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无声且规矩的晚膳结束。
屋外,裴清宁向温文儒雅的薛疏育拜别,邀请他明日中午与薛婧儿一道去悠云阁吃茶。
等薛家兄妹俩的身影消失在游廊,沉默不语了半晌的李仲言才开口:“聊得挺开心的?”
裴清宁蛮不在乎地答:“说了两句客套话而已。”
李仲言不满地哼了一声,“走吧,我送你回悠云阁。”
裴清宁怀揣心事,寻个借口,让晴蓝与茉儿先行一步。
李仲言会意,将齐家兄弟二人支开,陪裴清宁慢慢游走。
走出西轩后,裴清宁随口一问,打破诡异的沉默:“言哥哥,你怎么愁容满面的?可是晚膳前在书斋,被阿翁训斥了?”
“师父夸我都嫌多,怎么会训斥呢?”李仲言愁容消散,面露得意:“倒是你那三哥哥,是过于文质彬彬,带着一股子酸气,我猜师父不太中意。”
“三哥哥与在溪师兄一样,同是风雅之人,为人最是正直,阿翁怎会不喜欢?我看是你,对人家有偏见。我瞧着用膳时,你无缘无故地瞪三哥哥来着。”
裴清宁此话不假,柳在溪是谪仙般的人物,人品样貌、书法剑术均属一流,最得柳乘风喜爱。薛疏育虽不通武艺,但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在洛阳城中鼎鼎有名,是世家郎君中少有的人物。这薛疏育的性子,倒是与柳在溪有些相似,只是前者更洒脱,后者更端正。
李仲言抓错重点:“我瞪人家你怎么知道的?你不好好吃羊肉,总偷偷看我做什么?”
裴清宁无奈:“我们之间就隔着一道屏风,一抬头就能看到。”
李仲言低头,借着幽暗的月光,看向裴清宁那一丝不苟的发髻上斜插的金钗。
蓦然,裴清宁抬眸一瞪:“你又偷偷瞧我做什么?”
李仲言闻言吓了一跳,暗忖这小娘子头顶是长眼睛了么?事实上,他自己都未曾发觉,他早迷心摄神了,那双眼像是长在了她身上。
他的目光对上裴清宁水灵灵的眼。她的笑仿若一汪流动的泉水,湿漉漉的。他伸手一摘,将那支金钗捏在手里端详:“这小物件倒是精致,看着有些眼熟。”
裴清宁倪了对方一眼:“这不是你送给我的吗?怎么,送出去的礼太多,不记得了?还送给你家妹妹了?还是,送给相好的小娘子了?”
李仲言下意识答:“你可别冤枉我!别人想要都没有!”
他将金钗插回她的发髻上,顺势捏了捏她软乎乎的脸颊。
两年未见,李仲言默默流淌的情谊越浓,让裴清宁无所适从。
裴清宁微微偏头闪开,环顾四周,见游廊偶有侍从陆续走过,愤愤警告:“不许再捏我的脸!”
李仲言习惯克制想要与裴清宁亲近的欲望。他原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却不知,自己的肢体语言早已将心中所思,表露无疑。
李仲言心瞬间心情大好,只觉得手上腻腻的,短暂的温润触感犹在。
裴清宁不打算放过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言哥哥,你年龄也不小了,有相好的小娘子也不奇怪,做什么藏着掖着。我也算是你半个妹妹吧?连我也瞒着,可真没意思。人家六姐姐可什么都和我说呢!”
她这一言半语,把李仲言的笑容都说没了。
只见李仲言眉头低下去,冷冰冰地似寒冬风雪,“我的心意……”
裴清宁再迟钝,也能明显感受到李仲言眼神中的千丝万缕。
只是从小到大,她习惯将他视作可以依靠的兄长与朋友。
这两年阿婆时时告诫,裴清宁再开蒙晚也明白了长辈的苦口婆心。
这次与李仲言相见,裴清宁心底的负担大于欣喜。
此时听李仲言话茬儿,裴清宁一顿,开口打断对方:“言哥哥,你的心意清宁自然明白。”
李仲言微微讶异,望着裴清宁的眼神很复杂,似乎惴惴不安,又暗藏惊喜。
“清宁知道,言哥哥你敬重阿翁阿婆,爱屋及乌,对清宁关爱有加。清宁一直是很感激的。只是旁的心意,清宁恐怕无福消受。”
裴清宁不敢对上李仲言炽热的目光,说着伸手取下那支金钗,塞回李仲言手中。
李仲言眸中深情消逝,被冽冽的幽光取代。他移开眼,看向悠云阁的二层小楼,灯火通明,蓦然开口,“清宁,你想听听师父的过往吗?”
裴清宁目光澄澈见底,暗自浅笑,李仲言果然是稳坐钓鱼台的种子选手。此路不通,他便另辟蹊径,放出一只极具诱惑的钩子。
裴清宁抿唇,没有言语,听身侧的人缓缓道来:“师父原是京兆华原柳氏一族出身,曾在西蜀、柳州任过职,后因赴京兆尹任上出了岔子,才远离朝堂,来了此地建了个霁月山庄。”
两人并肩而行,在游廊悠悠穿梭。
裴清宁侧目,成功上钩,好奇问:“阿翁在赴任途中出了什么岔子?”
李仲言娓娓道来:“当时师父接到任命后,携带着家眷便踏上回长安的路途。一日途径高陵县附近,因天色已晚,师父一行便在最近的驿馆住下,打算次日继续赶路。不料当晚,同住驿站的一位游击将军竟看上了当时的师娘,趁着酒劲上前轻薄。”
裴清宁的眉头拧着,惊讶道:“当时的师娘?”
李仲言神色微重,点点头却未解释,接着道:“师父怎肯,便与那游击将军动起手来。那游击将军,姓王名琨,虽是五品小官,但他的兄长是同安公主的夫君。因有这层关系在,驿馆的人怕得罪,也不敢插手,眼睁睁看着王琨一伙人多势众,趁乱挟持了师娘与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师父怕伤了妻儿,剑落下风,后来被刺伤倒地。”
裴清宁从未听闻阿翁娶阿婆之前,还有过一妻一子的事情。闻之,不甚嘘唏,忙问:“那阿翁的妻儿呢?”
李仲言面露不忍,“那王琨胆大妄为,竟然轻狂到要当着众人的面侮辱师娘……师父气急攻心,发狠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一下子连杀了几名金甲士兵。”
“王琨见那架势,方才如梦初醒,醉意净消。只是他恃强怙宠惯了,一时咽不下这口气,冲动之下一刀杀了师娘,还把那婴孩给摔了。最后,王琨在剩下十几名士兵的掩护下,骑快马逃过一劫。”
李仲言将同安公主怎样为王琨开脱,柳乘风如何投告无门、如何官场失意按下不表,只道:“后来发生了很多事,师父失了官职,四处奔波寻找王琨的下落,一定要手刃仇人方可罢休。可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好在有当时的裴松,也就是你的祖父雪中送炭,暗中相助,师父终于寻到那东躲西藏的王琨,最终得以报仇雪恨。”
裴清宁不曾想,豪放不羁的阿翁,心中还藏着这么黯然神伤的往事。
她又想到自己枉死的阿娘,叹息道:“所以,祖父于阿翁有恩,后来才有了我阿娘与裴府的婚约。”
“是啊。”
两人被沉重的氛围包裹着,默默无语走了一大段路。
裴清宁见李仲言眉头深锁,正低头把玩着手里的金钗,澄灿灿的光映在他那双修长又宽阔的手上。
她想到阿婆的一支石榴花银钗。
小时候她曾好奇问过,为何那支银钗样式普通,阿婆却是之为珍宝。那时阿婆满目温情,说那支银钗是阿翁赠的定情信物,所以格外珍爱。
柔和朦胧的月光在树荫下微微变幻,印在李仲言轩昂的面上。
裴清宁思绪复杂,开口打破沉默,“那我阿婆呢?与阿翁是如何相识的?”
李仲言答:“你应该知道,师父在长安,还有一位兄长。那位柳公娶了河洛薛家长房嫡女为妻。”
裴清宁感叹,豪门士族之间的关系果真是千丝万缕,“河洛薛家?那不正是阿婆的娘家吗?”
“嗯。正是有这层关系,所以柳薛两家早有往来,师父与现在的师娘也算是旧识。当年师父寻仇途中,师娘甘愿陪伴在侧,不负辛劳。再后来过了好多年,师父报仇雪恨,便与师娘约定远走江湖,携手共度余生。从那以后,二老顾忌甚多,怕亲友们受牵连,便主动与柳薛两家断了联系,几乎没了往来。”
李仲言接着感叹:“因十年前,同安公主薨逝,身后党羽渐渐凋零,又有我父亲这层关系,师父杀了王琨一事才算彻底尘埃落定,至今已无人敢提。天下太平了,师娘这才与薛家恢复了往来。”
长辈们的前尘往事,裴清宁感叹之余,想到阿娘的事,便问:“言哥哥你说,会不会是冤冤相报,我阿娘遇害,是那王琨的后人所为?”
李仲言摇摇头:“虽然我那姑祖母耳根软,经不住王家人相求,曾出面帮王琨说过话,但也只是点到即止,并未袒护到底,所以那厮没了依靠才四处逃窜。更重要的是,那人的父母早些年已亡故,然他膝下无一子半女……也怪他骄纵跋扈,行事荒唐,早已引得同辈兄弟姐妹不满,被师父斩杀也算是咎由自取,自然没人无端为他出头。”
话已至此,裴清宁暂时排除了寻仇报复这一点。
她有些茫然,不知道为何李仲言会说起这段往事。
”李仲言望着傻乎乎的裴清宁,道:“是不是觉得奇怪,我为什么同你说起这些?
被戳穿,裴清宁哑然失笑。
李仲言目光沉沉:“世事无常,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预料不到。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师父与师娘辗转半生,携手排除万难,更是破除了门第之念,这么难得,才走到了一起。清宁,若我遇到喜欢的人,不会蹉跎岁月,苦苦等待缘分的到来,我会主动抓住机会,想办法成全自己。”
裴清宁沉寂的心弦被撩拨。
李仲言同她说这些,是希望她勇敢一些,不要被世俗的规则束缚,连尝试都不愿意便否定一切。同时也是告诉她,不论是前程往事,还是婚嫁大事,都似迷雾不可知,但主动权却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裴清宁仰起头,郑重道:“言哥哥,今日我听到你与齐大哥的谈话了。我心里乱糟糟的,满脑子都是我阿娘的事情。”
李仲言暗自松了一口气,云淡风轻道:“若当年的案件有疏漏,你当如何?”
不知不觉走到悠云阁门前,裴清宁停止脚步,目光如炬。
“自然推翻,追查到底。”裴清宁字字铿锵,短短几字异常慎重,后又补充:“当然,阿翁阿婆不必知道内情。二老年迈,再经不住打击,更经不住劳心。”
李仲言摩挲着金钗,定定望着她:“若要追查,就必须回长安,只这一条你便做不到。”
李仲言语气有些急促,停顿片刻,似临深履薄小心试探,又似言之凿凿许下诺言:“所以,我会替你查到底。”
裴清宁表明顾虑:“阿娘若真有冤屈,我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假手于人。但是现在,若我执意要去长安,又不道明缘由,恐怕霁月山庄上下会闹得鸡犬不宁。”
李仲言的语调保持着平静,“只是,再瞻前顾后,等事事齐备了,恐怕仅有的线索早断了。”
夜风是凉的,随着树叶簌簌的声音。
裴清宁想到阿翁为妻儿报仇的义无反顾,打了个冷颤,笑道:“若我执意要去查,言哥哥定要当我的后盾呀!”
裴清宁言语间终于松动,李仲言脸上浮现出浅浅的笑意,抬手将金钗斜插回她乌压压的发间,“那当然!只是若有什么要紧的,我不会看着你只身犯险。天色晚了,回去好好歇着吧!”
悠云阁内烛光馨燃,香案上的铜炉盒余烟袅袅,满屋子是温柔细腻的甜香。
身处光影交界之处的晴蓝,遥遥望着院门前说话的一对璧人。待李仲言离开,她才迎了出去,服侍裴清宁歇息。
屋外,裴清宁向温文儒雅的薛疏育拜别,邀请他明日中午与薛婧儿一道去悠云阁吃茶。
等薛家兄妹俩的身影消失在游廊,沉默不语了半晌的李仲言才开口:“聊得挺开心的?”
裴清宁蛮不在乎地答:“说了两句客套话而已。”
李仲言不满地哼了一声,“走吧,我送你回悠云阁。”
裴清宁怀揣心事,寻个借口,让晴蓝与茉儿先行一步。
李仲言会意,将齐家兄弟二人支开,陪裴清宁慢慢游走。
走出西轩后,裴清宁随口一问,打破诡异的沉默:“言哥哥,你怎么愁容满面的?可是晚膳前在书斋,被阿翁训斥了?”
“师父夸我都嫌多,怎么会训斥呢?”李仲言愁容消散,面露得意:“倒是你那三哥哥,是过于文质彬彬,带着一股子酸气,我猜师父不太中意。”
“三哥哥与在溪师兄一样,同是风雅之人,为人最是正直,阿翁怎会不喜欢?我看是你,对人家有偏见。我瞧着用膳时,你无缘无故地瞪三哥哥来着。”
裴清宁此话不假,柳在溪是谪仙般的人物,人品样貌、书法剑术均属一流,最得柳乘风喜爱。薛疏育虽不通武艺,但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在洛阳城中鼎鼎有名,是世家郎君中少有的人物。这薛疏育的性子,倒是与柳在溪有些相似,只是前者更洒脱,后者更端正。
李仲言抓错重点:“我瞪人家你怎么知道的?你不好好吃羊肉,总偷偷看我做什么?”
裴清宁无奈:“我们之间就隔着一道屏风,一抬头就能看到。”
李仲言低头,借着幽暗的月光,看向裴清宁那一丝不苟的发髻上斜插的金钗。
蓦然,裴清宁抬眸一瞪:“你又偷偷瞧我做什么?”
李仲言闻言吓了一跳,暗忖这小娘子头顶是长眼睛了么?事实上,他自己都未曾发觉,他早迷心摄神了,那双眼像是长在了她身上。
他的目光对上裴清宁水灵灵的眼。她的笑仿若一汪流动的泉水,湿漉漉的。他伸手一摘,将那支金钗捏在手里端详:“这小物件倒是精致,看着有些眼熟。”
裴清宁倪了对方一眼:“这不是你送给我的吗?怎么,送出去的礼太多,不记得了?还送给你家妹妹了?还是,送给相好的小娘子了?”
李仲言下意识答:“你可别冤枉我!别人想要都没有!”
他将金钗插回她的发髻上,顺势捏了捏她软乎乎的脸颊。
两年未见,李仲言默默流淌的情谊越浓,让裴清宁无所适从。
裴清宁微微偏头闪开,环顾四周,见游廊偶有侍从陆续走过,愤愤警告:“不许再捏我的脸!”
李仲言习惯克制想要与裴清宁亲近的欲望。他原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却不知,自己的肢体语言早已将心中所思,表露无疑。
李仲言心瞬间心情大好,只觉得手上腻腻的,短暂的温润触感犹在。
裴清宁不打算放过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言哥哥,你年龄也不小了,有相好的小娘子也不奇怪,做什么藏着掖着。我也算是你半个妹妹吧?连我也瞒着,可真没意思。人家六姐姐可什么都和我说呢!”
她这一言半语,把李仲言的笑容都说没了。
只见李仲言眉头低下去,冷冰冰地似寒冬风雪,“我的心意……”
裴清宁再迟钝,也能明显感受到李仲言眼神中的千丝万缕。
只是从小到大,她习惯将他视作可以依靠的兄长与朋友。
这两年阿婆时时告诫,裴清宁再开蒙晚也明白了长辈的苦口婆心。
这次与李仲言相见,裴清宁心底的负担大于欣喜。
此时听李仲言话茬儿,裴清宁一顿,开口打断对方:“言哥哥,你的心意清宁自然明白。”
李仲言微微讶异,望着裴清宁的眼神很复杂,似乎惴惴不安,又暗藏惊喜。
“清宁知道,言哥哥你敬重阿翁阿婆,爱屋及乌,对清宁关爱有加。清宁一直是很感激的。只是旁的心意,清宁恐怕无福消受。”
裴清宁不敢对上李仲言炽热的目光,说着伸手取下那支金钗,塞回李仲言手中。
李仲言眸中深情消逝,被冽冽的幽光取代。他移开眼,看向悠云阁的二层小楼,灯火通明,蓦然开口,“清宁,你想听听师父的过往吗?”
裴清宁目光澄澈见底,暗自浅笑,李仲言果然是稳坐钓鱼台的种子选手。此路不通,他便另辟蹊径,放出一只极具诱惑的钩子。
裴清宁抿唇,没有言语,听身侧的人缓缓道来:“师父原是京兆华原柳氏一族出身,曾在西蜀、柳州任过职,后因赴京兆尹任上出了岔子,才远离朝堂,来了此地建了个霁月山庄。”
两人并肩而行,在游廊悠悠穿梭。
裴清宁侧目,成功上钩,好奇问:“阿翁在赴任途中出了什么岔子?”
李仲言娓娓道来:“当时师父接到任命后,携带着家眷便踏上回长安的路途。一日途径高陵县附近,因天色已晚,师父一行便在最近的驿馆住下,打算次日继续赶路。不料当晚,同住驿站的一位游击将军竟看上了当时的师娘,趁着酒劲上前轻薄。”
裴清宁的眉头拧着,惊讶道:“当时的师娘?”
李仲言神色微重,点点头却未解释,接着道:“师父怎肯,便与那游击将军动起手来。那游击将军,姓王名琨,虽是五品小官,但他的兄长是同安公主的夫君。因有这层关系在,驿馆的人怕得罪,也不敢插手,眼睁睁看着王琨一伙人多势众,趁乱挟持了师娘与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师父怕伤了妻儿,剑落下风,后来被刺伤倒地。”
裴清宁从未听闻阿翁娶阿婆之前,还有过一妻一子的事情。闻之,不甚嘘唏,忙问:“那阿翁的妻儿呢?”
李仲言面露不忍,“那王琨胆大妄为,竟然轻狂到要当着众人的面侮辱师娘……师父气急攻心,发狠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一下子连杀了几名金甲士兵。”
“王琨见那架势,方才如梦初醒,醉意净消。只是他恃强怙宠惯了,一时咽不下这口气,冲动之下一刀杀了师娘,还把那婴孩给摔了。最后,王琨在剩下十几名士兵的掩护下,骑快马逃过一劫。”
李仲言将同安公主怎样为王琨开脱,柳乘风如何投告无门、如何官场失意按下不表,只道:“后来发生了很多事,师父失了官职,四处奔波寻找王琨的下落,一定要手刃仇人方可罢休。可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好在有当时的裴松,也就是你的祖父雪中送炭,暗中相助,师父终于寻到那东躲西藏的王琨,最终得以报仇雪恨。”
裴清宁不曾想,豪放不羁的阿翁,心中还藏着这么黯然神伤的往事。
她又想到自己枉死的阿娘,叹息道:“所以,祖父于阿翁有恩,后来才有了我阿娘与裴府的婚约。”
“是啊。”
两人被沉重的氛围包裹着,默默无语走了一大段路。
裴清宁见李仲言眉头深锁,正低头把玩着手里的金钗,澄灿灿的光映在他那双修长又宽阔的手上。
她想到阿婆的一支石榴花银钗。
小时候她曾好奇问过,为何那支银钗样式普通,阿婆却是之为珍宝。那时阿婆满目温情,说那支银钗是阿翁赠的定情信物,所以格外珍爱。
柔和朦胧的月光在树荫下微微变幻,印在李仲言轩昂的面上。
裴清宁思绪复杂,开口打破沉默,“那我阿婆呢?与阿翁是如何相识的?”
李仲言答:“你应该知道,师父在长安,还有一位兄长。那位柳公娶了河洛薛家长房嫡女为妻。”
裴清宁感叹,豪门士族之间的关系果真是千丝万缕,“河洛薛家?那不正是阿婆的娘家吗?”
“嗯。正是有这层关系,所以柳薛两家早有往来,师父与现在的师娘也算是旧识。当年师父寻仇途中,师娘甘愿陪伴在侧,不负辛劳。再后来过了好多年,师父报仇雪恨,便与师娘约定远走江湖,携手共度余生。从那以后,二老顾忌甚多,怕亲友们受牵连,便主动与柳薛两家断了联系,几乎没了往来。”
李仲言接着感叹:“因十年前,同安公主薨逝,身后党羽渐渐凋零,又有我父亲这层关系,师父杀了王琨一事才算彻底尘埃落定,至今已无人敢提。天下太平了,师娘这才与薛家恢复了往来。”
长辈们的前尘往事,裴清宁感叹之余,想到阿娘的事,便问:“言哥哥你说,会不会是冤冤相报,我阿娘遇害,是那王琨的后人所为?”
李仲言摇摇头:“虽然我那姑祖母耳根软,经不住王家人相求,曾出面帮王琨说过话,但也只是点到即止,并未袒护到底,所以那厮没了依靠才四处逃窜。更重要的是,那人的父母早些年已亡故,然他膝下无一子半女……也怪他骄纵跋扈,行事荒唐,早已引得同辈兄弟姐妹不满,被师父斩杀也算是咎由自取,自然没人无端为他出头。”
话已至此,裴清宁暂时排除了寻仇报复这一点。
她有些茫然,不知道为何李仲言会说起这段往事。
”李仲言望着傻乎乎的裴清宁,道:“是不是觉得奇怪,我为什么同你说起这些?
被戳穿,裴清宁哑然失笑。
李仲言目光沉沉:“世事无常,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都预料不到。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师父与师娘辗转半生,携手排除万难,更是破除了门第之念,这么难得,才走到了一起。清宁,若我遇到喜欢的人,不会蹉跎岁月,苦苦等待缘分的到来,我会主动抓住机会,想办法成全自己。”
裴清宁沉寂的心弦被撩拨。
李仲言同她说这些,是希望她勇敢一些,不要被世俗的规则束缚,连尝试都不愿意便否定一切。同时也是告诉她,不论是前程往事,还是婚嫁大事,都似迷雾不可知,但主动权却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裴清宁仰起头,郑重道:“言哥哥,今日我听到你与齐大哥的谈话了。我心里乱糟糟的,满脑子都是我阿娘的事情。”
李仲言暗自松了一口气,云淡风轻道:“若当年的案件有疏漏,你当如何?”
不知不觉走到悠云阁门前,裴清宁停止脚步,目光如炬。
“自然推翻,追查到底。”裴清宁字字铿锵,短短几字异常慎重,后又补充:“当然,阿翁阿婆不必知道内情。二老年迈,再经不住打击,更经不住劳心。”
李仲言摩挲着金钗,定定望着她:“若要追查,就必须回长安,只这一条你便做不到。”
李仲言语气有些急促,停顿片刻,似临深履薄小心试探,又似言之凿凿许下诺言:“所以,我会替你查到底。”
裴清宁表明顾虑:“阿娘若真有冤屈,我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假手于人。但是现在,若我执意要去长安,又不道明缘由,恐怕霁月山庄上下会闹得鸡犬不宁。”
李仲言的语调保持着平静,“只是,再瞻前顾后,等事事齐备了,恐怕仅有的线索早断了。”
夜风是凉的,随着树叶簌簌的声音。
裴清宁想到阿翁为妻儿报仇的义无反顾,打了个冷颤,笑道:“若我执意要去查,言哥哥定要当我的后盾呀!”
裴清宁言语间终于松动,李仲言脸上浮现出浅浅的笑意,抬手将金钗斜插回她乌压压的发间,“那当然!只是若有什么要紧的,我不会看着你只身犯险。天色晚了,回去好好歇着吧!”
悠云阁内烛光馨燃,香案上的铜炉盒余烟袅袅,满屋子是温柔细腻的甜香。
身处光影交界之处的晴蓝,遥遥望着院门前说话的一对璧人。待李仲言离开,她才迎了出去,服侍裴清宁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