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氏哭声一顿,“那时我们都不在家,当然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只知道我和康儿以后要饿死,没个倚仗。”
叶疆迷了迷眼睛,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嫂嫂,可否单独听我说几句?”
叶疆小叶琳两岁,今年十五,别家男子事务就以娶亲,陈氏怕娶妻会使叶疆分心,便一直没有张罗。叶疆也看不上农村女子,自己也不着急。
见一向心气高的小叔子温和的对自己讲话,小张氏犹豫了一下,起身跟着叶疆去了堂屋,不一会两人就一同出来。小张氏拿着张纸擦着泪道:“族叔,你回去吧,三弟说会给我写个保障,以后会养着康儿的。”
陈氏问言松了口气,有些疲惫道:“族叔好不容易来一趟,吃点饭再走吧。”
叶家族叔摆摆手,“家和才能万事兴,你们下次商量好了再叫我,一把年纪的老骨头经不起这样折腾。”
眼瞅着人生气了,陈氏扯出个笑容,“族叔留下吧,一会我让疆儿割块肉回来,不能让您白跑一趟。”
叶家族叔这才缓和了脸色,被请进堂屋喝茶。
……
暨洲
褚玉一觉睡到中午,齐亮见人醒了就命人去备饭,“世子,今儿有新鲜的花鲢,可嫩了,你肯定爱吃。”
洗漱过后褚玉坐在桌案旁看地图,齐亮凑过去问道:“世子,这是皇上派的任务吗?”
褚玉摇头,“是藏宝图。”
“藏宝图?莫不是有神仙托梦?”齐亮浮想联翩。
褚玉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东西对他很重要。
国公夫人走了进来,“玉儿昨夜怎么没睡好?是不是天气转冷着凉了?”
“无事,母亲帮我收拾一下,有点事打算出趟远门。”褚玉收起地图,桦洪镇,离京城足有千里之遥,大概一个多月才能到,他要赶快些,要不然过年之前都回不来。
国公夫人习惯了他有事没事就出远门,儿子自幼乖巧听话,就是长大后爱往外跑,虽然跑不远,但儿子喜欢的事,她也不好阻拦。
“这次打算去哪?”国公夫人问道。
“漳州。”褚玉回答。
“什么?你跑那么远做甚。”国公夫人惊叫道,漳州临海,离京城足有千里,儿子独身一人去那里,她实在不放心。
不等褚玉说话,齐亮兴奋到:“夫人我跟少爷一块去!你不知道,我们这次有大事要做。”
国公府是皇帝外家,虽然有些没落,但皇上偶尔也会给褚玉一些任务,国公夫人看主仆俩不说内容,想来是什么机密,询问道:“有人护着你吧。”
褚玉点头,他习武多年,寻常人很难伤到他,根本不用保护。
国公夫人点了点头,“也好,国公府的荣辱就靠你了,但万万要保护好自己,你要是出事了,娘也不活了。”
褚玉听惯了这些话,再三保证会以性命为第一位,国公夫人才放心带着齐亮出去准备。
第二日一早,齐亮驾着一架朴素的马车出了城。
……
桦洪镇
李清秋找来中人打算租个铺子,看了几家,都不甚满意。李清秋想要那种铺子和圆子连在一块的,这样省时省力。朱婶子家采光不好,夏日虽然凉爽,但是太潮太暗,住久了难免会生病,正好换个院子。
找了两天,找了东街把头的一家铺子,铺子不大,带个小院。就是租金贵一年五十两。李清秋看过之后觉得还行,地理位置不错,院里有三间正房,还算干净。爽快的交了一年租金,和房东签了契书还去衙门公正了,才请了一天假带着朱婶子搬了过去。
李清秋画了图纸找铁匠制了几个蒸锅和烤盘,朱婶子有些埋怨她制了太多,怕用不到那些。李清秋每日下工都去镇上酒楼里转悠,知道当地糕点的水平。姜家酒楼的糕点卖得火热,几乎每天都卖空。她的铺子一开,糕点一出定是供不应求。
半个月的时间,点心铺子被李清秋拿彩纸装点了一下。姜府那边也已经结了月钱,李清秋和朱婶子辞了工,临走前姜夫人还派人来问她还有没有点心方子,这回五十两一张。李清秋果断拒绝,五十两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虽然不少,但是原身终究和姜府有仇,防止以后难以下手,不能给姜府送机缘。
筹备了一周,李清秋的点心铺子开张了,糕点一摆上货架,香味直接飘出店外,吸引了不少人来。李清秋把点心做的花样百出,不到中午就卖空了,本来还担心白定做锅具的朱婶子忙的脚不沾地,恨不得多起几个灶台。
点心卖光李清秋就关门了,朱婶子还想再做,李清秋把钱匣子拿给她,“干娘,银子是赚不完的。”
朱婶子笑弯了眼,“也对。”打开钱匣子开始数银子,一个上午,竟然赚了三十多两,她辛苦十余年也就攒下了十几两。她终于理解了张管事那日的话,搭上叶琳她这辈子算是享福了。
李清秋不管银子,都交给朱婶子,朱婶子起初还犹豫,后面李清秋说放在她手里就会被他爹娘要走,朱婶子才把银子收好。
怕朱婶子太忙,李清秋找人牙子买了两个姑娘回来,两人干瘦干瘦的,其中大的那个眼神锐利,警惕心很强,另外那个小的就比较依赖大的,人也比较怯弱。二人是一对姐妹,家中孩子多,揭不开锅了,把他们二人一同卖了,两姐妹宁愿死也不愿分开,辗转多次也没卖出去。
李清秋把人带回来,朱婶子心疼坏了,把二人洗漱干净,给两人起名,大的叫燕子,小的叫喜鹊。李清秋教二人做点心,或许是家里没有男人的缘故,也或许是朱婶子待二人太好。两个姑娘干起活来相当卖力,人也渐渐开朗。
做点心的活已经全权交给两个小的,李清秋百无聊赖地穿着朱婶子做的新衣趴在柜台上,这段阵子她已经把原主的身体调养的七七八八,整个人容光焕发,完全不见当初的模样。
张母扶着许寡妇走到点心铺子门口道:“这家就是镇上新开的点心铺子,生意可好了,娘给你买两块,你尝尝。”
许寡妇听村里人说起过,刚刚走到附近就闻到了香甜的味道,点了点头讨好道:“娘对我真好。”
叶疆迷了迷眼睛,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嫂嫂,可否单独听我说几句?”
叶疆小叶琳两岁,今年十五,别家男子事务就以娶亲,陈氏怕娶妻会使叶疆分心,便一直没有张罗。叶疆也看不上农村女子,自己也不着急。
见一向心气高的小叔子温和的对自己讲话,小张氏犹豫了一下,起身跟着叶疆去了堂屋,不一会两人就一同出来。小张氏拿着张纸擦着泪道:“族叔,你回去吧,三弟说会给我写个保障,以后会养着康儿的。”
陈氏问言松了口气,有些疲惫道:“族叔好不容易来一趟,吃点饭再走吧。”
叶家族叔摆摆手,“家和才能万事兴,你们下次商量好了再叫我,一把年纪的老骨头经不起这样折腾。”
眼瞅着人生气了,陈氏扯出个笑容,“族叔留下吧,一会我让疆儿割块肉回来,不能让您白跑一趟。”
叶家族叔这才缓和了脸色,被请进堂屋喝茶。
……
暨洲
褚玉一觉睡到中午,齐亮见人醒了就命人去备饭,“世子,今儿有新鲜的花鲢,可嫩了,你肯定爱吃。”
洗漱过后褚玉坐在桌案旁看地图,齐亮凑过去问道:“世子,这是皇上派的任务吗?”
褚玉摇头,“是藏宝图。”
“藏宝图?莫不是有神仙托梦?”齐亮浮想联翩。
褚玉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东西对他很重要。
国公夫人走了进来,“玉儿昨夜怎么没睡好?是不是天气转冷着凉了?”
“无事,母亲帮我收拾一下,有点事打算出趟远门。”褚玉收起地图,桦洪镇,离京城足有千里之遥,大概一个多月才能到,他要赶快些,要不然过年之前都回不来。
国公夫人习惯了他有事没事就出远门,儿子自幼乖巧听话,就是长大后爱往外跑,虽然跑不远,但儿子喜欢的事,她也不好阻拦。
“这次打算去哪?”国公夫人问道。
“漳州。”褚玉回答。
“什么?你跑那么远做甚。”国公夫人惊叫道,漳州临海,离京城足有千里,儿子独身一人去那里,她实在不放心。
不等褚玉说话,齐亮兴奋到:“夫人我跟少爷一块去!你不知道,我们这次有大事要做。”
国公府是皇帝外家,虽然有些没落,但皇上偶尔也会给褚玉一些任务,国公夫人看主仆俩不说内容,想来是什么机密,询问道:“有人护着你吧。”
褚玉点头,他习武多年,寻常人很难伤到他,根本不用保护。
国公夫人点了点头,“也好,国公府的荣辱就靠你了,但万万要保护好自己,你要是出事了,娘也不活了。”
褚玉听惯了这些话,再三保证会以性命为第一位,国公夫人才放心带着齐亮出去准备。
第二日一早,齐亮驾着一架朴素的马车出了城。
……
桦洪镇
李清秋找来中人打算租个铺子,看了几家,都不甚满意。李清秋想要那种铺子和圆子连在一块的,这样省时省力。朱婶子家采光不好,夏日虽然凉爽,但是太潮太暗,住久了难免会生病,正好换个院子。
找了两天,找了东街把头的一家铺子,铺子不大,带个小院。就是租金贵一年五十两。李清秋看过之后觉得还行,地理位置不错,院里有三间正房,还算干净。爽快的交了一年租金,和房东签了契书还去衙门公正了,才请了一天假带着朱婶子搬了过去。
李清秋画了图纸找铁匠制了几个蒸锅和烤盘,朱婶子有些埋怨她制了太多,怕用不到那些。李清秋每日下工都去镇上酒楼里转悠,知道当地糕点的水平。姜家酒楼的糕点卖得火热,几乎每天都卖空。她的铺子一开,糕点一出定是供不应求。
半个月的时间,点心铺子被李清秋拿彩纸装点了一下。姜府那边也已经结了月钱,李清秋和朱婶子辞了工,临走前姜夫人还派人来问她还有没有点心方子,这回五十两一张。李清秋果断拒绝,五十两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虽然不少,但是原身终究和姜府有仇,防止以后难以下手,不能给姜府送机缘。
筹备了一周,李清秋的点心铺子开张了,糕点一摆上货架,香味直接飘出店外,吸引了不少人来。李清秋把点心做的花样百出,不到中午就卖空了,本来还担心白定做锅具的朱婶子忙的脚不沾地,恨不得多起几个灶台。
点心卖光李清秋就关门了,朱婶子还想再做,李清秋把钱匣子拿给她,“干娘,银子是赚不完的。”
朱婶子笑弯了眼,“也对。”打开钱匣子开始数银子,一个上午,竟然赚了三十多两,她辛苦十余年也就攒下了十几两。她终于理解了张管事那日的话,搭上叶琳她这辈子算是享福了。
李清秋不管银子,都交给朱婶子,朱婶子起初还犹豫,后面李清秋说放在她手里就会被他爹娘要走,朱婶子才把银子收好。
怕朱婶子太忙,李清秋找人牙子买了两个姑娘回来,两人干瘦干瘦的,其中大的那个眼神锐利,警惕心很强,另外那个小的就比较依赖大的,人也比较怯弱。二人是一对姐妹,家中孩子多,揭不开锅了,把他们二人一同卖了,两姐妹宁愿死也不愿分开,辗转多次也没卖出去。
李清秋把人带回来,朱婶子心疼坏了,把二人洗漱干净,给两人起名,大的叫燕子,小的叫喜鹊。李清秋教二人做点心,或许是家里没有男人的缘故,也或许是朱婶子待二人太好。两个姑娘干起活来相当卖力,人也渐渐开朗。
做点心的活已经全权交给两个小的,李清秋百无聊赖地穿着朱婶子做的新衣趴在柜台上,这段阵子她已经把原主的身体调养的七七八八,整个人容光焕发,完全不见当初的模样。
张母扶着许寡妇走到点心铺子门口道:“这家就是镇上新开的点心铺子,生意可好了,娘给你买两块,你尝尝。”
许寡妇听村里人说起过,刚刚走到附近就闻到了香甜的味道,点了点头讨好道:“娘对我真好。”