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栋与寇清昼进屋议事去了。
舒灿歌穿过廊庑去厨房泡茶,绣球藤耷拉着头从檐角垂落,风一吹便簌簌落下一片粉白花雨。。
她好像隐约明白寇清昼为何要借助在舒家养伤了。他似乎有意在避开府衙中的视线。
小桃刚从街上回来,顺带在采芝斋买了一盒桃花酥,说是舒煊平嘱咐下来,特意给寇清昼买的。
想来也是,这样精致的点心,价钱自是稍贵,平日里就连胡瑶芝这样爱吃零嘴的性子也甚少买。
他是从京城来的上差,又几次三番替舒家解围,如今借住在宅子里,自然少不得在吃食和起居上多多照顾。
*
午后微醺的阳光透过十字海棠棂花漫入,洒在窗棱一盆鲜翠欲滴的文竹上。
“ 你那边调查得如何了?”
“陈家港和周家村的渔户拢共二十三家,我都暗中调查了一番,家宅人口和出海捕鱼的情形已经探查清楚,这是记录,请五爷过目。”
言毕,谭栋递上一本厚厚的册子。
寇清昼一身竹青长袍,襟前缀有梅花形玉纽扣,他卧在楠木罗汉榻上,怀里抱着一只长毛白猫。
那猫蜷在他膝上,眯着眼,似乎很享受他有一搭没一搭的抚摸,喉咙里发出轻微的咕噜声。
见有人来了,猫儿懒懒睁开双眼,强光下,那是一双琥珀色的凛冽竖瞳。
寇清昼接过册子,从第一页开始翻看起来。
纤长白皙的指尖翻飞,他看得很快,但每个信息都不会漏失,直到那双桃花目中眸光一动,似乎是发现了其中关窍。
“这个叫周禄的人,仔细查查。”
谭栋又从寇清昼手中拿回册子,从记录来看,这个周禄似乎平平无奇,于是请教道:
“五爷,为什么是他?”
“初一和十五前后都是风浪最大的时候,但这个周禄偏偏从来不在这几日出去捕鱼。要知道,风浪越大鱼越贵。”
“可能是他比较惜命呢?”谭栋一本正经地说,“鱼只要够吃、够卖就行了。”
寇清昼笑了笑,一双黑眸如凉薄的星子,“惜命,就得忍受庸碌和苦命。你却记录周禄家院中晾着一件交领月白直裰。”
谭栋喃喃:“月白直裰……的确不像是周禄这样的渔民平日会穿的,我记得他有个十六岁的儿子。”
寇清昼点点头,又问:“你还记得那件直裰更详细的样子吗?”
谭栋点点头,他自问记性向来不错:
“交领大袖,白衣青缘,绣着墨竹纹。”
“这就没错了。”寇清昼笑了笑,神请笃定:
“这件衣服是朗璧书院的学子服,平头百姓能进此院读书可是难如登天。听说光拜师的束脩六礼里头就得有两片金叶子。”
见谭栋面上神情从一开始的迷糊,逐渐拨云见日起来,他便接着说下去:
“若周禄对自家家业这般懒散,一则他不会令儿子去学堂念书;二则,他也不会有财力送儿子去朗璧书院。”
谭栋接了命令,照常来说便应退下了,犹豫片刻,他问道:
“五爷,听舒姑娘说,您之前在海岛上和倭寇死战受了伤……”
“不必关心我,死不了。”寇清昼淡淡道,眼中寒光一闪,“只是那倭寇却被明州府衙的人带走了。”
*
谭栋虽是假借送石料的名义来舒家的,但那车瓷石却是货真价实。
她挑拣完,又遣人送到窑场去,正好见谭栋从屋里形色匆匆地走出来。
“谭大人,吃些茶和点心再走?”
她想着寇清昼既然是做京官的,这个谭栋看起来也是不苟言笑,应该和寇清昼是同僚吧,便也以“大人”相称。
谭栋摆摆手,本来已经快走过她身边了,又微微折返,拿了一块桃花酥,道了一句“多谢”。
舒灿歌端着吃食和茶水进屋,摆在寇清昼面前,眉眼低垂,“大人请用茶。”
还是之前的谷雨二春茶,泡在甜白釉瓷杯中,袅袅白雾轻轻逸散。
寇清昼知道她刚刚在院子里等了许久,只是为了避嫌自己与谭栋的议事。
他拈起一块桃花酥。怀里的白猫吸着鼻子好奇地凑上前来,他便掰碎了喂给它。
喂!那桃花酥可不便宜呢!
舒灿歌想抗议,但只能在心底默默抗议,同时又忍不住腹诽:
阿雪这家伙,明明之前那么不着家,一副高冷模样,最不喜外人摸它,家里也就与獾奴亲近点,怎么寇清昼来了之后,阿雪就天天往这屋跑?
她忿忿不平地想着,罗汉榻上的贵公子喂完猫,拍拍手上的糕屑,一双上挑的桃花眼瞧着她,心情似乎不错:
“还有半个月,修内司的人就会抵达明州了。”
他是京官,消息自然灵通又可信。但这速度还是超出了她的预计。
“你打算怎么办?有头绪了吗?需要我透露些情报给你吗?”
那神态,似乎等着她开口央求或是收买。
“当今圣上自登基以来便不热衷于瓷器,所以也不可能突然转了心意。而今年腊月正值太皇太后六十岁圣寿节,想来这瓷是太皇太后要的。”
寇清昼唇角勾起,饶有兴致。他直起身子,白猫乖顺地叫了一声,攀上窗台跳走了。
“你还挺聪明,分析得不错。”
她得了夸奖,眼底也闪过一缕欢欣的光,但随即又苦恼起来:
“不过,我不知道太皇太后的喜好,若是能知道她老人家喜欢的颜色、纹样就好了。”
说着,她望向寇清昼,杏眼里有巴巴的恳求。
这副表情让他很受用,剑眉微微挑起,他慢条斯理地吃了一块酥。
明州的糕点虽外形不出彩,但入口即化、齿颊留香,并不逊于京城六心居。
寇清昼不说话,一双湖光潋滟的眸子似笑非笑地盯着她,似乎在等她开口。
“寇大人,你久居京都,想必对贵人们的喜好有一些了解吧?”
他颔首,“我可以告诉你,但凡事都有其代价。”
*
舒灿歌不确定自己答应与寇清昼的交易这一举措是否正确。
但眼下昌盛窑因上次哥哥与黄祥赌窑风波的影响,声誉大跌,急需扭转,而贡瓷皇商这个名号无疑是最响亮的。
她这几日也忙着和匠师们检修窑炉,果然发现了几处人为破坏,还全在隐蔽处,故检修所费工时与心力也不少。
一连数日,舒灿歌都在舒宅和远在城西的昌盛窑之间奔波,人清减了不少。
现下虽未端上台面上说,但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昌盛窑现在的主事并非舒煊平,而是大小姐舒灿歌。
兄妹二人小心翼翼瞒着舒老太爷,但这日晚膳后还是被叫去了后院。
这里是老太爷的静养之处,院子里种着一排绿竹,狭叶苍翠,掩映斜阳,更添几分幽静。
两人一路上都有些惴惴,疑虑是否老太爷已经知晓了舒灿歌近期插手昌盛窑之事。
一路无言,兄妹俩被张伯带着到了祖宗祠堂,老太爷坐在木质轮椅上,正闭目养神。
而一旁还有一人坐在竹杌子上,正是一身绛紫长袍的寇清昼。
在舒灿歌看来,他虽花了些手段,强行住进她家,但进宅子后深居简出,每日餐食和舒家人一样,并不要求区别对待。
舒煊平曾想将伺候胡瑶芝的婢女小桃调来服侍他,也被寇清昼婉言谢绝了。
不知他此刻为何出现在舒家祠堂。
“来了。”老太爷缓缓睁开眼,苍老却威严的目光直视两人:
“今日请寇大人前来,也是想请他做个见证。你二人先在宗祠前跪下。”
兄妹二人互看一眼,均面露愁色,想来外祖父应该知晓了,但也只能先依言而行,该领罚便领罚吧。
张伯将木轮椅推到宗祠门槛前,老太爷撑着他的手,颤颤巍巍地下了轮椅,看样子是要与孙儿们同跪。
兄妹两人大惊,急忙起身要去搀扶,却被老太爷一声怒喝:“跪好!”
两人只得乖乖回到原位。老太爷神色庄重肃穆,口中朗声咏诵:
“舒家列祖列宗在上,祖宗保佑,我舒家自神宗起点火烧窑,于明宗乃成昌盛窑,埏埴以为器,窑火以为财,传至吾孙舒煊平已有七代。”
“自古以来,火土相容乃成陶瓷,水木极阴,瓷遇水溶、遇风惊,故遵古训:女子不可入窑炉。”
听到这里,舒灿歌眉头紧皱,仰面看向外祖父,虽不说话,但一双清澈的杏核眼满是倔强与不甘。
老太爷见她神情却不恼怒,只淡淡道:“灿哥儿,你有话要说。”
舒灿歌一怔,咬了咬唇,又转头看向祠堂里一众黑色漆木灵牌,终于开口:
“练泥需用水,烧窑需用柴,女子若是有本事,也能烧瓷!”
听得妹妹这样顶撞,舒煊平连忙朝外祖父看去,外祖父身体不比从前,要是被气坏了可怎么办。
但外祖父脸上出乎意料地平静,他叹了口气,又像是长舒了一口气,良久,才说:“灿哥儿,你说得不错。”
舒灿歌本已做好了挨训斥的准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外祖父的赞同。
“天家选瓷,广开门路,无论男女,良器者佳。既然天家都如此开明,我舒家的确不该继续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了。”
老太爷说着,望向舒灿歌:
“七年前,你与你哥哥的那场比试,其实是你赢了。”
舒灿歌穿过廊庑去厨房泡茶,绣球藤耷拉着头从檐角垂落,风一吹便簌簌落下一片粉白花雨。。
她好像隐约明白寇清昼为何要借助在舒家养伤了。他似乎有意在避开府衙中的视线。
小桃刚从街上回来,顺带在采芝斋买了一盒桃花酥,说是舒煊平嘱咐下来,特意给寇清昼买的。
想来也是,这样精致的点心,价钱自是稍贵,平日里就连胡瑶芝这样爱吃零嘴的性子也甚少买。
他是从京城来的上差,又几次三番替舒家解围,如今借住在宅子里,自然少不得在吃食和起居上多多照顾。
*
午后微醺的阳光透过十字海棠棂花漫入,洒在窗棱一盆鲜翠欲滴的文竹上。
“ 你那边调查得如何了?”
“陈家港和周家村的渔户拢共二十三家,我都暗中调查了一番,家宅人口和出海捕鱼的情形已经探查清楚,这是记录,请五爷过目。”
言毕,谭栋递上一本厚厚的册子。
寇清昼一身竹青长袍,襟前缀有梅花形玉纽扣,他卧在楠木罗汉榻上,怀里抱着一只长毛白猫。
那猫蜷在他膝上,眯着眼,似乎很享受他有一搭没一搭的抚摸,喉咙里发出轻微的咕噜声。
见有人来了,猫儿懒懒睁开双眼,强光下,那是一双琥珀色的凛冽竖瞳。
寇清昼接过册子,从第一页开始翻看起来。
纤长白皙的指尖翻飞,他看得很快,但每个信息都不会漏失,直到那双桃花目中眸光一动,似乎是发现了其中关窍。
“这个叫周禄的人,仔细查查。”
谭栋又从寇清昼手中拿回册子,从记录来看,这个周禄似乎平平无奇,于是请教道:
“五爷,为什么是他?”
“初一和十五前后都是风浪最大的时候,但这个周禄偏偏从来不在这几日出去捕鱼。要知道,风浪越大鱼越贵。”
“可能是他比较惜命呢?”谭栋一本正经地说,“鱼只要够吃、够卖就行了。”
寇清昼笑了笑,一双黑眸如凉薄的星子,“惜命,就得忍受庸碌和苦命。你却记录周禄家院中晾着一件交领月白直裰。”
谭栋喃喃:“月白直裰……的确不像是周禄这样的渔民平日会穿的,我记得他有个十六岁的儿子。”
寇清昼点点头,又问:“你还记得那件直裰更详细的样子吗?”
谭栋点点头,他自问记性向来不错:
“交领大袖,白衣青缘,绣着墨竹纹。”
“这就没错了。”寇清昼笑了笑,神请笃定:
“这件衣服是朗璧书院的学子服,平头百姓能进此院读书可是难如登天。听说光拜师的束脩六礼里头就得有两片金叶子。”
见谭栋面上神情从一开始的迷糊,逐渐拨云见日起来,他便接着说下去:
“若周禄对自家家业这般懒散,一则他不会令儿子去学堂念书;二则,他也不会有财力送儿子去朗璧书院。”
谭栋接了命令,照常来说便应退下了,犹豫片刻,他问道:
“五爷,听舒姑娘说,您之前在海岛上和倭寇死战受了伤……”
“不必关心我,死不了。”寇清昼淡淡道,眼中寒光一闪,“只是那倭寇却被明州府衙的人带走了。”
*
谭栋虽是假借送石料的名义来舒家的,但那车瓷石却是货真价实。
她挑拣完,又遣人送到窑场去,正好见谭栋从屋里形色匆匆地走出来。
“谭大人,吃些茶和点心再走?”
她想着寇清昼既然是做京官的,这个谭栋看起来也是不苟言笑,应该和寇清昼是同僚吧,便也以“大人”相称。
谭栋摆摆手,本来已经快走过她身边了,又微微折返,拿了一块桃花酥,道了一句“多谢”。
舒灿歌端着吃食和茶水进屋,摆在寇清昼面前,眉眼低垂,“大人请用茶。”
还是之前的谷雨二春茶,泡在甜白釉瓷杯中,袅袅白雾轻轻逸散。
寇清昼知道她刚刚在院子里等了许久,只是为了避嫌自己与谭栋的议事。
他拈起一块桃花酥。怀里的白猫吸着鼻子好奇地凑上前来,他便掰碎了喂给它。
喂!那桃花酥可不便宜呢!
舒灿歌想抗议,但只能在心底默默抗议,同时又忍不住腹诽:
阿雪这家伙,明明之前那么不着家,一副高冷模样,最不喜外人摸它,家里也就与獾奴亲近点,怎么寇清昼来了之后,阿雪就天天往这屋跑?
她忿忿不平地想着,罗汉榻上的贵公子喂完猫,拍拍手上的糕屑,一双上挑的桃花眼瞧着她,心情似乎不错:
“还有半个月,修内司的人就会抵达明州了。”
他是京官,消息自然灵通又可信。但这速度还是超出了她的预计。
“你打算怎么办?有头绪了吗?需要我透露些情报给你吗?”
那神态,似乎等着她开口央求或是收买。
“当今圣上自登基以来便不热衷于瓷器,所以也不可能突然转了心意。而今年腊月正值太皇太后六十岁圣寿节,想来这瓷是太皇太后要的。”
寇清昼唇角勾起,饶有兴致。他直起身子,白猫乖顺地叫了一声,攀上窗台跳走了。
“你还挺聪明,分析得不错。”
她得了夸奖,眼底也闪过一缕欢欣的光,但随即又苦恼起来:
“不过,我不知道太皇太后的喜好,若是能知道她老人家喜欢的颜色、纹样就好了。”
说着,她望向寇清昼,杏眼里有巴巴的恳求。
这副表情让他很受用,剑眉微微挑起,他慢条斯理地吃了一块酥。
明州的糕点虽外形不出彩,但入口即化、齿颊留香,并不逊于京城六心居。
寇清昼不说话,一双湖光潋滟的眸子似笑非笑地盯着她,似乎在等她开口。
“寇大人,你久居京都,想必对贵人们的喜好有一些了解吧?”
他颔首,“我可以告诉你,但凡事都有其代价。”
*
舒灿歌不确定自己答应与寇清昼的交易这一举措是否正确。
但眼下昌盛窑因上次哥哥与黄祥赌窑风波的影响,声誉大跌,急需扭转,而贡瓷皇商这个名号无疑是最响亮的。
她这几日也忙着和匠师们检修窑炉,果然发现了几处人为破坏,还全在隐蔽处,故检修所费工时与心力也不少。
一连数日,舒灿歌都在舒宅和远在城西的昌盛窑之间奔波,人清减了不少。
现下虽未端上台面上说,但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昌盛窑现在的主事并非舒煊平,而是大小姐舒灿歌。
兄妹二人小心翼翼瞒着舒老太爷,但这日晚膳后还是被叫去了后院。
这里是老太爷的静养之处,院子里种着一排绿竹,狭叶苍翠,掩映斜阳,更添几分幽静。
两人一路上都有些惴惴,疑虑是否老太爷已经知晓了舒灿歌近期插手昌盛窑之事。
一路无言,兄妹俩被张伯带着到了祖宗祠堂,老太爷坐在木质轮椅上,正闭目养神。
而一旁还有一人坐在竹杌子上,正是一身绛紫长袍的寇清昼。
在舒灿歌看来,他虽花了些手段,强行住进她家,但进宅子后深居简出,每日餐食和舒家人一样,并不要求区别对待。
舒煊平曾想将伺候胡瑶芝的婢女小桃调来服侍他,也被寇清昼婉言谢绝了。
不知他此刻为何出现在舒家祠堂。
“来了。”老太爷缓缓睁开眼,苍老却威严的目光直视两人:
“今日请寇大人前来,也是想请他做个见证。你二人先在宗祠前跪下。”
兄妹二人互看一眼,均面露愁色,想来外祖父应该知晓了,但也只能先依言而行,该领罚便领罚吧。
张伯将木轮椅推到宗祠门槛前,老太爷撑着他的手,颤颤巍巍地下了轮椅,看样子是要与孙儿们同跪。
兄妹两人大惊,急忙起身要去搀扶,却被老太爷一声怒喝:“跪好!”
两人只得乖乖回到原位。老太爷神色庄重肃穆,口中朗声咏诵:
“舒家列祖列宗在上,祖宗保佑,我舒家自神宗起点火烧窑,于明宗乃成昌盛窑,埏埴以为器,窑火以为财,传至吾孙舒煊平已有七代。”
“自古以来,火土相容乃成陶瓷,水木极阴,瓷遇水溶、遇风惊,故遵古训:女子不可入窑炉。”
听到这里,舒灿歌眉头紧皱,仰面看向外祖父,虽不说话,但一双清澈的杏核眼满是倔强与不甘。
老太爷见她神情却不恼怒,只淡淡道:“灿哥儿,你有话要说。”
舒灿歌一怔,咬了咬唇,又转头看向祠堂里一众黑色漆木灵牌,终于开口:
“练泥需用水,烧窑需用柴,女子若是有本事,也能烧瓷!”
听得妹妹这样顶撞,舒煊平连忙朝外祖父看去,外祖父身体不比从前,要是被气坏了可怎么办。
但外祖父脸上出乎意料地平静,他叹了口气,又像是长舒了一口气,良久,才说:“灿哥儿,你说得不错。”
舒灿歌本已做好了挨训斥的准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外祖父的赞同。
“天家选瓷,广开门路,无论男女,良器者佳。既然天家都如此开明,我舒家的确不该继续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了。”
老太爷说着,望向舒灿歌:
“七年前,你与你哥哥的那场比试,其实是你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