是兵没有。晋国复国以来,征战不断,兵力消耗严重。没兵就要征兵,如今晋人几乎是全民皆兵。那腹中见杂草的,多是刚投军的百姓,从总角小儿到花甲白头。第一次上战场,还没吃上军粮就死了。”郑月解释。
“那高国军队岂不是在和百姓打仗,能下得去手吗?”另一弟子道。
“百姓?呵呵。晋人厮杀起来,简直如豺狼虎豹,凶残至极。再说,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还有什么下不去手。”郑月叹了口气。
张子看了一眼叔乐。她一脸疑云,但听得认真。
“管艺,你也说说。”张子点管艺。
叔乐听到管艺的名字,立马转身。她的目光追着他,从席上起身。今天管艺穿着一身葭灰色衣裳,半逆着光,如湖中芦苇,空灵绝尘。
“晋人愿意饿着肚子打仗,想必也是有原因的。”管艺仔细将自己的见解道来。
当年,晋国贵族卫常不满国君晋绍公变法,发动政变,夺取国君之位。晋公子季以为卫常窃国,与之厮杀。但公子季的私兵不敌国军,一路败北,退居到易岭,自立为国君,称晋伯公。
晋国一下子有两个国君,且势不两立,这让申国看到机会。申王以扶持公子季为名,发兵晋国,要一举拿下卫常。
申军打到晋国都城晋阳之时,还是晋人自己打开的城门。不想申军一入城中,便烧杀抢掠,蹂躏晋国子民,破坏晋国宗庙。
申国左司马梁昭擒拿卫常后,带领军队乘胜追击,打到易岭,将晋伯公诛杀。
话说到这,叔乐脸上多了些惆怅。父亲就是那年立了大功,提拔为都尉,还封了爵位。当时父亲多么得意……
管艺注意到叔乐的情绪,停止言语。他虽然不知道详细原委,但也能猜个大概。毕竟叔乐是左司马梁昭的义女,想必听见自己的家人参与了这场不义之战,心里不是滋味。
“继续说。”张子虽说跟管艺说话,但眼睛却看着叔乐。
“嗯?是。”管艺犹犹豫豫,声音弱了下来。
“晋国被申国强占的那几年,幸存的晋人名义上是国人,其实,其实如同申国的奴隶……”
正如管艺所言,申王对本国人有一套法制,对晋人又是一套法制,还宣称晋人如虎狼,须以严苛之法缚之。
晋人陷入两难境地,若是留在本国,就要受到申国的欺压,若是逃亡到其他国家,便没地可种,成了真正的流民。
恰在此时,晋伯公之子姬铎出现,改变了局面。原来,晋伯公死后,姬铎便逃到虞国。三年后,借赤狄兵力打回晋国,驱逐申人,自己做回国君之位,称晋儒公。
迎回自己的国君,晋人自然喜不自胜。一个能够复国的国君,有很大可能会带领百姓收回失去的山河。
晋国的复国之战,虽战况惨烈,但没输过一场。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姬铎身上,才如此奋不顾身。
张子听管艺一番分析,赞许地点了点头。转而问叔乐有什么想法。
“晋国在姬铎治下,虽逢战必胜,但叔乐以为,此战未必。”她细道其中原委。
当年,晋国被申国所占的,均是中心地带富庶的城池和良田,周边土地城池则被其他国家瓜分。唯有高国,本身就是晋国贵族高怀的封地。高怀在国中大乱之际,让处于西南的高地独立为一国,自己当国君。
姬铎与其他国家打,是收回失地。这些君主打烦了,把土地城池还给他便是。但与高国打,明面上也是收回失地,可对于高怀来说,则是灭国,高怀自然要垂死抵抗。
“猎豹速度惊人,但未必每次都能捕到食物。只因奔跑耗力,若不能速战速决,气力便消耗殆尽,猎物最终被鬣狗抢走。”叔乐以为,晋军没有打持久战的实力,此战晋国必败。
“你只知晋军欲速不达,没有胜算。可知为何欲速不达?”张子捋着胡须,进入正题。
“因为以恨引战,虽战力强悍,但终究是为一时痛快,不能长久。”叔乐答。
“嗯,你说对了,但没说透。”张子闭目,等待叔乐说出理想的答案。
叔乐皱着眉思索,又悄悄扭过头看管艺,此时管艺也饱含期待地看着她。叔乐想起方才管艺分析晋人的心理变化,此刻便有了答案。
“晋人恨申国,所以姬铎以恨引战,可以一呼百应,极速退申。可晋人并没那么恨高怀,是姬家恨高怀,此时姬铎仍旧以恨引战,才是图一时之痛快。待到疲倦之时,晋人未必誓死追随。”
“那你觉得,如何让晋人誓死追随呢?”张子继续发问。
“自当是惠及晋人。”叔乐答。
“嗯。”张子睁开了眼睛,满意地点点头,又对管艺说,“艺,你来说说。”
管艺起身,对叔乐笑了一下,“若为长久,必以愿引战。”
“何为以愿引战?”张子问。
“愿,乃民心之所愿,天下太平,政治昌明,人人安居乐业。以愿引战,目的却不是战,是破局,破这乱世纷争之局。战为死,破为生。向死而生,死得其所。”
“哈哈,好一个向死而生,死得其所。”张子大笑。他要在叔乐心中抹去仇恨,种下一个太平愿景。
“孩子,你可知身为谋士,第一要谋是什么?”他问叔乐。
“治国安邦之道?”叔乐心下不确定,小心翼翼地回答。
张子摇摇头,“谋士之第一要谋,便是寻明君追随。明君者,保民而王啊。你定要记住。”
叔乐走到张子面前,磕了三个头。“先生教我。”
“你莫急,方才不是说,今日若是高兴,就把我这学馆拓一拓。”张子言下之意,新盖屋舍,就是为了叔乐住宿方便。以后,她就是张子名正言顺的徒弟了。
那托盘里的深衣,是叔乐为靡山求学准备的。两次拜访都被拒绝,玥儿心想这学是上不了了,衣物怕是也用不上了。
可叔乐倒是高兴,放下手中的书简,奔着新衣来查看。
“小姐怎的还那么喜悦?”玥儿不解。
“新衣做好了,过阵子我就穿着它去靡山。”
“还去?这闭门羹小姐还没吃够?”玥儿不耐烦了。
“什么闭门羹呀?你可还记得咱们临走时,张子说了什么?”叔乐看玥儿一脸迷惑,笑了。
“嗯,张子说,小姐若是个男子,他定收你为徒。”玥儿不解,这话怎么听都不像答应下来的样子。
“这就对了。张子定是认为,无论治学态度,还是人格品行,我都与其他学生无异,是可塑之才。”叔乐娓娓道,张子虽为谋圣,但终究是个人。是人就不能免俗。张子收个女徒弟,说出去终究是不好听。
“那小姐打算怎么办?”
“得想个让张子找不出理由拒绝的办法。”叔乐命玥儿,“你去把我的兽纹刀拿来。”
“要那兽纹刀作甚?难不成要送给张子?这可是申王赏的。”玥儿问。
说起这兽纹刀,不怪玥儿谨慎,它确实有来头。
去年孟秋戌月,申王秋弥,在麓山下苑囿狩猎,王公贵族皆可参加,家中女眷亦可跟随观战,梁昭便带了梁夫人和叔乐。
狩猎期间,叔乐突然不见了,梁昭带梁元、梁华等人去寻找。找了三天三夜都未见到人,梁家人开始慌了,梁夫人更是愁得不吃不喝,天天在猎场等待。
第四日,梁昭依旧带人去麓山中寻找。这天日头落得早,一轮血月当空,山中寂静,栾树花开遍山野,被血红的月光映照着,满树枝头红粉闪烁,一片一片,似云霞缭绕,盛大灿烂,却也美得幽深诡异。
梁昭无心观赏这血月栾花,他带着两个儿子和一行侍卫在山间行走,努力在栾树枝枝叉叉间辨别方向。
突然,山上有狼叫声传来,凄厉的声音回荡在夜空中,让人心头一颤。梁昭心中猛地一沉,深感不妙,他嗅到了肃杀之气。
叔乐该不会遇到狼了?梁昭担心,若是叔乐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对得起故人。
不知是幻觉还是真实,那狼叫声似乎越来越近,梁昭一行人都提高警惕,握紧手里的刀剑,严阵以待。
不一会,前方远处的山路传来声响,似乎有一活物走来。梁昭等人停止了动作,努力让视线穿过栾树林,去分辨前方是何物。
那活物越来越近,凝神望去,果真是一只毛色银灰的狼,而且这狼比寻常灰狼要大出许多。
梁昭给众人一个眼神,大家刚要展开围杀,梁华却发现蹊跷,压低声音道:“父亲,好像有人。”
梁昭再仔细看,那狼身上确实伏坐着个人。再仔细看,竟是叔乐。
众人大惊。叔乐似乎也感觉到梁昭这边的动静,缓缓直立起后背,她身上只剩下一席白色泽服,下半张脸和胸前一片血迹。
和那瘆人的鲜血相比,叔乐的眼神毫无惧色,平静如水,只是有一点疲惫。
她就这样骑着狼,迎着栾树花香而来。苍穹血月照亮她的轮廓,白色衣衫反射出一圈光晕,脸上幽明参半,似野兽幻化,缥缈绝尘,又带着野性血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申王听闻大惊,深感叔乐这场经历之传奇,赐她“御狼将”称号,还要给封赏。叔乐一时不知道要什么,便讨了申王食案上用来割肉的兽纹刀,以此刀为信物,待到有想要的东西,便将刀归还,换取封赏。
这兽纹刀放置了一年,不想今日用上了。叔乐拿了这刀,让父亲带着自己进宫见申王。
又过了十日,张子和众徒如往常,在学馆讲学。
叔乐带着玥儿不请自来,她就穿着那件新做的水滴白涡纹深衣,腰间螺钿紫腰封上装饰着银制透雕牌饰,悬挂着珍珠串的碧玉组佩。
两人走进屋内,玥儿拿了草席,找了个离张子稍近的位置摆上,叔乐坐下。
“你这是……”张子惊诧。
“十日前,申王将此地赏给我,现在这里是我的封地。”
原来,叔乐拿着兽纹刀,去申王那里兑现封赏了,便是靡山这块地。
“你,你要干什么?”有学子觉得叔乐来者不善。
“我在自己的封地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今日我来此,若是高兴了,就将这院子拓一拓,再盖几间房。若是不高兴,我就把这拆了。”叔乐一副傲娇的表情。
“你说拆就拆?”那学子不服。
“这院子原是弃房吧?也不是你们谁的私产,我说拆便能拆。”叔乐言语霸道,谁都奈何不了。
倒是张子突然笑起来,手指朝着叔乐点了点,“你呀,哈哈。”
张子并不觉得冒犯,其实这几日,他就等着叔乐呢。先前给她出难题,就是要看看这女娃有多大的决心。
“罢了罢了,既来了,你便在这听一听。只是老夫与众徒所议之事,若有冒犯,还请见谅。”
虽然叔乐已经坐在他面前,但还有一关。
张子有一名弟子,名叫郑月,是虞国人,前些日子刚从晋国游学归来,亲历了晋国与高国在河东的战争。
他让郑月讲述一路见闻,令其他弟子分析战况局势。此番表面上是考众弟子,其实考的是叔乐。叔乐生父魏广死于晋国,张子要看看叔乐听闻晋国之事,有什么反应。
“那晋国与高国争夺河东之地,真是一场血战啊,惨不忍睹。弟子曾在死去的晋兵腹中看到还未化糜的杂草……”
“晋兵连粮草都没了,竟已食杂草?”一弟子问。
“粮草缺,但还是有,关键是兵没有。晋国复国以来,征战不断,兵力消耗严重。没兵就要征兵,如今晋人几乎是全民皆兵。那腹中见杂草的,多是刚投军的百姓,从总角小儿到花甲白头。第一次上战场,还没吃上军粮就死了。”郑月解释。
“那高国军队岂不是在和百姓打仗,能下得去手吗?”另一弟子道。
“百姓?呵呵。晋人厮杀起来,简直如豺狼虎豹,凶残至极。再说,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还有什么下不去手。”郑月叹了口气。
张子看了一眼叔乐。她一脸疑云,但听得认真。
“管艺,你也说说。”张子点管艺。
叔乐听到管艺的名字,立马转身。她的目光追着他,从席上起身。今天管艺穿着一身葭灰色衣裳,半逆着光,如湖中芦苇,空灵绝尘。
“晋人愿意饿着肚子打仗,想必也是有原因的。”管艺仔细将自己的见解道来。
当年,晋国贵族卫常不满国君晋绍公变法,发动政变,夺取国君之位。晋公子季以为卫常窃国,与之厮杀。但公子季的私兵不敌国军,一路败北,退居到易岭,自立为国君,称晋伯公。
晋国一下子有两个国君,且势不两立,这让申国看到机会。申王以扶持公子季为名,发兵晋国,要一举拿下卫常。
申军打到晋国都城晋阳之时,还是晋人自己打开的城门。不想申军一入城中,便烧杀抢掠,蹂躏晋国子民,破坏晋国宗庙。
申国左司马梁昭擒拿卫常后,带领军队乘胜追击,打到易岭,将晋伯公诛杀。
话说到这,叔乐脸上多了些惆怅。父亲就是那年立了大功,提拔为都尉,还封了爵位。当时父亲多么得意……
管艺注意到叔乐的情绪,停止言语。他虽然不知道详细原委,但也能猜个大概。毕竟叔乐是左司马梁昭的义女,想必听见自己的家人参与了这场不义之战,心里不是滋味。
“继续说。”张子虽说跟管艺说话,但眼睛却看着叔乐。
“嗯?是。”管艺犹犹豫豫,声音弱了下来。
“晋国被申国强占的那几年,幸存的晋人名义上是国人,其实,其实如同申国的奴隶……”
正如管艺所言,申王对本国人有一套法制,对晋人又是一套法制,还宣称晋人如虎狼,须以严苛之法缚之。
晋人陷入两难境地,若是留在本国,就要受到申国的欺压,若是逃亡到其他国家,便没地可种,成了真正的流民。
恰在此时,晋伯公之子姬铎出现,改变了局面。原来,晋伯公死后,姬铎便逃到虞国。三年后,借赤狄兵力打回晋国,驱逐申人,自己做回国君之位,称晋儒公。
迎回自己的国君,晋人自然喜不自胜。一个能够复国的国君,有很大可能会带领百姓收回失去的山河。
晋国的复国之战,虽战况惨烈,但没输过一场。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姬铎身上,才如此奋不顾身。
张子听管艺一番分析,赞许地点了点头。转而问叔乐有什么想法。
“晋国在姬铎治下,虽逢战必胜,但叔乐以为,此战未必。”她细道其中原委。
当年,晋国被申国所占的,均是中心地带富庶的城池和良田,周边土地城池则被其他国家瓜分。唯有高国,本身就是晋国贵族高怀的封地。高怀在国中大乱之际,让处于西南的高地独立为一国,自己当国君。
姬铎与其他国家打,是收回失地。这些君主打烦了,把土地城池还给他便是。但与高国打,明面上也是收回失地,可对于高怀来说,则是灭国,高怀自然要垂死抵抗。
“猎豹速度惊人,但未必每次都能捕到食物。只因奔跑耗力,若不能速战速决,气力便消耗殆尽,猎物最终被鬣狗抢走。”叔乐以为,晋军没有打持久战的实力,此战晋国必败。
“你只知晋军欲速不达,没有胜算。可知为何欲速不达?”张子捋着胡须,进入正题。
“因为以恨引战,虽战力强悍,但终究是为一时痛快,不能长久。”叔乐答。
“嗯,你说对了,但没说透。”张子闭目,等待叔乐说出理想的答案。
叔乐皱着眉思索,又悄悄扭过头看管艺,此时管艺也饱含期待地看着她。叔乐想起方才管艺分析晋人的心理变化,此刻便有了答案。
“晋人恨申国,所以姬铎以恨引战,可以一呼百应,极速退申。可晋人并没那么恨高怀,是姬家恨高怀,此时姬铎仍旧以恨引战,才是图一时之痛快。待到疲倦之时,晋人未必誓死追随。”
“那你觉得,如何让晋人誓死追随呢?”张子继续发问。
“自当是惠及晋人。”叔乐答。
“嗯。”张子睁开了眼睛,满意地点点头,又对管艺说,“艺,你来说说。”
管艺起身,对叔乐笑了一下,“若为长久,必以愿引战。”
“何为以愿引战?”张子问。
“愿,乃民心之所愿,天下太平,政治昌明,人人安居乐业。以愿引战,目的却不是战,是破局,破这乱世纷争之局。战为死,破为生。向死而生,死得其所。”
“哈哈,好一个向死而生,死得其所。”张子大笑。他要在叔乐心中抹去仇恨,种下一个太平愿景。
“孩子,你可知身为谋士,第一要谋是什么?”他问叔乐。
“治国安邦之道?”叔乐心下不确定,小心翼翼地回答。
张子摇摇头,“谋士之第一要谋,便是寻明君追随。明君者,保民而王啊。你定要记住。”
叔乐走到张子面前,磕了三个头。“先生教我。”
“你莫急,方才不是说,今日若是高兴,就把我这学馆拓一拓。”张子言下之意,新盖屋舍,就是为了叔乐住宿方便。以后,她就是张子名正言顺的徒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