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言从睡梦中惊醒,闹钟正好在响第三遍。
九点四十五分,迷蒙的眼盯着时间,迟钝几秒后,一个鲤鱼打挺。
手机放在洗漱台上,一边匆忙刷牙一边盯着对话页,两小时前的信息:程阳有事请假,我必须代替工作就先走了,不着急,图书馆见。
再往上滑一片空白。
印象中,还是林修辰第一次发微信给她。
气温有所回升的一天,头顶日光毫不吝啬带了点玉米黄,暖洋洋的,适合搬一把矮凳坐阳台边晒一晒,看楼下人来人往。
跑了一阵,沿途的风景让谢言不自觉放慢脚步。
马路两旁的积雪都被清理,人流车辆熙攘,渐渐延展出几分年底的气氛,空气里弥散热烘烘的烤红薯香,时间赶上了,她用纸巾拈一个裹在手心。
冬天,适合吵闹,适合慢行。
馆内暖气扑面而来,和其他人打过招呼,谢言自觉留在前厅帮忙。
林修辰背着方圆出来时,谢言和赵姨刚整理完一批旧书。
“怎么了?“两人同步冲上前。
贴在他背上的小姑娘血色全无,额头虚汗不止,林修辰眉宇间拧起一个褶皱,“说是肚子疼,先去医院。”
赵姨主事走不开,谢言便同他一起上了车。
医院里消毒水的气味萦绕神经,绕过人群,他们第一时间冲向儿童急诊,简单复述经过,被医生隔绝在了门外。
幽寂走廊里,两人背贴白色墙壁半晌无言。
都是第一次遭遇这种情况,像刚学游泳的人,焦灼的同时,翻涌起一波又一波无力感。
大约十分钟过去,粉衣护士推了方圆出来,“饮食不当导致的胃疼,外加一点贫血,先吊水观察一会,家属去取药。”
心里的石头落地一半,林修辰率先接过单子。
人还没醒,瘦瘦小小的一只缩在床上,脸庞净透苍白,正阳映射也照不进一丝红光。
谢言坐在病床边,心情沉凉如阳台下落叶。
林修辰拎着药袋和热水回来,见她杵在门边,声音像浸了冰的海绵,“连肚子和胃都还分不清的年纪,怎么会犯胃病?”
他缓慢摇头,同样眸光暗默。
凄风冷雨的故事听过不少,图书馆每个留守儿童或多或少都遭遇过家庭的坎坷,赵姨聊天时提起过,父母离异在外的方圆是由姐姐方韵辍学带大的。
在这样的关系里,有一句老话,孩子是无辜的,但受伤的总是孩子。
方圆迷糊醒来,吃了第一回药。
再度转醒,哑着嗓子,小姑娘开口的第一句话:“我姐姐还没来吗?”
谢言答不上来,见状林修辰平静接道,“快到了。
接近晌午时分,趁他去买粥的间隙,谢言叫来护士换点滴,又重新热水分药。
盯着她忙碌的背影,方圆突然开口,“姐姐,除夕我可以去找你们吗?”
糯糯的,带着点哽咽的气泡音。
谢言停在倒水的动作,嗓子一酸,“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当拖油瓶。”
“?”
“每年除夕,我姐姐都会带我去找她的朋友,但有我在,她们总玩不好。”
见谢言良久说不出话,方圆眸光暗淡下来,“不行吗?”
“当然不是,”谢言点点她鼻子,柔声回答,“只是除夕是跟家人团聚的日子,我怕你以后会后悔。”
小女孩眨巴眼睛,“修辰哥哥也是这么说。”
“那他答应你了吗?”
“哥哥说听你的。”
“人小鬼大,”谢言笑起来,以为玩笑便没当真,“但你不该任性不好好吃饭,拿身体赌气,这么做你姐姐会很伤心。”
略微急促的反驳,“不,我姐姐只会生气,才不会伤心。”
谢言轻轻歪头,“你不是她,怎么知道她不会伤心?”
方圆咬唇,蓦地红了眼眶。
握住她小手,谢言看进眼里,“如果你不想一直当拖油瓶,就应该好好吃饭健康长大,只有你变得足够强大坚强,才能反过来,让她离不开你。”
“嗯,我以后不会了。”
软糯的童音溢出,伴随温声温语的安慰,病房里的空气终于生动流转起来。
林修辰拎着热粥静静背身在门外,始终唇角微勾,笑意浅浅,似不想也不忍心打破,这片刻的暖意。
......
下午四五点钟,天空是灰蓝的调和色,树丛和残叶沙沙作响,起风了。
方韵出现的时候,见到的是他们与隔床夫妇暖语谈笑,其乐融融的场面。
谢言安静地拉上房门。
走廊外,方韵接完电话走回,宽松的菱格毛衣,叠戴的银质项链,超短百褶裙,长寂的医院走廊被卷发浓妆的女孩走出了T台的感觉。
她停在几步外,眼线上挑,居高临下,“也很一般嘛,林修辰还真是不知好歹。”
谢言微愣,并未计较这夹带火药味的问候,只是想将方圆的一些心里话转述她。
却不想换来一声嗤笑,“怎么,扮演别人姐姐上瘾了?”
“我想你误会了,我不是她姐姐,所以方圆醒来第一句叫的不是我。”
“误没误会需要你告诉我?”
早知道这不会是一次友善的对话,从方韵自动把她列为假想情敌开始,谢言暗叹口气,索性打开天窗。
“我和林修辰没有关系。”
不管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也都和她没有关系。
方韵挑眉环臂,显然不太相信,“你不喜欢他?”
这是一个陷阱,谢言想,下意识用余光扫射四周,林修辰去了医护台还没回。
“不喜欢。”十分肯定的语气。
方韵盯她一会,不置可否,“那你知道他喜欢谁吗?”
“这也跟我没有关系。”
“这么决绝,你没有后悔的机会。”方韵提醒她,以一种散漫调笑的姿态。
“你也没有,”谢言平静回以微笑,“如果家人之间尚不能坦诚,希望你能在爱情和友情中找到你想要的。”
无懈可击的笑容出现一丝裂痕,方韵上前一步,“你在讽刺我?”
“并不。”谢言认真摇头。
高中毕业那会,几个女生窝在家里一起看小时代。
深刻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结束同学妹妹问出的一句话——“姐姐,她们不是最亲的朋友吗,为什么总是在互相伤害呢?”
这自然逃不开编剧的问题。
但撇开电影本身,无法忽视懵懂天真的孩童一语道破了问题实质:人尚且不能坦诚对待自己,更遑论对别人。
最终那些往复试探的匕首,只会将身边最亲近的人刺得最深。
“只是希望你能明白方圆所想。”
方韵难得没有回怼,眸光少了些针对的锋芒,看向她若有所思,不会,又在余光瞥见前廊拐出的身影时,染上一层迷蒙的光。
“我其实挺羡慕你,家庭、学识、朋友。”
不咸不淡的一句,猜不透几分真心,倒像是一句诱饵。
谢言认真回复,“我也很羡慕你。”
这下轮到方韵笑了,“你故意的?”
她摇头,“果断、坚持、勇气。”
这些相识短短十分钟能从方韵身上读到的,却是她所欠缺的,也可能穷极一生都不会拥有的东西。
林修辰从背后走过,将一叠打印好的用药单和医嘱递给方韵。
见他若有似无隔在两人中间,方韵不禁冷笑,“怎么,还怕我吃了她。”
似乎同谢言确认般对视一眼,他不冷不淡答,“你故意支开我,也并未讨到什么便宜不是吗。”
好笑似地倚住门框,方韵意有所指,“你也一样讨不到。”
......
告别后从医院出来,已是寒霜笼罩的黑暗,小镇的夜晚总是比城市更早。
两人选择抄近路回图书馆。
渐无人烟的石板小道光滑而潮湿,附近房舍虚掩的灯光照不亮前路,全靠稀松几盏路灯,将人影拉得很长很长,于是回家的路像没有尽头。
这时候,林修辰才问,“临走前塞进方圆手里的是什么?”
无所谓被看穿,谢言如实回答,“手机号码。”
“好巧。”他从口袋中掏出同样一张,他的纸条。
看得谢言弯起眉眼,“只是以防万一,不过还是希望用不到。”
“你好像并不讨厌她。”纸条收回口袋,林修辰目视前方。
不言而喻,她是指谁。
“我为什么要讨厌?”
被问的恍惚,谢言自认对方韵的第一印象确实不太美好,但也绝不至讨厌的地步。
曾在书本里看过这样一句话——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论足时,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或着你足够的了解。
除了身边亲近之人,谢言已经太过习惯和其他人保持中立的态度,在不远不近的距离,相安无事,有些朋友间尚且止于柴米油盐,不问喜恶的,更何况她于方韵只是一个路人。
“难道你讨厌她?”只是聊天中的随口反问。
“嗯,一点点。”
脚步放慢,谢言略微不可思议侧头。
“好吧,有这么点。”
被她目光盯着,林修辰自我妥协似的坦白,用手比划出一个稍长的弧度。
一时间,无数的疑问冲刷谢言的脑海,但最后,都被一种恍惚的不真实感取代。
印象中这还是林修辰第一次,在她面前坦言自己的喜恶。
跟花见花开的林修北不一样,在众人眼中,林修辰是个一贯冷静内敛的孩子,江女士曾说他礼貌早熟,谢军夸他沉稳有担当。
无论是他们谁,都未曾见过眼前这个喜形于色,直率到有点傲慢和孩子气的他。
有一股卑劣的欢喜涌上心头。
谢言还没想明白为什么,听他再次开口,“没什么想问的吗?”
正常人这时会好奇原因吧,但谢言在心里问自己,她在意原因吗?
不,她好像只在乎结果。
啊,果然还是卑劣。
但她还是问出来,“为什么讨厌?”
林修辰回答:“因为相似。”
对上谢言如月色迷蒙的眼神,他笑了笑。
从小到大,因为教育严谨的家庭出身和优越的外表,他总能轻易得到许多夸赞和羡慕的目光,而他也在不断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去迎合所有人的期待。
于是赞赏就像滚雪球日积月累,不曾间断。
在完整的人格意识和价值观形成之前,林修辰已经习惯于不屑,甚至排斥某些羡慕、嫉妒,或者殷勤围绕他的人。
这是一部分人格缺陷,他承认,也在自我厌弃。
某天从方韵强势的告白中,他看到了同样一面,那份傲慢应该衍生于她习以为常的外在和魅力。
因为很难真正认同或好奇某个人,所以他也习惯和别人保持距离,更不曾将谁放心上。
除了谢言。
夜月如水,被他清亮的眸光盯得缩起肩膀,谢言回避视线。
一阵寒风掠过,树枝和人影在潮湿地面交叠晃动,突然的温热,林修辰将白色围巾套在了她脖子上。
是上午离开图书馆时,他围给方圆的那条。
谢言下意识抗拒伸手,却被他用问题拦住,“我听见你跟方韵说不会后悔,是指什么?”
一时间,昏沉的石板小道陡然安静,楼宇间灯火明灭,热闹在远处。
她顿在半空的手无处安放。
该怎么回答他,才能维持安全的表象,继续相安无事?
有句话说:逃避虽可耻,但却很有用。
即使再来一次,即使林修辰就在现场,谢言想,她还是会答方韵同样的话。
比起那份当断难断、微不足道的喜欢,体面和自尊即使无人在意无人知晓,却是她唯一真切攥在手心的。
就像中学那次真心话,她说过很多谎,但她毫无悔意。
九点四十五分,迷蒙的眼盯着时间,迟钝几秒后,一个鲤鱼打挺。
手机放在洗漱台上,一边匆忙刷牙一边盯着对话页,两小时前的信息:程阳有事请假,我必须代替工作就先走了,不着急,图书馆见。
再往上滑一片空白。
印象中,还是林修辰第一次发微信给她。
气温有所回升的一天,头顶日光毫不吝啬带了点玉米黄,暖洋洋的,适合搬一把矮凳坐阳台边晒一晒,看楼下人来人往。
跑了一阵,沿途的风景让谢言不自觉放慢脚步。
马路两旁的积雪都被清理,人流车辆熙攘,渐渐延展出几分年底的气氛,空气里弥散热烘烘的烤红薯香,时间赶上了,她用纸巾拈一个裹在手心。
冬天,适合吵闹,适合慢行。
馆内暖气扑面而来,和其他人打过招呼,谢言自觉留在前厅帮忙。
林修辰背着方圆出来时,谢言和赵姨刚整理完一批旧书。
“怎么了?“两人同步冲上前。
贴在他背上的小姑娘血色全无,额头虚汗不止,林修辰眉宇间拧起一个褶皱,“说是肚子疼,先去医院。”
赵姨主事走不开,谢言便同他一起上了车。
医院里消毒水的气味萦绕神经,绕过人群,他们第一时间冲向儿童急诊,简单复述经过,被医生隔绝在了门外。
幽寂走廊里,两人背贴白色墙壁半晌无言。
都是第一次遭遇这种情况,像刚学游泳的人,焦灼的同时,翻涌起一波又一波无力感。
大约十分钟过去,粉衣护士推了方圆出来,“饮食不当导致的胃疼,外加一点贫血,先吊水观察一会,家属去取药。”
心里的石头落地一半,林修辰率先接过单子。
人还没醒,瘦瘦小小的一只缩在床上,脸庞净透苍白,正阳映射也照不进一丝红光。
谢言坐在病床边,心情沉凉如阳台下落叶。
林修辰拎着药袋和热水回来,见她杵在门边,声音像浸了冰的海绵,“连肚子和胃都还分不清的年纪,怎么会犯胃病?”
他缓慢摇头,同样眸光暗默。
凄风冷雨的故事听过不少,图书馆每个留守儿童或多或少都遭遇过家庭的坎坷,赵姨聊天时提起过,父母离异在外的方圆是由姐姐方韵辍学带大的。
在这样的关系里,有一句老话,孩子是无辜的,但受伤的总是孩子。
方圆迷糊醒来,吃了第一回药。
再度转醒,哑着嗓子,小姑娘开口的第一句话:“我姐姐还没来吗?”
谢言答不上来,见状林修辰平静接道,“快到了。
接近晌午时分,趁他去买粥的间隙,谢言叫来护士换点滴,又重新热水分药。
盯着她忙碌的背影,方圆突然开口,“姐姐,除夕我可以去找你们吗?”
糯糯的,带着点哽咽的气泡音。
谢言停在倒水的动作,嗓子一酸,“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当拖油瓶。”
“?”
“每年除夕,我姐姐都会带我去找她的朋友,但有我在,她们总玩不好。”
见谢言良久说不出话,方圆眸光暗淡下来,“不行吗?”
“当然不是,”谢言点点她鼻子,柔声回答,“只是除夕是跟家人团聚的日子,我怕你以后会后悔。”
小女孩眨巴眼睛,“修辰哥哥也是这么说。”
“那他答应你了吗?”
“哥哥说听你的。”
“人小鬼大,”谢言笑起来,以为玩笑便没当真,“但你不该任性不好好吃饭,拿身体赌气,这么做你姐姐会很伤心。”
略微急促的反驳,“不,我姐姐只会生气,才不会伤心。”
谢言轻轻歪头,“你不是她,怎么知道她不会伤心?”
方圆咬唇,蓦地红了眼眶。
握住她小手,谢言看进眼里,“如果你不想一直当拖油瓶,就应该好好吃饭健康长大,只有你变得足够强大坚强,才能反过来,让她离不开你。”
“嗯,我以后不会了。”
软糯的童音溢出,伴随温声温语的安慰,病房里的空气终于生动流转起来。
林修辰拎着热粥静静背身在门外,始终唇角微勾,笑意浅浅,似不想也不忍心打破,这片刻的暖意。
......
下午四五点钟,天空是灰蓝的调和色,树丛和残叶沙沙作响,起风了。
方韵出现的时候,见到的是他们与隔床夫妇暖语谈笑,其乐融融的场面。
谢言安静地拉上房门。
走廊外,方韵接完电话走回,宽松的菱格毛衣,叠戴的银质项链,超短百褶裙,长寂的医院走廊被卷发浓妆的女孩走出了T台的感觉。
她停在几步外,眼线上挑,居高临下,“也很一般嘛,林修辰还真是不知好歹。”
谢言微愣,并未计较这夹带火药味的问候,只是想将方圆的一些心里话转述她。
却不想换来一声嗤笑,“怎么,扮演别人姐姐上瘾了?”
“我想你误会了,我不是她姐姐,所以方圆醒来第一句叫的不是我。”
“误没误会需要你告诉我?”
早知道这不会是一次友善的对话,从方韵自动把她列为假想情敌开始,谢言暗叹口气,索性打开天窗。
“我和林修辰没有关系。”
不管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也都和她没有关系。
方韵挑眉环臂,显然不太相信,“你不喜欢他?”
这是一个陷阱,谢言想,下意识用余光扫射四周,林修辰去了医护台还没回。
“不喜欢。”十分肯定的语气。
方韵盯她一会,不置可否,“那你知道他喜欢谁吗?”
“这也跟我没有关系。”
“这么决绝,你没有后悔的机会。”方韵提醒她,以一种散漫调笑的姿态。
“你也没有,”谢言平静回以微笑,“如果家人之间尚不能坦诚,希望你能在爱情和友情中找到你想要的。”
无懈可击的笑容出现一丝裂痕,方韵上前一步,“你在讽刺我?”
“并不。”谢言认真摇头。
高中毕业那会,几个女生窝在家里一起看小时代。
深刻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结束同学妹妹问出的一句话——“姐姐,她们不是最亲的朋友吗,为什么总是在互相伤害呢?”
这自然逃不开编剧的问题。
但撇开电影本身,无法忽视懵懂天真的孩童一语道破了问题实质:人尚且不能坦诚对待自己,更遑论对别人。
最终那些往复试探的匕首,只会将身边最亲近的人刺得最深。
“只是希望你能明白方圆所想。”
方韵难得没有回怼,眸光少了些针对的锋芒,看向她若有所思,不会,又在余光瞥见前廊拐出的身影时,染上一层迷蒙的光。
“我其实挺羡慕你,家庭、学识、朋友。”
不咸不淡的一句,猜不透几分真心,倒像是一句诱饵。
谢言认真回复,“我也很羡慕你。”
这下轮到方韵笑了,“你故意的?”
她摇头,“果断、坚持、勇气。”
这些相识短短十分钟能从方韵身上读到的,却是她所欠缺的,也可能穷极一生都不会拥有的东西。
林修辰从背后走过,将一叠打印好的用药单和医嘱递给方韵。
见他若有似无隔在两人中间,方韵不禁冷笑,“怎么,还怕我吃了她。”
似乎同谢言确认般对视一眼,他不冷不淡答,“你故意支开我,也并未讨到什么便宜不是吗。”
好笑似地倚住门框,方韵意有所指,“你也一样讨不到。”
......
告别后从医院出来,已是寒霜笼罩的黑暗,小镇的夜晚总是比城市更早。
两人选择抄近路回图书馆。
渐无人烟的石板小道光滑而潮湿,附近房舍虚掩的灯光照不亮前路,全靠稀松几盏路灯,将人影拉得很长很长,于是回家的路像没有尽头。
这时候,林修辰才问,“临走前塞进方圆手里的是什么?”
无所谓被看穿,谢言如实回答,“手机号码。”
“好巧。”他从口袋中掏出同样一张,他的纸条。
看得谢言弯起眉眼,“只是以防万一,不过还是希望用不到。”
“你好像并不讨厌她。”纸条收回口袋,林修辰目视前方。
不言而喻,她是指谁。
“我为什么要讨厌?”
被问的恍惚,谢言自认对方韵的第一印象确实不太美好,但也绝不至讨厌的地步。
曾在书本里看过这样一句话——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论足时,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或着你足够的了解。
除了身边亲近之人,谢言已经太过习惯和其他人保持中立的态度,在不远不近的距离,相安无事,有些朋友间尚且止于柴米油盐,不问喜恶的,更何况她于方韵只是一个路人。
“难道你讨厌她?”只是聊天中的随口反问。
“嗯,一点点。”
脚步放慢,谢言略微不可思议侧头。
“好吧,有这么点。”
被她目光盯着,林修辰自我妥协似的坦白,用手比划出一个稍长的弧度。
一时间,无数的疑问冲刷谢言的脑海,但最后,都被一种恍惚的不真实感取代。
印象中这还是林修辰第一次,在她面前坦言自己的喜恶。
跟花见花开的林修北不一样,在众人眼中,林修辰是个一贯冷静内敛的孩子,江女士曾说他礼貌早熟,谢军夸他沉稳有担当。
无论是他们谁,都未曾见过眼前这个喜形于色,直率到有点傲慢和孩子气的他。
有一股卑劣的欢喜涌上心头。
谢言还没想明白为什么,听他再次开口,“没什么想问的吗?”
正常人这时会好奇原因吧,但谢言在心里问自己,她在意原因吗?
不,她好像只在乎结果。
啊,果然还是卑劣。
但她还是问出来,“为什么讨厌?”
林修辰回答:“因为相似。”
对上谢言如月色迷蒙的眼神,他笑了笑。
从小到大,因为教育严谨的家庭出身和优越的外表,他总能轻易得到许多夸赞和羡慕的目光,而他也在不断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去迎合所有人的期待。
于是赞赏就像滚雪球日积月累,不曾间断。
在完整的人格意识和价值观形成之前,林修辰已经习惯于不屑,甚至排斥某些羡慕、嫉妒,或者殷勤围绕他的人。
这是一部分人格缺陷,他承认,也在自我厌弃。
某天从方韵强势的告白中,他看到了同样一面,那份傲慢应该衍生于她习以为常的外在和魅力。
因为很难真正认同或好奇某个人,所以他也习惯和别人保持距离,更不曾将谁放心上。
除了谢言。
夜月如水,被他清亮的眸光盯得缩起肩膀,谢言回避视线。
一阵寒风掠过,树枝和人影在潮湿地面交叠晃动,突然的温热,林修辰将白色围巾套在了她脖子上。
是上午离开图书馆时,他围给方圆的那条。
谢言下意识抗拒伸手,却被他用问题拦住,“我听见你跟方韵说不会后悔,是指什么?”
一时间,昏沉的石板小道陡然安静,楼宇间灯火明灭,热闹在远处。
她顿在半空的手无处安放。
该怎么回答他,才能维持安全的表象,继续相安无事?
有句话说:逃避虽可耻,但却很有用。
即使再来一次,即使林修辰就在现场,谢言想,她还是会答方韵同样的话。
比起那份当断难断、微不足道的喜欢,体面和自尊即使无人在意无人知晓,却是她唯一真切攥在手心的。
就像中学那次真心话,她说过很多谎,但她毫无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