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谁倚马渡桥边过
谁打马渡前过回身唤取酒喝一口
低声问是谁家姑娘如花似玉为谁留
春风又绿江南岸,万象更新,柳条又一次吐了嫩芽。江南无意间又一次漫步到渡口,看着奔流江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渡口边的老渔夫,幽幽的叹了口气,笑着说,“南娘,你今个怎么来的这么早?往常还要晚小半个时辰,快日落时才来呢。”江南回过神,笑得很灿烂,“阿爷,我昨夜做了个梦,梦里有个人带回了他的消息,梦里他回来了……”江南脸上的神色有些寂寥,看到老渔夫担忧的目光,方又振作精神,笑着说“今儿个又碰巧,手上的活结束的早,我就想着早点过来看看。”
老渔夫又长叹了一口气,面色越发地难看。江南有些焦急地问道,“阿爷,你怎么了?是这几日倒春寒,你不小心受了寒吗?我前日就叮嘱过,让你多加件衣服,你就是不听。唉,那您今天早点收工,我陪您一块去刘大夫那瞧瞧。”老渔夫是那年江霖坐的那艘船的船主的父亲,吃了一辈子水上的饭,现如今老了,老了,可还是舍不下这片水。这边在这水上做了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渔夫,偶尔兴致来了,也会载载客,日子也是好不惬意。怎么形容呢?反正就是家里人劝了不知多少回,至今也没把他劝回家安享晚年。
老渔夫是江南在渡口边遇见的。见得多了,一来二去,两人便也熟识了。老渔夫欣赏江南的温柔善良,熟识后更是把她当女儿一样疼惜。老渔夫急忙摆手,“南娘,不妨事的,我这把老骨头你还不知道吗?可硬朗着呢,少说还能撑个十年。再说了,老渔夫这心里头,存这事呢。心里有牵挂,这口气堵在那里,怎么也不会就这样轻易离开的。”
江南有些生气,生气老渔夫说这些生啊,死的,当下便说,“这生啊,死的,是能随意挂在嘴边的吗?多大年纪了,一点都不忌讳。我看你啊,就是该,就该让你牵挂着才好呢。”
老渔夫也不生气,笑呵呵的说,“你这丫头,放心好了,我怎么说也要看一眼你过的开怀,我才放心啊。不过,真是不知道那小子有什么好的,硬是把你这么个好姑娘给生生耽误了。南娘,不要等他了,镇里的王秀才见了你一次便上了心,他虽然有过一门亲事,但现在是一个人,又没有孩子累赘,你嫁过去就可以当家作主,人才也好……”
听着老渔夫絮絮叨叨的说着,江南深感他的用心,可这不一样。无法,只得先先前经历过的那几次一样。江南佯装生气,她知道若是自己不发下火,阿爷这边怕是还能念叨上小半个时辰。这可不行,江南的耳朵可受不了,“阿爷,您呀,总是这般不正经。哼,老不羞。好吧,今日我可把话跟您说清了,下回您要是还这样,我可是要真生气了。家里早就为我立了女户,我可是一家之主,自己当家作主,又不用顾及旁人,看人脸色,日子过的好不自在。您可不能这样了。我过的很好,真的,真的很好。”江南反复这样告诉自己。
老渔夫一时间有些震惊,但还是为江南高兴,毕竟立了女户,外头那边说闲话的也少了,确实是少些顾及。可是,傻丫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般好,你怎么会每日来这渡口边,又怎么一遍遍说自己过的好呢。老渔夫笑着对江南说,“哈哈哈,南娘,生气了。小姑娘家家的,还这么不禁逗。你不喜欢,我不说便是了。这天色也不早了,你早些家去,这渡口边,有我守着。若是,有了消息,我第一时间来告诉你。你个姑娘家太晚回去不好。”老渔翁也不恼,笑着对江南说。
“嗯”,江南也笑着应了,“阿爷,晓得了。这路我熟着呢,您就别担心了。”看着老渔夫渐渐板起来的脸,江南忙道,“好了,阿爷。我这就回去了。若是,若是有消息了,或者人回来了,您定要差人来告诉我一声。还有,您也要顾着点自己的身体,早些回家去。”老渔夫看着江南远去的身影,笑骂了句,“这丫头。”
又一日,春光明媚。一个少年身骑白马渡口边经过,“船家,向您讨碗水喝。”
可谓是“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
老渔夫见到这样神采飞扬,鲜妍明丽的少年也不由得心间欢喜,笑着打了一碗水,递给少年,“小官人是打哪来的?我们这地方虽小,但这景色是没话说的,还有就是这儿水也好,回味甘甜。小官人若是不忙,不忙在这留几日,看看这湖光山色。”
少年将水饮尽,扬起一张笑脸答道,“我呀,是打长安来的,本是要往扬州去。可这带风景太好,可能真要像老人家说的,多留几日了。”说着说着少年却突然愣住不说话。老渔夫原本也正笑着应和着,看着突然愣神的少年,顺着他的视线又看到了堤上对江南,了然一笑。老渔夫取笑道,“小官人,回神了。”
这这一打岔,少年这才回过神,不好意思的说,“老人家见笑了。人人都吟诵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我原以为李太白的诗太过了,料想人间是不会有这种美丽,不曾想今日里竟见到了,便有些出神了。”老渔夫努力想抑制住自己上扬的嘴角,尽力以一种平淡的语气说,“哦,你说南娘啊,那可是我们这十里八乡公认的美人。用你们读书人的话来说,怎么说来着,那叫做,对了,是‘如花似玉’。”
“既如此,那,那南娘,不,是那位南娘姑娘怎么孤身一人,在渡口边,是在等人吗?”
老渔夫沉默了一会,用低哑的声音说道,“少年郎,你既是打长安来的,那我就替南娘问问,那丫头有个自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叫做江霖,五年前进京赴考,却不想从此便没了音讯。少年郎,你可曾听说过这个名字。”
少年听后沉默不语,只是取了身后的酒葫芦喝了一口,然后说道,“老人家,您还是劝她,别等了。”老渔夫苦笑着摇摇头,似乎在说,怎么会没劝过,可那丫头死犟,怎么肯听啊。
那酒太烈,将少年的一句话,硬生生憋在了喉咙里,那江霖,他确实听说过。但人生太苦了,有些消息不知道未必不好。
低声问是谁家姑娘如花似玉为谁留
春风又绿江南岸,万象更新,柳条又一次吐了嫩芽。江南无意间又一次漫步到渡口,看着奔流江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渡口边的老渔夫,幽幽的叹了口气,笑着说,“南娘,你今个怎么来的这么早?往常还要晚小半个时辰,快日落时才来呢。”江南回过神,笑得很灿烂,“阿爷,我昨夜做了个梦,梦里有个人带回了他的消息,梦里他回来了……”江南脸上的神色有些寂寥,看到老渔夫担忧的目光,方又振作精神,笑着说“今儿个又碰巧,手上的活结束的早,我就想着早点过来看看。”
老渔夫又长叹了一口气,面色越发地难看。江南有些焦急地问道,“阿爷,你怎么了?是这几日倒春寒,你不小心受了寒吗?我前日就叮嘱过,让你多加件衣服,你就是不听。唉,那您今天早点收工,我陪您一块去刘大夫那瞧瞧。”老渔夫是那年江霖坐的那艘船的船主的父亲,吃了一辈子水上的饭,现如今老了,老了,可还是舍不下这片水。这边在这水上做了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渔夫,偶尔兴致来了,也会载载客,日子也是好不惬意。怎么形容呢?反正就是家里人劝了不知多少回,至今也没把他劝回家安享晚年。
老渔夫是江南在渡口边遇见的。见得多了,一来二去,两人便也熟识了。老渔夫欣赏江南的温柔善良,熟识后更是把她当女儿一样疼惜。老渔夫急忙摆手,“南娘,不妨事的,我这把老骨头你还不知道吗?可硬朗着呢,少说还能撑个十年。再说了,老渔夫这心里头,存这事呢。心里有牵挂,这口气堵在那里,怎么也不会就这样轻易离开的。”
江南有些生气,生气老渔夫说这些生啊,死的,当下便说,“这生啊,死的,是能随意挂在嘴边的吗?多大年纪了,一点都不忌讳。我看你啊,就是该,就该让你牵挂着才好呢。”
老渔夫也不生气,笑呵呵的说,“你这丫头,放心好了,我怎么说也要看一眼你过的开怀,我才放心啊。不过,真是不知道那小子有什么好的,硬是把你这么个好姑娘给生生耽误了。南娘,不要等他了,镇里的王秀才见了你一次便上了心,他虽然有过一门亲事,但现在是一个人,又没有孩子累赘,你嫁过去就可以当家作主,人才也好……”
听着老渔夫絮絮叨叨的说着,江南深感他的用心,可这不一样。无法,只得先先前经历过的那几次一样。江南佯装生气,她知道若是自己不发下火,阿爷这边怕是还能念叨上小半个时辰。这可不行,江南的耳朵可受不了,“阿爷,您呀,总是这般不正经。哼,老不羞。好吧,今日我可把话跟您说清了,下回您要是还这样,我可是要真生气了。家里早就为我立了女户,我可是一家之主,自己当家作主,又不用顾及旁人,看人脸色,日子过的好不自在。您可不能这样了。我过的很好,真的,真的很好。”江南反复这样告诉自己。
老渔夫一时间有些震惊,但还是为江南高兴,毕竟立了女户,外头那边说闲话的也少了,确实是少些顾及。可是,傻丫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般好,你怎么会每日来这渡口边,又怎么一遍遍说自己过的好呢。老渔夫笑着对江南说,“哈哈哈,南娘,生气了。小姑娘家家的,还这么不禁逗。你不喜欢,我不说便是了。这天色也不早了,你早些家去,这渡口边,有我守着。若是,有了消息,我第一时间来告诉你。你个姑娘家太晚回去不好。”老渔翁也不恼,笑着对江南说。
“嗯”,江南也笑着应了,“阿爷,晓得了。这路我熟着呢,您就别担心了。”看着老渔夫渐渐板起来的脸,江南忙道,“好了,阿爷。我这就回去了。若是,若是有消息了,或者人回来了,您定要差人来告诉我一声。还有,您也要顾着点自己的身体,早些回家去。”老渔夫看着江南远去的身影,笑骂了句,“这丫头。”
又一日,春光明媚。一个少年身骑白马渡口边经过,“船家,向您讨碗水喝。”
可谓是“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
老渔夫见到这样神采飞扬,鲜妍明丽的少年也不由得心间欢喜,笑着打了一碗水,递给少年,“小官人是打哪来的?我们这地方虽小,但这景色是没话说的,还有就是这儿水也好,回味甘甜。小官人若是不忙,不忙在这留几日,看看这湖光山色。”
少年将水饮尽,扬起一张笑脸答道,“我呀,是打长安来的,本是要往扬州去。可这带风景太好,可能真要像老人家说的,多留几日了。”说着说着少年却突然愣住不说话。老渔夫原本也正笑着应和着,看着突然愣神的少年,顺着他的视线又看到了堤上对江南,了然一笑。老渔夫取笑道,“小官人,回神了。”
这这一打岔,少年这才回过神,不好意思的说,“老人家见笑了。人人都吟诵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我原以为李太白的诗太过了,料想人间是不会有这种美丽,不曾想今日里竟见到了,便有些出神了。”老渔夫努力想抑制住自己上扬的嘴角,尽力以一种平淡的语气说,“哦,你说南娘啊,那可是我们这十里八乡公认的美人。用你们读书人的话来说,怎么说来着,那叫做,对了,是‘如花似玉’。”
“既如此,那,那南娘,不,是那位南娘姑娘怎么孤身一人,在渡口边,是在等人吗?”
老渔夫沉默了一会,用低哑的声音说道,“少年郎,你既是打长安来的,那我就替南娘问问,那丫头有个自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叫做江霖,五年前进京赴考,却不想从此便没了音讯。少年郎,你可曾听说过这个名字。”
少年听后沉默不语,只是取了身后的酒葫芦喝了一口,然后说道,“老人家,您还是劝她,别等了。”老渔夫苦笑着摇摇头,似乎在说,怎么会没劝过,可那丫头死犟,怎么肯听啊。
那酒太烈,将少年的一句话,硬生生憋在了喉咙里,那江霖,他确实听说过。但人生太苦了,有些消息不知道未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